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重点实验室管理的特点与发展对策_谢小风
地方院校安全工程实验室的管理与发展

地方院校安全工程实验室的管理与发展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各种安全工程实验室也得到了蓬勃的发展,这对于地方院校来说,更是一种发展机遇。
因此,加强地方院校安全工程实验室的管理与发展,为学校的安全防范和科研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
1.人员管理:地方院校安全工程实验室人员分为教师、职工与学生,分别承担不同的任务。
教师应具有专业知识和实验技能,同时还要具有管理能力和教学能力;职工则应承担实验室的维护、保洁、保养等工作,同时还应熟练掌握实验室设备的使用方法;学生则作为实验室的助手,协助教师和职工完成实验室的各项工作。
2.设备管理:地方院校安全工程实验室的设备管理是实验室运转的关键。
要严格按照设备管理规范进行设备管理,做好设备维护、保养和保险工作,确保实验室设备的正常运转。
同时,实验室还应对设备进行分类鉴定,分类管理设备,保证实验室设备安全有序。
3.实验室安全管理:地方院校安全工程实验室的管理需建立安全意识,不仅要强调实验室设施的安全性和实验人员的安全防范,还应制定详细的安全操作规程和应急预案,以应对突发情况和事故的发生。
1.加强实验室建设:地方院校安全工程实验室建设是实验室发展的基础,建设新型实验室应以科学的标准和技术水平为出发点,设计出适宜的实验室平面图,选址合理,设施完善,同时还要重点加强实验室环境、设备、安全等方面的建设,提高实验室的实验条件和安全措施。
2.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地方院校安全工程实验室要树立科学技术的先进思想和创新精神,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在实验中不仅能够掌握基本的实验技能和实验方法,还要提高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实验室合作和交流:地方院校安全工程实验室不仅仅是各自为战,而是需要加强相互合作与交流,发挥集体智慧,共同研究新领域、新技术、新方法,以推动实验室的创新发展和研究水平的提高。
同时,还可以通过与其他实验室建立合作关系,进行人员的互换和设备的共享,提高实验室资源的利用效率。
高校重点实验室建设管理研究

高校重点实验室建设管理研究本文旨在探讨高校重点实验室建设管理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为提高高校重点实验室建设水平提供参考。
随着国家对高等教育事业投入的增加,高校重点实验室建设得到了快速发展。
重点实验室作为高校科研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学校整体科研水平、推动科学技术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当前高校重点实验室建设管理存在一些问题,制约了其发展。
本文将从建设目标、管理机制、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分析,提出相应对策。
目前,高校重点实验室建设管理存在以下问题:建设目标不明确。
部分高校重点实验室建设缺乏长远规划,目标不明确,导致实验室发展受到限制。
管理机制不健全。
一些高校重点实验室管理机制不健全,缺乏完善的制度和规范,造成实验室使用效率不高。
队伍建设不足。
部分高校重点实验室人才队伍缺乏高层次人才带领,实验室人员整体素质有待提高。
明确建设目标高校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和发展需求,制定重点实验室建设规划,明确实验室的建设目标。
同时,要加强对实验室建设的监督和评估,确保实验室发展与学校整体发展相协调。
健全管理机制高校应建立完善的重点实验室管理制度和规范,包括实验室使用、设备管理、科研项目管理等方面。
同时,要建立实验室使用评价体系,提高实验室使用效率。
加强队伍建设高校应积极引进高层次人才,提高实验室人员整体素质。
同时,要加强对实验室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高实验室人员的专业素养和责任意识。
高校重点实验室建设管理是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学校整体科研水平和推动科学技术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当前高校重点实验室建设管理存在一些问题,制约了其发展。
本文从建设目标、管理机制、队伍建设等方面提出相应对策,以期为提高高校重点实验室建设水平提供参考。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高校实验室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尤其是开放实验室,其灵活的管理方式和丰富的研究资源为广大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实践平台。
