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患关系中的种种猫腻

合集下载

医德败坏的著名案例

医德败坏的著名案例

医德败坏的著名案例【原创实用版】目录1.医德败坏的案例概述2.案例一:某医院医生贩卖病人信息3.案例二:某医生故意误诊导致患者死亡4.案例三:某医生收受贿赂,为病人使用无效药物5.医德败坏的原因分析6.遏制医德败坏的措施和建议正文一、医德败坏的案例概述医德败坏是指医务人员在履行职责过程中,违反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损害患者利益的行为。

医德败坏不仅破坏了医患关系,降低了医疗质量,还可能导致患者身心受损,甚至危及生命。

本文将通过三个著名案例,揭示医德败坏的严重后果,并探讨其原因及解决办法。

二、案例一:某医院医生贩卖病人信息不久前,某地一家医院的医生因涉嫌贩卖患者信息被警方逮捕。

这些医生利用职务之便,非法获取患者个人信息,并将其出售给第三方,谋取不正当利益。

这种行为严重侵犯了患者的隐私权,导致患者信息泄露,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安全隐患。

三、案例二:某医生故意误诊导致患者死亡某医生因与患者发生矛盾,故意对患者进行误诊,导致患者病情恶化,最终死亡。

这位医生的行为严重违背了医德,漠视生命,损害了患者的生命权和健康权。

三、案例三:某医生收受贿赂,为病人使用无效药物某医生在诊疗过程中,收受药品销售代表的贿赂,为患者开具无效药物,以谋取个人私利。

这种行为不仅加重了患者的经济负担,还延误了患者的治疗,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痛苦。

四、医德败坏的原因分析医德败坏的原因多种多样,包括:医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缺失,法律法规意识淡薄;医疗资源分配不均,导致部分医务人员心态失衡;医患关系紧张,导致部分医务人员对患者产生敌意等。

五、遏制医德败坏的措施和建议为遏制医德败坏现象,我们应采取以下措施:加强医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提高法律法规意识;完善医疗资源分配机制,保障医务人员合法权益;加强医患沟通,改善医患关系;加大对医德败坏行为的惩处力度,发挥警示作用。

总之,医德败坏现象对患者和医疗行业都造成了极大的伤害。

医患关系

医患关系

医患关系,调查报告篇一:医患关系调查报告医患关系调查报告张旭14080206一,诚信缺失是对医患关系的致命一击.出现医患纠纷后,往往是患者责怪医者,医者埋怨患者,医患关系间已经出现了严重的信任危机。

医患双方互不信任一些医生反映,现在不少患者就诊时,不愿意提供以前的病历。

可能要考考这些医生,看看医生懂不懂,有没有水平,诊断得对不对。

医生只能这样揣摩患者的心理,否则没其他解释啊。

更有甚者,一些患者看病时随身携带录音机,就诊过程中还带着录像机,防范医生的心态可见一斑。

从这些事情上可以看出,患者现在是多么不信任医生。

二,医生患者之间往往存在着一些误会。

患者认为:1、医院收费高 2、环境差 3、技术力量薄弱 4、服务质量差。

医务工作者则认为:1、患者对医院要求太苛刻 2、患者对医生期望值太高 3、患者对医生缺乏信任。

最应该互相信任的两个群体,表现出了势如水火的对立。

三,收受病人钱物,即所谓的收红包问题,一般发生在手术前。

很多医务人员明确表示:的确不应该收,但社会大环境就是如此,办什么事不需要送个礼?更何况做手术是人命关天的大事,患者送了红包心里也会踏实一点。

一位医生说:不反对患者送红包,在日本,很多病人看完病后,会恭恭敬敬给医生递上一个''红包'',以表谢意,这红包仅表示一个心意。

而国内的''红包''已经变味了,患者有花钱买安心的考虑,有些医生甚至会暗示患者送红包,那已经不能叫红包,而应该叫''黑包''了。

直接导致医患冲突的原因在三大顽症以外上述三大顽症虽然是个共性的问题,也是医患关系激化的根本原因所在,但双方很少因此发生直接冲突,医患之间还存在其他很多直接导致冲突的导火线。

