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工具技术课程

合集下载

教学目标达成情况及改进措施

教学目标达成情况及改进措施

教学目标达成情况及改进措施2023年,教育领域仍然是每个国家、每个地区关注的焦点。

在这样的背景下,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重要的是明确目标,以便评估学生的表现和进步。

本文将讨论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以及改进措施。

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教学目标对于每一个教育环节都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仅帮助学生了解任务目的,而且有助于教师识别何时达成目标。

在教学目标的界定方面,每个学科有其自己的标准和目标,因此,在评估学生学习过程中,学科目标也应得到评价。

以下是教学目标达成情况的几个方面:1.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教学目标的主要目的是要培养学生的知识和能力。

在2023年,在多方面的支持下,学校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都已经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因此学生们大幅提高了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水平。

学生们在数学、科学、文学以及历史等学科领域都有极高的成就水平,他们的科学素养也得到了加强。

在处理实际问题方面,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都得到了提高,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也在不断增强。

2.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目标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帮助学生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与以往不同的是,在2023年,学生不再是为了解决作业而学习,他们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可以应用在创造、解决各种问题的领域。

教师利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活动、讨论和与实际问题区域专家(例如当地社区、医院、企业等)的合作,帮助学生更好地解决问题。

在处理不同学科或实际场景的问题方面,学生的实践技能、应用想象力、解决方案的创造性和整合思维能力都有所提高。

3.跨文化意识教学目标不仅仅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而且还有助于对不同文化的理解与尊重。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生和教师经常利用多种教育工具和资源,来推动跨文化交流和理解。

学生们了解世界各地的差异、文化和信仰,并学会尊重和欣赏不同文化的多样性。

这些广泛的交流和理解都对他们日后的成长和职业发展具有最终意义。

改进措施通过对教学目标达成情况的分析,教师可以找到改进措施,来加强学生的学习成就。

《改善工具技术课程》PPT课件

《改善工具技术课程》PPT课件

XXX XXX
2000Ä ê 1Ô Â -6Ô Â
È ÕÆ Ú à´ ° Î 5Ô Â 332 245 144 82 16 819
2000.09.18 È «² ¿ 6Ô Â 223 241 107 72 32 675 º ϼ Æ 1746 1537 913 493 130 4819
Çý · Ö ä¸ À ô ¡É Ð °Û Ñ ³É Õ ° äË Æ û ϼ º Æ
步骤六:绘画条柱
•每条条柱的高度相差于垂直轴的值,各条柱阔度应一致。条柱之 间没有空间。
步骤七:制作说明(图例)
•给柏拉图一个名称,注明绘图基本数据来源,包括时期、负责人、 日期等作为将来参考之用。
14 Emerson Confidential
1、甚么是累积线? 累积线是以一项或多个项目的累积百分比用图表表示。 2、绘制有累积线的柏拉图 步骤一:绘画横轴、纵轴及条柱 在 y 轴上的单位数目一定要相等于所有类别项目数目的总和。 在图的右方绘上纵轴,分成相等分距作为百分率。0 % 在最底,100 % 在顶端,对应于 y 轴上的单位数目(坏品总和数)。 步骤二:绘画累积线的第一部份 从 x 轴和 y 轴相交是为零点开始绘画累积线,把零点与第一条条 柱的右上角连起来。 步骤三:把线延展列第二条条柱 延伸第二条条柱与对应的累百分比线相交延长累积线至相交点 步骤四:完成累积线 重复第三个步骤,直至各项完成为止。
7 Emerson Confidential
检查表 1、检查表
排列图
散布图
因果图
分层法
直方图
控制图
系统地收集资料和累积资料,确认事实并对资料进行粗略的整理和 简单分析的统计图表 。
2、用途:用在对现状的调查,以备今后作分析;

