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材料一,分析材料二钟关羽形象_0

合集下载

关羽人物形象分析

关羽人物形象分析

关羽人物形象分析关羽人物形象分析关羽是一位义薄云天,英勇无畏的的英雄。

他是一位忠于蜀汉,知恩图报,义薄云天的豪杰,是一位英勇善战,智勇双全,威震华夏的英雄。

他的孔武有力、英勇善战,特别是他的重然诺、讲义气、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品质,历来受到广大人民的喜爱。

《三国演义》第一回是“宴桃园豪杰三结义”,就是说的刘备、关羽、张飞三人看到国家动乱,民不聊生,想寻觅同心,共举大事。

三人一拍即合,在张飞庄后桃园中桃花盛开之时“结为兄弟”,誓词是:念刘备、关羽、张飞,虽然异姓,既结为兄弟,则同心协力,救困扶危。

上报国家,下安黎庶。

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

皇天后土,实鉴此心。

背义忘恩,天人共戮。

从刘关张的誓词可以看出小说塑造了一个义绝的人物形象。

关羽华容释曹,在作者看来,更是“义薄云天”。

因为重信守诺、知恩必报,向来就是“义”的重要表现。

关羽当初兵败被俘,虽然最终未被曹操极为优厚的待遇彻底迷惑,但对曹操的所谓“新恩”,其实也并未完全舍弃,因而总有点不能忘怀。

他在当时的辞曹信中就这样说过:“尚有余恩未报,候他日以死答之,乃某之志也。

”曹操力排众议,坚持不杀关羽,“使归故主,以全其义”,成就了关羽“义”的美名。

于是,有感于“丞相之恩,深如沧海”的关羽,不仅替曹操斩颜良、诛文丑,解了袁绍的白马之围,特别是在赤壁火起后,在华荣道一手“义释”了被大火烧得焦头烂额、走投无路的曹操。

这里,关羽冒死释曹,以私废公,用今天的眼光看来,就是在关键时刻不顾军命,不讲原则,认敌为友,放虎归山,犯了政治上、军事上绝对不可原谅的错误;在关羽,他也并非不知这样做的严重后果。

因为他事前曾和诸葛亮立过军令状,军中无戏言,违令是要杀头的。

关羽在曹操求命时,正面临着“忠”与“义”的剧烈冲突:放走曹操,这是对刘备不忠;不放曹操,这显然又是忘恩负义。

在这两难的境况下,最后还是舍“忠”取“义”,以“义”为上,放了曹操。

对于关羽此举,作者极为赞赏,说他是“义重如山”,还引诗称赞他是:“彻胆长存义,终身思报恩。

关羽形象分析3

关羽形象分析3

关羽形象分析上传: 黄涌云更新时间:2012-5-8 16:52:08《三国演义》是我国四大名著,它的艺术成就是多方面的,其中之一就是塑造了许多性格鲜明、影响深远的艺术形象,关羽即是其中的重要人物之一。

