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化学第一轮复习教案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教案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教案教案标题:高三化学一轮复习教案教学目标:1. 复习高中化学的基础知识和重要概念。
2. 强化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3. 培养学生的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
4. 提高学生的化学实验操作技能。
教学内容:1. 有机化学:- 结构与性质:键的极性、溶剂极性、分子间力、酸碱理论等。
- 烃类:烷烃、烯烃、炔烃。
- 功能性组:醇、酚、酸、酯、醛、酮等。
- 聚合物:合成、性质和应用。
2. 配位化学:- 配位键的形成条件和特点。
- 配合物的命名、结构和性质。
- 配位化学反应的类型和机理。
3. 电化学:- 电解质、强弱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 电解过程和电解方程式。
- 电池和电解概念。
4. 化学实验:- 安全操作规范。
- 实验仪器的使用和操作技巧。
- 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
- 实验报告的撰写。
教学步骤:第一课:有机化学复习1. 复习有机化学的基础知识和重要概念。
2. 分组讨论,解决有机化学的习题。
第二课:配位化学复习1. 复习配位化学的基础知识和重要概念。
2. 配合物的命名和结构的练习。
第三课:电化学复习1. 复习电化学的基础知识和重要概念。
2. 电解过程和电解方程式的练习。
第四课:化学实验技巧培训1. 学生通过观看化学实验视频和操作实验仪器进行实践训练。
2. 学生进行化学实验数据处理和实验报告撰写。
教学方式:1. 讲授:学习基础知识和重要概念的讲授。
2. 讨论:小组讨论解决问题和习题。
3. 实践:实验和实验数据处理的实践训练。
教学工具:1. 教科书和教学课件。
2. 视频教学资源。
3. 化学实验器材和材料。
教学评估:1. 通过日常小测和作业来检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2. 通过学生的参与讨论和习题解答来评估学生的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加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2. 提供化学实验和实践的机会,增强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教案

⼀、整合教材、科学安排复习时要以化学知识块、教材章节、⽅法与技能相结合的⽅式整合教材。
并按概念和理论(⼀)——⽆机元素化合物——概念和理论(⼆)——有机化学——⽅法与技能的主线形成单元,进⾏复习。
并将计算和实验融合、穿插到各单元中。
在整合教材组成单元的过程中,注意感受知识的内在联系和规律,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和络,促进能⼒的培养和提⾼。
⼆、注重基础、落实细节⾼考要求的化学主⼲知识有25条:1、原⼦结构2、元素周期律、周期表3、分⼦结构、晶体类型4、化学反应与能量(热化学⽅程式)5、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6、电解质溶液(PH、离⼦⽅程式、⽔解、电解等)7、氧化还原原理的应⽤8、典型的⾮⾦属卤素9、氧族元素10、氮族元素11、碳族元素12、碱⾦属13、镁铝铁14、同分异构15、烃及其衍⽣物16、糖类、蛋⽩质、油酯17、有机合成材料18、物质的量及计算19、化学式和结构式计算20、⽅程式计算22、化学实验常⽤仪器及操作23、实验室制法24、物质的检验、分离、推断25、化学实验设计因为化学内容⽐较简单,所以对细节的要求⾮常严格,书写和表达的正确、规范往往决定⾼考的成败。
为此,充分利⽤课堂教学和作业练习,强化化学⽅程式、离⼦⽅程式书写的配平;有机化学⽅程式书写的⼩分⼦不掉;有机结构式、结构简式书写中C-C键、C-H键、C=O键、苯环的到位;强化官能团位于左边的正确书写等等。
要训练和培养尽量⽤化学语⾔进⾏准确、完整、简洁地表述。
并严格化学计算的步骤,运算准确,表达规范。
三、训练思维,注重能⼒的培养第⼀轮复习应在通读、精读教材的基础上梳理、归纳知识,按教材中每章⼩结的知识络图形成本章的知识结构。
