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三重境界_高二议论

合集下载

人生的三种境界

人生的三种境界

一、人生三重境界人生有三重境界,这三重境界可用一段充满禅机的语言来说明,这段语言便是: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这就是说一个人的人生之初是纯洁无瑕,初识世界,一切都是新鲜的,眼睛看见什么就是什么,人家告诉这是山,他就认识了山,告诉他这是水,他就认识了水。

随着年龄渐长,经历的世事渐多,就发现这个世界的问题了。

这个世界的问题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经常是黑白颠倒,是非混淆,无理走遍天下,有理寸步难行,好人无好报,恶人活千年。

进入这个阶段,人是激愤的,不平的,忧虑的,疑问的,警惕的,复杂的。

人不愿意再轻易地相信什么。

人这个时候看山也感慨,看水也叹息,借古讽今,指桑骂槐。

山自然不再是单纯的山,水自然不再是单纯的水。

一切的一切都是人的主观意志的载体,所谓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一个人倘停留在人生的这一阶段,那就苦了这条性命了。

人就会这山望着那山高,不停攀登,争强好胜,与人比较,怎么做人,如何处世,绞尽脑汁,机关算尽,永无满足的一天。

因为这个世界原本就是一个圆的,人外还有人,天外还有天,循环往复,绿水长流。

而人的生命是短暂的,有限的,哪里能够去与永恒和无限计较呢?许多人到了人生的第二重境界就到了人生的终点。

追求一生,劳碌一生,心高气傲一生,最后发现自己并没达到自己的理想,于是抱恨终生。

但是有一些人通过自己的修炼,终于把自己提升到了第三重境界,茅塞顿开,回归自然。

人这个时候便会专心致志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不与旁人有任何计较。

任你红尘滚滚,我自清风朗月。

面对芜杂世俗之事,一笑了之,了了有何不了。

这个时候的人看山又是山,看水又是水。

正是:人本是人,不必刻意去做人;世本是世,无须精心去处世;便也就是真正的做人与处世了。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

”此第一境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的人憔悴”此第二境也。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此第三境也。

人生有三重境界

人生有三重境界

人生有三重境界人生有三重境界,这三重境界可以用一段充满禅机的语言来说明,这段语言便是: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

看水还是水。

这就是说一个人的人生之初纯洁无瑕,初识世界,一切都是新鲜的,眼睛看见什么就是什么,人家告诉他这是山,他就认识了山;告诉他这是水,他就认识了水.随着年龄渐长,经历的世事渐多,就发现这个世界的问题了。

这个世界问题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经常是黑白颠倒,是非混淆,无理走遍天下,有理寸步难行,好人无好报,恶人活千年。

进入这个阶段,人是激愤的,不平的,忧虑的,疑问的,警惕的,复杂的。

人不愿意再轻易地相信什么。

人到了这个时候看山也感慨,看水也叹息,借古讽今,指桑骂槐。

山自然不再是单纯的山,水自然不再是单纯的水。

一切的一切都是人的主观意志的载体,所谓“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一个人倘若停留在人生的这一阶段,那就苦了这条性命了。

人就会这山望了那山高,不停地攀登,争强好胜,与人比较,怎么做人,如何处世,绞尽脑汁,机关算尽,永无休止和满足的一天。

因为这个世界原本就是一个圆的,人外还有人,天外还有天,循环往复,绿水长流。

而人的生命是短暂的,有限的,哪里能够去与永恒和无限计较呢?许多人到了人生的第二重境界就到了人生的终点。

追求一生.劳碌一生,心高气傲一生,最后发现自己并没有达到自己的理想,于是抱恨终生。

但是有些人通过自己的修练,终于把自己提升到了第三重人生境界。

茅塞顿开,回归自然。

人这个时候便会专心致志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不与旁人有任何计较。

任你红尘滚滚,我自清风朗月。

面对芜杂世俗之事,一笑了之,了了有何不了,这个时候的人看山又是山,看水又是水了。

正是:人本是人,不必刻意去做人;世本是世,无须精心去处世;便也就是真正的做人与处世了。

人生三境作文(精选3篇)

人生三境作文(精选3篇)

人生三境作文(精选3篇)人生三境作文篇一借用王国维先生将学问分为三重境界之思路,我也想将语文素养的提升途径分为三境,课堂上随名师以解惑,课堂外厚阅读以薄发,生活中重实践以体验,构建语文大厦,浸润精彩人生。

