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城市垃圾处理方法的比较研究
关于垃圾处理及资源循环利用的中日对比研究的开题报告

关于垃圾处理及资源循环利用的中日对比研究的开题报告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中日两国面临着垃圾处理和资源循环利用的共同挑战。
垃圾处理问题直接关系到城市环境卫生和居民生活质量,而资源循环
利用则是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之一。
因此,对比研究中日两国垃圾处理和资源循环
利用的现状、政策措施以及未来发展趋势,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
本研究将重点分析中日两国垃圾处理和资源循环利用的现状、政策措施、技术创新和市场发展,探讨两国制度、文化等方面的差异对垃圾处理和资源循环利用的影响,并提出对策和建议。
具体研究内容包括:
1. 中日两国垃圾排放、处理量和处理方式的对比分析;
2. 中日两国垃圾处理政策、法律和管理制度的比较研究;
3. 中日两国垃圾处理技术和创新的比较研究;
4. 中日两国资源循环利用的现状、政策、技术和市场的比较研究;
5. 中日两国垃圾处理和资源循环利用的发展趋势和未来展望。
研究方法主要包括文献调研、统计分析和比较研究。
三、预期成果和意义
本研究预计能够获得以下成果:
1. 对比分析中日两国垃圾处理和资源循环利用的现状、政策、技术和市场,揭示两国的差异和共同点;
2. 分析中日两国垃圾处理和资源循环利用制度、文化等方面的影响因素,为解决相关问题提供思路和方向;
3. 提出有效的对策和建议,促进中日两国垃圾处理和资源循环利用水平的提高和可持续发展。
通过本研究,能够促进中日两国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的交流与合作,推动全球环境治理和共同发展的进程。
国内外建筑垃圾再生利用的现状对比及启示

国内外建筑垃圾再生利用的现状对比及启示摘要:我国每年建筑垃圾产量越来越多,从保护生态环境和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角度出发,如何将建筑垃圾高效回收利用已成为我国亟需研究和处理的重要课题。
本文通过国内外建筑垃圾再利用现状分析对比,找出我国建筑垃圾再利用存在的差距,针对性地提出我国建筑垃圾高效再利用的几点启示。
关键词:建筑垃圾;再生利用;启示引言通俗讲,建筑垃圾是指各类建筑物及构筑物由于新建、重建、维修、拆除或自然灾害损害过程中产生的渣土、废旧混凝土、废旧砖石及其他废弃物的统称。
大部分的建筑垃圾经处理后,可作为再生建筑材料被回收利用。
近几年,我国每年建筑垃圾的排放总量占城市垃圾总量的比例约为40%。
这些建筑垃圾如果未被及时处理,将直接或间接造成多方面的危害,例如破坏生态占用大量土地,污染水体、大气和土壤等。
从保护生态环境和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角度出发,如何将建筑垃圾高效回收利用已成为我国亟需研究和处理的突出问题。
1 国外建筑垃圾再生利用现状日本对建筑垃圾循环再生利用的研究较早,将建筑垃圾视为“建设副产品”,不允许随意处理。
从1974年起,相继在建筑协会中设立了“建筑废弃物再利用委员会”,并于1997年制定了《再生集料和再生混凝土使用规范》。
此后陆续在全国各地建立了以处理拆除混凝土为主的再生工厂。
1998东京都建筑垃圾的再生利用率已达到56%。
此外,日本对建筑垃圾的细分多达20多种,法律对不同建筑垃圾的处理办法也有不同的规定,建筑垃圾相关领域立法相对完备。
例如规定一些种类固定、大量产生的建筑垃圾应在“再生资源化设施”中集中处理。
明确在工程建设中建筑垃圾再生处理的主要负责部门。
日本处理建筑垃圾的主要原则是减少施工现场垃圾产生和尽可能再利用。
建设项目的发包方和施工方有义务在建设过程中减少建设垃圾的产生,建材供应商有义务生产可再生利用建材,建筑设计单位在设计中需采用能再生利用的建材。
目前日本建筑垃圾的再资源化达96%,其中混凝土再资源化率高达99.3%。
中日韩垃圾分类标准的比较研究与建设思考

学术研讨中日韩垃圾分类标准的比较研究与建设思考■ 范景怡1 赵慧明1 宫国强2(1. 吉林省标准研究院;2. 吉林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摘 要:我国在上世纪90年代提出垃圾分类的概念,历经长期实践与探索,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垃圾分类标准模式。
