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专题突破五+物质的分类

中考化学专题突破五+物质的分类
中考化学专题突破五+物质的分类

专题突破五 物质的分类

物质的分类和命名是为了便于我们系统地认识物质和研究物质,为掌握每一类物质的通性及反应规律打基础的,所以是中考必考的基础知识。考查的热点是判断物质的类别和各类物质的读法和写法等。

一、考点解读

考点1 物质的简单分类 [基本概念]

[解题策略]

弄清物质各类别之间的内在关系,主要是以下几种:并列关系(如纯净物与混合物之间就是并列关系),包含关系(如化合物与有机化合物、无机化合物的关系),交叉关系(如硫酸钠既是硫酸盐也是钠盐)。

[典型例题]

例1 下面是物质分类图,请将“氧化物”、“化合物”、“单质”、“纯净物”、“盐”等名词填写在适当的方框中:

解析:该题要求能非常清楚理解物质分类的依据,要注意纯净物和混合物是依据物质种类区别即一种物质组成的为纯净物,不同物质组成的为混合物;而单质和化合物是依据纯净物中元素种类来确定的,即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为单质,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为化合物;氧化物为两种元素组成化合物,酸、碱、盐也属于化合物。

答案:①混合物;②纯净物;③化合物;④单质;⑤氧化物;⑥盐 [新题展示]

1.化学来自于生活,用于生活,下表是生活中常用物质溶液的pH 值及主要

金属单质

非金属单质 单 质

化合物

纯净物 混合物

物质

氧化物

酸 碱 盐

非金属氧化物

金属氧化物 无机化合物

有机化合物CH 4 C 2H 5OH CH 3OH CH 3COOH

⑴将上表①~⑤中主要成分进行分类(填序号,下同):

属于酸的是____________;属于碱的是____________;属于盐的是____________;属于有机物的是____________。

⑵当有人被蚊虫(释放一种酸性物质)叮咬后,为减轻疼痛,可在伤处涂____________。

⑶用久的铝壶内有水垢(主要成分为CaCO3、Mg(OH)2可用____________少量多次清除。

解析:这是集物质分类和性质的一道非常现实生活问题的习题,要求理解酸、碱、盐、有机物的分类依据,来区别它们,并理解各类物质的性质,即酸和碱起中和反应,CaCO3、Mg(OH)2可与酸类物质反应。

答案:⑴①、④、⑤、②③;⑵④或⑤;⑶①

考点2 纯净物与混合物

[解题策略]

要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认识纯净物与混合物的区别,宏观上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本质区别在于是不是由一种物质组成;微观上对于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本质区别在于是不是由一种分子构成。

[典型例题]

例2 石油是一种没有固定沸点的油状物,经过汽化、冷凝分离后可得到汽油、煤油等产晶。由此可以判定石油属于( )

A.混合物B.纯净物C.化合物D.单质

解析:石油经过汽化、冷凝这两种物理变化就可分离出汽油、煤油,说明原物质中就含有这些物质,因此石油是混合物。

答案:A

[新题展示]

2.天然气水合物是一种在高压低温条件下由水和天然气形成的冰态物,主要分布在海底和陆地冻土带沉积物中。经勘探发现天然气水合物存储量巨大,有望成为主要能源。请回答下列问题:

(1)天然气水合物中,水分子形成一种空间笼状结构,CH4和少量的N2、

CO2等分子填入笼内的空隙中,无固定的化学计量关系,因此天然气水合物属于__________(选填“纯净物”或“混合物”)。若某种天然气水合物中甲烷存在的形式是CH4·5.75H2O,则两者质量比为m (CH4) :m (H2O)=___________________。

(2)若将天然气从其冰态物中分离出来,有三种方法:

①在一定温度下,___________________使气体从水合物中分离出来;

②在一定压力下,___________________使气体从水合物中分离出来;

③通过加入甲醇或盐类等物质,可降低水合物的凝固点。

解析:天然气水合物是一种在高压低温条件下由水和天然气形成的冰态物,所以天然气水合物属于纯净物,CH4· 5.75H2O中m (CH4) :m (H2O)等于16:5.75×18=32 : 207,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随压强的升高而增大。

答案:(1)混合物32 : 207 (2)①减小压强②升高温度

考点3 单质和化合物

单质和化合物的本质区别就在于是不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在判断时要注意单质和化合物都属于纯净物,如氧气和臭氧混在一起,虽然只有氧元素,但属于混合物。

[典型例题]

例3 某物质经分析只含一种元素,则对该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一定是纯净物

B.一定是混合物

C.一定是单质

D.一定不是化合物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物质分类中诸多概念内在关系的理解能力。此题解题的关键是对“物质”的理解。物质可以是纯净物,也可是混合物。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但混合物也可由同种元素组成,例如金刚石和石墨的混合物中只有碳元素。化合物是由多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综上所述,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是纯净物中的单质,也可能是混合物,但不可能是化合物。

答案:D

[新题展示]

3.下列是表示气体分子的示意图,图中“●”、“○”分别表示两种不同质子数的原子,其中表示化合物的是()

A B C 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化学模型的认识与分析。由于“●”和“○”表示的是两种不同的原子,反映到宏观上,它们实际代表着两种不同的元素,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所在。在A 中,一种元素组成了单质Y 2。(我们将“●”用X 原子来表示,将“○”用Y 原子表示,下同); B 中也含有两种不同的物质,即X 2和Y 2,也是一种混合物;在C 中,存在着两种物质,即XY 和Y 2,所以它是一种混合物; D 中只含有XY 这种物质,表示一种化合物。

答案:D

考点4 酸、碱、盐、氧化物 [基本概念]

CaO CuO

FeO Cu 2O

CO 2 CO SO 2 P 2O 5

会判断典型的易分辨的酸、碱、盐、氧化物是这个考点的核心,另外还要注意学会分析题目中的信息。

[典型例题]

例4 有下列四组物质,每组均有一种与其它物质所属类别不同,请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这种物质的名称:

① 食醋、牛奶、加碘盐、水; ②冰、干冰、氧化铁、铜绿;

③蛋白质、油脂、维生素、煤气;④纯碱、烧碱、食盐、石灰石(主要成分) 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③__________④__________

解析:①中食醋、牛奶、加碘盐属于混合物,水是纯净物;②中冰、干冰、氧化铁属于氧化物,铜绿是碱式碳酸铜属于化合物;③中蛋白质、油脂、维生素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煤气主要成分是一氧化碳,属于混合物;④中纯碱、食盐、石灰石(主要成分)都属于盐,烧碱属于碱。

