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人教课标实验版必修一六.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单元复习

合集下载

高一物理 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复习课件 新人教必修1

高一物理 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复习课件 新人教必修1
∶ n. • ②1T内、2T内、3T内…位移之比为 • x1 ∶ x2 ∶ x3 ∶ …xn=1 ∶ 4 ∶ 9 ∶ … ∶
n2. • ③第一个T内、第二个T内、第三个T内…
位t1移∶t之2∶比t3∶为…∶tn=1∶( 2-1) ∶( 3- 2)∶…∶( n
-• xn1-∶1).x2 ∶ x3 ∶ … ∶ xn = 1∶3∶5∶
• 答案:t
• 6.追及、相遇问题
• (1)讨论追及、相遇的问题,其实质就是分 析讨论两物体在相同时间内能否到达相同 的空间位置问题.
• ①两个关系:即时间关系和位移关系,这 两个关系可通过画草图得到.
• ②一个条件:即两者速度相等,它往往是 物体间能否追上、追不上或(两者)距离最 大、最小的临界条件,也是分析判断的切 入点.
• 又xBC=xAC/4,解得tBC=t.
•1、纪律是集体的面貌,集体的声音,集体的动作,集体的表情,集体的信念。 •2、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3、反思自我时展示了勇气,自我反思是一切思想的源泉。 •4、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5、诚实比一切智谋更好,而且它是智谋的基本条件。 •6、做老师的只要有一次向学生撒谎撒漏了底,就可能使他的全部教育成果从此为之失败。2022年1月2022/1/162022/1/162022/1/161/16/2022 •7、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须教。对人以诚信,人不欺我;对事以诚信,事无不成。2022/1/162022/1/16January 16, 2022 •8、教育者,非为已往,非为现在,而专为将来。2022/1/162022/1/162022/1/162022/1/16

高中物理 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章末复习提升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物理 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章末复习提升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

于零 ⑭只受重力 ⑮v=gt ⑯h=
1 2
gt2 ⑰v2=2gh ⑱
9.8_m/s2 ⑲竖直向下
完整版ppt
4
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理解与应用
1.公式中各量正负号的确定 x、a、v0、v均为矢量,在应用公式时,一般以初速度方向 为正方向(但不绝对,也可规定为负方向),凡是与v0方向相同的 矢量为正值,相反的矢量为负值.当v0=0时,一般以a的方向 为正方向,这样就把公式中的矢量运算转换成了代数运算.
(3)对于有往返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全过程加速度a恒定),可
对全过程应用公式v=v0+at、x=v0t+12at2、……列式求解.
(4)分析题意时要养成画运动过程示意图的习惯,特别是对
多过程问题.对于多过程问题,要注意前后过程的联系——前
段过程的末速度是后一过程的初速度;再要注意寻找位移关
系、时间关系.
直线与纵轴截距表示物体 在t=0时刻距离原点的位 移,即物体的出发点;在 t轴上的截距表示物体回 到原点的时间
直线与纵轴的截距表示 物体在t=0时刻的初速 度;在t轴上的截距表示 物体速度为0的时刻
同一时刻各物体处于同一 同一时刻各物体运动的
位置
速度相同
完整版ppt
18
2.在图象问题的学习与应用中首先要注意区分它们的类型, 其次应从图象所表达的物理意义,图象的斜率、截距、交点、 拐点、面积等方面的含义加以深刻理解.
完整版ppt
15
【解析】
由a=
v-v0 t
可得a1∶a2=1∶2,选项A正确,B
错误;由
-v

v0+v 2
可得
-v

-v
2=1∶1,选项C错误;又根据x

2024版高考物理一轮总复习专题一直线运动实验一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课件

2024版高考物理一轮总复习专题一直线运动实验一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课件
通过光电门的挡光时间Δt,由v=Δdt求速度. (3)加速度的测量方法:由打点纸带利用逐差法求加速度→利用经过两个 光电门的瞬时速度,由速度—位移关系式求加速度.
例2 某实验小组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测当地的重力加速度,图中A、 B是两个光电门,钢球自由下落过程中,先后通过光电门A、B,钢球通 过光电门A时与光电门相连的光电计时器开始计时,通过光电门B时就停 止计时,得到钢球从A运动到B所用的时间t,用刻度尺测出A、B间的高 度h,保持钢球下落的位置不变,光电门B的位置不变,改变光电门A的 位置,重复前面的实验,测出多组h、t的值.