将教材章与章之间的知识络按知识的内在联系和规律形成知识体系,以便应⽤时能快速、准确地提取相关知识,解决化学问题。
要⽤“结构——位置——性质”、“原理——装置——操作——现象——结论——分析——评价”、“类⽐和逻辑推理”、“实验探究”、“建模思想”等化学学习⽅法,复习掌握化学知识,提升学科能⼒。
高三化学第一轮复习全部教案

目录第一章化学反应及能量变化第一课时氧化还原反应第二课时离子反应第三课时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燃烧热和中和热第二章碱金属第一课时钠及其化合物第二课时碱金属元素第三章物质的量第一课时物质的量和气体摩尔体积第二课时物质的量浓度第三课时有关物质的量的计算第四章卤素第一课时氯气及其化合物第二课时卤族元素第五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第一课时原子结构第二课时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第三课时化学键和分子结构第四课时非极性分子和极性分子第五课时晶体的类型和性质第六章氧族元素硫酸工业第一课时氧族元素第二课时硫硫酸第三课时接触法制硫酸第四课时环境保护绿色化学第七章碳族元素无机非金属材料第一课时碳族元素第二课时硅二氧化硅无机非金属材料第八章氮族元素第一课时氮与磷第二课时氨铵盐第三课时硝酸第九章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第一课时化学反应速率第二课时化学平衡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第三课时合成氨工业有关化学平衡的计算第十章电离平衡第一课时电离平衡第二课时水的电离和溶液的pH值第三课时盐类的水解第四课时酸碱中和滴定第十一章几种重要的金属第一课时金属的概述第二课时镁铝及其化合物第三课时铁及其化合物第四课时金属的冶炼第十二章烃第一课时甲烷的性质与“四同”规律第二课时不饱和烃的性质与空间构型第三课时苯及其同系物的结构和性质第四课时有机物的燃烧规律及有机计算第十三章电化学原理第一课时原电池原理及其应用第二课时电解原理及其应用第三课时胶体的性质及应用第十四章烃的衍生物第一课时卤代烃的两大反应和基团的移动和保护第二课时醇羟基、酚羟基与羧羟基的区别和联系(1)第三课时醇羟基、酚羟基与羧羟基的区别和联系(2)第四课时羟基酸、氨基酸、脂肪酸的性质第五课时醛、酯的重要性质与拓展第六课时有机化学实验探究第十五章糖类蛋白质第一课时糖类第二课时油脂第三课时蛋白质第十六章合成材料第一课时有机反应规律第二课时有机合成方法第十七章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第一课时物质的制备和性质实验方案的设计第二课时物质的检验前言本教学案是依据高考化学考试大纲及新课程标准的精神编写的,覆盖了整个高一、高二、高三的学习、教学与备考。
高中化学高三一轮复习教案

高中化学高三一轮复习教案内容概述本教案旨在为高中化学高三学生提供一轮全面复习的指导,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化学式、离子方程式的写法;2.化学反应的热力学和动力学;3.化学平衡的计算方法;4.化学反应机制和催化剂的应用;5.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及反应机理;6.化学实验中的安全操作及注意事项。
课时安排总计安排8课时,具体内容和时间分配如下:第一课时:化学式和离子方程式•学习化学式的写法;•复习化学键的形成;•学习离子方程式的写法;•练习一些常见离子的写法。
时间安排:1小时。
第二课时:化学反应的热力学和动力学•复习化学反应的热力学基本概念;•讲解熵、焓、自由能的定义;•学习化学反应速率和速率常数的计算。
时间安排:1小时。
第三课时:化学平衡的计算方法•复习化学平衡的基本概念;•讲解平衡常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讲解Le Chatelier原理及其应用。
时间安排:1小时。
第四课时:化学反应机制和催化剂•学习化学反应机制的基本概念;•讲解催化剂的应用及其原理。
时间安排:1小时。
第五课时: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及反应机理•复习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学习有机反应机理的基本原理;•学习酸碱催化反应、加成反应等有机反应机理。
时间安排:1.5小时。
