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地理课堂既有趣又有效
高三地理教师如何设计有效的课堂活动

高三地理教师如何设计有效的课堂活动在高三地理教学中,设计有效的课堂活动对学生的学习和理解地理知识至关重要。
通过活动形式的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增强他们的学习效果。
本文将介绍一些高三地理教师如何设计有效的课堂活动的方法和技巧。
一、引入活动在课堂开始之前,引入一个活动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
例如,在讲解地球赤道带气候时可以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赤道带降雨量最多?然后让学生分组讨论并总结出自己的答案。
通过这个活动,不仅能够引起学生的思考,还能够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
二、实地考察实地考察是地理学习的重要环节之一。
通过实地考察,学生能够亲身体验到地理知识,加深对地理现象的理解。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去附近的湖泊、山脉或海洋进行实地考察,让他们亲自观察和感受地理环境中的各种现象。
考察结束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写下自己的观察和体验,并进行讨论和分享。
三、模拟案例分析地理学科中有许多复杂的案例需要学生分析和解决。
通过模拟案例分析的活动形式,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理知识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份真实的地理案例,要求他们阅读并分析该案例,并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
然后让学生自行组成小组进行讨论和交流,最后展示出每个小组的解决方案。
四、小组讨论和合作在地理学习中,小组讨论和合作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通过小组活动,学生可以在合作中互相交流和学习,提高问题解决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可以给学生分配一些小组课题,要求他们进行调研并撰写小组报告。
在小组讨论和撰写报告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给予适时的引导和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任务。
五、多媒体演示和展示多媒体演示和展示是教学中常用的活动形式之一。
通过多媒体演示,教师可以将抽象的地理知识以生动而形象的方式呈现给学生,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教师可以使用图片、视频和PPT等多媒体工具来展示地理现象和过程,并结合相关的解说和讲解进行说明。
六、角色扮演和游戏在地理学习中,角色扮演和游戏是很受学生欢迎的活动形式。
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趣味活动推荐

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趣味活动推荐地理是一门既有趣又重要的学科,通过趣味活动的引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本文将为您推荐几个适合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趣味活动。
1.地理迷宫游戏地理迷宫游戏是一种寓教于乐的活动,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地理知识,提高地理思维能力。
游戏规则可以设计成学生通过回答问题或解决问题来找到正确的路径,从而找到迷宫的出口。
可以设置不同难度的关卡,让学生在游戏中逐渐提高。
2.地理竞赛地理竞赛是一种很好的学习互动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的地理知识和竞争意识。
可以根据课程内容设计一些选择题、判断题、填空题等题目,让学生进行竞答。
可以通过设置奖励机制来增加学生的积极性,比如给予成绩好的学生小奖励或表扬。
3.地理实地考察地理实地考察是一种生动的学习方式,可以让学生亲自去实地考察地理景点或地理现象,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可以组织学生去近郊的山水景区、农田、城市等地,观察、测量、记录各种地理现象,并进行小组讨论和总结。
这样的实地考察既可以增加学生的实践能力,又可以提高他们对地理的兴趣。
4.地理拓片制作地理拓片制作是一种寓教于乐的手工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学习地理图形,加深对地理地貌的认识。
可以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用铅笔或蜡烛在纸上制作地理拓片,然后用彩色铅笔进行着色,最后完成一幅栩栩如生的地理拓片作品。
这样的活动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又可以提高他们对地理地貌的理解。
5.地理故事演绎地理故事演绎是一种激发学生创造力和想象力的活动。
教师可以根据地理课程内容编写一些故事情节,并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通过演绎故事来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