52.0×10-3 2×0.1
m/s=0.26
m/s.
(3)利用逐差法,可得小车的加速度大小为
a=(s3+s24×)-2T(s21+s2)=0.40 m/s2.
命题二 拓展创新实验 [能力考查] 1.实验设计创新
A C
E.频闪照相法
B D F.滴水法
2.数据处理 (1)加速度的获得:靠重物的拉力获得加速度→长木板倾斜靠重力获得加 速度. (2)速度的测量方法:由打点纸带求速度→测定遮光片的宽度d和遮光片
实验一 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
1.实验器材 电火花计时器(或电磁打点计时器)、一端附有滑轮的长木板、小车、纸 带、细绳、钩码、__________、导线、电源、复写纸. 【答案】刻度尺
2.实验原理(如图所示)
3.实验步骤 (1)按照如上图所示安装实验装置,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长木板的一端, 接好电源. (2)把一细绳系在小车上,细绳绕过滑轮,下端挂合适的钩码,纸带穿过 打点计时器,固定在小车后面. (3)把小车停在靠近打点计时器处,先_接__通__电__源____,后___放__开__小__车_. (4)小车运动一段时间后,断开电源,取下纸带. (5)换纸带重复实验三次,选择一条比较理想的纸带进行测量分析.

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一+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复习课件1(共35张PPT)

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一+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复习课件1(共35张PPT)

射,但由于发动机故障而发射失 (2)火箭上升 25 s 后从 450 m
败,其速度-时间图像如图所 处自由下落,由 示,根据图像求:(已知 10=3.16,
h=12gt2
2,
g 取 10 m/s2) (1)火箭上升过程 中离地面的最大 高度;
得:t2=
2h= g
900 10
=9.48 s.
所 以 总 时 间 t= t1 + t2 =
❖ 17、儿童是中心,教育的措施便围绕他们而组织起来。2021/7/312021/7/312021/7/312021/7/31
❖ 2、Our destiny offers not only the cup of despair, but the chalice of opportunity. (Richard Nixon, American President )命运给予我们的不是失望之酒,而是机会之杯。二〇二一年六月十七日2021年6月17日星期四 ❖ 3、Patience is bitter, but its fruit is sweet. (Jean Jacques Rousseau , French thinker)忍耐是痛苦的,但它的果实是甜蜜的。10:516.17.202110:516.17.202110:5110:51:196.17.202110:516.17.2021 ❖ 4、All that you do, do with your might; things done by halves are never done right. ----R.H. Stoddard, American poet做一切事都应尽力而为,半途而废永远不行6.17.20216.17.202110:5110:5110:51:1910:51:19 ❖ 5、You have to believe in yourself. That's the secret of success. ----Charles Chaplin人必须相信自己,这是成功的秘诀。-Thursday, June 17, 2021June 21Thursday, June 17, 20216/17/2021