设计技术提高方案我的实践经验分享

设计技术提高方案我的实践经验分享

设计技术提高方案我的实践经验分享设计技术提高方案--我的实践经验分享2023年的今天,设计行业仍在迅速发展和变化着。

如果想要在这个行业中获得成功,就必须不断地学习和提高自己的技能。

在我长达十年的设计从业经验中,我积累了很多实践经验,总结出了几点设计技术提高方案。

下面就让我来分享一下。

1. 提高技能水平的课程学习与其他行业一样,要成为一名设计师也需要不停地学习和研究新的技术、新的工具和新的流程。

这需要花费时间和精力去寻找适合自己的课程,例如专业设计网站、在线教育平台、学术期刊和博客等。

从中汲取营养,不断更新自己的设计手法和思维方式。

在技巧方面,我们需要全方位的技能和思想。

这并不仅仅限于平面设计内容,还需要学会网页设计、动态效果设计、用户体验设计和软件界面设计等。

以更全面更专业的角度协同队友,帮助他们获得成功,对团队运行也大有裨益。

2. 利用开源资源提高技能水平今天,有很多个人和团队正在推广和分享他们所拥有的开源资源,他们的资源包含着很多优秀的设计工具、网站、图库、字体、插件和应用软件。

这些资源可以帮助人们提高他们的设计能力,建立他们的职业形象,更好地发展自己的事业。

这些开源资源不仅节省了我们寻找资源的时间和金钱,同时还可以帮助我们发展更广阔的想象力和创作能力。

例如,我们可以选择合适的网站主题,或是使用其它设计师创造出来的模板、样式。

这可以充分满足客户或自己对网站设计的渴求。

3. 投入社交媒体的推广随着社交媒体的普及,如今设计师们可以像所有其它行业一样通过社交媒体来确立他们的品牌,并在全球范围内发布他们的设计作品。

在网络上建立自己的理念、创意和作品集,是一种很好的方式去推动个人的工作和提高技能水平。

透过推广手法和方法,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握发展策略,找到更多的用户,建立人气,提高销售。

并且,不同的社交媒体平台各有其特点和优势,通过选择不同的平台,我们可以将推广效果得到更好的发挥。

4. 肩负着社交责任做为一名设计师我们不仅要有良好的设计技能,同时还应该承担一定的社交责任。

粤教版三年级劳动与技术第一单元课标要求

粤教版三年级劳动与技术第一单元课标要求

粤教版三年级劳动与技术第一单元课标要求一、总论在粤教版三年级的劳动与技术课程中,第一单元主要是引导学生了解工具的使用和维护,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技能。

课标要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要了解各种工具的功能和用途,还要懂得如何正确使用和保养它们,培养良好的劳动习惯和技能。

二、课标内容在这一单元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将会学习以下内容:1. 工具的基本分类和用途:学生要能够通过图文结合的方式认识和了解常见的工具种类、功能和用途,比如切割工具、钳子、扳手等。

2. 工具的正确使用方法:学生要学会正确使用工具,掌握正确的握持和使用姿势,了解如何安全地使用工具,如何保护自己和他人,如何避免意外伤害等。

3. 工具的使用技巧和维护:学生要了解工具的使用技巧,比如怎样使用钳子夹持物品、使用锤子敲击工件等,同时还要学会如何进行工具的清洁、保养和维修,延长工具的使用寿命和保持工具的性能。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点关注以下内容:1. 让学生真实感受工具的作用和用途,通过实际操作中感受其中蕴含的科学知识,比如杠杆原理、摩擦力等,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

2. 强调学生在使用工具时的安全意识和注意事项,如何正确穿戴劳动防护用具,如何正确使用工具等。

3. 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和动手能力,通过多种形式的实际操作和体验,让学生逐步掌握使用工具的技巧和方法。

四、个人观点和理解在我看来,粤教版三年级劳动与技术第一单元的课标要求非常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

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不仅可以让学生了解工具的基本分类和用途,还能够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技能,同时也能够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劳动保护意识。

这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非常有益,也符合当下社会对于实用型人才的需求。

在粤教版三年级劳动与技术第一单元课标要求中,重点强调了工具的使用和维护,既注重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又培养了他们的安全意识和劳动保护意识。

