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专题突破:质量守恒定律

合集下载

中考化学考前冲刺专题——质量守恒定律

中考化学考前冲刺专题——质量守恒定律

中考化学考前冲刺专题——质量守恒定律一、中考考查知识点1、质量守恒定律2、化学反应现象二、中考试题回顾1. 化学反应前后肯定发生变化的是( )。

A. 原子数目B. 元素种类C. 物质总质量D. 分子种类2.在催化剂、加热的条件下,氨能和氧气发生反应:4NH3+5O2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4X+6H2O,则X的化学式为( )。

A.N2B.NOC.NO2 D.N2O3.下列观点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A.煤燃烧后剩余残渣的质量减轻了B.一定条件下,SO2和O2生成SO3,反应前后分子总数不变C.8g CH4完全燃烧生成8g CO2D.某有机物在空气中燃烧只生成CO2和H2O,则该有机物一定含有碳、氢、氧元素4. 在一定条件下,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

关于此反应下列认识不正确的是() A、m的值是1 B、甲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C、该反应是分解反应D、反应中乙、丁的质量比是29:8 5.下面对某些实验现象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白光B.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C.醋酸溶液滴入酚酞试剂,变红色D.氢氧化钠溶液滴入氯化铁溶液,出现红褐色沉淀6.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

A.镁条在空气中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白光B.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微弱的淡蓝色火焰,并生成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C.向稀硫酸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变成红色D.向氯化钙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出现大量白色沉淀7.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将盐酸滴人氢氧化钠溶液中,有沉淀产生B.氯化铜溶液中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产生蓝色沉淀C.四氧化三铁放入氢氧化钠溶液中,生成红褐色沉淀D.将少量二氧化碳通人氢氧化钠溶液中,会产生白色沉淀8.下列实验中,现象描述不正确的是()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B.分别点燃棉花和羊毛,都产生烧焦羽毛的气味物质甲乙丙丁反应前质量/g 1 20 15 2反应后质量/g m 29 0 8一定条件 C.用CO 还原氧化铜时,黑色粉末逐渐变为红色 D.向NaOH 溶液中滴入几滴酚酞试液,溶液变红 9.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 .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白光,生成黑色固体B .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微弱的淡蓝色火焰,并生成无色无味气体C .向盐酸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试液,溶液变红D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10.在化学反应A+2B =C+D 中:(1)若56gA 恰好与73gB 完全反应,能生成127gC ,则同时生成D g 。

中考化学复习探索质量守恒定律

中考化学复习探索质量守恒定律

探索质量守恒定律一、质量守恒定律1. 定义: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2. 化学反应前后的六个“不变”:原子种类不变、原子数目不变、原子质量不变、元素种类不变、元素质量不变、物质总质量不变。

3. 化学反应前后的两个“一定变”:物质种类一定变、分子种类一定变。

4. 化学反应前后的两个“可能变”:元素化合价可能变、分子数目可能变。

注意:①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一切化学变化,不适用于物理变化。

②只有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才能计入质量守恒的计算等式中,没有参加反应的剩余物质的质量不能计入。

③质量守恒的等式两边都是质量总和,所以参加反应的各物质质量和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要算齐全。

④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质量的计算,不适用于体积的计算。

二、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1. 解释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变化增加——有空气中的氧气参加了反应反应后生成物质量减少——生成物中有气体放出没有变化——反应前后没有气体参加或者逸出2. 推断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组成元素如,已知酒精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根据这一事实,推断出酒精中肯定含有什么元素?可能含有什么元素?则可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得到如下推断:酒精+O2 CO2+H2O,由生成物中的元素种类可知:酒精中一定含有的元素:C、H;可能含有的元素:O。

说明:若要确定是否含有氧元素,则需要定量才可计算。

3. 求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如,在A+2B=C+D的反应中,5克A跟一定量的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3克C和10克D,则B的质量可直接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的定义——参加反应物质质量总和=反应生成物质质量总和,求得m(B)=3g+10g—5g=8g。

