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高考化学二轮精练精析(经典习题+名师点拨+新视点分析):键的极性、分子极性、范德华力和氢键

合集下载

江苏省2014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简易通:下篇 专题1-2-6 物质结构与性质题的“审题”与“答题”

江苏省2014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简易通:下篇 专题1-2-6 物质结构与性质题的“审题”与“答题”

题型6物质结构与性质题的“审题”与“答题”1.审题注意点
看清题目的要求,如“从大到小”还是“从小到大”、“外围电子排布式”还是“电子排布式”或“电子抱有成见图”、“电负性”还是“电离能”、“结构式”还是“结构简式”或“空间构型”等,联系相关概念原理和规律,认真分析解答。

2.答题注意点
(1)注意同周期中电离能有反常现象,而电负性没有反常现象。

(2)离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书写时要先写出原子电子排布式再按由外到里失去电子,不能先失电子再按能量最低原理书写离子电子排布式。

(3)陌生离子或分子空间构型的判断。

一是通过判断中心原子杂化轨道类型判断,二是通过等电子体,转换成熟悉的物质,再判断。

2014高考化学二轮精练精析(经典习题+名师点拨+新视点分析):分子结构与性质

2014高考化学二轮精练精析(经典习题+名师点拨+新视点分析):分子结构与性质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8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54分)1.(2013·太原模拟)只有在化合物中才能存在的化学键是() A.离子键B.共价键C.金属键D.非极性键答案:A点拨:离子键是阴、阳离子之间的静电作用,要产生阴、阳离子,一定是不同种元素的原子;含离子键的一定是化合物;非极性键是共价键的一种,可能存在于化合物中(如H2O2、C2H4等),也可能存在于单质分子中;金属键只能存在于金属单质中。

点评:化学键存在的几个特殊情况:①稀有气体为单原子分子,不存在化学键;②金属单质中只存在金属键;③非金属单质中只存在非极性键;④极性键和离子键只能存在于化合物中。

2.下列化学键中,键的极性最强的是()A.C—F B.C—OC.C—N D.C—C答案:A点拨:共价键的极性与元素电负性大小有关,元素间的电负性相差越大,形成的共价键极性越强。

因电负性大小顺序为:F>O>N>C,故选A。

3.(2013·永安高二月考)下列各组分子中,都属于含极性键的非极性分子的是()A.CO2H2O B.C2H4CH4C.Cl2C2H2D.NH3HCl答案:B点拨:属于非极性分子的有:CO2、C2H4、CH4、Cl2、C2H2,其中Cl2不含极性键。

4.下列一组粒子的中心原子杂化类型相同,分子或离子的键角不相等的是()A.CCl4、SiCl4、SiH4B.H2S、NF3、CH4C.BCl3、CH2===CHCl、环已烷D.SO3、C6H6(苯)、CH3C≡CH答案:B点拨:A项,中心原子都是sp3杂化,其键角相同;B项,中心原子都是sp3杂化,孤电子对数不同,分子的键角不相同;C项,三氯化硼和氯乙烯的中心原子都是sp2杂化,环已烷中碳原子为sp3杂化;D项,三氧化硫和苯的中心原子为sp2杂化,而丙炔中碳原子为sp和sp3杂化。

5.(2013·盐城模拟)下列关于化学键的叙述正确的是()A.离子化合物中一定含有离子键B.单质分子中均不存在化学键C.化学键是原子或离子间较强烈的引力D.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一定是共价化合物答案:A点拨: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不一定是共价化合物,离子化合物中也可能含有共价键,如NaOH,A项正确,D项错误。

2014高考化学二轮精练精析(经典习题+名师点拨+新视点分析):共价键的实质特征和类型

2014高考化学二轮精练精析(经典习题+名师点拨+新视点分析):共价键的实质特征和类型

一、选择题1.下列不属于共价键成键因素的是()A.共用电子对在两原子核之间高概率出现B.共用的电子必须配对C.成键后体系能量降低,趋于稳定D.两原子体积大小要适中答案:D点拨:两原子形成共价键时电子云发生重叠,即电子在两核之间出现的机会更多;两原子电子云重叠越多,键越牢固,体系的能量也越低;原子的体积大小与能否形成共价键无必然联系。