第六课时:有机化学反应实例•学习芳香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学习酯化反应、烷基化反应等反应机理。
时间安排:1.5小时。
第七课时:化学实验的安全操作及注意事项•学习化学实验基本安全常识;•学习化学实验常用设备的使用方法时间安排:1小时。
第八课时:复习总结•综合复习全套知识点;•解答学生疑问。
时间安排:1小时。
教材选用《高中化学》人民教育出版社,必修三。
教学方法1.在讲解概念时,配合示意图或计算式进行解释;2.通过案例分析,讲解不同反应的实际意义;3.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实验中安全的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4.通过讲解和练习,提高学生计算技能和应用能力;5.课后布置练习作业,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化学教案(鲁科版)第4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第22讲氮及其氧化物硝酸

第22讲 氮及其氧化物 硝酸[复习目标] 1.了解氮及其氧化物的主要性质及应用;了解氮氧化物对环境的影响。
2.掌握硝酸的性质及应用。
考点一 氮及其氧化物1.氮的固定2.氮气(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小,难溶于水。
(2)化学性质写出有关化学方程式: ①3Mg +N 2=====点燃Mg 3N 2; ②N 2+3H 2高温、高压催化剂2NH 3;③N 2+O 2=======放电或高温2NO 。
(3)下列氮气的用途叙述中,分别应用了氮气的什么性质? ①文物馆将贵重文物保存在氮气中________。
②氮气是合成氨工业的重要原料________。
③雷电是自然界重要的固氮方式________。
④医疗上,液氮是常见的冷冻剂________。
答案 ①N 2的稳定性 ②N 2的氧化性 ③N 2的还原性 ④N 2的沸点低,液氮易汽化,且汽化吸收热量3.氮的氧化物(1)氮有多种价态的氧化物,氮元素从+1→+5价都有对应的氧化物,如N2O、NO、N2O3、NO2(或N2O4)、N2O5,其中属于酸性氧化物的是N2O3、N2O5。
(2)NO和NO2的比较性质NO NO2色、味、态无色的气体红棕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水溶性不溶于水易溶于水毒性有毒,大气污染物之一有毒,大气污染物之一与水反应不反应3NO2+H2O===2HNO3+NO与氧气反应2NO+O2===2NO2不反应提醒①NO2与N2O4存在下列平衡:2NO2N2O4,因此实验测得NO2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总大于46。
②验证某无色气体为NO的方法是向该无色气体中通入O2(或空气),无色气体变为红棕色。
4.氮氧化物对环境的污染及防治(1)常见的污染类型①光化学烟雾:NO x在紫外线作用下,与碳氢化合物发生一系列光化学反应,产生了一种有毒的烟雾。
②酸雨:NO x排入大气中后,与水反应生成HNO3和HNO2,随雨雪降到地面。
③破坏臭氧层:NO2可使平流层中的臭氧减少,导致地面紫外线辐射量增加。
高三第一轮化学教案5篇

高三第一轮化学教案5篇时间如白驹过隙般流逝,我们又将学习新的知识,有新的感受,何不为即将开展的教学工作做一个计划呢根据教育考试规定,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5篇高三第一轮化学教案内容,感谢大家阅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高三第一轮化学教案1第二节氧气的实验室制法1. 氧气的实验室制法:(1)药品:氯酸钾(另加二氧化锰)或高锰酸钾。
(2)反应原理:[(3)发生装置:给固体加热装置。
[来(4) 收集方法:排水法:因为氧气不易溶于水。
瓶口向上排气法:因为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
收集氧气时应注意:1 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收集完毕时,应先将导管移出水面,再撤去酒精灯,目的是防止试管内温度骤然降低,压强减小,水槽中的水回流到热的试管内使试管炸裂。
2 用瓶口向上排气取气法收集氧气:导管在集气瓶内应接近瓶底。
(5)验满:用排气取气法收集氧气,要检验氧气是否收集满,其方法是: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到集气瓶口,若复燃,证明氧气已收集满。
