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专版)2018年中考语文第28篇唐雎不辱使命复习素材
浙江专版2019年中考语文第28篇唐雎不辱使命复习素材

第28篇 唐雎不辱使命❶重点词语解释①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交换) ②安陵君其.许寡人(用来加重语气的助词,不译) ③大王加.惠(给予) ④故不错意..也(置意) ⑤请广.于君(扩充) ⑥轻寡人与.(疑问语气助词) ⑦岂直.五百里哉(只,仅仅) ⑧秦王怫然..怒(盛怒的样子) ⑨布衣..之怒(平民) ⑩以头抢.地耳(撞) ⑪此庸夫..之怒也(平庸无能的人) ⑫非士.之怒也(文中指有才能、有胆识的人) ⑬休祲..降于天(吉凶的征兆。
休,吉祥。
祲,不祥) ⑭天下缟素..(白色的丝织品,文中指穿丧服) ⑮秦王色挠.(屈服) ⑯长跪而谢.之曰(道歉) ⑰寡人谕.矣(明白,懂得) ❷通假字①故不错.意也(“错”通“措”,安置) ②秦王不说.(“说”通“悦”,高兴、愉快) ③仓.鹰击于殿上(“仓”通“苍”) ❸一词多义①徒⎩⎪⎨⎪⎧亦免冠徒.跣(光着)徒.以有先生也(仅仅,只) ②使⎩⎪⎨⎪⎧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派,派遣)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第一个“使”,派遣。
第二个“使”,出使)③以⎩⎪⎨⎪⎧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用)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凭借)以.君为长者(与“为”连用,表示把……当作)徒以.有先生也(因为) ④之⎩⎪⎨⎪⎧愿终守之.(代词,代安陵)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的)天子之.怒(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⑤怒⎩⎪⎨⎪⎧怀怒.未发(愤怒)天子之怒.(发怒) ⑥于⎩⎪⎨⎪⎧仓鹰击于.殿上(介词,在)受地于.先王(介词,从)请广于.君(给)因使唐雎使于.秦(到) ❹古今异义①秦王使.人谓安陵君 使⎩⎪⎨⎪⎧古义:派遣今义:让 ②虽然..,受地于先王 虽然⎩⎪⎨⎪⎧古义:两个词,“虽”,即使,“然”,这样、如此今义:转折连词,常与“但是”搭配使用 ③休.祲降于天 休⎩⎪⎨⎪⎧古义:吉祥今义:休息 ④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易⎩⎪⎨⎪⎧古义:交换今义:容易 ⑤非若是.也 是⎩⎪⎨⎪⎧古义:这样今义:表判断的动词 ⑥徒.以有先生也 徒⎩⎪⎨⎪⎧古义:仅仅,只今义:徒弟 ❺词类活用①亦免.冠徒.跣(动词的使动用法,免,使……脱去;徒,使……光着) ②天下缟素..(名词作动词,穿丧服) ③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动词的使动用法,使……伏;使……流) ④且秦灭韩亡.魏(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灭亡) ⑤请广.于君(形容词作动词,扩充) ⑥轻.寡人与(形容词作动词,轻视、看不起)。
2020年中考语文 第28篇 唐雎不辱使命复习素材

第28篇 唐雎不辱使命❶重点词语解释①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交换) ②安陵君其.许寡人(用来加重语气的助词,不译) ③大王加.惠(给予) ④故不错意..也(置意) ⑤请广.于君(扩充) ⑥轻寡人与.(疑问语气助词) ⑦岂直.五百里哉(只,仅仅) ⑧秦王怫然..怒(盛怒的样子) ⑨布衣..之怒(平民) ⑩以头抢.地耳(撞) ⑪此庸夫..之怒也(平庸无能的人) ⑫非士.之怒也(文中指有才能、有胆识的人) ⑬休祲..降于天(吉凶的征兆。
休,吉祥。
祲,不祥) ⑭天下缟素..(白色的丝织品,文中指穿丧服) ⑮秦王色挠.(屈服) ⑯长跪而谢.之曰(道歉) ⑰寡人谕.矣(明白,懂得) ❷通假字①故不错.意也(“错”通“措”,安置) ②秦王不说.(“说”通“悦”,高兴、愉快) ③仓.鹰击于殿上(“仓”通“苍”) ❸一词多义①徒⎩⎪⎨⎪⎧亦免冠徒.跣(光着)徒.以有先生也(仅仅,只) ②使⎩⎪⎨⎪⎧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派,派遣)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第一个“使”,派遣。