2.(双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π键是由两个p电子“头碰头”重叠形成B.σ键是镜面对称,而π键是轴对称C.σ键比π键的重叠程度大,形成的共价键强D.两个原子之间形成共价键时,最多有一个σ键答案:CD点拨:原子轨道以“头碰头”方式相互重叠形成的共价键为σ键,以“肩并肩”方式相互重叠形成的共价键为π键;σ键是轴对称,而π键是镜面对称;从原子的重叠程度看,π键是重叠程度比σ键的重叠程度小,故π键稳定性低于σ键;单键为σ键,双键和三键中只有一个σ键。

点评:比较σ键和π键形成的特点及本质,变抽象为具体。

3.相距很远的两个氢原子相互逐渐靠近,在这一过程中体系能量将()A.先变大后变小B.先变小后变大C.逐渐变小D.逐渐增大答案:B点拨:相距很远的两原子之间作用力几乎为零,能量为两原子能量之和,随着距离的减小两原子相互吸引,使体系能量缓慢下降,当原子继续靠近时,它们的原子轨道相互重叠,各未成对电子配对成键,能量最低,再进一步接近,两原子核之间的相互斥力又将导致体系能量上升。

4.(2013·经典习题选萃)下列关于σ键和π键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σ键能单独形成,而π键一定不能单独形成B.σ键可以绕键轴旋转,π键一定不能绕键轴旋转C.双键中一定有一个σ键,一个π键,叁键中一定有一个σ键,两个π键D.CH3—CH3、CH2===CH2、CH≡CH中σ键都是C—C键,所以键能都相同答案:D点拨:p电子云重叠时,首先以“头碰头”的方式最大重叠形成σ键,p y、p z电子云垂直于p x所在平面,只能以“肩并肩”的方式重叠形成π键,双键中有一个σ键,一个π键,叁键中有一个σ键,两个π键,π键不能单独形成,A、C正确。

2014高考化学二轮精练精析(经典习题+名师点拨+新视点分析):元素周期律

2014高考化学二轮精练精析(经典习题+名师点拨+新视点分析):元素周期律

一、选择题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元素周期律的本质是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元素化合价呈周期性的变化B.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是元素性质周期性变化的结果C.元素周期表可划分为s区、p区、d区、ds区、f区D.最外层电子数≤2的元素一定是金属元素答案:C点拨:元素周期律的本质是随着元素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性质呈周期性的变化,A错误;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导致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B错误;根据元素原子的外围电子排布的特征,可将元素周期表分成五个区域:s区、p区、d区、ds区和f区,C正确;最外层电子数≤2的元素不一定都为金属元素,氢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1,氦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2,它们都是非金属元素,D 错误。

2.下列各元素电负性变化顺序正确的是()A.K>Na>Li B.F>O>SC.As>P>N D.C>N>O答案:B点拨:同周期主族元素从左到右电负性逐渐增大,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电负性逐渐减小。

3.下列不能说明X的电负性比Y的大的是()A.X的单质比Y的单质容易与H2化合B.X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比Y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强C.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比Y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多D.X的单质可以把Y从其氢化物中置换出来答案:C点拨:X的电负性比Y的大,即X的非金属性强于Y的非金属性,A、B、D均能说明X的非金属性强于Y的,C不能。

4.X和Y是原子序数大于4的短周期元素,X m+和Y n-两种离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X的原子半径比Y的小B.X和Y的核电荷数之差为m-nC.电负性X>YD.第一电离能X<Y答案:D点拨:X m+与Y n-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核电荷数之差为m+n,则质子数X>Y,X位于Y的下一周期,故原子半径X>Y。