作为与我国一衣带水的日本、韩国,在垃圾分类的法律与标准上有着其更为先进的经验。
本文旨在通过分析中日韩三国垃圾分类标准的比对研究,总结分析我国在垃圾分类标准方面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以此为未来垃圾分类标准体系建设与发展提供建议参考。
关键词:垃圾分类,标准,比对DOI编码:10.3969/j.issn.1002-5944.2023.21.012Comparative Research and Construction Thinking of Standards on Garbage Classifi cation in China, Japan and South KoreaFAN Jing-yi1 ZHAO Hui-ming1 GONG Guo-qiang2(1. Jilin Provincial Institute of Standards; 2. Jilin Province Quality Supervision and Inspection Institute)Abstract:China proposed the concept of garbage classifi cation in the 1990s. After long-term practice and exploration, a relatively complete model of standards on garbage classifi cation was developed. Japan and South Korea, China’s neighboring countries, have more advanced experience in the laws and standards of garbage classifi cation. This paper aims to summarize and analyze the problems and shortcomings of standards on garbage classifi cation in China by analyzing the comparative research of standards on garbage classification in China, Japan and South Korea, 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future standards system of garbage classifi cation.Keywords: garbage sorting, standard, comparison0 引 言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城市化进程加快,伴随着城市规模扩大、人民生活水平提高,随之产生越来越多的生产、生活废弃物,“垃圾”已然成为人类城市化进程中不可避免的产物。
国内外城市固体废弃物处理技术分析

国内外城市固体废弃物处理技术分析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固体废弃物也日益增加,给城市环境和生态系统带来了严重的污染和破坏。
对城市固体废弃物的处理和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国内外对城市固体废弃物处理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果,不同的技术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得到了应用,并且不断地进行改进和创新。
本文将对国内外城市固体废弃物处理技术进行详细分析。
1. 城市固体废弃物填埋技术填埋是目前国内处理城市固体废弃物的主要方式之一。
填埋技术的优点是操作简单、成本低、处理效率高,能够有效降低固体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
但填埋技术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可能导致地下水和土壤污染,产生恶臭气味,占用大量土地资源等。
为了改善填埋技术存在的问题,国内一些城市已经开始尝试使用生物填埋技术,通过微生物的作用将有机废物降解,减少填埋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提高填埋效率。
