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USB接口的短信收发最小系统设计
基于μCOS-Ⅱ的短信控制信息采集系统

随着 M2 Mah et Mahn ) M( ci c i 技术的发展 , n o e 机器 与机 器之 间 的无线通信手段 , 也为嵌入 式信息 采集系统 提供 了一种新 的 远程控制方式 。将基 于串 口的短信模块 与微控 制器结 合 , 再 通过软件加 以管理 J 即可使嵌入式 系统具 备无线联 网通信 , 能力 。I O - 是专 门为嵌入 式系统设计 的一种开源 多任 x SⅡ C 务 内核 , 具有内核精简 、 多任务 管理 、 可裁剪 、 可移植性 强等 特 点 。本文针对嵌入式信息采集 系统 中基 于短信 的远程控制 模 式, p O・ 在 . S Ⅱ平 台上设 计实现一 种通用 的短 信收发 控制 流 C 程 。该设计 中具有专 门的机制 以使嵌入式信息采集 系统具 有 更好的实时性和容错性 。
poess e r ii iFnt s tMahn D A o rcin dpoes g d e esg n rcs t eeu rcse:aD t m nsc ii - a c i e t e te e( F )f e ig n r s n u ’ m saeadapoes o xct re v a c i mol S e
u e — p cf o k s rs e i c w r .T e rs t fp a t a e t h w t a h c e a etrsa i t n p r i t . i h e u r ci lts o h tte s h me h d b t tb l y a d o e a l y l o c s e i b i
S sa ermoey T i a e e cie e ea ad r n ot r c e .Ths I S Ⅱ c so zd sf ae MSme sg e tl. hsp p rd s r d ag n rlh rwae a d s f e sh me b wa i  ̄ CO 一 utmie ot r w
基于单片机的短信收发系统毕业设计论文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题目:基于单片机的短信收发系统设计Graduation DesignThe Design Of Messaging System BasedOn MCUBy Wang HuiSupervised byLecture. SHI XinxinSchool of AutomationNan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June, 2015摘要随着手机的广泛使用,GSM网络提供的短消息服务使得只需要增加少量投入便可以通过手机实现生活和生产中的远程控制和告警通知成为可能。
本设计是基于ARM Cortex-M3内核的32位单片机STM32的一种短信收发系统。
本系统主要实现中英文短信收发及TFT彩屏显示相关状态如短信未读、已读状态、短信发送状态和内容如要读取短信数、读取到的短信内容、时间、发件人手机号码等,并且可以实现通过TFT液晶屏触摸输入号码和功能按键如读取、返回、拨号、挂断、删除等。
此方案以ST公司32位单片机STM32F103ZET6为主控制器辅以GSM/GPRS模块SIM900A,64Mb串行Flash 存储器W25Q64,2K串行EEPROM AT24C02,TFT液晶屏ILI9320等硬件,通过C语言编写程序,用软硬件结合的方法实现其基本功能。
经过多次实践测试,本系统可以达到预期的稳定性、可靠性,可以应用在远程控制、智能家居、工业控制等领域。
关键词:SIM900A;STM32;短信;GSM;TFT液晶屏ABSTRACTWith the widespread use of mobile phones, short message services provided by the GSM network make it possible that only a slight increase in investment and production will be able to live in the remote control and alarm notification via cell phone.In this thesis , a messaging system base on the 32-bit MCU STM32 which is based on the core of Cortex-M3 by ARM is discussed.The system is mainly a Chinese and English text messaging and