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最易有

合集下载

春季传染病预防知识

春季传染病预防知识

春季传染病预防知识春季是呼吸道传染病和一些消化道传染病的多发季节,儿童和体弱的人尤其容易感染这些传染病。

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主要有麻疹、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风疹、水痘、流行性腮腺炎等。

1、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冬春季节多发,传染力极强。

临床以发热、皮疹及两眼发红、流泪、畏光、打喷嚏、流涕、咳嗽为主要症状,并以颊粘膜出现麻疹斑为特征。

患病后一般可获得持久免疫力。

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主要通过飞沫直接传播,人群普遍易感。

尽量减少和患者及其患者家属的接触是预防麻疹的关键。

2、流行性感冒:又称流感,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

流感病毒分为甲、乙、丙三型。

流感病毒主要侵入呼吸道,临床上有发热、全身酸痛、咽痛、咳嗽与白细胞减少等表现。

病人和隐性感染者为传染源,主要经飞沫传播,人群对流感普遍易感,病后有一定的免疫力。

流感可通过接种疫苗预防。

3、流脑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是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较强,有明显的季节性和周期性,冬春季发病率高。

本病起病急、病情重、传播快、病死率高。

发病初期类似感冒,流涕、咳嗽、头痛、发热等。

病菌进入脑脊液后,头痛加剧,嗜睡、颈项强直、有喷射样呕吐和昏迷休克等危重症状。

带菌者和流脑病人是本病的传染源。

病人在潜伏期末和急性期均有传染性,病原菌主要是通过咳嗽、喷嚏等经飞沫直接从空气中传播,人群普遍易感。

儿童发病率高,以5岁以下儿童尤其是是6个月至2岁的婴幼儿发病率最高。

三晒一开”即常晒太阳、晒被褥、晒衣服,居室常开窗通风,以达到杀灭该病病菌,可通过接种疫苗提高对流脑”的免疫能力。

4、风疹:是由风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病毒侵入人体后2〜3周发病。

临床表现以低热、畏寒、头痛、流涕、上呼吸道炎症、耳后及枕部淋巴结肿大。

风疹病人为传染源,出疹前后5日均有传染性,患者鼻咽部分泌物、血及尿中均带有病毒,主要经空气飞沫传播,人群普遍易感。

形容春天不好的地方的句子

形容春天不好的地方的句子

形容春天不好的地方的句子1.春天容易发生灰尘暴露,对过敏体质的人士有影响。

2.春天风大,易引起呼吸系统疾病。

3.春天湿气重,容易导致关节疼痛。

4.春天气温多变,容易引发感冒。

5.春天花粉过敏症患者增多。

6.春天空气湿度大,衣物不易干透。

7.春天气温升高,热量摄入过多容易中暑。

8.春天热量不稳定,易引起消化不良。

9.春天容易出现大风天气,影响户外活动。

10.春天旱季多风,露天扬尘影响环境卫生。

11.春天潮湿,易引发皮肤病。

12.春天气温升高,易导致湿疹加重。

13.春天雨水较多,街道容易积水影响交通。

14.春天气温上升,加重空气污染。