四,医患事故或事故是个火药桶。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颁发一年多来,江苏省医疗纠纷的发生率上升了30%,事故率增加约20%。

江苏省卫生厅医政处副处长李少东分析说,医疗纠纷数量和事故率的上升,说明患者的维权意识在不断增强。

医院暗流:医生内幕大揭秘

医院暗流:医生内幕大揭秘

医院暗流:医生内幕大揭秘近年来,医疗行业一直备受争议。

而在医院内部,隐藏着许多不为人知的暗流。

这些暗流涉及到医生们的职业道德、医患关系以及医院管理等方面。

今天,我将揭开医院暗流的面纱,向大家披露医生内幕的真相。

首先,职业道德是医生的基本准则,直接关系到医生对患者生命和健康负有的责任。

然而,在现实中,个别医生存在利益驱动下的职业违规行为。

他们可能会草率诊断、滥开药方或者推销昂贵的检查项目,以获取回扣或其他利益。

这些行为极大地损害了患者的权益,也严重侵害了医学职业的公信力。

其次,医患关系是医院内一个敏感而脆弱的环节。

曾经的医患默契逐渐被冷漠取代,医患之间的矛盾日益加剧。

一方面,患者对医生的期望越来越高,希望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而另一方面,医生面临着工作压力和时间限制,无法满足所有患者的需求。

这种矛盾导致了医患之间的不信任和争执。

有时候,医患矛盾甚至会升级为暴力事件,对医生和患者的安全造成威胁。

最后,医院的管理体制也存在一些内部问题,影响了医生的工作状态和医疗质量。

在某些医院中,医生的绩效评价过于单一,仅以患者数量和药品销售额作为衡量标准,忽视了医生的专业技能和患者治疗效果等其他重要因素。

这种评价机制使得医生们更加倾向于追求经济收益,而不是专注于提供具有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此外,医院内部的权力结构和人际关系也可能导致不公平对待、内斗和利益输送现象的出现。

然而,我们不能因为少数医生的违规行为而否定整个医疗行业的价值。

大部分医生依然忠于职业操守,处心积虑地为患者提供最好的医疗服务。

同时,也有很多医院和医生正在积极探索改革,推动医疗行业向更加透明、公正和专业化的方向发展。

为了改变医院暗流现象,我们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

首先,医生自身应当秉持职业道德,时刻以患者的利益为重,远离各种违规行为。

其次,医院管理者应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价体系,并加强对医生的监督和培训,以确保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

另外,政府部门也应加强监管,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严厉打击医疗领域的不法行为。

医院的黑幕:揭秘医患纠纷的真相

医院的黑幕:揭秘医患纠纷的真相

医院的黑幕:揭秘医患纠纷的真相医患纠纷是一个长期存在且备受关注的社会问题。

每当一起医患纠纷被曝光,公众总是对医院的运营和管理产生了新一轮的质疑。

然而,医患纠纷的背后往往还隐藏着更多的黑幕。

本文将深入探讨医患纠纷的真相,揭示其中的复杂性。

首先,医院的不透明运营是医患纠纷频发的潜在原因之一。

在医疗体系中,信息的不对称性使得患者难以了解医疗过程、治疗方案和费用结构等基本信息。

而医院为了保护自身利益,往往选择对外保持沉默,甚至隐瞒病情等重要信息。

这种信息的不对称性导致了患者对医疗过程产生疑虑,并可能引发医患关系的紧张。

其次,医院内部的利益驱动也成为医患纠纷不可忽视的原因。

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医院管理层往往注重经济效益,而忽视了患者的权益和安全。

一些医院为了追求更高的利润,往往会采取降低成本、缩减人员等方式来节约开支,这不可避免地会影响到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

当患者因为医疗事故或治疗过程中的不适得不到妥善的解决时,医患纠纷就在所难免。

再次,医患沟通的不足也是医患纠纷产生的重要原因。

医生忙于工作、患者焦虑等因素造成医患之间的有效沟通受阻。

医生可能会缺乏足够的时间和耐心去听取患者的病情描述,而患者则往往因为对医学知识的缺乏而无法理解医生的解释。

这样的沟通问题导致了医患之间的误解和矛盾,从而让医患纠纷的火药桶积聚了更多的火星。

最后,医疗制度的不完善也为医患纠纷的演变提供了土壤。

我国现行的医疗制度仍存在很多弊端,比如医生的收入过低、医疗资源的分布不均等问题。

这些问题导致了医生无法得到应有的尊重和补偿,从而可能影响到他们的工作态度和服务质量。

另外,缺乏相关的法律法规和相应的司法解释使得医患纠纷的处理变得困难重重,往往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得到解决,让患者和医生都感到无奈和沮丧。

