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后的词汇发展

合集下载

中国流行词汇发展历程

中国流行词汇发展历程

中国流行词汇发展历程
中国流行词汇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上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的改革开放初期。

在那个时期,中国开始引进西方的流行文化和娱乐,从而使得一些新的词汇开始进入中国的日常生活中。

在改革开放初期,一些基于西方词汇的汉字词汇开始在中国流行起来。

例如,一些英文词汇如“护照”(passport),“电梯”(elevator)被翻译成汉字词汇并逐渐被接受。

这些词汇的使用积极推动了中国现代化进程和国际交流。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的流行词汇不断增加,并且逐渐与国内的社会和文化现象紧密联系在一起。

例如,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独立咖啡馆文化”和“摇滚音乐文化”在中国流行起来。

这种文化的流行引发了一批新词汇,如“摇滚”、“乐迷”、“独立”等。

进入21世纪,随着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普及,中国的流行词汇开始迅速扩散。

互联网流行词汇的出现使得人们可以更加轻松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观点。

例如,“囧”、“蛋疼”、“扎心”等流行网络词语被广泛使用。

同时,社会和文化变革也带来了一批新的流行词汇。

如近年来出现的“奋斗”、“佛系”、“宅经济”等词汇,反映了中国年轻人对工作和生活方式的新认知。

这些词汇成为了社会热门话题的代名词,并持续影响着中国流行文化的发展。

总的来说,中国流行词汇的发展历程与社会、文化和技术进步密切相关。

从引进西方词汇到本土创造,再到互联网时代的繁荣,中国流行词汇不断演变和创新,成为了人们生活的一部分,也反映了社会变革和文化多样性的发展。

改革开放30年之八大成就

改革开放30年之八大成就

(1)建立全面物质生产体系中国改革开放30年,保证了和平稳定,建立起全面的物质生产体系,经济建设取得显著成就。

中国已经由初级工业经济转变为高级工业经济,包括钢铁、家用电器在内的许多工业产品生产居世界第一位。

与此同时,中国经济规模和经济总量也不断扩大。

(2)国际地位持续不断提高中国改革开放30年,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快速经济增长使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不断上升。

(3)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体系以加入WTO为标志,中国经济已经完成市场化和国际化进程,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和经济全球化浪潮之中。

(4)经济增长变得更加稳健中国的改革开放释放出巨大的生产力,政府主导、大力投资和不断强化的工业经济使中国经济增长一直高于世界经济增长水平。

社会经济取得全面进步(5)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中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的同时,经济发展水平大幅度提高。

1978年中国人均GDP为381元,按照1980年1美元兑换1.53元人民币汇率计算,约合149美元。

2007年中国人均GDP上升到2640美元,比改革开放前增长了17倍。

(6)教育发展取得长足进步教育发展是衡量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指标。

改革开放30年,中国教育发展取得长足进步。

1978年中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数只有16.5万,占当时中国人口总量96259万的0.0171%。

2006年中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数达到377.5万,占当年中国人口总量万的0.2871%,30年间增长了16.7倍。

(7)国民预期寿命明显提高预期寿命是衡量一个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综合指标,预期寿命提高不但意味着经济发展水平提高,也意味着社会保障能力的提升。

根据中国人口普查数据,1982年中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是67.77岁,2000年中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上升到71.40岁,增加了3.63岁。

(8)人民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改善中国人民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已经进入一个与世界同步的时代。

改革开放取得成就的原因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共产党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不断深化对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从“发展是硬道理”,到“发展是第一要务”,再到科学发展观,执政理念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社会生产力得到了空前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得到了极大丰富,战胜自然灾害的能力也越来越强。

四十载替代词

四十载替代词

四十载替代词摘要:一、引言- 介绍四十载替代词的背景和意义二、四十载替代词的发展历程1.改革开放前的词汇替换2.改革开放后的词汇替换3.网络时代的新词汇涌现三、四十载替代词的特点1.反映时代变迁2.社会价值观的转变3.语言的创新与传承四、四十载替代词对社会的影响1.语言表达的丰富和变化2.社会观念的传播和影响3.文化传承与创新的作用五、结论- 总结四十载替代词的意义和价值正文:在四十年的改革开放历程中,我国社会的各个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其中,在语言领域,许多词汇被赋予新的含义,一些陈旧的词汇被赋予了新的生命,成为反映时代变迁和社会发展的独特符号。