通过分析有关描写关羽的故事情节,我们可以得出他的三个主要方面性格特点:一是刚毅勇猛;二是忠诚义烈;三是严正傲岸。

一历史上,关羽被尊称为“武圣”,成为妇孺皆知的勇将,在众多的战将中,他出类拔萃的气概最为突出,所以他性格的第一个方面即是刚毅勇猛。

关羽刚一出场,作者就细致地刻画了他的外貌(第一回):身长九尺,髯长二尺;面如重枣,唇若涂脂;丹凤眼,卧蚕眉;相貌堂堂;威风凛凛。

这样一个人物,虽然此时还未描写他的任何行动,但一个勇将的形象却早已跃然纸上。

接下来小说通过一系列生动情节刻画出了关羽的这一性格特征。

关羽武功盖世,杀敌神速,常常是手起刀落,就使敌将身首异处,透露出他锐不可挡的英雄气概。

“温酒斩华雄”(第五回)场面的精彩描写就很好地突出了他的这一性格特点。

董卓部下的骁将华雄,连斩数将,勇不可挡,虽然各路诸侯手下猛将如云,但遇到这样的场面却还是“众皆失色”,令他们束手无策。

此时关羽挺身而出,主动请求去斩杀华雄。

曹操教人酾酒一杯为关羽壮威,但关羽却说:“酒且斟下,某去便来。

”关羽随即提刀飞身上马,只听得关外一阵轰鸣的鼓声之后,他已经提华雄首级掷于地上,刚才所酾之酒尚有余温。

“诛颜良(第二十五回),斩文丑(第二十六回)”同样也表现了关羽万人敌的勇武。

颜良、文丑是袁绍手下的两员猛将,武功也非常了得(这从第五回袁绍所说的“可惜吾上将颜良、文丑未至,得一人在此,何惧华雄!”即可看出),但关羽一出马,不费吹灰之力就砍下了二将的人头,从而更加突出了他的勇猛。

关羽的神威在“过五关斩六将”(第二十七回)时更是表现得淋漓尽致。

关羽得知刘备在袁绍处的消息后,尽管远隔千里之遥,也决计要去投奔他。

途中要经过五处关隘,这五处关隘是曹操拒敌的天然屏障,因此都派了重兵把守。

浅谈《三国演义》中关羽的形象

浅谈《三国演义》中关羽的形象

浅谈《三国演义》中关羽的形象摘要】《三国演义》是我国长篇历史小说的开山之作。

小说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近百年的历史风云。

全书反映了魏、蜀、吴三国时期的政治军事斗争,塑造了一批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关羽就是一位为历代仁人志士推崇的英雄形象。

本文主要从智勇双全、义薄云天、刚愎自用等特征,对关羽的形象进行全面分析。

【关键词】《三国演义》;关羽;形象一、关羽简介关羽,字云长,原字长生,河东解良人。

他身长九尺,髯长二尺,面如重枣,唇若涂脂,丹凤眼,卧蚕眉。

关羽所用的武器是青龙偃月刀,又名冷艳锯,重82斤。

因杀人逃难江湖,公元184年黄巾起义时逃至涿郡遇到刘备在召集人马,便跟张飞一起追随刘备,当时他只有23岁。

二、关羽的勇武与智勇(一)过五关斩六将第二十七回记关羽离开曹操,寻找刘备,一路分别受到了东岭关孔秀、洛阳城韩福和孟坦、汜水关卞喜、荥阳太守王植、黄河渡口秦琪的阻拦,于是关羽过五关斩六将,保护二位嫂嫂千里寻兄。

曹操没有给关羽通关文牒,是想让关羽知难而退,而让曹操没想到的是关羽不但没有知难而退,而且斩杀了他的六员大将,继续他的寻程。

过五关斩六将既表现出关羽的勇武,又体现出他对刘备的忠义。

(二)单刀赴会单刀赴会是围绕荆州问题而展开的,体现了关羽的智勇。

由于刘备借荆州长期未还,孙权就派鲁肃设计杀掉关羽而夺取荆州。

第六十六回记关羽应鲁肃邀请过江商讨荆州之事,关羽为了捍卫国家尊严,同时也为了显示他的英雄气概,只身前往。

鲁肃早在宴间安排好伏兵,要杀关羽,关羽识破了其计谋,并用他的智慧全身而退。

单刀赴会体现了关羽非凡的胆量和智谋,可谓是英雄之极。

同时这种英雄风度充分暴露了关羽的好胜、轻率、虚荣,为后来的被杀埋下了危机。

三、关羽的义(一)桃园结义的情义桃园结义是刘关张三兄弟同生共死情义的表露。

后人一直传诵着这个故事,也有许多人效仿焚香结义。

他们的情义天地可鉴、日月可表。

关羽斩颜良诛文丑、护送二位嫂嫂千里寻兄都是为了实践桃园结义的情义。

《三国演义》中关羽形象分析与精神价值思考

《三国演义》中关羽形象分析与精神价值思考

《三国演义》中关羽形象分析与精神价值思考临沂大学山东临沂 276000在《三国演义》这部历史宏伟壮阔的战争纷乱的年代里,历史演变的自然规律和不可抗拒的人物命运悲剧在各个阶层和人物身上上演。

