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二单元 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学生知道辽、宋、西夏等政权的并立。
设计辽和西夏宋建立简表,学习采用表格方式表述历史知识的方法;西夏两个少数民族政权的建立、
中华民族的历史是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
、教法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初一
姓的场景。
年,唐朝灭亡,在此之后,你知道中原和南方政治局势怎样?历史上有类似的情形吗?结局怎样?
、“黄袍加身”的故事?都发生了那些事?作为是什么?
小结:北宋并不是统一全国的政权,它只是结束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与北宋同时展示宋夏形势图,指导学生了解其位置等相关史料。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 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课件 (共34张PPT)

①辽朝“与朝廷和好年深”得益于哪一历史事件?
澶渊之盟
②这一历史事件发生在哪一年?当时在职的宰相是谁?
1005年
寇准
③这一历史事件给人民带来了和平安定的生活,但也有它的消
极影响,它的消极影响是什么?
大大加重了北宋人民的经济负担,增加了北宋的财政危机。
北宋的建立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但并不意味着它完全统一了 中国,与其并存的有契丹在北部建立的辽政权,党项族在西北部建立的西 夏政权。历史上这些民族与中原地区有着密切的联系。耶律阿保机和元昊 分别是他们的民族的杰出领袖,也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的英雄人物。
导入新知
萧峰是契丹的血统,那么契丹是 什么时候建立的呢?与北宋有怎样 的关系呢?同时期和契丹并立的民 族还有哪些呢?今天我们就来一起 学习《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这 一课。
契丹族与 党项族
找到下图中并立的政权
知识延展
契丹族的起源
关于契丹族的起源,有一个古老的传 说:有男子乘白马自湟河(今西拉木 伦河)而来,女子乘青牛自土河(今 老哈河)而来,二者相遇,结为配偶, 生八子。他们的子孙繁衍成为八个部 落,逐渐发展成为以后的契丹族。
•
17、儿童是中心,教育的措施便围绕他们而组织起来。上午2时30分13秒上午2时30分02:30:1321.9.6
•
You have to believe in yourself. That's the secret of success. 人必须相信自己,这是成功的秘诀。
•
知 识 延 展 — — 契丹人的衣食住行
北宋与辽、西夏并存中有战也有和,但和平相处是辽宋、夏宋关系的主 流。其中辽对北宋的大举进攻是掠夺性的、非正义的。“澶渊之盟”是北 宋统治者屈辱妥协的结果。后来,北宋与辽、西夏等,通过和议维持了较 长时期的和平关系,各民族进行着经济、文化的交流。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学案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含答案

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核心目标课标要求核心提要知道辽、西夏与北宋的对峙局面契丹族与党项族、辽与北宋的和战、西夏与北宋的关系思维导学课堂突破合作探究两宋时期,多元文化碰撞交融,民族政权并立。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他勇敢善战,明达世务,916年登基称皇帝,立国号“契丹”,建立“大契丹国”,创立契丹文字。
材料二1038年,他自立为帝,国号“大夏”,史称“西夏”,定都兴庆府。
材料三他是中国北宋王朝的建立者,他就是宋太祖。
材料四见下图请回答:(1)分别写出材料一、二、三中所述人物的姓名。
(2)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材料一、二中人物的共同点。
(3)北宋和辽、西夏都曾发生多次战争,最终是通过什么方式解决的?产生了什么影响?(4)辽、宋、夏时期突出的时代特征是什么?即时训练1.10世纪初,统一契丹各部,建立契丹政权的是()A.耶律阿保机B.阿骨打C.元昊D.赵匡胤2.宋真宗时,辽军大举进攻北宋,主张坚决抵抗的北宋宰相是()A.秦桧B.寇准C.耶律阿保机D.岳飞3.与北宋并立的西夏政权是下列哪一民族建立的()A.党项族B.契丹族C.蒙古族D.女真族4.澶渊之盟是北宋与下列哪个少数民族政权签订的和议()A.金B.西夏C.辽D.蒙古5.某历史兴趣小组对宋辽之间、宋夏之间的议和进行了总结,其中不正确的是() A.结束了双方大规模战争的状态B.宋王朝要交纳岁币C.导致北宋的灭亡D.客观上有利于双方和平相处课后作业基础过关1.武侠小说《天龙八部》以我国历史上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为背景,契丹人萧峰是小说中主要人物之一。
在10世纪初,统一契丹各部的首领是()A.耶律阿保机B.赵匡胤C.元昊D.耶律德光2.观察下图《辽、北宋、西夏对峙形势图》,图中契丹族建立的政权都城所在位置是()A.①B.②C.③D.④13.《宋史·夏国传》记载:“夏之境土,方二万余里,其设官之制,多与宋同。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6.耶律阿保机和元昊的相似之处有( ①都是少数民族首领 ②都建立了本民族的政权 ③都向汉人学习 ④都创制了本民族的文字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C)
宋真宗
从此,北宋每年送给辽银、绢 等钱物,称为岁币。后来,北宋 向西夏、南宋向金也送岁币。
寇 准
如何评价澶渊之盟?