这就是四十载替代词。

改革开放前,我国的语言环境相对封闭,许多词汇和表达方式在民间流传,而官方则倡导更为正式、规范的语言。

然而,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国门打开,西方文化、经济、科技等各个方面的影响逐渐传入我国。

在这一过程中,许多新的概念和事物亟待用语言来表达,于是各种新的词汇和表达方式应运而生,逐渐成为社会的主流。

例如,“电脑”代替了“电子计算机”,“手机”代替了“移动电话”等。

进入网络时代,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社交媒体的发展,人们交流的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

网络语言、表情符号、缩略词等新兴表达方式层出不穷,为语言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这一时期的替代词更加丰富多样,既有“点赞”、“刷屏”等网络用语,也有“给力”、“逆袭”等反映社会心态的词汇。

四十载替代词的发展,不仅丰富了我们的语言表达,也反映了我国社会价值观的转变。

从过去追求“四个现代化”的目标,到现在强调“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愿景,我国的替代词体系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这些词汇的变化,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社会从封闭走向开放,从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从温饱不足走向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

此外,四十载替代词也是语言创新与传承的体现。

一方面,新的词汇和表达方式不断涌现,展示了语言的创新能力;另一方面,许多传统的词汇在现代社会依然具有生命力,如“和谐”、“绿色”等,这些词汇既传承了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也为现代社会提供了价值引导。

现代汉语词汇的发展

现代汉语词汇的发展

现代汉语词汇的发展改革开放以后汉语出现很多新词,商务印书馆1978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到1996年修订时,追加了9000条词汇,并除去了已经过时的4000条词汇。

2002年又增补了新词新义1200余条。

这说明二十多年的时间现代汉语词汇变化很大。

本文主要想探讨一下现代汉语词汇的发展特点,由于题目很大,所以下面仅就日本学生在汉语词汇运用中容易产生偏误的一些问题来谈谈:一、反映改革开放的词汇大量出现,部分词汇的政治色彩淡化。

五四以后,反映社会主义的词汇激增,而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反映改革开放的词汇尤其是科技、生活等方面的新名词大量出现,一些政治色彩较浓的词汇逐渐淡化。

例如:“翻身”原来指“躺着转动身体”,近代,“翻身”有了政治色彩,意思是“从压迫中解放出来”,而改革开放以后,“翻身”的政治色彩渐渐消失,主要指“改变落后面貌或不利环境”。

例:只有进行改革,我厂的生产才能翻身。

同样,“压迫、打倒”等词已经很少在报纸上出现了,“解放”虽然出现频率很高,可是主要用于“解放生产力、解放思想”,往往取代了表示阶级概念的“政治上获得自由”这个含义。

二、现代汉语词汇在发展中语义出现了分化。

汉日同形词有两个来源,一是日语吸收了大量汉语词汇,二是用汉字的构词法新造了很多日语词汇,反过来传入汉语。

我们把汉日同形词作一下比较,从中可以看出现代汉语语义的分化。

2.1汉日同形词比较。

汉日同形词中名词最多,如事物、时间、方位、地理、身体部位名称、颜色、自然物象、气候名词等;其次是形容动词和动词,如:“安全、重要、研究、修理”等。

汉日同形词可分为三类:2.1.1意思完全一致。

“汉日同形词中同义词比重最大,约三分之二以上,而且往往是名词。

①”这里的所说的“同义词”,即本文所指的“意思完全一致”的词。

如:政治、社会、教育、警察、国民、安全、学生、讲座、武器、交通、学会、逮捕、加工、投稿、搜查、搜索、外交、政策、官僚、事故、希望、开发、公开、视察、候补、注意、完成、存在、景气、演出、说明、生命、财务、组织、委员会、支援、王国、选手、连续、被害者、统计、原因、人员、概要、制造、绿地、面积、正规、品质、保证、部门、固定、沿革、认证、过失、同期、结果、责任、谈判、条约、制定、绝对、解散、食欲、意识、禁烟、监禁、意外、一生、危机、地下室、处方、命令、高血压、最初、地球、当时、赞成、反对等。