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演绎,增加学生的互动和合作能力。
通过以上趣味活动的推荐,相信可以有效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效果。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活动方式,让学生在活动中更好地掌握地理知识,提高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让我们一起创造一个有趣又有成效的地理课堂吧!。
如何进行有效的地理教学

如何进行有效的地理教学地理是一门广泛而复杂的学科,它涵盖了地球的各个方面,包括地貌、气候、环境、人文地理等等。
由于其多样性和抽象性,地理教学对于教师来说可能是具有挑战性的。
然而,通过采用一些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教师可以使地理课堂变得有趣并且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文将介绍一些有效的地理教学方法和策略。
1. 创设具有实践性的学习环境地理学科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因此,教师应该通过创设实践性的学习环境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例如,可以组织地理实地考察,让学生亲自去实地感受和观察地理现象。
在课堂上,可以利用地图、图表、多媒体等工具来呈现地理实践活动,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地理概念。
2. 引入多媒体教学资料在现代教学中,多媒体教学已经成为一种常用的教学方式。
对于地理教学来说,多媒体教学资料可以是地理图表、卫星影像、实地录像等等。
通过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料,教师可以将抽象的地理概念直观地呈现给学生,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能力。
3. 创设合作学习氛围地理知识的学习通常需要学生进行思考和交流。
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创设合作学习氛围来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
例如,可以组织小组讨论、合作项目、角色扮演等活动,让学生通过合作和交流来深入地了解和探讨地理知识。
4. 引入问题式教学问题式教学是一种启发式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探究兴趣。
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提出挑战性的问题来引导学生思考和研究。
例如,可以提出“为什么某些地区会发生自然灾害?”的问题,让学生通过调查和分析来寻找答案。
这样的教学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5. 利用案例分析教学利用地理案例分析教学可以使抽象的地理概念变得具体和实践。
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地理案例,例如城市规划、环境保护等,让学生通过分析和评价实际情况来理解地理知识。
通过此种方式,学生可以将地理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学习的实效性,并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6. 组织地理项目实践活动地理项目实践活动可以使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地理知识,并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如何让四年级地理学习更有趣和高效

如何让四年级地理学习更有趣和高效在课堂上,四年级的地理课常常被看作一门枯燥的学科,然而,通过巧妙的策略和有趣的活动,这门学科可以变得生动而引人入胜。
地理,不仅是了解世界的窗口,也是培养孩子们探究精神的良好平台。
让我们一起探索一些方法,帮助学生们在地理学习中既能取得好成绩,又能享受其中的乐趣。
首先,地理学习的趣味性可以通过将课程内容与实际生活紧密结合来显著提升。
通过组织一些与地理相关的实践活动,如模拟探险游戏、全球美食尝试或是模拟天气预报,孩子们能够在亲身体验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例如,可以通过设定一个“环球旅行”任务,让学生们在不同的课堂上体验各个国家的风土人情,制作关于这些国家的手工艺品或料理。
这样的活动不仅能激发学生们的好奇心,还能帮助他们更好地记忆地理知识。
其次,利用科技工具可以让地理学习变得更有趣。
现代技术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比如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能够将抽象的地理概念转化为生动的视觉体验。
例如,通过VR技术,学生们可以“亲自”游览世界著名的地标建筑,或是在模拟环境中观察极地冰川的变化。
这些沉浸式的体验能够极大地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并且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地理知识。