面对医患纠纷的频发,我们必须意识到其中的复杂性和问题的根源。

只有通过改革医院的运营机制,提升医生的职业素养和沟通能力,完善医疗制度并加强监管,才能够有效地预防和化解医患纠纷。

医院内部黑幕:信任的背后隐藏了什么

医院内部黑幕:信任的背后隐藏了什么

1.引言医院是人们在身体健康方面最为信任的机构之一。

然而,在医院内部,也存在着一些被称为“黑幕”的事情。

这些黑幕往往隐藏在信任和权力的背后,给患者和医疗工作者带来了许多难题。

2.医院内部黑幕的种类(1)药品采购黑幕:许多医院在药品采购上存在不正当的行为,比如收受厂家回扣、私下议价等。

这些行为不仅影响了药品质量,还会导致患者的治疗费用增加。

(2)医疗器械黑幕:一些医院会在选购医疗器械时,选择性地使用低质量的产品,还有一些医生可能会推荐患者使用不必要的医疗器械,以谋取私利。

(3)医疗纠纷黑幕:有些医院会在处理医疗纠纷时采取不公正的方式,比如隐瞒真相、篡改证据等。

这些行为不仅损害了患者的利益,也会削弱人们对医院的信任。

3.医院内部黑幕的原因(1)利益驱动:医疗行业的竞争激烈,一些医院在追求经济效益时,可能会采取不正当的手段来获得更多的利润。

(2)监管不力:一些医院存在监管缺失的情况,监管部门未能及时发现和制止不正当的行为,这也为黑幕的出现提供了空间。

(3)道德沦丧:一些医生和医院管理人员出于个人私利,没有遵守职业道德和伦理规范,从而导致医院内部黑幕的产生。

4.医院内部黑幕的危害(1)损害患者健康:医院内部黑幕往往导致医疗质量下降,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受到威胁。

(2)削弱医院信誉:医院内部黑幕的存在会影响人们对医院的信任,进而影响医院的声誉和发展。

(3)侵害公共利益:医院是公共利益的代表,黑幕行为的存在侵害了公共利益,也会对社会造成不良影响。

5.如何预防和遏制医院内部黑幕(1)加强监管:加强对医院的监管力度,及时发现和制止不正当的行为。

(2)建立信任机制:建立医生和患者之间的信任机制,增强患者的权益保护意识。

(3)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加强医生和医院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提高他们的道德意识和伦理素质。

6.结论医院内部黑幕是一个严重的问题,需要医院、政府和社会各方面共同努力来预防和遏制。

只有通过加强监管、建立信任机制和加强职业道德教育等措施,才能让医疗行业更加健康、可信、可靠。

解密医院背后的神秘:揭开医疗服务的幕后黑幕

解密医院背后的神秘:揭开医疗服务的幕后黑幕

解密医院背后的神秘:揭开医疗服务的幕后黑幕近年来,医疗服务领域备受关注。

每天都有无数的人们蜂拥而至,寻求医疗保健。

然而,在这看似正义和庄严的行业背后,隐藏着一些令人震惊的黑幕。

本文将揭示医疗服务背后的幕后黑幕,让我们一起深入了解。

1.高额药品定价药品是医疗服务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许多药品价格的高昂让人们难以承受。

