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钢1号3200m3高炉长期稳定顺行实践

合集下载

邯宝3200高炉均衡稳定高效生产实践

邯宝3200高炉均衡稳定高效生产实践

邯宝3200m3高炉均衡稳定高效生产实践刘志朝(邯郸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摘要:对邯宝3200m3高炉“均衡、稳定、高效”生产实践进行了总结。

通过实施精细化管理和数据化操作,按照“均衡、稳定”生产的理念进行生产组织,不断创新操作理念,高炉生产实现了资源能源的“高效”利用,炉况的长期稳定顺行和良好的技术经济指标。

关键词:大型高炉;原燃料管理;操作管理;稳定顺行邯钢集团邯宝钢铁有限公司炼铁厂建设规模为2座3200m3高炉,由中冶南方设计,年产铁水515.2万t/a。

高炉采用了一系列先进成熟的技术,包括烧结矿分级入炉、炭砖—陶瓷杯综合水冷炉底、联合全软水密闭循环冷却系统、铜冷却壁、INBA渣处理系统、3座内燃式热风炉等。

高炉设有32个风口,4个铁口。

邯宝炼铁厂从2010年开始,针对高炉大型化生产的特点,充分发挥大型高炉生产的装备优势,不断总结大型高炉的管理和操作经验,树立了“数据化”的管理和操作理念,尤其在“精心备料,精心操作”上下工夫,对原燃料管理和高炉操作全部“量化”标准,以高炉为中心组织生产,树立了高炉要保持长期“均衡、稳定、高效”生产的理念,执行“安全、顺行、稳定、均衡”八字方针。

尤其要贯彻“均衡”生产的理念,就是要保证主要生产指标——产量的稳定,也就是要“稳产”。

既要充分发挥设备能力,又要考虑“供需”的平衡,保证为高炉供应质量稳定的原燃料,高炉产生的渣铁及时排净,高炉操作参数才能稳定,最终才能保证高炉的长期稳定顺行。

1 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邯宝炼铁厂2座3200m3高炉在“均衡、稳定、高效”的管理和操作理念指导下,在原燃料质量不断降低的情况下,不断完善管理和操作理念,炉况保持了长期的稳定顺行,技术经济指标逐步提高,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见表1)。

(1)2座高炉实现了产能的“均衡、稳定”,按照公司生产要求,高炉利用系数稳定在2.4左右。

(2)实现了高煤气利用率、低燃料比操作。

高炉煤气利用率达到了50%以上,燃料比降到了505kg/t以下。

唐钢3200m3高炉维护渣皮稳定性的措施

唐钢3200m3高炉维护渣皮稳定性的措施

开 炉初 期 , 对渣 皮 不稳 定 的问题 , 针 采取 了一 系列措
施 , 现 了炉况 的长期 稳 定顺 行 。 实
2 渣 皮 脱 落 的 危 害 和 原 因
2 1 渣 皮脱 落 的 危 害 .
d n e o m ai ig rfr t on,t u na e c n ton s c a e t n a lr e r n he f r c o dii i h ng d wihi a g a ge, e p c al te e s m uc sa i d se il y h r i h lg rn d o pe r p d. S ti ifc t t o eai sea y pea in r fl a d i i g a u g di c ly f O i s dfiul O f r a r ltve t d o r to p o ie n tbrn s bo t a bi f u t or m i
ba t un c e c e v r 4 / m ・d . ls r ae rah so e 5t ( f 2. 1
K e W 0 d bls u na e;sa i d;sa iiy;m e s r s y r S: a tf r c l g rn tb lt a u e

概 况
总 第 1 5期 9
21 0 2年 第 3期
河 北冶金 1 5 tI .9
2 2, u b r3 01 N m e
唐 钢 32013高炉 维 护 渣 皮 稳 定 性 的措 施 0 I T
尹 海 斌 , 海 滨 , 丽 丽 客 王
bls u a e o e a in. To t tsta i e isofme s r sa e a o e a tf r c p r to n ha iu ton a s re a u e r d ptd,a f a i e o rton s t e sbl pe ai ysem ou d f n

如何保持高炉长期稳定顺行

如何保持高炉长期稳定顺行

如何保持高炉长期稳定顺行发表时间:2020-09-03T11:11:13.013Z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0期作者:樊卧东[导读] 摘要:高炉冶炼是逆流式连续过程。

