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中考化学复习专题 质量守恒的应用及相关计算(附解答)

合集下载

第13讲 质量守恒定律 化学方程式 中考化学复习专题讲义(人教版)(解析版)

第13讲 质量守恒定律 化学方程式 中考化学复习专题讲义(人教版)(解析版)

第十三讲质量守恒定律化学方程式一、考点梳理知识点一质量守恒定律1.定义: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注:(1)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化学变化,不能解释物理变化。

(2)反应物的质量必须是参加反应的所有反应物,没参加反应或过量的物质质量不计算,同时切勿忽略气体反应物的质量。

(3)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包括固、液、气三种状态的生成物的质量,尤其是生成的沉淀、气体的质量不能忽略。

2.化学反应前后的“变”与“不变”(1)六个一定不变:微观方面,原子的种类、原子的数目、原子的质量不变;宏观方面,元素的种类不变,元素的质量不变,物质的总质量不变。

(2)两个一定改变:微观方面,分子的种类一定改变;宏观方面,物质的种类一定改变。

(3)两个可能改变:微观方面,分子的数目将可能改变;宏观方面,元素的化合价可能改变。

3.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1)推断反应物或生成物的元素组成,依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2)推断反应物或生成物的化学式,依据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3)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依据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4)密闭容器中的化学反应,依据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4.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探究(1)药品选择:必须发生化学反应,且反应现象明显。

(2)装置选择:如果所选的化学反应有气体参加或生成,反应必须在密闭容器中进行。

(3)方案设计方案一:红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反应原理:实验现象: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气球鼓起,冷却后气球变瘪。

方案二: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反应原理:。

实验现象:铁钉表面覆盖一层红色固体,溶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

实验结论及分析: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综合等于生成物的质量总和。

知识点二化学方程式1.定义: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2.意义(1)质的方面: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2)量的方面:宏观上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比;微观上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粒子个数之比。

2023中考化学专题《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方程式》点睛含答案解析

2023中考化学专题《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方程式》点睛含答案解析

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方程式考点01. 质量守恒定律1.内容: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温馨提示】①“化学反应”是前提。

任何化学变化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②“参加反应”是基础。

只计算“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③“质量总和”是核心。

质量总和包括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和反应后生成的物质的质量。

如沉淀、肉眼看不见的气体也应考虑。

④“质量守恒”是目的。

定律只适用于质量守恒,不包括体积守恒、分子数守恒等。

2.实质3.化学反应前后各种量的关系六个“不变”Error!两个“一定变”Error!两个“可能变”Error!4.质量守恒定律的验证(详见实验突破)(1)反应:必须发生化学反应。

(2)装置:如有气体参加或生成,则必须在密闭容器中进行。

5.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1)推断反应物或生成物的化学式(依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

(2)确定物质的元素组成(依据: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3)解释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变化及用质量差确定某一物质的质量(依据: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4)进行各物质间量的计算(依据:反应物的总质量和生成物的总质量不变)。

(5)对微观反应示意图的分析、判断。

(6)处理表格数据。

考点02. 化学反应方程式1.概念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叫做化学方程式。

2.意义和读法意义(以2H 2+O 2=====点燃2H 2O 为例)读法质的方面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反应物是氢气和氧气,生成物是水,反应条件是点燃氢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水表示反应物、生成物之间的质量化4∶32∶36每4份质量的氢气与32份质量的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36份质量的水量的方面表示反应物、生成物之间的粒子个数比2∶1∶2每2个氢分子和1个氧分子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2个水分子3. 书写(1)书写原则:①以客观事实为依据,不能臆造事实上不存在的物质和化学反应。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 第五单元 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专题练习 有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 第五单元 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专题练习 有答案

小专题(三)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一选择题1.实验室常用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反应制取氯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nO2+4HCl(浓)MnCl2+2X+Cl2↑其中X的化学式为()A.H2O B.H2O2C.HClO D.O22.如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型,“○”“●”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列对图示模型理解正确的是( )A.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B.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只有一种单质C.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共含有三种元素D.参加反应的两种物质分子个数之比为1:13.一定某化合物完全燃烧,消耗9.6 g氧气,生成8.8 g二氧化碳和5.4 g水。