答案:①水 ②铜绿 ③煤气 ④烧碱 [新题展示]

4.在毕业晚会上,小刚设计了一个化学式接龙游戏。游戏规则: 任意写出一种符合方框内物质类别的化学式,要求所写的化学式至少含有与其相邻的前一种物质中的一种元素。

在方框内填写相应的化学式:

解析:根据游戏要求“任意写出一种符合方框内物质类别的化学式,要求所写的化学式至少含有与其相邻的前一种物质中的一种元素。”按照要求所填写内容可填写酸:H 2SO 4,单质:O 2,盐:Na 2CO 3。

N 2

H 20

答案:酸:H2SO4,单质:O2,盐:Na2CO3。

二、考点突破

本专题中关于物质的分类重点是对纯净物、混合物、单质、化合物和酸、碱、盐、氧化物概念的理解以及具体物质的识别。中考常采用选择或填空题型。复习可采用对比学习法。

1.区分方法

①纯净物和混合物:

由同种物质组成的是纯净物,不同物质组成的是混合物。

②单质和化合物:

同属于纯净物。单质由一种元素组成,化合物由多种元素组成。

③氧化物:

氧元素与另一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④酸:

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

⑤碱:

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

⑥盐:

电离生成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

⑦有机化合物:

通常指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CO、CO2、CaCO3、H2CO3等除外)。

2.注意下列概念的区别

①混合物与化合物:

混合物由多种物质组成,各成分都保持各自原来的化学性质,可以分离。化合物是由不同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具有固定的化学性质和组成。

②纯净物与单质:

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单质从属于纯净物,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③氧化物与含氧化合物:

氧化物从属于含氧化合物。它们的共同点是都有氧元素,不同的是氧化物只由两种元素组成,而含氧化合物可由多种元素组成。

3.结晶水合物

例如:CuSO4·5H2O,Na2CO3·10H2O等,尽管成分较复杂,但它们都属于纯净物中的化合物而不是混合物。

三、命题趋势

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区分纯净物和混合物、单质和化合物、有机物和无机物是中考考试的热点。

中考试题往往会出现根据组成物质的成分种类,或构成物质的分子种类,判别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根据组成纯净物的元素种类,判断是单质还是化合物;根据化合物中组成元素的种类以及电离时产生的离子类别,判断是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还是酸类、碱类或盐类;根据化合物中是否含有碳元素,判别是有机物还是无机物;根据构成物质中粒子的作用形式,判别是离子化合物还是共价化合物等。未来的中考将更着重联系生产、生活实际,以一些事例为情境,考查对物质分类依据的掌握。

中考化学二轮 推断题 专项培优 易错 难题含答案

一、中考初中化学推断题 1.垃圾回收,分类的关键确定垃圾的成分,是对垃圾进行分类的前提。某校化学实验室收集到一包固体废弃物,可能是由碳、镁、氧化镁、氧化铜中的一种或者几种组成,为了确定其成分,在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取样进行了如下实验: (1)气体A是_____。 (2)由固体B得到气体C属于_____(填基本反应类型)。 (3)原样品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_____。 【答案】H2化合反应碳、镁、氧化铜 【解析】 【分析】 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氢气,氧化铜和盐酸反应会生成氯化铜和水,氧化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碳不会与稀盐酸反应,氯化铜和镁反应会生成氯化镁和铜,气体C 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所以气体C是二氧化碳,铜和氧气加热会生成氧化铜,碳和氧气反应会生成二氧化碳,样品中加入过量的稀盐酸,生成气体A,所以A是氢气,气体C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所以C是二氧化碳,所以样品中一定含有镁、碳,由于固体A能与AgNO3溶液反应,可确定固体A中一定含有Cu。固体B在空气中加热会生成残渣C,所以B中一定含有银,样品中一定含有氧化铜。 【详解】 (1)由分析知,气体A是H2; (2)由固体B得到气体C的反应是碳和氧气点燃生成二氧化碳,属于化合反应; (3)由分析知,原样品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碳、镁、氧化铜。 【点睛】 本题为物质推断题,根据题意涉及可能的四种物质,结合过程图进行分析,本题的突破口在固体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气体,则固体中一定有镁;最后的固体B灼烧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该气体是二氧化碳,推导出一定含有碳单质,还有固体残渣剩余,有涉及物质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可以确定氧化铜的存在。因此物质推断题解答时,找准突破口是关键。 2.A~J均为初中常见化学物质: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部分产物已省略。已知A 是人体胃酸的主要成分,B是由四种元素组成的盐类,C是一切生命生存所必须的物质,E 是厨房重要的调味品。请回答下列问题:

中考化学专题突破--空气的组成

中考化学专题突破--空气的组成 一、空气的组成、性质 空气成 分 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其他气体和杂质 体积分 数 78% 21% 0.94% 0.03% 0.03% 特点相对固定成分 混合物:,各种组成成分之间没有发生化学反应,他们保持着原来的性质,没有经化学合成而组成)纯净物: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分别只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由同种分子构成) 成分主要性质主要用途 氧气化学性质:助燃性,氧化性。 物理性质:无色无味不易溶于 水 潜水、医疗急救、炼钢、气焊以及化 工生 产和宇宙航行等 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 物理性质:无色无味不溶于水 根据化学性质不活泼常用作保护气, 医疗上用于冷冻麻醉 稀有气体化学性质:很不活泼(惰性) 物理性质:无色、无味,通电时 能发出不同颜色的 光 用作保护气,用于霓虹灯的电光源 1.原理: 红磷燃烧消耗密闭容器内空气中的氧气,使密闭容器内压强减小,在大气压的作用下,进入容器内水的体积即为减少的氧气的体积。 本质:产生压强差(集气瓶中压强小于外界大气压)。 2.装置:(如图) 仪器:集气瓶、燃烧匙、导气管、烧杯、弹簧夹 药品:红磷、水