炉料进入高炉上部即逐渐受热并参与诸多化学反应,在上部预热及反应的程度对下部工作状况有极大影响。

阳春新钢铁有限责任公司 529600摘要:高炉冶炼是逆流式连续过程。

炉料进入高炉上部即逐渐受热并参与诸多化学反应,在上部预热及反应的程度对下部工作状况有极大影响。

通过控制操作制度可维持操作的稳定,这是高炉生产高效、优质与低耗的基础。

高炉炼铁仍然占据着炼铁行业的绝对主导地位,然而近年来以熔融还原为主的非高炉炼铁技术得到了越来越高的重视,非高炉炼铁技术亟待进一步发展。

本文主要对如何保持高炉长期稳定顺行做论述。

希望通过本文的分析研究,给行业内人士以借鉴和启发。

关键词:高炉;长期稳定;顺行引言高炉的锌主要来源是自产的低品位的铁矿石,锌在高炉炼铁原燃料中的含量很低,在烧结矿和球团矿生产的焙烧过程中只能去除一少部分。

锌瘤破坏炉料和煤气的正常分布,导致炉顶压力和炉况失常,影响高炉正常冶炼,锌瘤滑落时又会引起风口灌渣和烧坏,另外,高温区的锌蒸气还可穿过炉尘与炉壳中的铁形成合金,导致炉壳开裂。

另一方面,不断的循环富集氧化,锌会使烧结矿、球团矿和焦炭的冶金性能变差,恶化高炉料层的透气性。

因此,控制好高炉的锌含量,对高炉的正常生产甚至长寿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1锌在高炉中的行为机理首先是高炉内的循环。

铁矿石中的锌少量主要以铁酸盐、硅酸盐及硫化物的形式存在。

其锌硫化物先转化为复杂的氧化物,然后再在大于1000℃的高温区被CO还原为气态。

沸点为907℃时,加热为蒸汽,随煤气上升,到达温度较低的区域(580℃)时冷凝而再氧化。

再氧化形成的锌氧化细粒附着于上升煤气的粉尘时就被带出炉外,附着于下降的炉料时就再次进入高温区。

如此周而复始,就形成了在高炉内的富集现象。

其次是在烧结、高炉系统间的循环富含锌元素的高炉煤气除尘灰被回收,用于烧结配料,含锌的烧结作为炼铁主原料重新进入高炉,形成了锌在烧结、高炉系统间的循环。

邯宝3200m3高炉降本增效实践

邯宝3200m3高炉降本增效实践
( 河 北 钢铁 集 团 邯钢公司 邯宝炼铁厂 , 河北 邯郸 0 5 6 0 0 3 )
摘要 : 对 邯 钢邯 宝炼 铁 厂 1 # 高炉 ( 有效 容 积 3 2 0 0 m ) 降本增效 的实践进 行了总结 , 通 过 严 抓 原 燃 料 质 量、 完 善操 作 制 度 、 提 高 职 工操 作 水 平 、 规范炉前出铁等措施 , 保持了高炉稳定顺行 ; 通过低 硅冶炼 , 提 高
总第 2 1 2期 2 0 1 3年 第 8期
河 北 冶全
H EBEI M ETA LLU R G Y
To t a lN O 2 l 2
2 01 3, Nu mb e r 8
邯宝 3 2 0 0 1 T I 3高 炉 降本 增 效 实践
梁红星 , 夏 万顺 , 郝 飞飞
Ha n ba o I r o nwo r ks i s i nc l u d e d. W i t h me a s ur e s:s t r i c t l y c on t r ol l i n g q ua l i t y o f r a w a n d f u e l ma t e r i a l ,pe r f e c t o pe r a t i o n s ys t e m ,r a i s i n g s t a f f s ' o p e r a t i n g l e v e l ,pa yi n g a t t e nt i on t o i r o n t a p p i n g,t h e b l a s t f ur na c e i s ke p t i n s t e a dy o pe r a t i on; wi t h l o w —s i l i c o n s me l t i ng t he f u e l r a t i o r e d uc e d;wi t h c o k e n ut s t oc k v ol u m e— e x pa n d i n g r e f o r ma t i on, a l l t h e c o ke n u t c a n e n t e r t h e f u r na c e,t h e f u e l wa s t e r e d uc e d;op t i mi z i ng c h a r g e s t r u c t ur e,r a i -