地方高校实验室管理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地方高校实验室管理面临的问题及对策摘要:为适应高校教学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实验室作为高校进行实践教学活动的重要场所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上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对地方高校实验室管理中面临的主要问题作了阐述,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地方高校;实验室;问题;对策我国《高等教育法》明确指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是高等教育的主要任务。
实验室是高校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专门人才的主要场所,因此,实验室建设在高校建设中具有重要意义。
一、当前地方高校实验室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一)地方高校实验室的建设缺乏科学的发展规划现今,地方高校实验室的建设缺乏科学的发展规划,实验室功能单一,实验室之间缺乏整体协调,实验室利用率低。
实验室设置随意性强,功能定位不合理。
许多地方高校都没有根据自身特色编制科学的实验室发展规划。
学校现有的实验室大多是因教学大纲的要求设置的功能单一的实验室,这种实验室只是为了配合完成各专业的教学目标任务,重理论传授,轻实践培养,实践教学处于低水平流程操作,没有创新的意识及动力。
同时,这种实验室还因大多各自为政,还不利于交叉研究的进行。
(二)地方高校实验室队伍建设落后地方高校实验室队伍建设落后,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1.实验室固定人员不稳定,流动性大。
由于长期重理论、轻实践的教育理论影响,直接导致实验室人员的地位低下,待遇不高,培养不够,因此造成优秀的“新人”难以留住,大多以此为跳板向教师岗位转变;而“老人”不能安心实验教学和实验室工作,造成实验队伍不稳定。
2.实验室人员考评机制尚不完善。
一些地方高校对实验室人员的考评机制不够完善,实验人员既要承担实验教学任务,又要注意科研活动产出,导致很多实验人员往往因考评指标而随意调整自己的工作重心,最后顾此失彼,创新动力不足。
(三)地方高校实验室管理落后地方高校实验室管理落后,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实验室的管理呈现多头共管局面。
地方院校安全工程实验室的管理与发展

地方院校安全工程实验室的管理与发展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安全问题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
作为国家重点实验室之一,地方院校的安全工程实验室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安全工程实验室主要是以实验室安全技术及防护措施为重点,以对实验人员及周围环境等安全工作进行全面管理和控制为目的,开展各种安全检测和防护相关的实验工作。
本文将从实验室管理以及发展两个方面进行具体分析。
一、实验室管理(一)安全工程实验室建立安全管理制度首先,安全工程实验室应设立安全管理制度,制定详细的管理规定,对实验室人员、设备、物品进行合理管理。
规定实验室人员的岗位职责和安全责任,明确各项安全措施的实施和应急处理措施。
同时,制度中还应有对实验室使用的相关规定,比如准入条件、限制范围、使用次数和时长等。
有效的安全管理制度的实行,可以极大地保障实验室的安全工作。
(二)实验室人员技能培训实验室人员应接受与实验室管理有关的理论和技术培训,特别是与安全技术相关的培训。
对实验人员的安全意识、安全经验等进行培训,提高实验室人员的素质,提高实验室人员应急处理能力、防范能力和安全能力。
(三) 实验室设备维护及保养实验室设备的维护和保养是保证实验室安全的重要措施。
设备在使用前应进行全面的检查,设备在使用后的维护和保养及时进行,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处理,错综复杂的故障及时解决。
并应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测和维护,确保实验室设备的完好性。
二、实验室发展(一) 实验室改善和更新实验室建立之后,可以根据实验室实践经验,不断改善和更新实验室设备,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实验需求。
实验室设备的更换和更新还可以提高实验的效率和准确性,增加实验的精确度,同时加强实验室技术的创新能力。
通过实验室的改善和更新,可以使实验室技术更加先进,更加实用。
(二) 与其他实验室的合作实验室可以与其他实验室开展技术合作,共同完成一些大型科研项目。
多方开展合作,可以从中获得更多的利益和经验,从而形成一个多方合作的技术共享体系。
地方院校安全工程实验室的管理与发展

地方院校安全工程实验室的管理与发展