3.实验步骤 (1)先在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并做上记号; (2)连接装置; (3)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4)用弹簧夹夹紧乳胶管; (5)点燃红磷,伸入集气瓶内; (6)燃烧结束冷却后,打开弹簧夹 4.实验现象: 红磷燃烧,产生黄色火焰,放热,生成大量白烟(五氧化二磷小颗 粒),冷却后,打开弹簧夹,水经导管进入集气瓶,进入水的体积约占集 气瓶内空气总体积的1/5。 5.实验成功关键: (1)红磷要过量;含磷燃烧弹燃烧放出白烟 (2)装置必须密封; (3)冷却至室温后,打开弹簧夹。 练习反馈 【例1】空气的成分中,能供给呼吸的气体是( ) A.氧气 B. 氮气 C. 稀有气体 D. 二氧化碳 【例2】汽车安全气囊内的物质能在碰撞后10 ms内迅速反应,生成一种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该气体是( ) A.氧气 B.二氧化碳C.氮气 D.稀有气体 【例3】早期化学家为了认识空气的本质,将一些物质放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实验,结果发现每次都有约1/5的空气不知去向。当时化学家把这1/5的空气称为“有用空气”,这种“有用 空气”是指()

2020中考化学题型突破:物质推断题(含答案)

2020中考化学题型突破物质推断题(含答案) 类型一文字叙述型 1.推理和判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 (1)A、B、C为初中化学常见的三种物质,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18所示(“→”表示某一种物质经一步反应可转化为另一种物质,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请回答下列问题。 图1 ①若A、B、C均含有同一种元素,B、C组成元素相同,C的固体俗称“干冰”,则B的化学式是。 ②若A、B、C是含相同金属元素的化合物,B、C的水溶液为蓝色,三种物质相互间发生的反应均为复分解反应,则A的化学式可能是 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个即可)。 ③若A、B、C均为碱,其中B易溶于水,C难溶于水,写出一个由B转化为C的化学方程式:。 (2)只含一种杂质的硫酸溶液M,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钡溶液后,再加足量的稀盐酸,过程如图19所示。下列判断合理的有(填序号)。 图2 ①M中一定不含有碳酸钠 ②图中ab间(不含a、b两点)滴入酚酞溶液变红色 ③bc段表示沉淀部分消失,无气泡产生 ④c点后溶液中的溶质不少于两种 2.已知A、B、C、D、E分别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A、B、D、E分别为氧化物、酸、碱、盐中的一种,C 是实验室中最常用的溶剂,D广泛用于玻璃、造纸、纺织和洗涤剂的生产,它们的部分反应和转化关系如图20所示(“—”表示两种物质能发生反应,“→”表示一种物质能转化成另一种物质,且省略部分反应物或生成物及反应条件)。 图3

(1)D的化学式为。 (2)B与D在溶液中发生反应的现象为。 (3)写出E→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已知A、B、C、D、E五种元素核电荷数依次增大,A原子核内无中子,B的一种单质是自然界中最硬的物质,C 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D的最外层电子数与C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且C、D形成的化合物之一是形成酸雨的罪魁祸首,E是地壳中含量居于第二位的金属元素,且其合金用量最多、用途最广。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A、C形成两种液态化合物的化学式:、。 (2)画出D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3)防止E锈蚀的方法:(答出一种即可)。 (4)B、D两种元素按质量比3∶16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4. A~I是初中化学常见物质。A与B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C和D,该反应在工业上可用于冶炼金属,A和C 是组成元素相同的两种气体,D在气体E中燃烧生成黑色固体B。D 与F的溶液反应生成G和H,F可用于配制波尔多液。 (1)固态C的俗名是,实验室区分气体A和C的液体试剂为。 (2)E、F的化学式分别为、。 (3)A+B→C+D的化学方程式为,D+F→G+H的反应类型是。 (4)向F的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D,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渣中滴加I的稀溶液,有气泡产生,同时生成G,则滤渣的成分是,I的化学式为。 类型二框图推断型 |针对训练| 1.A~H是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7所示(部分产物已略去)。 图7 已知B是目前世界年产量最高的金属,A、E、F是氧化物,C是气体。H的水溶液呈蓝色,农业上常用来配制波尔多液,G、H的溶液中的阴离子相同。

历年中考化学推断题集锦

中考化学推断题类型及解法 推断题既是考查知识,又是考查能力的综合题目。它具有条件隐含、综合性强、思维容量大等特点。近几年来中考试卷关于推断题的命题要求越来越高,知识覆盖面也越来越广,考生失分率最高。但只要我们认真分析,就不难发现推断题类型主要有:表格式推断题、网络式推断题、图示式推断题、叙述式推断题等。这类题目大多需要依据已知的实验步骤、现象,再对照物质的性质,逐层剥离,抓住题目中的关键环节,或顺推或塑 一、表格式推断题 给出了物 质范围和以表格的形式罗列出了实验现象,要求考生推断出未知物。这类 例 (广州市中考题)有A ,B ,C , D , E 五瓶失去标签的无色溶液,已知它们分别是NaOH,HCl,MgSO4,BaCl2和K2CO3中的一种。为了鉴别,各取少量溶液两两混合,实验结果如下表一所示。表中“↓”表示生成难溶或微溶的沉淀;“↑”表示有气体产生;“—”表示观察不到明显的现象变化(本实验条件下,生成的微溶物均以沉淀形式出现)。表1 两两混合的实验现象 (1)根据实验现象,可以判断A ~E 的物质名称是: 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E________。 (2)请从A ~E 这5种物质中选取适当物质,通过一种合理的途径制

取氧化镁。按顺序写出各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表2 给定试剂的反应情况 解读:将这五种物质两两混合,列表在相应位置标出有关的实验现象,如表2。 两表对照知A为氯化钡,B为碳酸钾,C为盐酸,D为氢氧化钠,E为硫酸镁。 二、网络式推断题给出了物质范围和各物质相邻之间能发生化学反应的用线段连接起来,形成了一个“网络”图,要求考生根据物质发生反应的数目,从而推出其中的未知物质。这类题可采用:先画线找出物质间的全部相互反应关系,再根据反应个数归纳解答。例(北京市中考题) 现有H 2SO 4 ,BaCl 2 ,NaOH,Na 2 CO 3 ,Ca(OH) 2 五种 溶液和CO 2 一种气体,有图1所示的相互反应关系,图中每条连线表示两端的物质可以发生化学反应,试将它们的化学式填入图1中相应的六个方框中。 图1各物质间的关系 解读:可先找出物质间的全部相互反应关系,如图2。

2018年中考化学推断题专题汇总

2018年中考化学推断题专题汇总 1(十堰)A-F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已知,A、B、C、D、E是五种不同类别的物质,A是 空气中含有的一种气体,E是地壳中含 量最多的金属元素组成的单质,F中各 元素的质量比为2:1:2,六种物质之间的 反应与转化关系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的 化学反应,图中“﹣”表示相连的物质能相互反应,“→”表示一种物质可以转化为另一种物质(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请回答下列问题: (1)E物质的化学式Al (2)A和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E和F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上图所有的化学反应中涉及到的基本反应类型有 种