X比Y 更易失电子,第一电离能X<Y,电负性X<Y。

5.下列关于元素第一电离能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钾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小于钠元素的第一电离能,故钾的活泼性强于钠B.因同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从左到右逐渐减小,故第一电离能必依次增大C.最外层电子排布为n s2n p6(若只有K层时为1s2)的原子,第一电离能较大D.对于同一元素而言,原子的逐级电离能越来越大答案:B点拨:A项正确,钾与钠同主族,第一电离能越小,金属性越强;B项错误,在轨道处于全充满或半充满状态时出现反常情况,如Be 比B、Mg比Al、N比O、P比S的第一电离能都要大一些;C项正确;最外层电子排布为n s2n p6是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本身已达稳定结构,第一电离能较大;D项正确,因为原子失电子带正电荷,电子越来越难失去,尤其是达到稳定结构以后。

2014高考化学二轮精练精析(经典习题+名师点拨+新视点分析):综合测试

2014高考化学二轮精练精析(经典习题+名师点拨+新视点分析):综合测试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8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54分)1.(2013·江苏淮安高三月考)下列各组微粒中,都互为等子体的是()A.CO、NO、NaH、N2B.SO2、NO+2、N-3、CNO-C.CO2-3、NO-3、BeCl2D.SiF4、SiO4-4、SO2-4、PO3-4答案:D点拨:具有相同价电子数和相同原子数的分子或离子互为等电子体。

因此满足等电子体条件的为D项。

2.下列是同周期元素基态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式,所表示的原子最容易得到电子的是()A.n s2B.n s2n p1C.n s2n p4D.n s2n p5答案:D点拨:最容易得到电子,应该是最外层电子数大于等于4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的原子容易失去电子。

首先排除A、B项。

C和D项最外层电子一个是6,一个是7,故D项最容易得到电子。

3.(2013·江苏无锡高三月考)下列每组物质中化学键类型和分子的极性都相同的是()A.CO2和CS2B.NaCl和HClC.H2O和CH4D.O2和HBr答案:A点拨:CO2和CS2都是由极性键构成的非极性分子,空间构型都是直线形,A正确;NaCl中存在离子键,HCl是由极性键构成的极性分子,B不正确;H2O是由极性键构成的极性分子,CH4是由极性键构成的非极性分子,C不正确;O2是由非极性键构成的非极性分子,HBr是由极性键构成的极性分子,D不正确。

4.(2013·北京西城期末练习)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根据同周期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变化趋势,推出Al的第一电离能比Mg大B.根据主族元素最高正化合价与族序数的关系,推出卤族元素最高正价都是+7C.晶体中一定存在化学键D.正四面体分子中键角可能是109°28′或60°答案:D点拨:Al的第一电离能比Mg小,F元素没有正化合价,稀有气体中没有化学键,CH4和P4分子中的键角分别为109°28′或60°。

2014届高三化学一轮复习二卷大题精讲细练

2014届高三化学一轮复习二卷大题精讲细练

2014届高三化学一轮复习Ⅱ卷大题精讲细练1姓名 成绩1. Q 、W 、X 、Y 、Z 是5种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逐渐增大,Q 与W 组成的化合物是一种温室气体,W 与Y 、X 与Y 组成的化合物是机动车排出的大气污染物,Y 和Z 能形成原子个数比为1∶1和1∶2的两种离子化合物。

(1)W 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Z 2Y 的电子式是 。

(2)工业合成XQ 3是放热反应。

下列措施中,既能加快反应速率,又能提高原料转化率的是 。

a .升高温度b .加入催化剂c .将XQ 3及时分离出去d .增大反应体系的压强(3)2.24 L (标准状况)XQ 3被200 mL 1 mol/L QXY 3溶液吸收后,所得溶液中离子浓度从大到小的顺序是 。

(4)WQ 4Y 与Y 2的反应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其工作原理如右图所示,a 极的电极反应式是 。

(5)已知:W(s)+ Y 2 (g)= WY 2(g) ΔH =-393.5 kJ/molWY(g)+ Y 2 (g)= WY 2(g) ΔH =-283.0 kJ/mol24 g W 与一定量的Y 2反应,放出热量362.5 kJ ,所得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

