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CA管理模式对PICC置管患者并发症预防及自我管理的影响

合集下载

PDCA护理管理应用于PICC置管护理中的效果评价

PDCA护理管理应用于PICC置管护理中的效果评价

PDCA护理管理应用于PICC置管护理中的效果评价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PICC(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外周插入中心静脉导管)在临床护理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可以有效缓解患者长期治疗需要静脉输入的难题。

PICC置管护理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如感染风险、导管堵塞等,严重影响着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在护理管理中,PDCA(Plan-Do-Check-Act,计划-执行-检查-反馈)循环是一种经典的质量管理方法,通过不断循环执行、检查和改进,以达到持续提升质量的目的。

在PICC置管护理中,引入PDCA护理管理,可以帮助护士规范护理流程、提高护理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从而更好地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本研究旨在评价PDCA护理管理应用于PICC置管护理中的效果,探讨其对护理质量的提升和患者治疗效果的改善,为临床提供更科学、更有效的护理管理策略。

通过深入研究和实践,期望能为推动护理管理理念的创新和发展,提升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做出积极贡献。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评价PDCA护理管理在PICC置管护理中的实际效果,探讨其对提高护理质量的作用。

通过分析PDCA循环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深入了解其在具体护理场景下的具体效果与实施步骤。

通过对PICC置管护理中PDCA循环的实际效果进行评价,可以客观地评价PDCA护理管理在护理实践中的实际效果,并为进一步应用提供依据。

借此研究也可以凸显PDCA护理管理在提高护理质量方面的优势,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借鉴和指导。

通过本研究,旨在强调PDCA护理管理对PICC置管护理的重要性,为未来相关研究提供新的研究方向和思路,以期进一步完善和提升护理管理水平,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护理服务。

2. 正文2.1 PDCA循环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PDCA(Plan-Do-Check-Act)循环是一种持续改进的管理方法,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包括医疗护理管理。

PDCA模式在肿瘤科外周血管PICC置管护理管理中的作用

PDCA模式在肿瘤科外周血管PICC置管护理管理中的作用

PDCA模式在肿瘤科外周血管PICC置管护理管理中的作用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在肿瘤科外周血管PICC置管护理管理中,采用PDCA模式进行管理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

随着肿瘤患者的增加,外周血管PICC置管在肿瘤治疗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能够提供长期持续的化疗药物输注途径,并减少反复穿刺对患者的不适。

PICC置管过程中可能存在置管困难、感染等并发症,因此需要有针对性的管理和护理措施。

本文将探讨PDCA模式在肿瘤科外周血管PICC置管护理管理中的重要性及应用,为护理实践提供指导和借鉴。

1.2 PDCA模式概述PDCA模式是一种持续改进的管理方法,其全称为Plan-Do-Check-Act,即计划、执行、检查、行动。

该模式最初由美国著名质量管理专家德米因·沃·德明提出,旨在通过实际操作达到不断完善和改进的目的。

PDCA模式强调在管理过程中的循环性和系统性,通过循环的反思和改进,不断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

在医疗护理领域中,PDCA模式被广泛应用于提升护理质量和安全。

在肿瘤科外周血管PICC置管护理管理中,也可以运用PDCA模式来规范流程、提高护理水平。

计划阶段,团队应制定详细的置管方案,并根据患者情况和需求进行个性化设计。

执行阶段,护士需要严格按照置管操作规范进行操作,确保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检查阶段,护士应及时对置管情况进行评估和记录,发现问题及时提出改进建议。

行动阶段,针对问题和不足,护士应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改进,以提升护理质量和安全性。

PDCA模式在肿瘤科外周血管PICC置管护理管理中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

其循环性和系统性能够帮助护士团队提升专业能力和服务质量,确保患者获得更好的治疗体验和疗效。

1.3 PICC置管在肿瘤科的重要性在肿瘤科,靶向治疗、化疗和营养支持通常需要长期的输液治疗,而外周血管置管(如PICC)成为了解决这一需求的重要手段。

与传统静脉穿刺相比,PICC置管具有操作简便、疼痛小、佩戴舒适等优点,不仅减轻了患者的痛苦,还降低了医护人员的操作风险,是目前肿瘤科输液治疗中的首选方式之一。

PDCA护理管理应用于PICC置管护理中的效果评价

PDCA护理管理应用于PICC置管护理中的效果评价

中国卫生产业CHINA HEALTHINDUSTRY[作者简介]韩凤霞(1893-),女,江苏南通人,本科,主管护师,研究方向:肿瘤护理。

PICC 对于长时间需要接受输液以及输注刺激血管药物的患者而言,具有显著优势[1-2],虽然PICC 与PVC 相比,并发症的发生几率相对较低,但是长时间留置导管,也会发生导管堵塞、导管感染等并发症[3],会影响PICC 置管的时间和置管效果[4]。

