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论证意见回复单

合集下载

顶管专家论证意见回复(样板)

顶管专家论证意见回复(样板)
专家论证专家意见回复(样板)
四、安全专项施工方案修改完善记录
施工单位就专家论证意见对专项方案的修改完善记录:(对专家提出的意见逐条回复,可另附页)
1பைடு நூலகம்已补充造成卡机头的通讯管道的处理方法。详见P6
2、已补充顶管接头处的防水防漏措施。详见P10
专业承包单位(公章):施工总承包单位(公章):
项目负责人(签名):项目负责人(签名):
单位技术负责人(签名):单位技术负责人(签名):
年月日年月日
监理单位对专项施工方案修改完善情况的审核意见:
专业监理工程师(签名):总监理工程师(注册章):
年月日
建设单位对专项施工方案修改完善情况的核验意见:
(公章):
项目负责人(签名):
年月日

高支模方案专家论证意见回复

高支模方案专家论证意见回复
符合专家意见要求。详见检测报告。
专家意见2
在立杆支撑示意图中标注剪刀撑的设置位置。
详见方案第15页图7.3.5.1~7.3.5.4
专家意见3
水平剪刀撑和垂直剪刀撑应结合规范《JGJ162-2008》设置。梁底多立杆时中间立杆严禁后加。
详见方案第20页图7.3.9款和技术交底
专家意见4
支撑体系施工前必须认真交底,交底应健全签字手续,模板铺设前必须对模板支撑系统按方案要求进行验收。
符合专家意见要求。详见附件交底记录
专家签名处:
时间:
高支模方案专家论证意见回复高支模方案专家论证高支模专家论证要求高支模高支模方案高支模安全技术交底高支模定义高支模专项施工方案高支模验收表高支模应急预案高支模安全监理细则
高支模方案专家论证意见回复
工程名称
纳米科技B地块B11~B12项目土建工程
施工单位
苏州中正建设工程有限公司钢管壁厚应大于或等于方案中计算壁厚。

专家论证意见回复单

专家论证意见回复单

专家论证意见回复单专家论证意见回复单设计单位名称:未提供编号:ZY2012-050(H)工程名称:未提供建设单位:未提供原审查意见:基坑设计部分:1.鉴于粘土层土性较好较厚,建议将平台以下1:0.7边坡适当放陡至1:0.5,以节约土方开挖及回填工作量。