就如《三国演义》开头一首诗歌点明小说的故事走向,“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

其中关羽的人生结局安排更是作者罗贯中独具匠心和重点描绘的,这其中为塑造关羽的忠诚信义服务,更是区别史料记载,使得关羽命运的发展有始有终,有因有果。

一、《三国演义》中关羽形象分析毛宗岗评关羽为:“历稽载籍,名将如云,而绝伦超群者,莫如云长,青史对青灯,则极其儒雅;赤心如赤面,则极其英灵。

”关羽的形象更是在众多英雄将士中脱颖而出,得益于作者独具一格的艺术手法,这也使得关羽形象更具神异的色彩。

关羽作为《三国演义》中文必提诸葛,武必提关羽中的一个重要角色,尽管在性格上有不可或缺的局限,如刚愎自负,骄傲自大,大意致使失掉荆州,然而却不能掩盖他身上的亮点。

关羽性格和形象的鲜明和亮点也使得他在人们的心中深刻和与众不同。

(一)英灵儒雅借用毛宗岗评价,“则极其儒雅,则极其英灵”,在描写关羽的爱好时,爱读《春秋》,便可知关羽并不是粗鲁的武将,在小说开始的描写多以张飞和关羽作为刘备的辅佐而出现,而同样境遇,关羽更沉稳,冷静,从其描写的语气和用词的数量上就可以判断出,如第二回。

其二,从关于出场的形象描写也可以看出。

赤色是忠诚的代表,“相貌堂堂,威风凛凛”更是给人一种正义儒雅的感觉。

关羽形象描写是《三国演义》众多英雄形象描写最详细和深刻的。

外貌描写是侧面烘托,关羽行为更是体现儒雅的一面。

与刘备,张飞的兄弟之情,与刘备的君臣关系,都是检验君子的行为标准。

最突出的事件是“屯土山关公约三事,救白马曹操解重围”。

这足以看出关于对待男女之色,遵循礼节,借曹操叹服不已侧面写出关羽威风凛凛的正义儒雅的形象。

(二)忠诚神武关羽作为“忠”与“义”的代表,首先是对刘备的忠诚是最直接的表现,如第一回三兄弟结拜并宣誓。

比较材料一,分析材料二钟关羽形象

比较材料一,分析材料二钟关羽形象

比较材料一,分析材料二钟关羽形象篇一:江西省上高二中20XX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答案江西省上高二中20XX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一、(18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纠葛(ɡ?)悚然(sǒnɡ)勾当(ɡ?u)逸兴遄飞(tuān)B.标识(shí)裙裾(jū)隽永(juàn)风靡一时(mí)c.蕈菌(jùn)诓骗(kuānɡ款识(zhì)刀耕火种(zh?ng)d.馄饨(dùn)房檩(lǐn)睥睨(nì)宁缺毋滥(nínɡ)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驰骋原生态常年累月吉人自有天象B.诀别声讯台震耳欲聋真金不怕火炼c.问候照像机额首称庆明人不说暗话d.受理金钢钻粗制烂造在其位谋其政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①诺贝尔奖委员会的授奖词称,莫言将现实和幻想、历史和社会结合在一起,他作品中的世界令人联想起福克纳和马尔克斯作品的________。