该文对PICC 并发症的原因进行评估,根据并发症危险因素评估结果,应用PDCA 循环管理制定不同的护理重点,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16年1—12月PDCA 循环管理前常规护理的PICC 患者130例,男66例,女64例;年龄42~83(63.26±10.39)岁;留置原因均为实施化疗。

2017年1月—2017年12月实施PDCA 循环管理PICC 患者140例,男72例,女68例;年龄40~84(64.27±11.05)岁;留置原因包括化疗。

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1.2方法对照组实施PICC 导管常规护理,PDCA 管理组采用下列护理措施。

1.2.1制定PICC 护理管理计划(P )收集资料及分析主要问题收集2016年1—12月常规护理的130例PICC 患者的资料,统计并发症发生率,采用因果分析图法分析统计结果,结果显示留置PICC 过程中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的主要问题为护士操作不规范及患者及家属缺少DOI:10.16659/ki.1672-5654.2019.16.075PDCA 护理管理应用于PICC 置管护理中的效果评价韩凤霞江苏省南通市肿瘤医院,江苏南通226001[摘要]目的探讨PDCA 循环管理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PICC)应用价值。

PDCA护理管理应用于PICC置管护理中的效果评价

PDCA护理管理应用于PICC置管护理中的效果评价

PDCA护理管理应用于PICC置管护理中的效果评价1. 引言1.1 背景介绍PICC(经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操作,在临床护理中具有重要意义。

PICC置管能够有效提供静脉通道,用于输液、给药、血液透析等治疗操作,但其留置期间容易出现导管相关感染等并发症。

如何有效管理和护理PICC置管成为护理工作中的重要环节。

PDCA(Plan-Do-Check-Act)循环是一种质量管理理论和方法,通过循环往复的四个过程来实现持续改进。

在护理管理中应用PDCA循环可以帮助护士及时发现问题、分析原因并采取改进措施,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将PDCA循环应用于PICC置管护理中,有助于规范护理操作、减少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和安全水平。

本研究旨在探讨PDCA循环在PICC置管护理中的实陨增效果评价,为护理实践提供理论支持和指导,提高PICC置管护理质量。

通过对PDCA循环在PICC置管护理中的应用、影响、实施过程、价值以及存在问题与挑战进行分析,以期为护理管理提供参考和借鉴。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价PDCA护理管理应用于PICC置管护理中的效果。

具体包括通过引入PDCA循环,改进PICC置管护理的质量,提高护理效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进一步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通过该研究,可以深入了解PDCA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为PICC置管护理提供更科学、更有效的方法,并对PDCA循环在护理管理中的实际应用效果进行评价,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依据。

通过研究分析,进一步挖掘PDCA循环在PICC置管护理中的潜在作用机制,为未来护理管理领域提供新的研究方向和理论支持。

通过评价PDCA循环在PICC置管护理中的效果,为提高护理质量和护理效率,保障患者安全和健康提供科学依据,促进护理管理水平与质量的不断提升。

1.3 研究意义PDCA护理管理应用于PICC置管护理中的效果评价,对于提升医院护理质量、改善患者护理体验,具有重要的意义。

PDCA循环管理模式对PICC导管并发症及其患者满意度的影响

PDCA循环管理模式对PICC导管并发症及其患者满意度的影响

PDCA循环管理模式对PICC导管并发症及其患者满意度的影响作者:叶丽娜来源:《中国实用医药》2014年第11期【摘要】目的探讨PDCA循环管理模式对PICC导管并发症及其患者满意度的影响。

方法选择2011年9月~2013年9月于本院接受PICC置管的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方法,而试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PDCA循环管理模式进行管理,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

结果试验组患者发生并发症的概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关键词】 PDCA;PICC;并发症;患者满意度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于20世纪90年代末引入我国,因其具有操作简便且安全快速、留置时间长、血管伤害较小和患者痛苦小等特点,适用于需要长期静脉输液、反复输入血制品、化疗和测量中心静脉压的患者[1, 2]。

但是, PICC也存在局部血肿、渗血、静脉炎、感染等相关并发症,给患者造成巨大痛苦,增加患者家庭负担甚至危及生命[3, 4]。

为了更有效的抑制PICC置管患者并发症发生,提高患者对护理过程的满意程度。

本次作者尝试将PDCA循环管理模式应用于2011年9月~2013年9月收治的患者,取得理想效果,现将结果总结如下。

1. 2 护理方法对照组患者给予PICC置管常规护理,而试验组则给予PDCA循环管理模式进行管理,具体过程如下:①组建科室PDCA管理小组:由高年资的主管护师担任该主题活动的组长,其他人员为实施者;②落实PDCA循环管理:P计划阶段:通过问卷调查、患者家属访谈、护理人员讨论会等发现PICC导管并发症出现原因如下:导管堵塞、感染、导管异位、静脉炎等。

