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交际—中德差异
案例全面分析中德文化差异具体表现

9、聚会
案例全面分析中德文化差异具体表现
• 老外永远不会明白为什么中国人那么喜欢 过春节了,也永远闹不明白为什么中国话 里的“团圆”代表着多么深厚的文化内涵。说 他们没文化,我举双手赞成。而他们却永 远是在我们过团团圆圆的节日聚会时,一 个人跑到什么地方去感受一下什么“生命的 意义”去了。看看那巨大的“圆”,这不正是 一个最好的中国文化“图腾”吗?我们中国人 要什么?不就是要个团圆么!老外,永远 也弄不明白中国文化之精髓。
案例全面分析中德文化差异具体表现
5、表达愤怒方式
案例全面分析中德文化差异具体表现
• 这两种方式是典型的中外不同方式。老外是我行我素, 有怒就发,有话就讲。从这一点来看,老外至少在心 理健康方面比中国人略胜一筹。而中国人从小就被告 知要有涵养,要戒急用忍。什么叫有“涵养”?什么叫 “戒急用忍”呢?就是内心愤怒到了极点,脸上最好不 要表现出来。要乐呵呵地,最好不动声色,那才叫高 人。如果有可能,可以与人讲道理。没道理也不能把 一切愤怒都表现在脸上。如果内心的喜怒哀乐都摆在 脸上,则显得此人特不成熟,特没有城府,那是要吃 亏的。其实,很多中国人的内心世界都充满着仇恨, 却不能发泄。于是,在博客风靡时,就会发现有太多 的人(包括有精神病和没精神病的),统统以“新浪 网友”的狰狞面目破口大骂,撒野开怀。发泄呗。别 人看不见么,对不对。
8、星期日街景
案例全面分析中德文化差异具体表现
• 老外也真是的。我们中国这么多人,平日 里也没有什么乐趣,怎么还不兴趁着周日 到外面去凑凑热闹吗?要知道,我们这个 民族是害怕寂寞的民族,是不喜欢单独行 动的民族,是最讲究团结的民族啊。此外, 老外有没有看过“黄金周”的盛况呢?右边的 图中显示出来的稠密程度,显然不够。
中德外语学习文化的跨文化协同研究

互认范围:包括学历、学位、 学分等
互认方式:通过在线平台进 行认证和查询
互认协议:中德两国签署了 教育成果互认协议
互认意义:促进中德两国教育 交流与合作,提高教育质量
中德外语学习文化中的语言沟通
语言差异:中德语言在语法、词汇、表达方式等方面的差异 学习方式:中德学习者在学习外语时的学习方法和习惯 跨文化沟通:中德学习者在跨文化沟通中遇到的困难和挑战 解决方案:如何提高中德学习者在跨文化沟通中的语言能力和技巧
评价方式:中国以考试成绩为主,德国 以综合能力评价为主
教育目标:中国注重知识传授,德国注 重能力培养和个性发展
中德外语学习文化的交流与合作
交流方式:通过 学术交流、研讨 会、合作项目等 方式进行交流与 合作
合作领域:包括 语言教学、语言 研究、语言政策、 语言文化等多个 领域
合作成果:共同 开展研究项目, 共同发表研究成 果,共同举办学 术活动等
合作意义:促进 中德两国外语学 习文化的交流与 合作,推动两国 语言文化的发展 与繁荣。
中德外语学习文化的教育资源共享
共享教材:中德两国共同编写的教 材,如《新实用汉语》、《新标准 德语》等
共享课程:中德两国共同开设的课 程,如“中德跨文化交际”、“中 德文学比较”等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重跨学科、跨 分利用中德两
文化的课程设 国的教育资源, 置,如语言学、 如教材、教师、 文化学、跨文 教学设备等
化交际等
评价体系:建 立多元化的评 价体系,注重 过程性评价和 结果性评价的
结合
合作交流:加 强中德两国教 育机构、教师 和学生之间的 合作交流,促 进教育模式的
融合和创新
中德外语学习文化的教育成果互认
跨文化交际背景下中德教育交流障碍原因及应对措施

跨文化交际背景下中德教育交流障碍原因及应对措施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各国在政治、文化等领域的交流与日俱增。
文化交流的不断加深加快了世界各国教育国际化的步伐。
跨国别、跨民族、跨文化的交流给各国教育注入新鲜血液的同时,也带来了由于陌生文化和各国截然不同的教育理念、行为方式、价值观念导致的交往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冲突现象。
跨文化交际的研究领域较为宽泛,本文仅就中德教育交流过程中出现的理解偏差做简单分析,以减少中德教育交流过程中由于跨文化冲突导致的教育交流障碍及理解歧义现象。
跨文化交际,顾名思义,是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与人之间交际的过程[1] 。
跨文化交际理论下影响交际的因素较多。
价值观念、文化取向、社会结构、心理因素以及交际双方的社会地位、角色关系的差异等都会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造成理解歧义和文化冲突。