互动式学习也是提高地理学习趣味性的有效方法。
通过开展小组合作活动、角色扮演或者讨论会,学生们不仅能增加与他人的互动,还能在合作中解决问题。
例如,可以组织一场关于不同国家文化的辩论赛,让学生们分组研究并展示各自的国家特点。
这样的互动活动不仅能提高学生们的团队合作能力,还能让他们在积极的学习氛围中巩固地理知识。
游戏化的学习方式也是提高地理课趣味性的好方法。
通过设计一些有趣的地理游戏,如拼图游戏、地图寻宝或是地理知识竞赛,学生们能够在游戏中轻松愉快地掌握地理知识。
游戏不仅能够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还能提高他们的竞争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例如,可以设置一个“地图探险”游戏,要求学生们通过解答地理问题和完成任务来获得线索,从而在地图上找到目标地点。
如何使地理课堂生动有趣

如何使地理课堂生动有趣一、突出教学内容的丰富性、趣味性1、挖掘教材中隐含的兴趣材料2、对材料进行趣味性加工3、紧密结合教学内容,适当补充学生感兴趣的相关信息。
如乡土地理、周围生活、各地风俗、国际国内大事、当前热点、新的科技成果、文艺读物、科普读物、地理奇闻趣闻、正在学习的其他学科知识。
——注意材料一定要为教学内容服务。
如,学习撒哈拉的气候特点时,可选择引用:当地建筑特点(屋顶),服装特点,游牧人生活特点等。
二、创设感兴趣的解决问题的情景1、提出与现有知识经验相矛盾的问题如学习日界线知识前,先提姐妹两姐姐的身份证上出生日期是2000年1月1日,而妹妹是1999年12月31日,但都没有错,是什么原因,引导学生进行下面内容的学习。
2、提出学生感到奇怪和迷惑不解的问题如珠穆朗玛峰比成都距离太阳更近,为什么还很冷呢3、结合科学发展史,提出科学家当时遇到的问题4、假设学生是解决某实际问题的决策者假如你到日本办工厂,厂址准备选在什么地区?假设你是沙特阿拉伯的国家元首,你怎样早做打算对付可能的石油枯竭对其经济的巨大打击?现在怎样发展经济?5、较复杂的问题出现几种可能情况时,教师可引导其各抒己见,激发学生参与、讨论6、较难的问题,要激发学生知难而上的“好斗”之气。
三、采用生动活拨、灵活多样的教法、学法以讲授法为例:(1)形象比喻如银河系直径7万光年,设想从直径的两端通电话要用多长时间如果把银河系缩小到一万分之一,太阳多大(一颗芝麻大),地球要用放大镜才能看到,而银河系主体部分直径还有70万千米。
(2)典型数据说明如南极洲冰川平均厚度2000米,若全部分摊在亚洲,我们任何地点将有700米厚的冰川,若全部融化,全球海平面将上升60米,上海市将只看见高大建筑的屋顶(3)特征比较(4)生动描述如尼亚加拉大瀑布,教师不失时机地生动描述该瀑布的壮丽景观,作到了犹如临其境如闻其声。
给与美的享受。
(5)趣味故事(6)歌谣如:上山云里钻,下山走河边,对山喊的应,见面要一天。
如何让地理课堂更加生动有趣?

如何让地理课堂更加生动有趣?。
一、引入新技术,增加互动性
在当今的互联网时代,电子设备已经渗透至学生们的生活之中。
利用这些设备,结合新媒体和互联网技术,可以在地理课堂上增加课程的互动性和趣味性。
例如,引入VR技术,将学生们带入真实的环境中进行实践操作和探索学习。
二、充分利用地理环境,进行实地探究
地理学习最重要的就是了解地理环境,尤其是实地探究。
因此,地理老师可以带领学生们到户外,实地进行地理调查和探究。
这不仅可以更深入地了解环境,同时也可以增强学生们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激发他们的兴趣和热情。
三、设置案例分析,增加参与度
在地理课堂中设置典型地理案例分析,让学生们参与到案例分析当中去,学会运用地理知识进行现实生活的场景解析,从而加深地理概念和理论的理解程度,同时也可以增强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加强与时下热点的关联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时下的热点问题也备受大家的关注,地理老师可以通过将地理知识与时下热点问题相结合,提高课堂实用性和趣味性,增加学生们的参与度和记忆度,促进学生们的创新创造能力。
要让地理课堂更加生动有趣,老师和学校需要不断创新、改进,引入新技术、结合新媒体,将课堂变得更加互动、更加实用,增加学
生们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效果,从而为学生成长和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巧设生活情境,提高地理课堂有效性

巧设生活情境,提高地理课堂有效性生活情境一:户外探险地理课堂上,老师可以设计一个户外探险活动,让学生在实地中亲身感受地理知识。
可以选择一处风景秀丽的地方,比如山间、湖畔或是海边,让学生在这里进行地理考察和探险。
在探险中,老师可以为学生设计一些任务,比如观察周围的地形、研究当地的地理特征、收集地质样本等。
通过亲身体验,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地理知识,感受到地球的壮丽和变化。
生活情境二:城市规划游戏老师可以设计一个城市规划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地理知识。
在游戏中,学生可以分组,每个小组代表一个城市规划团队,通过规划城市的过程来学习地理知识。
他们需要考虑城市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自然资源分布等因素,制定合理的城市规划方案。
通过这样的游戏活动,学生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城市的地理特征,培养他们的地理思维和规划能力。