“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

”课堂上进行有效的学与问,夯实语文素养大厦的基石,此第一境也。

课堂是提升语文素养的主要阵地,学生不能脱离课堂学习,单打独斗、闭门造车。

我们以一个懵懂无知的孩子走入学堂,在心灵上写下拼音,写下汉字,连词成句,品咂江浪淘尽后留下的一篇篇字字珠玑的文化精华。

在课堂有限的学与问中,逐渐培养起对语文的最初兴趣,听老师传道授业解惑,通过背诵积累为建设语文素养的大厦铺上最原始的基石,在课堂有效交流中碰撞思想,升华素养。

“人读等身书,如将十万兵。

”课外进行大量阅读来竖起语文素养大厦的支柱,此第二境也。

相比浓缩有限的课堂学习,课外阅读是语文素养大厦的支柱,是对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

阅读可以使我们吸收中外古今优秀文化营养,让我们看到庄子的深邃、诸葛的妙计。

在《老人与海》人鱼相搏的精彩瞬间中,我们看到了生命的坚韧顽强;在《琥珀》尔虞我诈的社会里,我们懂得了女性的独立解放。

在街边的旧书店里、在高大静肃的图书馆里,我们心接千载,视通万里,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这何异于将率十万雄兵冲锋陷阵。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通过丰富的生活实践来铺就语文素养大厦的华盖,此第三境也。

社会实践能将众多积累的知识沉淀下来,在反复的揣摩与思索中,在切实的理解与运用中,融会贯通,更上高层,受益终生。

司马迁壮游九州,故能多知放佚之事,采以入笔,便为独绝佳作;唐玄藏西行万里,方获得无边智慧,诸法空相,终成一代高僧;孔仲尼东游列国同弟子辩理,《论语》开创儒学大境;苏东坡被贬黄州与赤壁结缘,前后赤壁赋尽显其时代风流。

此三境,步步相生,环环相扣,缺一不可,只有潜心课堂夯实基础,大量阅读撑起支柱,实践体验铺就华盖,才能一步步提高语文素养,建成语文乃至社会文明的自信大厦。

高二作文人生的三重境界

高二作文人生的三重境界

高二作文人生的三重境界
有人说人生有三重境界。

第一重如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其次重如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而第三重仍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第一重在人生的初始阶段,可以是咿呀学语的孩童,也可以是情絮初发的少年。

一个人的人生之初纯净无瑕,初识世界,一切都是新奇的,眼睛观察什么就是什么,人家告知他这是山,他就熟悉了山;告知他这是水,他就熟悉了水。

一个人在他或她情窦初开的年纪,对爱情的纯净是那么的坚信不移。

说爱就是爱,说恨就是恨,爱憎分明。

随着年龄渐长,经事渐多,这个世界的简单就显在眼前。

社会上常常是黑白颠倒,是非混淆,无理走遍天下,有理寸步难行,好人无好报,恶人活千年,圣洁爱情屡遭践踏,社会伦理常刚不在。

进人这个阶段,人是激愤的,不平的,忧虑的,疑问的,警惕的,简单的。

人不情愿再轻易地认为正确而不怀疑什么。

人到了这个时候看山也感慨,山不是原先的雄伟了;看水也叹息,水也不是那么清亮了。

借古讽今,指桑骂槐。

愤世嫉俗油然而生。

原本纯净的心灵遭受玷污。

用被污染的心灵来看世界,就像一副被玷污的眼镜看事物,一切都是污浊不堪的。

这是人生的其次重境界。

四周的一切
都是人的主观意志的载体。

此时的人没有精神上的目标,一切行为以私利动身。

就会这山望了那山高,不停地攀登,争强好胜,功利熏心,绞尽脑汁,机关算尽,永无休止和满意的一天。

什么道德,什么人伦常刚,皆抛在脑后。

唯私利是生活的准绳。

《人生的三重境界》高三议论文

《人生的三重境界》高三议论文

《人生的三重境界》高三议论文人生如茶,有清香亦有苦涩。

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会经历三重境界,就像品味一杯茶的过程。

第一重境界,如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这是人生的初始阶段,我们懵懵懂懂地来到这个世界,对一切都充满了好奇。