这样的教学设计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也符合时代的需求和发展。

任务二劳动工具的改进设计-教学设计

任务二劳动工具的改进设计-教学设计
7.安全指导: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安全指导,包括实验操作安全、工具使用安全等,确保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安全。
8.教学模板:根据教学内容,设计相应的教学模板,如改进设计方案的模板、评价表等,以便于学生按照模板进行设计和评价。
9.的时间安排:提前规划好课堂时间,确保教学活动顺利进行,包括讲解、讨论、实践、展示等环节的时间分配。
4.学生小组讨论(10分钟)
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与劳动工具改进设计相关的主题进行深入讨论。
小组内讨论该主题的现状、挑战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准备向全班展示讨论成果。
5.课堂展示与点评(15分钟)
目标: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加深全班对劳动工具改进设计的认识和理解。
答案:正确使用和维护劳动工具的方法包括:1.使用前检查工具是否完好,如有损坏应及时修复或更换;2.使用时按照操作规程进行,避免过度用力或不当操作;3.使用后及时清洁工具,防止工具生锈或损坏;4.定期对工具进行保养,例如涂抹润滑油,检查紧固件是否松动等;5.妥善存放工具,避免工具受到碰撞或损坏。
课堂小结,当堂检测
强调劳动工具改进设计在现实生活或学习中的价值和作用,鼓励学生进一步探索和应用劳动工
知识点梳理
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包括:
1.劳动工具的基本概念:劳动工具的定义、分类及功能。
2.劳动工具的构造与原理:了解各种劳动工具的构造要素、工作原理及其相互关系。
3.劳动工具的使用与维护:掌握劳动工具的正确使用方法、注意事项及维护保养技巧。
例题2:
题目:请说明锤子的构造及工作原理。
答案:锤子是一种常用的手工工具,主要由锤头和握把两部分组成。锤头通常由铁或钢制成,锤面呈圆形或八角形,握把可以是木制或金属制。工作时,锤头通过握把的杠杆作用产生冲击力,使锤面与被打击物产生撞击,从而达到击打或敲击的目的。

通过信息技术改善课堂导入的必要性

通过信息技术改善课堂导入的必要性

通过信息技术改善课堂导入的必要性引言课堂导入是课程教学的第一步,它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研究的动力,为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打下基础。

然而,传统的课堂导入方式可能存在效果不佳的问题。

本文旨在探讨信息技术在改善课堂导入中的必要性,以期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研究效果。

传统课堂导入存在的问题传统的课堂导入方式通常采用教师口头讲解、展示教材内容、提问学生等方式。

然而,这种方式容易导致学生的注意力不集中,缺乏主动参与研究的兴趣,影响了他们的研究效果。

同时,课堂导入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互动较少,学生的对话机会被限制,限制了他们的思维发展和创造力的发掘。

信息技术在课堂导入中的作用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普及和发展,为改善课堂导入提供了新的机会和可能性。

以下是信息技术在课堂导入中的作用:1.多媒体展示信息技术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方式,包括PPT、视频、音频等,将抽象的知识内容以直观、生动的形式呈现给学生。

这种方式不仅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加他们对知识的兴趣,还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知识。

2.互动研究信息技术还可以提供各种互动研究工具和平台,如在线问答、讨论论坛、虚拟实验室等。

通过这些工具和平台,学生可以参与到课堂导入的过程中,发表意见、提出问题、与教师和其他学生进行互动交流,激发他们的思考和创造力。

3.个性化研究信息技术可以根据学生的个性和研究情况,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研究资源和指导。

通过研究管理系统和智能教育软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兴趣,为他们量身定制导入内容,提高个体研究效果。

结论信息技术在改善课堂导入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多媒体展示、互动学习和个性化学习等方式,信息技术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加他们的参与度,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因此,教师应该积极运用信息技术,探索更多有效的课堂导入方式,提升教学效果,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劳动与技术课程教案学习使用简单的木工工具

劳动与技术课程教案学习使用简单的木工工具

劳动与技术课程教案学习使用简单的木工工具劳动与技术课程教案:学习使用简单的木工工具引言:劳动与技术课程是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重要一环。

其中,学习使用简单的木工工具是初步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的重要内容。

本教案将介绍如何进行劳动与技术课程中使用简单的木工工具的学习。

1. 课程背景劳动与技术课程是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一门课程。

通过学习使用木工工具,学生可以提高他们的操作技能、安全意识以及创造力。

2.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 理解并识别常见的木工工具及其用途;- 掌握基本的安全操作规范;- 进行简单的木工制作。