对于北宋来讲:澶渊之盟是一个屈辱 从中华民族的发展史来看:澶渊之盟
结束了辽宋之间几十年的战争,使此后的辽宋边 境长期处于相对和平稳定的状态。
的和约,“岁币”成为北宋人民的沉重负担。
第三目
民族: 契丹族
阿保机建国后,发展生产,创制文字( 措施),国力不断增强(作用)。
契丹文铜镜
契丹文字及大字银币
2、党项族的崛起
党项族生活在我国西北地区的,原属羌族的一支。 唐朝时,党项族集中到甘肃东部、陕西北部一带, 与中原文化的接触渐多,社会生产有所发展。
2、党项族的崛起
11世纪前期 时间: 兴庆(今宁夏银川) 都城: 建立者: 元昊 大夏,史称西夏 国号: 党项族 民族:
辽墓壁画《契丹人引马图》
隋唐时期,游牧在北方的契丹族逐与汉族的 经济、文化联系日益密切。唐朝末年,北方 汉人纷纷避乱,北出长城,带去了中原先进 的生产技术和生活方式。到9世纪后期,契 丹已有了农耕、冶铁和纺织等生产事业,并 开始建筑房屋、城邑。
1、契丹的崛起 10世纪初 时间: 都城:上京临潢府 耶律阿保机(辽太祖) 建立者: 国号:契丹(有时又称辽)
北宋的版图远不如汉唐时期。当时与北宋 契丹族和党项族是怎样发展起来的?北宋与 并立的政权,北方有契丹族建立的辽,西北 辽、西夏之间的关系又是如何呢? 有党项族建立 的西夏。
第7课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共20张PPT)

A.阿骨打
B.赵匡胤 C.元昊 D.耶律阿保机 )之间的盟约
D.南宋与金
3.历史上的“澶渊之盟”是(
A.北宋与辽
B.南宋与辽 C.北宋与西夏
4.宋真宗时,辽军大举进攻北宋,主张坚决抵抗的北宋宰相是( ) A.寇准 B权之间的交战情景(
A.辽与北宋 B.西夏与北宋 C.辽与西夏 D.金与南宋
上京 东京 (开封)
兴庆
1038年 党项族
二、辽与北宋的和战
(1)辽的扩张
辽太宗时,辽夺取了燕云十六州
后晋皇帝石敬瑭为了皇位,将 幽云十六州割让给契丹。不料却 导致了后来宋朝为夺取该地区而 与辽苦战数十年
占领幽云十六州
十六州所辖土地囊括了当时中国东北与 北部地区最重要的险关要塞与天然屏障。 这一地区的丧失,使长城及其要塞完全 失去作用,致使华北大平原全部裸露在 北方游牧民族的铁蹄之下。
辽、西夏与宋的关系特点:
有战有和
澶 澶 州 战是短暂的,是历史的支流 渊 大 之 兴庆 战 和是长久的,是民族关系的主流 盟 北宋
议一议:怎么看待北宋与辽、西夏的战争?