如何保持高炉生产长期稳定顺行

如何保持高炉生产长期稳定顺行

如何保持高炉生产长期稳定顺行引言高炉是冶金工业中重要的生产设备之一,主要用于将铁矿石还原为熔融的铁和炉渣。

为了保证高炉的生产能够长期稳定顺行,需要注意一系列的操作和管理措施。

本文将介绍如何有效地保持高炉生产的长期稳定顺行。

1.原料质量控制高炉生产的首要条件是确保原料的质量稳定。

铁矿石和焦炭是高炉生产的主要原料,对原料的质量进行严格控制是保持高炉生产稳定的关键。

1.1 确保原料供应选择可靠的供应商,建立长期稳定的原料供应渠道,保证原料的及时供应和稳定性。

1.2 确保原料质量严格按照规定的标准进行原料的采样和检测,确保铁矿石和焦炭的质量符合要求。

对于非稳定原料,可以采取混料的方式进行掺和,提高原料的均一性和稳定性。

2.操作技术控制操作技术是高炉生产中的关键环节,通过合理的操作技术控制,可以保持高炉生产的稳定性和顺行。

2.1 炉渣控制炉渣是高炉冶炼的副产物,对高炉生产的稳定性有重要影响。

要控制炉渣的成分和性质,确保炉渣的流动性和热稳定性。

通过炉渣量的控制、炉渣铁比例的调整等方式,保持炉渣的稳定性。

2.2 温度控制高炉的温度对生产的稳定性和顺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要通过合理的煤气分布、风温和煤气温度的调控等手段,控制高炉的温度在适宜的范围内,避免温度过高或过低对生产的影响。

2.3 酸碱度控制高炉冶炼过程中,需要控制酸碱度,确保高炉内部环境的稳定。

酸碱度的控制可以通过控制高炉内部的气氛、炉渣成分的调整等方式实现。

保持适当的酸度或碱度,有利于提高冶炼反应的速度和效率。

3.设备维护保养高炉是复杂的设备系统,需要定期进行维护保养,以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生产的稳定性。

3.1 定期检修设备定期检修高炉设备,包括炉膛、风口、炉壁等,确保设备的良好状态和性能。

对于有故障或磨损的部件及时更换或修复,避免设备故障对生产的影响。

3.2 清洗设备高炉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炉渣和灰尘,不定期对设备进行清洗,保持设备的清洁和通畅。

3#高炉实现长周期稳定顺行生产实践

3#高炉实现长周期稳定顺行生产实践

3#高炉实现长周期稳定顺行生产实践发布时间:2021-11-12T07:55:58.415Z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1年8月23期作者:哈乐章文堪张海成[导读] 针对西钢3#高炉自开炉以来长期处于低状态冶炼,通过改善原燃料质量以及炉缸侵蚀检测和炉型状态跟踪等方法哈乐章文堪张海成青海西钢矿冶科技有限公司青海西宁 810005摘要:针对西钢3#高炉自开炉以来长期处于低状态冶炼,通过改善原燃料质量以及炉缸侵蚀检测和炉型状态跟踪等方法,并结合调整送风制度,调整冷却制度,优化上部装料制度,严控热制度、稳定造渣制度等手段控制合理操作炉型,实现了3#高炉长周期稳定顺行,各项技术经济指标得到明显改善,取得了一定成效。

关键词:高炉炼铁;稳定顺行;制度优化;生产实践引言近年来, 钢铁工业飞速发展, 导致全球优质铁矿石资源逐渐匮乏[1-3]。

目前国内外随着铁矿石的紧缺,铁粉价格不断上涨,尤其是进口铁粉涨价幅度较大[4,5],为降低生产成本,西钢多使用本地区铁精粉,但本地区铁精粉资源品种繁杂,且化学成分差异较大,使得原料的冶金性能频繁变化,整体原料质量不理想,同时由于球团资源紧缺,造成炉料结构频繁调整,进而对高炉的生产产生不利影响。

西钢3#高炉自2012年12月12日投产至今已运行8年5个月,仅于2019年 3月份大修进行了一次炉缸整体浇注。

大修前,3#高炉生产状态持续不佳,受原燃料条件以及高炉炉料结构频繁变化影响,3#高炉炉况状态难于保持长时间稳定,炉墙粘结、煤气流分布不均、炉缸堆积、频繁烧漏小套等一系列问题长期存在,高炉指标严重受到影响。