(6)实验室制氧气的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1 检: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导管末端先入水,手握容器看气泡)。
2 装:把药品装入试管内(如以KMnO4制氧气时,试管口应塞一团棉花,防止加热时KMnO4粉末进入导管)3 固:把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铁夹要夹在试管中上部)4 点:点燃酒精灯加热(先给试管均匀预热,然后集中在试管有药品的部分加热)5 收:收集气体 (满水无泡倒立水中,排水充气,取出水中)6 移:把导气管移出水面(防止先熄灭酒精灯,引起试管内温度降低,压强减小,水槽中的水倒吸入热的试管,使试管炸裂)7 熄:熄灭酒精灯。
(7)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
特点:“一”变“多”。
可表示为A=B+C,与化合反应一样都是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之一。
(8)催化剂、催化作用1 在化学反应中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都没有改变的物质叫催化剂,又叫触媒,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叫催化作用。
高三化学第一轮复习全套教学案

第一讲物质的量⒈掌握物质的量、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mol)、阿伏加德罗常数、摩尔质量的概念。
⒉理解物质的量、阿伏加德罗常数与粒子(原子、分子、离子等)数目之间的相互关系一、摩尔1、物质的量:表示的物理量。
符号:,单位:。
物质的量是国际单位制中规定的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
物质的量是以阿佛加德罗常数为计数单位,表示物质的基本单元数多少的物理量。
2、摩尔:物质的量这一物理量的单位,每摩尔物质含有个微粒。
符号:。
※使用时摩尔这个概念时应注意的事项:①物质的量与摩尔的关系,是基本物理量与其单位的关系②摩尔的量度对象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这里的“基本微粒”可以是分子、原子、离子、电子、质子、中子等单一微粒,也可以是这些粒子的特定组合,如1molCaCl2可以说含1molCa2+、2molCl-或3mol阴、阳离子,或54mol电子,因此通常要指明具体微粒。
③摩尔概念只适用于微观,不适用于宏观。
3、阿伏加德罗常数:1mol任何粒子的粒子数叫阿伏加德罗常数,用表示;单位:;NA的准确值:kg12C所含有的碳原子数。
NA的近似值:。
4、NA的测定:(1)电解法(2)油膜法(3)晶体结构法【例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物质的量是把物质的质量和微观粒子数联系起来的一个基本物理量B. 摩尔是国际单位制中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C. 1mol任何物质的质量就是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D. 6.02×1023个H2所含分子的物质的量为1mol【例2】若将阿伏加德罗常数规定为0.024kg 12C所含有的碳原子数,其他规定(概念)不变,下列各项值不会发生变化的是()A. 物质的量B. 相对原子质量C. 1mol物质的质量D. 12g 12C所含有的碳原子数[变形训练]假如把12C的相对原子质量定为24,以0.024kg所含的碳原子数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32O2在标准状况下所占的体积约为22.4LB、2.4g镁作还原剂时可失去0.2NA个电子C、2molNaOH与NA个H2SO4分子恰好中和D、1molZn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时共生成2gH2【例3】设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8.4gNaHCO3晶体中含有阳离子和阴离子总数为0.2NAB.1.5g CH3+所含电子数为NAC.在常温、常压下,46g二氧化氮气体所含分子数为NAD.1L1mol/LNa 2CO3溶液中所含阴离子总数为NA【例4】、用电解法根据电极上析出物质的质量来验证阿伏加德罗常数值,其实验方案的要点为:①用直流电电解氯化铜溶液,所用仪器如图所示。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化学教案(人教版):以性质为主的探究类综合实验