笔者于2016年10月9-29 日参加公派赴德国海德堡大学的教育培训团组。
作为团组的外事联络人,在与德国培训承接方的交流沟通及课程内容翻译过程中,受到跨文化交际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出现了一些交流障碍及问题,本文以其中的一些问题为例做简单分析。
一、中德教育交流障碍原因分析(一)不同的教育传统中德教育交流的开展大多由中德教育传统为话题开始,不同的教育传统衍生出中德两国截然不同的教育体制。
因此,在教育交流过程中,如果无法全面了解中德两国教育传统及教育体制的差异,就容易产生相应的交流障碍。
德国的教育体制在中古世纪以后开始获得系统发展。
起初,只有神职人员和贵族拥有受教育权,随后才渐渐普及到民众,使得全民教育体系发展和兴盛起来。
义务教育的传统起源于马丁? 路德的思想,直到21 世纪才被全社会所倡导。
受到国情、人口、宗教及哲学传统等因素的影响,德国教育相对更注重文化素养的提高以及应用技术的培养。
受传统教育观念影响,“知识改变命运”的观念在中国深入人心。
相对而言,中国传统教育更注重知识的学习。
[2] 德国是联邦制国家,历史传统和联邦制的国体使德国的16 个州在文化教育领域享有充分的自治权和自主权。
中德谈判文化的差异

4.体现在协议形式上,存在使谈判破裂的危险 中国商人比较注重人情,有时会通融变更合同条款。在情 与法之间中国人常常不会选择冰冷的法,因为他们认为古 板的法会伤害人与人之间的感情。 对于德国人,情与法的选择,刚好与中国人相反,他们觉 得规则及法律才是解决事情的依据,他们常常会把一些细 节问题也写入到合同。所以一旦违约必需严格按照合同规 定进行赔偿或退货等。
2.正确处理谈判过程文化差异
来自不同文化的谈判者所持的谈判预期不尽相同,这会引起 各谈判者在各个阶段所花费的时间跟精力不同。如果中国人 在谈判前进入主题的“预热”时间比德国要长,而德国人喜 欢单枪直入,闲谈一般会被认为是啰嗦,有意不愿谈正题。
不同的文化的谈判者还呈现风格的差异:谈判风格是谈判者 在谈判活动中所表现的主要气度和作风,谈判风格体现在谈判 者谈判过程中的行为、举止和控制谈判进程的方法、手段上。 谈判者的谈判风格带有深深的文 化烙印。
2.思维方式 德国人思维的系统性、条理性强,谈判目标明确,。德国 人的刻板在世界上是出了名的,刻板地恪守法律和秩序。 干什么都十分认真,凡是有明文规定的,大都会自觉遵守; 凡是明确禁止的,大概没人会去碰它。
中国文化侧重整体思维,整体思维就是按照整体的观点来 观察和思考世间万物,分析问题总是从事物的总体出发, 注重思考整体事物整体功能、复杂关系和运行过程。
中德文化差异对商务谈判的影响
1.体现在沟通过程,容易使双方产生误解 在语言沟通中,由于的文化背景的差异,中国人在表述上 显得很委婉,而德国人开门见山。然而在德国人看来委婉 并不等于真诚。 有时谈判双方对同一事物的理解却又很大差异,比如 说: “金龙”被用作产品的商标就被译“Golden Dragon”, 在德国dragon不是中国人心中的吉祥物,而表示邪恶的怪 物。 在非语言沟通中,文化差异还导致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谈判 者在表达过程中运用肢体语言时 有着巨大的差异, 甚至同样的动作语言传递着截 然相反的信息。
跨文化交际—中德差异课件

德国文化中工作节奏较快,强调高效率和快节奏的工作方式。在 中国文化中,工作节奏相对较慢,更注重稳定和持久的工作关系。
工作和生活的平衡
德国文化中更注重工作和生活的平衡,鼓励员工追求个人生活和 兴趣爱好。在中国文化中,工作通常更为重要,个人生活常常需
要为工作让步。
05
CATALOGUE
跨文化冲突与解决
03
语言障碍与误解
由于语言和文化差异的存在,跨文化交际中可能会出现语言障碍和误解。
为了减少误解和冲突,需要加强文化交流和语言学习,并尊重彼此的文
化差异。
03
CATALOGUE
社交习惯
社交场合
家庭聚会
在中国,家庭聚会通常由长辈主持,晚辈尊重长辈,积极 参与家务活动。在德国,家庭聚会更注重个人空间的独立, 晚辈可能不会参与家务活动。
间和独立性。
04
CATALOGUE
价值观差异
个人与集体
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
在德国文化中,个人主义被高度重视,强调个人的权利和自由。而在中国文化中,集体主 义更为重要,个人的利益通常要服从于集体或组织的利益。
独立思考与权威服从
德国文化鼓励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不轻易接受权威的观点。而在中国文化中,尊重权 威和传统是重要的价值观念。
直接与含蓄