我们看到山,就认为是山;看到水,就认为是水。

我们用纯真的眼睛去观察世界,用简单的思维去理解世界。

在这个阶段,我们的心灵是纯洁的,没有被世俗的尘埃所污染。

我们相信童话,相信美好,相信人与人之间的真诚。

这是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我们无忧无虑,快乐地成长。

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开始进入第二重境界,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

这时,我们已经经历了一些世事,看到了世界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我们发现,山并不是我们想象中的那么巍峨,水也不是我们想象中的那么清澈。

社会上有黑暗,有不公,有虚伪,有欺骗。

我们曾经坚信的美好事物,在现实中往往会被打破。

我们开始怀疑,开始迷茫,开始失落。

这时的我们,心中充满了愤怒和不平,对社会的不满和对人性的失望。

我们努力地去抗争,去改变,但往往会感到力不从心。

这是人生中最艰难的阶段,我们在痛苦中挣扎,在困惑中徘徊。

但是,经过长时间的磨砺和思考,我们终于能够进入第三重境界,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这时,我们已经看透了人生的本质,明白了世界的本来面目。

我们知道,山就是山,水就是水,它们不会因为我们的主观感受而改变。

我们也明白了,社会上的黑暗和不公是不可避免的,我们不能改变整个世界,但可以改变自己的心态。

我们学会了接受现实,接受不完美,接受自己的失败和不足。

我们不再抱怨,不再愤世嫉俗,而是用平和的心态去面对一切。

这时的我们,心中充满了智慧和淡定,我们能够在喧嚣的世界中保持内心的宁静。

人生的三重境界,就像一杯茶的三个阶段。

第一重境界是茶的清香,第二重境界是茶的苦涩,第三重境界是茶的回甘。

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会经历种种挫折和磨难,但只要我们保持一颗平常心,用平和的心态去面对一切,就能够在苦涩中品味到甘甜,在挫折中收获成长。

高中语文 人生的三重境界作文素材

高中语文 人生的三重境界作文素材

人生的三重境界有人说人生有三重境界。

第一重如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第二重如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而第三重仍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第一重在人生的初始阶段,可以是咿呀学语的孩童,也可以是情絮初发的少年。

一个人的人生之初纯洁无瑕,初识世界,一切都是新鲜的,眼睛看见什么就是什么,人家告诉他这是山,他就认识了山;告诉他这是水,他就认识了水。

一个人在他或她情窦初开的年纪,对爱情的纯洁是那么的坚信不移。

说爱就是爱,说恨就是恨,爱憎分明。

随着年龄渐长,经事渐多,这个世界的复杂就显在眼前。

社会上经常是黑白颠倒,是非混淆,无理走遍天下,有理寸步难行,好人无好报,恶人活千年,圣洁爱情屡遭践踏,社会伦理常刚不在。

进人这个阶段,人是激愤的,不平的,忧虑的,疑问的,警惕的,复杂的。

人不愿意再轻易地相信什么。

人到了这个时候看山也感慨,山不是原先的巍峨了;看水也叹息,水也不是那么清澈了。

借古讽今,指桑骂槐。

愤世嫉俗油然而生。

原本纯洁的心灵遭受玷污。

用被污染的心灵来看世界,就像一副被玷污的眼镜看事物,一切都是污浊不堪的。

这是人生的第二重境界。

周围的一切都是人的主观意志的载体。

此时的人没有精神上的目标,一切行为以私利出发。

就会这山望了那山高,不停地攀登,争强好胜,功利熏心,绞尽脑汁,机关算尽,永无休止和满足的一天。

什么道德,什么人伦常刚,皆抛在脑后。

唯私利是生活的准绳。

一个人倘若停留在人生的这一阶段,那就苦了这条性命了。

因为这个世界原本就是一个圆的,人外还有人,天外还有天,循环往复,绿水长流。

而人的生命是短暂的有限的,哪里能够去与永恒和无限计较呢?若人没有精神支柱,整日为物质财富而拼命,拼命后又花天酒地,醉生梦死。

何苦之有呢?!许多人到了人生的第二重境界就到了人生的终点。

追求一生,劳碌一生,愤世嫉俗一生,最后发现自己并没有理想,也谈不上达到自己的理想,于是抱恨终生。

但是有些人通过自己的修练,终于把自己提升到了第三重人生境界。

茅塞顿开,回归自然。

人生第三重界: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_人生感悟

人生第三重界: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_人生感悟

人生第三重界: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_人生感悟很喜欢宫崎骏的一句话:岁月永远年轻,我们慢慢老去,你会发现,童心未泯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事情。