第二个“使”,出使)③以⎩⎪⎨⎪⎧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用)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凭借)以.君为长者(与“为”连用,表示把……当作)徒以.有先生也(因为) ④之⎩⎪⎨⎪⎧愿终守之.(代词,代安陵)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的)天子之.怒(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⑤怒⎩⎪⎨⎪⎧怀怒.未发(愤怒)天子之怒.(发怒) ⑥于⎩⎪⎨⎪⎧仓鹰击于.殿上(介词,在)受地于.先王(介词,从)请广于.君(给)因使唐雎使于.秦(到) ❹古今异义①秦王使.人谓安陵君 使⎩⎪⎨⎪⎧古义:派遣今义:让 ②虽然..,受地于先王 虽然⎩⎪⎨⎪⎧古义:两个词,“虽”,即使,“然”,这样、如此今义:转折连词,常与“但是”搭配使用 ③休.祲降于天 休⎩⎪⎨⎪⎧古义:吉祥今义:休息 ④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易⎩⎪⎨⎪⎧古义:交换今义:容易 ⑤非若是.也 是⎩⎪⎨⎪⎧古义:这样今义:表判断的动词 ⑥徒.以有先生也 徒⎩⎪⎨⎪⎧古义:仅仅,只今义:徒弟 ❺词类活用①亦免.冠徒.跣(动词的使动用法,免,使……脱去;徒,使……光着) ②天下缟素..(名词作动词,穿丧服) ③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动词的使动用法,使……伏;使……流) ④且秦灭韩亡.魏(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灭亡) ⑤请广.于君(形容词作动词,扩充) ⑥轻.寡人与(形容词作动词,轻视、看不起)。
中考语文总复习《唐雎不辱使命》

中考一轮复习——文言文九上——《唐睢不辱使命》一、文学常识《唐雎不辱使命》是一篇传统课文,也是一篇经典的古代文学作品,属于国别体,出自《战国策》。
唐雎是一个有胆有识的谋臣。
文中虽然只有他的两段话,却不难看出他对秦王的阴险狡诈是有认识的,如何应付也早已成竹在胸,因此,在这场面对面的交锋中,他不为秦王的谎言所动,也不为他的威胁所屈,始终处于主动的地位。
二、重点字词【重点词语】辱:辱没、辜负加惠:给予恩惠虽然:即使这样因:于是就使:派遣使:出使广:扩充逆:违背岂:难道怫然:盛怒的样子徒跣:光着脚抢:撞休祲:吉凶的征兆与:连上、加上挠:屈服谢:道歉谕:明白徒:只是以:因为错:通“措”,放置仓:通“苍”,青灰色直:通“只”,只是【一词多义】也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
表疑问语气,相当于“呢”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表判断语气。
哉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表疑问语气,相当于“呢”技亦录怪矣哉表感叹语气,相当于“呀”【词类活用】陈胜王王:名作动,当王。
置人所罾鱼腹中罾:名作动,用网捕。
将军身被坚执锐坚、锐:形容词作名词,分别指铁甲和武器。
尉果笞广笞:名词作动词,用鞭、杖或竹板打。
【古今异义】易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__交换易如反掌容易徒徒以有先生也只是名师出高徒徒弟三、内容要点【文意概括】本文记叙了唐雎在国家存亡的危急关头出使秦国,与秦王针锋相对地进行斗争,终于折服秦王,保存国家,完成使命的经过;歌颂了他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爱国精神。
【重点问题】①分别说说秦王和唐雎是怎样的一个人。
唐雎:机智、勇敢、不畏强暴、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有胆有识的谋臣秦王:骄横狂暴,阴险狡诈,也有虚伪、色厉内荏的一面②你能说出“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与“此三子者……与臣而将四矣”隐含之意吗?答:①我要是发怒了,我就会发兵攻打安陵国②如果我发怒了,我会像前三个刺客一样,与你同归于尽③不辱使命的外交人才多矣,你能讲讲它们的故事吗?人物如:完璧归赵的蔺相如、舌战群儒的诸葛亮、出使楚国的晏子。
32《唐雎不辱使命》中考复习 (省中考教研室)

请输入标
• 1.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 • 我要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就答应 我吧! • 2.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 • 大王施予恩惠,用大的交换小的,很好。
请输入标
• 3.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 • 虽然如此,但我从先王那里接受了封地,愿意始终守护它,
不敢交换! • 4.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 是因为我把安陵君看作忠厚长者,所以不在意。 • 5.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
里哉?