中国人在交往中通常比较含蓄, 表达方式较为间接,而德国人则
更加直接和坦率。
情感表达
中国人在交往中比较注重情感控制, 不太轻易表露个人情感,而德国人 则更加开放和直率地表达情感。
决策方式
中国人在交往中通常采用集体决策 方式,强调协商和共识,而德国人 则更加注重个人独立思考和决策。
礼节与礼貌
02
CATALOGUE
中德外语学习文化的跨文化协同研究

中德外语学习文化的跨文化协同研究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外语学习已经成为越来越多人的选择。
中德两国在外语学习方面有着各自独特的文化和传统,而跨文化协同研究旨在探讨两国在外语学习文化方面的异同点及其影响因素。
本文将围绕中德外语学习文化的跨文化协同研究这一主题,阐述相关背景、研究方法、结果与讨论以及结论。
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者对外语学习文化进行了大量研究。
研究表明,外语学习文化对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策略以及学习效果产生重要影响。
中德两国在外语学习文化方面有着明显的差异,例如中国学生更注重语法和词汇学习,而德国学生更注重语言的应用和实践。
因此,对中德外语学习文化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采用了文献综述、案例分析和问卷调查等多种研究方法。
通过对中德两国外语学习文化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总结两国在外语学习文化方面的异同点。
结合实际案例,对中德外语学习的跨文化协同进行深入分析。
通过问卷调查,了解中德两国大学生对外语学习的态度和看法,以便更好地分析两国在外语学习文化方面的差异及其影响因素。
通过文献综述和案例分析,我们发现中德外语学习文化在以下几个方面存在差异:学习动机:中国学生倾向于把外语学习当作是提高考试成绩和就业竞争力的手段,而德国学生则更注重通过外语学习了解其他国家和文化。
学习策略:中国学生倾向于采用传统的语法翻译法,注重词汇和语法的学习,而德国学生更倾向于使用交际法,注重语言的实际应用。
学习环境:中国以外语教学为主的学校相对较少,大多数学科都把外语作为一门辅助性课程,而德国很多学校把外语学习作为必修课程,并提供了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
问卷调查结果表明,中德两国大学生在外语学习态度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
中国大学生对外语学习的态度更为积极,大多认为外语对自己的未来职业发展非常重要,而德国大学生则更注重外语的实际应用,认为外语只是一种交流工具,不一定需要达到很高的水平。
中德外语学习文化存在一定的差异,这些差异主要表现在学习动机、学习策略和学习环境等方面。
文化认知与跨文化理解 以中德跨文化交际为例

祖晓梅的跨文化交际实践丰富多样。她曾在美国留学多年,深入了解西方文化, 并将其与中国的传统文化相结合。她通过举办讲座、撰写文章、翻译作品等方 式,向国内读者介绍西方的文化观念和价值观念,为中西文化的交流搭建了桥 梁。
祖晓梅的跨文化交际理念对于我们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全球化的背景下, 我们不可避免地会遇到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通过学习祖晓梅的跨文化交际 理念,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他人,避免误解和冲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另外,为了更好地实现跨文化理解,我们需要培养开放、包容的心态。在面对 中德两国之间的文化差异时,我们应保持谦逊和尊重的态度,积极学习并借鉴 对方的优秀文化元素,以丰富和完善自身文化。我们也要在实践中不断锻炼和 提高自己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为中德两国的友好交往做出积极贡献。
总之,文化认知与跨文化理解在以中德跨文化交际为例的跨文化交际中具有极 其重要的意义。通过增进对两国文化的了解和尊重,以及培养开放、包容的心 态,我们可以进一步推动中德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为两国人民的友谊和共同发 展奠定坚实基础。