焚烧技术是一种能够将固体废弃物转化为能源的高效处理技术。
通过高温燃烧,固体废弃物中的有机物质可以被分解,生成热能和部分可再生资源。
国内一些大城市已经开始建立垃圾焚烧发电厂,将固体废弃物处理成燃料,同时产生电能。
这种技术能够减少固体废弃物对环境的危害,同时也能够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
资源化利用是当前国内处理城市固体废弃物的重要方向之一。
通过技术手段,将固体废弃物中的可再生资源进行分类、回收和再利用,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降低固体废弃物对环境的影响。
目前,国内一些城市已经建立了完善的废品回收系统,对可回收资源进行分类收集和处理,提高了固体废弃物的再利用率,同时也减少了城市固体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
欧洲国家在城市固体废弃物处理方面处于比较领先地位,主要采用填埋和焚烧技术。
与国内不同的是,欧洲国家对填埋技术的要求更加严格,通常会在填埋场进行废气和废水处理,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欧洲国家还在发展焚烧技术的大力发展废热利用技术,将焚烧产生的热能转化为电能供给城市建设和生活使用。
国内外城市固体废弃物处理技术分析

国内外城市固体废弃物处理技术分析【摘要】本文主要对国内外城市固体废弃物处理技术进行了综合分析。
首先介绍了研究的背景和意义,接着分析了国内外城市固体废弃物处理技术的现状,包括分类回收、焚烧发电、填埋等不同方法。
比较分析了两种技术在效率、成本、环保等方面的差异,同时通过案例分析展示了不同城市的处理方式及效果。
结合技术发展趋势,对未来的发展进行展望,并提出了相关研究建议。
本文系统地总结了国内外城市固体废弃物处理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对于推动城市环境治理和资源循环利用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城市固体废弃物处理技术,国内,国外,比较分析,案例分析,技术发展趋势,研究背景,研究意义,总结回顾,展望未来,研究建议。
1. 引言1.1 研究背景城市固体废弃物处理技术一直是环境保护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规模的不断扩大,城市固体废弃物的产生量也在急剧增加。
据统计,全球每年产生的固体废弃物超过20亿吨,而这一数字每年还在持续增长。
固体废弃物不仅对城市环境造成了污染,还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影响。
当前,我国城市固体废弃物处理技术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难题,主要体现在处理工艺不够成熟、处理设备技术落后、处理效率低等方面。
而国外一些发达国家在固体废弃物处理技术方面则已取得了较大的进展,采用了多种高效环保的处理技术,如焚烧、填埋、分类回收等,有效地降低了固体废弃物对环境的影响。
研究国内外城市固体废弃物处理技术,分析其现状和发展趋势,对促进我国城市固体废弃物处理技术的提升和创新具有积极的意义。
通过比较国内外不同城市的处理技术,可以借鉴其成功经验,为我国的城市固体废弃物处理工作提供更好的参考和指导。
1.2 研究意义城市固体废弃物处理技术在当前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的增长,城市固体废弃物产生量不断增加,如何高效处理这些固体废弃物成为亟待解决的环境问题。
城市固体废弃物中含有大量有害物质,如果不能得到有效处理处理,可能会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危害。
(完整版)国内外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方式的比较

国内外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方式的比较目前国内外广泛采用的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方式主要有卫生填埋、高温堆肥和焚烧等,这三种主要垃圾处理方式的比例,因地理环境;垃圾成份、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不同而有所区别,表2-1为三种处理方式的比较。