在某些情况下,药品的价格甚至比疗程本身更加昂贵。

这主要是由于制药公司的垄断地位和专利保护所导致的。

这种情况使得许多人无法获得他们急需的治疗,从而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困扰。

2.无效的医疗程序在追求治疗和康复的过程中,许多人们遭受到了无效的医疗程序的折磨。

这些程序可能是因为医生的错误判断,或者是为了追求经济利益而不断推荐更多的检查和手术。

这不仅浪费了患者的时间和金钱,还给他们带来了不必要的痛苦和风险。

3.医疗服务的不透明度许多人对医疗服务的定价和费用结构感到困惑。

医院往往以复杂的计费方式向患者收费,使得他们很难理解具体的费用构成。

此外,医院也不愿意公开透明地展示他们的定价策略和收入来源。

这导致患者难以预估自己需要支付的费用,并且容易遭受不合理的高额收费。

4.药品推销和佣金医院和医生与制药公司之间的合作关系也是医疗服务黑幕的一部分。

制药公司常常通过赠送礼品、提供旅行津贴等手段来影响医生的处方习惯。

这种情况可能导致医生偏向于推荐某些药品,而不是根据患者的实际需要进行选择。

因此,药物推销和佣金制度既损害了患者的利益,也损害了医生的专业判断。

5.人为的拖延和排队时间医疗服务的黑幕还体现在病人等待时间的问题上。

在一些地方,由于医疗资源的不足或管理不善,患者可能需要长时间等待才能得到服务。

这种人为的拖延不仅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痛苦,还使得治疗效果大打折扣。

此外,一些患者为了避免等待时间过长,可能被迫选择私立医院,而这会增加他们的经济负担。

6.医患矛盾和不公平对待医患之间的矛盾和不公平对待也是医疗服务黑幕的一部分。

医患关系存在的问题

医患关系存在的问题

1、医院重程序服务轻人文关怀。

医务人员在诊疗过程中重仪器检查、治疗等客观操作,无意中把患者“物化”了;现行的医学教育方式缺乏人文教育,导致一部分从医人员素质低下、自身修养欠缺;诊疗流程设置不科学造成“三长一短”现象。

2、少数医务人员职业道德水平低下,服务不到位,对患者治疗不精心,存在“冷、硬、顶、推”等现象;收受红包、回扣等不正之风的蔓延,导致患者对医务人员的信任度降低。

3、医患沟通不畅。

部分医务人员的沟通意识不强,态度不积极,技巧不熟练。

4、医疗资源匮乏且配置失衡。

占全球人口22%的中国,医疗资源仅占全球的2%,而且医疗资源配置严重不均衡,80%在城市,20%在农村。

医疗保障覆盖面小,45%的城镇人口和80%的农村人口基本没有医疗保障。

5、社会处在转型期,过高的医疗费用让不少患者不堪重负,少数乱收费、开大处方、滥用大型检查设备的现象又激化了这种矛盾。

6、患者对医疗服务期望值过高。

公众的医学知识相对缺乏,对医疗行业、医学科学的认知不足,对医疗工作的高风险和局限性理解不够,对承担救死扶伤责任的医务人员寄予过高的期望,超出了目前医学发展的实际水平。

7、部分媒体推波助澜。

部分媒体片面地把医患关系定位为简单的消费关系,片面地指责医院,加重了患者对医生的不信任。

医院黑幕(1)

医院黑幕(1)

医院黑幕(1)
医院黑幕是指医院内部不公正、违规的行为,影响着医院的正常运作和医患关系。

下面从几个方面来分析和探讨医院黑幕的相关内容。

一、医院药品收费黑幕
在一些医院,很多药品价格明显高于市场价,甚至还有一些本不需要开具的药品也被强制收费。

患者在购买药品时,往往难以获得明确的药品信息和收费标准,诱导患者消费,极大地扰乱了市场秩序。

二、医院挂号收费黑幕
挂号费是医院的一项重要收费途径。

但是,在一些医院,挂号费标准不统一,有的科室则采取了一些不透明的收费方式,导致很多患者不知道自己所花费的钱到底用在哪里。

三、医院医生工作时间黑幕
一些医生违规地在医院外设置诊所,甚至造成了医生在医院内不按规定时间工作的现象。

这样的情况,不仅严重扰乱了医院的正常秩序和医患关系,而且也有可能给患者带来更严重的后果。

四、医院工作人员收受红包黑幕
一些医院的工作人员,特别是一些科室的医生,收受患者红包是一种明显的黑幕行为。

这些工作人员将个人的私人利益摆在前面,而不是考虑患者的需要。

这样不仅严重影响了医院的声誉,也打破了医疗行业应该维护的伦理道德。

以上就是本文对于医院黑幕相关内容的探讨。

通过深入分析和探讨医院的这些黑幕现象,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认识医疗行业中的一些存在问题,并寻找相应的解决方法,提升医疗行业的整体水平和医疗服务质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患纠纷调解中的种种猫腻:患者不可不知
喜剧之鱼365 2018-08-07 10:08
作者:苏文
与普通患者相比,医院无疑是强势一方。

