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趣_4
4年级作文童趣

4年级作文童趣
阳光暖暖地洒在操场上,我的影子好像小兔子一样窜来窜去。
晚上放学时铃声响了,同学们像包子出笼的小鸟一样喷涌而出教室。
我却舍不得离开,因为今天是星期五,下午有我最喜欢的“科学探险”课!
老师今天带我们玩了一个超有趣的实验,是用醋和苏打粉制作火山喷发。
我激动地把醋倒进瓶子里,再谨慎地放进一小勺苏打粉,然后把……“嘭!”瓶子里闪烁出红色的泡沫,像真火山喷发一样,太神奇了!我狂喜地蹦起,拍着小手,脸上洋溢着开心的笑容。
晚上放学后,我和好朋友小明一起去动物园玩。
我们在草地上飞奔,追逐着飞舞的蝴蝶,欢声笑语在空中飘飞。
我们还一起玩了滑梯,从高高的滑梯上滑过去,总觉得像飞翔一样。
回到家,我兴高采烈地分享着今天的快乐。
妈妈笑笑抚抚我的头,说:“你今天玩得真开心,真希望时间快一点走呀!”
我望着窗外悄然落下的夕阳,心中充满了暖意。
今天真是一个大家都开心的星期五!。
《童趣》阅读理解及参考答案

《童趣》阅读理解及参考答案《童趣》阅读理解及参考答案「篇一」阅读下列语段,回答问题。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
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1、解释文中加粗的词语。
余:__________________时:_________________项:_________________方:_________________2、翻译下列句子(1)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点明本文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4、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中的三件趣事。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你认为要产生“物外之趣”应该具备哪些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我;时常、常常;脖子;正在2、抬头看着它们,脖子因此变得僵硬了。
(大意对即可)3、故时有物外之趣;想象力丰富;观察细致4、以蚊为鹤、神游昆虫家园、鞭打癞虾蟆5、一、要养成仔细观察事物的习惯;之二、要具有丰富的联想与想象;之三、要具有审美意识与审美情趣;之四、要具有正直、天真、无邪的童心。
《童趣》阅读理解及参考答案「篇二」文言文阅读。
《四季童趣》教学设计集锦8篇

《四季童趣》教学设计集锦8篇《四季童趣》教学设计1一、教学目标1.认真仔细地聆听音乐曲调欢快活泼充满童趣的歌曲感受歌曲中出现了一幅幅生动而饶有情趣的画面,形象地表现了儿童们在一年四季中天真烂漫的欢乐情景,抒发了他们热爱生活的心情。
2.用听唱法欣赏歌曲《四季童趣》,通过对歌曲旋律的演唱,合作等方法,表达歌曲情感,学生能够逐步提高音乐审美能力和音乐审美情趣。
3.能够了解齐唱与二部合唱的和声效果并进行区分。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欣赏歌曲,能够了解歌曲所传达的热爱生活的心境。
【难点】能够了解齐唱与二部合唱的和声效果并进行区分。
三、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为学生播放罗大佑的歌曲《童年》教师提问学生:大家熟悉这首歌曲吗?这首歌曲所表达的内容是什么呢?又给你怎样的感受呢?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刚刚同学们都畅所欲言,这首歌曲大家也都有所了解,没错这是罗大佑所写的《童年》,歌曲所表达的正是作者对于童年的向往和热爱,今天让我们走进新课看看这首歌曲当中的童年景象又有怎要的风采呢?顺势揭示课题《七色光之歌》。
(二)整体感知1.教师完整播放整首歌曲,并提问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教师请同学回答问题。
教师总结:这首歌曲的情绪是欢悦并富有情趣地。
2.教师再次播放歌曲,并提问这首歌曲的速度是怎样的呢?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这首歌曲的速度稍快。
老师看到同学们身体都忍不住跟着音乐动了起来。
(三)分段欣赏1.教师再次播放歌曲并提问:这首歌曲大家仔细的听一听感觉可以分为几个段落啊?你们又是怎么划分的呢?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进行评价并总结:这首歌曲可以划分为两段,大家都是根据歌曲的歌词去进行划分的。