2.1'-1'剖面:二个CT-2A承台比大筏板底加深2.3m,建议重视施工开挖时的及时配合,当天完成承台砖砌胎膜。

包括其他支护剖面沿基坑边的落深0.7m的承台砖模。

3.4'-4'剖面:建议坡顶的挂网钉改为注浆超前锚杆Ф48*3.0L=4m@1000;首道斜向土钉倾角加大使土钉进入2粘土层;第二道竖向土钉可以取消。

4.基坑降水布置26口管井,根据类似工程经验,建议只在CT-2A二个承台处布置二口管井即可,其余根据土方开挖时,采取轻型井点降水的应急措施。

5.建议对基坑的周边号楼的主体结构施工,做出明确在地下室未封顶四周未完成回填土之前的,对周边号楼的限高的规定(不得大于六层楼面)。

6.建议对12#楼西侧与地下室临近的工程桩加强变形监测的要求。

回复意见:基坑设计部分:1.按照建议要求,已将平台下1:0.7边坡改为坡率1:0.5放坡开挖,经验算,符合规范安全要求。

2.已作说明:施工开挖时的及时配合,当天完成承台砖砌胎膜;详见施工总说明。

3.按照建议要求:坡顶的挂网钉改为注浆超前锚杆Ф48*3.0L=4m@1000,首道斜向土钉倾角加大并进入2粘土层,取消第二道竖向土钉,详见剖面图。

4.基坑降水布置改为2口井,布置在CT-2A二个承台加深处。

XXX开挖时,对其余处采取轻型井点作为应急措施。

5.已作详细说明:地下室未封顶四周未完成回填土前,周边号楼限高不得大于六层楼面。

6.已增加工程桩顶监测点加强对10#12#楼西侧的监测要求。

高支模专家论证意见整改回复单

高支模专家论证意见整改回复单

年月日
建设单位(印章) 建设单位代表(签字):
注:本表一式三份,项目监理机构、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各一份。
年月日 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制
《高支模专家论证意见》整改回复单
工程名称:
四川省XXXXXXX建设项目
根据2016年7月19日四川省XXXXXXX建设项目 XXXXXXX高支模专家论证意见,我施工单位已按照专家意见
对方案进行整改完善。具体如下:
1
、补充完善高大模板支撑架体基础处理措施。回填土压实系数满足设计要求,且做好封闭和排水措施。
2、高大模板支撑架体构造设置按照《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CJ162-2008)要求进行完善。
3、补充完善节点大样图,搭设参数与图文一致。
Hale Waihona Puke 4、高大模板支撑体系与非高大模板支撑体系连接,并形成整体。
具体内容详见方案。
复核意见:
施工单位项目部(印章) 项目经理(签字):
年月日
复核意见:
项目监理机构(印章) 总监理工程师/专业监理工程师(签字):

专家论证回复

专家论证回复

关于《珠江路桥工程模板及支架专项施工方案》专家组论证意见的答复2007年9月26日,昆山市珠江路桥工程模板及支架专项施工方案的论证会在昆山市建设局309室进行了专家组论证会议,到会的有论证组五位专家,建设方、监理单位及施工单位代表,会议由施工单位珠江路桥工程项目部技术负责人作工程概况介绍,并详细介绍施工步骤、施工方法以及相关施工计算的方法。

专家小组听取后发表了各自的论证意见和建议。

现就专家组的论证意见答复如下:1、专家论证意见:计算中钢管管壁厚度请按实际使用的钢管检测厚度计算。

答复:计算中钢管立杆的壁厚按标准3.5mm进行计算,面积为489mm2,实际使用的钢管壁厚为3.2mm,面积为452 mm2,其力学特征如下:E=2.06×105 MPa,I=11.35×105 mm4,W=4.73×103 mm3相关的计算调整如下:⑴水平杆的抗弯强度计算σ=Mmax/W=0.99×106/4.73×103 =209N/mm2 ﹥fm=205N/mm2但差值小于3%,基本满足抗弯强度要求。

在施工中在最大砼厚度部位处,即拱腿与主梁结合处的立杆水平间距加密为40㎝×40㎝,可满足要求。

⑵纵向水平杆的挠度计算v= ql4/(100EI)=39.5× 5004/(100×2.06×105×11.35 ×104)=1.05㎜小于500/400=1.25㎜。

故能满足挠度要求。

⑶立杆稳定性计算调整为:N/(ΦА)=11700/(0.301×452)=86﹤205 n/ mm2立杆稳定性满足要求。

2、专家组意见:贝雷支架整体验算满足要求,但某个构件应按实际受力情况进行复核。

答复:本专项方案中的纵向贝雷架梁均搁在横向贝雷架主节点处,均按设计节点处受力,可以满足构件稳定要求。

纵向贝雷架横向布置位置尺寸图附后。

专家论证审批回复

专家论证审批回复

专项方案专家论证意见审批记录
工程名称:定王台文化广场与建湘路间挡土墙改造项目结构类型:
结构层次:建筑面积:
我项目部根据专家组专家论证意见书完成了专家组提出的各项工作,请各级领导部门予以审核批准。