由于城市垃圾成份复杂,并受经济发展水平、能够结构、自然条件及传统习惯等因素的影响,所以国外对城市垃圾的处理一般是随国情而不同,往往一个国家中各地区也采用不同的处理方式,很难有统一的模式(表2-1)。
但最终都是以无害化、资源化、减量化为处理目标。
从应用技术看,国外主要在填埋、焚烧、堆肥、综合利用等方式,机械化程度较高,且形成系统及成套设备。
从国外多种处理方式的情况看,有以下趋势:(1)工业发达国家由于能源、土地资源日益紧张,焚烧处理比例逐渐增多;(2)填埋法作为垃圾的最终处置手段一直占有较大比例;(3)农业型的发展中国家大多数以堆肥为主;(4)其它一些新技术,如热解法、填海、堆山造景等技术,正不断取得进展。
焚烧是目前世界各国广泛采用的城市垃圾处理技术,大型的配备有热能回收与利用装置的垃圾焚烧处理系统,由于顺应了回收能源的要求,正逐渐上升为焚烧处理的主流。
国外工业发达国家,特别是日本和西欧,普遍致力于推进垃圾焚烧技术的应用。
国外焚烧技术的广泛应用,除得益于经济发达、投资力强、垃圾热值高外,主要在于焚烧工艺和设备的成熟、先进。
世界上许多著名公司投入力量开发焚烧技术与设备,且主要设备与附属装置定型配套。
目前国外工业发达国家主要致力于改进原有的各种焚烧装置及开发新型焚烧炉,使之朝着高效、节能、低造价、低污染的方向发展,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
我国城市垃圾处理起步较晚,截止1992年底,全国垃圾、粪便清运量已达11264万t,而垃圾、粪便无害化处理厂仅有371座,处理总能力71501t/d。
近几年各地根据实际情况,从对策和规划着手,对城市垃圾处理技术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杭州、常州、天津、绵阳、北京、武汉等城市在学习国外城市垃圾处理技术经验的基础上,自行设计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垃圾机械化堆肥处理生产线;深圳、乐山等城市建设垃圾焚烧厂的成功,也为各城市应用焚烧技术提供了经验;沈阳、鞍山等城市对医院垃圾实行统一管理,集中焚烧,也走出了特种垃圾处理的新路。
国内外生活垃圾焚烧污染控制标准比较研究

国内外生活垃圾焚烧污染控制标准比较研究作者:谭曼瑜来源:《科技与创新》2016年第01期摘要:2014-07-01,新修订的《生活垃圾焚烧污染控制标准》(GB 18485—2014)正式实施,这对控制我国生活垃圾焚烧污染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纵向比较我国生活垃圾焚烧污染控制标准不同时期的情况,横向比较其与美国、欧盟的相关排放标准(或指令),对提高环境管理和污染控制水平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生活垃圾;焚烧;控制标准;环境管理中图分类号:X799.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5913/ki.kjycx.2016.01.095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对生活垃圾处置设施建设的需求量逐渐加大,而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对环保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生活垃圾焚烧污染控制标准》(GB 18485—2014)中规定了生活垃圾焚烧厂的选址要求、技术要求、运行要求和排放控制要求等。
这一标准的颁布、实施有利于防治垃圾焚烧过程中产生的二次污染,规范垃圾焚烧设施的建设和运行,进一步提高了生活垃圾焚烧技术的水平和环保水平。
1 我国不同时期标准的对比我国《生活垃圾焚烧污染控制标准》首次颁布于2000年,2001年第一次修订,2014年为第二次修订。
GB 18485—2001标准(2001版标准)与GWKB 3—2000标准的内容一致,并统一了标准编号。
不同时期标准的污染物项目和排放限值比较情况详见表1.由排放指标可知,在2001版标准中,只规定了NOX、SO2、HCl、CO污染物质量浓度的小时均值,颗粒物只规定了测定均值,而在GB 18485—2014(2014版标准)中,将污染物的质量浓度细化为小时均值和日均值。
2014版标准将2001版标准红的“镉”增加为“镉、铊及其化合物”,将铅一种重金属增加至“锑、砷、铅、铬、钴、铜、锰、镍及其化合物”8种。
这8种重金属的挥发特性接近,属于难挥发重金属,因此,可将其归为一类。