生活情境三:地理实地考察老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地理实地考察,让他们亲自去实地观察和研究地理现象。
可以选择当地的一处自然景观或地理特征,让学生利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去解释这些现象。
通过实地考察,学生可以更直观地感受到地理现象的实际情况,培养他们的观察和分析能力,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生活情境四:地理探索活动生活情境五:地理文化体验老师可以设计一些地理文化体验活动,让学生通过参与活动来感受地理文化的魅力。
可以组织学生前往当地的一个风情民俗村,让他们了解当地的地理环境和文化特色。
或者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地理博物馆,让他们通过博物馆展品来了解世界各地的地理特征和人文景观。
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可以体验到地理知识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加深他们对地理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通过设计生活情境,老师可以让地理课堂更加生动有趣,提高地理课堂的有效性。
通过亲身体验和实践活动,学生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地理知识,加强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同时也可以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分析力和实践能力。
希望老师们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生活情境,让地理课堂更具魅力和教育价值。
如何让孩子对地理课程感兴趣

如何让孩子对地理课程感兴趣地理课程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涵盖了人文地理、自然地理等多个领域,对于培养孩子的综合素养和地理意识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很多孩子在学习地理时往往缺乏兴趣,觉得地理学习枯燥无味。
那么,如何让孩子对地理课程感兴趣呢?本文将从教学方法、实践体验和创意活动等方面为您介绍。
一、教学方法1. 创设情境在地理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探索、解决问题的方式来开展教学。
例如,通过图例或图片展示某一地理现象,让学生猜测其产生原因并进行讨论。
这种情境化的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增加他们对地理课程的兴趣。
2. 体验式学习地理学科可以结合实地考察和实践活动,让学生从亲身经历中感受地理知识的魅力。
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自然风光,或者进行地理探索活动,让学生亲自参与到地理实践中。
这种体验式学习能够让孩子们更深入地了解地理知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实践体验1. 实地考察鼓励学生亲自参观和考察地理现象。
可以组织学生到周围的公园、湖泊、山脉等地进行实地考察,让他们亲自感受和观察自然环境变化、地貌特征等。
通过亲身体验,孩子们能够更加直观地领会地理知识,培养对地理的兴趣。
2. 多媒体辅助在地理课堂上使用多媒体教具,比如幻灯片、视频等,可以生动展示地理图像和场景,增加视觉上的吸引力。
教师可以利用这些多媒体辅助材料,将抽象的地理概念具体化,让孩子们更加易于理解和接受。
这样的教学手段能够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三、创意活动1. 游戏化教学通过设计地理游戏,将知识点转化为游戏任务,可以提高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教师可以利用角色扮演、地图拼图等方式,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学习地理知识。
这种游戏化教学不仅能够使地理学习变得更加有趣,还能培养孩子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能力。
2. 地理实践活动在学校或家庭中组织一些与地理相关的实践活动,比如种植植物、制作地理模型等,可以让孩子们亲身参与到地理实践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让地理课堂既有趣又有效课堂教学只有短短的四十五分钟,如何既要立足课堂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采取何种教学方法成为关键。
教师应立足课堂,课堂是教学活动的主阵地。
时间有限,教学内容可以高度浓缩,以激发学习兴趣和教会学习方法作为侧重点,为课堂的伸展做好准备。
生活中处处有地理,关键是有没有发现的眼睛。
一.妙结合历史知识讲好地理1.借助历史地图地图是地理知识的载体、地理教学的直接教具,也是地理思维能力尤其是形象思维能力培养的最好工具。
地图是“用线条描绘的历史,用符号勾勒的现实”,如果不承载历史,它就是一张白纸,有了历史就有了灵魂。
借助历史地图可激发学生读图兴趣:地理教学中,选用历史地图,充分发挥其有血有肉、有情节有人物的特点,设计有情有味的读图活动。