词汇发展变化的规律

词汇发展变化的规律

词汇发展变化的规律
词汇是语言的基本构成单元,它们随着时间不断发展变化。

词汇发展变
化的规律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研究和分析。

词汇发展变化的规律之一是词汇衍生。

新的词汇可以通过复合、缩略、
借用、派生等方式产生。

例如,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许多新词汇被创造出来,以满足新概念的表达需求,如“互联网”、“智能手机”等。

此外,词汇也
可以通过错音、讹译等方式从其他语言中借入,如“咖啡”、“可乐”等,丰富
了语言的表达方式。

词汇发展变化的规律还包括词汇消亡。

随着社会的发展变迁,一些词汇
因不再被使用而逐渐消亡。

例如,随着科技的进步,传统的农业词汇逐渐淘汰,如“耕牛”、“犁田”等。

同时,一些词汇也因为社会文化的变迁而被淘汰,如“黑奴”、“殖民地”等。

词汇的发展变化还可以从词义的演变角度来观察。

随着社会变革和语言
用户的使用习惯改变,词汇的词义可能会发生扩大、缩小、转义等变化。

例如,词语“手机”最初是指移动电话,但随着智能手机的兴起,该词义逐渐扩大,包括了更广泛的概念。

词汇的发展变化还受到文化、地理、时代等因素的影响。

不同地域、不
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可能使用不同的词汇,甚至同一语言在不同时代也会出现
差异。

例如,随着社交媒体的兴起,一些新的网络流行语词汇被创造出来,
比如“打卡”、“吃土”等。

词汇发展变化的规律涉及到词汇的衍生、消亡、词义演变以及受到文化、地理、时代等多个因素的影响。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的交流,词汇将继续
发展变化,为语言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做出贡献。

建国60年流行词汇回顾

建国60年流行词汇回顾

Echoes from the past ,过去的60年里,中国那些年轻人可以说是路漫漫其修远兮。

OVER the last 60 years, Chinese young people have come a long way.20世纪50年代,他们被称为"祖国的花朵".因为他们是新中国培养起来的第一批年轻人。

到了70年代,这些年轻人有了一个新的名字--"知青",他们走进农村向农民学习。

80年代,那些文艺青年开始引导中国走向更富创造性的经济。

In the 1950s, they were called the "flowers of the motherland" because they were the first young generation to make their way through the new China. In the 1970s, young people became known as the "educated youth", having learned from peasants in the countryside. During the 1980s, "literary and artistic" youth began ushering China toward a more creative economy.在下面的文章中,我们将重点介绍过去60年来的几个重要表达。

这些词汇记录了中国从强调政治挂帅到保护文化、发展经济的巨大转变。

它们让我们回想起中国经历了怎样翻天覆地的变化。

它们让我们可以更好地将中国的故事讲给那些对中国感兴趣的外国友人们听。

In the following paragraphs, we will highlight several key expressions from the last six decades. These words and phrases document China`s shift from emphasizing politics to preserving culture and growing the economy. They remind us about how far we have come as a country. And they can help us better tell China`s story to foreigners interested in knowing more about our country.20世纪50年代 1950s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study hard and move forward every day1951年,苏州市一名8岁小学生陈永康帮助警察捉住了一名特务。

中国改革开放30年以来出现的汉语新词汇

中国改革开放30年以来出现的汉语新词汇

中国改革开放30年以来(yǐlái)出现的汉语新词汇2008年12月20日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民的语文生活(shēnghuó)以及语文本身都发生了引人注目的变化,特别是汉语词汇更是显出异乎寻常的大变动。

这也许正可以跟“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和新中国建立时期的词汇大变动一起构成20世纪汉语词汇发展的三个高峰。