从排放限值看,2014版标准各项污染物的排放控制要求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尤其是颗粒物和二英的变化最为突出。
北京与东京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的比较研究

法来定量化的研究 , 但是适合度 的评价标准 , 或者说影 响适 合度的天键 凶素的确定研究 ; 2双链 D N A的分解 、 单链 DN A的合成 、 R N A引物使 用的是否 合适 是建模的一个重点 , 有待探讨和商榷 ; 3 . 单链 DN A的合成后是否更优 的判断 , 或者说 RN A引物是否优秀 的关键点如何 以数学的方式表现 出来 , 是一个难点问题 ;
现模型 :
英 文写作前 , 首 先需要对语库 资料进行分类整理 , 这如 双链 D NA 的解螺旋过程 ; 其次 , 严格按照一定 的规则复制优美段落形成 文章 的框 架, 如同单链 D NA的复制过程 ; 接着 , 在 成文的过 程r { 1 , 受注 意段落 和
句 子 之 间 的衔 接 , 适 当引 入衔 接 词 ( D N A连 接 酶 ) 。 到底 应 复 制 哪 段 落或句子 , 需要根据个 人知识 的储备情况 ( RN A即引物 ) . .基于 以J 的 思想 , 我们 的这种 D N A复制 , 从某种程度 上来说 就是一种模 因, 但 是我 们还要做 ̄ J g J , 新, 在用 户输 入想要 的文章 时要 给 很 多种选择 , 我们研 究 的系统应该是 一个 集学习 和创新 写作为一体 的 一个平台 , 登陆 陆这个 系统后 除 可 以获取他所需 要的英语 文章外 , 还可 以学 习到写 作 的一 个 完整 的过 程 。 我 们研究 的 目标 就是要 以原型 DN A( 语料库 ) 双腿站 稳根 基为模 板, 从原 型到模 型 , 主要通 过 R NA( 过渡词和过 渡句 ) 或 统 一为过渡单 位, 引导大 脑进 行科学 的创新 , 有特色 的创新 、 可持续的创新 。 “ 双否定 结构 、 强调句型等” 就是英语 的特色 , 使用之就是特色 的创新 , 也就是科 学的创新 , 或者是典型英语原型 的模型 。这也就是英语 的思维特 色 , 如 何把这些特色保留 , 或半保留复制使用在 文章 巾就是我们建模 的重点 总之 , 我们要通过语 料库找到更好 的适用于某 一 个具体标题 的义 章 的框架结构 、 段 落结构 、 句子结构 , 这些都是英语思 维模式 特色的 , 把 这些 从不同 的原 型中提取 出来应 用在新的篇章 f 1 1 , 让这 特 色适用新 篇章 。我们要做到从原型到模型再到模版最后到作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内外xx垃圾处理方法的比较研究来源:1xx垃圾概述城市垃圾是指城市居民生活、商业活动、旅游和市政维护管理中丢弃的固体废物,是由家庭生活废物和来自商店、市场、办公室等具有相似特性的废物组成的,如厨房垃圾、树叶、废纸等[1]。
城市垃圾的成分很复杂,但大致可分为有机物、无机物和可回收废品等。
随人口、居民生活水平、生活习惯、家用燃料结构、工业水平及经济基础等情况不同,我国城市垃圾的主要特性也不同于国外发达国家。
目前,城市垃圾对环境即时的和潜在的危害很大。
城市垃圾不但污染大气、污染水体、侵占土地,破坏农田,还有可能产生垃圾爆炸。
2xx垃圾处理现状2.1国内xx垃圾处理现状我国城市垃圾与国外相比,具有成分复杂(未分捡)、体积不均匀、热值不稳定(夏季较低)、含水量大(厨房垃圾比例大)等特点,因此在处理方法上也有不同的侧重。
我国城市垃圾的处理起步较晚、处理率较低[2]。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我国城市垃圾处理水平不断提高;不少城市已经建成较为完善的无害化处理填埋场,一批环保标准较高的垃圾焚烧厂也相继投入运行,一些先进的垃圾处理技术也开始逐步得到应用。
从全国总体情况调查分析,中国有95%以上的城市垃圾采用填埋处理;堆肥占很小比例;焚烧还处在发展阶段,其处理量仅占总处理量的1%左右[3]。
从目前我国城市垃圾性质和中国国情来看,城市垃圾资源化技术较落后。
2.2国外xx垃圾处理现状从国外情况来看,卫生填埋是垃圾处理的最终处理技术。
英国的垃圾填埋率为90%,意大利74%,美国为67%,法国为45%,德国为46%[4]。
垃圾焚烧只是在若干国家所占比重较大,如日本为72%,丹麦为70%,瑞士为74%。
在欧美国家和日本,用高温堆肥法处理生活垃圾的比重很小,一般均在20%下,甚至在1~2%,而且多为机械化堆肥工厂。
