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至11年中考标点
中考 _ 最全标点符号用法,附例句、解析!

标点符号的使用,一直是困扰中小学生的一大难点,小编为学生整理了常见标点符号的用法。
句号(。
)是个小圆点,用它表示说话完。
逗号(,)小点带尾巴,句内停顿要用它。
顿号(、)像个芝麻点,并列词语点中间。
分号(;)两点拖条尾,并列分句中间点。
冒号(:)小小两圆点,要说话儿写后边。
问号(?)好像耳朵样,表示一句问话完。
叹号(!)像个小炸弹,表示惊喜和感叹。
引号(“”)好像小蝌蚪,内放引文或对话。
话里套话分单双,里单外双要记牢。
省略号(……)六个点,表示意思还没完。
破折号(——)短横线,表示解说、话题转。
书名号(《》)两头尖,书、刊名称放中间。
圆括号(),方括号[],注解文字放里边。
学标点,并不难,多看多练才熟练。
二、标点符号的使用(一)句号句号是最常用的符号,小学一年级就要认识它。
句号表示一句话完了之后的停顿。
用句号的句子语调平缓。
例如:01. 太阳暖烘烘的。
(小学《语文》第四册《丑小鸭》)02. 原来池底长着许多石笋,有的像起伏的丘陵,有的像险峻的山峰,有的像矗立的宝塔,有的像成簇的珊瑚。
(小学《语文》第七册《五彩池》)03.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小学《语文》第十一册《桂林山水》)04. 眼看你们的身子一天比一天衰弱,只要哪一天吃不上东西,说不定就会起不来。
(小学《语文》第十一册《金色的鱼钩》)例1非常简单,讲太阳给人们的感觉,是一个完整的句子,用句号。
例2 是一个较长的句子,它用四个“ 有的” 把几种池底石笋的形象连在一块,句末用句号标示。
例3是个长句子,实际是并列的三句话,讲了漓江水的三个特点:静、清、绿。
因为三个句子作用相同、形式一样,联系紧密,放在一个大的句子中,中间用分号隔开。
例4是一个带有关联词语的句子,“只要……就……”是连接构句的纽带,所以仍算为一个句子。
在阅读过程中,句号标志着停顿较大,即停顿的时间较长,例2 例4 中的逗号和例3 中的分号,它们所标志的停顿时间都不能超过句号。
2011年语文中考总复习之标点符号

一句不容有两“冒”,语义含混去一“冒 ”
归纳一下
8、有一句著名的格言:“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 后 。” ” 。这句格言本身也是真理。 (错) 提示:完整地照录别人的话,引文末尾的点号放在 引语完整能独立,标点符号引号里。 引号内。 9、愚蠢的特务鉴别了两个钟头,结论是“笔迹相 同”。 (对) 提示:如果是部分引用或只把引文作为自己句子 引语虽整未独立,标点符号引号外。 的一部分,则原文后面的点号删去,另在引号外 应停顿的地方加上适当的点号。 10、行家一搭眼就愣住了,不由脱口说了个“好!