that TFT color screen displays the status of messages such as unread, read status, SMS status and content, such as the number of messages to be read, read the message content, time, sender's phone number, etc. and can be achieved by TFT LCD touch screen to input the number and function keys such as reading, return, dial, hang up, delete, and so on.This program selects ST company's 32-bit MCU STM32F103ZET6 as controller supplemented GSM / GPRS module SIM900A, 64Mb Serial Flash memory W25Q64,2K serial EEPROM AT24C02, TFT LCD ILI9320 hardware, through C language programming,and achieve its basic functions with the combination of software and hardware.After several practice tests, the system can achieve the desired stability, reliability, and can be used in remote control, smart home, industrial control and other fields.Key words:SIM900A; STM32; messaging; GSM; TFT screen目录第一章绪论 (1)1.1 引言 (1)1.2 选题背景与意义 (1)1.3 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1)第二章 GSM系统及方案设计 (2)2.1 GSM系统 (3)2.1.1 GSM系统特点 (3)2.1.2 GSM系统的体系结构 (3)2.2 GSM系统方案设计 (4)2.3 本章小结 (5)第三章系统硬件设计 (5)3.1 单片机最小系统 (6)3.1.1主控制器 (6)3.1.2 主控制器外围简单电路 (6)3.1.3 JTAG接口 (8)3.1.4 电源电路 (9)3.2 SIM900A模块 (10)3.2.1 SIM900A模块的对外接口电路 (10)3.2.2 SIM900A模块初始化 (11)3.3 外围电路设计 (12)3.3.1 一键下载电路 (12)3.3.2 TFT液晶屏接口 (12)3.3.3外部存储器 (13)3.3.4 按键和指示灯电路 (15)3.3.5 蜂鸣器电路 (16)3.4 本章小结 (17)第四章系统软件设计 (17)4.1 总体框图 (17)4.2 系统初始化 (18)4.3 文件系统FATFS移植 (19)4.4 汉字字库 (19)4.4.1 更新字库 (19)4.4.2 查找汉字 (20)4.5 触摸屏模块 (23)4.6 RTC显示 (25)4.6.1 RTC简介 (25)4.6.2 设置时间 (25)4.6.3备份区域保护 (25)4.7 开关机 (26)4.7.1 待机模式简介 (26)4.7.2 开关机实现过程 (26)4.8 本章小结 (27)第五章系统调试 (28)5.1系统调试过程与方法 (28)5.1.1 串口通信 (28)5.1.2 系统UI (30)5.1.3 读取短信 (31)5.1.4 发送短信 (32)5.1.5 电话测试 (33)5.2系统调试结果与分析 (34)5.3本章小结 (41)第六章结论 (43)6.1 主要工作与结论 (43)6.2 存在的问题 (43)6.3 感想与收获 (43)致谢 (44)参考文献.................................................................................. 错误!未定义书签。
短距无线通信及usB接口系统的设计

短距无线通信及usB接口系统的设计短距无线通信及USB接口系统是现今广泛应用的一种通信方式,该系统可用于传输各种数据、信号和音视频等信息。
在现代数字化社会中,这种系统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电子设备中,以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通信需求。
本文将对短距无线通信及USB接口系统的设计做一详细介绍。
