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专题突破--空气的组成
初中化学空气图教案

初中化学空气图教案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空气的组成和性质,了解空气中氧气和氮气的比例以及其重要性。
一、空气的组成
1.提出问题:大家知道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吗?
2.讲解:空气主要由氮气、氧气和少量的二氧化碳、水蒸气等组成。
其中氮气占78%,氧气占21%。
3.实验:通过实验观察空气中氧气的存在(实验步骤自行设计)。
二、空气中氮气和氧气的比例
1.提出问题:为什么说氮气和氧气在空气中的比例很重要呢?
2.讲解:氮气是一种稳定的气体,对维持地球大气的稳定性起着重要作用;而氧气是维持生命的必需气体,动植物都需要氧气进行呼吸。
3.活动:让学生讨论氮气和氧气在空气中的比例对地球大气和生物的影响。
三、空气的性质
1.提出问题:空气有哪些性质呢?
2.讲解:空气是透明、无色、无味的气体,具有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3.实验:通过实验观察空气的质量(实验步骤自行设计)。
四、总结
让学生总结空气的组成、氮气和氧气的比例以及空气的性质,对空气的重要性有更深的认识。
作业:学生自行编写一篇关于空气的作文,表达对空气的认识和感受。
以上就是化学空气图教案的范本,希望可以帮助到您的教学工作。
祝您教学愉快!。
空气的利用初中化学教案

在人类生活中,空气是必不可少的资源,它不仅可以供给我们呼吸所需的氧气,还可以用于各种生产、工业以及生活用途。
因此,在化学课程中,空气的利用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话题。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空气的利用初中化学教案,包括空气的组成、空气的利用以及空气对环境的影响等方面。
一、空气的组成空气是由多种气体混合而成的,其中氮气、氧气、二氧化碳和其他气体是主要组成部分。
据科学数据,空气中氮气占78%,氧气占21%,而二氧化碳及其他微量气体则占1%。
这些组成成分的比例是一个动态平衡,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生太大的变化。
二、空气的利用1.空气对生命的贡献氧气是人类和动物生命中不可或缺的物质。
在呼吸作用中,人和动物会吸入空气中的氧气,并将其转化成二氧化碳和水分,再通过肺部排出。
同时,植物也需要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作为光合作用的原料来生长。
2.空气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在工业化生产中,空气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冶金工业中,氧气会被用来加速燃烧、提高炉子内部温度和减少炉渣产生等作用。
在化工生产中,空气可作为硝酸、酸碱等化合物的产生原料;在工业氧气的制备中,空气也是必不可少的原料。
此外,空气还可以用作气体悬浮液的传送媒介。
3.空气在生活中的利用除了上述工业应用之外,空气在生活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氧气瓶可以用于呼吸困难的人士进行人工呼吸;储气罐可用于存储压缩空气,以供动力工具、汽车轮胎等使用;空气还可以用于制作经典的玩具——风筝。
三、空气对环境的影响虽然空气的利用带来了许多好处,但也会对环境产生不良影响。
例如,二氧化碳的排放是臭氧层被破坏的主要原因之一,而臭氧层的破坏则会导致地球环境中氧气、地球辐射等方面的不平衡。
此外,工业生产排放出的污染物也会对空气质量产生影响,进而对人类健康和周围环境造成威胁。
四、结语在本文中,我们了解了空气的组成、空气的利用以及空气对环境的影响等方面。
通过了解这些信息,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到空气的重要性及其困扰我们问题,应该积极采取行动保护我们的环境,降低空气质量的污染,促进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中考化学推断题专题突破训练及答案解析

精品基础教育教学资料,仅供参考,需要可下载使用!中考化学专题突破训练:推断题汇编(含解析)一、推断题1.ABCDE都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具有如下图的转化关系(反应条件、有些反应物或生成物已省略)。
(1)若A是一种含钙元素的难溶于水的白色固体。
①则D物质在农业生产中作用是_____。
②A→B+C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2)若A是常温下的无色液体,E是紫红色单质。
①则B物质的化学式是_____。
②C+D→A+E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2.图是初中化学常见物质间的转化关系,W是最简单的有机物,E、G为组成元素相同的气体,X、F为组成元素相同的无色液体,H为磁铁矿的主要成分。