15.春天气温升高,饮水容易受到污染。

16.春天湿度大,易导致衣物发霉。

17.春天风尘较多,影响室外洗晒衣物。

18.春天容易刮大风,对建筑物有损坏风险。

19.春天枯草易燃,容易引起火灾。

20.春天多雨潮湿,衣物不易干燥。

21.春天花粉过敏让人难受。

22.春天风大易让人感冒。

23.春天细雨让人觉得阴郁。

24.春天湿气重容易引发风湿。

25.春天气温变化大不适合身体。

26.春天蚊虫多容易叮咬。

27.春天空气湿润易导致衣物发霉。

28.春天污染物较多容易影响呼吸道。

29.春天花粉飘散影响空气质量。

30.春天昼夜温差大让人难以适应。

31.春天雨水多容易造成路面湿滑。

32.春天潮湿的环境易滋生细菌。

33.春天多风易造成树木倒伏。

34.春天阳光强烈易晒伤皮肤。

35.春天天气起伏大人易感到疲乏。

36.春天雨水多容易引发洪涝灾害。

37.春天沙尘暴易影响人们的出行。

38.春天雨淋淋让人情绪低落。

39.春天天气潮湿易影响食物保存。

40.春天环境变化快让人感到不安。

41.春天容易引发花粉过敏,让人感觉不舒服。

42.春天的天气燥热多风,容易让人感觉燥热难耐。

43.春天的雨水多,导致潮湿潮湿的气候,让人感觉不舒适。

44.春天时节昼夜温差大,容易让人感觉身体不适。

45.春天的风沙多,让人感到眼睛不适。

春季易发生的自然灾害有哪些

春季易发生的自然灾害有哪些

春季易发生的自然灾害有哪些春季自然灾害对我们的生活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我们要正确认识春季自然灾害。

下面就让小编来告诉你春季易发生的自然灾害,欢迎大家阅读!春季易发生的自然灾害春季风沙大,降水少,最容易发生干旱或倒春寒、沙尘暴等自然灾害现象,不仅影响春播,干燥少雨气温升高还会导致疾病传播。

因为全球变暖导致的气候异常,有些地区会有暴雪暴雨以及洪水和泥石流发生。

此外,春季北方的冰冻河流融化会有凌汛导致的灾害。

怎么预防春季自然灾害为有效应对自然灾害,切实抓好春季农业生产,农业部和中国气象局日前联合召开会议,会商今年春季气候趋势,怎么预防春季自然灾害?分析当前农业生产形势,研究防灾减灾措施,就共同开展“全球气候变化对我国农业的影响及应对措施”专题研究进行了研讨。

怎么预防春季自然灾害?农业部副部长危朝安和中国气象局副局长矫梅燕共同主持会商。

近期气温冷暖起伏较大,增加了部分早播小麦遭遇冻害的风险。

同时,江淮、江南东部等地区持续阴雨,土壤湿度偏高,不利于油菜生长发育。

据中国气象局预测,今春除新疆西部、内蒙古东北部气温较常年同期偏低外,全国其余大部分地区气温接近常年同期或偏高。

春季华北、东北地区降水偏多,有利于适时春播和夏季粮油作物生长发育。

华南地区气象条件适宜,有利于早稻播种育秧。

长江中下游春季降水仍将偏多,部分地区可能发生渍害,容易导致油菜菌核病、小麦赤霉病等病虫害发生蔓延。

西南地区南部春季少雨,旱情将持续发展,不利于夏季粮油生长和春播顺利开展。

针对近期气温变化幅度大、长江中下游降水偏多和西南地区旱情持续发展的情况,农业部和中国气象局提出了防范灾害影响、加强田间管理、搞好春耕备耕的相关措施。

一是加强灾害监测预警,适时发布天气预警信息,加强应急值守,强化灾情监测评估,适时启动应急预案,指导农民落实灾害防范措施。

二是抓好春季田间管理,及时开展春季田间管理,落实“早抓早管、促弱转壮”的技术措施,因地制宜追施返青肥和拔节肥、浇好拔节水,划锄保墒,增加小麦有效分蘖,促进苗情转化升级。