一、短距无线通信系统的概述短距无线通信系统通常是基于蓝牙技术和Wi-Fi技术实现的。
其中,蓝牙技术是一种无线局域网技术,可用于在不同的设备之间传输数据,比如手机、平板电脑、电视、音箱等,而Wi-Fi技术则可以跨越更大的距离传输数据。
短距无线通信系统具有如下特点:1. 传输速度较快:短距无线通信系统采用数码通信技术,所以可以在短时间内传输大量的数据。
2. 能耗低:蓝牙技术的能耗相对较低,更适合电池供电的设备,比如手机等。
3. 便于携带:由于短距无线通信系统无需使用接线来进行传输,因此设备体积较小,便于携带。
4. 安全性高:短距无线通信系统采用的加密技术较为先进,具有一定的安全性防护。
二、USB接口系统的概述USB(Universal Serial Bus)是一种广泛应用在计算机和其他电子设备中的标准接口,最早于1996年推出,被广泛应用于电脑、移动设备中的充电、数据传输等各方面。
与短距无线通信系统相比,USB接口的主要特点是:1. 传输速度更快:USB 3.0接口理论传输速度达到5Gbps,比蓝牙技术和Wi-Fi技术都快得多。
2. 安全性更好:通过USB接口进行的数据和信号传输全部都经过加密,被非法窃取的可能性大大降低。
3. 通用性较强:USB接口广泛应用于电脑、手机等各类计算机及电子设备上,具有较强的通用性。
三、短距无线通信及USB接口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短距无线通信及USB接口系统可以实现电子设备之间的快速数据和信号传输,使得设备可以轻松地实现相互连接和数据的共享。
首先我们需要进行硬件设计:在每个设备上设置蓝牙模块、Wi-Fi模块和USB接口模块,使得每个设备可以同时支持这三种通信方式,从而实现更加灵活和方便的连接和数据传输。
短信平台系统设计与实现

短信平台系统设计与实现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短信作为一种便捷、低成本的信息传递方式,已经在许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为了满足不同需求,设计并实现一个高效、稳定的短信平台系统变得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短信平台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需求分析在设计与实现短信平台系统之前,首先需要明确系统的需求。
具体来说,需求分析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功能需求:确定系统所需的基本功能,如发送短信、接收短信、短信群发、定时发送等。
性能需求:分析系统所需的处理速度、响应时间、并发量等性能指标。
用户需求:了解用户的需求和习惯,以便设计出符合用户需求的界面和操作方式。
扩展需求:考虑到系统的可扩展性,为将来的功能扩展预留空间。
系统设计架构设计短信平台系统通常采用分层架构设计,将系统划分为数据访问层、业务逻辑层、表示层。
这种架构设计有利于系统的拓展和维护。
技术选型在技术选型方面,应根据需求分析的结果选择合适的技术和工具。
例如,可以考虑使用Java、Python等编程语言进行开发;数据库可选用MySQL、PostgreSQL等;短信网关则可根据运营商接口或者第三方API进行选择。
功能模块设计根据需求分析的结果,对系统进行功能模块划分。
例如,可将系统划分为以下几个模块:(1)用户管理模块:用于管理用户信息,包括添加、修改、删除用户等操作。
(2)短信发送模块:提供短信发送功能,包括单发、群发、定时发送等。
(3)短信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短信,并对接收到的短信进行处理。
(4)统计报表模块:提供报表功能,方便管理员对系统使用情况进行监控和分析。
(5)系统管理模块:用于管理系统的配置信息、权限管理等。
系统实现在系统实现阶段,需要按照设计文档和编码规范进行编码。
以下是短信平台系统实现过程中的关键步骤:数据库连接与配置根据设计要求,建立与数据库的连接,配置相应的连接参数,并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接口开发与调用根据业务需求,开发相应的接口,并对接口进行合理调度和管理。
基于USB接口的通讯程序设计

摘要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推广,利用串口进行数据通讯在通讯领域中占有着重要的地位。
为了方便和快速的通过 Internet 网络访问串口服务器的串口,本课题把串口通信集成到 Windows 服务,Windows 服务完成串口通信的基本操作。