对于该化合物组成的判断正确的是( )A.只含有碳、氢元素B.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C.分子中碳、氢原子的个数比为2∶1D.以上答案都不对4.在一密闭容器中,有X、O2、CO2、H2O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某种反应,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表中的待测值为32B.X中一定含有C、H、O元素C.该反应是化合反应D.反应中CO2和H2O的质量比为11∶95.在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丙可能是单质B.甲、乙的质量之和一定等于生成丙的质量C.丁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D.若消耗3 g的乙,则生成17 g的丙6.如图反映了某个化学反应中各种物质质量与时间的关系。

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该反应是化合反应B.甲的相对分子质量大于乙C.丙是反应物,甲和乙是生成物D.t1时,丙的质量一定等于甲、乙的质量之和7.一种新型火箭推进剂在火箭发射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微观过程如下图所示。

对于该反应中甲、乙、丙、丁物质类别的判断,错误的是( )A.甲属于混合物B.乙属于化合物C.丙属于单质D.丁属于氧化物二非选择题1.某化学反应可用以下漫画图示表示,请根据图示回答:(1)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属于__________ 反应。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9单元 质量守恒法在质量分数计算题中的应用 说课稿(带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9单元 质量守恒法在质量分数计算题中的应用 说课稿(带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9单元质量守恒法在质量分数计算题中的应用说课稿(带答案)一、说教材本课时所学内容为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9单元的“质量守恒法在质量分数计算题中的应用”。

这是一个重要的化学概念,质量守恒法是化学中一个基本原理,涉及到质量的变化和守恒原则。

通过学习这个概念,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化学反应过程中的质量变化和质量守恒的原理。

本课时的学习内容主要包括质量守恒法的基本原理和在质量分数计算题中的应用。

二、说教学目标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有以下几个方面:1.理解质量守恒法的基本原理;2.学会在质量分数计算题中应用质量守恒法;3.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说教学重难点本课时的教学重点为质量守恒法的基本原理和在质量分数计算题中的应用,教学难点为如何运用质量守恒法解决具体问题。

四、说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识(5分钟)首先,我会通过一个例子导入新知识:小明用一瓶装满了水的杯子,倒入一个质量为50g的铁块。

请问,杯子里水的质量变化了吗?这个问题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质量守恒的概念。

通过学生的回答,我会解释质量守恒法的基本原理:在封闭系统中,物质的质量不会发生变化,物质的质量始终保持不变。

2. 学习新知识(10分钟)在学习新知识时,我会结合教材内容进行讲解。

首先,我会让学生了解质量守恒法的基本原理,并且通过实例帮助学生理解。

其次,我会介绍质量守恒法在质量分数计算题中的应用。

通过实例演示,我会让学生掌握如何应用质量守恒法解决具体的问题。

3. 拓展应用(15分钟)在这个环节,我会给学生一些质量分数计算题,让他们运用质量守恒法解决问题。

例如:题目:小明将一块质量为20g的铁块放入一瓶装满了水的杯子中,原来杯子里的水质量为80g。

请问,放入铁块后,杯子里的水的质量变化了吗?变化了多少?答案:根据质量守恒法, 小明放入铁块前后, 系统的总质量应保持不变,即铁块的质量增加了多少,杯子里的水的质量就减少了多少。

铁块的质量增加了20g,因此杯子里的水的质量减少了20g。

山西省九年级化学下册类型三有关质量守恒实验新版新人教版(含答案)

山西省九年级化学下册类型三有关质量守恒实验新版新人教版(含答案)

九年级化学下册新版新人教版:类型三有关质量守恒实验1.质量守恒的原因:宏观上是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没有改变,元素质量也不变。

微观上是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数目没有增减,原子本身的质量也没有改变。

2.有关质量守恒的应用:判断物质的元素组成。

例如图是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整理的教材实验,请结合实验回答下列问题:(1)图1、2、3实验中都能观察到烧杯内壁有水珠,说明氢气、甲烷、蜡烛中都含有元素。