3. 教学内容3.1 介绍木工工具向学生展示并介绍常见的木工工具,包括锯、锤子、螺丝刀、钳子等。

通过图片、实物或视频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对这些工具有直观的了解。

3.2 工具的正确使用方法详细讲解每种工具的使用方法,并强调正确的使用姿势、抓握力度以及注意事项等。

逐个演示并请学生模仿进行操作,纠正错误的动作。

3.3 安全操作规范讲解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应注意的安全事项,如保持工作区整洁、正确使用个人防护装备、避免与他人交谈分散注意力等。

提醒学生在认真操作时,要特别注意周围环境和他人的安全。

3.4 木工制作实践让学生实践使用木工工具进行简单的制作。

可以选择制作一个小木箱或者一个木质书签等。

在实践过程中,教师应给予学生充分的指导和帮助,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完成制作任务。

4. 教学方法4.1 视频展示使用教学视频展示正确使用木工工具的操作方法。

视频应包含清晰的演示动作和文字说明,便于学生理解和模仿。

4.2 实物演示教师可以准备一些真实的木工工具,进行实物演示,并引导学生模仿。

通过亲自操作,学生更容易理解正确的使用方法。

4.3 小组合作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合作进行木工制作实践。

鼓励学生相互讨论、协作和分享经验,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 课堂评估通过观察学生的实际操作过程、完成的作品以及对安全规范的理解,来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数字化教案运用技术提升教学效果

数字化教案运用技术提升教学效果

数字化教案运用技术提升教学效果数字化教案的出现,为教学工作带来了革命性的影响。

通过充分利用技术工具和资源,教师能够更加高效地进行教学设计和演示,提升教学效果。

本文将从数字化教案的定义与特点、数字化教案的制作与运用、数字化教案在教学中的应用等方面展开论述,并探讨数字化教案运用技术如何提升教学效果。

一、数字化教案的定义与特点数字化教案是指利用计算机、多媒体等技术手段创造、整理和呈现教学内容的教案形式。

与传统的纸质教案相比,数字化教案具有以下特点:1. 多样化的表现形式:数字化教案可以融合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的内容,丰富了教学资源的呈现方式,使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理解和接受教学内容。

2. 可交互性:通过数字化教案,教师可以设置互动环节,激发学生的积极参与和思考能力。

学生可以通过点击、拖拽等方式与教学内容进行互动,提高了学习的趣味性和参与度。

3. 实时更新与分享:数字化教案可以随时进行修改和更新,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进行调整,保持教案的新鲜度和针对性。