比较而言,当今人们(rén men)的开放心态、改革精神和现代化意识表现在对于语言的运用上更富有追求新色彩、寻觅新格调、敢于新创造的热情和能力。

外来(wàilái)词语“进口(jìn kǒu)”的新浪潮上世纪80年代国门开放,作为异域信息载体的外来词语同时涌入。

外来词语大量“进口”,形成汉语引进和吸纳外来词语的新浪潮。

而人们,特别是青年一代在语言使用上常有一种追新求异乃至趋洋的心理,于是,外来词语的使用就成为当时语言生活中的一种流行色。

外来词进入汉语的方式,大体有这样几种:1.直用原文(包括简称、缩写),如:PHILIPS、CITIZEN、IBM、MTV、XO,这多为商品、公司等专名和科技名词;2.音译,如:“拜拜”(bye-bye)、“巴士”(bus)、“的士”(taxi)、“香波”(shampoo)、“托福”(TOEFL);3.意译,如:健美(bodybuilding)、代沟(generationgap)、热点(hotpoint)、信用卡(creditcard)、公共关系(publicrelations)、跳蚤市场(fleamarket);4.音译与意译的加合,如:迷你裙(miniskirt)、T恤衫(T-shirt)、耐克鞋(Nike)、霹雳舞(breakdance);5.汉字与外文字母的组合,如:卡拉OK、T恤(半原文半音译),BP机、CT扫描、VCD影视机(半原文半意译)。

外来词语的引进和吸收,是国际交流的必然和需要,也是丰富民族语言的一个重要途径。

词汇的发展演变与词汇规范化

词汇的发展演变与词汇规范化

词汇的发展演变与词汇规范化一、词汇进展演变的原因语言是处在不断的运动与变化中的,这种动态运动既包含共时的使用中的变化,也包含历时的进展中的变化。

在语言的动态运动中,词汇的变化是最敏感、最迅捷、最频繁的。

语言的进展演变,既有自身的内部规律与原因,也有语言外部的影响与制约。

词汇的进展演变也一样,既有社会基础、认识基础,又有客观基础。

(一)社会的进展促成词汇的进展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它无时无刻不受到社会进展的影响,词汇的进展更是如此,社会的任何变革、任何新事物的产生,都会在词汇的变化中映射出来。

甚至能够说,一个时期的词汇往往能够成为反映这一时期社会生活面貌的“晴雨表”。

1.社会制度的影响在人类社会的进展进程中,社会制度的更替与变革是不一致历史阶段的重要变化。

每一种新制度的产生,都会伴随着各类新事物的产生,每一种旧制度的消亡,也伴随着一些旧事物的消失,这些变化就带来了新词的产生、旧词的消亡、词义的变化等等一系列的连锁反映。

比如“奴隶”、“奴隶主”、“皇帝”、“嫔妃”、“佃户”、“姨太太”、“资本家”、“工会”、“党委”、“特区”、“独联体”、“联合国”等,这些在不一致的社会政治制度下形成的事物名称的兴衰存亡,是社会制度变革在词汇中的反映。

2. 生产力进展的影响随着经济的进展、生产力的进步,科技水平的提高,各类新事物层出不穷,从而产生了相应的新词。

比如“印刷”、“火药”、“汽船”、“钱庄”、“车间”、“火车”、“信用卡”、“电焊”、“按揭”、“VCD”、“克隆”、“因特网”等。

这些词都是在当时的生产力进展水平下,应新事物的需要而产生的,没有新事物的出现,也就没有这些词的出现。

3. 社会交流的推动所谓的“社会交流”,有两种情况,一是指操不一致语言的社会群体之间的交流,如操汉语的汉民族与操外语的其他国家或者地区之间的交流,产生了外来词;一种是使用同一种共同语的社会中不一致方言群体之间的交流,导致了对各类方言词与行业语的汲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改革开放后的词汇发展
初等教育学院083 伏晨 0811011072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汉语词汇也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使得我们的生活更加的丰富多
彩,它主要变现在经济建设和国家政治中所产生的新词汇、本生由于社会发展而新造的词汇、
外来词汇,同时也随着东南沿海地区的迅猛发展,大批的港澳台词汇的强势“登陆”,使得
汉语词汇得到了更大的发展。