②“医疗改革试点”方案是《卫生局工作要点》中20个亮点之一。

然而从年初开始酝酿,到年底还在讨论,整整一年,这个亮点________没有亮起来。

③美国总统奥巴马虽然连任成功,但是他的感召力已经今不如昔,他能否力挽狂澜,拯救美国经济,也许人们还要___________。

a.融合始终拭目以待B.融合最终刮目相看c.融和始终另眼相看d.融和最终静观其变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目前,总耗资达5500万英镑的“伦敦奥运文化节”正在如火如荼地举行,1000万张免费门票让公众有机会欣赏:比较材料一,分析材料二钟关羽形象)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纠葛(ɡé)悚然(sǒnɡ)勾当(ɡòu)...B.标识(shí).c.蕈菌(jùn).d.馄饨(dùn).a.驰骋B.诀别c.问候d.受理裙裾(jū).诓骗(kuānɡ.房檩(lǐn).原生态声讯台照像机金钢钻隽永(juàn).款识(zhì).睥睨(nì).常年累月震耳欲聋额首称庆粗制烂造逸兴遄飞(tuān).风靡一时(mí).刀耕火种(zhòng).宁缺毋滥(nínɡ).吉人自有天象真金不怕火炼明人不说暗话在其位谋其政②他似乎认为世界上的栖息者在陆续的时期内几近灭绝③马修先生的观点和我的观点之间的差异是无关紧要的④其后又重新充满了这个世界⑤也可能产生新类型⑥这些观点表明他似乎认为生活条件的直接作用具有重大的影响,已清楚地看到了自然选择原理的十足力量a.③⑥②④①⑤B.③①⑤②④⑥c.③②④①⑤⑥d.②④①⑤③⑥6.下列关于名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三国演义》中,关羽温酒斩华雄,斩颜良诛文丑和千里走单骑,都给曹操留下深刻的印象,所以曹操非常欣赏关羽的英武,派张辽劝说关羽归降。

关羽形象(最新整理)

关羽形象(最新整理)

41.A (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时期关羽形象三国到隋唐《三国志》中的关羽:东汉末年名将,勇武、重义,傲慢自大、刚愎自用。

隋唐时期,并未得到统治者及文人士大夫的重视和颂扬,名气也不大。

宋元统治者对关羽赐庙额、封王;关羽的祠庙在全国各地兴起;南宋文人对关羽忠义、英勇的形象特质进行了多方渲染;关羽故事在话本、戏曲杂剧中大量出现,刚勇、忠义、儒雅是关羽形象的主要特征;元明之际,罗贯中将关羽形象定格在《三国演义》小说中。

明清 统治者先后加封关羽为“协天护国忠义大帝”、“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震天尊、关圣帝君”、“忠义神武关圣大帝”;在民间逐渐成为一个禳灾祈福之神,受到百姓的顶礼膜拜。

20世纪初 1917年钱玄同在写给胡适的信中说道:“明清两代,社会上所景仰之古人,就是孔丘关羽二位。

不但愚夫愚妇信仰‘关老爷’,即文人学士亦崇拜‘关夫子’。

此等谬见,今后及应扫荡无疑。

” ——摘编自郭素媛《三国演义诠释史论》、刘海燕《关羽形象与关羽崇拜的演变史论》从以上材料中任选两个相邻的时段,指出关羽形象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论述。

(说明: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41.B (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从古到夸,孙悟空的艺术形象发生了很大变化。

——摘缟自张久瑛《试论孙悟空形象的形成和演变》、刘继兴《毛泽东耐人寻味的“孙悟空情结”》表1从以上材料中任选两个相邻的时段,指出孙悟空形象的差异,并从艺术形象的时代性角度进行论述。

(说明:可以赞同或反对材料中所呈现的“差异”,但必须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40.(25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先秦诸子多主张广土众民,秦汉至唐宋的统治者及思想家也大多热衷于此,他们往往主张人口愈多愈好,把人口的增加作为衡量国家强盛的标准,因为无论从生产的发展还是国家赋役来源看,人口和土地都是封建统治的基础。

因而,提倡与鼓励人口的增殖长期占据中国古代人口思想理论的主导。

关羽形象分析

关羽形象分析

关羽形象分析2012-11-28 23:35:40关羽形象分析作者:刘增洋汉语言文学二班100142***7摘要:关羽这一人物在民间有极大的声望,形成相当规模的崇拜。