同时,数字化教案可以方便地分享给其他教师,促进教育资源的共享与交流。

二、数字化教案的制作与运用制作数字化教案首先需要选择适合的工具,常见的有Microsoft PowerPoint、Prezi、Adobe Flash等软件。

接下来,教师需要按照教学进度和内容要求,整理、排版和设计教案的具体内容。

制作过程中,教师可以合理运用文字、图片、音视频等多种媒体资源,增加教案的多样性和趣味性。

为了提高效果和便捷性,教师可以使用预设动画效果、链接引导等功能,提升教案的信息传递效果。

数字化教案的运用可以在教学的多个环节中发挥作用。

首先,在备课阶段,教师可以根据课程要求,通过制作数字化教案来整理和准备教学内容。

其次,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数字化教案进行内容展示和演示,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教师还可以通过互动环节的设置,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并进行实时的知识点梳理和讲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S 1 n 2 2 S ( xi x) n 1 n 1 i 1
泄漏调查表(按配件厂家分类)
配件厂家 A B 合计 泄漏 (次) 9 10 19 不泄漏 (次) 14 17 31 发生率 0.39 0.37 0.38
统计基本概念
一、组距R 一组数据中的最大值减去最小值 R=MAX—MIN 作用:可以看出这组数的精密度,并判断出这组数据的制 程幅度有多大。
测定值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之差为极差,用R表示。通常,当
4000 3000 2000 1000 0
欠铸 冷隔 小砂眼 粘砂 其他
100 累 90 计 80 频 率 70 60 50 40 30 20 10 0
排列图练习
联系工作实际或根据下列数据画出排列图(Pareto图) 某一生产过程中的不良记录
No. 1 2 3 4 合计 不良原因 老化中炸机 绝缘不良 无输出 峰值超标 不良数 12 4 3 1 20
画出长度大致相等的横轴与纵轴,记上组的名称、计量单位,作好尺度标记. 按成对数据在图在绘点. 分析各点的散布状态,考察二者是否具有相关关系及其相关程度,必要时须通过相 关系数的计算或其它判定方法予以判定。
收集足够的资料,至少30对 ; 横坐标表示资料(原因),纵坐标表示因变量(结果) ;
c.
d.
正确判断变量之间的关系模式 ;
b.
c. d.
召集同该质量问题有关的人员展开头脑风暴。
向右画一条带箭头的主干线将质量问题写在图的右边,一般按5M1E分类, 然后围绕各大原因逐级分析展开到能采取措施为止。 ; 记录有关事项 ; 常见问题
a. b. c.
确定的质量问题或质量特性笼统不具体,针对性不强; 原因分析展开不充分,只是依靠少数人“闭门造车” 画法不规范
n x1 x 2 xn x xi n i 1
中位值:将测定值按大小顺序排列,位居正中的那个数值称为中位值。若测定值 的个数为奇数,则中位值为居于中央位臵的那个数值;若测定值的个数为偶数, 则中位值为中间两个数的平均值。
中值M:测定值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的平均值,称为中值。
25 Emerson Confidential
6 Emerson Confidential
统计基本概念
* 抽样方法 如何又经济又有代表性,则要对抽样方法进行选择。 A. 随机抽样:总体中每一个个体都有同等可能的机会抽; B. 分层抽样:先将总体分类或分层,然后在各层随机 抽样,减少层内差异,增加样本的代表性。 C. 系统抽样:机械随机抽样,按一定的时间间隔抽取 样本的一种方法。
检查表
排列图
散布图
因果图
分层法
直方图
控制图
1、排列图
排列图亦称柏拉图,是按分类数据的大小从多到少顺次排列的柱形图,是用以 明示各类因素对最终结果影响大小的工具,亦称排列各种改进可能性的工具。 2、柏拉图的制作
– 确定数据的分类及其计量单位. – 确定数据的时间周期. – 搜集数据. – 整理数据及计算.
ÏÏ à °Ï 5Ï Ï 332 245 144 82 16 819
2000.09.18 ÏÏ 6Ï Ï 223 241 107 72 32 675 ÏÏ 1746 1537 913 493 130 4819
〃 ÏÏ ÏÏ Ï°Ï Ï Ï° Ï ÏÏ ÏÏ
4Ï Ï 353 272 168 94 23 910
步骤六:绘画条柱
•每条条柱的高度相差于垂直轴的值,各条柱阔度应一致。条柱之 间没有空间。
步骤七:制作说明(图例)
•给柏拉图一个名称,注明绘图基本数据来源,包括时期、负责人、 日期等作为将来参考之用。
14 Emerson Confidential
1、甚么是累积线? 累积线是以一项或多个项目的累积百分比用图表表示。 2、绘制有累积线的柏拉图 步骤一:绘画横轴、纵轴及条柱 在 y 轴上的单位数目一定要相等于所有类别项目数目的总和。 在图的右方绘上纵轴,分成相等分距作为百分率。0 % 在最底,100 % 在顶端,对应于 y 轴上的单位数目(坏品总和数)。 步骤二:绘画累积线的第一部份 从 x 轴和 y 轴相交是为零点开始绘画累积线,把零点与第一条条 柱的右上角连起来。 步骤三:把线延展列第二条条柱 延伸第二条条柱与对应的累百分比线相交延长累积线至相交点 步骤四:完成累积线 重复第三个步骤,直至各项完成为止。