根据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可推知水由元素和元素组成。

(2)一段时间后,将烧杯倒转,加入适量的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到图2、3实验中,说明甲烷、蜡烛中都含有碳元素。

(3)如图4,在燃烧的蜡烛火焰上方放一个冷碟子,一段时间后,观察到冷碟子底部出现了黑色物质,说明蜡烛中含有元素。

该实验说明氧气不足的条件下,可以用含元素的物质制得炭黑。

1.某同学利用如图创新实验对蜡烛及其燃烧进行探究。

当蜡烛燃烧约1分钟后,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U形管内附着大量水珠。

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第1题)A.蜡烛燃烧过程中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B.该实验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CO2和H2OC.该实验说明蜡烛中含碳、氢、氧三种元素D.该创新实验现象明显,便于观察2.1783年,拉瓦锡研究水的组成,装置示意图如图。

将水加热成蒸气通过灼热的铁管,一段时间后,在出口处收集到一种可燃性气体。

实验后称量发现水的质量减少,铁管质量增加,拉瓦锡研究并判断铁转化为氧化物。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第2题)A.铁在该实验中起催化作用B.实验中收集到的可燃性气体可能是氢气C.实验中水蒸气减少的质量等于铁管增加的质量D.该实验不能得出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结论3.[2023·扬州模拟]德国化学家李比希发明了测定有机物元素组成的李比希法,如图装置中高氯酸镁具有吸水性,碱石棉能吸收二氧化碳,铂小舟中放置样品(铂不参与反应),燃烧炉内的氧化铜可将生成的CO转变为CO2。

2020年中考化学专题06 质量守恒的应用及相关计算(练习)(解析版)

2020年中考化学专题06 质量守恒的应用及相关计算(练习)(解析版)

06质量守恒的应用及相关计算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2020·河南期末)钠着火不能用二氧化碳灭火。

钠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生成炭黑和一种白色固体,它可能是()A.碳酸钠B.硫酸钠C.碳酸氢钠D.氢氧化钠【答案】A【解析】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物质的质量之和,是因为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

A、白色固体可能是碳酸钠,故A正确;B、白色固体不可能是硫酸钠,这是因为反应物中不含有硫元素,故B不正确;C、白色固体不可能是碳酸氢钠,这是因为反应物中不含有氢元素,故C不正确;D、白色固体不可能是氢氧化钠,因为反应物中不含有氢元素,故D不正确。

故选A。

2.(2019·灵璧)下图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该反应不属于置换反应B.图示中x的数值为3C.反应前后氢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改变D.反应中甲、丙两物质的质量比为2:7【答案】D【解析】由图,结合质量守恒定律,该反应的方程式为CH4+H2O==CO+3H2。

A、置换反应为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化合物的反应,而该反应为2种化合物生成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的反应,不属于置换,正确;B、由质量守恒定律可得,x=3,正确;C、元素在化合物中化合价不为0,在单质时为0,因此氢元素的化合价一定改变,正确;D、反应中甲、丙两物质的质量比=16:28=4:7,因此错误。

3.(2019·云南)实验室通常用浓盐酸和二氧化锰在加热的条件下制取氯气。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HCl(浓)+MnO2ΔMnCl2+2X+Cl2↑,则X的化学式为( )A.H2B.O2C.H2O D.HCIO【答案】C【解析】由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及原子个数不变。

由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及原子个数不变,反应物中原子种类及个数为Mn,1;O,2;H,4;Cl,4;生成物中原子种类及个数为Mn,1;Cl,4;则X中含有H和O元素,其原子个数分别为2和1,则X的化学式为H2O,故选C。

2020年中考化学专题06 质量守恒的应用及相关计算(课件)

2020年中考化学专题06 质量守恒的应用及相关计算(课件)
A.该反应不是化合反应;B反应前分子个数为9,反应 后分子个数为10;C甲物质中N、H元素质量比为14:3; D中甲、乙分子个数比为4:5
四、图表题
补画微观示意图(2019.眉山)天然气可以在一定 条件下合成甲醇,其微观过程如图所示:
(1)把如图反应物的微观示意图补画齐全______。
高温
(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2_C_H_4_+_O_2 _催_化__剂_2_C_H_3_O_H_, 基本反应类型为_化__合__反__应____。 【方法指导】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 原子种类和数目保持不变。
44 18 28
3 2
1
1 2