然而,历史上的关羽却并非圣人,甚至被陈寿指称刚愎、傲慢。

然而,在小说《三国演义》中,关于却被塑造成一个完美的圣人,他骁勇、义胆忠肠、儒雅有风度,与历史人物关羽相差甚远。

小说中的关羽和历史上的关羽差距在哪里?到底是什么原因让关羽形象变化如此之大?罗贯中又如何塑造了完人关羽形象?这些都是本文即将涉及和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关羽、历史人物、《三国演义》、虚化入学古代文学之宋元明清以来,三国人物关羽屡次出现在我的面前;另外,时下影视剧《三国》的热播,也增加了我对关羽这一人物形象的兴趣。

关羽的人物形象在正史中,可追溯到陈寿的《三国志》。

陈寿在《三国志》中以“羽望见良麾盖,策马剌良于万众之中,斩其首还,绍诸将莫能当者,遂解白马围。

”【1】概括其勇,又以“刚而自矜……以短取败,理数之常也。

”【2】冷酷的评价谓其刚愎、傲慢。

那么,小说《三国演义》中关于又是怎样一个人呢?谈到中国小说,就不能不提鲁迅先生的《中国小说史略》,鲁迅先生评《三国》时曾说:“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惟于关羽,特多好语,义勇之概,时时如见矣。

”【3】可谓是众家评论中给出的最中肯的评价,从中也不难看出,这里对关羽形象的赞誉。

要说赞誉云长,当然也不能少了《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的评价,小说第七十七回,关羽麦城战败,魂丧酒泉之后,作者诗评曰:汉末才无敌,云长独出群。

神无能奋勇,儒雅更知文。

【4】对小说中的关羽形象给出更加全面艺术化的概括。

是的,小说中的关羽是被作者罗贯中进行艺术加工后而产生的人物形象,关羽后来被尊帝,形成较大规模的关公崇拜,与罗贯中的艺术加工有很大关系。

作者到底为什么要对关羽进行如此大的艺术加工呢?罗贯中这样写关羽,到底寄托着他怎样的情感因素?他笔下的关羽变成了什么样的人?一、关羽的历史面貌和小说中的关羽据《三国志》记载,关羽是一位勇将,但还算不上义勇盖世的完人。

三国关羽形象研究分析

三国关羽形象研究分析

三国关羽形象研究分析
首先,从关羽的外貌特征来看,他有一头浓密的头发和一对修长有力的眉毛,宽阔的鼻梁和深邃的眼神,这些特征彰显了他的英勇和威严,给人一种强悍的感觉。

