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电阻定律
电阻参数 dw-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电阻参数dw-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电阻参数(Resistance Parameter,简称dw)是电阻的一个重要属性,用于描述电阻器的特性和性能。
电阻是电路中常用的基本元件,它可以控制电流的流动,并产生电压降。
在电子电路设计和分析中,了解和熟悉电阻参数对于正确的电路设计至关重要。
概述部分将对电阻参数进行简要的介绍和说明。
首先,我们将介绍电阻的定义和基本原理。
电阻是一种电子元件,它对电流的流动产生阻碍作用,具有一定的电流-电压关系,根据欧姆定律,电阻的阻抗值等于电流通过它时所产生的电压与该电流成正比的比值。
其次,概述将着重介绍一些常见的电阻参数。
其中,电阻值是最基本和常见的电阻参数,用欧姆(Ω)为单位表示。
电阻值是指在单位电流下产生的电阻两端的电压。
此外,还有温度系数、功率系数等电阻参数用于描述电阻的稳定性和适应性。
最后,概述将强调电阻参数对电路设计和分析的重要性。
电阻参数的正确选择和应用可以保证电路的稳定性、性能优化和功耗控制。
此外,电阻参数的了解也为电路的故障排查和维修提供了重要参考。
因此,深入理解和熟悉电阻参数是每个电子工程师都应具备的基本知识。
总之,概述部分对电阻参数进行了简要的介绍和解释。
通过了解电阻的定义和基本原理,以及常见的电阻参数,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电阻的作用和特性,为正确的电路设计和分析提供指导。
电阻参数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它对电路的性能和稳定性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在后续的章节中,我们将进一步展开对电阻参数的讨论和分析。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本文主要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Chapter 1)介绍了本文的概述、文章的结构以及研究目的。
正文部分(Chapter 2)包含了本文的主要内容。
其中第一个要点(Section 2.1)将详细介绍电阻参数的定义、特性和应用领域。
我们将讨论电阻参数的基本概念,包括电阻的计算公式、单位和测量方法。
此外,还将针对电阻参数在电子电路设计、通信系统和电力系统中的应用进行深入探讨,以及其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2.2部分电路欧姆定律

2.2 部分电路欧姆定律【学习目标】1.明确导体电阻的决定因素,能够从实验和理论的两个方面理解电阻定律,能够熟练地运用电阻定律进行计算。
2.理解部分电路欧姆定律的意义,适用条件并能熟练地运用。
3.金属导体中电流决定式的推导和一些等效电流的计算。
4.线性元件和非线性元件的区别以及部分电路欧姆定律的适用条件。
【要点梳理】知识点一、电阻定义及意义要点诠释:1.导体电阻的定义及单位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叫做导体的电阻,导体的电阻与导体本身性质有关,与电压、电流均无关。
(1)定义:导体两端的电压与通过导体的电流大小之比叫导体的电阻。
(2)公式:U R I=. (3)单位:欧姆(Ω),常用单位还有千欧(k Ω)、兆欧(M Ω). 361Ω10k Ω10M Ω--==.2.物理意义反映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
说明:①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是由于自由电荷在导体中做定向运动时,跟导体中的金属正离子或原子相碰撞发生的。
②电流流经导体时,导体两端出现电压降,同时将电能转化为内能。
③UR I=提供了测量电阻大小的方法,但导体对电流的这种阻碍作用是由导体本身性质决定的,与所加的电压,通过的电流均无关系,决不能错误地认为“导体的电阻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与电流成反比。
” ④对U R I =,因U 与I 成正比,所以U R I∆=∆. 知识点二、电阻定律1.电阻定律的内容及适用对象(1)内容:同种材料制成的导体,其电阻R 与它的长度l 成正比,与它的横截面积S 成反比;导体电阻与构成它的材料有关。
(2)公式:l R Sρ=. 要点诠释:式中l 是沿电流方向导体的长度,S 是垂直电流方向的横截面积,ρ是材料的电阻率。
(3)适用条件:温度一定,粗细均匀的金属导体或浓度均匀的电解质溶液。
要点诠释:①电阻定律是通过大量实验得出的规律,是电阻的决定式。
②导体的电阻反映了导体阻碍电流的性质,由导体本身的因素决定。
2.电阻率的意义及特性(1)物理意义:电阻率ρ是一个反映导体导电性能的物理量,是导体材料本身的属性,与导体的形状、大小无关。