正因如此,各地才设立医患纠纷调解人民委员会(简称医调委)来调解医患纠纷。

按理说,医调委应当不偏不倚,站在公正的立场来调解,使医院和患者方的协商达成一致。

但个别地方的医调委,却不是从公正的角度出发,而是与医院一起,对患者进行欺哄压。

仅以笔者最近接触的一起医疗纠纷调解(为方便起见,简称本案)为例。

2017年11月,某市一市民因腹痛住院,在被误诊误治半个多月后发生肠穿孔,几乎失去生命。

手术后,患者被鉴定为七级伤残,成为“造口人”(因结肠改道,患者大便只能通过腹侧的人造口子,从体外接入的软管排入便袋;“造口人”终身都要进行后续治疗)。

患者要求赔偿是必然。

然而,该市医调委在调解中,与医院一道,对患者玩起了猫腻,目的就是欲将医院的“损失”降到最低程度。

——欺:欺瞒、误导患者
1、“医患纠纷调解,医院永远不会承担主责。


在本案中,医调委将医院的责任系数定为40%,据说,这是次要责任的最高档。

患者问:这个数字是如何“计算”出来的?从入院到出院,患者一直积极配合医生治疗,为什么还要承担主要责任?该院某科室负责人道出了“秘密”:医患纠纷调解中,医院永远不可能承担主责,能承担40%已经相当不易。

院方责任在50%以下,不言而喻,患者就要承担主责。

如果说,这是调解中的惯例,是为了保护医院,那谁来保护患者?看来,人若患病就医,医好了则罢,如果没医好,或是出现了麻烦(伤残、死亡),病人其实早就背负了主要责任。

医患纠纷调解,医院永远不会承担主责——医院为何有如此底气?大概是长期在医调委的“配合”下,从未承担过主责。

其实,这一概念是错误的。

今年2月26日,宜宾市翠屏区谢女士因被怀疑体内有肿瘤,手术后才发现诊断有误,经宜宾市医调委调解,医院不仅负主责,而且负全责。

2、“如果要走司法程序,医院奉陪到底。

就算你官司打赢了,医院也最多只有两万额度的赔偿,远不及调解获赔。


事实果真如此?医院最高只有2万元的赔偿额度?2016年1月,云南昭通一孕妇因羊水破了,住进昆明某医院待产。

该产妇及家人多次提出剖腹生产,都遭到拒绝。

直到第四天凌晨,医生在无法顺产的情况下才实施剖腹产,孩子生出即夭折。

事后诉讼中,法院判决医院赔付61.7万元。

2017年4月,大连市民于某被诊断患早期肝癌,住院治疗一个月后身亡。

于某家人对医生在手术前后的处置和病历是否真实提出异议,将医院告上法庭。

法院判决医院赔付99万元。

3、“调解期限仅有一月,超期后,医调委将不再调解。


这又是一个陷阱。

上海市2014年3月公布的《医患纠纷预防与调解办法》中规定,自当事人(医院或患者方)提出申请的60日内,医调委应进行调解;特殊情况可延长调解期限。

也许各地医调委规定的调解期限不尽相同,但很明显,本案中,该市医调委给出一个月调解期限不太合理。

如果患者方在事后立即索赔,医院也马上向医调委申请调解,这对患者方是不利的。

因为在此时,患者要么是伤残,出院后需适应新的生活,还要去做伤残等鉴定;要么是患者已死亡,后事要处理。

患者方或沉浸于悲痛之中,又忙得不能分身,甚至连多方咨询或请律师都来不及,只好在期限内匆忙接受调解。

对患者来说,最明智的做法是,把后事处理完毕,静下心来后再申请调解。

4、“若走司法程序,医调委将不再调解。


按规定,医调委受司法局业务指导,并非与司法部门对立。

为什么患者走了司法程序,医调委就不再调解了?就算是法院,不也在开展“大调解”吗?其实,调解与诉讼完全可以同时进行,如果能通过调解而让患者方撤诉,不也是好事?
5、调解中,患者要求医调委给出书面调解方案,却被拒绝。