高二物理复习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 人教实验版

高二物理复习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 人教实验版

高二物理复习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 人教实验版一、本周教学内容:复习 第一章 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一、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一、实验目的练习使用电磁打点计时器或电火花打点计时器,学会用打上点的纸带测量瞬时速度;学会用图象表示速度.二、实验原理电磁打点计时器是一种记录运动物体在一定时间间隔内位移的仪器.它使用交流电源,工作电压在10V 以下,当电源的频率为50 Hz 时,它每隔0.02s 打一次点.如果运动物体带动通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在纸带上打下的各点之间的距离就表示相应时间间隔中物体的位移.测量点的位置,就能了解物体的运动情况.电火花打点计时器是利用脉冲电流产生火花放电,在纸带上打出点迹的仪器.当电源频率是50 Hz 时,它每隔0.02s 打一次点.这种计时器工作时,纸带运动受到的阻力小,实验误差较小.要测量纸带上打下某点(如E 点)的瞬时速度,可在该点两侧取打的两点(如D 、F )(此两点时间间隔取得要小),根据两点间的位移差和时间间隔△s ,算出纸带在这两点间的平均速度ts v ∆∆=,即可当作计时器打下该点(E 点)的瞬时速度. 利用上述方法,求出所取的各“测量点”的瞬时速度,把开始的某个测量点作为计时开始(t=0),找出以后的各测量点对应的时刻,根据v 、t 数据在建立的v —t 坐标系中描点,然后用一条平滑曲线来“拟合”坐标系中描出的点,这样就得出了纸带运动的v —t 图象,根据v-t 图象就可知速度是怎样变化的.三、注意事项1. 计时器打出的点不清晰,则主要是电压偏低或振针位置不合适.2. 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应打出轻重合适的小圆点,如果打出的是短横线,应调整一下振针距复写纸的高度,使之增大一些.3. 计时器打点时,应先接通电源,待打点稳定后,再拉动纸带.4. 拉动纸带前,应使拉动端停靠在靠近打点计时器的位置.5. 计算所打点的瞬时速度时,所取该点两侧的两点对应的时间间隔△t应小些.【例1】某学生在用打点计时器做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时,其开始时的装配图如图所示,其中有错误与不妥之处,请把它找出来.解析:电磁打点计时器必须接交流电,而图上所接为直流电源,显然是个错误;开始时,小车离定滑轮端太近,向前运动的余地太小,致使纸带上留下的计时点过少,给测量带来不便,产生较大误差.答案:①电磁打点计时器接直流电源②初始时,小车离定滑轮太近【例2】用接在50 Hz交流电源上的打点计时器,V测定小车的运动情况.某次实验中得到一条纸带如图所示。

人教版(2019)高一物理必修一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复习PPT教学课件

人教版(2019)高一物理必修一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复习PPT教学课件

(教学提纲)人教版(2019)高一物 理必修 一第二 章匀变 速直线 运动的 研究复 习获奖 课件( 免费下 载)
推论:
15.如图所示,一小球从A点由静止开始沿斜面向下做 匀变速直线运动,若到达B点的速度为v,到达C点的 速度为2v,则XAB:XBC等于多少?
A
V
2V C
(教学提纲)人教版(2019)高一物 理必修 一第二 章匀变 速直线 运动的 研究复 习获奖 课件( 免费下 载)
(教学提纲)人教版(2019)高一物 理必修 一第二 章匀变 速直线 运动的 研究复 习获奖 课件( 免费下 载)
推论:
17.一辆列车由等长的车厢连接而成,车厢间的间隙忽略不计。 一人站在站台上与第一节车厢的最前端相齐,列车由静止开始做 匀加速直线运动,第一节车厢经过他的时间为2s,从第5节至第 16节车厢通过他的时间为 A、4s B 5s C √15s D 6s
C B
A
(教学提纲)人教版(2019)高一物 理必修 一第二 章匀变 速直线 运动的 研究复 习获奖 课件( 免费下 载)
初速度为0的匀变速运动
• 20.如图所示,一冰壶以速率v0垂直进入三个矩形区域做匀减速 运动,且刚要离开第三个矩形区域时速度恰好为零,则冰壶依次 进入每个矩形区域时的速度之比和穿过每个矩形区域所用的时间 之比分别是( )
推论:V平=v中=½ (v0+v)
21.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在第5s末的速度为10m/s,则( ) A、前10s内的位移一定是100m B、前10s内的位移不一定是100m C、加速度一定是2m/s2 D、加速度不一定是2m/s2
(教学提纲)人教版(2019)高一物 理必修 一第二 章匀变 速直线 运动的 研究复 习获奖 课件( 免费下 载)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知识汇总大全(带答案)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知识汇总大全(带答案)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知识汇总大全单选题1、高空抛物严重威胁人身和财产安全,某同学通过估算物体的落地速度来了解高空抛物的危险性。

假设一枚鸡蛋从15层楼楼顶自由落下,不计空气阻力,每层楼高为3 m,1 m/s=3.6 km/h,g取10 m/s2,则鸡蛋落地时的速度大小约为()A.15 km/hB.30 km/hC.54 km/hD.108 km/h答案:D鸡蛋从15层楼楼顶自由落下,下落高度为h=15×3m=45 m根据v2=2gℎ解得v=108km/h故选D。

2、如图所示,在地面上一盘子C的正上方A处有一金属小球a距C为20m,在B处有另一个金属小球b距C 为15m,小球a比小球b提前1s由静止释放(g取10m/s2)。