大修后,通过新技术的完善升级及操作思路的转变,3#高炉炉况状态逐渐改善,稳定性有所提高,较大修前有明显改善,但仍未实现长周期稳定顺行。

针对此问题,2020年11月份开始通过对入炉原燃料质量的严格管控,不断优化高炉装料制度以及调整风口布局,通过一系列技术攻关,3#高炉从2020年1月份至今一直保持着较好的顺行状态,实现了自开炉以来最长周期的稳定顺行。

邯宝炼铁厂1#3200m3高炉操作技术进步

邯宝炼铁厂1#3200m3高炉操作技术进步

台,1#高炉经过不断的摸索调整(见表2),至2011年底料制已逐步成型为。

该料制下气流稳定性好,抗干扰性强,年均煤气利用率达50.58%,燃料比长期稳定在485kg/t,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

布料影响比较大,当高速料流经过十字测温的臂面时会被阻挡发生反弹,在料面上形成明显的沟痕,破坏了料面的完整性,影响了气流的均匀分布。

鉴于此1#高炉于2009年5月去掉了十字测温装置,这不仅节约数额巨大的维修费用,还稳定了炉内气流分布,促进了炉况稳定顺行。

2.2 探尺在线检测校对以往高炉炉顶探尺零位校验,只能在高炉休风时通过人员目测校对。

不休风无法实现探尺零位的高精度校对,即便是休风后由于炉内烟尘大,因人而异的视觉误差,也会影响探尺校对的准确性。

另外,日常生产时高炉只能依靠外部码盘“0位”来校对探尺零点,但该方法无法校验因探尺链条受热拉伸变长或因探尺重锤自身热损缺失变短造成的探尺失准。

针对以上情况,创新地提出炉顶探尺零位在线校验操作技术。

该技术利用炉内探尺“0位”标高是固定的,探尺检修球阀标高固定,且两者之间距离(4.26m)固定的原理,用探尺实际距离数据来校对探尺编码器反馈数据误差,在不休风的情况下,可以实现对高炉机械探尺的精准校对。

2.3 方形布料溜槽1#高炉开炉初期采用中心加焦的布料料制,矿批70t左右,布料溜槽为圆弧形布料溜槽。

2009年3月份,邯宝炼铁厂两座3200m3高炉同时出现炉况异常现象,多次调整料制效果都不理想,休风后观察发现高炉料面非常不规则,与预想的料面形状差距比较大。

观察停风布料实验,发现圆弧形布料溜槽布料时料流面宽且薄,尤其是沿布料槽侧边弧滚下来的料更薄,而高炉当时采用的又是中心加焦料制,中心气流旺盛到要靠炉顶打水来控制顶温,再加上当时矿批只有70t左右,在强气流的吹动下料流势必会发生“飘移”,造成料面不规则,致使炉况失常。

为解决这个问题,2009年3月始开始采用方形布料溜槽,这种溜槽的料流面窄且厚,经过计算,单位质量的矿石通过方形溜槽时的宽度要比圆弧形溜槽窄25%,厚度要比圆弧形溜厚29%,这样料流发生漂移的可能性大大降低,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布料精度,确保得到规则的料面,进而有效控制炉内气流分布。

高炉稳定顺行的“秘诀

高炉稳定顺行的“秘诀

高炉稳定顺行的“秘诀29个月,马钢高炉稳定顺行的“秘诀”——连续29个月高炉稳定顺行,书写了马钢炼铁历史。

这个成绩怎么取得?股份公司常务副总经理、总工程师高海潮在股份公司2022年竞争力分析大会上从历史记忆、技术先行、管理跟进、文化转变、运行效果五个方面进行了剖析。

这个剖析既有数据,也有实例;既是自身工作的总结提升,也有他山之石的学习借鉴;既有对马钢炼铁进步的喜悦,更多的是对不足的分析和对打造马钢炼铁文化的思考。

认真品读这篇文章,可以让我们更好地聚焦两大战场,奋力变革突破。

同时,也让我们深深地感受到马钢炼铁人不断创新,忠诚马钢的家园情怀。

为什么马钢大中小9座高炉可以连续稳定29个月没出问题?我想这是公司上下都十分关注的大事!我将从历史记忆、技术先行、管理跟进、文化转变、运行效果这五个方面做出阐述。