摘要:安全工程实验室是地方院校重要的实践教学基地,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本文通过分析地方院校安全工程实验室的现状,提出了一系列的管理措施和发展建议,旨在提高实验室的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为培养具备安全工程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做出贡献。
二、地方院校安全工程实验室的现状
1. 实验室设备老旧
由于资金有限和管理不善,地方院校安全工程实验室的一些设备老旧,不能满足教学和科研的要求。
2. 管理混乱
地方院校安全工程实验室的管理存在一定的混乱现象,如设备借用随意、安全意识薄弱等,不能保证实验室的安全和秩序。
2. 建立规范管理制度
地方院校应建立规范的实验室管理制度,对实验室的使用、借用、维护等进行规范管理,保证实验室的安全和秩序。
3. 提高教师队伍素质
地方院校应大力培养和引进安全工程领域的专业教师,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以提高教学质量。
四、地方院校安全工程实验室的发展建议
1. 建立实验室联网系统
地方院校应建立实验室联网系统,实现实验室之间的数据共享和资源共享,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2. 加强实验室建设
地方院校应加大对实验室建设的投入,优化实验室的布局和设备配置,提高实验室的教学和科研能力。
3. 开展科研合作
地方院校应加强与相关企业和机构的科研合作,共同开展科研项目,提高实验室的科研水平。
4. 建立实习基地
地方院校应与相关企业建立实习基地,提供实践机会和就业岗位,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实践教学环境。
5. 加强师生交流
地方院校应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组织学术讲座、学术研讨等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和交流平台。
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科研实验室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科研实验室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使命,科研实验室是培养学生科研能力和创新意识的重要场所。
随着科研实验室规模的扩大和设备的更新换代,科研实验室安全管理问题日益凸显。
在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科研实验室安全管理中存在诸多问题,需要引起重视并及时采取对策。
一、存在的问题1. 安全意识薄弱。
部分实验室教师和学生对实验室安全重要性认识不足,忽视实验室安全规定和操作规程,存在安全意识淡漠的现象。
2. 安全设施不完善。
部分科研实验室的安全设施不够完善,例如消防设施不全,急救设备不足等,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3. 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
部分科研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制度不够完善,缺乏科学的管理办法和措施,导致安全事故隐患增大。
4. 安全培训不到位。
部分实验室人员对安全操作程序和紧急处理方法了解不清晰,存在安全操作风险。
5. 安全责任不明确。
部分科研实验室安全责任不明确,缺乏有效的安全管理和监督机制,安全责任心不强。
二、对策建议1. 提升安全意识。
加强教师和学生的安全教育培训,增强其安全意识,通过开展安全知识宣传和教育活动,提高实验室安全意识。
4. 加强安全培训。
加强对实验室人员的安全培训,提高其实验室安全操作技能和紧急处理能力,确保实验室操作安全。
三、结语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科研实验室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各地应用型本科高校要加强对科研实验室安全管理的监督和管理,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改进。
只有做好科研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才能更好地保障师生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为学校的科研和人才培养工作提供更加有力的保障。
希望各地应用型本科高校在科研实验室安全管理上能够引以为戒,切实落实各项安全管理措施,共同维护好科研实验室的安全稳定。
深入探讨新时期地方重点实验室的发展战略

深入探讨新时期地方重点实验室的发展战略引言近年来,地方重点实验室在推动科技创新、加快地方经济转型升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面对新时期的挑战和机遇,地方重点实验室亟需探讨新的发展战略,以适应快速变化的环境。
本文将对新时期地方重点实验室的发展战略进行深入探讨,并提出可行的建议。
1. 现状分析地方重点实验室在过去的发展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地方重点实验室在技术研发能力上存在一定差距,需要进一步提升创新能力。