通分,将分数变为整数
1.某物质4.6g与氧气反应,生成8.8gCO2和5.4gH2O。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 参加反应的O2的质量为11.2g B. 该物质中C、H元素的质量比为1:3 C. 该反应中CO2和H2O的分子数之比为2:3 D. 该物质中一定含有C、H元素,可能含有O元素 【方法指导】m氧气=8.8g+5.4g-4.6g=9.6g,再利用
微观质量比 = 系数化×学相实对分验子基质本量 操作
系数 =
质量
相对分子质量
一、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现象
1.铜粉在空气中加热后,质量变大; 解释:参加反应的铜粉和氧气的质量总和等于反
应生成的氧化铜的质量。 2.KMnO4受热分解后,再次称量,天平向右倾斜, 该反应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解释:该反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反应生成的氧气 逸散到了空气中。
【方法指导】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以求出,X的质
量=2.6g+7.2g-6.6g-1.8g=1.4g。
2.系数= 实际质量×10 (万能法) 相对分子质量

初三化学质量守恒定律 知识点 习题及答案

初三化学质量守恒定律 知识点 习题及答案

初三化学质量守恒定律_知识点_习题及答案第五单元:质量守恒定律一、质量守恒定律:1总和。

说明:①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化学变化,不适用于物理变化;②不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及不是生成物的物质质量不能计入“总和”中;③要考虑空气中的物质是否参加反应或物质(如气体)有无遗漏。

2、微观解释: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均保持不变(原子的“三不变”)。

3、化学反应前后(1)一定不变宏观:反应物、生成物总质量不变;元素种类不变微观: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不变(2)一定改变宏观:物质的种类一定变微观:分子种类一定变(3)可能改变:分子总数可能变二、化学方程式1、遵循原则:①以客观事实为依据② 遵守质量守恒定律2、书写:(注意:一写、二配、三标、四等)3、含义:以为例①宏观意义:表明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氢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水②微观意义: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分子个氢分子与1个氧分子化合生成2个个水分子(对气体而言,分子个数比等于体积之比)③各物质间质量比(系数×相对分子质量之比)每4份质量的氢气与32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化合生成36份质量的水 4、化学方程式提供的信息包括①哪些物质参加反应(反应物);②通过什么条件反应:③反应生成了哪些物质(生成物);④参加反应的各粒子的相对数量;⑤反应前后质量守恒等等。

5、利用化学方程式的计算三、化学反应类型 1、四种基本反应类型①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②分解反应:由一种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③置换反应: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④复分解反应: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2、氧化还原反应氧化反应:物质得到氧的反应还原反应:物质失去氧的反应氧化剂:提供氧的物质还原剂:夺取氧的物质(常见还原剂:H2、C、CO) 3、中和反应: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4:在3Fe+2O2Fe3O4的反应中,_____份质量的铁跟_____份质量的氧气反应,生成_____份质量的四氧化三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质量守恒的应用及相关计算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2020·河南期末)钠着火不能用二氧化碳灭火。

钠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生成炭黑和一种白色固体,它可能是()A.碳酸钠B.硫酸钠C.碳酸氢钠D.氢氧化钠【答案】A【解析】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物质的质量之和,是因为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

A、白色固体可能是碳酸钠,故A正确;B、白色固体不可能是硫酸钠,这是因为反应物中不含有硫元素,故B不正确;C、白色固体不可能是碳酸氢钠,这是因为反应物中不含有氢元素,故C不正确;D、白色固体不可能是氢氧化钠,因为反应物中不含有氢元素,故D不正确。

故选A。

2.(2019·灵璧)下图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该反应不属于置换反应B.图示中x的数值为3C.反应前后氢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改变D.反应中甲、丙两物质的质量比为2:7【答案】D【解析】由图,结合质量守恒定律,该反应的方程式为CH4+H2O==CO+3H2。