童心未泯,就是不忘初心,正如那句话所说:愿你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

宋代禅宗大师青原行思提出参禅的三重境界:人生第一重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涉世之初,还怀着对这个世界的好奇与新鲜,对一切事物都用一种童真的眼光来看待。

万事万物在我们的眼里都还原成本原,山就是山,水就是水,对许多事情懵懵懂懂,却固执地相信所见到就是最真实的,相信世界是按设定的规则不断运转。

人生第二重界: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是水。

红尘之中有太多的诱惑,在虚伪的面具后隐藏着太多的潜规则,看到的并不一定是真实的,一切如雾里看花,似真似幻,似真还假,山不是山,水不是水,很容易地我们在现实里迷失了方向。

随之而来的是迷惑、彷徨、痛苦与挣扎,有的人就此沉沦在迷失的世界里,我们开始用心地去体会这个世界,对一切都多了一份理性与现实的思考,山不再是单纯意文上的山,水也不是单纯意义的水了。

人生第三重界: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这是一种洞察世事后的反璞归真,但不是每个人都能达到这一境界。

人生的经历积累到一定程度,不断的反省,对世事、对自己的追求有了一个清晰的认识,认识到“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知道自己追求的是什么,要放弃的是什么。

这时,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只是这山这水,看在眼里,已有另一种内涵在内了。

人之一生,从垂髫小儿至垂垂老者,匆匆的人生旅途中,我们也经历着人生的三重境界。

一个真正天真的人,必定是见过人世的复杂与阴暗,也必定经历过世俗的纷扰和烂漫。

世界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知世故而不世故,看透人性却又宽恕人性,眼前黑暗而内心却亮的耀眼。

罗曼罗兰说:世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在认清生活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

三毛说:天真的人,不代表没有见过世界的黑暗,恰恰因为见到过,才知道天真的好。

唐朝的刘禹锡说:诚天性之潜感,顾童心兮如疑。

【五年级作文】人生的三重境界_2000字

【五年级作文】人生的三重境界_2000字

【五年级作文】人生的三重境界_2000字
人生的三重境界
人生的道路上,每个人都要经历三重境界。

这三重境界分别是:学习、工作、家庭。

学习是人类认知世界的重要途径。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学习也变得愈加重要。

通过学习,我们可以掌握知识和技能,进而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和工作。

在学习的过
程中,我们需要保持好奇心,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此外,学习还能够帮助我们探求真理,完善自己的人格。

因此,我们应该珍惜学习机会,以达到自我超越的目的。

工作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工作可以给我们带来经济的支持,同时还能让
我们发挥自己的才能和潜力。

通过工作,我们能够获得成就感和自信心,也能拓展自己的
人脉。

但是,工作也注重方法和技巧。

“人际关系良好”、“言多必失”等工作中的技巧
对于工作的顺利进行至关重要。

我们应该学会与人相处,培养与人沟通的能力,以更好地
完成工作。

家庭是一个人生命中最重要的部分。

家庭不仅是我们成长的地方,也是我们回归的港湾。

在家庭中,我们能够获得温暖、爱和支持。

但是,良好的家庭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

我们应该尊重家庭成员,理解和包容家庭中的矛盾,以和谐的态度去面对家庭问题。

因此,我们需要珍惜家庭,共同维护和谐和幸福的家庭。

在人生的三重境界中,学习、工作、家庭是相辅相成的。

只有当我们把这三个方面相
互关联,相互借鉴、促进,才能使人生更加丰富多彩。

我相信,在不断地努力和付出中,
我们一定能够成为一个优秀的人,拥有幸福的生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生的三重境界
人生的三重境界
有人说人生有三重境界。

第一重如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第二重如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而第三重仍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第一重在人生的初始阶段,可以是咿呀学语的孩童,也可以是情絮初发的少年。