附:1、建设方已委托湖南科创高新工程检测有限公司补充了变形监测点布置图(图附后),并根据变形监控值、报警值制定了应急预案(方案附后)。

2、人工挖孔桩在施工过程中采用跳挖、即挖完成,即验,即浇钢筋砼的做法;外排桩出现边坡外侧的已制定了专项施工方案(方案附后)。

3、已做好坡顶有组织排水;人工挖孔桩施工过程中不会抽排地下水,有效避免周边道路及构筑物的不良影响。

根据业主提供的施工现场情况,无需坡底排水专项设计。

4、施工期间已确定专人负责对边坡稳定性的监控,并已制定了防塌落应急措施。

5、前后排桩间浇灌混凝土,无回填土,无需注浆加固。

编制人
施工单位:
年月日项目部项目经理审核意见:
项目经理:
项目部(章)
年月日
专业监理工程师审查意见:
专业监理工程师:
年月日
监理(建设)单位审核意见:
监理单位项目总监理工程师监理(建设)项目部(章)
(建设单位项目技术负责人):年月日。

专家论证意见回复

专家论证意见回复

专家论证意见回复《高大支模架专项方案》专家论证意见回复一、专家意见:补充完善审批流程、编制依据、工程概况等内容;意见答复:(一)、完善编制流程:审批流程已完善;(二)、完善编制依据:1、《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5);2、《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13)3、《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2);4、《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12);5、《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6、《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7、《高处作业分级》(GB3608-2008);8、《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 50300-20139、《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0--201610、《建筑工程预防高处坠落事故若干规定》(建筑[2003]82号);11、《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50107-2010)12、《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 GB/T 29639-2013)13、《施工现场机械设备检查技术规程》(JGJ160-2016)14、《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 33-2012)15、《建筑施工临时支撑结构技术规范》(JGJ300-2013)(三)、完善工程概况:本工程为亳州浩源花茶有限公司仓库工程,建筑总高度为8.30m,建筑结构形式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建筑防火等级为地上二类;建筑安全等级为二级。

主体框架混凝土强度等级:垫层C15,框架柱、独立基础为C30,框架梁、板自-3.2米~屋面为C25,过梁、圈梁、构造柱为C20。

本工程基础采用独立基础,填充墙外墙及潮湿环境采用MU10-200/300厚煤矸石烧结砖,砌筑砂浆强度等级为M7.5混合砂浆,内隔墙采用MU3.5-200厚煤矸石烧结砖,砌筑砂浆为M5混合砂浆,与土壤接触的墙体用MU10-200/300厚煤矸石烧结砖,砌筑砂浆强度等级为M5水泥砂浆。