• 安陵君从先王那里继承了封地而守护它,即使是方圆千里 的土地也不敢交换,哪里只是用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呢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 寡人者,
轻视 通“欤”疑问语气助词
像 这样
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 是也。安陵君
即使
哪里只是
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译文:现在我用十倍的土地,让安陵君扩大领土,但是 他违背我的意愿,是轻视我吗?”唐雎回答说:“不,不是 这样的。安陵君从先王那里接受了封地而守护它,即使
译文:秦王气势汹汹地发怒了,对唐雎说:“您曾听说过天 子发怒吗?”唐雎回答说:“我未曾听说过。”秦王说:“天 子发怒,死人百万,血流千里。”唐雎说:“大王曾经听说
过平民发怒吗?”秦王说:“平民发怒,也不过是摘掉帽子光
着脚,用头撞地罢了。”
疏通文意
平庸无能的人 有胆识有才能的人
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
疏通文意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唐雎不辱使命中考知识点(+出师表中考知识点)

《唐雎不辱使命》中知识点与阅读关于《战国策》:《战国策》是战国时期游说之士的策谋和言论的汇编。
《战国策》当初有《国策》、《国事》、《事语》、《短长》、《长书》、《修书》等名称和本子,西汉末年刘向编订为三十三篇,分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十二策。
内容多记谋臣策士的活动,写了他们雄辩的言辞和机智的运筹。
文笔挥洒自如,描写人物活动绘声绘色,栩栩如生,富有文学意味。
关于唐雎:唐雎,魏国人,是安陵君的臣子。
战国时期的最后十年,秦国相继吞并各诸侯国,公元前230年灭韩,公元前225年灭魏。
安陵是魏的附庸小国,秦王企图用“易地”的政治骗局进行吞并,由此引起了两国之间的一场外交斗争。
唐雎出使秦国,同秦王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终于折服秦王。
一、词语解释:1. 不辱使命辱没、辜负2. 易安陵交换3. 其许寡人答应4. 大王加惠给予恩惠5. 甚善好6. 虽然,受地.. 虽然这样7.弗敢易不;交换8. 因使唐雎使于秦于是;派;出使9. 故不错意也所以;错通“措”10. 请广于君扩充11.逆寡人者违背12. 轻寡人与轻视13. 非若是也像;这样14.虽千里不敢易即使15.岂直五百里哉难道;只,仅仅16. 怫然怒盛怒的样子17. 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先生;曾经听说18. 布衣平民19. 免冠徒跣摘掉帽子,光着脚20. 以头抢地耳撞;罢了21. 庸夫之怒平庸无能的人22. 非士之怒有才能有胆识的人23. 仓鹰通“苍”24. 休祲吉凶的征兆25. 若士必怒如果26. 缟素穿丧服27. 色挠变了脸色;28. 挠屈服29. 谢之道歉30. 寡人谕矣明白,懂得31. 徒以有先生也只是因为二、翻译句子:1.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我想要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可要答应我呀!易:交换。
2、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生,愿终守之,弗敢易!承蒙大王给予恩惠,用(贵国的)大面积的土地来换(敝国)小面积的土地,很好;即使如此,但是我是从先王那里接受了封地,愿意始终守护它,不敢(随便)交换。
《唐雎不辱使命》知识汇总九年级语文古诗文知识汇总阅读真题

《唐雎不辱使命》知识汇总本文选自《战国策》,题目是后人加的。
《战国策》是一部战国时代的国别体史书。
由西汉末年刘向编订,具体作者已不可确考,普遍认为不像是出于一人之笔,也不像是出于一时之作。
全书按国别编辑,分为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12国策,共33篇,上起周贞定王十六年(前453),下迄秦二世元年(前209),载录了战国时期各国政治、军事、外交各方面的历史事件,着重记录了谋臣策士的策略权谋、言论举止,反映了战国这一特定的历史阶段中极其复杂的政治斗争和尖锐的社会斗争。
《战国策》是我国古代记载战国时期政治斗争的一部最完整的著作。
主要记述战国时代谋臣策士游说各国或互相辩论时所提出的政治主张和斗争策略,反映当时各诸侯国﹑各阶级﹑阶层之间尖锐复杂的矛盾和斗争,是研究先秦史的重要资料。
而当时七国的风云变幻,合纵连横,战争绵延,政权更迭,都与谋士献策、智士论辩有关,因而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该书文辞优美,语言生动,富于雄辩与运筹的机智,描写人物绘声绘色,在我国古典文学史上亦占有重要地位。