高中物理教科版目录

高中物理- 教科版目录全套必修一第一章运动的描述1.1 质点参考系空间时间1.2 位置变化的描述位移1.3 直线运动中位移随时间变化的.1.4 运动快慢与方向的描述1.5 直线运动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1.6 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1.7 匀速直线运动的规律1.8 匀速直线运动的规律的应用1.9 匀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第二章力2.1 力2.2 重力2.3 弹力2.4 摩擦力2.5 力的合成2.6 力的分解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3.1 从亚里士多德到伽利略3.2 牛顿第一定律3.3 牛顿第二定律3.4 牛顿第三定律3.5 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3.6 自由落体运动3.7 超重与失重3.8 汽车安全运行与牛顿运动定律第四章物体的平衡4.1 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4.2 共点力平衡条件的应用4.3 平衡的稳定性选学必修二第一章抛体运动1.1 曲线运动1.2 运动的合成与分解1.3 平抛运动1.4 斜抛运动第二章圆周运动2.1 描述圆周运动2.2 圆周运动的向心力2.3 匀速圆周运动的实例分析2.4 圆周运动与人类文明选学第三章万有引力定律3.1 天体运动3.2 万有引力定律3.3 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3.4 人造卫星宇宙速度第四章机械能和能源4.1 功4.2 功率4.3 动能与势能4.4 动能定理4.5 机械能守恒定律4.6 能源的开发与利用第五章经典力学的成就与局限性5.1 经典力学的成就与局限性5.2 了解相对论5.3 初识量子论文科选修 - 选修1-1第一章电荷与电场1.1 静电现象及其应用1.2 点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库.1.3 电场第二章电流与磁场2.1 磁场现象与电流的磁效应2.2 磁场2.3 电磁感应定律2.4 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力第三章电路3.1 直流电路3.2 交变电路第四章电磁场与电磁波4.1 电磁场4.2 电磁波4.3 电磁波普第五章电能及电信息的应用5.1 发电原理5.2 电能的运输5.3 电能的转化及应用5.4 信息概念及用电传输信息的方.5.5 电信息技术的几项重要作用5.6 传感器及应用第六章家用电器与家庭生活现代化6.1 家用电器的一般介绍6.2 电“热”类家用电器6.3 电动类与电光类家用电器6.4 信息类家用电器6.5 家用电器的选购及使用6.6 家电、家庭、社会和家电的未.第七章电磁技术与社会发展7.1 电磁学与电磁技术的关系及其.7.2 电磁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贡.理科选修 - 选修3-1第一章电场1.1 电荷电荷守恒定律1.2 库仑定律1.3 电场电场强度和电场线1.4 电势差1.5 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1.6 电容器和电容1.7 静电的利用及危害第二章直流电路2.1 欧姆定律2.2 电阻定律2.3 焦耳定律2.4 电阻的串联、并联及其应用2.5 伏安法测电阻2.6 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2.7 闭合电路欧姆定律2.8 欧姆表多用电表2.9 逻辑电路和控制电路第三章磁场3.1 磁现象磁场3.2 磁感应强度磁通量3.3 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安培力3.4 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落伦兹.3.5 洛伦兹力的应用选修3-2第一章电磁感应1.1 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1.2 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1.3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1.4 楞次定律1.5 电磁感应中的能量转化与守恒1.6 自感日光灯1.7 涡流研究课题测量玩具电动机运转时的.第二章交变电流2.1 交变电流2.2 描述正弦交流电的物理量2.3 实验:练习使用示波器2.4 电容器在交流电路中的作用2.5 电感器在交流电路中的作用2.6 变压器2.7 电能的输送第三章传感器3.1 传感器3.2 温度传感器和光电式传感器3.3 生活中的传感器3.4 实验探究:简单的光控和温控.