A、置换反应为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化合物的反应,而该反应为2种化合物生成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的反应,不属于置换,正确;B、由质量守恒定律可得,x=3,正确;C、元素在化合物中化合价不为0,在单质时为0,因此氢元素的化合价一定改变,正确;D、反应中甲、丙两物质的质量比=16:28=4:7,因此错误。

3.(2019·云南)实验室通常用浓盐酸和二氧化锰在加热的条件下制取氯气。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HCl(浓)+MnO2ΔMnCl2+2X+Cl2↑,则X的化学式为( )A.H2B.O2C.H2O D.HCIO【答案】C【解析】由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及原子个数不变。

由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及原子个数不变,反应物中原子种类及个数为Mn,1;O,2;H,4;Cl,4;生成物中原子种类及个数为Mn,1;Cl,4;则X中含有H和O元素,其原子个数分别为2和1,则X的化学式为H2O,故选C。

4.(2019·广西)如图为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B.该反应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C.该反应中甲与丁的分子个数比为3:1D.丙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高【答案】C【解析】根据题目信息和质量守恒定律可写出反应的方程式为:二氧化碳和氢气在催化剂作用下反应生成甲醇和水的化学方程式为:CO2+3H2纳米纤维催化剂CH3OH+H2O。

A、由上述反应可知,该反应的生成物是两种化合物,不符合置换反应的特点,故A不正确;B、该反应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化学变化都遵守质量守恒定律,故B 不正确;C、由方程式可知,该反应中甲与丁的分子个数比为3:1,故C正确;D、丙中各元素的质量比是:12:(1×4):16=3:1:4,所以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高,故D不正确。

故选C。

5.(2019·辽宁)如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B.该反应中共有四种分子C.该反应中C和D的分子个数比是1:3D.该反应中A和D的分子个数比是1:3【答案】C【解析】根据发生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分析反应物、生成物的微观构成,写出化学式及反应的方程式,据此分析回答有关的问题。

由微观反应示意图可知,该反应可写成2A+3B═C+6D。

A、由微观反应示意图可知,该反应为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选项说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B、由微观反应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有A、B、C、D四种分子,选项说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C、由反应的方程式2A+3B═C+6D可知:该反应中C和D的分子个数比是1:6,选项说法错误;故符合题意;D、由反应的方程式2A+3B═C+6D可知:该反应中A 和D的分子个数比是2:6=1:3,选项说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故选C。

6.(2019·辽宁)如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生成物中丙、丁分子个数比为4:1B.化学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均不变C.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数目不变D.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答案】B【解析】由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F2+2H2O═4HF+O2;A、由方程式可知,生成物中丙、丁分子个数比为4:1,故A正确;B、该反应有单质参加反应,又有单质生成,化学反应前后一定有元素化合价的变化,故B错误;C、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数目不变,故C正确;D、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故D正确。

故选B。

7.(2019·江阴)在一定条件下,甲、乙、两、丁四种物质在密闭容器中发生某个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物质甲乙丙丁反应前质量/g2*******反应后质量/g0x y10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参加反应的甲与丁的质量比为4∶1B.x+y=75C.y≤20时,该反应一定是化合反应D.x的取值范围:0≤x≤30【答案】D【解析】A、从表中可知,甲20g全部参加了反应,而丁反应前后减少了5g,说明参加反应的丁质量为5g,因此参加反应的甲与丁的质量比为:20g∶5g=4∶1,选项A正确;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所以20+30+20+15=0+x+y+10,x+y=75,选项B正确;C、从表中可知,甲20g全部参加了反应,而丁反应前后减少了5g,说明甲和丁是反应物,当y=20g时,丙既不是反应物,也不是生成物,甲和丁是反应物,乙必然是生成物,反应物是两种,生成物是一种,是化合反应;当y<20g时,丙也是反应物,此时反应物是三种,生成物是一种,是化合反应,因此y≤20g时,该反应一定是化合反应,选项C正确;D、当0≤x<30时,乙是反应物,丙是生成物;当x=30g时,乙既不是反应物也不是生成物,丙是生成物;但当丙是反应物时,乙必然就是生成物,30g<x≤75g,因此x的取值范围是:0≤x≤75g,选项D错误。

