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化学第一轮复习物质的分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水分子从各方向撞击胶体粒子,而每一瞬间胶体粒 子在不同方向受的力是不同的。
③电泳现象
a定义: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胶体粒子在分散剂里向 电极作定向移动的现象。
b解释:胶体粒子具有相对较大的表面积,能吸附离 子而带电荷。
c带电规律: 1)一般来说,金属氧化物、金属氢氧化物等胶体 微粒吸附阳离子而带正电; 2)非金属氧化物、金属硫化物、硅酸等胶体带负 电; 3)淀粉胶体不吸附阴阳离子不带电,无电泳现象,
分散其他物质的物质称做分散剂。
溶液 (3)分散系的分类: 胶体
浊液。
(4)三种分散系比较
分散系
溶液
胶体
浊液
分散质微 粒直径
<1nm
1nm~100nm
>100nm
外观
均一、透明、 多数均一、透明、不均一、不透明、
稳定
稳定
不稳定
分散质微 单个分子或 分子集合体或有 巨大数目分子集
粒组成
离子
机高分子
合体
②2Na + 2H2O = 2NaOH + H2↑
③3Fe +4H2O 高温 Fe3O4 + 4H2↑
④2Mg +CO2 点燃 2MgO + C
⑤Cl2 + H2S = S↓ + 2HCl
⑥2H2S + O2 = 2S + 2H2O
⑦2C +SiO2 高温 Si + 2CO↑
⑧2F2 + 2H2O = 4HF + O2
能否透过 滤纸


不能
能否透过 半透膜

不能
不能
实例
食盐水、碘 肥皂水、淀粉溶


泥水
①稳定性
溶液;最稳定性,均一的
浊液;最不稳定性,不均一
胶体;稳定性介于二者之间,介稳性
②微粒直径
溶液;微粒以分子、离子存在,直径小于1nm
浊液;微粒为许多分子或离子的集合体,直径大于1nm
胶体;微粒以分子、离子的集合体存在,直径在 1nm~100nm之间
d应用: 加少量电解质难凝聚。
水泥和冶金工业中的静电除尘
④胶体的聚沉
a定义:胶体粒子在一定条件下聚集成较大颗粒,从 而形成沉淀从分散剂里析出的过程叫聚沉。
b胶粒凝聚的原因:外界条件的改变 i.加热:加速胶粒运动,减弱胶粒对离子的吸附作 用。 ii.加强电解质:中和胶粒所带电荷,减弱电性斥力。 iii.加带相反电荷的胶体:相互中和,减小同种电 性的排斥作用。通常离子电荷越高,聚沉能力越大。 c应用:制作豆腐;不同型号的墨水不能混用;三角洲 的形成等。
四、化学反应类型
化合反应
按反应物、生成 四种基本类型 分解反应
物种类多少及组
置换反应
化 成形式分为
学 按是否有电子转移 反 应 按是否有离子参加
复分解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 非氧化还原反应 离子反应 非离子反应
按反应进行的程度 可逆反应
不可逆反应
按反应的热效应
放热反应 吸热反应
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与氧化还原反应之间的关系
C.HF、CH3COOH、CH3CH2OH 都易溶于水,都 是电解质
D.HCOOH、H2CO3、H2SO4 分子中均含有两个氢 原子,都是二元酸
五、分散系及其分类
1.分散系
(1)定义: 一种或几种物质的粒子分散于另一 物质里所组成的体系叫分散系。
(2)分散系的组成:分散系=分散质+分散剂
其中被分散的物质称做分散质,
同一元素可以有几种不同的原子---同位素
2、分子、原子、离子及其异同
比较项目 原子
分子
离子
化学变化中的 保持物质化 带电的原子
不 概念 最小微粒
学性质的一 或原子团
同 点
(“核变”不 属于化
电荷 学变电化中)性
种微粒
电中性
带(正或负) 电荷
相同点
均有大小、质量,不停运动,微粒间有间 距、存在相互作用,均可直接构成物质。
练习
1、下列变化一定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C )
①焰色反应 ②发光发热 ③燃烧 ④爆炸
⑤盐析 ⑥O3变成O2
A.①②③
B.①④⑤
C.③⑥
D.①②③④⑤
2、用化学方法不能实现的是( C )
A、生成一种新分子 B、生成一种新离子
C、生成一种新原子 D、生成一种新单质
三、物质的简单分类及其应用
1、常用的分类方法: (1)交叉分类法
(2)胶体的分类:液溶胶 如:墨水、豆浆、血液
固溶胶 如:烟水晶、有色玻璃
(3)胶体的性质和应用 ①丁达尔现象
a定义:光束通过胶体时,形成光亮的通路的现象。
b原因:胶体分散质的粒子比溶液中溶质的微粒大, 使光波发生散射。 c应用:区别溶液和胶体。
②布朗运动
a定义:在超显微镜下可观察到胶体粒子在做不停的、 无秩序的运动。