2(哈尔滨)右图中A、B、C、D、E、F分别表示初中化学常见的六种物质,B、C、D、F分别属于酸、碱、盐、氧化物四种类别中的一 种,A是目前提取量最大的金属,B由两种元素组 成,C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图中用“—”表示两 种物质之间能发生化学反应,用“→”或“”表示一 种物质能转化为另一种物质,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图中部分反应需要在溶液中进行,物质是溶液的只考虑溶质)。请回答下列问题。 (1)分别写出A、C、E、F物质的化学式 A C E F 。 (2)写出B与C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写出过量A的粉末与B发生反应的实验现象。解析】A是目前提取量最大的金属,A是Fe,C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C是CaCO3。B由两种元素组成,既能与铁反应,又能与CaCO3反应,则B是HCl,CaCO3 E,B→E,B、C、D、E分别属于酸、碱、盐、氧化物四种类别中的一种,C是盐,B是酸,则E是CO2,D是Ca(OH)2,F是C 。(1)A是Fe,C是CaCO3,E是CO2,F是C。(2)HCl 与CaCO3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aCO3+2HC l===CaCl2+H2O+CO2↑。(3)Fe +2HCl== FeCl2+H2↑,含亚铁离子的溶液是浅绿色,所以过量Fe的粉末与HCl发生反应的实验现象是,黑色固体减少不消失,溶液由无色变成浅绿色,固体表面有气泡冒出。

江西专版中考化学总复习专题分类突破专题五工艺流程题训练

江西专版中考化学总复习专题分类突破专题五工艺流程题 训练 类型一物质的制备 1.(2017·江西)碱式碳酸镁是一种新型阻燃剂,其工业制备流程如下: 第1题图 (1)常温下向某溶液中加入少量的NH4HCO3固体,固体不能溶解,则该溶液为NH4HCO3的____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2)操作1的名称是________,“一系列操作”中包括蒸发,实验室中蒸发溶液时用玻璃棒搅拌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副产品氯化铵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的一种可直接进入上述流程循环利用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2016·江西)高锰酸钾是常用的氧化剂.。如图是实验室模拟工业上制备高锰酸钾晶体的操作流程: 第2题图 (1)完成操作③所需要的玻璃仪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填一种即可);实验中通过操作②所析出高锰酸钾晶体,说明高锰

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__________.。 (2)操作流程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氢氧化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在高温条件下煅烧,生成锰酸钾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超细碳酸钙可用于生产钙片、牙膏等产品.。利用碳化法生产超细碳酸钙的主要流程如下: 第3题图 (1)石灰石主要成分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 (2)乳化池中,生石灰与水发生反应,其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过筛的目的是拦截________(填“大于”或“小于”)筛孔直径的颗粒.。 (4)碳化塔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2018·宜春模拟)MnO2是一种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稀硫酸的重要无机功能材料,粗MnO2(含有较多的MnO2和MnCO3)的提纯是工业生产的重要环节.。下图是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在实验室中模拟工业上粗MnO2转化为纯MnO2的工艺流程.。 第4题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操作A的名称是________;蒸发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中考化学实验专题突破复习题—化学实验(一)——基础实验

化学实验(一)——基础实验 【难点解析】 1.量筒、托盘天平的用法 (1)正确使用量筒的关键:量筒放平稳,视线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产生误差的原因一般是视线偏高或偏低(即俯视或仰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有两种方式:a.画出示意图,比较直观地读数,b.借助谐音,简记“俯小”,即俯视则实际质量偏小,反之“仰大”.(2)正确使用托盘天平:调节平衡后,“左物右码”放置,读数.假设“左物右码”放颠倒了,实际质量=砝码质量-游码质量,运用的是天平平衡的原理:左=右+游码质量. 2.装置气密性的检查 (1)如下图所示装置,检查气密性时,先将止水夹打开,从长颈漏斗处向锥形瓶中加水,待水浸没长颈漏斗下端时,关闭止水夹,继续向长颈漏斗中加水,如果长颈漏斗中液面不再下降,证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3.几种气体的制备方法比较

想一想 上表中的注意事项的目的是什么? 4.区别几种常见气体 氧气具有氧化性,显著的化学反应是支持可燃物燃烧.而氢气常温下稳定,但在点燃或加热条件下,主要表现出还原性,与此类似的是一氧化碳,但它们的氧化产物不同.二氧化碳既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它的水溶液显酸性,它可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例题精讲】 例1 下列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A.手持试管给试管加热

B.用燃着的酒精灯直接给烧杯加热 C.称量氢氧化钠固体时将氢氧化钠先放在纸上再称量 D.用滴管滴加液体时,滴管应垂直悬在容器上方,不能触及容器内壁 解析:加热试管时,应将试管夹在试管夹上或固定在铁夹上;烧杯、烧瓶加热时,应放在石棉网上进行;易吸湿或有腐蚀性的固体应放在烧杯或表面皿上称量.因此,选项A、B、C均不正确. 答案:D 例2 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盐酸溶液,需使用的一组仪器是 A.烧杯、量筒、托盘天平、试管B.烧杯、量筒、玻璃棒、胶头滴管 C.胶头滴管、烧杯、玻璃棒、药匙D.酒精灯、烧杯、量筒、玻璃棒 解析:配制溶液一般需要经过三步:计算、称量、溶解.量取需要浓盐酸时(当溶质为固体时一般采用称取),使用量筒、胶头滴管;溶解时一般需要烧杯和玻璃棒. 答案:B 例3 下图是实验室用于制取某些气体的装置.试回答:

中考化学压轴题之推断题(中考题型整理,突破提升)含详细答案

一、中考初中化学推断题 1.如图所示,“﹣”表示相连的两物质可发生反应,“→”表示可以向箭头所指方向一步转化,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均已略去;所涉及的物质和反应在初中化学中均较常见,且A ﹣E为五种不同类别的物质(指单质、氧化物、酸、碱、盐),A的浓溶液在实验室中常用作干燥剂。请回答下列问题: (1)A的化学式为_____。 (2)D与E的化学方程式可能为_____(写一个即可)。 【答案】H2SO4 2NaOH+CO2=Na2CO3+H2O 【解析】 【分析】 所涉及的物质和反应在初中化学中均较常见,且A﹣E为五种不同类别的物质(指单质、氧化物、酸、碱、盐),A的浓溶液在实验室中常用作干燥剂,所以A是硫酸,A转化成的C会与B反应,所以B可以是铁,C可以是硫酸铜,F会与硫酸反应,F生成的D会与硫酸铜反应,所以D可以是氢氧化钠,F是氢氧化钙,E可以是二氧化碳,经过验证,推导正确。 【详解】 (1)由分析知,A为硫酸,化学式为H2SO4; (2)D与E的反应是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化学方程式可能为: 2NaOH+CO2=Na2CO3+H2O。 2.有一包白色固体样品,可能由硫酸钠、氢氧化钠、碳酸钙、氯化钡、氯化镁中的一种或几种物质组成,为探究该样品的组成,某小组取适量样品按下列流程进行试验。 请回答下列问题: (查阅资料)CO2不能直接与BaCl2和MgCl2发生反应。 (1)过滤操作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漏斗、______。 (2)滤渣a的成分是______;白色沉淀b的成分是______。 (3)滤渣a中加入足量稀盐酸的目的:______。