由文中详细描述了串口通信服务的原理和工作流程,还列举出了相关的核心代码。
用流程图的方式来描述了各个模块的逻辑实现。
串口通信服务中采用安全队列的机制来控制多线程访问多串口。
在开发中按照软件工程的流程,从需求分析到概要设计从详细设计到编码,以及最后的测试,利用软件工程的工具管理开发代码和文档。
此外,还开发出了客户端来测试该服务工作是否正常。
经过测试服务工作正常,能通过网络连接到服务器完成串口的通信。
最后总结了开发和设计的不足之处,程序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关键词:串口通信;Windows 服务;安全队列;多线程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omputer technology and to promote theuse of serial data communication occupies an important positionin the communications field. In order to easily and quickly through the Internet network to access the serial server serial, the subjectof serialcommunication integrated intotheWindows services,Windows services to complete the basic operation of the serial communication. By the paper describes in detail theprinciplesand workflow of the serialcommunication, alsocited the corecode. Flowchart way todescribe the logic of eachmodule. Serialcommunication services usedin the security queue mechanismtocontrol the multi-thre aded access to morethan serial.Development in accordance with the softwareengineeri ngprocess,fromrequirements analysisto outlinedesign, detaileddesign to coding, and fi nal testing, the use of software engineering tools for managing the development of code and documentation. Also developed a client to test the service is working properly. After the normal work of testing services,through the network to connect to the server to complete theserial communication. Concluded the development and design ofthe inadequacies of the program remains to be further improved.Keywords:serialcommunication;Windowsservice; securityqueue; multi-thre aded目录摘要 (1)Abstract (2)第一章引言 (5)1.1 课题背景 (5)1.2 研究现状 (5)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6)第二章开发技术简介 (7)2.1串行通信简介 (7)2.2 vc++简介 (7)2.3 USB接口技术简介 (9)2.4 USB通信参考模型 (9)2.5 USB 接口的通讯原理 (10)2.5.1USB 设备的接入 (10)2.5.2 USB 设备的识别 (10)2.6功能需求 (11)2.6.1 服务器端 (11)2.6.2 串口通信 (11)2.6.3 客户端 (11)2.7设计方案 (11)2.7.1服务器端 (11)2.7.2串口通信 (12)2.7.3 客户端 (12)第三章系统程序设计 (13)3.1串口通讯的程序设计 (13)3.2 通信协议 (14)第四章系统程序的主要功能 (15)4.1 程序功能 (15)4.1.1参数设置功能 (15)4.1.2参数显示功能 (15)4.1.3打开串口功能 (15)4.1.4关闭串口功能 (15)4.1.5接收数据功能 (15)4.1.6发送数据功能 (15)4.1.7清空数据接收区功能 (15)4.1.8清空数据发送区功能 (15)4.1.9自动发送功能 (15)4.1.10十六进制显示功能 (15)4.1.11十六进制发送功能 (15)4.2 程序运行平台 (15)4.3总体设计 (16)4.4程序类的说明 (16)4.5模块分析 (18)4.5.1参数设置和显示模块 (18)4.5.2打开串口模块 (20)4.5.3发送数据模块 (21)4.5.4自动发送模块 (22)4.5.5接收数据模块 (22)4.5.6清空接收区模块 (23)4.5.7清空发送区模块 (23)4.5.8关闭串口模块 (24)第五章系统测试 (25)5.1 系统测试 (25)5.2 测试目的 (25)5.3 测试结果 (25)总结 (27)参考文献 (28)致谢 (29)第一章引言串口应用是一种常见的应用技术。
带USB接口的短信收发最小系统设计

带USB接口的短信收发最小系统设计短信息服务是移动网络上一种基本无线业务,是信息在移动网络上储存和转寄的过程。
但是用常见的手机编辑短信息不方便,输入和显示都有局限,当然不适合工业应用,用PC机就不存在这些问题。
而这种短信收发系统一般是基于RS232串行总线的,不仅安装麻烦,而且由于受计算机插槽数量和地址、中断资源的限制,不可能挂接很多设备。
在一些电磁干扰性强的测试现场,无法专门对其做电磁屏蔽,导致信息的失真。
本设计以GSM网络作为数据无线传输网络,选用支持GSM网络的模块TC35i和带有USB接口的单片机开发而成。
1 系统的结构特点和主要器件本系统主要由短信收发模块和兼有监控实现USB接口双重功能的单片机组成,即西门子公司的TC35i模块和Cygnal 公司的C8051F320。
系统框图如图1所示。
本设计将TC35i终端与电脑相连(通过USB接口,TC35i终端支持GSMU AT指令集),就可以通过自行编制的短信息收发软件,利用PC的超级终端功能实现短信息收发。
该系统可实现中英文点对点的双向收发,一次最多可以发送70个中文字符和160个英文字符。
一旦消息被发送,那么发送人就会得到发送成功的通知。
它还可以实现一次性群发,最多可以发给10个用户,并且有电话簿功能。
该终端具有随机收发,实时接收,立即回复,成本低等特性。
图1 系统框图1.1 TC35i模块的介绍目前,国内常用的GSM模块有Waecome的WMO2、爱立信的DM10/DM20系列、中兴的ZXGM18系列和西门子公司的TC35i,这些模块各有所长。
其中西门子公司的TC35i系列模块性价比高,并且已经有国内的无线电设备入网证。
本设计就是选用西门子公司的TC35i。
TC35i 是一个支持中文短信息的工业级GSM 模块,工作在EGSM900 和GSM1800 双频段,电源范围为3.3~5.5 V ,可传输语音和数据信号, 功耗在EGSM900 (4 类) 和GSM1800 (1 类) 分别为2 W和1 W ,通过接口连接器和天线连接器分别连接SIM卡读卡器和天线。
短信收发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短信收发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短信收发管理系统已经成为企业、组织和个人之间进行快速、便捷、安全的信息传递的重要工具之一。
本文将详细介绍短信收发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我们需要对短信收发管理系统的需求进行分析。
系统的基本功能应该包括以下几点:发送短信:系统能够支持批量发送短信,并且可以设置定时发送时间。
接收短信:系统能够实时接收并显示短信内容,同时进行分类存储。
管理短信:能够对已发送和接收的短信进行管理,可以进行搜索、查看、删除等操作。
用户管理:可以添加、删除、修改用户信息,并设置不同用户的权限。
统计功能:系统能够对短信的发送数量、接收数量、发送时间等进行统计,方便用户进行数据分析。
在系统设计阶段,我们需要根据需求分析的结果,对短信收发管理系统进行模块划分和结构设计。
根据需求分析中的功能需求,可以将系统划分为以下几个模块:1)用户管理模块:包括用户注册、登录、信息修改、密码找回等功能。
2)短信发送模块:包括新建短信、批量发送、定时发送等功能。
3)短信接收模块:包括实时接收、分类存储、搜索查询等功能。
4)统计模块:包括数据统计、图表展示等功能。
在结构设计方面,我们可以采用基于Java Web技术的B/S架构进行实现。
具体结构如下:1)前端层:用户界面,使用HTML、CSS、JavaScript等前端技术实现。
2)业务逻辑层:实现系统的核心业务逻辑,包括用户管理、短信收发、统计等功能。
3)数据访问层:实现系统的数据访问接口,包括数据库访问、API 接口等功能。