如讲“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时,如果只是枯燥地讲述各行政区的位置和名称,学生觉得索然无味,通过展示“中国政区图”和“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示意图”,与学生一起“重走长征路”,让学生说出红军所经过的省区,教师有重点地描述当时此地发生的历史画面,学生在想象和感动中学习了知识,大大活跃课堂氛围,也激发了地理学习的兴趣。
一些地理事实有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如果只用语言来叙述,难以理解。
地理教学中,可恰当引入与教学相关的历史地图,如讲“美国的领土组成”时,可展示“美国国旗”图“美国的领土扩张”历史地图,通过描述其发生发展的历史过程.加之两幅图像形象、生动、直观地反映美国领土变化,可使学生耳目一新,达到文字难以达到的效果。
2.精讲历史故事课堂教学中穿插历史故事,之所以能激发学习地理兴趣,是因为这种联系可以使学生有茅塞顿开之感。
如讲“密度流”时,可引入这样一个故事:二战期间.德军潜艇经常从地中海出入直布罗陀海峡,在大西洋中偷袭盟军。
盟军因此损失惨重,便派战舰守住海峡,用声纳监听,听到潜艇的马达声便用深水炸弹将其炸毁。
监听多日.却收效甚微,德军潜艇依旧从地中海中神不知鬼不觉地溜出海峡,出现在大西洋中。
原来,地中海蒸发旺盛,盐度大,水面低,而相邻的大西洋水面较高,于是大西洋表层海水经直布罗陀海峡流人地中海,地中海海水由海峡底层流人大西洋。
德军利用这一特点,在通过直布罗陀海峡时,关闭艇上所有机器,借助海水的运动而行,自然没有马达之类的声音,便顺利地在盟军的眼皮底下溜走了。
又如,讲“亚洲东部和南部的季风”时,也可联系明朝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故事加以理解。
当时在没有现代机械动力的条件下,如此庞大的船队七次下西洋,并且最远到达非洲东部海岸和红海沿岸,如果不是巧用本地区季风在不同季节风向有显著变化这一气候特点,要完成如此壮举是不可想象的。
通过历史故事不仅可突破难点,同时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和兴趣。
3.渗透历史知识地理教材本身充满爱国主义情愫,其中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描述,时时激起学生的爱国、爱乡之情,地理教学中,适时穿插古代先民的辉煌业绩,更能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如夏朝的有关史料和商朝的甲骨文,保留了我国最早的日食、月食的记录;东汉张衡制作的地动仪,可以遥测到千里以外地震发生的方向,比欧洲人制作地动仪早1700多年;我国是世界上最旱培植水稻和粟子的国家;战国时期秦国蜀守李冰,在成都附近岷江流域,修建综合性防洪灌溉工程都江堰。
通过精选相关历史知识的介绍,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我国灿烂的五千年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也可加深理解和巩固地理学科基础知识,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爱乡之情。
4.注重地史结合近几年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命题,其综含性特点更加突出。
因此,培养学生将学科知识重组、整合,使知识、认识和方法相互交融,形成更为深刻的思想内涵显得尤为重要。
讲“我国现在交通发展快速和重要性”时,中国古代交通的发展历史都可成为榜样。
如汉代通向中亚、西亚和欧洲的丝绸之路(陆上和水上),唐朝的中外交通.它们所产生的积极影响至今不衰。
讲“中国、巴西的东南沿海地区经济发达的原因”时,其中重要的一点是其历史因素。
中国历史上二晋、唐末、两宋等三次北方人民大量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劳动力,与当地人民一起进行长期不间断的开发,为南方地区后来繁荣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巴西的东南沿海地区殖民者最早从这里登陆,最先开发这部分地区,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
这些知识也可以和文化的迁移结合起来讲解。
二.地理教学中古诗词的渗透古诗词篇幅短小、文辞优美、内容健康、琅琅上口,是我国文化艺术的结晶。
地理课堂中恰当地使用古诗词,可以提高课堂情趣。
诗词中有大量描写祖国自然风光、壮丽河山、风土人情、文化特色的千古名句,这些都可为丰富地理教学提供载体。
一些诗词中包含大量的地理事物、现象、成因,内容丰富、记述翔实,可为地理教学提供真实的背景材料,便于学生理解与记忆。
1.巧用古诗词,进行地名教学地名教学比较枯燥乏味,学生学习颇感痛苦,记忆起来也负担沉重。
如果利用以前学习过的知识进行重新构建,将事半功倍。
如在学习“我国的地理位置”时可用曹操的《观沧海》,“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中的沧海是指渤海。
学习“我国的行政区划”时,可以提示学生《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蜀指四川。
进行“地形”教学时可以复习名句“敕勒川,阴山下”或王昌龄《出塞》中“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来记忆阴山。
学习“我国的河流和湖泊”时,复习刘禹锡《望洞庭》中“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记忆我国第二大淡水湖——洞庭湖。
由于诗歌的简洁性,有时古诗中的地名没有直接交代清楚,教师要提示学生根据古诗描写的环境进行推测。