幼儿园讲座_春季常见传染病预防

幼儿园讲座_春季常见传染病预防
春季是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由于天气多变,时 暖时寒,气候仍然寒冷、干燥,特别容易引起流感、流脑、 流腮等呼吸道传染病,同时随着气温转暖,手足口病等传 染病也逐渐抬头。若平时不注意锻炼,再加上室内空气不 流通,很容易发生呼吸道传染性疾病的流行。
流行性感冒 水痘
风疹 流行性腮腺炎 手足口病
提示:点击文字,链接相关内容。
手足口病
传播途径: 主要经消化道或呼吸道飞沫传播,亦可 经接触病人皮肤、粘膜疱疹液而感染。
返回
手足口病
主要症状: 先出现发烧症状,手心、脚心出现斑丘疹和疱疹 (疹子周围可发红),口腔粘膜出现疱疹和/或溃疡,疼 痛明显。部分患者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 心、呕吐和头疼等症状。少数患者病情较重,可并发 脑炎、脑膜炎、心肌炎、肺炎等。
返回
水 痘
易感人群: 人群普遍易感。常见于2-10岁的儿 童,一次发病可终身获得较高的免疫力。
返回
水 痘
预防措施: 接种水痘疫苗是最有效、最经济的预防措 施。流行期间小孩子不去人多的公共场所,经 常开窗通风等也很重要。
返回
流行性感冒 水痘
风疹 流行性腮腺炎 手足口病
提示:点击文字,链接相关内容。
主要症状: 有发热、全身酸痛、咽痛、咳嗽等症状。
返回
流行性感冒
易感人群: 人群对流感普遍易感,病后有一定的免疫 力,但维持的时间不长,病毒不断发生变异, 可引起反复感染发病。
返回
流行性感冒
预防措施: 接种流感疫苗被国际医学界公认是防范流感的最有 效的武器。由于流感病毒变异很快,通常每年的流行类 型都有所不同。因此,每年接种最新的流感疫苗才能达 到预防的效果。另外,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在流感季 节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尽量少去人群密 集的地方等等,也是预防流感的有效措施。

春夏季易发呼吸道疾病

春夏季易发呼吸道疾病

春夏季易发呼吸道疾病春夏交替时节乍暖还寒,气候变化无常,早晚温差大,天气干燥,是各种呼吸道疾病,尤其是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的高发时节。

本文介绍春季易发的呼吸道疾病,并提出中医药防治呼吸道疾病的主要方法,希望对广大读者有所帮助,平安度过。

春季易发的呼吸道疾病春季易发的呼吸道疾病主要有感染性疾病和非感染性疾病两大类。

1.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一种感染性上呼吸道疾病。

由流感病毒感染所致,主要通过与病人或健康带毒者密切接触,以及空气飞沫传播,老人、孩子和虚弱者易感。

流感起病急,主要症状表现为高热、头痛、乏力、干咳及咽喉干痛、眼结膜炎、全身肌肉酸痛等。

2.慢性支气管炎。

慢性支气管炎简称慢支,由于多见于老年人,故通常又称为老慢支,是气管、支气管黏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性炎症,属于非感染性呼吸道疾病。

临床上以咳嗽、咳痰为主要症状。

春季气候变化大,寒冷空气刺激呼吸道,可引起支气管平滑肌收缩,呼吸困难,引发支气管炎。

3.肺炎。

肺炎指终末气道、肺泡和肺间质的炎症,可由病原微生物,如细菌、支原体、衣原体,以及一些机会致病菌等感染所引起。

其中细菌性肺炎是最常见的感染性肺炎之一。

春季气候变化无常,忽冷忽热,容易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引发感染性肺炎。

此外,理化因素、免疫损伤、過敏及药物等,亦可导致非感染性肺炎。

4.支气管哮喘。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以慢性气道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为特征的异质性疾病,也是一种常见的非感染性肺炎,过敏体质者易发。

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等症状,常在夜间及凌晨发作或加重,多数病人可经治疗后缓解或自行缓解,但未及时治疗者亦可导致死亡。

哮喘多因吸入或食入某些过敏性物质而发病。

春暖花开的季节,人们往往喜欢外出郊游踏青,会吸入各种花粉及空气中的其他吸入性过敏原,因而哮喘的发病也自然增多。

中医外治呼吸道疾病的方法虽然春夏季多发的呼吸道疾患经过及时、正确的治疗,可保无虞,但积极预防方为上策。

季节性安全风险:针对不同季节的工作安全指南

季节性安全风险:针对不同季节的工作安全指南

季节性安全风险:针对不同季节的工作安全指南在我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季节性的变化不仅给我们带来了自然界的美妙,也给我们带来了各种风险和挑战,尤其是在工作场所中,季节性安全风险更是需要我们高度重视和管理。

不同的季节会带来不同的安全隐患,因此有必要根据季节变化及特点,进行相应的工作安全指南制定和实施。

春季春季是气候多变的时期,天气转暖,植被生长,但也伴随着春雨、雷雨等极端天气。

在春季工作中,需要特别关注以下几点安全问题:1.防范雷电天气:春季雷雨天气多,容易引发雷击事故,工作人员应尽量避免在雷雨天气进行户外高空作业和使用金属器具,及时避雨避雷。