在系统实现阶段,我们需要使用合适的开发工具和技术框架,进行编码和测试。
开发工具和技术框架我们采用Java语言开发系统,使用Spring Boot 框架进行快速开发。
前端使用Bootstrap和jQuery技术进行实现,数据库使用MySQL进行存储。
编码和测试根据划分的模块和结构,分别进行编码和测试。
在编码过程中需要注意接口的规范性、可扩展性和安全性。
android短信收发课程设计

android短信收发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理解Android平台短信收发功能的基本原理;2. 学生掌握利用Android Studio集成开发环境进行短信收发应用的开发;3. 学生了解并掌握短信收发过程中涉及的数据存储、权限申请等知识点;4. 学生掌握Android平台短信收发相关API的使用。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独立完成短信收发应用程序的设计与开发;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编程知识解决短信收发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3. 学生能够灵活运用各类调试工具,对短信收发应用程序进行调试和优化;4. 学生具备一定的编程实践能力,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项目中。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编程的兴趣和热情,激发学习动力;2. 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安全观念,注重用户隐私保护;3. 学生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学会与他人共同解决问题;4. 学生认识到科技改变生活,增强对科技创新的热情。
本课程针对高年级学生,结合Android开发知识,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具备实际编程能力。
课程目标具体、可衡量,旨在使学生能够掌握短信收发应用程序的开发,提高编程实践水平,同时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团队合作精神。
为实现课程目标,将目标分解为具体学习成果,以便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短信收发原理介绍:Android平台短信服务(SMS)的基本原理、短信收发的流程、涉及的关键技术;- 教材章节:第十章第一节2. Android Studio环境搭建与配置:安装Android Studio、配置模拟器、创建Android项目;- 教材章节:第二章3. 短信收发功能开发:- 授予应用发送短信权限;- 使用Intent实现短信发送;- 使用SmsManager类进行短信发送和接收;- 教材章节:第六章第三节、第十章第二节4. 短信数据库操作:访问系统短信数据库、插入、查询、删除短信记录;- 教材章节:第七章5. 短信收发应用程序调试与优化:使用Logcat、Android Studio调试工具进行调试,性能优化;- 教材章节:第十一章6. 用户界面设计:布局管理器、界面组件的使用,实现美观易用的短信收发界面;- 教材章节:第五章7. 实践项目:设计并开发一款具有短信收发功能的简易通讯录应用;- 教材章节:综合实践项目教学内容安排和进度:第1周:短信收发原理介绍;第2周:Android Studio环境搭建与配置;第3-4周:短信收发功能开发;第5周:短信数据库操作;第6周:短信收发应用程序调试与优化;第7-8周:用户界面设计;第9-10周:实践项目开发与总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带USB接口的短信收发最小系统设计短信息服务是移动网络上一种基本无线业务,是信息在移动网络上储存和转寄的过程。
但是用常见的手机编辑短信息不方便,输入和显示都有局限,当然不适合工业应用,用pc机就不存在这些问题。
而这种短信收发系统一般是基于rs〖cd*2〗232串行总线的,不仅安装麻烦,而且由于受计算机插槽数量和地址、中断资源的限制,不可能挂接很多设备。
在一些电磁干扰性强的测试现场,无法专门对其做电磁屏蔽,导致信息的失真。
本设计以gsm网络作为数据无线传输网络,选用支持gsm网络的模块和带有usb接口的单片机开发而成。
1 系统的结构特点和主要器件本系统主要由短信收发模块和兼有监控实现usb接口双重功能的单片机组成,即西门子公司的模块和cygnal公司的。