则()A.b先落入C盘中,a不可能在下落过程中追上bB.a先落人C盘中,a在BC之间(不含B)某位置追上b C.a、b两小球同时落入C盘D.在a球下落过程中,a恰好在B处追上b答案:D由于a比b提前1s释放,故a在1s内下落的位移为ℎ1=12gt12=5m由题意可知a在b上方5m处,故a到B处时b才开始释放,所以a、b两小球相遇点恰好在B处,由于在B 点相遇时a速度大于零,b初速度为零,故a先落C盘,b后落C盘,故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3、一物体以某一初速度在粗糙的水平面上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最后静止。

若物体在最初5 s内通过的位移与最后5 s内通过的位移之比为x1∶x2=11∶5,物体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a=1 m/s2,则()A.物体运动的时间可能大于10 sB.物体在最初5 s内通过的位移与最后5 s内通过的位移之差为x1-x2=15 mC.物体运动的时间为7 sD.物体的初速度为10 m/s答案:BAC.把此过程看成反向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x2=12at22=12×1×52m=12.5mx1=12at2−12a(t−5)2=(5t−12.5)mx1x2=115解得t=8sAC 错误;B .物体在最初5 s 内通过的位移与最后5 s 内通过的位移之差Δx =x 1−x 2=5t −25=15mB 正确;D .物体的初速度,逆向看v =at =8m/sD 错误。

人教版高中物理教材必修一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单元复习课课件

人教版高中物理教材必修一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单元复习课课件

一般用全程法,当涉及最高点或路程时分段法
(4)追及相遇问题
知识点要结 合题目理解 才更深刻!
刹 例4.一辆汽车以20m/s的速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遇突
车 发情况后,司机紧急刹车使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已知汽车 类 速度在1s内减小了8m/s,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问 A.汽车在减速过程中的加速度大小为8m/s2 题 B.在减速行驶的全过程中,汽车的平均速度大小为10m/s
变式练习 汽车和货车在同一出发点,汽车由静止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 度为6m/s2,货车初速度为20m/s开始刹车,加速度大小为4m/s2,问: (1)在两车相遇前,什么时候距离最远?最远距离为多少? (2)什么时候两车相遇?
知识点归纳 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与s-t图
(1)x-t图象
①坐标:任一时刻物体的位置
(以上表达式均用字母L、d、△t1、△t2、表示)
例11.图示纸带记录的为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实验中小车 的运动情况,A、B、C、D、E为相邻的计数点(相邻的计数点间有
四个点没有画出),相邻计数点的时间间隔为T 0.1s,则:(计
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下列操作中正确的有______填选项代号 A.在释放小车前,小车要靠近打点计时器 B.打点计时器应放在长木板的有滑轮一端 C.应先接通电源,后释放小车 D.电火花计时器应使用低压交流电源 D点的瞬时速度大小为______ m / s;运动小车的加速度大小为 ______ m / s2 ;
匀变速直线运动单元复习
温馨提示:视频播放、动画、声音,请 在幻灯片放映模式下点击播放,如不能 观看,请更换设备或电脑观看。
复习板块
一、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 (1)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基本应用 (2) 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比例式的应用 (3)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典型题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单元复习[知识网络][范例精析]例1:用打点计时器研究物体的自由落体运动,得到如图一段纸带,测得AB=7.65cm , BC=9.17cm. 已知交流电频率是50Hz ,则打B 点时物体的瞬时速度为 m/s. 如果实验测出的重力加速度值比公认值偏小,可能的原因是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体验利用数学工具描述物理过程的方法匀变速运动at vv t +=02021at t v x += ax v v t 2202=-自由落体运动自由落体运动特点:00=v 加速度为g自由落体运动规律:gt v t = 221gt h =gh v t 22=伽利略把实验和逻辑推理和谐结合起来的科学思想方法,有力地推进了人类科学认识的发展运动特点a 恒定任意相等时间内速度变化相等运动规律分析:物体从A →C 是匀变速运动,B 点对应时刻正好是AC 段时间中间时刻,由“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可知: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是这段时间中点的瞬时速度”可得:AC v B =。

因此只要求出AC 段的平均速度即可。

T=02.05011==f (s ) 10.202.0410)17.965.7(42=⨯⨯+=+==-T BC AB AC v B (m/s )实验测出的加速度比重力加速度公认值偏小的原因:空气阻力或纸带与限位孔之间的摩擦等。