4. 确定某物化学式如,要求某反应2X +5O2=4CO2 + 2H2O中X的化学式,则可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个数不变,列出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

表格中所差的C、H原子即在X中,由于X前面化学计量数为2,所以每个X中有2个碳原子和2个氢原子,即X化学式为C2H2。

中考化学一轮复习质量守恒定律考点讲解含解析

中考化学一轮复习质量守恒定律考点讲解含解析

质量守恒定律1、质量守恒定律定义: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这个规律叫做质量守恒定律。

注意:(1)注意“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不能遗漏任一反应物或生成物;(2)此定律强调的是质量守恒,不包括体积等其它方面的守恒;(3)正确理解“参加"的含义,没有参加反应或者反应后剩余物质的质量不要计算在内。

2、适用范围:一切化学反应都遵守质量守恒定律,不能用来解释物理变化.3、实验验证: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实验必须在密闭容器里进行;如:有气体生成的实验没密闭,天平会不平衡(生成的气体逸散到空气中)如:有气体参加的实验没密闭,天平会不平衡(没有称量参加反应的气体)4、理解:六不变: 宏观:物质总质量不变;元素种类不变;元素质量不变;微观:原子种类不变;原子数量不变;原子质量不变;两个一定变:物质的种类;分子种类;两个可能变:分子数目;元素化合价;5、质量守恒的根本原因(即本质):从微观角度分析:化学反应的实质就是反应物的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又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在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变,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没有变化,所以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必然相等。

6、微观示意图:做题思路,将图转化成成化学式,能写化学方程式的写出化学方程式,注意配平,最后分析做题.题型一质量守恒定律理解应用【经典例题】【2019黑龙江龙东】汽车尾气是空气污染的元凶之一,使用催化净化装置,可以有效减少尾气污染,其反应原理之一是2NO+2CO N2+2X.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X的化学式为CO2B.该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C.反应前后氮元素的化合价不变D.汽车尾气中的一氧化碳主要来源于汽油的不充分燃烧【答案】C【解析】A、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原子个数不变,反应物中有2个碳原子、2个氮原子、4个氧原子,生成物质中有2个氮原子,所以X是CO2,故A正确;B、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所以该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故B正确;C、一氧化氮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是+2,氮气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是0,所以反应前后氮元素的化合价改变,故C错误;D、含碳化合物中的碳不充分燃烧会生成一氧化碳,故D正确.故选:C。

专题 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中考化学答题技巧与模板构建

专题 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中考化学答题技巧与模板构建

专题01 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质量守恒定律是化学中的一条重要定律,中考中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考查,一是从定律本身出发;二是用原子、分子观点解释定律出发;三是定律的外延反映出元素在反应前后种类,质量都不改变出发。

常见的题型有:密闭容器中化学反应的数据分析、微观反应示意图分析以及根据残缺型化学方程式的分析、利用实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等。

设问形式主要有:判断反应中某物质的元素组成或化学式;判断反应的反应类型;判断某物质是否可能为反应的催化剂;判断反应中物质的质量比等。

模|板|构|建一、关于密闭容器中化学反应的数据分析步骤 具体方法①确定待测质量“x”的值:根据反应前物质的质量总和=反应后物质的质量总和(或反应前各种物质的质量减少=反应后各种物质的质量增加)②判断反应物和生成物:计算表格中反应前后各物质质量变化(反应后-反应前),(结果负值为反应物;结果正值为生成物;结果为0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是与反应无关的物质或杂质)③ 写出反应的符号表达式,确定反应类型④ 标注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变化关系⑤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及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原理,结合所学知识,逐项进行分析判断正误二、有关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反应示意图步骤 具体方法① 观察反应前后是否有相同的分子,若有则消除相同数目的同种分子;若无则省去此步 ② 根据图注分别写出反应前后各物质的化学式,并配平方程式 (如图注没给出原子的图示符号,可直接用物质的图示符号配平) ③根据书写的化学方程式进行逐项判断正误三、运用质量守恒定律推断化学式或元素组成步骤具体方法①观察反应方程式,锁定“未知”物质X②推断化学式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原子的数目均不改变,由此确定出未知物质的组成(或化学式)。