01历史记忆铁前为什么会有如此长周期的高炉稳定顺行?2007年以来,马钢每年均有炉况发生失常,最近的一次是2022年年底至2022年年初,两座4050m3高炉和一座2500m3高炉先后失常,给公司生产经营造成了很大的损失。

从2022年4月至今,公司9座高炉已实现连续稳定运行29个月!从中国钢铁协会发布的数据看,与行业平均水平比,我们的铁水成本在2022年时高出46.91元/吨,排名在行业第43位;2022年1-6月我们的铁水成本低出25.23元/吨,排名在行业第20位。

其中4050m3高炉排名在全方位对标、同口径对比下,在行业上升至第6位。

翻出2007-2022年的数据,我们共发生高炉失常32次,平均下来每年4.5次,铁产量损失210万吨,相当于原一铁总厂一年的产量。

曾几何时有一种邪说,只要市场好、高炉就要倒,我们的高炉确实是有在关键的时候发生炉况大失常的事实,公司本身就是材大于钢、钢大于铁,让人难过。

归结分析32次高炉失常的原因,我们可以看到的分类是:因高炉操作因素占了31%、因冬季因素占了25%、因原料因素占了22%、因干湿转换因素占了16%、因设备因素占了6%,但是从管理分类追下去,无论是操作、冬季、原料、干湿转换、设备,最终都能归结到人的责任上,均是因为分管方方面面的工作人员责任心和技能水平的不到位,管理的缺失,最终导致了高炉的灾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邯钢1号3200m3高炉长期稳定顺行实践郝飞飞,梁红星(河北钢铁集团邯钢邯宝公司炼铁厂)摘要:近年来,邯钢1号3200m3高炉炼铁生产技术取得了长足进展。

通过采取精料,合理调整上下部操作制度,实行低硅冶炼,解决了长期困扰高炉的炉缸工作问题。

2012年炉况实现了长期稳定顺行,技术经济指标达到国内同类型高炉的先进水平。

关键词:大高炉;技术经济指标;精料;低硅冶炼;高炉操作;技术进步1 前言邯钢西区1号高炉炉容3200m3,设有32个风口,4个出铁场,于2008年4月18日点火开炉。

主要工艺如下:(1)设置独立的矿槽和焦槽,并列式布置;烧结矿分级入炉,采用焦丁回收入炉技术;(2)采用PW型并罐无钟炉顶;(3)冷却系统采用软水密闭循环,实现全软水冷却;(4)采用INBA渣处理装置;(5)采用改进型高温内燃式热风炉;(6)TRT炉顶余压回收装置。

邯钢西区1号高炉是邯钢首个开炉的大型高炉,投产初期各项经济技术指标与国内同类型高炉有很大的差距。

09年10月后,1号高炉去除中心焦,采用平台+漏斗布料模式。

历经近一年时间,摸索出适应自身炉况的操作制度,炉缸工作状态逐渐改善,各方面技术指标不断进步。

尤其在进入2012年以后,通过实施加强入炉原燃料管理、优化高炉操作制度、稳定高炉操作炉型、强化炉前生产管理、降低高炉休慢风率、四班统一稳定操作等有效措施,实现了高炉长期稳定生产,燃料比长期保持在500kg/t以下。

2 生产指标优化的措施2.1 加强原燃料管理精料是高炉长期稳定顺行的必要条件,1号高炉实行原燃料分级管理,避免原燃料波动对炉况的影响。

槽下岗位,工长岗位,车间领导逐级把关,及早发现原燃料变化。

另一方面,对原燃料的振时提出明确要求(见表1),在料仓入口处焊接挡料板,提高筛分效率,减少入炉的粉料。

表1 振料时间要求大烧结矿小烧结矿球团澳矿干焦外购焦标准大于28s/t 大于36s/t 大于14.5s/t 大于20s/t 大于45s/t 大于80s/t 2.1.1 对焦炭的管理实现了数据化受焦化产能限制,高炉配吃一定量的外进焦和湿焦。

从2012年后稳定干焦:外焦=5:1,当炉况波动,焦比增高时适当降低干焦比例,使得焦化厂能有一个较稳定的产能,利于焦炭质量的改善。

对焦炭成分,热性能和强度,筛分粒级进行全面的跟踪,并建立数据库(见表2),高炉根据数据及时调整,确保炉况的稳定。

表2 自产焦炭指标时间湿焦干焦灰分挥发份SCSRCRI灰分挥发份SM4M1CSRCRI2011.1-612.681.18.8365.525.612.641.08.8188.95.0569.322.22011.7-1212.751.21.8365.225.212.661.11.8388.75.4769.022.52012.1-612.851.18.8663.425.812.691.08.987.86.168.223.52.1.2 矿石的管理1号高炉炉料配比为70%-75%的烧结矿,10%-12%的球团矿,12-16%的澳矿。