关键词:改革开放词汇发展
一、问题的提出
罗常培先生曾经论述道:“语言文字是一个民族文化的结晶。

这个民族过去的文化靠着
它来流传,未来的文化也仗着它来推进。

”而语言中受民族文化影响最直接、与文化联系最
密切的,就是词汇。

而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民的语言生活以及语言本生都发生了引人注
目的变化,特别是汉语词汇更是产生的巨大的变化。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迅猛发展,国际地
位的提高,渐渐地出现了许多新的事物、新现象和新的观念,现代汉语词汇也产生的空前迅
猛的变化,那么在改革开放的思潮中到底是什么因素致使这些词汇的发展呢?
二、概念界定
词:词是由语素构成的、能独立运用的、最小的结构单位。

词汇,又称语汇,是一种语
言里所有的(或特定范围的)词和固定短语的总和。

例如汉语词汇、英语词汇或一般词汇、
基本词汇、文言词汇、方言词汇等;还可以指某一个人或某一作品所用的词和固定短语的总
和。

三、研究方法
本文所采用的研究方法为文献法对得到的信息进行整合。

1、文献法:通过互联网、图书馆以及数据库的文献检索,研究学者、专家的相关资料,
了解改革开放以来有关“影响词汇发展”的最新理论、研究手段、研究方法,为笔者的研究
提供相关事实和数据资料。

四、改革开放后的词汇发展
(一)、经济建设和政治改革中产生的新词汇
随着文化大革命的十年浩劫中国内废除了一些当时在政治以及经济建设中比较敏感的
词汇,随着1978年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开始,国家设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等战略方针,在这种改革的浪潮下,慢慢的也产生了一些与与政治和经济密切相关的词语。

如:“十一届三中全会”、“拨乱反正”、“平反”、“科学的春天”、“恢复高考”、“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扶贫”、“脱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大裁军”、“厂长负责制”、“居民身份证”、“希望工程”、“京九铁路”、“香港回归”、“澳门回归”、“西部大开发”、“和谐社会”、等等词语都具有着代表时代的政治色彩。

同时随着经济建设的空前发展,越来越多的一些反应经济态势的词汇也陆续登上了改革开放的舞台:“经济特区”、“个体户”、“万元户”、“下海”、“中关村”、“买卖市场”、“市场经济”、“龙头企业”、“乡镇企业”、“承包制”、“第三产业”等等。

(二)、港澳台词汇的强势“登陆”
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加快,国家对于沿海加大建设力度,同时设立经济特区,提出“一国两制”的国家统一方针。

越来越多的香港、澳门、台湾等地的同胞回到祖国大陆参加经济建设,其中粤语表现最为强势,在汉语词汇的变化之中吹起一阵东南风。

1、“熟字生词”的侵袭
“熟字生词”:是指构成词语的“字”(语素)是熟悉的,但是词语却是陌生的。

如:运作、资深、共识、物业、架构、饮品、展销、发廊、减肥、牛仔裤、度假村等等。

这些词在普通话里都能够找到相应的表达,但又不是完全一样,它们透露出不同的意味、色彩。

给人以一种新颖的感觉,于是就被人们所接纳,认同。

2、港澳台等地的书面词汇进入普通话
港澳台等地的一些报纸、杂志和期刊慢慢的在中国大陆登陆。

人们渐渐地开始关注这些地方的信息、资料。

如:“绯闻”、“酬宾”、“传媒”、“代沟”、“心态”、“开发中心”等,这些词汇在某些方面带有一些现实的依据,变现的更贴近生活,为人们所容易去接受。

3、语气词的迅速传播
港澳台等地语气词也迅速的进入普通话当中,由于语气词大多只是由一个语素构成,表现的表简单,易懂。

同时也包含着丰富的想象,蕴含着神秘的感情色彩在里面。

如:“哇”、“喔”等。

港澳台词汇的迅猛发展及传播,究其原因也国家大力的发展经济特区,大力推动东南沿海地区的发展,而往往经济发达也直接触及和提高了当地方言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和价值。