(6)X 和Z 组成的一种离子化合物,能与水反应生成两种碱,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122.铬铁矿的主要成分可表示为FeO·Cr2O3,还含有SiO2、Al2O3等杂质,以铬铁矿为原料制备重铬酸钾(K2Cr2O7)的过程如下图所示。

已知:① NaFeO2遇水强烈水解。

② Cr2O72-+ H2O2CrO42-+ 2H+请回答:(1)K2Cr2O7中Cr元素的化合价是。

(2)生成滤渣1中红褐色物质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滤液1的成分除Na2CrO4外,还含有(填化学式)。

(3)利用滤渣2,可制得两种氧化物,其中一种氧化物经电解冶炼可获得金属,该电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4)由滤液2转化为Na2Cr2O7溶液应采取的措施是。

2014高考化学二轮精练精析(经典习题+名师点拨+新视点分析):金属晶体

2014高考化学二轮精练精析(经典习题+名师点拨+新视点分析):金属晶体

一、选择题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原子晶体中,共价键的键能越大,熔沸点越高B.分子晶体中,分子间作用力越大,该分子越稳定C.金属阳离子只能与阴离子构成晶体D.正四面体构型的分子中,键角一定为109°28′答案:A点拨:B中,分子的稳定性与分子内共价键的强弱有关,而分子间作用力主要影响晶体的熔、沸点。

C中,金属阳离子可以与自由电子一起构成金属晶体。

D中,像P4是正四面体型分子,其键角为60°。

2.(2013·海口模拟)下列关于晶体的说法正确的是()A.在晶体中只要有阴离子就一定有阳离子B.在晶体中只要有阳离子就一定有阴离子C.原子晶体的熔点一定比金属晶体的高D.分子晶体的熔点一定比金属晶体的低答案:A点拨:构成原子晶体的粒子是原子;在分子晶体中构成晶体的粒子是分子;在金属晶体中构成晶体的粒子是金属阳离子和自由电子,所以金属晶体中只有阳离子,无阴离子;晶体的熔点高低顺序一般是原子晶体>分子晶体,而金属晶体的熔点相差比较大。

晶体硅的熔点(1 410℃)要比金属钨的熔点(3 410℃)低,而金属汞的熔点(常温下是液态)比蔗糖、白磷(常温下是固态,分子晶体)等要低。

3.(2013·扬州模拟)下列有关金属晶体判断正确的是()A.简单立方、配位数6、空间利用率68%B.钾型、配位数6、空间利用率68%C.镁型、配位数8、空间利用率74%D.铜型、配位数12、空间利用率74%答案:D点拨:简单立方空间利用率为52%,故A错;钾型配位数为8,故B错;镁型配位数为12,故C错。

4.下列有关金属的说法正确的是()A.常温下都是晶体B.最外层电子数小于3个的都是金属C.任何状态下都有延展性D.都能导电、传热答案:D点拨:Hg常温下是液态,不是晶体,A项错误。

H、He最外层电子数都少于3个,但它们不是金属,B项错误。

金属的延展性指的是能抽成细丝、轧成薄片的性质,在液态时,由于金属具有流动性,不具备延展性,所以C项也是错误的。

【VIP专享】2014年高考化学全国Ⅱ卷(李强整理,含考点分析)

【VIP专享】2014年高考化学全国Ⅱ卷(李强整理,含考点分析)

2014全国Ⅱ卷(李强整理)2014化学高考新课标Ⅱ卷是目前使用范围最广泛,涉及贵州、甘肃、青海、西藏、黑龙江、吉林、宁夏、内蒙古、新疆、云南、辽宁11各省、自治区。