印度针对当地气候炎热的特点,人工制作堆肥比较普遍。
随着绿色浪潮和生态农业的兴起,堆肥化比率正呈上升趋势。
现在美国的废纸利用率已达60%,铁罐头盒和的玻璃能回收利用。
法国每年回收的废纸达25万吨,占全国造纸工业源料的40%。
3xx垃圾处理处置方法比较城市垃圾处理应以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为目标,主要有卫生填埋、生化堆肥、垃圾焚烧、资源化利用四大技术对城市垃圾进行处理[5]。
随着经济的发展、技术的进步垃圾堆肥和资源化利用的比例不断上升,下面从这两方面进行比较。
3.1堆肥我国高温堆肥技术在原有基础上,制定了静态垃圾高温堆肥的技术标准和卫生标准;在一些城市开展了机械化堆肥的示范工程研究;研制并生产了破碎机、筛分机和翻堆机等堆肥专用设备;依靠科技进步,运用有孔塑料通风管和塑料薄膜,改善了人工制作堆肥的通风和覆盖条件。
垃圾经自然通风式和发酵式堆肥,加工成复合肥,在一些中小城市推广应用(如徐州、南宁)。
常州市采用以高温堆肥为主,把筛上物、焚烧灰及残渣填埋于一体的综合性垃圾处理厂,取得了成功的经验[6]。
广汉市的垃圾综合处理也有新的进展。
北京引进了德国技术设备,建成了南宫垃圾堆肥厂,已投入运营。
我国城市垃圾堆肥处理技术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堆肥原料的分类收集与分选问题,由于我国尚未实施城市垃圾的分类收集,垃圾中杂质含量较高,除玻璃、金属、纸张等外,还包括多种有毒有害化学物质,直接影响堆肥产品质量[7];第二,堆肥处理设备技术水平低,特别是机械化操作方面存在技术问题较多,难以保证堆肥设施的长期、连续、稳定运行,从而影响堆肥效率;第三,堆肥产品受市场制约较大,产品的经济服务半径较小,销售存在困难。
质量较差的粗堆肥产品一般只能就近销售;利用粗堆肥产品制造的复混肥,其销售也面临化肥和复合肥的竞争,提高垃圾堆肥的肥效成为垃圾堆肥研究的重点之一,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是缺少政府的政策支持。
美国自1993年起,采用静态通风垛式处理校园的厨房垃圾。
该处理系统中,厨余(包括肉类和乳制品)和木屑混合组成的堆体被放置在混凝土地面上,地面向中心倾斜,调节含水率在50%左右[8]。
塑料穿孔通风管安装在堆肥体下部,与鼓风机相连,管路上铺一层木屑,达到通气均匀。
堆肥个体最外层覆盖堆肥产品以隔热保温。
每个堆肥个体取最小高度1.2m,物料4~6t。
通风的控制采用温度反馈控制法。
当温度升到65℃时,启动鼓风机进行通风以降低堆温;当温度低于50℃时,停止鼓风,堆肥温度上升[9];如此反复,使堆温保持在最佳的范围内。
一次发酵完成后将堆肥进行筛分,分离出木屑,余下的堆肥再进一步熟化。
木屑和新的厨房垃圾混合,进行下一轮堆肥。
Ithaca 学院将堆肥用作运动场和花床的土壤改良剂,效果非常好。
国外大学研究最多、应用最广的是桶式堆肥系统。
它是一个快速、无臭味的高温堆肥系统,由堆肥器和生物滤膜组成。
美国自1998年起采用反应器式堆肥系统,共有7个桶式反应器在运行,该法的具体操作为:厨余、粪便和庭园废物从桶式反应器上面的大舱口进入,盖子连有一个不锈钢制的螺旋桨叶,在电动机带动下,10~15min内[10],可破碎和搅拌1t或更多的物料。
在发酵期间,每周至少要搅拌2次。
容器、门和盖儿都是以聚氨醋塑料为材料的双层结构。
反应器里需要先装约木屑和树叶等调理剂后,再加入厨余,并要周期性地添加木屑、碎纸或刨花等干物料以保证理想的孔隙度和含水率。
一个桶式反应器可处理40~90 kg的厨房垃圾,减量化程度大于70%[11]。
6~8周完成一次发酵后堆肥可直接用作土壤的覆盖料,进一步稳定还需3~6周。
温度是堆肥过程和气味控制的关键因素。
容器和温度与反馈控制系统相连。
由抽风实现供氧,尾气从顶部经过物料,通过生物滤膜气体净化系统以消除臭味,最后从通气板排出。
渗滤液同时也由通气板收集排出。
该法主要优点为反应器堆肥系统占地小,操作简单[12];进料和搅拌所需时间较少且搅拌均匀,处理速度很快,效率高;容器封闭,适用于寒冷地区;清洁卫生且无气味。
缺点是需要较多的维护,仍然要进行后发酵。
3.2回收利用3.2.1国内xx垃圾资源化回收利用国内利用城市垃圾制作人行道路面砖,就是以氯化镁水泥、城市垃圾为主要原料,经浇注工艺加工制作的一种新型路面材料。
该产品可利用各种城市垃圾,既解决了城市垃圾占用土地、污染环境的问题,又可使城市垃圾转化为生产资料,美化城市,造福人类。
我国城市垃圾中无机物较多,有机物较少。