2.教师继续播放歌曲并提问学生:每一段的歌词当中都描绘了怎样一幅画面呢?给你的感觉又是怎样的呢?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进行鼓励性的评价并总结:这首歌曲的两个段落都是以春夏秋冬为线索,去运用不同的动作和形式将童趣这一事件生动形象的刻画了出来。
3.教师请学生以前后四人为一小组,用八分中的时间去讨论:大家观察课本当中的色块,再一次的聆听歌曲的.两个版本,来谈一谈这两个歌曲的演唱给你怎样的感觉。
关于童趣的四字成语

关于童趣的四字成语童趣是指孩子天真、可爱、活泼的性格特点,也是指具有童心童趣的人所表现出来的一种性格特征。
童趣是一种宝贵的品质,它能够让我们保持年轻、活力、快乐,同时也能够让我们更加接近孩子,更好地了解他们。
以下是几个与童趣相关的四字成语,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1. 童心未泯“童心未泯”是指成年人保持了儿童时代的天真、活泼、好奇心和对生活的热爱,不因年龄增长而失去童趣。
这个成语告诉我们,一个人无论年龄多大,都应该保持童心,不断地学习、探索、创新,让自己保持年轻、有活力、有激情。
同时,也应该在生活中保持一份纯真、善良、乐观的心态,让自己的生活更加美好、幸福。
2. 童言无忌“童言无忌”是指孩子说话不加思索,直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不会受到成人的束缚和约束。
这个成语告诉我们,孩子的天真和直率是我们应该学习和借鉴的,我们应该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不要因为担心被别人嘲笑或者不喜欢而压抑自己的言论。
同时,也要注意言辞的得体和礼貌,不要伤害别人的感情。
3. 童趣盎然“童趣盎然”是指孩子充满了童心童趣,活泼、好动、好奇心强,对生活充满了热情和激情。
这个成语告诉我们,童趣是一种宝贵的品质,它能够让我们保持年轻、活力、快乐,同时也能够让我们更加接近孩子,更好地了解他们。
我们应该在生活中保持一份纯真、善良、乐观的心态,让自己的生活更加美好、幸福。
4. 童心荡漾“童心荡漾”是指孩子天真活泼、快乐自由的表现,同时也可以形容成年人保持童心的状态。
这个成语告诉我们,保持童心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它能够让我们保持年轻、有活力、有激情,让我们更加接近孩子,更好地了解他们。
同时,也能够让我们更加善良、乐观、积极地面对生活,让自己的生活更加美好、幸福。
总之,童趣是一种宝贵的品质,它能够让我们保持年轻、活力、快乐,同时也能够让我们更加接近孩子,更好地了解他们。
我们应该在生活中保持一份纯真、善良、乐观的心态,让自己的生活更加美好、幸福。
四季童趣

《四季童趣》莘县樱桃园镇实验小学武君玲教材分析:这是三年级音乐课的第六课《四季的歌》其中的一首。
这个单元是描写四季的歌曲。
歌曲《四季童趣》这是一首曲调欢快活泼充满童趣的歌曲。
4/4拍,五声徵调式。
歌中出现了一幅幅生动而饶有情趣的画面,形象地表现了儿童们在一年四季中天真烂漫的欢乐情景,抒发了他们热爱生活的心情。
歌曲中的第1-4小节与第5-8小节旋律的变化重复,使得曲调富于跳跃感,把孩子们在春风中放飞风筝和秋天打枣、摘苹果的情景,描绘得栩栩如生。
第9-12小节音调上下三度音区移动进行,旋律呈现起伏,抒情而又欢乐。
那欢乐的笑声,在空中久久回荡,歌声时时在人们耳边回响。
教学目的:1、让学生学会歌曲,能够以游戏的形式表现这首童谣,同时通过创编培养学生的能力。
2、以说唱形式积极参与活动,体验音乐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引导学生热爱音乐、热爱生活。
教学重点难点:1、学会歌曲2、准确掌握歌曲节奏3、在拍首旅动的游戏中培养学生对歌曲的再创能力。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 同学们,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2. 请同学们各抒己见说一说你喜欢的季节,为什么?a. 喜欢冬季可以堆雪人,打雪仗b. 喜欢夏季游泳,穿漂亮的花裙子。
放暑假旅游。
c. 喜欢春季万物复苏,小树发芽了,草绿了,花开了。
d. 喜欢秋季秋季是丰收的季节,各种蔬菜、水果大丰收,金色的秋天很美。
游戏解决难点用游戏法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师:“老师这里准备了一个小游戏,不知道同学们的模仿能力好不好,老师要先打一个节奏,看看哪个同学模仿的最好。
”在这里我设计一个模仿的游戏,先把第一、第二小姐的节奏单独的拿出来,让学生先模仿我打节奏,学会这两个小节的节奏,学生学会了这两个小节的节奏,学习第五小节就很容易了。
分析:在这一节课当中,我用学生感兴趣的方式进行导入。
在谈话的过程中,学生不仅仅注意力集中了,还对歌曲的歌词有了一定的了解。