拓展:本题中AB 、BC 的长度单位是cm ,物体从A →C 的运动时间时为0.08s ,审题及计算过程要仔细。

例2、一小物体以加速度a 从静止出发做直线运动,在时刻t ,加速度变为2a ;在时刻2t ,加速度变为3a ,……在时刻nt ,加速度变为(n +1)a ,求在nt 时刻该物体的速度。

解析:分析物体运动过程,由速度公式v t =v 0+at 可得: v 1=at ,v 2=v 1+2at ,v 3=v 2+3at …… v n =v n -1+n at将以上方程左、右两边相加可得:v n =at (1+2+3+……+n )=n (n +1)at /2 拓展:⑴数学知识的应用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

⑵一段直路AB 长s ,分成n 等份,一质点由A 从静止开始向B 做分段的加速直线运动,第一段加速度为a ,当它依次到达每一等份的末端时,它的加速度就增加a/n 。

求质点运动到B 时的速度。

(参考答案:nasn v n )13(-=) 例3:高速公路上随处可见一些路牌提醒司机注意保持合理的车距,以保证行车的安全。

试按以下数据来估算这个合理的车距应为多大:轿车以120km/h 的速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前方汽车因事故突然停在路中,轿车司机发现前方有危险,经0.7s 的时间才做出反应,马上刹车制动,这个时间称为反应时间;假如轿车刹车时能产生的最大加速度大小为10.0m/s 2,轿车刹车的过程可以视为匀减速直线运动。

试求:轿车离前方汽车至少多远才不至发生追尾相撞事故。

解析:首先应认真审题,弄清停车距离是指轿车在哪一段时间内的位移,再分析这段时间内汽车做了哪些运动;本题中司机从发现危险到采取措施有两个阶段,轿车先做匀速运动再做匀减速运动。

解法一:用位移公式求解 120km/h=33.33m/s汽车在0.7s 内做匀速运动的位移:33.237.033.331=⨯==m vt x m汽车刹车过程的时间:由at v v t +=0得 s s a v v t t 33.31033.3300=--=-=汽车刹车过程的位移:54.55233.3102133.333.3322102=⨯⨯-⨯=+=at t v x m 汽车的停车距离:87.7854.5533.2321=+=+=x x x 总(m) 解法二:用速度与位移的关系公式求解汽车在0.7s 内做匀速运动的位移:33.237.033.331=⨯==m vt x m 汽车刹车过程的位移:由公式ax v v t2202+=得:54.5510233.330222022=⨯--=-=m a v v x t m 汽车的停车距离:87.7854.5533.2321=+=+=x x x总(m ) 拓展:本题是运动学知识在实践中的运用,在解题过程中最容易出现的错误就是把轿车的运动当成单一的匀减速运动;事实上,司机从发现危险到采取措施有两个阶段,轿车先做匀速运动再做匀减速运动。

例4:一矿井深为125米,在井口每隔一定时间自由下落一个小球。

当第11个小球刚从井口开始下落时,第1小球刚好到达井底,则相邻小球下落的时间间隔为_______s ,这时第3个小球与第5个小球相距________m (g 取10m/s 2)解析:设相邻的两个小球下落的时间间隔为△t ,则当第11个小球刚开始下落时,第1个小球已经运动了10△t ,根据自由落体运动的位移公式221gt s =得知△t 。

()2t 101021125∆⨯⨯=△t =0.5(s ) 由题意知第3个小球和第5个小球已运动的时间分别为8△t 和6△t ,即运动了4s 和3s ,再由自由落体运动的位移公式221gt s =得: 第3个小球下落距离804102123=⨯⨯=s (m ) 第5个小球下落距离453102125=⨯⨯=s (m )所以第3个小球与第5个小球相距:s 3-s 5=35m拓展:部分同学错误地认为第11个小球刚好下落时,第1个小球运动了11个△t ,实际上,这时第11个小球与第1个小球之间只有10个时间间隔,即只运动了10个△t 。