故选D。

8.(2020·甘肃初三期末)W、X、Y、Z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后,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物质W X Y Z反应前质量g222340反应后质量g240待测16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该反应中生成X的质量为40g B.W在反应中可能是催化剂C.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D.该反应中Y全部参加反应【答案】A【解析】生成X的质量为40-22=18g,A选项错误;W的质量反应前后不变,所以可能为催化剂,B选项正确;Z物质由0变为16g,证明有新物质生成,为分解反应,C选项正确;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Y剩余0g,所以Y全部参加反应,D选项正确。

故选择A。

9.(2019·广东)用尿素溶液来处理汽车尾气,化学方程式为:2CO(NH2)2+4X+O2=2CO2+4N2+4H2O,则X的化学式是()A.NO2B.NO C.N2O D.NH3【答案】B【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知,化学方程式为:2CO(NH2)2+4X+O2=2CO2+4N2+4H2O,则X的化学式是NO。

故选B。

点睛∶任何一个化学反应都必然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的划分,原子的重新组合,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个数均不变。

10.(2019·宁夏大学附属中学初三月考)某纯净物X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X+3O22CO2+4H2O,则X的化学式为()A.CH4B.C2H5OH C.CH4O D.C2H2【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X+3O22CO2+4H2O,反应物中氧原子个数为6,反应后的生成物中碳、氧、氢原子个数分别为2、8、8,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则2X中含有2个碳原子、2个氧原子、8个氢原子,则每个X分子由1个碳原子、1个氧原子、4个氢原子构成构成,则物质X的化学式为CH4O,选项C正确。

11.(2019·四川)“84消毒剂”是以次氯酸钠为主要有效成分的消毒液。

制备次氯酸钠的原理可表示为:2NaOH + Cl2 = NaClO+X+H2O,则X的化学式是( )A.Na2O B.NaCl C.NaH D.NaClO3【答案】B【解析】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个数不变,反应前有2个钠原子、2个氧原子、2个氢原子、2个氯原子,反应后有1个钠原子、1个氧原子、2个氢原子、1个氯原子;X的化学式为NaCl;12.(2020·临沂市)在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反应,测得反应前及反应过程中的两个时刻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下图所示。

图中a、b、c、d分别表示相应物质的质量分数。

下列数据正确的是A.a=56%B.b=6%C.c=17%D.d=8%【答案】A【解析】对比图1、图2和图3得,反应后甲和乙质量减少了,丙质量增加了,丁反应前后质量没有变化,则甲+乙r丁丙。

A、甲由70→42,减少了28,图2应减少14,a =70%-14%=56%;B、乙由14%→11%,减少了3%,图3应减少6%,b=14%-6%=8%;C、丙由6%→40%,增加了34,图2应增加17,c=6%+17%=23%;D、对比图1和图3得,丁反应前后质量分数没有改变,d=10%。

故选A。

13.(2019·山西太原五中初三月考)根据化学方程式不能获得的信息是:()A.反应中的反应物和生成物B.各反应物、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比C.化学反应速率的快慢程度D.反应发生所需要的条件【答案】C【解析】A、在化学方程式中,等号前的化学式表示的物质是反应物,所以正确.B、在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总和之比表示反应物、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比,所以正确.C、在化学方程式中,反映不出厂价化学反应速率的快慢程度,所以错误.D、在化学方程式中,等号上下标的是反应的条件,所以正确.故选C.14.(2019·福建)氯气是一种有毒的气体,实验室制取氯气时,可以用氢氧化钠溶液来吸收尾气,其反应原理为Cl2 + 2NaOH = X + NaClO + H2O, 则X 的化学式为()A.H2B.NaCl C.HCl D.HClO【答案】B【解析】书写化学式的时候应该遵循质量守恒定律,等号两侧每一种元素的原子总数应该相等。

反应物中一共有2个l C原子,2个Na原子,2个O原子,2个H原子;生成物中一共有1个Na原子,1个l C原子,2个H原子,2个O原子,相比反应物少1个NaC,故B正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