人们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正是抓住了这一点,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来导入我的这一节课。
《童趣》阅读附答案

《童趣》阅读附答案7篇《童趣》阅读附答案1《童趣》(共4题,7分)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小题1:、请解释选文中的划线词语。
(3分)(1)余:______________ (2)秋毫:______________ (3)物外:______________(4)拟:______________ (5)强: ______________(6)怡然______________小题2:、作者用比喻、夸张的手法写蚊虫之多,轰鸣之响的短语是:(1分)小题3:、作者观察细致,想象奇特。
把蚊群“冲烟飞鸣”想象为:(1分)小题4:、文中所写的都是平常之物,而“我”却产生了“物外之趣”,你认为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参考答案:小题1:(1)我;(2)比喻最细微的事物;(3)这里指超出事物本身;(4)比;(5)僵硬。
(6)高兴的样子。
小题1:夏蚊成雷小题1:鹤唳云端小题1:作者观察细致,想象奇特小题1:考查文言词语的意思。
1)我;(2)比喻最细微的事物;(3)这里指超出事物本身;(4)比;(5)僵硬。
(6)高兴的样子。
小题2:先找写蚊虫之多,轰鸣之响的句子,再找运用比喻、夸张的短语。
(夏蚊成雷)小题3:从记者“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中,可找到(鹤唳云端)。
小题4:考查对文章的理解能力。
从把蚊群“冲烟飞鸣”想象为,鹤唳云端;把蚊虫之多,轰鸣之响写作“夏蚊成雷”,可以看出作者观察细致,想象奇特。
《童趣》阅读附答案2读《童趣》,完成22-24题。
(10分)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形容童趣的成语

形容童趣的成语一、描述童趣的成语1. 玩世不恭:指不将人生看得太严肃,不失童心。
2. 玩物丧志:指因过度追求玩闹而影响工作和学习,暗示应该适度玩乐。
3. 童心未泯:指成年人仍然保持童心,像孩子一样充满好奇心和快乐。
4. 古稀之年:指人到六十岁或七十岁时,能享受到孙辈的陪伴,让人感到温馨和幸福。
5. 萝卜白菜:指不同的人、事、物各有千秋,不可相提并论。
6. 拔苗助长:指为了求快、求效,而采取不顾事实的手段,结果适得其反。
二、童话故事中的童趣1.灰姑娘:一个女孩被亲生父母和继母、继姐妹欺负。
但她没有放弃自己的信仰和勇气,最终得到了美好的爱情和生活。
2.小红帽:一个小女孩为了给奶奶送食物,勇敢地穿过了森林。
在面对大灰狼时,她的智慧和机智帮助她成功逃脱。
3.长颈鹿和蚂蚁:一只长颈鹿不慎掉进河里,被几只蚂蚁共同救起。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即使不同的生物也可以彼此帮助。
4.丑小鸭:一个被误认为是丑陋的小鸟,最终成长为美丽而自信的天鹅。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要用外表来判断一个人的价值和能力。
5.小猪佩奇:一个小猪和他的家人和朋友一起快乐地玩耍和冒险,展现了孩子们热爱探索和尝试新事物的天性。
三、童趣活动1. 涂鸦:在纸上或墙上涂鸦,展现孩子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2. 模型制作:通过制作模型,孩子们可以锻炼手眼协调能力,加强创造力和思维能力。
3. 音乐表演:孩子们可以跳舞或唱歌,展现他们的才华和韵律感。
4. 空手道课程:通过空手道的训练,孩子们可以锻炼身体和思维,提高自卫和自信能力。
5. 亲子游戏:家长和孩子们一起进行游戏,可以加强亲子之间的关系和互动,带来快乐和幸福。
四、童趣食品1. 棉花糖:甜美可口的棉花糖是孩子们最喜欢的甜食之一。
2. 彩虹蛋糕:五颜六色的彩虹蛋糕不仅好看,而且美味。
3. 小笼包:小巧玲珑的小笼包,是儿时的回忆和童趣。
4. 爆米花:在观看电影或电视时,爆米花是最受欢迎的零食之一。
5. 冰激凌:在炎热的夏天,冰激凌是最佳食品之一,慰藉孩子们的心灵与口腹。
《童趣》沈复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

《童趣》沈复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作品简介:《童趣》节选自清代文学家沈复作品《浮生六记·闲情记趣》。
文章通过描写儿时观察蚊飞,观察花台草木,驱打蛤蟆表现了作者天真活泼,好奇心强的物外之趣。
作品原文:童趣余1忆2童稚3时,能张目4对5日,明察秋毫6,见藐小之物7必细8察其纹理9,故10时有物外11之趣。