北宋与辽、西夏之间的战争,只是中华民族大家庭 内部的兄弟之争,不是侵略和反侵略的战争。
就其正义性而言,当时的辽、西夏政权是以劫掠和 扩大势力为目的而发动战争,是非正义的;北宋军民 的抗辽、与西夏的斗争维护了中原和南方社会的相 对稳定和生产发展,是正义的。
)
6.下列哪位皇帝在位时夺取了燕云十六州( )
A.阿骨打
B.元昊
C.辽太宗
D.阿保机
7.“赤峰辽国第一京,寂寞犹在忆皇城。游人难步草盈尺,不知从何 觅市声。”是刻在上京遗址的一首诗。诗中的辽国是哪一少数民族 建立的( ) A.契丹族 B.党项族 C.突厥族 D.女真族 8.他是党项族的英雄,贺兰山上飞翔的雄鹰。他受汉文化的影响, 设太学,译汉文书,积极吸取中原文化。“他”是( ) A.松赞干布 B.元昊 C.阿保机 D.阿骨打 9.“澶渊之盟”的后果有( )①增加了北宋人民的负担②宋辽之间仍 处于战争状态③宋辽之间展开了经济文化交流④加剧了北宋政府的 财政危机 A.①②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完整版)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西夏 11世纪 前期
建立 民族
建立者
汉族 赵匡胤
(宋太祖)
耶律阿保机 契丹族
(辽太祖)
党项族
元昊
都城 开封 (东京) 上京临潢府
兴庆府
二、辽与北宋的和战 背景: 辽太宗时,占领燕云十六州,从此,辽与中原
王朝的冲突加剧。
和:宋太祖晚期,北宋与辽保持友好关系,双方互通
使节。
战:宋好太采宗 取即 防位 御后措,施向。辽发动数次战争遭到失败,只
朝是屈辱的,对宋朝的百姓也 很不利。
• 他们都说的对,只是看问题的角度不 同而已。
1.对于北宋来说, “岁币”成为北
宋人民沉重的负担。
2.但是澶渊,之从盟中签华订民后族,发边境展上的长远利益 来看,澶渊“生之育盟繁使息辽,宋牛人羊民被野得,到了相对稳
戴白之人,不识干戈”。
定的和平环境,对双方的发展都是有利的; 促进了民族融合。
2.西夏议和原因:
由于立国时间短,人力和物力有限,连年 的战争使西夏遭受很大的损失,人民处于困苦 之中。
3. 协议内容:
元昊向宋称臣,宋给西夏岁币。
4. 议和作用:
促进了双方边界地区的生产和贸易发展, 宋夏边界贸易兴旺。
课堂小结
回顾:历史上的民族交流与融合
1、民族迁徙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北方少数民族内迁
经济,还创制了西夏文字。
辽概
况
与
北
宋澶
的渊
和
之 盟
战
辽太宗时,占领燕云十六州,从此,辽与中原王朝的冲突 加剧。宋太祖晚期,北宋与辽保持友好关系。宋太宗即 位后,向辽发动数次战争遭到失败,只好采取防御政策。 (1)背景:宋真宗时,辽军大举攻宋,一直打到黄河岸边的 澶州城下,威胁都城开封,北宋朝廷一片恐慌。宰相寇准 力劝皇帝亲征,宋真宗勉强来到澶州城,宋军士气大振, 打退辽军。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六州
契丹人狩猎归来
行营到处即为家, 一卓穹庐数乘车。 千里山川无土著, 四时畋猎是生涯。
蕭太后
猴盖马蹬壶
阿保机建国
916年,耶律阿保机称帝,建立契丹国,后改 称辽,他就是辽太祖。图为辽太祖陵山门。
契丹文字
契丹货币----天朝万岁
辽墓壁画《契丹人饮马图》
契丹鸡冠壶
党项族
西夏的兴起
生活在我国西北 地区的党项族,原属 于羌族的一支。唐朝 时,党项族集中到甘 肃东部、陕西北部一 带,与中原文化的接 触渐多,社会生产有 所发展。
复习
⑵武将的指挥权受到多方面的牵制。
⑶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了 科举制 。增加科举取士
名额。 3.影响:宋朝的重文轻武政策,扭转了 五代十国 时期尚武轻 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的 政权 稳固和社会安定。
