2020年山西中考模拟百校联考试卷(四)历史答案
2020年山西省中考模拟百校联考试卷(二)历史卷参考答案

2024山西省中考一模押题预测卷历史试卷及答案

2024年中考第一次模拟考试(山西卷)历史(考试时间:70分钟试卷满分:75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1.拓片是将刻在不同材质上的文字、符号、图案等拓印下来的纸片,有很高的历史研究价值。
下列古老文字的拓片,可直接用于中国古代文明研究的是( )A象形文字B楔形文字C甲骨文D阿拉伯文字2.制度创新是政治文明的体现,下列示意图体现秦朝制度创新的是( )A BC D3.我国老百姓的主食一般呈现出“北麦南稻”的格局,但在魏晋南北朝时,南方老百姓的餐桌上除了稻米外,还有各类北方面食,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人口南迁和民族融合的影响B.面食的营养价值高C.南方商品经济的发展D.南方人口增多4.“科举以诗赋文章作试题,并不是测试应试者的特殊文学天才,而是测试他们的一般文化素养。
测试的目的不是寻找诗人而是寻找官吏。
其意义首先不在文学史而在政治史。
中国居然有那么长时间以文化素养来决定官吏,今天想来都不无温暖。
”材料主要说明了( )A.科举考试的目的是为了提升中国人的文化素养B.科举考试选拔官吏时注重其文化素养C.科举制度推动了中国诗赋文章的发展D.用考试选拔官员彰显了公平公正原则5.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主体,他们在历史的长河中谱写了浓墨重彩的篇章。
下面是李华同学用列表归纳的方法整理的部分历史人物事迹,你认为空白处应填写的是( )人物主要事迹北魏孝文帝494年把都城从平城(今山西大同)迁到洛阳,推行汉化措施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对世界文明产生重要影响“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的诗句反映了他满腔的爱国情怀林则徐“苛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福祸避趋之”的民族大义A.岳飞B.戚继光C.郑成功D.郑和6.李华同学进入“云冈石窟全景漫游”平台,截图保存了第20窟造像的图片,并做了相关记录。
山西2020中考历史综合模拟测试卷.(含答案)

【文库独家】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
本大题有1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战国时期,发生在秦赵之间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是()A.牧野之战B.长平之战C.巨鹿之战D.赤壁之战2.秦、隋都是我国历史上结束长期分裂局面、实现国家统一的朝代,其所创立的新的政治制度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下列属于秦、隋新创立的政治制度有()①分封制②中央集权制度③科举制④军机处A.①②B.③④C.②③D.②④3.18世纪英王使者马嘎尔尼来华时,提出在中国建立商馆、自由贸易的要求。
乾隆皇帝回答:“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这反映出乾隆实行的是()A.闭关锁国政策B.重农抑商政策C.对外开放政策D.休养生息政策4.“为了救国,我愿洒了我的血。
但是今天每一个人的牺牲,将有千百人站起来继续进行维新的工作。
”这一慷慨陈词反映的是()A.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B.谭嗣同誓死推行维新变法的决心C.陈独秀“民主”“科学”的思想D.邓世昌勇撞“吉野”号的气概5.1902年,英国传教士李提摩太在山西大学堂创办西式专斋,使山西大学堂与当时的京师大学堂、北洋大学堂齐名。
这三所学堂所产生的最重要的影响是()A.推动了中国新闻出版事业的发展B.掀起了介绍西方学术著作的高潮C.引起了近代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D.开创了中国高等教育的新纪元6.下图反映的是“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军旗升起的地方”这一历史事件。
根据这些信息,判断这是()A.南昌起义B.井冈山会师C.遵义会议D.红军会宁会师7.推动了国共两党停止内战、再度合作,成为由国内战争走向全民族抗战的关键的历史事件是()A.九一八事变B.西安事变C.七七事变D.重庆谈判8.下图反映的是哪一军事行动的进军路线()A.北伐战争B.转战陕北C.挺进大别山D.渡江战役9.中华民族在近百年艰苦卓绝的伟大复兴历程中,关键是“中国新生”和“伟大转折”,实现了国家的独立与富强。
2020年山西省中考模拟名校联考历史试卷答案超详解