夏蚊成12雷,私拟13作群鹤舞于14空中,心之所向,则15或16千或百,果17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18。
又留蚊于素帐19中,徐喷以烟20,使21之冲烟而22飞鸣,作23青云白鹤观24,果如鹤唳25云端,为之26怡然27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28林29,以虫蚁为兽,以土砾30凸者为丘,凹者为壑31,神游其中,怡然自得32。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33正浓,忽有庞然大物34,拔山倒树而来,盖35一癞虾蟆36,舌一吐而二虫尽为37所吞。
余年幼,方出神38,不觉呀然一惊。
神定,捉虾蟆,鞭39数十40,驱41之42别院。
作品注释:1.余:我。
2.忆:回忆,回想。
3.稚:幼小,形容年龄小。
4.张目:张大眼睛。
5.对:面向,对着,朝。
6.明察秋毫:形容视力好。
秋毫,指鸟类到了秋天,重新生出来非常纤细的羽毛。
后来用来比喻最细微的事物。
7.藐小之物:微小的东西。
8.细:仔细。
9.纹理:花纹和条理。
10.故:所以。
11.物外:这里指超出事物本身。
12.成:像。
13.私拟:我(把蚊子)比作。
拟,比。
私,私自14.于:在。
15.则:那么,就。
16.或:有的。
17.果:果真。
18.项为之强(jiāng):脖颈为此而变得僵硬了。
项,颈,脖颈。
为,为此。
强,通“僵”,僵硬的意思。
19.素帐:未染色的帐子。
20.徐喷以烟:慢慢地用烟喷。
徐,慢慢地。
以,用。
21.使:让。
22.而:承接关系,这里可解释为“便”“就”。
23.作:当做。
24.观:景观。
25.唳(lì):鸟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童趣
○教学目标
①准确地划出语音停顿,节奏分明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②理解只有善于观察,善于联想想像,才能有物外之趣。
③学习积累重点词语。
④理解文章叙事顺序,了解各层大意。
○教学重点
①反复朗读,领会课文大意。
②初步了解古文与现代文的异同词,掌握学习古文的规律。
③理解怎样借助观察、想像,获得生活乐趣。
○课前准备
这是学生进入中学来,学的第一篇文言文。
课前让学生反复朗读,并能正确地读出停顿,那么句意也就容易掌握了。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使学生了解学习文言文的意义,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整体感悟课文内容,领会课文大意。
○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
香港是弹丸之地,高楼林立,将道路挤得没有了,楼与楼之间没有空间建路、相通,怎么办?建筑师们就带着画好的图,来到幼儿园,让孩子们在楼与楼之间划上路,孩子们拿起笔,不假思
索地就在楼与楼的空隙间画上楼梯,楼梯间搭上天桥,几分钟内就把成人们苦苦思索而不得其解的问题解决了。
这说明孩子的想像是奇特的、平易的,一些大人们看来微不足道小事,通过孩子们的想像,都会生出许多的趣味。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新的文章《》。
这是一篇记叙童年怎样借助观察、联想、想像,获得生活乐趣的文章。
它告诉我们,只有观察得仔细,想像得丰富,才会有乐趣。
朗读课文
第一遍,教师范读;第二遍,教师领读,教师读一句,学生读一句(为使学生正确地掌握停顿)第三遍,教师大声读,学生小声跟读;第四遍,学生齐读。
注意下列加点字的读音:藐(miao),项为之强(jiang),鹤唳(li),怡(yi)然,凹凸(aotu),为壑(he),癞(lai)虾蟆
要掌握文言文的规律
文言文中单音词占大多数,现代文中双音词占大多数,只要我们联系上下文,把单音词变成双音词,就可以了;有的词,可用同义词解释,不大好变的词语,就是你要特别加深印象记住的。
教师按照上述方法试讲一两句。
重在讲清方法。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用老师所教给的方法,根据课下注释疏通文意,并将不懂之处圈画出来。
学生四人小组讨论交流,解决自己未能解决的问题。
全班讨论交流,解决小组未能解决的问题
教师启发学生,设小台阶,让学生自己解决未解决的问题,领会课文大意。
参阅注释理解文意。
注意理解下面加点词的意思。
①项为之强(脖子、颈项)②果如鹤唳云端(果真)
③以丛草为林(树林)④兴正浓(兴趣)
⑤方出神(正)⑥驱之别院(赶、驱逐)
⑦明察秋毫:连极细小之物也看得一清二楚,表现视力极佳。
⑧怡然自得:形容安适愉快而满足的样子。
怡然:安适、愉快的样子。
⑨庞然大物:形容极大极大的动物。
⑩夏蚊成雷:蚊群发出雷鸣般的叫声。
学生再读课文,解决以下问题
①文章围绕什么来回忆了三件趣事?