设定目标为:优化护理服务,降低PICC置管并发症,提高患者满意度。

D执行阶段:利用脉冲式的封管方法可以较好的预防堵塞现象,同时每次输注时要每隔4 h冲管一次,保证管道的畅通;冲管和封管时需要严格消毒,戴好口罩和手套,熟练各种操作流程,保证导管的安全留置;加强PICC导管维护,更换贴膜需要由远心端向近心端撕下,避免贴膜将导管带出。

PDCA模式对PICC置管新生儿非计划拔管发生率的影响

PDCA模式对PICC置管新生儿非计划拔管发生率的影响

PDCA模式对PICC置管新生儿非计划拔管发生率的影响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医疗技术不断进步,PICC(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经外周插入中心静脉导管)在医疗领域中被广泛应用于新生儿的治疗和护理中。

PICC可以长期留置,减少反复穿刺的痛苦,降低感染和静脉损伤的风险,为新生儿提供更安全、有效的静脉通道。

在PICC留置期间,非计划拔管是一个常见且严重的问题。

非计划拔管不仅影响新生儿治疗效果,还可能导致感染、出血等严重后果。

降低PICC置管新生儿非计划拔管发生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本研究旨在探讨PDCA模式对PICC置管新生儿非计划拔管发生率的影响,为提高新生儿护理质量和安全性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PDCA模式对PICC置管新生儿非计划拔管发生率的影响。

通过对PDCA模式在医疗领域的应用进行概述,并结合对PICC置管新生儿非计划拔管情况的分析,我们希望能够了解PDCA 模式在降低置管新生儿非计划拔管发生率中的具体作用。

本研究旨在通过实验设计和方法的合理运用,验证PDCA模式在降低PICC置管新生儿非计划拔管发生率方面的有效性,为临床实践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

通过对PDCA模式在医疗领域的应用进行深入研究,我们希望可以为提高新生儿护理质量、降低医疗风险提供更有效的方法和策略。

通过本研究的开展,我们也可以为将来有关PDCA模式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提供更多的研究基础和发展方向。

1.3 研究意义研究意义部分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论述:PICC置管新生儿非计划拔管在临床实践中是一个常见但危险的情况,可能会导致新生儿出现感染、出血等并发症,严重影响患儿的生存质量和治疗效果。

研究如何降低非计划拔管的发生率,对于提高新生儿治疗水平和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本研究的开展,可以为相关领域的学术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丰富学术研究的内容,促进学科领域的发展和进步,为提高新生儿的生存率和治疗效果做出积极贡献。

PDCA模式在肿瘤科外周血管PICC置管护理管理中的作用

PDCA模式在肿瘤科外周血管PICC置管护理管理中的作用

PDCA模式在肿瘤科外周血管PICC置管护理管理中的作用【摘要】肿瘤科患者经常需要进行PICC置管,对置管护理管理的质量要求较高。

本文通过引入PDCA模式,系统性地分析了PDCA模式在肿瘤科外周血管PICC置管护理管理中的作用。

在计划阶段,制定置管护理方案和培训护士团队;在执行阶段,严格执行护理方案,保证操作规范;在检查阶段,通过记录和反馈不断改进管理体系。

实践证明,PDCA模式有效提高了护理管理水平,降低了置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

在总结了PDCA模式在肿瘤科外周血管PICC置管护理管理中的效果,并展望了未来可以进一步完善和应用PDCA模式,提升患者治疗效果和护理质量。

【关键词】肿瘤科、外周血管、PICC置管、护理管理、PDCA模式、计划阶段、执行阶段、检查阶段、效果、未来展望1. 引言1.1 背景介绍肿瘤科是一个重要的医疗领域,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环境污染的加剧,肿瘤患者的数量也在逐年增加。

在肿瘤治疗过程中,外周血管置管(Peripheral Intravenous Central Catheter,PICC)是一个非常常见的操作,它可以为患者输液、输血、输药等提供便利。

PICC置管护理管理却是一项复杂且细致的工作。

不良事件如感染、静脉血栓等常常发生,严重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如何提高PICC护理管理质量,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成为了肿瘤科护理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

2. 正文2.1 PDCA模式的概念PDCA模式是指四个英文单词Plan、Do、Check、Action的首字母组合而成。

是一种持续改进的管理方法。

其中Plan阶段是指制定计划,明确目标和方法;Do阶段是指执行计划,按照计划进行操作;Check阶段是指检查执行情况,评估效果;Action阶段是指根据检查结果,采取行动,对不足之处进行纠正和改进。