用引号的话里还有需要引用的话,外边一层 用双引号,里边一层用单引号。
括号[( )] 标明行文中注释的话。 例:①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 ·新课标 霄里去了。
知识链接
破折号[——]标明行文中解释说明的语句、话题 的突然改变、话语的递进、声音的延长或中断。 也可用于列项分承。 例:①母亲同情贫苦的人——这是朴素的阶级意 识。 ②“哦,您,您就是——”我结结巴巴的,欢 喜得快要蹦起来了。 ③他偏要放下经卷,横来招是搬非,大约是 怀着嫉妒吧罢,——那简直是一定的。 ④环境物理学可以分为以下五个分支学 科: ——环境声学——环境光学——环境热学 ——环境电磁学——环境空气动力学 ⑤ “好香的菜,——听到风声了吗?”赵七 ·新课标 爷站在七斤的后面说。
例①父亲低声嘟哝着:“出大乱子了!” ②桃花开了,红得像火;梨花开了,白得像雪; 郁金香也开了,黄色、紫色交相辉映:好一派万 紫千红的灿烂春光。 ③我们往往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只从一个方向 考虑问题,路子越走越窄;换个角度想一想,或 许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
·新课标
知识链接
引号[“”] 标明行文中直接引用的话、着重论述的 对象及含有特殊意义的词语。 例①我赶忙回答:“没事儿!没事儿!” “正人君子” ②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 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③在“之”字形的路上一步一步地上去。 ④他又指着花园一角堆起的假山石说:“……那 是我们家的‘北海’。”
中考复习之标点符号的使用及辨析

小练笔
① 这瓷器看上去有五 六百年的历史了。 ② 观众长时间地等待,只为一睹她的风采 或签上一
个名。 ③ 我国科学、文化、艺术、卫生、教育 和新闻出版
业有了很多的发展。
三.分号
1. 用于并列分句间的停顿。 2. 用于分项列举的各项间的停顿。
(1)当复句的表述不复杂、层次不多,相连的分句语气比较紧凑,分 句内部也没有使用逗号表示停顿时,分句间的停顿多用逗号。 例句 他打开手机,看了几页小说,又刷了一下微信,给好友发了几 句语音。
(2)当用逗号不易分清多重复句内部的层次(如分句内部已有逗号) ,而用句号又可能割裂前后句关系时,应用分号表示停顿。 错例1 挑担的绳索不能过长,过长则容易触底,很麻烦,也不能过 短,过短则沉,更费力。修改:将“麻烦”后面的逗号改为分号。
(3)分句中不能没用逗号直接用分号。
错例2 任弼时同志一生三怕:一怕工作少;二怕麻烦人;三怕多用钱
小练笔
1. “太阳系除了九个大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 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和冥王星以外,还有40个卫星 以及为数众多的小行星、彗星和流星体等。”
2. “我在珠海的公司干得挺顺心。老板对我不错,工资也挺高 ,每月三千多呢!——我能抽支烟吗?”
3. “‘顺——山——倒——’林子里传出我们伐木连小伙子 的喊声。”
a) 今天晴空万里,阳光普照,微风和煦:这真是难得的好 天气!
4.用于需要解释的话语之后,表解释说明。 a) 今日话题:诚信 b) 迫不及待:形容心情十分急切,急迫得不能再等待。 c) 这个房间的布局与别处不同:进门一个云母屏风,案桌
上摆着三尺高的古铜鼎,墙上悬挂着一副名家画作。
5.同一句话不重复使用冒号。 a) 张书记宣布:厂里要实行两项改革:一是持证上岗;二
(精品)备战中考:标点符号

(精品)备战中考:标点符号标点符号一、复习要点(一)标点类型1.句末点号:句号、问号、感叹号三种,2.句中点号:逗号、顿号、分号、冒号。
3.标号:引号(“”)、括号(())、破折号(——)、省略号(……)、着重号(.)、连接号(-)、间隔号(.)、书名号(《》)(二)标点速记口诀1.问号:第一注意选择问,全句末尾才用问。
第二注意倒装问,全句末尾也用问。
第三注意特指问,每句末尾都用问。
第四注意无疑问,陈述语气不用问。
2.感叹号:关键注意倒装叹,全句末尾才用叹。
3.顿号:大并套小并,大并逗,小并顿。
并列谓和并列补,中间不要去打顿。
集合词语连得紧,中间不要插进顿。
概数约数不确切,中间也别带上顿。
4.分号:分句内部有了逗,分句之间才用分。
5.冒号:提示下文用冒号,总结上文要带冒。
6.引号:引用之语未独立,标点符号引号外。
引用之语能独立,标点符号引号里。
7.括号:注释局部紧贴着,注释整体隔开着。
(三)口诀解说与例句1.问号⑴第一注意选择问,全句末尾才用问。
(选择性的问句,中间的停顿用逗号,只在全句末尾打一个问号。