确定元素组成根据已知的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进行计算③根据推断或计算进行逐项正误判断疑|难|总|结1.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化学变化,而不适用于物理变化。

2.质量守恒是物质的“质量”守恒,而非“体积”守恒。

《质量守恒定律》中考化学知识点专项突破

《质量守恒定律》中考化学知识点专项突破

考点1 对定律的理解

考点1 对定律的理解
考点1 对定律的理解
考点2 推断物质的组成或可能的生成物

考点2 推断物质的组成或可能的生成物
考点2 推断物质的组成或可能的生成物
考点3 确定物质的化学式

考点3 确定物质的化学式
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反应物的分子分解成原子, 原子重新结合成生成物的 分子, 变化过程中原子的种类、 个数不变。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不但能由 生成物推断反应物的化学式, 同样可以由反应物推断生成物的化学式。
考点5 质量守恒定律的探究
(1)由“燃素学说”可知,物质燃烧后质量应该减少。请根据所学知识写出一个可以推翻 “燃素学说”的事实:__铁__丝__燃__烧__后__固__体__的__质__量__增__大__等_____。 (2)罗蒙诺索夫重做了波义耳的实验是基于金属加热后,增加的质量并非来自燃素而是来 自____空__气_____的假设。 (3)对比材料一和材料三,波义耳错过了发现质量守恒定律的一个重要原因是_打__开__容__器_ __前__没__有__称__量__容__器__的__总__质__量________。 (4)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过程给我们的启示是_A__、__C_、__D__(填序号)。 A.分析问题应该全面、严谨 B.实验的成功与否取决于药品的选择 C.定量方法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D.科学研究既要尊重事实,也要勇于创新
考点7 运用定律进行化学反应的计算
(2019年山东临沂市中考题)某纯碱样品含有少量杂质氯化钠。称取该样品 22.8g,加入盛有一定质量稀盐酸的烧杯中,碳酸钠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 气体完全逸出,得到不饱和NaCl溶液。反应过程中测得烧杯内混合物的质 量(m)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如图2-1-3所示。试计算: (1)生成CO2的质量。 (2)22.8g样品中含氯化钠的质量为______g。 (3)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写出解题过程,计算结果精确到0.1%)

2023年中考化学高频考点突破——有关质量守恒定律的计算【附答案】

2023年中考化学高频考点突破——有关质量守恒定律的计算【附答案】

中考化学高频考点突破——有关质量守恒定律的计算一、单选题1.一定量甲烷与氧气置于某密闭容器中,燃烧至停止时,生成2.7g 水,同时得到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混合物,测得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混合物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6%,则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质量之和为A .3.6gB .2.5gC .5.0gD .4.4g2.已知无水 FeSO 4在 t ℃时可发生如下反应: 4232aFeSO bFe O + cSO + dX ↑↑ ,取 152 g 无水 FeSO 4在 t ℃能充分加热,使之完全分解,将产生的气体产物通过足量浓硫酸(已知 SO 2不能被浓破酸吸收,浓硫酸可以吸收水分,NaOH 溶液可以吸收二氧化硫),浓硫酸质量增加 40 g ,再通过NaOH 溶液,NaOH 溶液质量增加 32 g ,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X 化学式不可能是 H 2OB .剩余固体的质量为 80 gC .生成的 SO 2和 X 气体中的硫元素的质量均为 16 gD .方程式中 a = c3.在一个密闭的容器中放入X 、Y 、Z 、W 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相关数据如下表,下列关于此反应的认识,正确的是物质 X Y Z W反应前的质量/g 10 m 87 反应后的质量/g2 3 30 25A .m 的值为32B .若W 为水,则X 或Y 必定为酸或碱C .若X 为化合物,Y 为单质,则该反应一定属于置换反应D .生成物的质量之比为11:94.在密闭容器中放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相关数据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一个二氧化碳分子的质量为(4.4/n)gB.t时刻,O2和CO2的质量相等C.反应结束后,密闭容器内剩余氧气的质量为1.6gD.该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的质量之比为22:98.在一定条件下,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密闭容器中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图所示。