2.防范高温中暑:春季气温升高,易出现中暑情况,工作人员应做好高温作业的防护和保暖工作,注意及时补充水分和休息,避免中暑。

3.通风透气:春季气候潮湿,工作场所宜保持良好的通风透气,预防霉菌滋生和空气污浊对工作人员身体健康的影响。

夏季夏季是高温多雨的季节,炎热的气候容易导致工作人员疲劳和中暑,同时也易发生雷雨等极端天气,夏季工作安全注意事项包括:1.中暑防护:夏季高温天气下,工作人员应注意随时补充水分,避开强烈的阳光暴晒,避免中暑。

2.防雷防电:夏季雷雨多发,工作人员应避开高耸物体,远离高压电设施,防止雷电伤害。

3.防护措施:夏季需配备透气、吸汗快的工作服装,同时应加强现场安全防护,如配备遮阳帽、防护眼镜等。

秋季随着秋季的到来,天气开始变凉,秋风阵阵,秋季工作安全需要注意的问题有:1.防火:秋季气候干燥,易引发火灾,工作现场应加强火灾防范措施,注意电焊等火源操作安全。

2.舒适保暖:秋季气温变化较大,工作人员需及时调整衣物,防止受凉感冒,提倡温水饮食,增强体质。

3.路面湿滑:秋季雨水增多,路面湿滑易发生摔倒,工作人员需注意步行时细心,戴好防滑鞋等。

冬季冬季是寒冷的季节,零下的气温给工作环境带来一定挑战,冬季工作安全指南包括:1.防冻保暖:冬季室外工作人员要做好防寒保暖工作,佩戴羽绒服、棉鞋等保暖衣物,避免冻伤和感冒。

春季易发生的自然灾害有哪些

春季易发生的自然灾害有哪些

春季易发生的自然灾害有哪些春季自然灾害对我们的生活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我们要正确认识春季自然灾害。

下面就让本人来告诉你春季易发生的自然灾害,欢迎大家阅读!春季易发生的自然灾害春季风沙大,降水少,最容易发生干旱或倒春寒、沙尘暴等自然灾害现象,不仅影响春播,干燥少雨气温升高还会导致疾病传播。

因为全球变暖导致的气候异常,有些地区会有暴雪暴雨以及洪水和泥石流发生。

此外,春季北方的冰冻河流融化会有凌汛导致的灾害。

怎么预防春季自然灾害为有效应对自然灾害,切实抓好春季农业生产,农业部和中国气象局日前联合召开会议,会商今年春季气候趋势,怎么预防春季自然灾害?分析当前农业生产形势,研究防灾减灾措施,就共同开展“全球气候变化对我国农业的影响及应对措施”专题研究进行了研讨。

怎么预防春季自然灾害?农业部副部长危朝安和中国气象局副局长矫梅燕共同主持会商。

近期气温冷暖起伏较大,增加了部分早播小麦遭遇冻害的风险。

同时,江淮、江南东部等地区持续阴雨,土壤湿度偏高,不利于油菜生长发育。

据中国气象局预测,今春除新疆西部、内蒙古东北部气温较常年同期偏低外,全国其余大部分地区气温接近常年同期或偏高。

春季华北、东北地区降水偏多,有利于适时春播和夏季粮油作物生长发育。

华南地区气象条件适宜,有利于早稻播种育秧。

长江中下游春季降水仍将偏多,部分地区可能发生渍害,容易导致油菜菌核病、小麦赤霉病等病虫害发生蔓延。

西南地区南部春季少雨,旱情将持续发展,不利于夏季粮油生长和春播顺利开展。

针对近期气温变化幅度大、长江中下游降水偏多和西南地区旱情持续发展的情况,农业部和中国气象局提出了防范灾害影响、加强田间管理、搞好春耕备耕的相关措施。

一是加强灾害监测预警,适时发布天气预警信息,加强应急值守,强化灾情监测评估,适时启动应急预案,指导农民落实灾害防范措施。

二是抓好春季田间管理,及时开展春季田间管理,落实“早抓早管、促弱转壮”的技术措施,因地制宜追施返青肥和拔节肥、浇好拔节水,划锄保墒,增加小麦有效分蘖,促进苗情转化升级。