试回答:(1)W的化学式是_____;B的一种用途_____。
(2)反应②中C的作用是_____;反应⑥的基本类型是_____。
(3)写出相关反应的方程式:①_____;③_____;④_____;⑤_____。
3.如图所示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
已知固体C可用于照明,气体甲、乙都是空气的成分。
试推断:(1)写出下列物质的名称:E________ 乙______(2)气体甲的一种用途是______(3)写出下列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及基本反应类型:反应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
反应②:_________________;4.如图转化关系中,A是紫黑色固体,生成物D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G为黑色固体,H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E、F组成元素相同,在反应②中,B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均没有改变。
(1)试判断ABDH各是什么物质,请将其名称填在空格内。
A为_____,B为_____,D为_____,H为_____。
(2)写出②④化学变化的文字表达式②_____④_____5.将某紫黑色固体粉末A 加热,可产生无色气体B,同时生成一种黑色固体C和另一种固体物质D.另一黑色固体E在无色气体B中燃烧,产生气体F.绿色植物可将气体F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并转化为无色气体B.回答:(1)写出物质D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
空气的组成初中化学教案

空气是人类生存所必需的,但是我们想必不会对空气有太多认知,甚至可能只有朦胧的印象。
而在初中化学的课程中,我们将会学习空气的组成,内容如下:1.空气的组成空气是一种混合物,包含了多种气体和微量的固体和液体颗粒。
在这些组成中,主要的气体包括氮气、氧气和稀有气体,氮气占据了空气的78%,氧气占据了21%,而剩下的0.9%则是稀有气体,如氩气、氦气、氖气、氙气和氪气。
此外,空气还含有一些微量气体,如二氧化碳、氧化氮、氧化亚氮和臭氧等。
在固体和液体颗粒中,则包括水蒸气、灰尘、花粉、细菌以及其他微小颗粒等。
2.气体成分的特点(1)氮气:氮气为无色、无味、不可燃的气体。
它在室温下为惰性气体,不易参与化学反应,但在一些高温或高压的条件下,氮气能够与其他元素或化合物反应。
(2)氧气: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易于燃烧的气体。
它是许多环境中生物与火的基础所需,也参与着许多化学反应,如气体发酵、腐蚀反应等。
(3)稀有气体:稀有气体因其非常高的稳定性及惰性,很少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它们在某些情况下可以发出颜色较稳定的发光,被应用于照明、地质、气体分析以及激光。
3.空气的用途空气是人类的重要资源,除了提供我们的呼吸氧气,还有许多其他的用途。
它可作为空气的混合气,用于工业、农业和个人用途等。
它可用于氧气吸氧疗法、氧气化学治疗、氧气燃烧实验和氧气引擎等。
此外,氮气又是常见的高屏障包装气体,它有非常好的保鲜作用。
空气的组成是初中化学课程中的重要内容,我们应该多了解它,因为这些知识将有助于我们发现并理解我们周围的一切事物。
同时,科学家们正在努力研究空气的组成,以便更好地维护我们的生态环境,保护地球。
初中化学空气的组成教案

初中化学空气的组成教案
授课时间:1课时
教学目标:
1. 了解空气的组成成分及其性质。
2. 掌握空气中氧气和氮气的含量和性质。
3. 能够简单描述空气的制备方法。
教学内容:
1. 空气的组成: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
2. 氮气和氧气的性质
3. 空气的制备方法
教学步骤:
1. 导入: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引出空气是什么,空气的组成是什么等问题。
2. 学习:讲解空气的组成成分及其性质,包括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
3. 实验:进行实验,展示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并观察氧气的性质。
4. 练习: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总结空气的制备方法。
5. 总结:在总结部分,教师与学生一起完成空气的组成成分及其性质的概念图,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教学资源:
1. 实验材料:玻璃瓶、蜡烛等。
2. 教学PPT:包括空气的组成成分及其性质等内容。
教学反馈:
1. 利用课下作业或练习,检查学生对空气的组成及性质是否掌握。
2. 在下节课开始前,让学生再次概括空气的组成成分及其性质,并进行小测验。