选择题的7-13.我认为每一个选择题无论简单还是复杂设计的都很好,7考查了生活中的化学,你必须清楚它的反应原理;8考查了同分异构体,尤其是对称法判断等效氢;9考查了元素化合物的性质;10考车了基本的实验操作;11考车水溶液中离子平衡和pH计算等,有一定难度,值得深入分析;12可能是受2013年新课标Ⅰ工业流程题影响,考车了一个带有“x”的锂电池,我之前还专门分析过,比较抽象;13考查盖斯定律,但能把这个反应过程清晰认识,不是一件容易的是,这个题很值得一做。

26题是一个再基础不过的考查化学平衡的试题,考查诸如速率、勒夏特列原理、三行式计算等,看来基础的知识是永远都不过时的。

27题就有一定的难度了,可以看成是一个原理、计算的综合题,其中电解部分阴极的放电是个难点,超出很多同学的认识,热重曲线的计算部分堪称经典,值得掌握和研究。

28题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是实验题,不能说它难,但思维容量和新颖度都不小,重点在于对实验原理的理解,比如酸碱中和滴定测定氨含量测定及指示剂选择原理、制备X的反应原理、安全瓶的作用等。

是一个很好体现“能力立意”的题目。

37题这个选做题,主要考查了元素的推断,第一电离能、杂化轨道理论、价层电子对、化学键、均摊法等基本的概念和方法。

其中的(3)(5)两问还是有一定难度,不容易想到。

38题这个选作题以立方烷衍生物合成为载体,考查了有机化学结构简式、反应类型、方程式、同分异构体等基本的知识,其中(3)的小合成不难但很巧,(4)同分异构的判断需要你对⑦这个反应理解透彻,不容易做到,(5)(6)关于换元法以及立体环境下等效氢的判断很有新意,很值得做的一个题目。

手机微信搜索公众账号“李强讲高中化学”,可以直接练习2014高考化学II卷,也可以看李强老师对每道题的视频深度讲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选择题1.下列各组物质中,都是由极性键构成的极性分子的是() A.CH4和Br2B.NH3和H2OC.H2S和CCl4D.CO2和HCl答案:B点拨:A项中的Br2,C项中的CCl4,D项中的CO2都是非极性分子。

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共价化合物中不可能含有离子键B.有共价键的化合物,不一定是共价化合物C.离子化合物中可能存在共价键D.以极性键结合的分子,肯定是极性分子答案:D点拨:以极性键结合的分子,如果空间结构对称,是非极性分子。

3.(双选)下列关于CS2、SO2、NH3三种物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CS2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小,是由于其属于非极性分子B.SO2和NH3均易溶于水,原因之一是它们都是极性分子C.CS2为非极性分子,所以在三种物质中熔、沸点最低D.NH3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大只是由于NH3分子有极性答案:AB点拨:根据相似相溶规则,CS2是非极性分子,水是极性分子,A项正确;SO2和NH3都是极性分子,B项正确;CS2常温下是液体、NH3、SO2常温下是气体,C项错误;NH3在水中溶解度很大除了因为NH3分子有极性外,还因为NH3和H2O分子间可形成氢键,D项错误。

4.固体乙醇晶体中不存在的作用力是()A.极性键B.非极性键C.离子键D.范德华力答案:C点拨:乙醇为共价化合物,分子内只有共价键,分子间有范德华力和氢键,分子内部存在极性键和非极性键。

5.下列物质性质的变化规律与分子间作用力无关的是()A.在相同条件下,N2在水中的溶解度小于O2B.HF、HCl、HBr、HI的热稳定性依次减弱C.F2、Cl2、Br2、I2的熔、沸点逐渐升高D.CH3CH3、CH3CH2CH3、(CH3)2CHCH3、CH3CH2CH2CH3的沸点逐渐升高答案:B点拨:A项中,N2和O2都是非极性分子,在水中的溶解度都不大,但在相同条件下,O2分子与水分子之间的作用力比N2分子与水分子之间的作用力大,故O2在水中的溶解度大于N2。

B项中,HF、HCl、HBr、HI的热稳定性与其分子中的氢卤键的强弱有关,而与分子间作用力无关。

C项中,F2、Cl2、Br2、I2的组成和结构相似,分子间作用力随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大而增大,故其熔、沸点逐渐升高。