九年级化学专题复习中考真题练—质量守恒定律(含解析)

九年级化学专题复习中考真题练—质量守恒定律(含解析)

九年级化学专题复习中考真题练—质量守恒定律(含解析)一、单选题1.(2023·四川乐山·统考中考真题)已知物质R 由一种或多种物质组成。

取一定质量的R 在足量的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4.4g 二氧化碳和3.6g 水,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A .参加反应的R 和氧气的质量总和一定等于8.0gB .所取R 质量的最小值为1.6gC .R 可能是酒精(25C H OH )D .若R 为CO 和2H 的混合物,则CO 和2H 的分子个数比为1:2【答案】C【解析】A 、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物质的总质量等于生成物的质量之和,故参加反应的R 和氧气的质量总和一定等于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的质量之和,为4.4g+3.6g=8.0g ,故A 正确;B 、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质量相等,则R 中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则R 质量的最小值是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之和,碳元素的质量等于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质量,为:124.4g 100%44⨯⨯=1.2g ;氢元素的质量等于水中氢元素的质量,为:23.6g 100%18⨯⨯=0.4g ,所取R 质量的最小值为:1.2g+0.4g=1.6g ,故B 正确;C 、综上分析,碳原子和氢原子的个数比为:1.2g 0.4g :121=1:4,R 不可能是酒精,故C 错误;D 、若CO 和H 2的分子个数比为1:2,则碳原子和氢原子的个数比为:()122⨯:=1:4,故D 正确。

故选C 。

2.(2023·四川遂宁·中考真题)我国力争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二氧化碳的捕获、储存、利用和转化等是实现目标的重要途径。

人工光合固碳装置通过电化学手段将二氧化碳转化为甲酸(HCOOH),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酸由甲酸分子构成B.甲酸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C.反应前后氧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变化D.参加反应的与的微粒个数比为2:3【答案】A【解析】A、由图示可知,甲酸由甲酸分子构成,正确;B、根据甲酸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1):(1×2):(16×2)=6:1:16可知,甲酸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错误;C、生成物中氧气是单质,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0,则反应前后氧元素的化合价一定发生了变化,错误;D、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图中是2个二氧化碳分子和2个水分子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2个甲酸分子和1个氧分子,参加反应的与的微粒个数比为2:2=1:1,错误。

2020年中考化学实验突破《质量守恒定律的验证》(含答案)