拓展活动:
1. 组织学生进行野外实验,观察不同环境下空气中氮气和氧气的含量变化。
2. 鼓励学生自主探索,探讨空气的其他组成成分及其作用。
教学建议:
1. 在授课过程中,积极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思考空气的重要性和作用。
2. 加强实践教学,让学生通过实验,亲身体验空气的组成及性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深度。
3. 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建立合作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讨论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中考化学专题突破气体的制取试题

卜人入州八九几市潮王学校专题二:气体的制取1.通过化学学习,你已经掌握了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规律,以下是教师提供的一些实验装置。
请结合上图仪器答复以下问题:〔1〕写出图中标号的仪器名称:a,b;〔2〕写出实验室用A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3〕通过查阅资料得知:①氨气〔NH3〕是一种密度比空气小且极易溶于水的气体,其水溶液称为氨水,显碱性;②氨气在加热条件下能与氧化铜反响生成铜、水和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
小芳同学加热氯化铵和氢氧化钙的固体混合物制取氨气,她应选择的反响发生装置是,搜集装置是〔填字母编号〕;〔4〕小芳将搜集满氨气的集气瓶倒扣在滴有无色酚酞的水中,观察到的现象是,;〔5〕请写出氨气和氧化铜在加热条件下反响的化学方程式。
2.以下列图是实验室制取、搜集有关气体的装置图。
请按要求答复以下问题:〔1〕用双氧水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2〕要搜集氧气,搜集装置可选择上述装置中的或者〔填写上序号〕;〔3〕用发生装置A或者B制取氧气时,A与B相比,A的优点是。
3.小明同学想研究一氧化碳的复原性,通过查阅资料知道:草酸〔H2C2O4〕与浓硫酸混合加热会产生一氧化碳,反响方程式为:H2C2O4CO↑+CO2↑+H2O.于是他设计了以下列图的实验装置,结合装置答复以下问题:〔1〕图A是用草酸制取CO的反响装置,你认为应选择〔填“甲〞、“乙〞或者“丙〞〕装置;〔2〕装置C的作用是;〔3〕装置D中反响的化学方程式为;〔4〕为检验装置D中产生的气体,E装置中的液体应为;〔5〕装置F中酒精灯的作用是.【考点透析】装置的选择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装置包括发生装置和搜集装置两局部。
确定气体发生装置时,应考虑反响物的状态和反响条件。
确定搜集装置时,应考虑生成气体的性质包括和气体发生装置加热固体制备气体的装置〔见上图①〕反响物和反响条件的特征:反响物都是固体,反响需要加热。
固液混合在常温下反响制备气体的装置〔见上图②〕反响物和反响条件的特征:反响物中有固体和液体,反响不需要加热。
2023中考复习专题突破常见气体的制取专练

微专题08 常见气体的制取【核心知识梳理】 一.反应原理 1.制取氧气(1)用氯酸钾制取氧气:2KClO 3=====MnO 2△ 2KCl +3O 2↑ (2)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2H 2O 2=====MnO 22H 2O +O 2↑ 2. 制取二氧化碳:CaCO 3+2HCl === CaCl 2+CO 2↑+H 2O 【备考补充】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药品的选择①不能用浓盐酸代替稀盐酸,原因是浓盐酸易挥发,会使制得的CO 2中混有氯化氢气体。
②不能用稀硫酸代替稀盐酸,原因是稀硫酸与碳酸钙反应生成的硫酸钙微溶于水,覆盖在大理石(或石灰石)表面阻碍反应的进一步发生。
③不能用碳酸钠代替大理石,原因是碳酸钠是粉末状固体,其与稀盐酸接触面积大,反应剧烈,不利于控制反应速率及气体的收集。
3.制取氢气:Zn +H 2SO 4=== ZnSO 4+H 2↑二.气体发生装置1.选择发生装置的依据:反应物状态(固固型或固液型)和反应条件(是否需要加热) 2.常见气体发生装置 (1)固体加热型实验装置用途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制取氧气注意事项①试管口倾斜向下的原因是防止加热过程中产生的水冷凝倒流,造成试管炸裂。
②用固体加热型发生装置制取氧气时,点燃酒精灯后应先给试管预热,然后再对准药品部位集中加热,目的是防止试管受热不均匀而炸裂。
(2)固液常温型实验装置A BCD用途a.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b.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c.用锌粒和稀硫酸制取氢气装置优点组装简单便于添加药品便于控制反应速率便于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注意事项长颈漏斗需伸入液面以下长颈漏斗需伸入到多孔隔板以下;固体药品选用块状【备考补充】固液常温型发生装置的改进图①图②图③图④图⑤图⑥图⑦图⑧图⑨如图所示实验装置均是对B装置的改进,其中装置①~⑦的优点是便于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装置⑧、⑨的优点是便于控制反应速率。