然而,不同的文化背景也可能带来沟通障碍。由于价值观念、生活习惯、思维 方式等方面的差异,我们可能对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的行为产生误解,甚至 产生冲突。为了克服这些障碍,我们需要培养跨文化意识,尊重并理解他人的 文化背景。此外,掌握一些跨文化沟通技巧,如正确地提问、积极倾听和恰当 表达,也能帮助我们更好地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流。
与文化认知紧密相连的是跨文化理解。跨文化理解是指在跨文化交际中,运用 对比、分析、归纳等方法,理解不同文化间的差异和共性。在面对中德跨文化 交际中的挑战时,我们要学会尊重并接纳不同文化,以开放、包容的心态进行 交流与合作。例如,德国人在商务谈判中非常重视合同的细节,而中国人在商 务交流中更注重人情和关系。如果不能理解并尊重这种差异,就可能为商务合 作带来困扰。
用跨文化交际理论浅析中德社会称呼语的不同

《长江丛刊》2018. 04用跨文化交际理论浅析中德社会称呼语的不同■孙菲/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外国语学院摘要:在中德文化交流中交际的得体性十分重要。
为此,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
中受不同社会文化背景影响而有所不同。
本文将用跨 文化交际理论浅析中德社会称呼语不 同的原因。
关键词:称呼中德称呼不同的原因文化价值维度高低语境文化一、前言语 大多了解,由于中 :会文化背景的不同使得 有不同的称谓体系。
在 ,小孩的,而在中 敬。
首比中 会 语的不同,析存在差别的原因。
二、中德社会称谓的不同点(一)头衔(官衔和职业名称)在中国,行头衔和职业头衔会直接 谓语。
如:、工程师等。
在此之前会加姓 ,例如:李 、李工程师等。
在语中,这些谓经常简化,比如,李工程师简 “李工”。
除之外,在语中还需要避免“副”,比如,李 是副总 ,之“李总”,是“李总’。
在,行政头衔和职业头衔极 。
人 “H;()”和“F i e (女士)”加姓的结构,如:Herr HanS。
()词在姓前加“老”字的 在汉语中时 。
此形 在较为熟悉的人物关系和 场合中,方龄 在40岁,“+姓”。
除了 前缀,还可 ,如:,了敬之意。
当,“小”也可 前缀,对方 龄很,的龄要小于说话。
方在在。
[1]()属式语文化中的 谓在德国并不存在。
人会陌生人为“〇pa()',在中 很普遍。
中国的谓 了貌.展密的人际关系。
i谓营造 人式和谐氛围。
方式的称谓深受社会文化 。
三、中德称谓不同的原因(一)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人主义和集体主义文化价值维度是 HoBtede在 《文化后果》中提 的。
中的价值观注重 和集体利益。
个人益要服集体利益,把人看作是集体的;分,重视社会成员对集体的忠诚。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属于型的集体主义文化。
而尚个人主义,人是独立的自治的个体,是型的个人主义文化国。
集体主义指数高的国家在处理人关系时注重集体内部人际关系的和谐,重集体认同,不注重个人权利和隐私,的地位较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Germany
China
high individual get down business first
respect others out-group
high collective establish social trust first
>>
0
>>
1
>>
2
>>
3
>>
4 >>
Individualism and collectivism
❖German companies: individualism
Although they require cooperative spirit, subjective initiative and creativity are strongly emphasized.
3
>>
0
>>
1
>>
2
>>
3
>>
4 >>
2
>>
0
>>
1
>>
2
>>
3
>>
4 >>
1
>>
>>
1
>>
2
>>
3
>>
4 >>
Germany
❖Greeting ❖Form of Address ❖Ways to speak ❖Laugh
>>
0
>>
1
>>
2
>>
3
>>
4 >>
Greeting
❖China: wave hands or shake hands
0
>>
1
>>
2
>>
3
>>
4 >>
Ways to speak
❖China: implied (confused)
❖Germany: straightforward (aggressive, impatient and rude )