)例1:你打算到西安去呢,还是到广州去呢?例2:你打算今天去呢,还是明天去呢?例3:你是临场害怕呢,还是身体不舒服?⑵第二注意倒装问,全句末尾也用问。
(倒装性的问句,问号也打在全句末。
)例1:怎么了,你? b:例2: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同志们?⑶第三注意特指问,每句末尾都用问。
(特指性的问句,每个问句的末尾都要打上问号。
)例:除了他能去,还有谁呢?你吗?你能去吗?我看你不能去吧?⑷第四注意无疑问,陈述语气不用问。
(有些句子的局部虽然带上疑问词,但整个句子的语气是陈述语气,这样的句子就不能打问号。
)例1:我不知道他叫什么。
例2:谁都不知道他叫什么。
例3:让我们来看看这个评价是否恰当。
例4:要在城西修建立交桥的消息传出后,许多人都非常关心这座立交桥将怎么建,那里的近千株树木将怎么办。
例5:基础知识究竟扎实不扎实,对今后的继续深造有重要影响。
中考语文标点符号专题复习

中考语文标点符号专题复习一、知识综述。
1.标点符号分标号和点号。
2.点号分句末点号和句中点号。
①句末点号:包括句号、问号、感叹号三种,表示一句话说完之后一个较大的停顿。
②句中点号:包括顿号、逗号、分号和冒号四种,表示句中的停顿和结构关系。
3.标号主要标明语句的性质和作用,包括引号、破折号、括号、省略号、着重号、书名号、连接号、间隔号和专名号九种。
二、具体用法。
(一)顿号逗号1.表概数的地方不能用顿号,但表确数的地方必须有顿号。
例①:他三十六七岁。
(他的年龄不确定,所以“六七”中间不能用顿号。
)例②:今天做值日的是四、五组。
(做值日的对象是确定的,就是四组和五组,所以“四五”中间要用顿号。
)2.并列词语间用顿号,不是并列词语的不能用顿号。
例:新建小区内的住宅共24幢、396套,绿化率达到45% 。
(24幢和396套是包容关系而不是并列关系,所以中间的顿号应去掉。
改为:新建小区内的住宅共24幢396套,绿化率达到45% 。
)3.较长的并列成分间可不用顿号而用逗号。
例:这翻滚的麦浪,这清清的河水,这大雁的歌唱,使年轻人深深陶醉了。
(并列成分不是词而是短语了,一般用逗号)4.并列成分间已有问号和叹号,不应再用顿号,也不用其它点号。
例:这时课堂里响起了“向孔繁森学习!”“向孔繁森致敬!”的口号。
(两个并列成分间已用了叹号,所以不应用任何标点符号)5.并列成分内部还有并列时,小并列间用顿号,大并列间用逗号。
例:上海的越剧、沪剧,安徽的黄梅戏,河南的豫剧,在这次汇演中,都带来了新剧目。
(上海、安徽、河南属于大并列,中间用逗号,越剧和沪剧属于小并列,中间用顿号)(二)分号分号:表示并列复句内部分句之间的停顿,停顿比逗号要长。
如果分句内部已经用了逗号,并列分句之间必须用分号。
只有一重关系的复句﹙非并列关系﹚,分句间一般用逗号,不用分号。
在句中凡用逗号不能很清楚地表达并列分句关系的地方就用分号。
例:a.他的神色,还是那么安祥;他的举止,还是那么凝重。
西藏自治区语文中考标点符号的复习策略

西藏自治区语文中考标点符号的复习策略2006--2019年,除了2010年,其余每年西藏自治区语文中考都直接涉及到标点符号这一知识点。
一、考点和热点从近年的语文中考考题涉及的标点知识考点来看,标点符号的考试热点主要集中在冒号(2006年、2009年、2011年、2012年、2013年、2014年、2015年、2016年)、顿号(2007年、2009年、2011年、2013年、2019年)、叹号(2011年、2012年、2015年、2016年)、分号(2006年、2008年、2014年、2017年)、问号(2012年、2015年、2016年、2017年)、引号(2009年、2011年、2016年、2017年)上。
二、考试题型分析近年语文中考标点符号的题型:前些年填空题较多一些(2006年、2007年、2008年、2013年、2014年),最近几年则选择题较多一些(2009年、2011年、2012年、2015年、2016年、2017年、2018年、2019年),这是因为选择题有三个选项,针对标点符号的考点可以设置多一点,可以全面的、更好的考察学生对标点符号知识点的掌握程度,这是填空题型所不具备的。
三、考点及答题技巧(一)冒号考试热点有二:1.冒号用于“说、想、是、证明、宣布、指出、透露、例如、如下”等词语后边,提示下文。
例1:金黄的大斗笠下这边露出一条小辫儿那边露出一只抱着山羊的圆圆的小胳膊。
(2006、2014年中考题,答案为:,;,)例2:里边有这么多小绒布啊红的深蓝的浅绿的好多颜色呢。
(2013年中考,答案为:、、……)2.冒号用于总结性说话的后面,表示引起下文的分说。
例:藏戏面具大致可以分为四种:温巴面具、人物面具、神怪面具、动物面具。
(2009年中考)答题技巧:冒号往往和逗号放在一起出题,偶尔也会和分号放在一起出题。
例:卓玛说,“拉萨真美啊”!(2011年中考题)C选项说的后面应该用冒号,这是和逗号放在一起出题。