调解人员称,只有患者在接受调解结果后才能正式出具调解书。

这是为什么?是怕麻烦还是怕浪费纸张?显然,调解人员是担心患者方拿到方案后逐条进行研究,并通过多方咨询,提出更多要求,甚至某些不合理调解内容会成为将来诉讼中的证据。

院方当然希望患者方根据口头协商,在调解书上签字。

一旦患者接受调解,生米做成熟饭,患者就不能走司法程序,也不能反悔;若反悔,理亏不说,患者再提的要求院方均可不接受。

这里的关键是,在双方达成调解协议前,患者方到底有无权利得到书面调解方案?
——哄:以所谓的“好处”来诱使患者方就范
责任系数关系到赔偿金额,医患双方认可的所有赔偿都要乘以责任系数。

本案中,该市医调委称,手中握有5%的浮动责任系数,如果患者方配合调解,医调委则将这5%“优惠”给患者方,即把医院责任系数从40%提高到45%。

这里的“配合”,显然就是要患者方顺从:不
做医疗事故鉴定,不打官司,认可医院的主张,认可调解。

针对罪犯的“坦白从宽,抗拒从严”,医患纠纷调解中,是不是可以改成“顺从则宽,不从则严”?
表面上,这5%是“优惠”了患者。

实际上呢?本案中,医调委和医院“希望”患者接受2016年伤残赔偿标准,许以45%系数;如果采纳最新的2017年标准(按照惯例,2018年标准已出台),则要按40%系数计算——总之,A和B二选一,都是医院“划算”,患者吃亏。

为什么有最新的标准不去执行,而要按上年标准来计算?伤残赔偿是医疗赔付中的最大一项,医调委为什么恰在这里不“优惠”患者了?
——压:打压、威胁患者方
1、本案中,在院方和医调委的一再“劝说”下,患者在做伤残鉴定时,未做医疗事故鉴定。

院方和医调委称,若要做医疗事故鉴定,就是不相信医调委,就是要走司法程序。

想来,是否为医疗事故,鉴定后不是能更有助于调解吗?相信医调委与进行医疗事故鉴定矛盾吗?医院和医调委担心什么?在调解规则中,有“一旦患者做了医疗事故鉴定,便不再进行调解”的规定吗?所谓的“不相信医调委,不再做调解”,其实就是打压、威胁患者方。

2、本案中,患者与院方对话时,院方竟然检查患者手机,为的是不让患者录音;调解人员得知患者有录音证据,不禁大惊失色。

这又是为什么?是担心对话过程中有不利证据被患者掌握?调解,有什么见不得人?调解,能不能像法院审案一样,有社会监督?有哪条法律规定,医患纠纷调解中,患者不能录音、录像?调解人员声称,调解过程中,医调委已进行了监控,已有视频证据。

其实,人人都明白,有利证据是掌握在谁手中。

本案中,患者的病历都可以不真实,患者又怎敢相信医调委能在关键时刻提供对医院和自身不利的证据?
3、医调委到底是调解者还是执法者?在调解中,患者提出的任何建议或要求,只要医院不认可,基本上不会被采纳;而医院提出的任何建议或要求,若患者不答应,调解人员则会表态:“定了,不用多说了。

”请问,这是调解还是执法?
笔者在此罗列了个别地方医患纠纷调解中的种种猫腻,目的并非是要鼓励患者不相信医调委,都去打官司。

笔者的观点是,一旦出现医患纠纷,患者不可“医闹”,更不可无理取闹,还是应该相信调解。

只是,在调解中,作为弱势的患者方,要做到心中有数,要有理有节地争取自己的权益。

如若难以接受调解结果,走司法程序也未尝不可。

笔者亲眼见过患者康复后为医院送锦旗的情景;但愿在将来,有更多的患者或患者家属,能发自内心地向医调委送上感谢的锦旗。

作者:苏文。

资深媒体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