答案超详解2020年山西省中考模拟名校联考试卷(一)文科综合·历史一、选择题1.[答案]D【考点】原始农耕生活【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图片信息提取能力。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图一河姆渡人的房屋属于干栏式建筑,它以木桩插于地下,上面用木板等拼接成屋,是中国最早的木构建筑,表明河姆渡人已经过上定居生活;图二中出土的水稻种子表明河姆渡人已经开始人工种植水稻,长江中下游成为亚洲稻的起源地之一;图三为猪纹陶钵,表明河姆渡人已经开始饲养家畜。
这三幅图片都说明河姆渡人已开始从事原始的农业生产,但无法得出男子在社会生活中居于主导地位,①②④正确。
故本题选D。
2.【答案】B【考点】丝绸之路【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主干知识的掌握情况。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西汉时期陆上丝绸之路从长安穿过河西走廊,经西域去往中亚、西亚,最后到达欧洲的大秦(古罗马,今地中海地区)。
故本题选B。
3.【答案】c【考点】唐朝的中外交流与手工业的发展【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阅读素养和信息提取能力。
提取材料信息叮万件中国瓷器”“在印尼海域发现……唐代沉船”说明唐代制瓷业规模大,行销范围广;据材料“数量不等的越窑青瓷、北方白瓷”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唐代,青瓷、白瓷都较为典型;“部分瓷器……有明显的西亚、波斯艺术风格”,说明唐代瓷器风格是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见证,所以,①③④均符合题意。
景德镇在明朝时成为全国的制瓷业中心,所产的青花瓷,造型多样,色彩艳丽,花纹优美,②不符合史实,排除所有含②的选项。
故本题选C。
4.【答案】A【考点】科举制【解析】本题考查科举制。
仔细阅读材料提取信息“贫苦子弟……孰练子弟,亦知苦读,以获科第,否则虽富不荣……钻研制义”,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隋文帝时,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隋炀帝时,创立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唐太宗时朝廷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武则天时,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并亲自面试考生,不拘一格选拔人才,扩大了统治基础。
山西省晋中市2020届高三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模拟考试(四模)文综历史试题含答案

山西省晋中市2020届高三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模拟考试(四模)文综历史24.商代,商民族与上帝神的关系被“拟血缘化”,形成“父(上帝)●长子(商王)●子(民众)”的关系结构,商王是“诸侯之长”。
西周在这一结构之外,又构建了“天●天子.臣”的新关系,创造了“二元结构”,周王成为“诸侯之君”。
这一变化表明西周A.建立了中央集权体制B.削弱了血缘关系对政治的影响C.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D.形成了官僚与贵族共治的局面25.汉武帝时期,董仲舒以孔、孟的儒学为核心,吸收并融合传统礼治思想,形成了以仁德为本、礼主法辅的礼治思想,在皇帝支持下,这一思想自上而下灌输到民间,成为上至权贵、下到百姓自觉认同的思想准则和行为规范。
这反映出汉武帝时期A.士人主导了国家舆论方向B.伦理秩序走向了专制化C.儒家学说思辨化基本完成D.诸子百家思想实现融合26.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的草市,经过唐、五代的发展,到了宋代,成为新的固定的贸易场所,其户口不再编制在乡村中,而是编制在城镇中。
此外,由-系列的城市、镇市、墟市(草市)组合而生的区域性市场在宋代也由小而大地发展起来。
这可以用来佐证宋代A.重农抑商政策遭到否定B.商品经济发展助推了城市格局的变化C.新兴经济因素开始萌芽D..政府政策调整壮大了市民阶层的队伍27.下面三幅图是明代容与堂刊刻本《李卓吾先生批评忠义水浒传》中“宋公明(三次)打祝家庄”插图。
由此可见,当时A.通俗文学具有- -定的社会基础B.主流文学形式发生根本变化c.活字印刷术取代了雕版印刷术 D. 社会价值观多元化倾向明显28. 19世纪末,梁启超在康有为“以群为体,以便为用”的基础上,进-一步指出:西方国家影响比较大的“群”有三类,国群为议院,商群为公司,士群为学会,“而议院、公司,其识记业艺,罔不由学”“故学会者,又二者之母也”。
对此解释合理的是A.救亡图存已经让位于思想启蒙B.西学东渐开始成为时代潮流c.制度变革应以思想解放为先导 D.民主共和的社会影响力上升29.下表为1913年~1919年中国工厂用原动力(机器)情况统计表(不完全统计)。
初中历史中考复习 2021年山西省中考百校联考(四)历史试题