选修3-3第一章分子动理论与统计思想1.1 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1.2 分子的热运动1.3 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1.4 统计规律分子运动速率分布1.5 温度内能气体的压强1.6 实验探究:用油膜法测油酸分.第二章固体和液体2.1 晶体和非晶体2.2 半导体2.3 液体的表面张力2.4 液晶第三章气体3.1 气体实验定律3.2 气体实验定律的微观解释及图.3.3 理想气体3.4 饱和汽与未饱和汽3.5 空气的湿度第四章能量守恒与热力学定律4.1 能量守恒定律的发现4.2 热力学第一定律4.3 宏观热过程的方向性4.4 热力学第二定律4.5 熵概念初步第五章能源与可持续性发展5.1 能源与人类生存的关系5.2 能源利用与环境问题5.3 可持续发展战略选修3-4第一章机械振动1.1 简谐运动1.2 单摆1.3 简谐运动的图像和公式1.4 阻尼振动受迫振动1.5 实验探究:用单摆测定重力加.第二章机械波2.1 机械波德形成和传播2.2 横波德图像2.3 波德频率和波速2.4 惠更斯原理波德反射与折射2.5 波德干射、衍射第三章电磁振荡电磁波3.1 电磁振荡3.2 电磁场和电磁波3.3 电磁波普电磁波的应用3.4 无线电波发射、传播和接收第四章光的折射4.1 光的折射定律4.2 实验探究:测定玻璃的折射率4.3 光的全反射第五章光的波动性5.1 光的干涉5.2 实验探究:用双缝干涉观光的.5.3 光的衍射与偏振5.4 激光第六章相对论6.1 经典时空观6.2 狭义对相对论的两个基本假设6.3 相对论时空观6.4 相对论的速度变换定律质量和.6.5 广义相对论选修3-5第一章碰撞与能量守恒1.1 碰撞1.2 动量1.3 动量守恒定律1.4 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第二章原子结构2.1 电子2.2 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2.3 光谱氢原子光谱2.4 波尔的原子模型能级第三章原子核3.1 原子核的组成与核力3.2 放射性衰变3.3 放射性的应用、危害与防护3.4 原子核的结合能3.5 核裂变3.6 核聚变3.7 粒子物理学简介第四章波粒二象性4.1 量子概念的诞生4.2 光电效应与光量子假说4.3 光的波粒二象性4.4 实物粒子的波粒二象性4.5 不确定关系统计人:om。
2.2. 电阻定律

h
电流方向
R2
b h
l a R S ah h
R1 = R2
1.关于电阻率,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BD
)
A.电阻率是表征材料导电性能好坏的物理量,电阻率越大, 其导电性能越好 B.各种材料的电阻率都与温度有关,金属的电阻率一般随温 度升高而增大 C.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叫做导体的电阻.因此,只有导体 有电流通过时,才具有电阻 D.某些合金的电阻率几乎不受温度变化的影响,通常用它们 制作标准电阻
②半导体的应用:
a.热敏电阻:能够将温度的变化转化成电信号,测 量这种电信号,就可以知道温度的变化. b.光敏电阻:光敏电阻在需要对光照有灵敏反应的 自动控制设备中起到自动开关的作用. c.晶体二极管、晶体三极管、电容等电子元件可连 成集成电路. d.半导体可制成半导体激光器、半导体太阳能电池 等.
U R= I
l R=ρ S l R=ρ 是电阻的决定式,其电阻 S 的大小由导体的材料、横截面 积、长度共同决定
U R= 是电阻的定义式 I
提供了一种测 R 的方法:只要测 出 U、I 就可求出 R。伏安法 金属导体或电解液适用
提供了一种测导体的 ρ 的方法: 只要测出 R、l、S 就可求出 ρ 适合任何均匀的柱体材料
答案
40 Ω·m
l 思维突破 应用公式 R=ρS解题时, 要注意 公式中各物理量的变化情况, 特别是 l 和 S 的变化情况,通常有以下几种情况: (1)导线长度 l 和横截面积 S 中只有一个发 生变化,另一个不变. (2)l 和 S 同时变化,有一种特殊情况是 l 与 S 成反比, 即导线的总体积 V=lS 不变.
4、几种导体材料的电阻率
电 阻率 温度 材料 银 铜 铝 钨 铁 锰铜合金 镍铜合金 0℃ (Ω∙m) 1.48×10-8 1.43×10-8 2.67×10-8 4.85×10-8 0.89×10-7 4.4×10-7 5.0×10-7 20℃(Ω∙m) 100℃(Ω∙m) 1.6×10-8 1.7×10-8 2.9×10-8 5.3×10-8 1.0×10-7 4.4×10-7 5.0×10-7 2.07×10-8 2.07×10-8 3.80×10-8 7.10×10-8 1.44×10-7 4.4×10-7 5.0×10-7
第2章电阻电路的等效变换

总电流
U S 18 I= = A = 6A R 3
由分流公式得
6 I1 = I = × 6A = 4A 4× 4 9 6 + (1 + ) 4+4
再分流得
6
1 I x = I 1 = 2A 2
返回
电路分析基础
第2章 电阻电路的等效变换
2.2.4 Y形电路和Δ形电路之间 的等效变换
返回
电路分析基础
如何等效化简电桥测温电路? 如何等效化简电桥测温电路?