同理可推知第3个小球和第5个小球的运动时间。

[能力训练] 一.选择题1.一个运动员在百米赛跑中,测得他在50m 处的瞬时速度是6 m /s ,16 s 末到达终点时的速度为7.5 m /s ,则全程内的平均速度的大小为 ( ) A.6 m /s B.6.25 m /s C.6.75 m /s D.7.5 m /s2.物体的初速度为v 0,以不变的加速度a 作直线运动,如果要使速度增加到初速度的n 倍,则经过的位移是()A .)1(2220-n a v B . )1(220-n a vC .2202n a vD .220)1(2-n av3.一滑块冲上足够长的光滑斜面,在下列表示滑块运动的v —t 图象和s —t 图象中,正确的是( )A .甲和丙B .乙和丁C .甲和丁D .乙和丙4.如图2-6-1表示甲、乙两个做直线运动的物体相对于同一坐标原点的s -t 图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图2-6-11s 1甲乙丙丁- A .甲、乙都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B .甲、乙运动的出发点相距s 1 C .乙比甲早出发t 1时间D .乙运动的速率小于甲运动的速率5.某质点做直线运动的v-t 图象如图2-6-2所示,由图可知:A .4s 末至6s 末速度方向为负B .6s 内运动方向始终不变C .前2s 内静止D .质点在加速过程中的加速度比减速运动过程中的加速度小6.一辆汽车从车站开出,作匀加速直线运动,它开出一段时间后,司机突然发现一乘客未上车,就紧急制动,使车作匀减速直线运动,结果汽车从开始起动到停止共用t=10s 时间,前进了s=15m ,在此过程中,汽车达到的最大速度是( ) A .1.5m/s B .3m/s C .4m/s D .无法确定 7.对于自由落体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在1 s 内、2 s 内、3 s 内的位移之比是1∶3∶5 B .在1 s 末、2 s 末、3 s 末的速度之比是1∶3∶5C .在第1 s 内、第2秒内、第3秒内的平均速度之比1∶4∶9D .在相邻两个1s 内的位移之差都是9.8m 二.填空题8.光滑斜面长为L ,一物体从斜面顶端由静止开始下滑,到达底端的速度为v ,运动时间为t,当物体的速度为2v时,它下滑的距离为_________,下滑的时间为__________,物体到达斜面中点位置的速度为__________,运动时间为__________.9.如图2-6-3表示某物体的v -t 图象,从图象 可知OA 段的加速度是 m/s 2,AB 段的加速度图2-6-2是 m/s 2,BC 段的加速度是 m/s 2,CD 段 的加速度是 m/s 2,物体在这14s 内里运动的总路程 是 m ,位移是 m .10.物体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第2s 内位移是6m ,则其加速度 m/s 2,第5s 内位移是 m ,它运动最初18m 的时间是 s ,速度从6m/s 增大到10m/s ,所发生的位移是 m .11. 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规律”的实验中,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依次打出一系列的点A ,B ,C ,D ,E ,…,相邻两点间的 距离如图2-6-4所示,计时器打点周期为 0.02 s ,则打C 点的瞬间,纸带的速度大小 为 m/s ;纸带的加速度为 m/s 2; 三.计算题12.一物体从高处的A 点自由下落,经B 点到C 点,已知经B 点时的速度是经C 点时速度的3/4,B 、C 间的距离是7m ,求A 、C 间的距离.13.一物体以20m/s 的速度沿光滑斜面向上做匀减速运动,加速度大小为a =5m/s 2。

如果斜面足够长,那么当速度大小变为10m/s 时物体所通过的路程可能是多少?14.由于火车扳道控制系统的失误,有两列同样的客车各以72km/h 的速度在同一条铁路线上面对面地向对方驶去;已知这种列车刹车时能产生的最大加速度为0.4m/s 2,为了避免车祸的发生,双方司机至少要在两列车相距多远时同时刹车?15.如图2-6-5所示为某电梯上升的运动图象,求电梯上升的总高度为多少m ?图2-6-4[素质提高]16.某物体做直线运动的v-t 图象如图2-6-6所示,通过图象回答下列问题 (1)物体在AB 、BC 阶段各做什么运动?加速度是多大? (2)物体的最大位移是多少?(3)物体在0~5s 内的位移和路程分别为多少?17.公共汽车从车站开出以4 m/s 的速度沿平直公路匀速行驶2s 后,一辆摩托车从同一车站开出匀加速追赶,加速度为3 m/s 2。

试问:(1)摩托车出发后,经多少时间追上汽车? (2)摩托车追上汽车时,离出发处多远?图2-6-6图2-6-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