例如,王之涣的《凉州词》中“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其中的山指昆仑山。
王维的《使至塞上》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河指黄河。
由于作者的特殊原因,有时所记录的地名在今天已发生了变化,也要提醒学生注意。
如王维的《九月九忆山东兄弟》中山东不是今天所指的山东,而是指陕西华山以东。
利用学生熟悉的古诗词,可以有效降低教学难度,利于将新旧知识重新构建,形成新的知识网络。
2.分析古诗词,学习地理环境我国地形复杂多样、山河壮美,因此产生了一些描述地形地貌特征的优美词句。
北朝民歌《敕勒川》中“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描绘了内蒙古高原的地势坦荡;李白《望庐山瀑布》中“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展现了庐山的相对高度;李白《早发白帝城》中“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暗含我国第二、第三级阶梯的落差之大。
古诗词中还有大量描写天气、气候及其变化的诗句。
如杜甫《春夜喜雨》中“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刻画了锋面雨的特征。
王之涣《春晓》中“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中“寒雨连江夜人吴,平明送客楚山孤”,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中“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等,都是描述天气的诗句。
在学习“明天的天气怎么样时”,可以采用谜语的形式引入“风”这个气象要素,运用李峤《风》中的“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以提高课堂情趣。
3.对比古诗词,掌握区域特征长江和黄河是祖国的母亲河,对比古典诗词中长江与黄河的内容,可丰富教学内容,让教学充满节奏感,便于理解二者的区域差异,学习效果十分突出。
古诗中直接描写长江的有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直接描写黄河的有刘禹锡的“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借用“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诗句,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与记忆黄河的源头和注入的海洋。
长江上中下游水流速度不同,李白的《早发白帝城》中“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和《望天门山》中“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分别描述长江上中下游河段的流速特征。
王之涣《凉州词》中“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和《登鹳雀楼》中“白日依山尽,黄河人海流”描述黄河上游和中游的景观差异。
长江、黄河流域广阔,复习诗词可以记忆流经的主要省份。
《早发白帝城》、《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望天门山》分别记述了长江流经重庆、湖北和安徽省。
王之涣的《凉州词》和《登鹳雀楼》分别记述黄河流经甘肃省和山西省。
古诗词是文化的积淀。
诗歌中有大量描述地区差异的内容,既有自然环境的,也有文化方面的。
如王维《使至塞上》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描写了西北地区的奇伟壮丽之美,李白《行路难》中“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描写了北方的粗犷与豪迈,张志和《渔歌子》中“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描写了一幅典型的江南山水画。
南方人勤劳、北方人真诚、西北人豪迈,这些内容可以在区域地理差异教学中进行利用。
翁卷《乡村四月》中“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中“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翰《凉州词》中“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就是不同区域文化的真实写照。
运用古诗词进行地理教学对促进学生地理兴趣的培养,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美化学生的心灵,强化学生的审美意识,提升教学质量等方面都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因此,地理教师应在平时的教学中,注重用法,关注已知点,深入挖掘地理信息,巧妙激起兴奋点。
其实,提高地理课堂中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远远不止这些,教师如果能够从教材、课堂以及学生兴趣几个方面入手,对教学内容进行科学整合,那么就能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既完成地理教学任务,又培养地理素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