返回
电路分析基础
第2章 电阻电路的等效变换
2.1 等效变换
电阻电路
线性电阻电路
非线性电阻电路
简化线性电阻电路的主要依据是等效变换
返回
电路分析基础
第2章 电阻电路的等效变换
2.1.1 一端口网络的定义
二端网络
一端口网络
流入一个端子的电流必定等于流出另一端子的电流
Ig =
Rp Rg + R p
× 10 × 10 −3 = 1 × 10 −3 mA
解之得应并联的电阻为
0.1RG 2 × 10 3 Rp = = Ω ≈ 222.22Ω 0.9 9
返回
电路分析基础
第2章 电阻电路的等效变换
2.2.3 电阻的混联
判别电路的串并联关系根据以下原则: 判别电路的串并联关系根据以下原则: (1)看电路的结构特点。 看电路的结构特点。 (2)看电压、电流关系。 看电压、电流关系。 (3)对电路作变形等效。 对电路作变形等效。 (4)找出等电位点。 找出等电位点。
R4 R5 R2(R3 + ) R4+R5 R = R1 + R4 R5 R2 + (R3 + ) R4 + R5
电阻知识及分类

电阻知识及分类概述电阻的英文名称为resistance,通常缩写为R,它是导体的一种基本性质,与导体的尺寸、材料、温度有关。
欧姆定律指出电压电流和电阻三者之间的关系为I=U/R,亦即R =U/I。
电阻的基本单位是欧姆,用希腊字母“Ω”来表示。
电阻的单位欧姆有这样的定义:导体上加上一伏特电压时,产生一安培电流所对应的阻值。
电阻的主要职能就是阻碍电流流过。
事实上,“电阻”说的是一种性质,而通常在电子产品中所指的电阻,是指电阻器这样一种元件。
“找一个100欧的电阻来!”,指的就是一个“电阻值”为100欧姆的电阻器,欧姆常简称为欧,单位为欧姆Ω、千欧KΩ、兆欧MΩ。
电阻器是电气、电子设备中用得最多的基本元件之一。
主要用于控制和调节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或用作消耗电能的负载。
电阻器的分类电阻器有不同的分类方法。
1、按材料分,有碳膜电阻、水泥电阻、合成碳膜电阻器、金属膜电阻和线绕电阻化学沉积膜电阻器、玻璃釉膜电阻器、金属氧化膜电阻器。
等不同类型;2、实心电阻器:无机合成实心碳质电阻器、有机合成实心碳质电阻器。
3、线绕电阻器:通用线绕电阻器、精密线绕电阻器、大功率线绕电阻器、高频线绕电阻器。
4、敏感电阻器:压敏电阻器、热敏电阻器、光敏电阻器、力敏电阻器、气敏电阻器、湿敏电阻器。
5、按功率分,有、、、、1W、2W等额定功率的电阻;按电阻值的精确度分,有精确度为± 5%、± 10%、± 20%等的普通电阻,还有精确度为± 0.1%、± 0.2%、± 0.5%、± l%和± 2%等的精密电阻。
电阻的类别可以通过外观的标记识别。
电阻器的种类有很多,通常分为三大类:固定电阻,可变电阻,特种电阻。
在电子产品中,以固定电阻应用最多。
而固定电阻以其制造材料又可分为好多类,但常用、常见的有RT型碳膜电阻、RJ型金属膜电阻、RX型线绕电阻,还有近年来开始广泛应用的片状电阻。
§2.2 电阻定律 高中物理

伏安法
实验探究
(2).电路图
1
VA
2 VB
(2).实物图
1 2
实验探究
(3).实验结论
二、电阻定律
1.内容
同种材料的导体的电阻与它的长度成正比,与它 的横截面积成反比;导体电阻与构成它的材料 有关。
2.表达式 R L
S 3.适用条件
温度一定,粗细均匀的金属导体,或浓度均匀 的电解质溶液。
部分合金如锰铜、镍铜电阻率几乎不受温度的影响。 应用:标准电阻。
超导体:某些材料当温度降低到一定温度时,电阻 率为零。应用:超导磁悬浮列车。
课堂总结
知识 总结
1.电阻定律: 内容;表达式;适用条件。
2.电阻率:物理意义;单位;影响因素; 不同电阻率材料的特点和应用。
方法 1.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 总结 2.科学探究的一般程序
银
1.48×10-8 1.6×10-8 2.07×10-8
铜
1.43×10-8 1.7×10-8 2.07×10-8
铝
2.67×10-8 2.9×10-8 3.80×10-8
钨
4.85×10-8 5.3×10-8 7.10×10-8
铁
0.89×10-7 1.0×10-7 1.44×10-7
锰铜合金 4.4×10-7 4.4×10-7 4.4×10-7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随堂练习
两根完全相同的金属裸导线,如果把其中一根均 匀拉长到原来的2倍,把另一根对折后作为一条导线 使用,则两种情况电阻之比为 D
A.1:4 B.4:1 C.1:16 D.16:1
解释:电池和口香糖纸生火的原理
+
=?