D项中,烷烃分子之间的作用力随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大而增大,故乙烷、丙烷、丁烷的沸点逐渐升高,在烷烃的同分异构体中,支链越多分子结构越对称,分子间作用力越小,熔、沸点越低,故异丁烷的沸点小于正丁烷。

6.下列关于氢键的说法正确的是()A.由于氢键的作用,使NH3、H2O、HF的沸点反常,且沸点高低顺序为HF>H2O>NH3B.氢键只能存在于分子间,不能存在于分子内C.没有氢键,就没有生命D.相同量的水在气态、液态和固态时均有氢键,且氢键的数目依次增多答案:C点拨:A项“反常”是指它们在本族氢化物沸点排序中的现象。

它们的沸点顺序可由事实得出,常温时只有水是液体,水的沸点最高。

B项氢键存在于不直接相连但相邻的H、O原子间,所以,分子内可以存在氢键,如邻羟基苯甲酸。

C项正确,因为氢键的存在使常温常压下的水呈液态,而液态水是生物体营养传递的基础。

D项水在气态时,分子间距离大,分子之间没有氢键。

7.物质的下列性质或数据与氢键无关的是()A.甲酸蒸气的密度在373 K时为1.335 g/L,在297 K时为2.5 g/LC.乙醚微溶于水,而乙醇可与水以任意比混溶D.HF分解时吸收的热量比HCl分解时吸收的热量多答案:D点拨:甲酸分子中含有羟基,在较低温度下,分子间以氢键结合成多分子缔合体[(HCOOH)n],而在较高温度下氢键被破坏,多分子缔合体解体,所以甲酸的密度在低温时较大;邻羟基苯甲酸形成分子内氢键,而对羟基甲酸形成分子间氢键,分子间氢键增大了分子间作用力,使对羟基苯甲酸的熔、沸点比邻羟基苯甲酸的高;乙醇分子结构中含有羟基,可以与水分子形成分子间氢键,从而增大了乙醇在水中的溶解度,使其能与水以任意比互溶,而乙醚分子结构中无羟基,不能与水分子形成氢键,在水中的溶解度比乙醇小得多;HF分解吸收的热量比HCl分解时吸收的热量多的原因是H—F键的键能比H—Cl 键的大,与氢键无关。

8.下列化合物中,化学键的类型和分子的极性(极性或非极性)皆相同的是()A.CO2和SO2B.CH4和SiO2C.BF3和NH3D.HCl和HI答案:D点拨:A中CO2为极性键构成的非极性分子,为直线形结构,SO2为V形结构,是极性分子;B中CH4为极性键构成的非极性分子,是正四面体结构,SiO2不是分子;C中BF3为极性键构成的非极性分子,是平面三角形结构,NH3为极性键构成的极性分子,是三角锥形结构;D中HCl和HI都是极性键构成的直线形结构,故都为极性分子。

9.下图中每条折线表示周期表ⅣA~ⅦA中的某一族元素氢化物的沸点变化,每个小黑点代表一种氢化物,其中a点代表的是()A.H2S B.HClC.PH3D.SiH4答案:D点拨:在ⅣA~ⅦA中的氢化物里,NH3、H2O、HF因存在氢键,故沸点高于同主族相邻元素氢化物的沸点,只有ⅣA族元素氢化物不存在反常现象,故a点代表的应是SiH4。

10.下列对一些实验事实的理论解释正确的是()点拨:A项,SO2的水溶液导电,是因为SO2与H2O反应,生成电解质H2SO3,SO2本身不能电离,不属于电解质;B项,白磷分子为P4,4个P原子位于正四面体的4个顶点,每个面都是正三角形,P—P键键角为60°;C项,NH3分子与H2O分子都是极性分子,且相互可以形成氢键,所以NH3在H2O中溶解度很大;D项,HF和HCl的熔、沸点与分子内的共价键无关,只与分子间作用力有关,HF分子间可以形成氢键,所以HF比HCl沸点高。