刘向(约前77—前6),本名更生,字子政,沛县(今属江苏)人。
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
汉皇族楚元王(刘交)四世孙。
他在学术文化上的主要贡献是对古籍做了全面系统的分类整理工作,其作品既有史学价值,又有文学价值。
代表作品《新序》《说苑》《列女传》。
1.“唐雎”是人名,安陵君的臣子,战国末期人;“不辱使命”,意思是没有辜负出使的任务。
辱,辱没、辜负。
使命,出使的任务。
题目是后人加的,点明了本文的主要人物和主要事件。
2.国别体,是指以国家为单位,分别记叙历史事件的史书体例。
《国语》是中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分载周、鲁、齐、晋、郑、楚、吴、越等国约五百年的史实。
《国语》的记事比《春秋》详细生动得多,也保存了许多珍贵的史料。
《战国策》是一部战国时期的史料汇编,按国别分为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十二国策,四百八十六章。
九年级《唐雎不辱使命》重要知识点整理(精选13篇)

九年级《唐雎不辱使命》重要知识点整理(精选13篇)九班级《唐雎不辱使命》重要学问点整理篇1【生字注音】唐睢不辱(jū)使命秦王怫(fú)然怒免冠徒跣(xiǎn)以头抢(qiāng)地休祲(jìn)降于每天下缟(gǎo)素秦王色挠(nóo)【重点字词句义】1、通假字:①秦王不说(说:通“悦”,兴奋)②故不错意也(错:通“措”,施行,置办)③仓鹰击于殿上(仓:通“苍”,青色)2、古今异义词:长跪而谢之(古义:赔礼今义:感谢)3、词类活用:①轻寡人与(轻,形容词用作动词,意动用法,“认为……轻”,小看)②请广于君(广,形容词用作动词,使动用法,“使……扩充”)③天下缟素(名词用作动词,穿丧服)4、一词多义:①徒免冠徒跣(空,本文可以解释成光着)徒以有先生也(仅仅,只)②惠大王加惠(恩惠)汝之不惠(聪慧)③若非若是也(像)若士必怒(假如)5、其他重点词语解释:⑴不辱使命(辱没、辜负)⑵易安陵(交换)⑶其许寡人(句中用来加重语气的助词)(答应)⑷大王加惠(赐予恩惠)⑸故不错意也(所以)⑹因使唐雎使于秦(于是)(派)(出访)⑺逆寡人者(违反)⑻非若是也(这样)⑼虽千里不敢易(即使)⑽岂直五百里哉(莫非)(只,仅仅)⑾秦王怫然怒(盛怒的样子)⑿布衣之怒(平民)⒀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先生)(曾经)⒁以头抢地耳:撞;罢了⒂庸夫之怒(平凡无能的人)⒃非士之怒(有才能有胆识的人)⒄休祲:吉凶的征兆⒅秦王色挠(屈服)⒆寡人谕矣(明白,懂得)⒇免冠徒跣(脚)6、重点语句翻译:①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我想要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可要答应我呀!②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生,愿终守之,弗敢易!*承蒙大王赐予恩惠,用(贵国的)大面积的土地来换(敝国)小面积的土地,非常好;即使如此,但是我是从先王那里接受了封地,情愿始终守护它,不敢(任凭)交换。
虽然:既便如此。
2019年中考语文 第28篇 唐雎不辱使命复习素材

第28篇 唐雎不辱使命❶重点词语解释①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交换) ②安陵君其.许寡人(用来加重语气的助词,不译) ③大王加.惠(给予) ④故不错意..也(置意) ⑤请广.于君(扩充) ⑥轻寡人与.(疑问语气助词) ⑦岂直.五百里哉(只,仅仅) ⑧秦王怫然..怒(盛怒的样子) ⑨布衣..之怒(平民) ⑩以头抢.地耳(撞) ⑪此庸夫..之怒也(平庸无能的人) ⑫非士.之怒也(文中指有才能、有胆识的人) ⑬休祲..降于天(吉凶的征兆。
休,吉祥。
祲,不祥) ⑭天下缟素..(白色的丝织品,文中指穿丧服) ⑮秦王色挠.(屈服) ⑯长跪而谢.之曰(道歉) ⑰寡人谕.矣(明白,懂得) ❷通假字①故不错.意也(“错”通“措”,安置) ②秦王不说.(“说”通“悦”,高兴、愉快) ③仓.鹰击于殿上(“仓”通“苍”) ❸一词多义①徒⎩⎪⎨⎪⎧亦免冠徒.跣(光着)徒.以有先生也(仅仅,只) ②使⎩⎪⎨⎪⎧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派,派遣)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第一个“使”,派遣。