展板一【伟大抉择】
(1)请为左边展板中的图片写一段文字说明(任选其一)。
展板二【探索创新】
(2)图三、图四反映出中国共产党是如何破解革命和建设过程中的难题的?
展板三【勇于担当】
1937年7月8日,中国共产党通电全国,号召:“全中国人民、政府和军队团结起来,筑成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抵抗日寇的侵略!国共两党亲密合作抵抗日寇的新进攻!驱逐日寇出中国!”
14.李华同学在山西青铜博物馆内,看到了一件“网红”文物—2600年前的孟姬“嫁妆”晋公盘(下图)。盘中圆雕动物都能在装置原处360度转动,盘内壁还有珍贵铭文七处183字,是国家一级文物。据此推断,它应该铸造于
A.夏商西周时期B.春秋战国时期
C.秦汉时期D.宋元时期
15.八路军太行纪念馆位于山西省长治市武乡县城太行街363号,是一座全面反映八路军抗战历史的大型革命纪念馆。馆内收藏珍贵历史文物800多件,三级以上珍贵文物514件(套),下图就是其中重要的藏品之一。此文物的价值在于反映了
(3)1937年7月7日的七七事变,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事变爆发后不久,中国共产党促成国共两党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作为东方主战场,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新中国进行了抗美援朝战争并取得胜利,提高了国际地位,为我国的经济建设赢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抵御了帝国主义侵略扩张,捍卫了新中国安全,保卫了中国人民和平生活,稳定了朝鲜半岛局势,维护了亚洲和世界和平。
(3)建立新的政权;制定发展国民经济的五年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将生产资料私有制改造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18.人口流动是人类历史发展中的重要现象。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2020届百校联盟(全国卷)高三第四次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2020届百校联盟(全国卷)高三第四次调研考试历史试题★祝考试顺利★注意事项:1、考试范围:高考范围。
2、试题卷启封下发后,如果试题卷有缺页、漏印、重印、损坏或者个别字句印刷模糊不清等情况,应当立马报告监考老师,否则一切后果自负。
3、答题卡启封下发后,如果发现答题卡上出现字迹模糊、行列歪斜或缺印等现象,应当马上报告监考老师,否则一切后果自负。
4、答题前,请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的相应位置,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试卷类型A后的方框涂黑。
5、选择题的作答:每个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选择题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6、主观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7、保持答题卡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不得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等。
8、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答题卡、草稿纸一并依序排列上交。
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
1.有学者认为:“西周的封建社会,从纵剖面看,是一个宝塔式结构,王室之下,有几级的封建;从横切面来看,统治阶级中,也存在着以亲属血缘为基础的宗族组织”。
这说明西周政治制度特点是A.中央集权 B.官僚政治 C.家国一体 D.天下为公2.史学家钱穆在论及唐代的科举时说:“唐代门第势力正盛,在那时推行考试,应考的还是有许多是门第子弟。
门第子弟在家庭中有家教熏染,并已早懂得许多政治掌故,一旦从政,比较有办法。
如是积渐到晚唐,大门第逐步堕落,应考的多数是寒窗苦读的穷书生。
他们除却留心应考的科目,专心在文选诗赋,或是经籍记诵外,国家并未对他们有所谓教育。
2019年百校联考(四)·历史·答案

山西中考模拟百校联考试卷(四)文科综合(历史)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题号1234567891011答案A C A C A A D C A C C 12B131415D C B二、简答题(共10分)16.(1)图一描绘了北宋都城东京汴河沿岸的风光和商业的繁华。
(1分)图二创作背景:西欧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出现。
(1分)核心思潮:人文主义。
(1分)(2)抗日战争时期。
(1分)都号召人民起来为争取自由权利而斗争;对人民反抗精神的歌颂等。
(答出符合题意的任意一点得1分,共2分)(3)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马克思主义传到中国;(1分)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历了30年的革命历程,最终取得了革命的胜利;(1分)1949年的开国大典,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也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马克思主义作为理论指导,指导了中国革命的实践。
(1分)(4)文艺作品反映了一定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活动和社会风俗习惯(或文艺作品是社会生活在人头脑中的反映);优秀的文艺作品能使人更深刻地认识世界;揭露、鞭挞不合理的社会现象;起到教育、激励的作用等。
评分说明:答出符合题意的任意一点得1分。
三、材料解析题(共20分)17.(1)生产技术的传入提高了生产生活水平;精神文化的交流,丰富了中华文化;外来的宗教、服饰、社会习俗、风尚丰富了中华文化的内容;吸收外来音乐、舞蹈的风格,为中华文化增添了多元色彩等。
评分说明:答出上述任意一点得1分,共2分。
(2)有助于世界市场逐步形成;有助于欧洲殖民国家的资本原始积累;给殖民地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欧洲文化传到殖民地;对殖民地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评分说明:答出上述任意一点得1分,共2分。
(3)第一次工业革命:列强以倾销商品为主要方式,(1分)如英国为了向中国倾销其工业制成品,同时从中国掠夺廉价的资源和原料,先后发动了侵略中国的两次鸦片战争;(1分)第二次工业革命:列强以资本输出为主,(1分)如《马关条约》签订后,各帝国主义国家通过在中国开设工厂、修筑铁路、办银行等资本输出的方式,进一步侵略中国,还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