矿石的管理也实行制度化和数据化。

对烧结矿成分、转鼓指数、碱度、粒度建立数据库,每隔4小时显示在MES系统上;对球团和澳矿,每日生产日报中有详细的分析。

邯钢西区烧结产能不足,且频繁因设备原因停车,造成两座高炉经常配吃落地烧结矿。

正常烧结矿仓备两层筛子,上层为10mm,下层为5mm。

为了减少落地料影响,在其下料前是将其下层振筛去掉,减少粉料的入炉。

每次配吃落地料由技术室原料科下达具体配吃比例以及配吃时间。

2.2 操作制度的调整2.2.1 上部装料制度的调整上部装料制度调整的关键在于通过布料控制煤气流分布合理。

平台加漏斗的料面形状是布料的核心理念,应通过布料制度调整平台的宽窄、位置和漏斗的深浅来平衡边缘和中心气流的分配。

合理的布料平台宽度应该在三分之一的炉喉半径为基准进行调整。

3200m3高炉平台宽度应控制在1.2m左右,中心漏斗深度应控制在1.0-1.5m。

布料矩阵各档位之间的角差分布应当注意连续稳定,不要差异过大,两个档位之间的角差最大不超过3°。

1号高炉现在常用装料制度为C333223O4433和C333223O3443,布料矩阵如下(表3),料线1.3-1.4m,矿批控制范围90-97t,焦批18-20t。

根据炉况变化选择合适的料制和矿焦量。

表3 1号高炉布料矩阵1 2 3 4 5 6 743.5 41.5 39.5 37.5 35.5 33 30焦炭 3 3 3 2 2 3矿石 4 4 3 32.2.2 下部送风制度的调整合理的风速和鼓风动能,不仅有利于高炉操作炉型的合理发展,还能保证炉缸圆周工作均匀,原始煤气流合理分布,为炉况的稳定顺行和提高煤气利用率创造有利条件。

下部送风制度不合理,调整上部装料制度作用很小。

送风制度的主要调剂方式是风量,风口面积和风口长度。

3200m3高炉的送风比应控制在1.7左右,1号高炉入炉总风量由2011年的6150m3/h 调整为2012年的6000m3/h,不再片面追求高风量强化中心,而是通过控制合理的炉腹煤气量来保持高炉的长期稳定顺行。

1号高炉风口直径由最初的120mm调整为130mm,风口面积由0.40m 2增加到0.42m2左右,进一步疏导了边缘气流,改善了料柱透气性。

目前1号高炉标准风速225-235m/s,鼓风动12000-13500kg.m/s,能够吹透中心,保证炉缸活跃。

2012年年初,原燃料质量整体变差,入炉风量长期偏低造成中心气流偏弱,炉况稳定性变差。

1号高炉通过加长部分风口长度(由643mm加长至663mm),确保回旋区深度,炉缸不断活跃,于2012年11月指标达到开炉以来最优指标(见表4)。

表4 2012年11月生产指标产量焦比煤比焦丁比风量富氧风压压差鼓风动能物理热7718 304.40 140.50 38.31 5961 6370 388 163 13815 1528 2.2.3 热制度与造渣制度的控制热制度与造渣制度的制定标准是保证良好的渣铁流动性。

实行平台加漏斗的布料模式,煤气利用率较高,较低的[Si]也能保证生产所需足够的热量。

而较高的[Si]会造成压差上限并不利于顺行。

所以从调整装料模式后,1号高炉相应的将[Si]控制范围下调,2012年整体控制范围为0.3-0.4%,在此范围中1号高炉物理热1510-1530℃,渣铁的流动性最为理想。