他的身材高大而健壮,肌肉发达,这也表现了他的力量和勇猛。

同时,他穿着一袭绿色战袍,手持青龙偃月刀,这些视觉上的符号为他赋予了一种极具军事力量的形象。

其次,关羽的品行也是塑造他形象的重要方面。

他忠诚正直,对待朋友义气如山,从未背叛过刘备,一生都是全心全意为刘备效力。

他有一颗慈悲的心,对待俘虏从未苛刻。

他还注重礼义,待人谦和有礼,深受人们的敬重和喜爱。

他坚守忠诚、正直、仁义的原则,成为了中国古代忠义的代表,广大民众称他为“关圣帝君”。

此外,关羽一生的伟绩也构成了他形象的重要部分。

他在赤壁之战中的杀敌数以千计,展现了他的武艺高强。

他在长板桥与曹军百万大军周旋数月,以寡敌众,展现了他的智勇双全。

他平定南蛮、征服荆州等一系列事迹,也充分展示了他的军事才能和领导才华。

这些战绩使得关羽成为了一个具有传奇色彩的英雄人物,被后人称为“武圣”。

关羽的形象研究还应该从他的历史背景和社会背景来进行。

关羽生活在东汉末年的混乱时期,战乱频现,百姓遭受战争的蹂躏。

而作为一个武将,关羽不仅是对抗外敌的勇士,也是保护百姓安全的守护神。

他在荆州任职期间,采用了一系列的措施来保护百姓的生活,展现了他的仁爱和胸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比较材料一,分析材料二钟关羽形象篇一:20XX届高三模拟考试文科综合试题——历史20XX届高三模拟考试文科综合试题——历史宝鸡高新实验中学张建辉第Ⅰ卷选择题(48分)24.汉武帝设置十三州刺史以监察地方,并将豪强大族“田宅逾制”作为重要监察内容,各地财产达300万钱的豪族被迁到长安附近集中居住。

这表明当时a.政权的政治与经济支柱是豪强大族B.政治权力与经济势力出现严重分离c.抑制豪强是缓解土地兼并的重要措施d.经济手段是巩固专制集权的主要方式25.《后汉书·樊宏列传》中说:“(樊重)世善农稼,好货值。

??三世共财,子孙朝夕礼敬,常若公家。

其营理产业,物无所弃,课役童隶,各得其宜,故能上下戮力,财利岁倍,至乃开广田土三百余顷。

”这反映出a.重商主义思想在东汉得到提倡B.民间农产品的商业化现象较普遍c.地主田庄中普遍采用奴隶劳动d.田庄经济收入多用于购田置地26.据清代屈大均在《广东新语》记载:“(在广东佛山罗定)凡一炉场,环而居者三百家,司炉者二百余人,掘铁矿者三百余,汲者、烧炭者二百有余,驮者牛二百头,载者舟五十艘。

计一铁场之费,不止万金,日得铁20余板则利嬴,得8、9板则缩。

”材料蕴含的历史信息有:①生产规模大②生产分工明确③生产以出售产品赢利为目的④采用雇工经营⑤采用机器生产的近代企业a.①②③④B.①②③④⑤c.①②④⑤d.①②④27.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使朝廷之上,闾阎之细,渐摩濡染,莫不有诗书宽大之气,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

”与这一论述的精神实质最为接近的是a.天下兴亡,匹夫有责B.民为邦本c.天下为公d.民贵君轻28.理学家王阳明说:“士以修治,农以具养,工以利器,商以通货,各就其资之所近,力之所及者而业焉,以求尽其心,其归要在于有益生人(民)之道,则一而已??四民异业而同道。

”在此,王阳明a.重申传统的“四民”秩序B.主张重新整合社会阶层c.关注的核心问题是百姓生计d.阐发的根本问题是正心诚意29.苏格拉底在受审时申辩说:“打一个可笑的比喻,我就像一只牛虻,整天到处叮住你不放,唤醒你们、说明你们、指责你们??我要让你们知道,要是杀死像我这样的人,那么对你们自己造成的损害将会超过对我的残害。

”这段话表明苏格拉底a.维护公民生存权利B.抗议雅典司法不公c.捍卫思想自由原则d.反对贵族专权暴政30.某思想家在20世纪初大声疾呼:“吾宁忍过去国粹之消亡,而不忍现在及将来之民族,不适世界之生存而归削灭也。

??其不能善变而与之俱进者,将见其不适环境之争存,而退归天然淘汰已耳!”从中可见,该思想家主张a.打破保守观念,为新文化营造空间B.剔除传统糟粕,重建儒家信仰c.宣扬改革理念,为康梁变法造声势d.遵循进化理论,任凭自然选择31.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在关岛发表演说中谈到:“西欧和日本都是美国非常强有力的竞争对手。

??同我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时候相比,美国遇到了我们甚至连做梦也没有想到过的那种挑战。

”这说明二战后美国极力扶持西欧和日本的政策a.事与愿违B.得不偿失c.福兮祸所伏d.好心没好报32.下图为世界财富“500强”跨国公司的变化,其信息反映的实质是a.跨国公司是推动全球化的主要力量B.发展中国家经济主权面临严重威胁c.美国的全球经济霸主地位开始动摇d.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导经济全球化33.古罗马法学家盖尤斯记述过一个案例:有人砍伐了邻居家的葡萄树,被告上法庭,原告提供了确凿证据,却输掉了官司。