PDCA循环是一个不断反馈、不断改进的过程。

在肿瘤科外周血管PICC置管护理管理中,PDCA模式的应用十分重要。

pdca管理模式对新生儿picc置管并发症及置管效果的影响

pdca管理模式对新生儿picc置管并发症及置管效果的影响

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
[8] 方华.新生儿 PICC临床应用进展[J].当代护士(中旬刊), 2013,20(8):17-19.
[9] 贺连香,张京慧,高红梅.静脉治疗护理操作技术与管理 [M].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14:195-264.
[10] 金静芬,陈春芳,赵锐,等.经外周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 管异位处理方法的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志,2013,48 (2):184-187.
[11] 郭舒文,谢丽琴,许丽萍,等.早产儿经右下肢静脉留置 PICC 导管的可行性[J].中华护理杂志,2012,47(2):153-156.
[12] 宋葵,王培,吕微.藻酸钙敷料应用于肿瘤患者 PICC穿刺 点止血的效果观察[J].护理学报,2015,22(14):57-59.
外 周 静 脉 置 入 中 心 静 脉 导 管 (peripherallyinsertedcentral catheter,PICC)因具有操作简单、置管时间较长、后期维护简便, 且对新生儿外周血管损伤小等优点,而成为新生儿静脉输液的 有效途径[1]。PICC置管属于侵入性操作,新生儿器官发育不完 善,机体抵抗力较差,置管期间若维护不当,极易导致机械性静 脉炎、导管堵塞等并发症的发生,不仅增加了新生儿的痛苦,还 会影响导管的使用寿命,缩短 PICC留置时间,对预后极为不 利[2]。因此,如何有效预防新生儿 PICC置管期间并发症的发 生,延长导管使用寿命,成为新生儿护理的重点。PDCA循环理 念是一种新型的质量管理模式,率先应用于企业管理中,近年来 才逐渐被应用于临床各个领域的护理管理中,能有效提高护理 管理质量。本院自 2017年 5月起将 PDCA循环理念应用于 45 例行 PICC置管的新生儿的护理管理中,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本院 2016年 5月~2017年 4月 PDCA管理模 式实施前收治的 45例新生儿作为对照组,将 2017年 5月~2018 年 4月 PDCA管理模式实施后收治的 45例新生儿作为 PDCA 组。纳入标准:①置管日龄 <26d;②首次接受 PICC置管;③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
著*
《 癌 症 进 展 》 2019 年 2 月 第 17 卷 第 3 期 ONCOLOGY PROGRESS, Feb 2019, Vol. 17, No. 3
369
PDCA 管理模式对 PICC 置管患者并发症预防及自我管理的影响
战翠玉#,任洪军 朝阳市中心医院血液内科,辽宁 朝阳 1220000
摘要:目的 探讨 PDCA 管理模式对 PICC 置管患者并发症预防及自我管理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 81
例 PICC 置管患者的病历资料,观察组 41 例患者采用 PDCA 管理模式,对照组 40 例患者采用常规管理模式。观
察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导管留置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患者满意度以及管理前后自我管理评分情况。结果
组患者自我管理评分明显低于观察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管理后满意度为 95.12%
(39/41),高于对照组的 77.50%(模式可降低 PICC
置管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提升患者自我管理水平,提高患者满意度,对改善医患关系具有积极的
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 42.50%(17/40),高于观察组的 17.07%(7/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
患者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导管留置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管理前,两组患者自我管理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管理后,对照
促进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PDCA 管理模式;PICC 置管;并发症预防;医患关系
中图分类号:R730.5
文献标志码:A
doi:10.11877/j.issn.1672-1535.2019.17.03.33
Effect of PDCA management model on the prevention of complications of PICC and self-management
ZHAN Cuiyu#, REN Hongjun Department of Hematology, Chaoyang Central Hospital, Chaoyang 122000, Liaoning,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PDCA management model on the prevention of complications of PICC and patients’self-management. Method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containing 81 cases with PICC was performed, 41 cases in the study group were treated based on PDCA management model, while the 40 cases in control group received routine management. The length of hospital stay, duration of indwelling catheterization, occurrence of complications, satisfaction rate and self-management score before and after interventions were compared. Result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in the control group was 42.50% (17/40), which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study group at 17.07% (7/41), with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observed (P<0.05). The length of hospital stay was significantly shorter in study group than that in control group (P<0.01); while longer duration of indwelling catheterization was observed in study group compared with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of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1). Before intervention, the selfmanagement scores in both groups were similar (P>0.05), while it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in control group compared with that of study group after interventions (P<0.01). The satisfaction rate in study group was 95.12% (39/41) after intervention, and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at 77.50% (31/40), showing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5). Conclusion The application of PDCA management model can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in patients administered with PICC, shortening the time required for hospital stay, improving the level of self- management, with higher satisfaction rate of patients, thus it is of positive significance to improve the doctor-patient relationship and is worthy of clinical applicatio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