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11.4功率》复习教学案

合集下载

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教案:11.4功率

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教案:11.4功率
要求学生会设计实验表格
回顾:我们曾经用那个物理量来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它是怎样定义的?
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它是单位时间里运动物体通过的路程。与此类似,我们应该怎样来定义功率的概念?
功率的定义:单位时间内做的功
功率的公式:功率=功/时间 P=W/t
功率的单位: 瓦特(W),千瓦(KW),兆瓦(MW) (简介瓦特的生平)
博文中学九年级物理教案
学科
物理
班 级
三(9)
日期
9.11
主备人
郝伟
课题
11.4功 率
课时数
1
教案
类型
新授
教学
目标
1.知道知道功率的概念和功率的物理意义
2.能通过实例作图等多种方式来描述功率
3.知道功率的公式、单位,能用公式计算功率
4.能自己设计实验测量功率
教学
重点
知道功率的概念,理解功率的物理意义和计算公式
(4)实验表格:
人的质量m/kg
楼层高度nh/m
时间t/s
功W/J
功率P/W


(5)通过实验你发现功率的大小取决于哪些因素?
三、学习反馈:完成3W中1、2题
四、课后练习:练习册
五、板书设计: 11.4功 率
1.功:功与做功所用时间的比,
2.功率的物理意义:表示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3.公式: 推导式:
4.单位:瓦特(W) 1W=1J/s 单位换算:1kW=103W 1MW=106W
5.1W的物理意义:1W表示物体在1s内所做的功是1J。
比较做功快慢的两种方法:
(1)相同时间比较做功的多少;(2)做功相同比较时间长短。
类比: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苏科版初中物理九年级11.4功率教案

苏科版初中物理九年级11.4功率教案

教案:苏科版初中物理九年级 11.4 功率一、教学内容1. 功率的概念:功率是描述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功叫功率。

2. 功率的计算公式:功率P等于做功W与时间t的比值,即P=W/t。

3. 功率的单位:国际单位是瓦特(W),常用单位有千瓦(kW)和兆瓦(MW)。

4. 功率与效率的关系:功率是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而效率是表示有用功与总功的比值。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功率的概念,掌握功率的计算公式及单位。

2. 能够运用功率的概念和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功率的计算公式的理解和应用,功率与效率的关系。

2. 教学重点:功率的概念的理解,功率的计算公式的记忆和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实验器材(如电动机、电压表、电流表、计时器等)。

2. 学具:学生实验器材、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汽车的加速性能,引入功率的概念。

2. 讲解:讲解功率的概念、计算公式和单位,通过示例题目进行讲解和巩固。

3. 实验:安排学生进行实验,测量不同物体在不同时间内的功率,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实验结果。

4. 练习:给出一些练习题目,让学生运用功率的概念和公式进行计算和解答。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功率2. 板书内容:功率的概念: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功叫功率。

功率的计算公式:P=W/t功率的单位:瓦特(W),千瓦(kW),兆瓦(MW)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计算一个物体在2秒内做的功为300焦耳,求该物体的功率。

小明用一台功率为1000W的电风扇吹风,吹风时间为1小时,求小明一共做了多少功?2. 答案:物体在2秒内做的功率为150W(300焦耳/2秒)。

小明一共做了360000焦耳的功(1000W 1小时 3600秒)。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例引入功率的概念,讲解功率的计算公式和单位,安排学生进行实验和练习,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功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新苏科版初中物理九年级上册11.4《功率》优秀教案3(重点资料).doc

新苏科版初中物理九年级上册11.4《功率》优秀教案3(重点资料).doc

九年级物理课题:《11.4功率》第一课时学案和巩固案编制人:居香阳审核人:李浩杰编制时间:9.13 学生完成所需时间:45分钟班级姓名第小组一.学习目标:1.能记住功率的公式、单位。

2.能说出功率的概念和物理意义。

3.会运用公式计算。

4.会自己设计实验测量功率。

二.重点、难点:1.重点:功率的概念、物理意义、计算公式。

2.难点:用功率的公式解决较综合的题目。

三.知识链接:1.功的公式单位2.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引入速度的概念3.速度公式V=S/t四.学法指导:1.运用类比的方法学习功率的概念。

2.识记的方法学习公式、单位。

3.采用做一做、议一议的方法学习功率的测量。

五.学习内容:1.阅读P17第1—3段,完成下列问题:①为什么要引入功率?,功率是表示的物理量。

(联系速度来理解功率)②功率的概念:叫做功率。

③功率的公式:④功率的单位:符号(James Watt,1736-1819英国工程师、发明家) 1W=同学们,相信你一定知道很多有关英国工程师、发明家瓦特的故事,你完全可以和老师、同学一起聊一聊瓦特哦,如果你还想知道的更多,你可以上网查阅更多的资料来补充自己。