从2012年6月开始,受烧结矿提碱度和焦炭中硫负荷升高影响,1号高炉提高炉渣碱度,控制标准由原本1.20-1.25提高至1.23-1.28。

这段时间的生产证明,在较高碱度1.23-1.28范围内,较高的Al2O315.5-16%,控制物理热大于1510℃,炉渣流动性不受影响。

2.3 强化出铁管理1号高炉设置2个矩形出铁场,4个铁口,高炉正常生产时采用对角出铁。

车间要求稳定打泥量,控制铁口深度在3.4-3.6m,出铁时间100-120min,间隔小于5min,来渣时间控制在20min以内,出铁量600-750t。

为了及时排净渣铁,减少出铁对炉况的影响,1号高炉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1)加强对炉前岗位工的培训,优化生产组织,统一四班操作;2)针对开口困难,在每个开口机上增加雾化装置,并且改进钻头质量;3)开口机重新测定长度,在要求范围内安装上标尺;4)安装打泥压力表和打泥流量表,量化打泥指标。

当打泥压力高,连续打不动泥时,及时更换炮泥;5)规范钻头适用,正常生产时都采用55mm钻头。

当出铁时间连续异常后,由当班工长和炉前组长决定是否更换钻头。

6)对炉缸和铁口区域进行灌浆处理,减少喷溅现象;通过一系列措施,炉前正常生产秩序得以延续,为高炉长期稳定顺行创造了条件。

2.4 工长统一思想,操作以稳定顺行为主在日常操作中,车间要求每班的值班工长严格执行炼铁厂高炉值班工长标准化操作条例,按照制定的操作方针统一操作,主要从三个方面来确保炉况的长期稳定顺行。

2.4.1 稳定炉温,实行趋势管理在炉况顺行情况下,炉缸工作状态良好,1号高炉实行低硅冶炼,稳定炉温显得很重要。

为了规范调剂量,车间规定了标准化操作方针,对加湿、煤粉、风温等每次动作的调剂量根据炉温不同变化情况作出了明确的调剂量。

在此过程中车间要求严格控制长时间下限炉温,避免物理热小于1510℃。

2.4.2 稳定料批目前正常生产矿批在93t-97t,焦批18-19t,将料批控制在45批/班,通过对每班跑料批数作严格要求,要求各班均匀走料,达到稳定煤气流和炉温的目的。

2.4.3 稳定产量每天和每班的铁水产量稳定在一定的范围以内,不追求一时的高产。

通过定产操作,一是稳定了入炉风量,有利于高炉各操作参数相对稳定;二是稳定了炉前对罐组织,控制了出铁出渣速度;三是有利于维持高炉合理的操作炉型。

2.5 强化设备管理,降低高炉事故休风率。

加强炼铁设备运行管理,强化现场的点巡检、日常维护和维修工作,随时保持信息跟踪,及时掌控设备运行状况。

加大检修质量的控制,重点设备的检修要有技术人员到场进行协调和技术把关。

加强定修的管理,规范检修质量、提高检修项目命中率。

1)针对高炉装料设备进行技术攻关,采用先进技术对高炉设备装料程序进行优化。

2)对高炉风口进行技术改造,通过对减少风口破损的技术攻关,降低换风口休风率。

3)降低临时检修率,提高设备的作业率,降低休风率。

通过以上措施,1号高炉2012年设备事故休风率为0。

3 炉况波动的监控高炉生产过程中,受设备和原燃料变化的影响,难免会造成煤气流分布的变化,严重的破坏顺行,造成炉况波动。

其中关键在于及时发现波动原因,在出现波动的时候及时退守,维持操作炉型的稳定。

在气流调整方面,只有维持煤气流的合理分布,保证中心气流充沛,边缘气流稳定,才能保证炉体冷却壁和渣皮的动态稳定,才能保证热负荷稳定,维持炉缸工作状态正常。

在生产中,1号高炉去除了十字测温,主要依靠炉墙各段冷却壁温度变化和炉身静压来综合判断气流变化(见表5)。

表5 控制合理的操作炉型炉墙温度标准软水进水温度:38-41℃,软水总水量:4800-4900m3/h部位标高m平均管理值℃L4(最低四点平均值)℃高点管理值℃炉腹5段17.15 40-45 >39-41 <50炉腰6段19.6 40-48 >39-41 <50 炉身下部7段22.05 40-48 >39-41 <55炉身下部8段25.05 40-45 >40-45 <55炉身中部9段27.56 80-130 >70 <150炉身中部10段29.48 80-130 >70 <150炉身上部11段31.4 130-180 >120 <200炉身上部13段35.24 80-130 >80 <150通过一段时间的摸索,1号高炉总结出适合自身高炉的判断标准和调剂手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