春天孩童易出现的4种疾病

春天孩童易出现的4种疾病

春天孩童易出现的4种疾病立春之后,气温逐渐升高,孩子们开始减少衣物,同时也增加了户外活动,准备享受春日暖阳。

然而,春季也是多种疾病高发的时期。

不过,很多春季顽症只要预防和护理得当,孩子就可以不得病或得了病也会好得很快,症状:流行性感冒有两天左右的潜伏期,然后突然发病,发烧体温可达39℃居家护理:流行性感冒的传播力强,且无特效抗病毒药物,治疗上以缓解症状为主,如果孩子病情较轻可居家护理,家长需多给孩子补充水分,多休息;饮食上以清淡易消化为主,营养均衡;如果孩子高烧,咳嗽流涕、精神异常疲倦,且出现大声喘息、面色发白或青紫时应及时就医。

顽症2: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是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流脑多发于冬末春初,一般在12月初显,次年2~5月为高发期。

该病病程发展迅速,来势较凶,死亡率较高。

症状:初患此病的儿童主要表现为呼吸道症状,如咳嗽、流涕、发烧、头痛等感冒症状,这时表现与一般感冒不易区别。

有的患儿在上呼吸道感染时期就被控制住,病情较轻,恢复也较快。

但有的患儿病情来势较凶,细菌进入血液循环,出现高烧、喷射状呕吐,更严重的会出现抽搐、惊厥、昏迷,患儿皮肤出现紫色的淤点或淤斑,此时应该立即送医院抢救。

居家护理:和预防流行性感冒类似。

顽症3:麻疹麻疹病毒是由呼吸道侵入人体后发病,在冬春两季最为多见。

症状:患儿出现发烧、流泪、流鼻涕、咳嗽等,与感冒病状相似。

几天后,在口腔颊黏膜上可见白色斑点,大小不等,称为麻疹黏膜斑,后按顺序发出疹子,一般先从耳后、前额、发际部开始,逐渐波及脸部。

一般来说,无并发症的麻疹患儿不必住院治疗,但因患儿在出疹的5天内传染力很强,必须严格隔离。

若患儿高烧不退,咳嗽加重,呼吸急促,有可能并发了肺炎,要及时就医。

居家护理:1.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注意保暖;2.发热出疹期间多喝水,有利于体内毒素的清除;3.饮食上注意营养的均衡补充;4.发热有助于皮疹发透,不要随意服用退热药,高烧不退时可服用,体温维持在38℃左右;5.每天用温毛巾擦拭鼻部和眼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春季最易有“湿”气土茯苓炖汤祛湿解毒
2011年03月29日 09:43 稿件来源:中国新闻网
春天,万物复苏,处处生机蓬勃,然而,在南方生活的朋友都知道,春天很容易被“湿”所累,容易疲倦,无精打采,四肢无力。

如何将“湿”赶走,在饮食里面可是一大学问,汤疗是一个不错的方法。

于是,街坊们开始煲各种祛湿汤或祛湿的凉茶,餐馆会推出含土茯苓、薏米、毛桃等祛湿材料的汤品。

土茯苓类炖汤是清远餐馆里常见的,也是街坊家中经常煲的。

土茯苓煲猪骨汤
去药材店买土茯苓回家备用,每次可以用土茯苓50克、猪脊骨500克、扁豆15克、赤小豆15克、蜜枣3粒。

先将猪脊骨洗净,加水煨汤,撇去上层浮油,待煎成3碗左右汤时,捞出猪骨。

土茯苓洗净,切片用纱布包好,与洗净的扁豆、赤小豆、蜜枣等一道放入猪骨汤内,煮至汤约剩2碗时即可。

这款汤具有健脾利湿,补阴益髓的作用,尤其适用于糖尿病者。

猪骨,性味甘、平,能壮腰膝,益力气,补虚弱,强筋骨,是补肾佳品。

据《本草纲目》记载:“服之补骨髓,益虚劳。


土茯苓能够祛湿,解毒,通利关节。

事实上旧时土茯苓汤是用来治疗比较严重的疮毒的,据说,土茯苓为治疗梅毒的要药。

《本草备要》称土茯苓:“治杨梅疮毒,瘰疬疮肿。

”虽是治疗梅毒,但对于一般的“湿热”,土茯苓汤的功效更为明显,现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湿热疮毒,因此常与白藓皮、地肤子、苦参、苍术等配伍同用。