2.阅读信息快递,熟悉功率的其它单位,完成下列换算150W = J/s 2.5MW = KW = W3.阅读图11-35中一些功率值,尽可能识记其中的一些值。

麻雀飞行时的功率约为8W,其物理意义是(选做题)4.阅读:“估测上楼时的功率”段落思考:①如何比较同学上楼的功率?(小组讨论,温馨提示物理上常用什么来比较呢?)②要估测出功率的大小,需要测量哪些数据?要用哪些测量工具?(先自己思考,再小组交流、讨论)③(选做)为什么健身教练可通过改变播放音乐的节奏来控制健身操的运动量?3.阅读:生活、物理、社会的段落①知道马力—功率的一种单位。

②1马力 = W六.学习小结(将本节课所学的知识整理归纳,形成结构或体系):七.基础练习:(完成时间5-8分钟)①小明在30s内,用20N的水平推力使小车在水平面上前进了15m,在此过程中小明做了多少功?他的功率是多大?②一辆汽车以70KW的功率行驶了10min,则汽车发动机做功J。

苏科版九年级物理教案:11.4《功率》

苏科版九年级物理教案:11.4《功率》

教案:苏科版九年级物理11.4《功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苏科版九年级物理教材,章节为11.4《功率》。

该章节主要介绍了功率的概念、计算公式以及功率与做功快慢的关系。

具体内容包括:1. 功率的定义: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叫做功率。

2. 功率的计算公式:功率P等于做功W与时间t的比值,即P=W/t。

3. 功率与做功快慢的关系:功率越大,表示做功的速度越快;功率越小,表示做功的速度越慢。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功率的概念,掌握功率的计算公式。

2. 培养学生运用功率的概念和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探究功率与做功快慢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功率的概念、功率的计算公式以及功率与做功快慢的关系。

难点:功率公式的运用以及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实验器材(如滑轮组、钩码等)。

学具:课本、练习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讲解一个生活中常见的实例,如汽车加速、运动员跑步等,引导学生关注做功的快慢。

2. 概念讲解:介绍功率的概念,解释功率的定义和计算公式。

3. 公式推导:通过实验数据,引导学生推导出功率的计算公式P=W/t。

4. 关系探究:5. 例题讲解:讲解一道有关功率的例题,让学生跟随老师一起解题,巩固功率公式的运用。

6.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题目,老师巡回指导,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

7. 课堂小结:8. 布置作业:布置一道有关功率的应用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功率的概念: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叫做功率。

功率的计算公式:P=W/t功率与做功快慢的关系:功率越大,做功越快;功率越小,做功越慢。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小明骑自行车去学校,行驶了500米,用了3分钟,求小明的功率。

答案:功率P=W/t=500J/180s≈2.78W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例引入、讲解、实验、练习等方式,让学生掌握了功率的概念和计算公式,并能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教案:11.4功率

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教案:11.4功率

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教案:11.4功率我的教案设计意图在于通过讲解和实验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理解功率的概念、计算方法和应用。

我希望学生能够掌握功率的基本概念,了解功率的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功率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我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功率的概念、计算方法和应用,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具体来说,我希望学生能够:1. 理解功率的概念,掌握功率的计算公式和单位;2. 能够运用功率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我的教学难点是功率的计算方法和应用,重点是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深入理解功率的概念。

为了实现我的教学目标,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实验器材(如电风扇、电流表、电压表等)、PPT课件和练习题。

一、引入(5分钟)我将以实际情境引入本节课的主题,例如:电风扇的功率是如何影响风速的?让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引出功率的概念。

二、讲解(15分钟)接着,我将使用PPT课件,详细讲解功率的概念、计算方法和应用。

我会通过示例和公式,让学生了解功率的计算方法,并介绍一些实际应用案例,让学生了解功率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实验(15分钟)然后,我将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深入理解功率的概念。

我会让学生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量电风扇的电流和电压,并计算出电风扇的功率,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深入理解功率的概念。

四、练习(5分钟),我将让学生进行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的知识。

我会让学生回答一些关于功率的问题,并让学生完成一份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活动重难点是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深入理解功率的概念,并能够运用功率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课后反思:我觉得这节课的设计很成功,通过实际情境引入主题,让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引出功率的概念。

讲解过程中,我使用了PPT课件,详细讲解功率的概念、计算方法和应用,并通过示例和公式,让学生了解功率的计算方法,并介绍一些实际应用案例,让学生了解功率在生活中的应用。

江苏省句容市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复习学案:11.4功率

江苏省句容市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复习学案:11.4功率

江苏省句容市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复习学案:11.4 功率作为一名资深的幼儿园教师,我设计了这节幼儿园的课程,旨在通过有趣的活动让孩子们了解和体验功率的概念。