第二个“使”,出使)③以⎩⎪⎨⎪⎧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用)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凭借)以.君为长者(与“为”连用,表示把……当作)徒以.有先生也(因为) ④之⎩⎪⎨⎪⎧愿终守之.(代词,代安陵)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的)天子之.怒(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⑤怒⎩⎪⎨⎪⎧怀怒.未发(愤怒)天子之怒.(发怒)⑥于⎩⎪⎨⎪⎧仓鹰击于.殿上(介词,在)受地于.先王(介词,从)请广于.君(给)因使唐雎使于.秦(到) ❹古今异义①秦王使.人谓安陵君 使⎩⎪⎨⎪⎧古义:派遣今义:让 ②虽然..,受地于先王 虽然⎩⎪⎨⎪⎧古义:两个词,“虽”,即使,“然”,这样、如此今义:转折连词,常与“但是”搭配使用③休.祲降于天 休⎩⎪⎨⎪⎧古义:吉祥今义:休息 ④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易⎩⎪⎨⎪⎧古义:交换今义:容易 ⑤非若是.也 是⎩⎪⎨⎪⎧古义:这样今义:表判断的动词 ⑥徒.以有先生也 徒⎩⎪⎨⎪⎧古义:仅仅,只今义:徒弟❺词类活用①亦免.冠徒.跣(动词的使动用法,免,使……脱去;徒,使……光着) ②天下缟素..(名词作动词,穿丧服) ③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动词的使动用法,使……伏;使……流) ④且秦灭韩亡.魏(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灭亡) ⑤请广.于君(形容词作动词,扩充) ⑥轻.寡人与(形容词作动词,轻视、看不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8篇 唐雎不辱使命
❶重点词语解释
①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
安陵(交换) ②安陵君其.
许寡人(用来加重语气的助词,不译) ③大王加.
惠(给予) ④故不错意..
也(置意) ⑤请广.
于君(扩充) ⑥轻寡人与.
(疑问语气助词) ⑦岂直.
五百里哉(只,仅仅) ⑧秦王怫然..
怒(盛怒的样子) ⑨布衣..
之怒(平民) ⑩以头抢.
地耳(撞) ⑪此庸夫..
之怒也(平庸无能的人) ⑫非士.
之怒也(文中指有才能、有胆识的人) ⑬休祲..
降于天(吉凶的征兆。
休,吉祥。
祲,不祥) ⑭天下缟素..
(白色的丝织品,文中指穿丧服) ⑮秦王色挠.
(屈服) ⑯长跪而谢.
之曰(道歉) ⑰寡人谕.
矣(明白,懂得) ❷通假字
①故不错.
意也(“错”通“措”,安置) ②秦王不说.
(“说”通“悦”,高兴、愉快) ③仓.
鹰击于殿上(“仓”通“苍”) ❸一词多义
①徒⎩⎪⎨⎪⎧亦免冠徒.跣(光着)徒.
以有先生也(仅仅,只) ②使⎩⎪⎨⎪⎧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派,派遣)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第一个“使”,派遣。
第二个“使”,出使)
③以⎩⎪⎨⎪⎧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用)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凭借)以.君为长者(与“为”连用,表示把……当作)徒以.
有先生也(因为) ④之⎩⎪⎨⎪⎧愿终守之.(代词,代安陵)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的)天子之.
怒(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⑤怒⎩⎪⎨⎪⎧怀怒.未发(愤怒)天子之怒.
(发怒) ⑥于⎩⎪⎨⎪⎧仓鹰击于.殿上(介词,在)受地于.先王(介词,从)请广于.君(给)因使唐雎使于.
秦(到) ❹古今异义
①秦王使.
人谓安陵君 使⎩
⎪⎨⎪⎧古义:派遣今义:让 ②虽然..
,受地于先王 虽然⎩⎪⎨⎪⎧古义:两个词,“虽”,即使,“然”,这样、如此今义:转折连词,常与“但是”搭配使用
③休.
祲降于天 休⎩
⎪⎨⎪⎧古义:吉祥今义:休息 ④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
安陵 易⎩
⎪⎨⎪⎧古义:交换今义:容易 ⑤非若是.
也 是⎩
⎪⎨⎪⎧古义:这样今义:表判断的动词 ⑥徒.
以有先生也 徒⎩⎪⎨⎪⎧古义:仅仅,只今义:徒弟
❺词类活用
①亦免.冠徒.
跣(动词的使动用法,免,使……脱去;徒,使……光着) ②天下缟素..
(名词作动词,穿丧服) ③伏.尸百万,流.
血千里(动词的使动用法,使……伏;使……流) ④且秦灭韩亡.
魏(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灭亡) ⑤请广.
于君(形容词作动词,扩充) ⑥轻.寡人与(形容词作动词,轻视、看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