原因是原告在法庭辩论中把“葡萄树”说成了“葡萄”,而《十二铜表法》只规定了非法砍伐他人“树木”应处以罚金。

该案例说明当时在罗马a.不重视私有财产的保护B.法律具有形式主义特征c.审判程序缺乏公正性d.审判结果取决于法律的解释34.清代内阁处理公务的案例“积成样本四巨册”,官员“怀揣摹此样本为急”,时人称之为:“依样葫芦画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

画成依旧葫芦样,要把葫芦仔细看。

”这反应出当时a.内阁职权下降导致官员无所事事B.政治体制僵化官员拘泥规则c.内阁机要事务繁忙官员穷于应付d.皇帝个人独裁官员惟命是从35.国学大师陈寅恪曾说:“伪史料中有真历史。

”这句话的真实含义是a.伪史料无任何价值B.伪史料可当真历史c.评定史料真伪的标准应当重新确定d.伪史料对研究真历史也有一定价值第Ⅱ卷非选择题(52分)40.(25分)中国的GdP在20XX年超过了日本,跃居世界第二,关于GdP的话题引发了众多网友的热议,历史老师也乘热打铁,要求同学们开展题为“世界GdP大国百年兴衰启示录”的研究性学习活动。

下面是某同学为此而上网收集的部分材料。

材料一两千多年来,中国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但到了1895年,中国经济受甲午战争战败的拖累,这个位置被美国所取代。

……甲午战争时,中国的GdP大约是日本的5倍,没想到日军却打了胜仗。

材料二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美国GdP的发展与国内市场的不断扩大密切相关。

二战后,美国又占据了广阔的国际市场,有力地推动美国经济的发展,1945—1969年,美国GdP翻了一番还多。

材料三1937年,苏联的工业生产总值跃居世界第二位。

二战后,苏联GdP长时间稳居世界第二,直至20世纪80年代,苏联的GdP被日本超过。

对苏联GdP排名的升跌,有人感慨:“真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对苏联和日本GdP排名的易位,有网友留言:“看看两国政府的财政支出,就能明白其原因。

”(1)某同学这样分析甲午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中国的GdP优势只胜在数量,在质量上却输给日本,工业化的进程远比日本缓慢是中国节节失利的经济原因。

”他的分析有道理吗?请说明理由。

1895年中国甲午战败,失去GdP世界第一的位置,请谈谈中日甲午战争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危害。

(11分)(2)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美国扩大国内市场迅速发展经济的政治前提是什么?二战后美国是如何占据广阔的国际市场的?(8分)(3)材料三中的“萧何”指的是什么?中国后来是如何解决好这个问题的?请说明苏联和日本的财政支出对GdP增长的不同影响。

(6分)41.(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和英国革命比较起来,法国革命显得更经典一些,因为它对封建因素的革除最为彻底——实际上惟有法国革命才真正实现了对封建社会的革命性改造,因而惟有法国革命才能算得上真正意义上的“革命”。

由于法国革命具有这种特殊的经典性,它在现代民主政治创制方面的贡献自然也非同一般。

事实上它历来被认为是世界政治发展史上的一块划时代的里程碑,是全球性的政治民主化潮流开启的标志。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材料二当法国大革命开始之时,此前的15年中已经发生了很多动荡,他们动摇了美洲和欧洲的社会秩序。

其中最重要的风暴发生在北美,那里的英国移民反叛伦敦,并在1776年宣布独立。

在欧洲,1770——1780年间的骚动呈现出两种面目,这与欧洲大陆两部分之间既存的反差有关:在它的“东方部分”,社会主要由被奴役的农民构成,而其西方部分则更为发达、更为自由。