语言的发展在某种意义上来说也表现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发展。

(三)、外来词汇的“崇洋”浪潮
随着我国加入联合国组织,开展对外开放的战略方针,并且与越来越多的国外的国家建交,形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在彼此之间的商品、技术等领域交流的同时,作为异域信息载体的外来词汇同时涌入,外来词汇大量“进口”,形成汉语引进和吸纳外来词汇的新浪潮。

而且人们,特别是青年一代在语言的使用上常常追求新鲜乃至“崇洋”的心理。

于是,外来词汇成为了当前语言的一种流行色。

外来词汇进入汉语的方式,大体体现为音译外来词、意译外来词、直接引用、汉字和外文字母组合、音译和意译组合。

1、音译过来的外来词
如“拜拜”(bye-bye)、“巴士”(bus)、“托福”(TOEFL)等等。

2、意译过来的外来词
如“健美”(body building)、“代沟”(generation gap)、“信用卡”(credit card)、“公共关系”(public relations)等等。

3、直接引用
直接从原文中引用,包括一些缩写,包含一些国家名,和公司的名称。

如:“PHILIPS”、“IBM”、“XO”等等。

4、汉字和外文字母的组合
这一部分的词汇比较具有口语化,易被人吸收。

如“卡拉OK”、“CD机”、“VCD摄影机”、“DVD摄影机”、“BB机”等等。

5、音译和意译组合
如:“迷你裙”(mini skirt)、“T恤衫”(T-shirt)、“耐克”(Nike)等等。

外来词的引进和吸收,是当今国球一体化实现的同时进行国际间合作交流的必然产物,同时也是丰富民族语言的一个重要途径。

(四)、某些弃用词汇的“复活”
有一些旧的词汇枯木逢春般的又登上了汉语词汇的舞台。

如:“股份”、“股票”、“奖券”、“倒闭”、“交易所”、“通货膨胀”、“典当”、“破产”、“中间人”、“经纪人”、“老板”、“董事长”、“太太”、“小姐”、“保镖”、“卖淫”、“回扣”、“小费”等词汇一一浮出水面。

这些旧词汇在资本主义社会是显而易见的,而在计划经济时期,往往由于社会生产力和发展的不足,使得这些词汇渐渐消失。

而这些旧词汇有的也不安全是按照旧义的,比如:“老板”这个词以前总是感觉有剥削的味道,资本家丑陋的嘴脸在里面,而现在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观念的改变这些词汇也就不显得那么可恶了,有时类似于“老板”、“大亨”等词汇,一
时也变成了一种人们所要追求的事,成为了一种时尚的象征。

(五)、新造词汇的大量出现
新造词汇是利用汉语中原有的词素按照某种造词法来构成的新词。

改革开放的中国,新的事物,新的观念层出不穷,新词汇的大量出现也就更加得到体现。

这些词不仅有官方造次、学着造次、而且还有民间造词。

如:“医保”、“公示”、“国债”、“附加值”,又如:“文化节”、“防盗门”、“热饮”、“球迷”、“倒爷”、“下岗”、“军嫂”、“离休”、“打假”、“饭盒”、“私车”、“导购”等。

这些词汇的出现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社会发展的真实写照。

语言,就是社会的一面镜子,他即反映了一些新出现的社会现象,有具有更加具体明显的语言色彩。

五、总结
改革开放的迅猛发展,使得汉语词汇变动的广度和速度无疑是空前的。

这些“新鲜血液”的注入使得我国的汉语词汇宝库的到极大扩展,为我们的生产、生活提供的更加依据,并且给我们的日常交际增加了更多的乐趣。

参考文献:
[1]张小平;当代汉语词汇发展变化研究[M];齐鲁书社(济南);2008年7月第一版
[2]陈光磊;改革开放中汉语词汇的发展[M];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2008年11月第1版
[3]高虹,1978-2008流行词语看中国[M];四川文艺出版社(成都);2008年11月第1版;2009年1月第2次印刷
[4]侯敏;周荐主编;2008汉语词语[M];商务印书馆(北京);2009年12第1版
[5]徐青主编;现代汉语(修订二版)[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上海);2006年3月第二版;2009年7月第五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