高大模板专家论证回复单

高大模板专家论证回复单
我部对楼板及高大模板支撑部位的梁底支撑采用了可调顶托,并严格把控质量关,使用合格材料。详见P3、P8页。
◇专家论证意见6:
模板支撑的构造要求应按JGJ162-2008规范要求细化。
◆针对专家论证意见6的回复:
我部已按照专家意见按照JGJ162-2008规范要求对本工程高大模板部位的模板支撑进行了细化,如梁模板底部应按设计要求起拱1-3‰等,具体详见P8-P12页。
◆针对专家论证意见4的回复:
我部严格按照专家意见,要求施工工人在搭设架体时,对高大模板部位的底部增设的立杆必须同其他部位同时搭设,严禁后加的原则。
◇专家论证意见5:
梁底立杆的顶端应采用可调顶托装置,可调顶托的安装要求应符合JGJ162-2008规范第6.1.9条和第6.2.4条的要求。
◆针对专家论证意见5的回复:
◆针对专家论证意见3的回复:
本方案内的高大模板支撑部位的梁底立杆加设及间距,我部已按专家的要求进行了整改、复核。600x1100的WKL52梁梁底增加立杆2排,间距为(400+400+400)x800。具体详见P19页配置一览表及计算书。
◇专家论证意见4:
梁、板的支撑立杆必须统一拉通,多立杆支撑的梁底立杆应与两侧立杆同时搭设,严禁后加。
◆针对专家论证意见1的回复:
我部对楼板及高大模板支撑部位的梁底支撑采用了可调顶托,并严格把控质量关,使用合格材料。详见P3页。
◇专家论证意见2:
模板支撑排架下的结构层应满足承载力的要求,应对负一层的楼板、共享空间下底板,以及上部结构层采取可靠措施。
◆针对专家论证意见2的回复:
对共享空间部位的-1、-2层的架体不进行拆除,待共享空间部位的钢管支撑拆除完成后,再对-1、-2层此部位的钢管进行拆除。详见P8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支撑体系的构造措施应结合规范《JGJ162-2008》6.1.9、条文执行,可调顶托的外伸长度按规范要求设置,水平杆在顶层步距根据规范要求进行加密,水平杆间距为750,并对方案进行更改。
3、在方案设计中已对500×1500mm梁采用四立杆支撑纵横向间距取(300+400+300)×600mm;400×1500mm(400×1000mm)梁取(300+300+300)×600mm;350×850mm以下截面梁取三立杆支撑(425+425)×600mm进行了更改;并对支撑系统重新进行验算,稳定性满足要求,严格控制浇筑混凝土时的泵口混凝土在结构面的堆载高度,不得超过10cm,并进行书面交底。
6、建议上层结构混凝土没有浇筑前下层模板支撑不得拆除,补充高空防坠落措施和立杆基底的防滑移措施。
7、严格按方案要求,做好立杆基层的回填土质量和混凝土基层,计算书中个别参数取值有误应调整。
回复:
1、支撑所使用的模板方木、钢管扣件、可调顶托等材料的规格和质量符合《JGJ130-2011》、《JGJ162-2008》、规范及苏州建设局2006第24号文件并进行随机检测,现场实际使用钢管壁厚不小于计算壁厚,与壁厚与计算稿相符。
专家论证意见回复单
编号:
工程名称
苏州德威国际学校(一期)工程
日期
2012年8月12日
建设单位
苏州工业园区教育发展投资有限公司
工程编号
原审查意见
回复意见
论证意见:
1、支撑所使用的模板方木、钢管扣件、可调顶托等材料的规格和质量应符合《JGJ130-2011》、《JGJ162-2008》、规范及苏州建设局2006第24号文件并进行随机检测,现场实际使用钢管壁厚不得小于计算壁厚。
4、已补充支撑高支模区域的平、剖面示意图及共享空间与相邻楼层的水平杆联接节点示意图,明确和标注水平剪刀撑和垂直剪刀撑的设置和构造措施,台阶式区域扫地杆按规范要求设置,详见附图。
5、支撑体系施工前认真向施工人员进行交底,交底应健全签字手续,模板铺设前必须对支撑系统按方案要求进行验收,支撑系施工完毕经三方验收合格后再铺设底模板。
4、补充支撑高支模区域的平、剖面示意图及共享空间与相邻楼层的水平杆联接节点示意图,明确和标注水平剪刀撑和垂直剪刀撑的设置和构造措施,台阶式区域扫地杆设置应满足规范要求。
5、支撑体系施工前必须认真向施工人员进行交底,交底应健全签字手续,模板铺设前必须对支撑系统按方案要求进行验收,支撑系施工完毕经三方验收合格后方能铺设底模板。
6、上层结构混凝土没有浇筑前下层模板支撑不得拆除,已补充高空防坠落措施和立杆基底的防滑移措施详见附图001。
7、严格按方案要求,做好立杆基层的回填土质量和混凝土基层,计算书中个别参数取值已调整,并重新进行验算(见重新计算稿),稳定性满足要求。
专Hale Waihona Puke 组长:2、支撑体系的构造措施应结合规范《JGJ162-2008》6.1.9、条文执行,可调顶托的外伸长度应按规范要求设置,水平杆在顶层步距根据规范要求必须加密。
3、建议500×1500mm梁采用四立杆支撑纵横向间距取(300+400+300)×600mm;400×1500mm(400×1000mm)梁取(300+300+300)×600mm;350×850mm以下截面梁取三立杆支撑(425+425)×600mm;并重新复核稳定,严格控制浇筑混凝土时的泵口混凝土在结构面的堆载高度,不得超过10c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