一个人的人生之初纯洁无瑕,初识世界,一切都是新鲜的,眼睛看见什么就是什么,人家告诉他这是山,他就认识了山;告诉他这是水,他就认识了水。

一个人在他或她情窦初开的年纪,对爱情的纯洁是那么的坚信不移。

说爱就是爱,说恨就是恨,爱憎分明。

随着年龄渐长,经事渐多,这个世界的复杂就显在眼前。

社会上经常是黑白颠倒,是非混淆,无理走遍天下,有理寸步难行,好人无好报,恶人活千年,圣洁爱情屡遭践踏,社会伦理常刚不在。

进人这个阶段,人是激愤的,不平的,忧虑的,疑问的,警惕的,复杂的。

人不愿意再轻易地相信什么。

人到了这个时候看山也感慨,山不是原先的巍峨了;看水也叹息,水也不是那么清澈了。

借古讽今,指桑骂槐。

愤世嫉俗油然而生。

原本纯洁的心灵遭受玷污。

用被污染的心灵来看世界,就像一副被玷污的眼镜看事物,一切都是污浊不堪的。

这是人生的第二重境界。

周围的一切都是人的主观意志的载体。

此时的人没有精神上的目标,一切行为以私利出发。

就会这山望了那山高,不停地攀登,争强好胜,功利熏心,绞尽脑汁,机关算尽,永无休止和满足的一天。

什么道德,什么人伦常刚,皆抛在脑后。

唯私利是生
活的准绳。

一个人倘若停留在人生的这一阶段,那就苦了这条性命了。

因为这个世界原本就是一个圆的,人外还有人,天外还有天,循环往复,绿水长流。

而人的生命是短暂的有限的,哪里能够去与永恒和无限计较呢?若人没有精神支柱,整日为物质财富而拼命,拼命后又花天酒地,醉生梦死。

何苦之有呢?!
许多人到了人生的第二重境界就到了人生的终点。

追求一生,劳碌一生,愤世嫉俗一生,最后发现自己并没有理想,也谈不上达到自己的理想,于是抱恨终生。

但是有些人通过自己的修练,终于把自己提升到了第三重人生境界。

茅塞顿开,回归自然。

正确认识了这个世界,认识了人生。

认识到人不是生存在一个无菌真空的环境。

这个社会与自然界一样有鸟语花香,也有猛兽毒草。

人生事事不能随意遂心,完美仅仅是个词语定义。

人这个时候便会放下心态,接受原本所不能接受的事实。

专心致志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不与旁人有任何计较。

任你红尘滚滚,我自清风朗月。

面对芜杂世俗之事,一笑了之,了了有何不了,这个时候的人看山又是山,仍然巍峨雄壮,只是偶尔会有山洪爆发,碎石坠落;看水又是水了,只是偶尔风起浪涌,泥沙涣起。

少年时,对人生,理想和爱情充满着美好的想象。

埋头读书,认真考试。

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国人刚从文革的禁锢中解放,对国家的未来和自身的前途充满着满好的憧憬。

此时的男女老少的心态也象少年初识社会,一切都是美好的。

那时的老师才是真正的灵魂工程师,全心全意为学生,不计报酬加班加点。

当时的社会在这些莘莘学
子眼里是公平的,公正的。

有多好的成绩,就能上什么样的学校。

即使落榜,也不会怨天尤人。

正如圣人所言的“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

”的精神。

情感上也是如此,清纯若水,完美至上。

想必也是正统教育的结果。

人生情感亦不过如此。

最早的朋友就是最终的朋友。

少时的伙伴,志趣相同也罢,臭气相投也罢,无关利益的友谊是最长久的。

成年人的脑子里有着利益驱动的下意识,成年后的交友容易带上利益置换意图。

这些朋友也不过是人生中利益相助的朋友,不是情感与思想相扶的朋友。

对于情感,也渐渐懂得没有完美的世界,也没有完美的人。

人生在世,五谷杂粮,七情六欲。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但要做到“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不能苛刻别人,也不能苛刻自己。

苛刻别人,伤自己。

苛刻自己,伤父母。

爱你的人,只会希望你快乐,而不是希望你成为圣贤。

人生不能事事如意,必须接受一个真实而有瑕疵的世界,何况缺陷在某种情景中能够体现着特有的美。

但有一点要强调,缺陷美是那种外表缺陷而内涵美的美。

快乐就是你能接受缺陷,并在有缺陷的环境中自在生活。

自在生活的含义是保持内心的真善美,适应有缺陷的社会,快乐地生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