初中中考 语文 标点符号及使用阅读训练含答案

初中中考语文标点符号及使用阅读训练含答案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标点符号及使用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11月13日,13:30,国家文物局在国家博物馆西大厅隆重举行圆明园马首铜像捐赠仪式,并宣布马首铜像将由北京市国明园管理处收藏,回归原属地。
圆明园马首铜像,为清代圆明国长春国西洋楼建筑群海晏堂外十二生肖兽首噴泉主要构件之一,1860年英法联军侵入北京,圆明园惨道A劫掠焚毁,马首钢像与其他11尊兽首像一同流失海外,马首铜像为意大利人郎世宁设计,融合了东西方艺米理念与设计风格_①_清乾隆年间由宫廷匠师精工制作,以精炼红铜为材,色彩深沉厚重②_以失蜡法一体铸成型,神态B栩栩如生,毛发C具体而微,历百年风雨而不D锈蚀,展现出极高的工艺水准,是一件非凡的中国古代艺术品。
(1)文段中划线的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劫掠B.栩栩如生C.具体而微D.锈蚀(2)下列各项中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马首铜像”“流失海外”“宫廷匠师”都是偏正短语。
B.文中①处的标点为逗号,②处的标点为分号。
C.“11月13日,13:30,国家文物局在国家博物馆西大厅隆重举行圆明园马首铜像捐赠仪式,并宣布马首铜像将由北京市圆明园管理处收藏,回归原属地,”这个句子是并列关系复句。
D.“圆明园马首铜像,为清代圆明园长春园西洋楼建筑群海晏堂外十二生肖兽首喷泉主要构件之一。
”这句中“为清代圆明园长春园西洋楼建筑群海晏堂外”充当状语【答案】(1)C(2)C【解析】【分析】(1)A.劫掠:抢劫、掠夺(财物或人)。
使用正确。
B.栩栩如生,形容画作、雕塑中的艺术形象等生动逼真,就像活的一样。
使用正确。
C.具体而微:内容大体具备而形状或规模较小。
不合语境。
可改为“分毫毕现”。
D.锈蚀,是指通过外物作用,物质产生了物理体积与化学性质的缺失与变化。
使用正确。
故选C。
(2)A.“流失海外”是动宾短语。
B. ②处标点应为逗号。
D.“为清代圆明园长春园西洋楼建筑群海晏堂外十二生肖兽首喷泉主要构件之一。
中考复习热点精粹——标点符号

中考复习热点精粹——标点符号2012年中考复习热点精粹——标点符号【考点分析】标点符号是书面语言中不可缺少的部分,用来表示停顿、语气以及词语性质和作用,被誉为文章中的"无声英雄"。
正确使用标点符号既是初中语文基础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又是中考考查学生运用常用标点符号能力的重要方面。
近年来,各地中考试卷中对标点符号的考查主要有以下三种题型:①选择题,②修改题,③添加题。
三种题型中又以选择题考得最多,有正选题,也有错选题。
分值:2-4难度:中【热点题型】一、选择题(一)下列句子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2011年,北京市中考,4)下列句子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每年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为了倡导公众积极参与环境保护,今年我国确定的主题是“共建生态文明,共享绿色未来。
”B.传说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是为纪念我国著名诗人屈原而设立的。
因为屈原,人们记住了端午。
也因为端午,人们记住了屈原。
C.京剧雍容华美,昆曲典雅精致,越剧宛转悠扬,秦腔朴实无华,梆子戏高亢悲凉;中国的戏曲艺术博大精深,异彩纷呈。
D.为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北京日报与北京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联合举办了《回望红色足迹,我的亲历感动》征文活动。
参考答案:C试题解析: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的使用。
解题思路:A句号应放在引号外。
“共建生态文明,共享绿色未来”是主题的内容,作句子的宾语,所以应放在句号内。
B“因为屈原,人们记住了端午。
也因为端午,人们记住了屈原。
”这是一个并列关系的复句,都是说原因,中间应用分号。
C√标点完全正确。
D“《回望红色足迹,我的亲历感动》”的书名号应改为引号,因为这是活动的主题,不是文章的标题或书名。