其次,地方重点实验室在技术推广和产业化方面面临一些困难,需要加强与产业界的合作与交流。
另外,由于地方重点实验室在资源分配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需要更好地利用和整合资源。
2. 发展战略为了推动新时期地方重点实验室的发展,以下是几点可行的战略建议:2.1 提升创新能力地方重点实验室应着重提升创新能力,加强科研机构与高校、企业等多方合作,建立产学研用一体化的创新体系。
同时,加大投入,优化人才队伍,引进高水平科研人才和专家团队,建立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研究团队,培养创新型人才,激发创新活力。
2.2 提高技术推广和产业化能力地方重点实验室应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机制,实现技术研发与产业化无缝衔接。
通过开展技术交流、培训和转化推广等活动,促进科研成果向实际生产力转化,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
2.3 资源整合与共享地方重点实验室应积极与其他实验室进行资源整合与共享,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协同创新。
建立跨地域的实验室联盟,通过合作研究、共享设施等方式,提升整体实验室的创新能力和影响力。
3. 实施路径为了顺利实施发展战略,地方重点实验室可以采取以下路径:3.1 制定明确的发展目标和规划地方重点实验室应明确自身发展目标和定位,制定长期和短期的发展规划。
明确战略目标有利于集中资源,提高工作效率,同时也有助于吸引与实验室目标相符的合作伙伴。
3.2 加强组织领导和管理地方重点实验室应完善管理机制,加强组织领导力和项目管理能力。
地方院校安全工程实验室的管理与发展

地方院校安全工程实验室的管理与发展安全工程实验室是地方院校的重要实验平台,是培养优秀安全工程专业人才的重要基地。
其管理与发展对于提高教学水平,推动科研成果转化等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围绕地方院校安全工程实验室的管理与发展进行讨论。
一、安全工程实验室的管理安全工程实验室的管理工作包括实验室日常管理、设备管理和人员管理三个方面。
1. 实验室日常管理实验室日常管理是实验室管理的基础,包括实验室的开放时间、安全保障、使用规定等方面。
管理者需要制定严格的实验室管理制度,确保实验室的安全和正常运行。
积极组织开展实验室的安全培训,提高实验室用户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并加强对实验室使用行为的监督和管理,严禁违反实验室规定的行为。
2. 设备管理设备管理是保障实验室正常运转的关键环节。
管理者需要建立完善的设备管理制度,明确设备的使用要求和维护措施,并制定设备的使用排班表,合理安排设备的使用时间,提高设备的利用率。
对实验室设备进行定期的维护和保养,及时处理设备故障和损坏,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还需要加强设备的保密管理,避免实验数据和结果的泄露。
3. 人员管理人员管理是实验室管理工作的重要方面。
管理者需要对实验室的专职技术人员进行岗位培训,提高他们的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
建立健全的考核机制,对实验室人员的工作进行全面评估,激励其积极性和创造性。
还需加强实验室人员的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确保实验室的人员安全。
二、安全工程实验室的发展安全工程实验室的发展包括实验室软硬件设施的改善和实验项目的创新。
1. 实验室设施的改善安全工程实验室的设施改善是提高实验室教学和科研水平的关键。
管理者需根据实验室的教学和科研需求,适时更新和完善实验室设备,引进先进的安全工程实验设备和教学仪器。
加强实验室的实验环境建设,提供良好的实验条件和舒适的学习环境,为学生的实验学习提供良好的平台。
2. 实验项目的创新安全工程实验室的实验项目的创新是推动实验室发展的重要途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方高校重点实验室管理的特点与发展对策谢小风,应 敏(浙江万里学院,浙江宁波 315100)摘 要:该文就地方性高校重点实验室管理中的特点、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