三.收集装置1. 选择收集装置的依据:气体的溶解性和密度。
苏教版科学空气的组成

苏教版科学空气的组成
苏教版科学中关于空气的组成的知识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空气的成分:
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21%。
二氧化碳:约占空气体积的0.03%。
氮气:约占空气体积的78%。
稀有气体:约占空气体积的0.94%。
其他气体和杂质:约占空气体积的0.03%。
空气的重要性和作用:
维持生命:人类和其他动物呼吸需要氧气,植物生长也需要二氧化碳。
使火燃烧:氧气是燃烧的必要条件。
带走水蒸气:空气能够使水蒸气凝结成水滴,从而形成降雨,滋润大地。
实验活动:通过观察烧烛实验、呼吸实验、水蒸气实验等活动,了解空气的性质和作用。
空气的混合物:空气是由多种气体组成的混合物,其中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是主要的成分。
二氧化碳的性质: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能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是一种温室气体。
证明空气中有水蒸气的方法:在杯子中放入冰块,盖上盖子,过
一段时间后,杯子外壁上会出现小水珠,这是因为空气中含有水蒸气。
以上是苏教版科学中关于空气的组成的主要知识点。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点,学生可以了解空气的基本组成和性质,以及空气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同时,通过实验活动和观察实验现象,学生可以培养观察、分析和实验操作能力,加深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化学专题突破--空气的组成
一、空气的组成、性质
空气成
分
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其他气体和杂质
体积分
数
78% 21% 0.94% 0.03% 0.03%
特点相对固定成分
混合物:,各种组成成分之间没有发生化学反应,他们保持着原来的性质,没有经化学合成而组成)纯净物: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分别只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由同种分子构成)
成分主要性质主要用途
氧气化学性质:助燃性,氧化性。
物理性质:无色无味不易溶于
水
潜水、医疗急救、炼钢、气焊以及化
工生
产和宇宙航行等
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
物理性质:无色无味不溶于水
根据化学性质不活泼常用作保护气,
医疗上用于冷冻麻醉
稀有气体化学性质:很不活泼(惰性)
物理性质:无色、无味,通电时
能发出不同颜色的
光
用作保护气,用于霓虹灯的电光源
1.原理:
红磷燃烧消耗密闭容器内空气中的氧气,使密闭容器内压强减小,在大气压的作用下,进入容器内水的体积即为减少的氧气的体积。
本质:产生压强差(集气瓶中压强小于外界大气压)。
2.装置:(如图)
仪器:集气瓶、燃烧匙、导气管、烧杯、弹簧夹
药品:红磷、水
3.实验步骤
(1)先在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并做上记号;
(2)连接装置;
(3)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4)用弹簧夹夹紧乳胶管;
(5)点燃红磷,伸入集气瓶内;
(6)燃烧结束冷却后,打开弹簧夹
4.实验现象:
红磷燃烧,产生黄色火焰,放热,生成大量白烟(五氧化二磷小颗
粒),冷却后,打开弹簧夹,水经导管进入集气瓶,进入水的体积约占集
气瓶内空气总体积的1/5。
5.实验成功关键:
(1)红磷要过量;含磷燃烧弹燃烧放出白烟
(2)装置必须密封;
(3)冷却至室温后,打开弹簧夹。
练习反馈
【例1】空气的成分中,能供给呼吸的气体是( )
A.氧气
B. 氮气
C. 稀有气体
D. 二氧化碳
【例2】汽车安全气囊内的物质能在碰撞后10 ms内迅速反应,生成一种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该气体是( )
A.氧气 B.二氧化碳C.氮气
D.稀有气体
【例3】早期化学家为了认识空气的本质,将一些物质放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实验,结果发现每次都有约1/5的空气不知去向。
当时化学家把这1/5的空气称为“有用空气”,这种“有用
空气”是指()
A.氧气B.氮气C.二氧化碳D.稀有气体
【例4】空气是一种宝贵资源。