第71讲以性质为主的探究类综合实验[复习目标] 1.能根据不同情景、不同类型实验特点评价或设计解决问题的简单方案。
2.建立解答探究类综合实验的思维模型。
类型一物质性质的探究1.物质性质探究类实验的类型(1)根据物质性质设计实验方案(2)根据物质的结构(或官能团)设计实验方案2.探究实验中常见操作及原因操作目的或原因沉淀水洗除去××(可溶于水)杂质沉淀用乙醇洗涤a.减小固体的溶解度;b.除去固体表面吸附的杂质;c.乙醇挥发带走水分,使固体快速干燥冷凝回流防止××蒸气逸出脱离反应体系;提高××物质的转化率控制溶液pH 防止××离子水解;防止××离子沉淀;确保××离子沉淀完全;防止××溶解等“趁热过滤”后,有时先向滤液中加入少量水,加热至沸腾,然后再“冷却结晶”稀释溶液,防止降温过程中杂质析出,提高产品的纯度加过量A试剂使B物质反应完全(或提高B物质的转化率等)温度不高于××℃温度过高××物质分解(如H2O2、浓硝酸、NH4HCO3等)或××物质挥发(如浓硝酸、浓盐酸)或××物质氧化(如Na2SO3等)或促进××物质水解(如AlCl3等)减压蒸馏(减压蒸发) 减小压强,使液体沸点降低,防止××物质受热分解(如H2O2、浓硝酸、NH4HCO3等)蒸发、反应时的气体氛围抑制××离子的水解(如加热蒸发AlCl3溶液时需在HCl气流中进行,加热MgCl2·6H2O制MgCl2时需在HCl气流中进行等)配制某溶液前先煮沸水除去溶解在水中的氧气,防止××物质被氧化反应容器中用玻璃管和大气相通指示容器中压强大小,避免反应容器中压强过大1.某小组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夹持仪器和A中加热装置已略),以验证Fe3+、Cl2、SO2氧化性的强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化学第一轮复习教案
答案为BC
例3.某烧碱样品中含有少量不与酸作用的可溶性杂质,为了测定其纯度,进行以下滴定操作:
A.在250ml溶量瓶中配制250ml烧碱溶液;
B.用碱式滴定管(或移液瓶移取)量取25ml烧碱溶液于锥形瓶中并加几滴甲基橙指示剂;
C.在天平上准确称取烧碱样品wg,在烧瓶中加蒸馏水溶解;
D.将物质的量浓度为mmol/L的标准硫酸溶液装入酸式滴定管,调整液面,记下开始刻度数V1 ml
E.在锥形瓶下垫一张白纸,滴定到终点,记录终点耗酸体积V2ml。
回答下列问题:
(1)正确的操作步骤顺序是(填写字母)____,_____,_____,D,_____。
(2)滴定管读数应注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操作中的锥形瓶下垫一张白纸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操作D中液面应调整到_______________;尖嘴部分应__________________。
(5)滴定到终点时锥形瓶内溶液的pH约为__________;终点时溶液中指示剂的颜色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
(6)若酸式滴定管没有用标准H2SO4润洗,会对测定结果有何影响_________(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其他操作均正确)
(7)该烧碱样品的纯度计算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该题先配置250mlNaOH溶液,取25ml烧碱溶液于锥形瓶中,用H2SO4进行滴定,以甲基橙做指示剂。
滴定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滴定管应用所盛液
体润洗,读数时视线应与凹液面最低点相平,尖嘴部分应充满液体等。
答案:(1)C,A,B,D,E。
(2) 滴定管应垂直;装液或放液后需等一会儿,待液面上下不发生变化时才能
读数;读数时目光不能俯视或仰视,视线应与液面最低点相平;读数应读到0.01ml。
(3)便于准确判断滴定终点时溶液的颜色变化情况。
(4)零刻度以下的某一刻度;充满溶液,无气泡。
(5)终点时,pH约为3.1~4.4;指示剂颜色由黄色变为橙色
(6)偏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