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了直观演示和亲身体验的方式,让孩子们能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和理解功率的概念。

活动的目的是让孩子们能够理解功率的定义,了解功率与能量的关系,并能够运用功率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让孩子们能够理解功率的定义,即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功。

2. 让孩子们能够理解功率与能量的关系,即功率是能量变化的速度。

3. 让孩子们能够运用功率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机械的功率等。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孩子们能够理解功率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难点:让孩子们能够理解功率与能量的关系,并能够运用功率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功率计、机械模型等。

2. 学具:计算器、纸笔等。

五、活动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机械模型,让孩子们观察机械的运动情况,引导孩子们思考机械运动的快慢和能量的关系。

2. 讲解:讲解功率的定义和计算方法,让孩子们理解功率是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功。

3. 演示:使用功率计进行实际测量,让孩子们直观地看到功率的数值,加深对功率概念的理解。

4. 实践:让孩子们亲身体验,自己动手进行功率的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让孩子们能够理解功率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难点:让孩子们能够理解功率与能量的关系,并能够运用功率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孩子们对功率的概念有了基本的理解,但在运用功率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上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在课后,我将会针对这个问题进行进一步的辅导和指导,让孩子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功率的概念。

同时,我也会鼓励孩子们在课后进行相关的实践活动,增强对功率概念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设计这节幼儿园的课程时,我发现了几个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

苏科版九年级物理教案:11.4《功率》

苏科版九年级物理教案:11.4《功率》

苏科版九年级物理教案:11.4《功率》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了情景引入,以实际生活中的例子为依托,让学生理解功率的概念。

同时,通过实验和练习,让学生掌握功率的计算方法,以及如何应用功率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能够运用功率的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功率的概念,掌握功率的计算方法,以及能够运用功率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功率的计算方法以及如何运用功率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理解功率的概念,掌握功率的计算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功率计算器。

学具:笔记本,笔。

五、活动过程1. 情景引入:以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电器为例,如电风扇、电视等,让学生观察这些电器在工作时的特点,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电器在工作时消耗的电能与时间之间的关系。

2. 讲解功率的概念:在学生观察和思考的基础上,讲解功率的概念,即单位时间内做功的多少。

并解释功率的计算公式:功率=做功/时间。

3. 实验演示:安排学生进行实验,测量不同电器在工作时的功率。

通过实验,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功率的计算方法,以及如何应用功率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 练习与巩固:安排学生进行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功率的知识,计算不同电器在工作时的功率。

并通过解答练习题,巩固学生对功率的理解和计算方法。

六、活动重难点活动重点:理解功率的概念,掌握功率的计算方法。

活动难点:功率的计算方法以及如何运用功率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观察到大部分学生对功率的概念有了清晰的理解,能够熟练地运用功率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但仍有部分学生在理解功率的概念上存在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对这部分学生的辅导。

拓展延伸:邀请家长参与课堂,让学生与家长一起进行功率实验,增进家长对学校教学的了解,同时让学生在家长的指导下,提高实验操作的准确性。

苏科版初中物理九上11.4《功率》WORD教案2

苏科版初中物理九上11.4《功率》WORD教案2

11-4 功率【教学目标】1、知道功率的概念;知道功率的物理意义。

2、能通过实例作图等多种方式来描述功率。

3、知道功率的公式、单位,能用公式计算功率。

4、能自己设计实验测量功率。

【教学重点】知道功率的公式、单位,能用公式计算功率。

【教学难点】设计实验测量功率。

【实验器材】多媒体材料【教学方法】实验、探究、讨论、归纳[例题选讲]例题1:下列情况中,力对物体做了功的是( )A 、用力举着重物在空中不动B 、冰块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匀速运动C 、手提重物在水平面上匀速运动D 、用力将木箱搬起来[分析与解答]判断是否对物体做功的依据就是做功的两个必要条件,只要同时满足“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了一段距离”这两个条件,就可判断这个力对物体做功了,否则就没有。