>>
0
>>
1
>>
2
>>
3
>>
4 >>
Laugh
❖China: express happy, or cover their uneasy, embarrassed and angry
>>
0
>>
1
>>
2
>>
3
>>
4 >>
Time management
❖German companies:
1.Time is limited. 2.Time managing is a prerequisite for effective action and an essential component of professionalism.
❖China companies: collectivism
When personal interests is conflicting with collective interests, people always choose to protect the collective interests with giving up the personal interests.
❖Germany: express happiness
>>
0
>>
1
>>
2
>>
3
>>
4 >>
Cooperation Culture
>>
0
>>
1
>>
2
>>
3
>>
4 >>
Differences of Enterprise Culture
❖Cultural foundation ❖Power distance ❖Individualism and collectivism ❖Time management ❖Communication system
1.lower power distance 2.The standardized skills and professions are more important
❖China companies:
1.higher power distance 2.a pyramid-like structure of hierarchy
❖In German, managers think the chat before the communication is a behavior of wasting time
>>
0
>>
1
>>
2
>>
3
>>
4 >>
Business Negotiation
>>
0
>>
1
>>
2
>>
3
>>
4 >>
Individualism VS Collectivism
❖Germany: shake hands firmly and tightly
>>
0
>>
1
>>
2
>>
3
>>
4 >>
Form of Address
❖Don’t call their first name directly. It would be better if you call them with full name or their surname.
>>
0
>>
1
>>
2
>>
3
>>
4 >>
Cultural foundation
❖German companies:
1.based on the Christian rational spirits and the humanistic thoughts.
2.science and legislation are more important.
❖China companies:
it is very normal to break an appointment and change a plan casually.
>>
0
>>
1
>>
2
>>
3
>>
4 >>
Communication System
❖In China, when people communicate with others, they will think firstly how to keep a harmonious relationship. (have a chat first)
❖China companies:
1.based on the Confucian culture.
2. “ guanxi ” and “ morality ” are more important .
>>
0
>>
1
>>
2
>>
3
>>
4 >>
Power distance
❖German companies :
❖In Germany, they often call their family members by name which would be thought as impolite in China for they think family members should be equa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