另外,在众多的祛湿汤类中,土茯苓煲龟是民间一道很有名的汤谱,清远一些大酒楼如粤北之珠,便有土茯苓煲龟汤。

据《本草纲目》记载
土茯苓具有“健脾胃,强筋骨,祛风湿”的作用,而乌龟的功效则大补阴虚、治劳倦内伤、四肢无力。

土茯苓配以乌龟,一清一补,加上黄芪、枸杞、淮山、红枣、党参,更加强了其清利湿热、解毒利尿之功效。

养生重于治病
汤疗是现今不少食肆主推的一大卖点,而汤品也成为食客们必点的一道主食。

特别是当下,春季刚到,人们一不留神就容易感冒咳嗽,湿气较重。

为此,很多餐厅推出一些特色炖汤。

据了解,比较常见的汤品有——
五指毛桃炖瘦肉:五指毛桃是一种野生草药,该汤有益气固表、健脾利湿、舒筋活络、除痰止咳的功效。

扁豆薏米煲鸡脚:薏米能健脾利湿,清热排脓,有利于脾虚泄泻,寒湿泄泻。

该汤有健脾祛湿、舒筋活络的功效。

桑杏煲猪肺:最适合预防或治疗春季的流行性感冒,舒风清热,对感冒常引起的发热、鼻塞等有良好功效,是春日喝汤的好选择。

驴羊美食街的老板曾介绍说,喝汤不要弃肉。

一般人认为营养都集中在汤里,所以煲好的汤就只能喝汤,汤里的肉类、中药材就弃之不理了。

营养学家们近年来发现,无论煲汤的时间有多长,肉类的营养也不会完全溶解在汤里,所以喝汤后还要吃适量的肉。

另外,有些中药味道比较怪异,但营养丰富,所以也应该“消灭”掉,比如冬虫夏草就应与汤一起食用。

春季最易有“湿”气
每逢初春,老一辈总会教后生仔女煮“祛湿茶”。

究竟什么叫做“湿”?为什么要“祛湿”?
有丰富中医临床经验的专家介绍说,一年四季气候变化为春温、夏热、秋燥、冬寒。

人体也相应发生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变化,对身体的调理与进补也相应根据季节变化而变。

春天的调养药膳,以升补为原则,不能一味使用燥热补品,以免加重身体内热,损伤到人体正气。

最简单的说法,“湿”即是滞留体内的多余水分。

至于“湿”从何来?在中医学理论中,寒凉食物吃多了,会影响脾胃。

由于“脾主运化”,即掌管食物营养的转“化”及“运”输,如果脾脏运作有阻滞,体内的多余水分就不能全部排清。

春日天气多属潮湿,内外夹攻,人体就较易“湿重”。

一个人若“湿重”,表现为倦怠、手重脚重、食欲下降,严重者甚至不想喝水,口有古怪甜味。

不过,小孩子因为活泼好动,跳来跳去,出汗机会多,湿重的机会远较大人少,多数在感冒之后,才会出现湿重情况。

由于湿气停滞于体内,故症状多为身体沉重、四肢困倦、乏力或头重等。

如果湿气延伸至关节,便会出现疼痛或活动不便等风湿症状。

“湿”气最影响的就是脾胃,故此湿气重者容易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胸闷腹胀、渴不欲饮,大便稀薄或便秘等症状,亦可能出现全身或局部的水湿淤积,如水肿、脚气、白带、湿疹等现象。

湿气重的人,湿性不易除去,多有慢性疾病如慢性胃炎、风湿性关节炎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