系统框图如图1所示。
本设计将终端与电脑相连(通过usb接口,终端支持gsmu at指令集),就可以通过自行编制的短信息收发软件,利用pc的超级终端功能实现短信息收发。
该系统可实现中英文点对点的双向收发,一次最多可以发送70个中文字符和160个英文字符。
一旦消息被发送,那么发送人就会得到发送成功的通知。
它还可以实现一次性群发,最多可以发给10个用户,并且有电话簿功能。
该终端具有随机收发,实时接收,立即回复,成本低等特性。
图1 系统框图1.1 模块的介绍目前,国内常用的gsm模块有waecome的wmo2、爱立信的dm10/dm20系列、中兴的系列和西门子公司的,这些模块各有所长。
其中西门子公司的系列模块性价比高,并且已经有国内的无线电设备入网证。
本设计就是选用西门子公司的。
是一个支持中文短信息的工业级gsm 模块,工作在和双频段,电源范围为3.3~5.5 v ,可传输语音和数据信号, 功耗在(4 类) 和(1 类) 分别为2 w和1 w ,通过接口连接器和天线连接器分别连接sim卡读卡器和天线。
的数据接口(cmos 电平)通过at命令可双向传输指令和数据,可选波特率为300 b/s~115 kb/s , 自动波特率为1.2 kb/s~115 kb/s。
它支持text和pdu格式的sms (short message service,短消息),可通过at命令或关断信号实现重启和故障恢复。
由供电模块(asic)、闪存、zif 连接器、天线接口等6部分组成。
作为的核心,基带处理器主要处理gsm终端内的语音和数据信号,并涵盖了蜂窝射频设备中的所有模拟和数字功能。
在不需要额外硬件电路的前提下,可支持fr、hr 和efr 语音信道编码。
1.2 的介绍usb的特点是统一了周边所有装置的连接口,各种不同的插头、插座都设计为统一规格,这就解决了哪一个装置插头要接在哪个连接口的问题。
usb总线接口作为外设的通用接口,有其他接口无法比拟的优势。
速度性能是usb技术的突出特点,它支持热插拔,是真正的即插即用设备,支持双向、同步传输,能保证某些需要连接数据流的设备需要。
在进行该usb设备开发之前,首先要根据具体使用要求选择合适的usb控制器。
现在市场上供应的usb控制器主要有两种:带usb接口的单片机(mcu)或纯粹的usb接口芯片。
笔者选用cygnal公司的芯片属于前者。
cygnal公司的系列单片机是集成的混合信号片上系统soc。
它具有与内核及指令集完全兼容的微控制器,带有usb收发器,完全遵循usb协议2.0,支持12mbps的全速传输或1.5 mbps的低速传输,可时钟恢复,不需额外的晶振(当然根据设计习惯,也可以采用外部晶振),提供有8个端点(endpoint),且每个端点的传输类型、传输方向均可自由配置。
另外,它还集成有1 kb的usb sram和usb收发器,内置的16kb的flash存储器和256b的内部ram,还可以访问外部数据存储器ram,即xram。
它还可以为固件提供足够的存储空间,不需要再扩展外部存储器。
更重要的是内部包含有一个c2(cygnal2-wire)调试电路,通过2脚的c2接口使用开发套件,就可以进行非侵入式、全速的在系统调试。
另外,这2脚是公用的,它还有其他的功能,这样设计pcb板就相对简单些。
2 硬件系统电路设计本系统采用cygnal 作为控制主芯片。
cygnal 为兼容内核的单片机,内置8 kb flash,拥有256字节ram。
由于内置flash,因此在电路设计上可以省去外接程序存储器,缩小了pcb板的面积,也提高了整个系统的可靠性。
在这个gsm系统中,还有一些基本不变或者很少变化的量,比如子机的编号、号码、短消息中心号码等,这些数据可以作为常量直接写入程序的flash中。
单片机通过串口和通信,单片机从接到外来的信息,并通过usb接口和pc机通信。
图2 稳压电源电路2.1 稳压电源电路最小系统工作电压为5 v dc。
由于模块的突发耗电电流峰值可达3a,故外加稳压器件必须达到足以提供该额定电流的条件。
另外,电源的指标不仅仅有电压,而且功率容限等指标都要满足要求,故采用图2的设计方案。
在该系统中,开关电源芯片完成12 v到5 v 的转换,电源电路主要由和这2个三端稳压电源模块构成,电源模块接收输入的5 v电平,输出为整个单片机系统提供+3.3v工作电压,连到zif连接器的1~5引脚,为提供+5 v、500 ma的充电电压。
电源的输出基本不会受外部输入变动干扰,而且有效的消除了电磁干扰。
2.2 igt电路对于模块控制,igt信号非常重要,只有正确的igt信号才可以使模块正常运行。
系统加电后,为使进入工作状态,必须给igt 加一个延时大于100ms 的低脉冲,电平下降持续时间不可超过1 ms。
驱动igt时,供电电压不能低于3.3 v ,否则不能激活。
电路设计如图3所示。
启动电路由开漏极三极管和上电复位电路组成。