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A.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是氧气
B.空气由氧气和氮气组成,其中氧气的质量约占空气质量的1/5
C.空气中分离出的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可作食品保鲜的保护气
D.空气质量报告中所列的空气质量级别数目越大,空气质量越好
【例5】日常生活中用到的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炒菜用的铁锅B.取暖用的煤
C.降温用的冰水D.调味用的食醋
【例6】用足量的红磷放在一密闭的、充满空气的容器中燃烧,燃烧后温度恢复到原温度;压强保持不变。
则容器中剩余的气体体积约为原气体体积的()
A.78%B.79%C.100%D.无法判断【例7】要除去密闭容器里空气中的氧气得到较纯净的氮气,可用燃烧除氧气的方法,下列物质可以选用的是()
A.硫B.铁C.红磷
D.木炭
【例8】下列用途,主要是利用了该物质化学性质的是()
A.用氮气填充灯泡B.用稀有气体制作霓虹灯
C.用氦气填充气球D.用金属铜做电线
【例9】如图所示,用该装置测量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在燃烧匙中加入红磷,红
磷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请按要求填空:
(1)在空气中点燃红磷,并迅速插入玻璃罩内,塞紧橡皮塞,此时看到的
主要现象是,
该变化的文字表达式为。
(2)当红磷燃烧完毕,玻璃罩冷却到室温后,看到玻璃罩内水面的变化是,出现该现象的原因是:红磷燃烧消耗了空气中的而生成了固态的,从而使罩内的气体体
积,玻璃罩内气体压强玻璃罩外大气压。
(3)上述试验除了可以得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结论外,还可以得出有关氮气的性质有哪些?, 。
(4)若实验中测得氧气的体积分数低于21%,则造成此误差的可能原因有哪些?
【例10】空气的成分中,体积分数约占78%的是( )
A.氮气B.氧气C.二氧化碳D.稀有气体
【例11】空气中含量较多且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是()
A.氮气B.氧气C.二氧化碳D.水蒸气
【例12】下列都是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其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冰水B.啤酒C.碘盐D.食醋
【例13】下列对空气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灯泡里充入氮气和氩气使灯泡经久耐用
B.空气中氮气和氧气的体积比大约是4:1
C.空气组成中各成分气体及含量总是保持不变的
D.最早运用天平作为研究化学的工具并得出“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这个结论的是拉瓦锡
【例14】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就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进行实验探究:
【集体讨论】:
(1)为了充分消耗容器中的氧气,药品的用量应保证。
(2)小组同学共同设计了如下图的两套装置,你认为合理的是(填编号) 。
A B
为了确保实验的成功,在装药品之前应该。
【分组实验】在讨论的基础上,他们分组进行了实验。
【数据分析】实验结束后,整理数据如下:(注:集气瓶容积为100mL)
组别 1 2 3 4 5 6
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mL)20 21 19 21 21 22 (3大多数同学都验证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
通过实验还可以推断集气瓶中剩余气体的性质是.
【例15】空气中含量最多且可制化肥的气体是()
A.氮气B.氧气C.二氧化碳D.稀有气体
【例1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空气的成分是比较固定的,主要由氮气和氧气组成
B.空气中氧气的质量占21%,氮气占78%
C.在通常状况下,无色、无味的气体一定是空气
D.空气是一种单一的物质,它是由空气一种成分组成
【例17】下列各组物质中,前者是纯净物,后者是混合物的是
A.空气,氧气B.氯酸钾,氮气C.液氧,食盐水D.金属镁,氧化汞
【例18】某同学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红磷燃烧后恢复到室温,打开弹簧夹发现进入广口瓶的液体液面高度超过广口瓶容积的1/5。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A.实验前没有将弹簧夹夹紧B.实验装置可能漏气
C.实验中所取的红磷过量D.实验中所取的红磷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