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护理学》教学大纲

《儿科护理学》教学大纲
《儿科护理学》教学大纲

附件1:

《儿科护理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Byh19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学分数:4

学时数:64

适用专业:护理

二、课程地位和任务

《儿科护理学》是一门研究小儿生长发育规律、儿童保健、疾病防治和护理,以促进儿童身心健康的护理学科。儿童处在不断的生长发育阶段,儿科护理学自始至终贯穿这一动态发展的特点。《儿科护理学》是建立在基础和临床医学、人文社会科学基础上的一门综合

性应用科学,是护理专业的一门重要学科。其任务是

通过学习儿科疾病及其护理,从身体——心理——社

会三方面对患儿进行全面的护理,从而真正体现以人

为本的特点。

三、课程教学目的和要求

(一)知识目标

1.明确儿科护理学的任务目标

2.明确常见的新生儿疾病及护理要点

3.明确儿科常见的四大疾病佝偻病、肺炎、小儿腹泻、

贫血

4.掌握泌尿系统的急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小儿

的护理

5.掌握缺铁性贫血小儿铁剂的治疗和护理

6.明确先天性心脏病的分类

(二)能力目标

1.了解小儿喂养的知识

2.学会儿科常用的护理技术

3.学会运用护理程序对小儿进行整体护理

(三)素质目标

1.培养学生对儿科护理工作的热爱

2.培养学生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全身心投入

3.培养学生的“慎独”精神

四、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

第一章绪论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小儿年龄分期及其特点

2.熟悉儿科护理学的范畴和任务

3.了解儿科护士的素质要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掌握小儿年龄分期及其特点

2.熟悉儿科护理学的范畴和任务

三、教学时数2学时

四、教学内容

第一节儿科护理学任务和范围

一、熟悉儿科护理学的范畴和任务

第二节儿童年龄分期

一、小儿年龄分期及各期特点

第三节儿科特点及儿科护理的一般原则

一、儿科特点及儿科护理的一般原则

第四节儿科护士的角色与素质要求

一、儿科护士的角色与素质要求

第二章儿童生长发育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生长发育的概念及规律

2.掌握应用儿童生长发育的各项指标判断儿童生长

正常或异常的方法

3.熟悉生长发育的影响因素

4.了解儿童发展的一些相关理论

5.了解小儿常见的心理行为异常及其干预方法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掌握生长发育的概念及规律

2.掌握应用儿童生长发育的各项指标判断儿童生长

正常或异常的方法

3.熟悉生长发育的影响因素

三、教学时数4学时

四、教学内容

第一节生长发育规律及影响因素

一、生长发育规律

二、影响生长发育因素

第二节儿童体格生长发育及评价

一、体格生长常用指标

二、出生至青春期前体格生长规律

第三节与体格生长有关的各系统发育

一、骨骼发育

二、牙齿发育

第三章儿童保健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新生儿期及婴幼期小儿的保健要点

2.掌握预防接种的免疫方式、注意事项

3.熟悉常见生物制品(卡介苗、脊髓灰质炎糖丸、麻

疹减毒活疫苗、百白破、流脑、乙肝疫苗)的特点及接种方法

4.了解不同年龄阶段小儿游戏的特点及发展过程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掌握预防接种的免疫方式、注意事项

三、教学时数4学时

四、教学内容

第一节各年龄期儿童特点及保健

一、胎儿特点及保健

二、新生儿特点及保健

三、婴儿特点及保健

四、幼儿特点及保健

五、学龄前特点及保健

六、学龄期特点及保健

七、青春期特点及保健

第五节计划免疫

一、免疫方式及常用制剂

二、免疫程序

三、预防接种的准备及注意事项

四、预防接种的反应及处理

第四章儿童营养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小儿对热量及各种营养素的需要量

2.掌握按照体重、热卡计算牛奶配方的方法并能指导

母亲进行正确的人工喂养

3.掌握婴儿添加辅食的原则及方法

4.熟悉母乳喂养的优点并能指导母亲正确进行母乳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掌握按照体重、热卡计算牛奶配方的方法并能指导

母亲进行正确的人工喂养

2.掌握婴儿添加辅食的原则及方法

三、教学时数 2学时

四、教学内容

第一节能力与营养素的需要

一、能量的需要

二、营养素的需要

第二节儿童喂养与膳食安排

一、婴儿喂养

二、幼儿膳食安排

三、学龄前儿童膳食安排

四、学龄前儿童和青春期膳食安排

第五章住院患儿护理及其家庭支持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各时期小儿对住院的心理反应及其护理重点

2.熟悉小儿用药特点

3.熟悉药物选择的注意事项(抗生素、退热药、镇静

止痉药、止咳平喘药、泻药和止泻药、肾上腺皮质

激素)

4.了解药物剂量计算原则和方法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掌握各时期小儿对住院的心理反应及其护理重点

2.熟悉小儿用药特点

3.熟悉药物选择的注意事项(抗生素、退热药、镇静

止痉药、止咳平喘药、泻药和止泻药、肾上腺皮质激素)

三、教学时数 10学时

四、教学内容

第三节住院患儿的心理反应及护理

一、各年龄阶段患儿对疾病的认识

二、患儿对住院的反应及护理

第八节儿童用药特点及护理

一、儿童用药特点

二、儿童药物选择及护理

三、儿童药物剂量计算

四、儿童给药方法

第十节儿科护理技术

第六章新生儿及新生儿疾病患儿护理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新生儿分类方法及相关的概念、新生儿的几种

殊生理状态、早产儿护理重点(体温、呼吸、喂养、

感染)

2.掌握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特点;新生儿黄疸的分类;

新生儿溶血病的病因、临床表现、处理原则及护理

3.掌握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

现、治疗要点及护理

4.掌握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的病因、发病机制、临

床表现、治疗要点及护理

5.熟悉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病因、分度、治疗要

点及护理

6.熟悉新生儿颅内出血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

治疗要点及护理

7.熟悉新生儿败血症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

治疗要点及护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掌握新生儿分类方法及相关的概念、新生儿的几种

特殊生理状态、早产儿护理重点(体温、呼吸、喂养、感染)

2.掌握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特点;新生儿黄疸的分类;

新生儿溶血病的病因、临床表现、处理原则及护理

3.掌握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

现、治疗要点及护理

4.掌握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的病因、发病机制、临

床表现、治疗要点及护理

三、教学时数 6学时

四、教学内容

第一节新生儿分类

第二节正常足月儿和早产儿的特点及护理

一、正常足月儿的特点及护理

二、正常早产儿的特点及护理

第五节新生儿窒息

第六节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第七节新生儿颅内出血

第十节新生儿黄疸

第十一节新生儿溶血病

第十三节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

第七章营养障碍疾病患儿护理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佝偻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防治措施

及护理措施

2.掌握D缺乏性手足抽搐症的病因、发病机制、

临床表现、防治措施护理要点、急救措施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掌握佝偻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防治措施

及护理措施

2.掌握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抽搐症的病因、发病机制、

临床表现、防治措施护理要点、急救措施

三、教学时数2学时

四、教学内容

第二节维生素营养障碍性疾病

一、营养性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二、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

第八章消化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小儿腹泻的护理

2.熟悉小儿腹泻的病因、临床表现及治疗

3.了解小儿消化系统的解剖生理特点

4.掌握小儿体液平衡特点

5.学会液体疗法的计算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掌握小儿腹泻的护理

2.熟悉小儿腹泻的病因、临床表现及治疗要点

3.掌握小儿体液平衡特点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