2020年中考化学实验突破《质量守恒定律的验证》(含答案)
A.甲、乙都偏向右边,但偏差值不同B.甲、乙都偏向左边,但偏差值不同
C.甲、乙都指向正中D.甲指向右边,乙指向正中
二、实验探究题
5.(2019贵州遵义模拟)初三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依据教材实验对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变化进行了探究。
【查阅资料】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气体。
【实验装置设计】甲、乙、丙小组同学分别设计如图装置:
你认为最佳的装置为B,请分别简述其他两个装置的缺点:A装置中产生的气体充满气球,产生向上的浮力,会影响实验结果;C中产生的气体导致锥形瓶中气压增大,可能会导致瓶塞飞出,影响实验结果。优点:使反应在密闭容器中进行
方案四:镁在空气中燃烧,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
1.实验装置图
2.反应原理:2Mg+O2 2MgO(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1.实验装置图:
2.反应原理:2HCl+Na2CO3=2NaCl+CO2↑+ H2O(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实验现象:
有气泡产生,固体逐渐减少,反应后天平指针位置向右偏。
4.实验结论及分析
由于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逸散到空气中,造成左边质量减少,天平指针偏向右边。
【装置改进】同学们为了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对甲组实验装置进行了如下三种改进。
答案讨论与探究1吸收白磷燃烧时放出的热量让装置快速冷却同时防止锥形瓶局部骤热而炸裂遵守等于催化实验结论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等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实验分析原子种类数目质量反思与交流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反应应该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实验解析1甲小组实验中磷燃烧时在锥形瓶底部加入少量水其目的是吸收白磷燃烧时放出的热量让装置快速冷却同时防止锥形瓶局部骤热而炸裂
(4)丙组药品混合前、后质量关系为:m前=m后,乙组同学认为实验成功,甲组同学认为该实验不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原因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应物,其质量变化为 32g-12g=20g,N 为生成物,其质量变化为 26g-1g=25g,Q 的质量没
有变化,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 M 为反应物,其质量变化为 5g,因此 x=18
-5g=13g,该反 的质量比为 25g﹕20g=5 ﹕4。
质量守恒定律
例 1 下列现象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 ( )
A.化学反应中常伴随热量变化,有的放热,有的吸热
B.100g 干冰完全汽化成 100g 气体 C.10gNaCl 溶解在 90g 水中,成为 100gNaCl 溶液
D.一定量的煤完全燃烧后生成的所有物质的质量之和大于煤的原质量 解析 质量守恒定律描述的是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关系,化学变化中伴随的热量与物
物质
M
N
Q
P
反应前质量 (g)
18
1
2
32
反应后质量 (g)
x
26
2
12
A.该变化的基本反应类型是分解反应 B.反应后物质 M 的质量为 l3g C.反应中 N、P 的质量比为 5﹕4D.物质 Q 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解析 根据反应物的质量在化学反应中只能减少而生成物的质量在反应中增加知:
P 为反
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
答案 D
例 5 在化学反应 2A+B 2=2AB 中,A 与 B2 反应的质量关系如
图所示,现将 6g A 和 8g B2 充分反应, 则生成 AB 的质量是 ( )
A.9g
B.11g
C.12g
D.14g
解析 从图像中看出, 反应过程中, A 和 B2 的质量比为 1﹕1, 因此 6g A 只能和 6g B2 完全反应,生成 12g AB。
答案 A
例 4 蔗糖在隔绝空气加热时,生成碳和水,则可推断蔗糖的组成元素是 ( )
A.只有碳
B.只有碳、氢
C.只有氢、氧
D.碳、氢、氧
解析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 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保持不变。 生成物是碳和水, 含碳、反氢、
氧三种元素,故反应物一定也含碳、氢、氧三种元素,因为是隔绝空气加热,所以蔗糖中一

表示 B 原子
b.收集气体
解析 从图中看出,该反应是一种物质生成两种物质,因此属于分解反应;甲物质的分子
中含有不同种原子, 因此甲物质属于化合物; 反应中, 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 只是重新组合;
反应前, 2 个甲分子中含有 6 个 A 原子,因此生成物中,每个乙分子含有 2 个 A 原子。
答案 C
质的质量无关;质量守恒定律描述的对象是化学变化,而干冰的汽化和物质的溶解都属于物
理变化,因此 A 、B、 C 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来解释;煤燃烧是煤与氧气的反应,生成物的
质量等于参加反应的煤和氧气的质量,故 D 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答案 D
例 2 运载火箭的主 要燃料是 偏二 甲肼 ( 用 R 表示 ) , 其反应 的化学方 程式 为:
R+2N2O4==3N2+4H2O+2CO2,则偏二甲肼的化学式是 ( )
A.C 2H 8 N2
B.N 2H4
C.CH4
D.C6H7N
解析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 反应前后每种元素的原子个数相等, 可推得 R 分子中含有 2 个
C、8 个 H、2 个 N,因此 R 的化学式为 C2H8N2。 答案 A
例 3 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 M 、N、Q、P 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 时间后,测得有关数据如下表,则关于此反应认识不正确的是 ( )
答案 C
例 6 如图所示: 2 个甲分子反应生成 1 个丙分子和 3 个乙分子,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分解反应
B.参加反应的甲物质属于化合物

+3 乙
C.该化学反应中原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 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推知, 1 个乙分子中含有 2 个 A 原子


表示 A 原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