20 Emerson Confidential
因果图示例
作业员问题 马达座 2 不熟悉工作图 4 3 1 屑料清理费时 外壳冲剪模 托料架不当 光线不足 隔板抽孔脱料困难 环境 4 5 2 1 导柱,顶柱阻 碍作业路线 冲 压 作 业 效 率 低 导板加工取放困难
加工困难
导板 隔板 2 寻找资料困难 模具搬运费力
O7与N7的差异 老七种工具
理性面 大量数据资料 问题发生后的改善
新七种工具
感性面 大量的语言资料 问题发生前计划、构想
3 Emerson Confidential
在工作中的应用
4 Emerson Confidential
统计基本概念
* 数据的分类 A. 计数型数据:只能取一组特定的数值,而不能取这 些数值之间(如:人数、件数、缺陷点数等)或这些 数值间的比值(如不合格品率)。 B. 计量型数据:用各种计量仪器测出,以数值形式表 现的测量结果,取给定范围内的任何一个可能的数 值(如:长度、重量、时间、温度等)。
7 Emerson Confidential
检查表 1、检查表
排列图
散布图
因果图
分层法
直方图
控制图
系统地收集资料和累积资料,确认事实并对资料进行粗略的整理和 简单分析的统计图表 。
2、用途:用在对现状的调查,以备今后作分析;
3、制作步骤
– 确定搜集资料的具体目的.
– 列举所需数据数据的项目.
– 确立对数据数据的分析方法、所釆用的统计工具. – 绘制检查表.
15 Emerson Confidential
排列图示例
废 品 数
废品统计表
ÏÏ 〃ÏÏ(Ï) Ï〃 Ï 〃 ÏÏ 1746 ÏÏ 1537 ÏÏÏ ° 913 ÏÏ ° 493 ÏÏ 130 ÏÏ 4819 ÏÏ(%) ÏÏÏÏ(%) 36.23 36.23 31.89 68.12 18.95 87.07 10.23 97.3 2.7 100 100
改善工具技术课程
质量管理七种工具
品质部 万云峰
质量管理七种工具
老七种工具(O7)
1.
新七种工具(N7)
1.
2. 3. 4. 5.
检查表
关联图
系统图 亲和图 矩阵图 PDPC法
2.
3. 4. 5. 6.
排列图
散布图 因果图 分层法 直方图
6.
7.
箭条图
矩阵数据解析法
7.
控制图
2 Emerson Confidential
统计基本概念
三、偏差的平方和(sum of squares)S
各个测定值与平均值之差称为偏差。各测定值的偏差的平方和称为偏 差平方和,简称平方和,用S表示。设各个测定值与为X1,X2, ……Xn,其平均值为: n
x xi / n
i 1
2
则:
2
s ( x1 x) ( x 2 x) ( xn x ) ( xi x ) 2
测定个数n小于10的场合,用极差R表示离散程度;而当n大
于10时,则用标准偏差s表示离散程度。
24 Emerson Confidential
统计基本概念
二、中心位臵的表示 表示中心位臵的量有平均值、中位值、最多值、中值以及众数等。最常使用平均 值。 平均值:各个测定值的总和除以测定值的个数,称为平均值(算术平均值),用 表示XBAR 。计算分式为:
c.
d. e.
收集和记录资料;
整理数据并绘制相应图表; 比较分析和最终的推论 ;
22 Emerson Confidential
层别法示例
泄漏调查表(按人员分类)
操作人员 甲 乙 丙 合计 泄漏(次) 6 3 10 19 不泄漏(次) 13 16 9 31 发生率 0.32 0.25 0.53 0.38
2 i 1
n
xi n x xi ( xi ) / n
2 2 2 i 1 i 1 i 1
26 Emerson Confidential
n
n
n
2
统计基本概念
四、无偏方差(unbiased variance)S2
各个测定值的偏差平方和除以(n-1)后,所得到的值称为无偏方差( 简称为差),用S2表示,其中n为测定值个数,由S的计算公式可以得 到S2的公式为:
步骤三:总计出现频率
每类坏品的总数由条形的长度表示。
步骤四:根据频率排列各类数据的先后次序
排列错坏次序程序是由最高出现率至最低出现率。
13 Emerson Confidential
步骤五:绘制图表和标明各坐标轴
•把纵轴分成等距单位,依据适当比度尺加上编号数目,纵轴 上指的是坏品数目,在横轴的下面标明数据类别,并以出现次 数由多至少降序排列。坏品类别太多,但有些类别却不常出现 者可归纳入“其它”栏内,并放于横轴最右方。
计量值与计数值数据差别,决定了数据所反映的统计的性质不同,进而数据的
处理方法也有变化。例如,计量数据属于连续概率分布,最典型的使正态分布; 而计数值数据属于离散概率分布,最典型的是二项分布和泊松分布。
5 Emerson Confidential
统计基本概念
* 总体和样本 A. 总体:研究对象的全体 总体可以是有限的、无限的。如一台机床连续不断 地工作,那么加工零件数量是无限的。 B. 样本:是从总体中随机抽出来一部分个体的集合。 当样本个数越多时,分析结果越接近总体的值,样 本对总体的代表性就越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