以宁波市为例,阐述了市级重点实验室与国家重点实验室的不同特点与要求,提出了地方性高校的市级重点实验室创新管理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地方高校;重点实验室;科技创新载体;地方经济服务基地中图分类号:G 48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 4956(2007)05 0005 03The m anage ment c haracteristics and its strateg i es for the devel op ment of key l abs i n regi onal universit yX I E X iao feng ,Y I N G M i n(Zheji ang W an liU n i versity ,N i ngbo 315100,Ch i na)Ab stract :T he charac teristi cs and ma i n proble m s o f the key laboratory ad m i n istration i n reg iona l un i ve rsity are i nves ti g ated in this paper .N i ngbo munic i pal K ey L absw ere exemp lified for the ana l ysis o f t he difference bet ween t he state key laboratory and the munic i pal key laboratory .Innovative ad m i n istra tion m easures are put for w ard for the deve l op m ent of the munic i pal key laboratory i n reg i ona l un i versity .K ey w ords :reg iona l university ;t he mun icipa l key laboratory;carr i er o f sc i ence and techno logy i nnovati on ;serv i ce base of l o ca l econo m y收稿日期:2007 01 05作者简介:谢小风(1962 ),男,江西省宜春市人,硕士,副教授,浙江万里学院科技部部长.地方性高校的重点实验室主要是由地方政府与高校联合投资建设的省级、市级重点实验室,是国家和地方科技创新有效载体,是地方性高校开展高水平科学研究活动,培养业务能力强、具有创新能力的科技人才,开展学术交流,为地方经济社会服务的重要基地。
同时也是展示地方综合科技能力的标志与窗口,为地方经济结构性调整、高新技术的产业化、地方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作出了积极贡献。
由于地方性高校的投资体系的特殊性和学校发展的定位,在申请建设国家级重点实验室时存在一定困难。
但是在经济发达地区有特色的地方高校申请建设主要由地方投资的重点实验室,还是有一定的优势和可能的。
以我校为例已成功申报建立了4个宁波市重点实验室。
本文就宁波市市级重点实验室的要求与特点进行分析,提出解决地方性高校重点实验室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对策,与同行交流。
1 地方性高校重点实验室管理的特点与问题地方性高校是指主要由所在地政府投资的高校,因此这些高校根据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要求,主要为地方培养人才,为地方经济社会服务。
虽然地方性高校重点实验室管理秉承了国家重点实验室 开放、流动、联合、竞争 的运行机制,但由于地方性高校的自身特点,使地方性高校重点实验室管理中有其自身的特点与问题。
1.1 定位非常明确由于地方性高校服务定位,一般是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当地培养合格的人才服务。
建立的重点实验室,也是为提高地方科技创新水平、增强地方经济发展后劲、调整地方经济结构服务。
建设重点实验室具有明确的服务定位和布局。
ISSN 1002-4956CN11-2034/T实 验 技 术 与 管 理Experi m entalT echnol ogy and M anage m ent第24卷 第5期 2007年5月V o.l 24 No .5 M ay .20071.2 人才队伍相对薄弱地方性高校由于科研条件与自身发展的平台相对于部属重点高校小,在引进与稳定高水平科研人才还缺乏一定的力度。
重点实验室人才队伍相对薄弱,地方性高校大多数为教学或教学科研型大学,重点实验室人员还要承担部分教学任务,削弱了从事科研工作的力量。
1.3 资金投入相对不足地方性高校重点实验室在资金筹措渠道虽然不少,但投资的力度相对不大,且不稳定。
除了当地政府、学校及企业外,通过国家专项及重点实验室基金项目很难筹措到资金。
造成有的重点实验室维持运行及添置仪器设备困难,制约了实验室进一步的发展。
1.4 没有相对独立人事权和财务权这一类型的高校的重点实验室多数是通过某一优势领域整合申请立项的。
因此,往往没有独立的人员编制,大部分研究人员为兼职性质,不能形成真正意义的工作团队。
同时财务基本挂靠依托建设单位,约束了实验室管理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发展。
2 宁波市重点实验室的现状与特点宁波市地处 长三角 南翼,为计划单列市,经济比较发达。
到目前为止有34个省市级重点实验室。
其中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4个。
这些重点实验室是宁波市技术创新的主要基地,以 提供研发平台,促进成果转化、培育高素质人才 为目的,遵循 突出重点、有效目标、开放共用、优胜劣汰、滚动发展 的原则,实行 开放、流动、联合、竞争 的运行机制,但相对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建设管理还有一定的差距。
2.1 在实验室布局上实行 局部突破、整体推进 的策略突出了技术优势、体现了区域特色,面向地方经济发展,在实验室组建模式上进行了积极有效的探索。