……(19世纪初)法兰西共和国已经死亡,而在整个旧大陆,这个共和国的继承者和旧制度力量之间产生了对抗,前者就是拿破仑体制,它捍卫了共和国统一化和理想化的建设成果,但放弃了政治和宗教方面再生的抱负;而后者在法国军队尚未渗入的地方看起来仍然是安然无恙。

从逻辑上说,法国大革命的身影掩盖了它此前或随后的各次运动。

但这些运动同样在现代世界的诞生中扮演了重要作用。

——雅克〃索雷《18世纪美洲和欧洲的革命》评述材料中关于法国大革命对民主制度发展的影响的论点(12分)(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任意一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请考生在第45、46、47三道历史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45.(15分)【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春秋》之义,内诸夏而外夷狄。

……夫关中土沃物丰……帝王之都每以为居,未闻戎狄宜在此土也。

非我族类。

其心必异。

戎狄志态,不与华同……戎晋不杂。

并得其所,上合往古既叙之义,下为盛世永久之规。

纵有猾夏之心,风尘之警,则绝远中国,隔阂山河,虽为寇暴,所害不广。

——摘自[西音]江统《徙戎论》材料二自晋宋以来,视洛阳为荒土,此中谓长江以北,尽是夷狄。

昨至洛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

礼仪富盛,人物殷阜。

——摘自[北魏]杨衙之《洛阳伽蓝记》材料三北朝的强盛来自体制的力量……变替的“胡化”和“汉化”……扭转了魏晋以来的帝国颓势,并构成了走出门阀士族政治、通向重振的隋唐大帝国的历史出口。

——摘自吴宗国主编《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i)据材料一,指出作者关于民族问题的主张,概括其理由。

(6分)(2)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魏孝文帝改革的进步作用。

谈谈你对当对民族关系的认识。

(9分)46.(15分)【选修2——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放弃自己的自由,就是放弃自己做人的资格,就是放弃人类的权利,甚至就是放弃自己的义务。

……即使分散着的人们一一相继地被某个个人所奴役,无论他们的人数可能有多少,我在这里就只看到一个主人和一群奴隶,我根本没有看到人民和他们的首领。

——卢梭《社会契约论》材料二今革命之事毕矣,而革命之目的尚未全达,是何也?不良之政府虽倒,而良善政治之建设则未尝有也。

故民国成立已届年余,而政治之纷扰,无一定策画如故也;政治之污秽,无扫荡方法如故也。

以若斯之政府,而欲求得良善之政治,即不可能也,亦不可望也。

——宋教仁1913年3月《代草国民党之大政见》(1)归纳材料一的观点。

(3分)(2)材料二中的“良善政治”指的是什么?为什么说“民国成立已届年余,而政治之纷扰……污秽……如故”?(6分)(3)简述法国启蒙思想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影响。

(6分)47.(15分)【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毛泽东之所以肯定曹操,恐怕也缘于二人在诸多方面有着逼真的“形似”乃至“神似”之处。

举其大端,譬如叱咤风云、临危不惊的军事才干,气壮山河、舍我其谁的政治抱负,直抒情怀、气魄雄伟的诗词文赋等等……即使在个性、气质上,二人也有着某种相似之处:——宋培宪《毛泽东与(为曹操翻案)》(1)材料一是怎样评价曹操的?(3分)材料二“涂巷中小儿薄劣,其家所厌苦,辄与钱令聚坐听说古话。

至说三国事,闻刘玄德败,辄蹙眉,有出涕者,闻曹操败,即喜唱快。

”——北宋?苏轼:《志林》材料三《三国演义》善于通过战争的描写来展现人物的性格。

赤壁之战中的人物很多,重点只有几个。

在决策阶段,作者着力写诸葛亮和周瑜,在决战阶段,则突出了曹操。

……小说中的曹操经过各个时代的艺术加工,已成为统治阶级权臣的形象,是极端利己主义者的典型,成为古今奸雄中的第一奇人,他的突出特点是奸诈,小说同时写出了他的雄才大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