三、电阻率
导体电阻推导公式

导体电阻推导公式
导体的电阻R跟它的长度L、电阻率ρ成正比,跟它的横截面积S成反比,这个规律就叫电阻定律(law of resistance),公式为R=ρL/S 。
其中ρ:制成电阻的材料的电阻率,L:绕制成电阻的导线长度,S:绕制成电阻的导线横截面积,R:电阻值。
电阻率ρ不仅和导体的材料有关,还和导体的温度有关。
在温度变化不大的范围内,几乎所有金属的电阻率随温度作线性变化,即ρ=ρo (1+at)。
式中t是摄氏温度,ρo是0℃时的电阻率,a是电阻率温度系数。
由于电阻率随温度改变而改变,所以对于某些电器的电阻,必须说明它们所处的物理状态。
如一个220 V -100 W电灯灯丝的电阻,通电时是484欧姆,未通电时只有40欧姆左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实验仪器
本实验中,以上两个电路都可以用!
5、实验数据
导体 材料 a 镍铬合金 b 镍铬合金 c 镍铬合金 d 碳钢合金
长度
横截面积 电压U/V 电流I/A 电阻R/ LS源自2LS2L
2S
2L
S
要多测几组数据,求出R的平均值。
RL 1 R S
L R S
L RK S
一、电阻定律 1、内容: 导体的电阻R跟它的长度L成正比,跟 它的横截面积S成反比;导体电阻与 构成它的材料有关。
详见课本P49
热敏电阻: ρ随温 度的升高而减小, 随温度的降低而增 大。
光敏电阻: 光越强ρ越 小,光越弱ρ越大。
说明: ρ是导体本身的属性,与导体的形状、大小无关。
5、几种导体材料的电阻率
电 阻率温度 材料 银 铜 铝 钨 铁 锰铜合金 镍铜合金 0℃ (Ω∙m) 20℃(Ω∙m) 100℃(Ω∙m) 1.48×10-8 1.43×10-8 2.67×10-8 4.85×10-8 0.89×10-7 4.4×10-7 5.0×10-7 1.6×10-8 1.7×10-8 2.9×10-8 5.3×10-8 1.0×10-7 4.4×10-7 5.0×10-7 2.07×10-8 2.07×10-8 3.80×10-8 7.10×10-8 1.44×10-7 4.4×10-7 5.0×10-7
2.2 电阻定律
决定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有那些?
与长度有关? 与 横 截 面 积 ?
与材料有关?
【学生实验】:探究决定导体电阻的因素
1、明确目的: 探究电阻与导体的材料、横截面 积、长度之间的定量关系。 2、实验方法: 控制变量法
3、目标任务:
(1) 导体的材料、横截面积相同, 改变长度,研究电阻的变化。 (2)导体的材料、长度相同, 改变横截面积,研究电阻的变化。 (3) 导体的长度、横截面积相同, 改变材料种类,研究电阻的变化。
2、表达式:
L---沿电流方向导体的长度
S---与电流方向垂直的横截面积 ρ---比例系数
L R=ρ— S
二、电阻率 1.概念: 2.物理意义:电阻率是反映材料导电性能的物 理量。ρ小,导电性能好, ρ大导电性能差。 3.公式:
L R=ρ— S
RS L
材料的电阻率在数值上……
米(Ω· m) 4.单位: 欧·
不同材料的ρ不同;ρ纯金属较小, ρ合金较大;ρ金属随温度 的升高而增加;有些合金(如锰铜) ρ几乎不受 温度影响---标准电阻。
详见课本P48最后三段。
6、电阻率随温度变化的运用
例题:金属铂的电阻值对温度的高低非常“敏 感”,U-I图中可能表示金属铂电阻的U-I 图线的是:
三、导体、绝缘体和半导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