考虑到宁波市是国家新材料成果转化及产业化基地之一和纺织服装大市,实验室布局要充分发挥新材料和先进纺织服装的技术优势,为发挥宁波市面向海洋的地理优势开发海洋生物资源,发展生物医药工业,推动水产养殖技术、水产品加工技术发展和成果转化。
而国家重点实验室是根据国民经济发展及国家社会科技发展需要布局建设的重点实验室,更具有全局性。
2.2 在研究领域上侧重于应用与应用基础研究宁波市重点实验室的主要任务是开展基础应用研究和承担技术层面上的原始创新,是宁波市区域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自主创新的重要基地,为宁波市传统产业的改造与提升、高新技术产业化、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科技动力。
主要目标是 出人才、出成果、出效益 。
突出原始创新的新目标,面向市场需求加强应用研究,创新组建模式,实现动态管理,解决宁波市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中的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问题,为相关学科领域和行业提供成果与技术储备,稳定和吸引优秀科技人才队伍,面向社会提供开发性的科技服务。
国家重点实验室是代表国家基础研究的最高水平,承担着知识创新重大责任,而地方重点实验室则代表着各自行业的区域科技前沿,承担着技术层面创新重要职责。
因此,重点实验室布局与国家重点实验室在功能上形成互补。
2.3 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关联度较高,综合性、交叉性、集成性较低地方高校的重点学科建设主要根据当地需要和自身优势所设立,具有比较鲜明特色。
依托地方性高校的重点实验室一般都是根据学校现有的学科基础、研究基础和设备基础择优遴选出来的,所以地方高校的地方重点实验室的综合性、交叉性、集成性相对较低。
2.4 开放程度相对较低受区域、层次和学科领域的影响,地方重点实验室研究特色相对明显,专属性较强。
开放的程度较国家重点实验室低,仪器、设备配套不够齐全、使用效率不高,部分仪器设备效益未能充分发挥。
3 地方高校重点实验室创新管理对策3.1 面向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凝炼发展目标和研究方向明确目标定位与研究方向是重点实验室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地方高校重点实验室的任务主要是面向当地经济、社会、科技的发展需要,开展应用基础研究技术层面上的原始创新。
因此,实验室研究领域应该主要围绕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宁波市传统优势产业技术升级的需求。
重点在电子信息、先进制造、新材料、生物与医药的新兴产业及纺织服装、石油化工、建材的传统优势产业。
也就是面向宁波市经济建设,重点研究、开发对宁波市当前经济和长远经济发展具有重大影响、带有方向性、基础性、综合性的重大问题。
集中优势力量联合攻6实 验 技 术 与 管 理关,攻克一批关键技术,并致力于发挥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作用。
3.2 创造良好的研究环境,坚持人才培养、梯队建设、研究水平相结合高水平的人才是高水平科学研究的关键,只有具有高水平的人才和高水平的科研,才能成为高水平的重点实验室。
创造良好的研究环境,制定一套吸引国内外优秀人才与有利创新型人才脱颖而出的政策,建立一套能力、水平、贡献与奖惩相适应的人才激励机制,树立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发挥宁波市的政策和地域优势,注重创新型学科带头人的培养与引进,特别是高水平的研发专家及有全国影响的学科带头人的引进,以人才建设带动实验室的建设与发展。
要建立完善激励制度,充分调动研发人员的积极性。
鼓励科研人员以技术、智力入股,参与科技成果转化带来的收益分配。
3.3 根据地方高校的实际,建立虚拟团队管理理念根据国家对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管理的有关规定,重点实验室是依托高等学校具有相对独立性的科研实体,依托高校要赋予实验室具有相对独立的人事权和财务权,有独立名称、印章、职责、任务、内设机构、人员编制、实验与研究场地、仪器设备和一定数量的研究经费。
但实质上大多数地方高校重点实验室目前仍是虚拟的科研机构,人员、场地、资金等都相对比较分散,重点实验室是整合相关学科的力量,研究方向主要为地方社会、经济、科技服务。
还有部分地方科技人员与企业研发人员加入重点实验室工作,使管理有别于国家重点实验室,因此,一种新的管理模式 虚拟团队管理模式就应运而生。
所谓虚拟团队是一个B-P(Busi n ess-Person nel)策略联盟。
它是相对于由学校正式组建的科研团队而言,是虚拟的团队,其成员组织、人员管理都与正式团队不同,虚拟团队是没有行政上的隶属关系。
虚拟团队是适应目前高校特别是地方性高校特点和客观现实提出的,它最大的优势是可以冲破以往只依靠固定人员的思维与智慧,可以汇聚各地不同的人才,充分利用他们在各自的领域内的不同的知识结构、思维方式,联合众多单项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