(4)若现象①“滤渣全部溶解”变为“滤渣部分溶解”,其他现象不变,则原样品一定存在的物质是_____。 【答案】玻璃棒 CaCO3、Mg(OH)2(填名称也可) BaCO3(填名称也可)排除硫酸钡沉淀的干扰,证明样品中无硫酸钠 CaCO3、BaCl2、Na2SO4、NaOH(填名称也可) 【解析】 【分析】 碳酸钙难溶于水,钡离子和硫酸根离子会生成硫酸钡沉淀,氢氧化钠和氯化镁反应会产生氢氧化镁沉淀,碳酸钙和盐酸反应会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样品加水溶解,得到1.5g的滤渣,滤渣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完全溶解,有气泡产生,所以样品中一定含有碳酸钙,硫酸钠和氯化钡只能含有一种,滤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有白色沉淀生成,所以样品中一定含有氢氧化钠、氯化钡; 【详解】 (1)过滤操所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漏斗、玻璃棒; (2)样品溶于水得到滤渣1.5g,能够全部溶于稀盐酸,且产生0.44g的二氧化碳,说明沉淀一定含有碳酸钙,一定没有硫酸钡; 设产生0.44g的二氧化碳需要碳酸钙的质量为x: CaCO+2HCl=CaCl+H O+CO 3222 10044 x0.44g 100x = 440.44g x=1g<1.5g,因此沉淀还有氢氧化镁,所以滤渣中含有原混合物中的CaCO3和反应生成的Mg(OH)2; 由分析可知,白色沉淀b的成分是BaCO3; (3)滤渣a中加入足量稀盐酸的目的排除硫酸钡沉淀的干扰,证明样品中无硫酸钠;(4)“滤渣部分溶解”,其他现象不变,则原样品一定存在的物质是CaCO3、BaCl2、 Na2SO4、NaOH。 【点睛】 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题中所给物质的性质和两两之间的反应,然后依据题中的现象判断各物质的存在性,最后进行验证即可。 3.下图中A、B、C、D、E、F分别表示初中化学常见的六种物质,B、C、D、E分别属于酸、碱、盐、氧化物四种类别中的一种,A是目前提取量最大的金属,B由两种元素组成,C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图中用“—”表示两种物质之间能发生化学反应,用“→”或“”表示一种物质能转化为另一种物质,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图中部分反应需要在溶液中进行,物质是溶液的只考虑溶质)。

初三化学推断题专项练习(含标准答案)

初三化学推断题专项练习(含答案)

————————————————————————————————作者:————————————————————————————————日期:

初三化学——推断题专题复习衡 一、考点、热点回顾 1、固体物质的颜色 A 白色固体:氧化钙 CaO 、氢氧化钙Ca(OH)2、碳酸钠Na2CO3、碳酸钙CaCO3、 氢氧化钠NaOH、 B 黄色固体:硫粉S C 红色固体:红磷P、氧化铁Fe2O3、铜Cu D 蓝色固体:胆矾CuSO4.5H2O E黑色固体:木炭C、氧化铜CuO、二氧化锰MnO2、四氧化三铁Fe3O4、 F 绿色固体:碱式碳酸铜Cu2(OH)2CO3 G紫黑色固体:高锰酸钾KMnO4 H 无色固体:冰,干冰,金刚石 I 银白色固体:银,铁,镁,铝,汞等金属 2、生成沉淀的颜色 A 白色沉淀:不溶于水也不溶于稀硝酸:氯化银AgCl、硫酸钡BaSO4 不溶于水但溶于稀硝酸或稀盐酸:氢氧化镁Mg(OH)2、 碳酸钙CaCO3、碳酸钡BaCO3 B 红褐色沉淀:氢氧化铁Fe(OH)3 C 蓝色沉淀:氢氧化铜 Cu(OH)2 3、溶液的颜色 A 蓝色溶液Cu2+:硫酸铜CuSO4、硝酸铜Cu(NO3)2 、氯化铜CuCl2等 B 黄色溶液Fe3+:氯化铁FeCl3、硫酸铁Fe2(SO4)3、硝酸铁Fe(NO3)3等 C 浅绿色溶液Fe2+:氯化亚铁FeCl2、硫酸亚铁FeSO4、硝酸亚铁Fe(NO3)2等 D无色液体:水,双氧水 E 紫红色溶液:高锰酸钾溶液 F 紫色溶液:石蕊溶液 4、气体的颜色 A 红棕色气体:二氧化氮 B 黄绿色气体:氯气 C无色气体:氧气,氮气,氢气,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氯化氢气体等大多数气体。 解题技巧:抓住题目的题眼进行突破,常见的题眼就是上述物质的颜色与状态,还有就是某些物质的制备原理 二、典型例题 1.A、B、C、D、E、F、G为常见的物质,其中B、E、G属于单质,反应②是炼铁工业中的主要反应,下图是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请回答:

【人教版】2021年中考化学专题复习(全套)题型突破专练汇总

(人教版)中考化学专题复习(全套)题型突破专练汇总 题型训练(一) 1.用CO 2和NH 3合成尿素[CO(NH 2)2]是固定和利用CO 2的成功范例,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 2+2NH 3===CO(NH 2)2+H 2O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尿素中有2个氮原子 B .尿素的相对分子质量是60 g C .参加反应的CO 2与NH 3的质量比是44∶17 D .该反应是充分利用CO 2的一种有效途径 2.铜锈的主要成分是碱式碳酸铜。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Cu 2(OH)2CO 3=====△ 2CuO +X +CO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反应前后固体物质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不变 B .碱式碳酸铜中铜原子和氧原子的个数比为2∶3 C .X 是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 D .加热Cu 2(OH)2CO 3的实验装置和实验室制取CO 2的发生装置相同 3.聪聪同学查阅资料获得有关物质燃烧的新信息: Ⅰ.2Mg +CO 2=====点燃 2MgO +C Ⅱ.H 2+Cl 2=====点燃 2HCl 由此形成以下几点认识:①反应Ⅰ属于置换反应;②使用二氧化碳灭火也应有所选择;③燃烧不一定要有氧气参加。其中正确的是( ) A .只有①② B.只有①③ C .只有②③ D.①②③ 4.化学就在我们身边。下表是生活中常见的两种清洁剂。已知:NaClO +2HCl===NaCl +X↑+H 2O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清洁剂名称 洁厕灵 “84”消毒 液 有效成分 HCl NaClO A.“洁厕灵”可用于金属表面除锈 B .“洁厕灵”可用于清洁大理石地面 C .“84”消毒液中NaClO 属于盐,其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1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推断题的综合题及详细答案

一、中考初中化学推断题 1.A-J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的相互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其中A是烘焙糕点所用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H和D的组成元素相同;I是红棕色固体。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B________D________。 (2)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其实际应用为________。 (3)J制品在沙漠地区锈蚀缓慢的原因是________合金中________含有金属(填“一定”、“可能”或“不”)。 【答案】Na2CO3 CO2 3CO+Fe2O3高温 2Fe+3CO2高炉炼铁在沙漠地区缺水一定 【解析】 【分析】 A-J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A是烘焙糕点所用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则A为碳酸氢钠;A加热可分解产生可通电分解的C,则C为水;B、D分别为碳酸钠和二氧化碳;H和D的组成元素相同,且经高温可以转化,则H为一氧化碳,D为二氧化碳;I是红棕色固体,则I为氧化铁,J为铁。代入验证,推断合理。 【详解】 (1)B是碳酸钠,D是二氧化碳,故填:Na2CO3、CO2。 (2)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3CO+Fe2O3高温 2Fe+3CO2,其实际应用为高炉炼铁。故填: 3CO+Fe2O3高温 2Fe+3CO2,高炉炼铁。 (3)铁制品在沙漠地区锈蚀缓慢的原因是在沙漠地区缺水,合金为某些金属与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加热熔合而成的混合物。故填:在沙漠地区缺水、一定。 【点睛】 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 2.A、B、C、D都是九年级化学教材中较常见的物质,它们存在下图所示的转化关系(反应条件略去)。

中考化学题型突破专题复习(2020年最新)

2020年中考化学题型突破专题复习 2020年中考化学题型突破专题复习 题型训练(一) 1.用CO2和NH3合成尿素[CO(NH2)2]是固定和利用CO2的成功范例,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2NH3===CO(NH2)2+H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尿素中有2个氮原子 B.尿素的相对分子质量是60 g C.参加反应的CO2与NH3的质量比是44∶17 D.该反应是充分利用CO2的一种有效途径 2.铜锈的主要成分是碱式碳酸铜。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 Cu2(OH)2CO3=====△2CuO+X+CO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前后固体物质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不变 B.碱式碳酸铜中铜原子和氧原子的个数比为2∶3 C.X是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 D.加热Cu2(OH)2CO3的实验装置和实验室制取CO2的发生装置相同 3.聪聪同学查阅资料获得有关物质燃烧的新信息: Ⅰ.2Mg+CO2=====点燃2MgO+C Ⅱ.H2+Cl2=====点燃2HCl 由此形成以下几点认识:①反应Ⅰ属于置换反应;②使用二氧化碳灭火也应有所选择;③燃烧不一定要有氧气参加。其中正确的是() A.只有①② B.只有①③ C.只有②③ D.①②③ 4.化学就在我们身边。下表是生活中常见的两种清洁剂。已知: NaClO+2HCl===NaCl+X↑+H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清洁剂名称洁厕灵“84” 消毒液 有效成分 HCl NaClO A.“洁厕灵”可用于金属表面除锈 B.“洁厕灵”可用于清洁大理石地面 消毒液中NaClO属于盐,其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1 C.“84”

历年中考化学推断题集锦

历年中考化学推断题集 锦 Corporation standardization office #QS8QHH-HHGX8Q8-GNHHJ8

中考化学推断题类型及解法 推断题既是考查知识,又是考查能力的综合题目。它具有条件隐含、综合性强、思维容量大等特点。近几年来中考试题关于推断题的命题要求越来越高,知识覆盖面也越来越广,考生失分率最高。但只要我们认真分析,就不难发现推断题类型主要有:表格式推断题、网络式推断题、图示式推断题、叙述式推断题等。这类题目大多需要依据已知的实验步骤、现象,再对照物质的性质,逐层剥离,抓住题目中的关键环节,或顺推或塑推或讨论验证,层层剖析,得出结论。 一、表格式推断题 给出了物质范围和以表格的形式罗列出了实验现象,要求考生推断出未知物。这类题型可采用:列表对照法解答。 例1(广州市中考题)有A,B,C,D,E五瓶失去标签的无色溶 液,已知它们分别是NaOH,HCl,MgSO 4,BaCl 2 和K 2 CO 3 中 的一种。为了鉴别,各取少量溶液两两混合,实验结果如下表一所示。表中“↓”表示生成难溶或微溶的沉淀;“↑”表示有气体产生;“—”表示观察不到明显的现象变化(本实验条件下,生成的微溶物均以沉淀形式出现)。 表1 两两混合的实验现象 (1)根据实验现象,可以判断A~E的物质名称是: 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E________。 (2)请从A~E这5种物质中选取适当物质,通过一种合理的途径制取氧化镁。按顺序写出各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表2 给定试剂的反应情况

解析:将这五种物质两两混合,列表在相应位置标出有关的实验现象,如表2。 两表对照知A为氯化钡,B为碳酸钾,C为盐酸,D为氢氧化钠,E为硫酸镁。 二、网络式推断题 给出了物质范围和各物质相邻之间能发生化学反应的用线段连接起来,形成了一个“网络”图,要求考生根据物质发生反应的数目,从而推出其中的未知物质。这类题可采用:先画线找出物质间的全部相互反应关系,再根据反应个数归纳解答。 例2(北京市中考题)现有H 2SO 4 ,BaCl 2 ,NaOH,Na 2 C O 3,Ca(OH) 2 五种溶液和CO 2 一种气体,有图1所示的相互反应关系, 图中每条连线表示两端的物质可以发生化学反应,试将它们的化学式填入图1中相应的六个方框中。 图1 各物质间的关系 解析:可先找出物质间的全部相互反应关系,如图2。 图2 各物质间全部的反应关系