无机物中多为建筑垃圾的砂、石、碎砖块等,这些无机材料与氯化镁水泥复合时,由于无机材料具有粗糙的表面,因此可以与氯化镁水泥形成牢固的界面结合,提高道路面砖的强度和硬度,减小道路面砖的吸水率,改善路面砖的耐久性;有机物多为废纸、菜叶、瓜皮、塑料袋、泡沫塑料等。
由于有机物不易与氯化镁水泥形成牢固的界面结合,而使城市垃圾中的塑料类物质经风选除去,其他有机物质经垃圾存放后腐烂呈纤维状形态,这样有利于路面砖强度的提高[13]。
我国还利用城市垃圾制备生态水泥。
所谓生态水泥,是指利用各种固体废物及其焚烧物作为主要原料,经过一定的生产工艺制成无害水泥[14]。
生态水泥的制造是近年来城市垃圾处理行业提出的一条新途径,不仅实现了废物的减量化,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而且对于垃圾的再生利用实现了资源化处理。
3.2.2国外xx垃圾资源化回收利用利用垃圾制造土壤改良剂,日本研制出能使垃圾变为土壤改良剂的生产设备,并即将投放市场。
这种垃圾处理设备长2.45米,宽1.30米,高1.53米[15]。
它能将生活垃圾和从土壤中提取的数种微生物用计算机来控制里面的湿度、温度和酶等,以使微生物保持最佳活性状态,对垃圾进行分解。
据该公司介绍,这种设备先用加热器将温度升高至60℃[16],然后通过设备内的旋转装置提供酶,最后用加热风机将温度升高到200℃[17],并制成完全没有水分的粉状土壤改良剂。
整个处理过程约需48小时,该设备配有脱臭装置,臭味不会外泄[18]。
利用废塑料制油和铺路,日本制造出一种可使废塑料变成油的新型设备,目前,该设备正处于试验阶段。
这种设备可将不宜燃烧的废塑料碾碎、硬化,再送人裂变炉[19],在裂变炉的高温下熔化并分解成气体,然后将该气体送人冷却塔冷却、液化,最后分离出煤油和轻油[20]。
由于整个处理过程是在常压下进行,因此,该设备的安全性很高,使用成本也很低,适用于处理各种废弃的塑料制品。
芬兰将塑料垃圾如各种物品的塑料包装掺合到沥青中用来筑路。
将塑料杯、袋及瓶等废料捣碎,加热后再加入溶剂,然后将制得的物质添加在沥青中,这样铺成的道路更富有弹性,车轮摩擦的噪声也更小,塑料在沥青中的份量可占30%[21]。
1993年夏天,这种含塑料垃圾的沥青在两段公路上试用成功。
4xx垃圾处理技术的发展动向卫生填埋技术的发展动向:逐步提倡经回收利用、堆肥和焚烧等方法处理后的生活垃圾残余物进填埋场进行最终处理;将更加注重填埋后土地恢复利用与生态工程技术的研究,使垃圾填埋技术的应用范围更宽[22]。
垃圾焚烧技术发展的动向:垃圾焚烧厂尾气净化技术,特别是对二恶英等污染物的消除越来越受到重视;垃圾焚烧余热综合利用技术将进一步完善[23];为满足日益严格的环保要求,焚烧技术向着烟气净化、残渣与废水处理以及废热回收等设备整体化方向发展。
生化堆肥技术的发展动向:有机复合肥成套生产技术与设备将进一步完善,生活垃圾堆肥厂中生产有机复合肥和颗粒肥的比例将逐步提高[24];采用机械化动态发酵工艺和利用有效菌种快速分解的新型堆肥技术逐步推广应用;由于具有良好的减量化和资源化效果,生活垃圾堆肥技术将重新得到重视,生活垃圾堆肥处理的比例也将逐步增加,但进一步开拓堆肥产品市场仍有许多工作要做[25]。
5结论本文介绍了国内外城市垃圾的性质及处理现状,通过垃圾堆肥和资源化利用等国内外城市垃圾处理方法的比较,我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国内外城市垃圾的性质有所差异,所适用的处理方式各不相同且每种处理方式都有其适用条件及局限性,都不可能完美地处理城市垃圾。
采用综合治理的概念,运用多种技术手段相结合的方法,以一种具有环境可持续性、经济可承受性和社会可接受的方式,对垃圾流中的不同物质进行不同的管理和处理才能取得很好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
xx垃圾处理方法的研究时间:2006-03-05 11:22来源:xxxx社点击:325次摘要:论述了现有城市垃圾减容、减量、资源化、能源化及无害化处理的3种,即填埋、堆肥和焚烧。
讨论了这3种方法各自的局限性,提出了综合利用的垃圾处理方法,真正合理地、地利用垃圾资源,实现垃圾的变废为宝,为提供可利用资源。
关键词:填埋堆肥焚烧xx垃圾随着经济的、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垃圾的排放量迅速增加。
每年新增垃圾100亿t。
对垃圾泛滥成灾的现实,世界各国的视线已不再仅仅停留在如何控制和消毁垃圾这一老上,而是采取积极的态度和有力的措施,着手地处理、利用垃圾,将垃圾列为维持经济持续发展的“第二资源”,向垃圾要资源、要能源、要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