新课
1·契丹族与党项族 2·辽与北宋的和战
一、契丹族与党项族
1 2
宋太祖晚期 北宋与辽保持友好关系,双方互通使节 宋太宗即位后,向辽发动数次战争遭到失 败,只好采取防御政策
宋太宗时
3
宋真宗时
发生澶州之战,签订澶渊之盟
4
幽云十六州(燕云十六州)
后晋皇帝石敬瑭将幽云十六州割让给契丹。 宋朝为夺取幽云等州,与辽作战数十年。
高粱河之战
宋太平兴国四年(辽保宁十一年,979),宋军 为夺取幽州(今北京,辽称南京),在高梁河( 今北京西直门外)被辽军击败的一次作战。 宋太宗为夺回五代时后晋石敬瑭割给契丹的燕云 十六州(北京至山西大同等地区),于太平兴国 四年五月平北汉后,未经休整和准备,即转兵攻 辽,企图乘其不备,一举夺取幽州。辽景宗耶律 贤得知幽州被困,急令精骑增援。辽军反击,宋 军三面受敌,顿时大乱,全线溃退,三十万大军 逃回的不足三分之一,宋太宗乘驴车逃走。辽军 追至涿州(河北涿县)乃止。 此次战争是辽朝与宋朝第一次在战场上的直接对 话,是五代十国时期结束以后的一场重要战争, 这场战争结束了宋朝统一的步伐,并且在军事上 总体开始处于劣势。此战,辽军发挥骑兵优势, 远道增援,变被动为主动,给宋军以沉重打击; 宋军轻敌冒进,首战失利,对以后与辽作战造成 了不利的影响。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精品课件

和 澶澶 渊渊
战
之之
盟战
北宋(汉) 960年 赵匡胤 汴京
板书设计
碰撞中的融合
西夏(党项
)
1044年
订立和议
建立时间:1038年
建立者:元昊
都城:兴庆
辽(契丹
1005年
)
澶渊之盟 建立时间:916年
建立者:耶律阿保机
都城:上京
北宋
建立时间:960年 建立者:赵匡胤(宋太祖) 都城:汴京
光读书不思考也许能使平庸之辈知识 丰富,但它决不能使他们头脑清醒。
贯通,互市不断;②双方和平相处并开展频繁的 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 统一。
消极影响:加重了北宋人民的负担 。 [来源:学科网]
从中华民族发展史上来看——主流
它结束了辽宋之间几十年的战争,使此后的辽宋 边境长期处于相对和平稳定的状态。
宋夏关系:休 战事 定君臣
西夏
辽
三、西夏与北宋的关系
(一)战 元昊称帝后,屡次攻打北宋,北宋节 节败退,损失惨重。 (二)议和 1. 原因:西夏建国时间短,人力物力 有限,连年战争损失巨大,人民生活 困苦
北宋
狄青,北宋大将,临阵被发,带 铜面具,所向披靡,屡著战功。
2. 宋夏合约 (1)主要内容:元昊向宋称臣,宋给西夏岁币。 (2)影响:议和后,宋夏边界贸易兴旺。 思考:辽与北宋,西夏与北宋的关系,有什么共同之处?
—— 约·诺里斯
北宋的版图远远不如汉唐时期。当时与北 宋并立的政权,北方有契丹族建立的辽,西北 有党项族建立的西夏。
1.契丹族和党项族是怎样发展起来的? 2.北宋与辽、西夏之间的关系又是如何呢? 3.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7课,探讨这些问题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夏
辽
宋夏关系:休战事 定君臣
北宋 材料二:……达成和议,宋册封元昊为‘夏国 主’,元昊对宋称臣……宋每年予西夏‘岁 赐’…… ——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课堂小结
随堂训练
1. “行营到处即为家,一卓穹庐数乘车。千里山 川无土著,四时畋猎是生涯。”这首诗描述的 A 是哪个民族的生活( ) A.契丹族 B .女真族 C .汉族 D .匈奴族 2.澶渊之盟发生在哪两个政权之间? ( B ) A .辽和西夏 B .北宋和辽 C .北宋和西夏 D .北宋和吐蕃
在边界设置的 贸易市场
1.读史料:
材料一:1004年秋(宋真宗 景德元年),辽萧太后与辽圣宗 亲率大军南下,深入宋境。有的 大臣主张避敌南逃,宋真宗也想 南逃,因宰相寇准的力劝,才至 澶州督战。宋军坚守辽军背后的 城镇,又在澶州城下射杀辽将萧 挞览(一作凛)。辽由于自身原 因,很早就通过降辽旧将王继忠 与北宋朝廷暗通关节。
(1)辽:阿保机建国后,发展生产,创 制文字,国力不断增强。(2)西夏:元 昊仿效唐 宋制度,订立官制、军制和法 律,并鼓励垦荒,发展农牧经济,还创 制西夏文字。
二、辽与北宋的和战
辽 西夏
北宋
辽 西夏
1、宋辽:罢征战 盟澶渊
北宋
澶渊之盟 1、辽宋约为兄弟之国; 2、双方撤兵,各守边境; 3、宋向辽每年送岁币; 4、双方于边境设置榷场 ( què) ,互市贸易。
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导入新课 新课探究 课堂小结 随堂训练
导入新课
同学们都看过《天龙八 部》吧,那里面的乔峰 本来认为自己是什么人? (北宋的汉人)后来发 现自己是什么人?(辽 国的契丹人)而后来乔 峰、段誉、虚竹兄弟三 人是到了哪里去娶公主? (西夏)当时汉族建立 的北宋、由契丹人建立 的辽、由党项人建立的 西夏,构成了一个民族 政权并立的特殊历史时 期。
宋真宗
材料二:
(1)澶渊之盟签订的背景和影响各是什么?
背景:辽军攻宋,在宰相寇准力劝下皇帝 亲征,宋真宗勉强来到澶州城,宋军士气 大振,打退辽军。
影响:此后很长时间,辽宋之间保 持着 和平局面。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如何正确评价 澶渊之盟? 盟约使辽宋之间维持了长久的和平关系,使双 方人民过上了安定的生活。对于从整个中华民 族的发展史看,它有利于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发 展和统一。但是盟约也体现了北宋政府的贪图 苟安,加深了北宋人民的经济负担。
3.下列活动,与耶律阿保机无关的是( D ) A.提倡农业 B.接受中原封建文化 C.建立契丹国 D.获幽云十六州
4.西夏和北宋讲和的原因是( C ) A.西夏被北宋打败了 B.宋朝被西夏打败了 C.宋夏连年交战,双方损失很大 D.夏受到辽的威胁,需要联合北宋
契丹引马图
行营到处即为家,一卓穹庐数乘车。 千里山川无土著,四时畋猎是生涯。 ——(北宋)苏颂
辽 北宋 西夏 金 南宋
916年,耶律阿保机建 立契丹国,史称辽。
辽(契丹) 辽(契丹)
辽
北宋
西夏
金
南宋
2、西夏的建立
辽(契丹)
北宋
党项,汉西羌之别种……世 代割据相袭...…1038年, 李元昊建国,以夏为国号, 称“大夏”。又因其在西 方,宋人称之为“西夏”。
《天龙八部》
学习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这一时
期民族政权并立的基本史实;
2.认识这一时期的地图;
3.辽宋战争和澶渊之盟,宋夏和战。
新课探究
一、契丹族与党项族
辽 宋 夏 形 势 图
1、契丹的兴起
时间:10世纪初 都城:上京 建立者:阿保机(辽太祖) 国号: 契丹(有时又称辽) 民族:契丹族 重大事件:占领幽云十六州
——《西夏王国与东方金字塔》
辽
Hale Waihona Puke 北宋西夏金
南宋
3.北宋、辽和西夏建立政权的基本情况,学生 分组制表。
民族 政权 时间
契丹族 辽 916年
汉族 北宋
党项羌 西夏 1038年
960年
建立者 耶律阿保机 赵匡胤 元昊 都城 上京 兴庆 东京 重大事 澶渊之盟 陈桥兵变 宋夏议和 件 重文轻武
4.读教材,分析讨论辽和西夏采取了哪些措施 以巩固政权?
三、西夏与北宋的关系
1.读史料:
材料:直至宋仁宗庆历四年(1044年),北宋与西 夏达成和平协议,史称“庆历和议”。这次平等和议换 得了宋夏将近半个世纪的和平。
(1)根据课本知识回答宋夏和议的结果和影 响
元昊向宋称臣,宋给西夏岁币。议和后,宋夏 边界贸易兴旺。
2.根据材料,概括宋夏关系 发生了怎样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