(完整版)初中化学推断题专题复习

初中化学推断题专题复习 一、基础过关[练习1]写出下列化学反应方程式 1.生石灰与水反应: 2.二氧化碳和水反应: 3.高锰酸钾固体加热分解: 4.用H2O2制取氧气: 5.镁条与盐酸反应: 6.锌粒与稀硫酸反应: 7.铁片与稀硫酸反应: 8.铁片放入硫酸铜溶液中: 9.铜片放入硝酸银溶液中: 10.铝丝浸入硫酸铜溶液中: 11.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反应: 12.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中:13.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 14.三氧化硫与氢氧化钠反应:15.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 16.氢氧化钠和硫酸反应: 17.氢氧化钙和盐酸反应: 18.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 19.碳酸钠与盐酸反应: 20.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 21.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反应: 22.用硫酸除去铁锈: 23.天然气燃烧: 24。煅烧石灰石: [练习2]写出常见的五种黑色固体的化学式、、、、。 [练习3]某化学反应的方程式为 mA + nB = aM + bN,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化学计量数m与n的比一定等于a与b的比 B. 若M是单质、N为化合物,则A和B中一定有一种是单质,一种是化合物 C.若B是酸,则M和N一定有一种是盐 D.若M和N中一种是盐,一种是水,则A和B中一种是酸,一种是碱 [练习4]由两种相同元素组成的化合物A、B,其中原子个数比分别为1:1和1:2,写出化合物A、B的化学式:。 [练习5]根据下表回答: (1) Zn(OH)2的溶解性。 (2)从上表中找出一种微溶性盐(填化学式,下同)。农业上常用来改良酸性土壤的一种碱是 . (3)Zn(NO3)2、BaCl2两种溶液能不能发生反应?,理由是 . (4)完成硫酸和表中的一种可溶性盐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练习6](1)铝和二氧化锰在高温条件下反应制造金属锰,同时生成另一种氧化物 ,()反应(2)做化学实验时,不小心皮肤上沾上了硝酸银溶液,过一段时间会出现黑色痕迹,很难洗去,这是因为硝酸银见光分解生成一种金属、一种红棕色气体(NO2)和一种能供给呼吸的气体,请写出此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该

2019年中考化学真题分类训练——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专题(word版含答案)

2019年中考化学真题分类训练——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专题 一、选择题 1.(2019兰州)下列我名优食品与其所含的主要营养物质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靖远羊羔肉--维生素 B.永昌虹鳟鱼--油脂 C.安宁白凤桃--蛋白质 D.皋兰“和尚头”挂面--糖类 2.(2019绥化)下列食物中富含蛋白质的是() A.鸡蛋 B.小米粥 C.黄瓜 D.馒头 3.(2019河南)河南地处中原、物产丰富.下列食材或食品中富含蛋白质的是( ) A.黄河鲤鱼 B.新郑大枣 C.叶县岩盐 D.原阳大米 4.(2019沈阳)下列早餐食物中富含蛋白质的是() A.鸡蛋 B.青椒 C.稀饭 D.馒头 5.(2019营口)食品安全备受人们关注,下列做法会危害人体健康的是() A.长期饮用白开水 B.食用含碳酸钙的钙片作补钙剂 C.用甲醛保鲜海产品 D.食品袋里充入氮气防止食品变质 6.(2019株洲)化学与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农药本身有毒,应该及早制订有关法律禁止施用农药 B.“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为我们提供了合理选择食物的指南 C.长期偏食和挑食不利于身体健康 D.运动员在剧烈运动、大量出汗后,常会饮用一些含无机盐的运动饮料 7.(2019河北)面粉中富含的营养素是() A.维生素 B.油脂 C.蛋白质 D.糖类 8.(2019百色)食用下列食品,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的是() A.霉变的大米、花生,经过蒸煮 B.用亚硝酸钠腌制的鱼和肉 C.用硫酸铜溶液浸泡后的粽叶包粽子 D.加入少量小苏打焙制的糕点 9.(2019常州)下列食物富含蛋白质的是 A. 土豆 B. 牛肉 C. 苹果 D. 青菜 10.(2019昆明)小林同学某天中午的食谱:红烧肉、米饭、炸鸡块、牛奶,从营养均衡的角度分析,还需要补充的食物是 A.烤鸭 B.白菜汤 C.馒头 D.荷包蛋 11.(2019云南)下列食物中,富含维生素的是

中考化学备考之化学推断题压轴突破训练∶培优 易错 难题篇含答案解析

一、初中化学推断题 1.下图为某些物质间的转化关系。A为常见的化肥,B、D、G、N为气体,且N为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C常温下为无色液体,甲的溶液为蓝色,H和I为红色固体。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 (1)写出物质的化学式B:_____;E:_____。 (2)反应②是自然界中最重要的化学反应之一,其名称为_____。 (3)反应③在医学上曾用于检验_____病。 (4)写出下列化学反应方程式:①_____;④_____。 【答案】NH3 Cu(OH)2光合作用糖尿 NH4HCO3? NH3↑+H2O+CO2↑ 3CuO+2NH3高温 3Cu+3H2O+N2 【解析】 【分析】 根据”B、D、G、N为气体,且N为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则N为氮气;根据“A为常见的化肥“,“C常温下为无色液体,甲的溶液为蓝色,H和I为红色固体”,结合图框,则反应②是自然界中最重要的化学反应之一,其名称为光合作用;而反应③在医学上曾用于检验糖尿病,因为葡萄糖与氢氧化铜反应生成葡萄糖酸、氧化亚铜和水,故推测A 为碳酸氢铵,B为氨气、C为水、D为二氧化碳、E为氢氧化铜,F为有机物葡萄糖,H为氧化亚铜,G为氧气,I为铜,甲可能为硫酸铜溶液,代入检验,符合题意。 【详解】 (1)根据分析,物质B、E的化学式分别为:NH3;Cu(OH)2。 (2)反应②是自然界中最重要的化学反应之一,其名称为光合作用。 (3)反应③在医学上曾用于检验糖尿病。 (4)反应①为碳酸氢铵分解,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NH4HCO3? NH3↑+H2O+CO2↑ ; 反应④为氧化铜与氨气反应,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3CuO+2NH3高温 3Cu+3H2O+N2。 故答案为