②试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三件趣事。
③三件趣事之“趣”是怎样得到的?
学生自主讨论明确:
a.文章围绕“物外之趣”回忆了三件趣事。
b.第一件是把夏蚊看做群鹤,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怡然称快。
第二件是把土墙凸凹、花和花台边小草丛杂处看做大自然;第三件,把癞蛤蟆看做庞然大物“拔山倒树”,又写了如何惩罚癞蛤蟆,表现了儿时的天真之情。
c.乐趣只有通过仔细地观察,丰富的想像,才会得到。
[教师小结]
“物外之趣”非物自身所有,却又与物有关,“物外之趣”在于善于观察,善于想像,才能因物而生成意趣。
学生快速自由朗读课之后,再快速齐读限时背诵课文,按自然段为一单元背诵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研读与赏析、体验与反思、背诵
○教学设计
导入
齐读课文,男女生比赛、背诵课文。
怎样才能获得“物外之趣“呢?
分析第1自然段
“明察”、“细察’’是两个关键词语,意思是观察敏锐、仔细。
只有这样才能获得“物外之趣”。
“张目对日,明察秋毫”——是观察的本领。
“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是观察的习惯。
时有物外之趣—一是观察的收获。
分析第2、3、4段,只是“明察”“细察”了,是否就有“物外之趣”了?
明确——除“明察、细察”之外,还要有丰富的想像,才能真正获得“物外之趣”。
学生思考:下列三件趣事,你最喜欢那一个?背诵并用自己的话形象地叙述。
讨论回答:作者是怎样想像的?
讨论明确:
第一件趣事:先把夏蚊“私拟作群鹤舞空”,自得其乐;再把蚊子留在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怡然称快。
第二件趣事:以“丛草为林”“虫蚁为兽”“凸者为丘”“凹者
为壑”,从而怡然自得。
第三件趣事:把癞蛤蟆看做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尽吞二虫,以及如何惩罚癞蛤蟆。
三件趣事可否调换位置,为什么?
讨论明确——不可以。
因为三件趣事的写作的顺序是由室内到室外。
三件趣事在程度上是逐步加深的:由把夏蚊拟作群鹤,到把草木、虫蚊、土墙凸凹处拟作“林、兽、丘、壑”,再由癞蛤蟆与小虫在其中的生死之斗。
体验与反思
找出文中描写动作的语句
明确: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讨论]
问题l:已捉在手,又打了几十鞭子,想像一下,是什么样的鞭子?癞蛤蟆竟没有死,是为什么?
[明确]鞭子可能是一根草,也可能是一小枝条。
童年的作者不是真要打死癞蛤蟆,说明他心中是热爱小动物的(学生言之成理即可)。
问题2:读了此文,你得到了那些启示?你有什么感受?
学生讨论明确:
热爱动物,热爱自然,要善于观察,观察要敏锐,加之丰富的想像,就能成为一个富有情趣的人。
问题3:说说你童年中有趣的事,善于从联想中发现事物的美妙。
集体背诵课文,背诵时想像出三幅画面,在理解的基础上背
诵。
[作业]拟几条热爱草坪、热爱动物的标语。
如:
小草也会疼的,请勿踏之;小草正在生长,请勿打扰;劝君莫打报春鸟,子在巢中盼母归。
点评
《》说的是作者童年时代观察的草、虫蚊、土砾、癞蛤蟆……幻象迭出,写出了一种物外之趣,很容易激发学生兴趣,也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的文言文。
由于其语言习惯与现代文不同,因而,帮助学生越过这一“语言习惯”障碍,克服学生对文言文学习的畏惧心理,奠定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基础,是至关重要的。
本教案设以各种形式的朗读,指导学生正确的语音停顿,在朗读中提高语感能力,用以消除“语言习惯”障碍;教师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文言文的规律,使学生消除畏惧心理;通过字词的教学,使学生打好学习文言文的基础。
这些做法都是易于操作、实用有效的。
教师授之以法,让学生得其法,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自己去解决问题,是符合新课程标准要求的。
课堂上充满了学生朗朗的读书声,反复朗读,基本成诵,就保障了45分钟的实效性。
因为学生第一次接触文言文,安排两课时来完成教学是符合实际情况的,是合理的。
教学流程呈“整体感知”、“研读与赏析”、“体验与反思”的板块状结构。
三个板块环环相扣,符合新课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教学目标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