答案为C。

11.下列同族元素的物质,在101.3 kPa时测定它们的沸点(℃)如下表所示:A.a、b、c的化学式分别为Ne、Br2、HFB.第②行物质均有氧化性;第③行物质对应水溶液均是强酸C.第④行中各化合物中数据说明非金属性越强,气态氢化物沸点越高D.上表中的HF和H2O,由于氢键的影响,它们的分子特别稳定答案:A点拨:第三行物质中HF是弱酸,故B错误;从第四组物质的沸点的数据变化为高→低→高,与非金属性的变化不同,故C错误;氢键影响物质的熔沸点,与分子的稳定性无关,D错。

二、非选择题12.(2013·经典习题选萃)在HF、H2S、NH3、CO2、CCl4、N2、C60、SO2分子中:(1)以非极性键结合的非极性分子是________;(2)以极性键相结合,具有直线形结构的非极性分子是________;(3)以极性键相结合,具有正四面体结构的非极性分子是________;(4)以极性键相结合,具有三角锥形结构的极性分子是________;(5)以极性键相结合,具有V形结构的极性分子是________;(6)以极性键相结合,而且分子极性最大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N2、C60(2)CO2(3)CCl4(4)NH3(5)H2S、SO2 (6)HF点拨:HF是含有极性键、直线形的极性分子(极性最大,因F 的电负性最大);H2S和SO2都含有极性键、V形结构的极性分子;NH3含有极性键、三角锥形结构的极性分子;CO2含有极性键、直线形的非极性分子;CCl4是含有极性键、正四面体形的非极性分子;N2、C60都是由非极性键结合的非极性分子。

13.水分子间因存在氢键的作用而彼此结合形成(H2O)n。

在冰中每个水分子被4个水分子包围形成变形的正四面体,通过氢键相互连接成庞大的分子晶体。

(1)1 mol冰中有__________mol氢键。

(2)水分子可电离生成两种含有相同电子数的微粒,其电离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已知在相同条件下双氧水的沸点明显高于水的沸点,其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冰的结构中,每个水分子与相邻的4个水分子以氢键相连接。

在冰中除氢键外,还存在范德华力(7 kJ·mol-1)。

已知冰的升华热是51 kJ·mol-1,则冰中氢键的能量是__________kJ·mol-1。

答案:(1)2(2)H2O+H2O H3O++OH-双氧水分子之间存在更强烈的氢键(3)22点拨:(1)每个水分子与相邻的4个水分子形成氢键,每个氢键被两个水分子所共有,故每个水分子形成的氢键数为4/2=2。

(2)水分子中存在着自身电离,双氧水的沸点较水的沸点高是因为双氧水分子之间存在着强烈的氢键。

(3)(51 kJ·mol-1-7 kJ·mol-1)/2=22 kJ·mol-1。

14.(2013·试题调研)短周期元素D、E、X、Y、Z原子序数逐渐增大。

它们的最简氢化物分子的空间构型依次是正四面体、三角锥形、正四面体、角形(V形)、直线形。

回答下列问题:(1)Y的最高价氧化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Z的核外电子排布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D的最高价氧化物与E的一种氧化物为等电子体,写出E的氧化物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_。

(3)D和Y形成的化合物,其分子的空间构型为________,D原子的轨道杂化方式是________。

X与Z构成的分子是________分子(填“极性”或“非极性”)(4)写出一个验证Y与Z的非金属性强弱的离子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金属镁和E的单质在高温下反应得到的产物与水反应生成两种碱性物质,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SO31s22s22p63s23p5(2)N2O(3)直线形sp杂化非极性(4)Cl2+S2-===S↓+2Cl-(5)Mg3N2+6H2O===3Mg(OH)2↓+2NH3↑点拨:短周期元素的氢化物有CH4、NH3、H2O、HF、SiH4、PH3、H2S、HCl,空间构型呈正四面体的有CH4、SiH4,呈三角锥形的有NH3、PH3,角形的有H2O、H2S,直线形的有HF、HC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