2018年中考化学推断题专题练习框图式附答案

2018年中考化学推断题专题练习 姓名班级 1.A、B、C、D、E四种物质分别依次属于单质、氧化物、酸、碱和盐,已知B为红棕色固体,C 为一种挥发性酸,D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F与B属于同类物 质,其相互反应情况如下图所示(短线“一”相连的物质间能反应, 箭头“→”表示物质间存在着相应的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 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请回答: (1)A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 (2)写出下列反应或转化的化学方程式: B与C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转化为E、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F的一种用途:__________________、 2.A-D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四种物质,它们都含有一种相同的元素,其中D中只含两种元素,A常用作生产肥皂等工业原料之一,“→”表示转化关系,它们的转化关系如图,试推断: (1)C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2)B→A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A、G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其相互反应及转化关系如图所示.部分反应条件省略.已知A是易与人体血红蛋白结合的有毒气体,B是赤铁矿的主要成分,C是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F 是最轻的气体. (1)G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 (2)反应③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A-F是初中化学常见的6种物质,分别由C、H、O、Cl、Ca中的一种或几种元素组成,已知 1/ 10

中考化学专题突破五+物质的分类

专题突破五 物质的分类 物质的分类和命名是为了便于我们系统地认识物质和研究物质,为掌握每一类物质的通性及反应规律打基础的,所以是中考必考的基础知识。考查的热点是判断物质的类别和各类物质的读法和写法等。 一、考点解读 考点1 物质的简单分类 [基本概念] [解题策略] 弄清物质各类别之间的内在关系,主要是以下几种:并列关系(如纯净物与混合物之间就是并列关系),包含关系(如化合物与有机化合物、无机化合物的关系),交叉关系(如硫酸钠既是硫酸盐也是钠盐)。 [典型例题] 例1 下面是物质分类图,请将“氧化物”、“化合物”、“单质”、“纯净物”、“盐”等名词填写在适当的方框中: 解析:该题要求能非常清楚理解物质分类的依据,要注意纯净物和混合物是依据物质种类区别即一种物质组成的为纯净物,不同物质组成的为混合物;而单质和化合物是依据纯净物中元素种类来确定的,即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为单质,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为化合物;氧化物为两种元素组成化合物,酸、碱、盐也属于化合物。 答案:①混合物;②纯净物;③化合物;④单质;⑤氧化物;⑥盐 [新题展示] 1.化学来自于生活,用于生活,下表是生活中常用物质溶液的pH 值及主要 金属单质 非金属单质 单 质 化合物 纯净物 混合物 物质 氧化物 酸 碱 盐 非金属氧化物 金属氧化物 无机化合物 有机化合物CH 4 C 2H 5OH CH 3OH CH 3COOH

⑴将上表①~⑤中主要成分进行分类(填序号,下同): 属于酸的是____________;属于碱的是____________;属于盐的是____________;属于有机物的是____________。 ⑵当有人被蚊虫(释放一种酸性物质)叮咬后,为减轻疼痛,可在伤处涂____________。 ⑶用久的铝壶内有水垢(主要成分为CaCO3、Mg(OH)2可用____________少量多次清除。 解析:这是集物质分类和性质的一道非常现实生活问题的习题,要求理解酸、碱、盐、有机物的分类依据,来区别它们,并理解各类物质的性质,即酸和碱起中和反应,CaCO3、Mg(OH)2可与酸类物质反应。 答案:⑴①、④、⑤、②③;⑵④或⑤;⑶① 考点2 纯净物与混合物 [解题策略] 要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认识纯净物与混合物的区别,宏观上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本质区别在于是不是由一种物质组成;微观上对于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本质区别在于是不是由一种分子构成。 [典型例题] 例2 石油是一种没有固定沸点的油状物,经过汽化、冷凝分离后可得到汽油、煤油等产晶。由此可以判定石油属于( ) A.混合物B.纯净物C.化合物D.单质 解析:石油经过汽化、冷凝这两种物理变化就可分离出汽油、煤油,说明原物质中就含有这些物质,因此石油是混合物。 答案:A [新题展示] 2.天然气水合物是一种在高压低温条件下由水和天然气形成的冰态物,主要分布在海底和陆地冻土带沉积物中。经勘探发现天然气水合物存储量巨大,有望成为主要能源。请回答下列问题: (1)天然气水合物中,水分子形成一种空间笼状结构,CH4和少量的N2、

初三化学推断题专项练习(含答案)54594

初三化学——推断题专题复习衡 一、考点、热点回顾 1、固体物质的颜色 A 白色固体:氧化钙CaO 、氢氧化钙Ca(OH)2、碳酸钠Na2CO3、碳酸钙CaCO3、 氢氧化钠NaOH、 B 黄色固体:硫粉S C 红色固体:红磷P、氧化铁Fe2O3、铜Cu D 蓝色固体:胆矾CuSO4.5H2O E黑色固体:木炭C、氧化铜CuO、二氧化锰MnO2、四氧化三铁Fe3O4、Fe F 绿色固体:碱式碳酸铜Cu2(OH)2CO3 G紫黑色固体:高锰酸钾KMnO4 H 无色固体:冰,干冰,金刚石 I 银白色固体:银,铁,镁,铝,汞等金属 2、生成沉淀的颜色 A 白色沉淀:不溶于水也不溶于稀硝酸:氯化银AgCl、硫酸钡BaSO4 不溶于水但溶于稀硝酸或稀盐酸:氢氧化镁Mg(OH)2、 碳酸钙CaCO3、碳酸钡BaCO3 B 红褐色沉淀:氢氧化铁Fe(OH)3 C 蓝色沉淀:氢氧化铜Cu(OH)2 3、溶液的颜色 A 蓝色溶液Cu2+:硫酸铜CuSO4、硝酸铜Cu(NO3)2 、氯化铜CuCl2等 B 黄色溶液Fe3+:氯化铁FeCl3、硫酸铁Fe2(SO4)3、硝酸铁Fe(NO3)3等 C 浅绿色溶液Fe2+:氯化亚铁FeCl2、硫酸亚铁FeSO4、硝酸亚铁Fe(NO3)2等 D无色液体:水,双氧水 E 紫红色溶液:高锰酸钾溶液 F 紫色溶液:石蕊溶液 4、气体的颜色 A 红棕色气体:二氧化氮 B 黄绿色气体:氯气 C无色气体:氧气,氮气,氢气,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氯化氢气体等大多数气体。 解题技巧:抓住题目的题眼进行突破,常见的题眼就是上述物质的颜色与状态,还有就是某些物质的制备原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