重物被举在空中不动时,虽然受到了人对它向上的举力,但没有移动距离,故举力对重物没有做功。

冰块在光滑的水平冰面上滑行,是由于惯性作用,并没有受到水平方向力的作用,所以没有力对冰块做功。

手提重物在水平面上匀速运动,手提重物的力竖直向上,与重物运动方向垂直,所以拉力没有对物体做功。

用力将木箱搬起来的过程中,同时具备了做功的两个条件,所以本题选D 。

通过以上分析,可发现没有对物体做功的三种情况:物体没有受到力的作用(由于惯性在运动)、物体没有移动距离及物体运动方向与受力的方向垂直。

例题2:重G 的物体在水平面上受水平向右的恒定拉力F 作用时,由A 移动到B ,又移到C ,如图2所示,已知AB 段粗糙,BC 段较光滑,且2BCAB =,设拉力F 在A →B 的过程中做功1W ,在B→C 的过程中做功2W ,则关于1W 与2W 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A 、12:1:1W W = B 、12:1:2W W = C 、12:2:1W W = D 、不好判断[分析解答]整个过程中,拉力大小、方向恒定不变,而移动方向也与力方向相同,所以根据功的计算关系W=F ·s 可得,做功大小与移动距离成正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科版《11.4功率》中考复习教学案
【知识点】功率、功率的计算公式、单位
【重点、难点】
重点:功率的概念和物理意义
难点:设计实验估测人的功率
【典型例题】
〖例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做的功越多,则功率就越大技术B.物体做功的时间越短,则功率越大
C.在相同的时间内做的功越多,功率越大D.功率越大,则做功越多
〖例2〗甲、乙两同学进行爬杆比赛.爬到杆顶时,甲用了9s,乙用了10s,甲、乙两人质量之比是5:6,则他们爬竿的功率之比P甲:P
( ).
乙等于
A.3:4 B.4:3 C.25:27 D.27:25
〖例3〗.某人用如图所示的牵引装置来锻炼关
节的功能,重物的质量为3kg,若小腿拉绳使重
物在3s内匀速上升0.5m,求:
①小腿对绳的拉力。

②绳拉重物的功率。

〖例4〗一位体重为500N的同学在跳绳测试中,1min跳180次,每次腾空的最大高度平均为4cm,则他在跳绳过程中,克服重力做功的平均功率是()
A. 60W
B. 3.6×103W
C. 6×103W
D. 3.6×105W
【巩固训练】
1.如右图所示,是甲、乙两个物体做功与所需时间的关系图像。

由图可知,甲物体的功率P 甲与乙物体的功率P 乙相比较,正确的是 ( )
A .P 甲<P 乙
B .P 甲>P 乙
C .P 甲=P 乙
D .无法比较确定
2.如图所示.某同学在做俯卧撑运动,可将他视
为一个杠杆,他的重心在A 点,重力为500N ,
那么他将身体撑起,双手对地面的压力至少
_______N 。

若他在lmin 内做了30个俯卧撑,每次肩部上升的距离均为0.4m ,则他的功率至少______W 。

3.在中考体育达标“跳绳项目”测试中,燕燕同学1min 跳了120次,每次跳起的高度约为4cm ,若她的质量为50kg ,则她跳一次做的功约为_______J ,她跳绳的平均功率约为_______W 。

(g=10N /kg)
4.小敏同学和他所骑的轻便自行车总重约600N ,上学路上他骑车在20s 内匀速通过了一段长100m 的平直公路。

若自行车所受路面的阻力约为人和车总重力的0.05倍,则通过该段公路时,小敏同学蹬车的功率约为 ( )
A .150W
B .300W
C .1500W
D .3000W
【课后练习】
1.一辆功率为45kW 的汽车,以72km/h 的速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t/s W/J 甲乙 O
驶30km,求汽车受到的阻力。

2.如图重30N的物体,在5N的水平拉力作用
下,2s内匀速移动了120cm,则物体受到的摩
擦力为N,拉力的功率为W。

(不
计滑轮及绳子自重,轮与绳的摩擦)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功率越大的机器做功越多B.功率越大的机器做功越快
C.功率越大的机器做功时间越短D.功率越大的机器做功越慢
4.小强同学家住北园小区3号楼的五楼。

放学后,他从一楼到五楼共用了20s。

若小强及书包总重为480N,每层楼的高度为3m,则他上楼的功率是_______W。

5.图为某举重运动员在0.5s内由支撑到起立将杠铃举起过程中拍摄的两张照片,杠铃的质量为100kg,则杠铃重为____N。

已知照片中杠铃的实际直径是40cm,根据照片可算出该运动员在上述过程中对杠铃做功的平均功率约为________W。

(g取10N/kg)
6.小徐的体重为500牛顿,他想粗略地测
算自己在单杠上做引体向上运动的功率。

他用尺量出握拳时手臂的长度为0.6米,
并测出自己连续拉上去5次的时间为10第7题
秒(如图所示),请计算:(1)小徐在这段时间内克服重力所做的功为多少?(2)小徐做引体向上运动的功率为多大?
7.跳绳是今年体育考试的项目之一,小强同学的质量为50㎏,每跳起一次的平均高度为5㎝,每分钟跳150次.问:
⑴小强同学平均跳起一次克服重力做了多少功?
⑵小强同学跳绳的功率为多少W? (g取10N/kg)。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