以无机化合物为例
(1)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但金属氧化物 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如 Mn2O7 为酸性氧化物、Al2O3 为 两性氧化物、Na2O2 为过氧化物)。
(2)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如 Mn2O7); 非金属氧化物也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如 CO、NO)。
(3)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不一定都能与水反应 生成相应的酸、碱(如 SiO2、MgO)。
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
(4)胶体的制备
①物理法: 如研磨(制豆浆、研墨),直接分散(制蛋白胶体)
②水解法: [Fe(OH)3胶体]向20mL沸蒸馏水中滴加1mL~2mLFeCl3饱 和溶液,继续煮沸一会儿,得红褐色的Fe(OH)3胶体。离 子方程式为:
③复分解法: 〔AgI胶体〕向盛10mL 0.01mol·L—1 KI的试管中,滴加8—10滴 0.01mol·L—1 AgNO3,边滴边振荡,得浅黄色AgI胶体。 〔硅酸胶体〕在一大试管里装入5mL~10mL1mol·L—1HCl,加入 1mL水玻璃,然后用力振荡即得。
离子方程式分别为:Ag++I-=AgI(胶体) SiO32-+2H++2H2O=H4SiO4(胶体)
复分解法配制胶体时溶液的浓度不宜过大,以免生成沉淀。
(5)提纯
利用渗析方法进行胶体的精制,即把混有 离子或分子的胶体装入半透膜中,再将其放 入溶剂中,使离子或分子通过半透膜进入溶 剂里,由于胶体颗粒不能通过半透膜,从而 得到纯净的胶体。
相互联系 分子
分解 结合
原子(或原子团)
±ne±ne-
离子
由不同微粒构成的物质:
晶体类型 微粒 结合力 熔沸点 典型实例
离子晶体 离子 离子键 较高 NaCl、CsCl
分子晶体 分子 范德华力 较低 干冰
原子晶体 原子 共价键
金属晶体 阳离子
和电子
金属键
很高 金刚石
复杂
金属单质、 合金
注意离子晶体、原子晶体的化学式仅表示微粒个数的 最简比,并不能表示其真实组成。而分子晶体的化学 式就是其分子式,表示其真实的组成。
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第一节 物质的组成与分类
考纲点击
1、了解分子、原子、离子等概念的含义;了解原 子团的定义。
2、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
3、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单质和化合物、金属和 非金属的概念。
4、理解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 5、了解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
一、物质的组成
⑨C +H2O 高温 CO + H2
⑩3Cl2 +2NH3
N2 + 6HCl
⑾Si +4HF
SiF4+ 2H2↑
例 1 分类是化学学习和研究的常用手段,下列分类依
据和结论都正确的是( B )
A.H2O、HCOOH、Cu2(OH)2CO3 均含有氧元素, 都是氧化物
B.HClO、浓硫酸、HNO3 均具有氧化性,都是氧化 性酸
宏观角度 由元素组成


分子
微观角度 由微粒 原子 构成
离子
1、元素
(1)定义: 具有相同核电荷数(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 总称
(2)元素存在的状态:
①游离态:只存在单质中, 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称为单质。
②化合态:只存在化合物中,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 物称为化合物
同一元素可以形成几种不同的单质---同素异形体
二、物质的变化

物理 定义: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变化 实质:物质不发生变化;分子、原子

不变,只是间隔发生了变化
的 变
定义: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化学 实质:物质发生了改变,分子也
变化
发生了变化
原则:质量守恒定律
表示:化学方程式(意义)
判断的依据:是否有新的物质生成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比较
物质变化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宏观表现 没有新物质生成 化学组成不变,无新分
微观实质 子生成,可能有化学键 的断裂
有新物质生成 化学组成改变,旧键 断裂和新键形成
伴随特征
物质的形状、状态发生 改变
发光、放热、气体生 成、变色、产生沉淀
蒸馏(分馏)、蒸发、升华、风化、裂化、皂化、
包括范围
盐 析 、 吸 附 、 渗 析 、 潮 干馏、电解、水解、 解 、 焰 色 反 应 、 金 属 导 变性、同素异形体转
可用如下方式直观地表示:
溶液
胶体
浊液
③能否通过滤纸或半透膜
溶液;能通过滤纸和半透膜 浊液;不能通过滤纸和半透膜 胶体;能通过滤纸,不能通过半透膜 ④本质区别
分散质粒子大小不同 ⑤鉴别方法
丁达尔效应
2.胶体
(1)定义:分散质直径在1nm~100nm之间的分散系叫
胶体。
气溶胶 如:空气、云、雾、烟、尘
电等

二者关系
化学变化过程中一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但在 物理变化过程里不一定发生化学变化。
特别注意点:
(1)物质潮解时若生成了结晶水合物属化 学变化。
(2)同素异形体的转化属于化学变化。
(3)有化学键断裂的不一定都是化学变化。 如:晶体硅熔化时,共价健断裂应属于 物理变化。
(4)发生化学变化常常伴随放热、发光变 色、生成气体、产生沉淀等现象,但有 上述现象的变化并不一定是发生了化学
是分别按照多种标准对某一事物进行分类的方法
指出下列分类的分类标准。
金属阳离子
酸根阴离子 氧
(2)树状分类法
用单一分类法分类后,对分出的同类事 物按一定标准再分类,形成有一定从属 关系的不同等级系统的一种分类方法。





混 合 物
金属单质


非金属单质



机 化








机 化
氧 化

化合反应不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有单质参加的 化合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分解反应不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有单质生成 的分解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置换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复分解反应一定不是氧化还原反应。
既有单质参加又有单质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氧化 还原反应
➢下列置换反应特别值得重视!
①铝热反应2Al +Fe2O3高温 2Fe + Al2O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