为保证整个系统正常启动,要求在电源加电时,igt必须保持大于100ms的低电平后,再跳到高电平,在电路板中是依靠rc电路来完成的,且该信号下降沿时间小于1 ms。
启动后,igt脚的信号应保持高电平。
电源通电后,+5v电源通过电阻对电容充电,使电容正极上的电压慢慢上升,大约经过100 ms达到高电位,使施密特触发器翻转,系统被复位。
启动后,igt应保持高电平(3.3 v) 。
数据接口通过usb电缆直接与pc机连接。
数据接口遵从dce的itu2t 内部交换电路标准,实现异步串行收发功能。
2.3 其他部分电路使用外接式sim卡, zif连接器上有6个引脚做为sim卡的接口,sim卡上也有6个引脚分别与它相对应,sim卡同是这样连接的:sim上的ccrst、ccio、cccl、ccvcc和ccgnd通过sim卡阅读器与的同名端直接相连,ccin悬空,而tc上的ccin通过一个3.3kω电阻与ccvcc相连,用来检测sim卡是否插好。
这种连接方式是由sim卡阅读器决定的,由于此部分的电路简单,本文就不提供了。
的sync引脚有两种工作模式,一种是指示发射状态时的功率增长情况,另一种是指示的工作状态,可用at命令atsync进行切换,本模块使用的是后一种。
当led熄灭时,表明处于关闭或睡眠状态;当led 为600 ms亮/600ms熄时,表明sim卡没有插入或正在进行网络登录;当led为75 ms亮/3 s熄时,表明已登录进网络,处于待机状态。
2.4 单片机周围电路采用cygnal公司内置usb接口的高性能微控制器芯片,简化了硬件部分的设计。
该单片机即实现了usb接口的功能又要完成对模块的控制功能。
因为是带usb接口的单片机,所以整个硬件部分与一般单片机应用系统的开发类似,仅需要通过端口p0.5和p0.4连接40脚zif 插座就可实现模块和单片机之间的通信。
下面是设计时应特别注意的问题:在外接晶体时,一定要在晶体的两端接上10mω的电阻,晶体外壳最好接地,而且布线尽量的短,尽量减少干扰。
若要快捷、成功地开发一个usb设备,正确、合理的调试方法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那么设计调试所用的jtag口时,要在tck加上3.3v上拉,上拉电阻为4.7 kω。
本单片机共有32个引脚,对于未用的i/o口最好用100 ω的电阻下拉到地。
这样有助于保护i/o口。
3 软件设计基于带有usb接口的短信发送系统,既包括硬件设计又包括软件设计,下面简单介绍软件设计。
usb应用系统软件设计分为三部分:usb外设端的固件(firmware)、主机操作系统上的客户驱动程序以及主机应用软件。
8051f320固件程序控制整个系统的运行,并负责处理pc机发来的各种usb请求,以完成它们之间的数据传输。
该固件共包含7个程序文件,响应各种来自系统的usb标准请求,完成各种数据的交换工作和事件处理。
单片机通过串行口控制,控制方法采用标准的at命令集。
由于在gsm标准中,中文编码采用的是unicode编码,而不是目前国内常用的gb-2312编码,故还需要进行中文编码的转换,才能显示汉字字型。
因此,在进行短消息的发送时,还要对用户数据按pdu格式进行编码,为了增强硬件的功能最好把这部分放在固件。
这些底层的驱动函数将会使上层协议的编写很方便,更重要的是,它提供了一个硬件抽象层。
当底层硬件改动时,只需要改动底层的驱动函数,而上层函数的代码不变。
在此基础之上再编写应用层程序。
主机应用软件通过客户驱动程序与系统usbdi进行通信,实现系统usb数据的传送动作。
图3 igt电路在usb传输中,因外围设备的类型与应用不同,制定了4种传输类型,分别是控制传输(control transfer)、中断传输(interrupttransfer)、批量传输(bulk transfer)以及实时传输(isochronoustransfer)。
其中,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慢速设备仅支持控制传输与中断传输。
在此系统中采用中断传输。
笔者采用keil c51完成固件的设计,在driver studio环境中采用visual c++6.0完成usb驱动程序的设计,最后用visual c++6.0开发生成应用软件及其相关使用说明。
本设计完全采用windows风格,用户可快捷地使用本设备。
4 结论利用西门子公司模块和新华龙公司的最小系统进行设计开发,简单容易,开发周期短,且带有usb接口,提高了安全性,减少现场人员工作的复杂性,易于为工程实践所采用。
本文通过计算机实现了短信收发功能,利用c51对其进行编程控制,在此基础上,对软件和硬件加以改动还可以进行二次开发实现其他功能,例如,可以通过移动终端来查收多种信息和控制各种工程的现场设备。
总之,本系统作为一个无线通信系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