的一项(二)下面句子标点符号运用不正确...(2011年,福建省三明市中考,7)下面句子标点符号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殊不知,沙县引人注目的又岂此风味小吃?B.据《沙县志》记载,清朝宣统年间,沙县民间的戏剧十分活跃,各个戏班竞相演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下列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西湖之美在于精致而大气,她宛如江南女子尽显柔美情怀;又像热血男儿袒露宽阔胸怀。
B.有一条溪流静静流淌,将它的谐趣、灵气、真情奉送给大地,也奉献给人们。
C.当个性成为一种气质,成为一种高尚的人生品质时,你能不快乐地接受并享有吗?D.我们应当选取那些有益于我们思想、启迪我们智慧的书籍来读。
笛卡儿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
6.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
A.既然大自然赐予我们无比高贵的大脑,为何不带着希望,登上峰顶,去迎接朝阳呢? B.建筑的美感是朦胧的,但又可以是明确的;建筑的美感是抽象的,但又可以是具体的。
C.市政府对西溪湿地综合保护二期工程设计方案提出了:“生态化、差异化、功能化”
的要求。
D.文学作品,不论诗歌、散文、小说、戏曲,各有各的逻辑结构,都有培养思维能力的作用。
5.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叶圣陶先生说过:“标点很要紧。
一个人标点不会用,说明他语言不够清楚”。
这话说得很中肯。
B.老师的教育,同学的鼓励,使他坚定了信心,他从此下定了决心:一定要考上大学,经过一年的奋战,终于如愿以偿。
C.作品的思想纵横驰骋:大至国际风云变幻、人类改造社会、征服自然的壮举,小至地方风俗、街谈巷议、个人的回忆、感想。
D.黄永玉眼中的大艺术家是什么样的呢?80岁的黄永玉在其新著《比我老的老头》(作家出版社,2003年7月第一版)中,讲述了那些“比他老的老头”。
5.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李白的这两句诗运用比喻和夸张,将庐山瀑布雄伟壮观的景象描绘得极为生动。
B。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的国民经济快速发展。
抚今追昔,想起的是春天的故事;极目望远,看到的是秋天的收获。
c.语文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要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既包括精神的充实,情感的完善与人格的提升,也包括听说读写能力的养成。
D.天摇地动,怎能摧垮万众一心的钢铁意志?桥断路绝,怎能斩断心心相系的骨肉深情?抗震救灾,是对民族精神的一次洗礼;是对民族团结的一次检验。
5.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美妙的旋律中,大屏幕上一一闪现出世博会159年来人类智慧的结晶:电灯、磁悬浮列车、航天器……这一刻,“一切源于世博会”的理念得以彰显。
B、走进语言现场,应该开口说,主动发言、敏捷应对;应该用心听,在倾听中迅速捕捉有效信息、在倾听中准确把握声音内容。
C、文章要做到观点鲜明,必须对所论及的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弄清楚问题涉及哪些因素?关键在哪里?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出现这个问题的?
D、在我国古代历史长河中,曾涌现出无数风流人物。
陈涉仰天质问“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揭竿而起;诸葛亮“未出茅庐而天下三分”,成为智慧的化身。
4.下列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三月初,微风还带着寒意。
西湖边的垂柳却迎风招展,满枝嫩叶、翩翩起舞,仿佛在迎候来自各方的早春游人。
B.“鸥鸟亦知人意静,故来相近不相惊。
”在轰轰闹闹的现代生活中,厌烦了城市嚣音后,人们自然格外向往富春江那千金难买的宁静。
C.红船从嘉兴南湖出发已经航行了九十年。
其问,有时“春和景明,波澜不惊”;有时“阴风怒号,浊浪排空”,但始终坚定不移,顺乎潮流。
D.我们吟诵着毛泽东的《沁园春·雪》,怎能不激起心中的豪迈之情?将自己火红的青春投入到伟大的社会改革之中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