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眉山月歌》ppt课件

合集下载

《峨眉山月歌》ppt课件

《峨眉山月歌》ppt课件

李白笔下的月光世界
“渌(lù)水净素月,月明白鹭飞”{秋浦歌 其十三}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人攀明 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把酒问月} 请同学们举手说一说,你还知道哪些李白描写 月光的诗句呢?
背景:
这首诗是李白年轻时离开蜀地(四川) 时的作品,意境明朗,语言浅近,音韵 流畅。 《峨眉山月歌》是李白最早的一首写 月诗。这首诗写于他出川远游,向三峡 进发的途中,他怀着“仗剑去国”的政 治抱负和生活理想,扬帆东下。然而这 个青少年生活过的山清水秀的蜀地,又 使他踌躇满志的胸中有着留恋家乡的情 绪。
峨眉山月歌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
诗中共写了几个的地名,同学们都找出来吗? 峨眉 平羌 清溪 三峡 渝州 你找对了吗?

不懂的词语可以同桌讨论一下。(半分钟)
[注释]




峨眉山:在今四川峨眉县西南。 半轮秋:半圆的秋月,即上弦月或下弦月。 平羌:江名,即今青衣江,在峨眉山东。 发:出发。 清溪:指清溪驿,在四川犍为峨眉山附近。 三峡:西起重庆奉节县的白帝城,东至湖北宜昌市 的南津 关,由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组成 君:指峨眉山月。一说指作者的友人。 下:顺流而下。 渝州:今重庆一带。
峨眉山上,半轮明月高高地挂在 山头,月亮倒映在平羌江那清澈的水 面。夜里我从清溪出发奔向三峡,到 了渝州就看不到你(峨眉山上的 月亮)了,多么想念你啊!
这首诗连用五个地名 “峨眉山— 平羌江—清溪—渝州—三峡” 有何作 用?
这样精巧的点出行程, 既有“仗剑去国,辞亲远 游”的豪迈,也有思乡的 情怀。
谢谢大家!
峨眉山月歌
-----李白

七年级语文上册《峨眉山月歌》ppt课件

七年级语文上册《峨眉山月歌》ppt课件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在学习过程中使用的有效方法,如记忆技巧、阅 读策略等,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学习困难与问题
引导学生提出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教师或其他同学进行 解答和帮助,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下节课预告及预习任务
下节课内容预告
简要介绍下一节课的学习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期待。
预习任务布置
离别之情
通过描绘峨眉山月,抒发 诗人对友人的离别之情和 思念之感。
人生感慨
借峨眉山月之景,表达诗 人对人生的感慨和思考。
诗歌艺术特色
音韵和谐
运用平仄、押韵等手法, 使诗歌音韵和谐、节奏明 快。
意象生动
通过生动的比喻、拟人等 手法,使诗歌意象鲜明、 生动。
情景交融
将情感融入景物描绘中, 达到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 。
创作风格
李白诗歌具有豪放奔放、意境深 远、形象生动的特点,被誉为“ 诗仙”。
唐代文化背景
唐代文化繁荣
唐代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鼎盛时期,文 学艺术、哲学思想、科技教育等领域 均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诗歌盛行
唐代诗歌尤为盛行,涌现出大量优秀 诗人和作品,形成了唐诗这一独特的 文学现象。
《峨眉山月歌》创作背景
针对下一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相关的预习任务,如阅读课文、查阅资料等,帮助学生提前做好准备 。
THANKS
感谢观看
诗歌意象分析
峨眉山月
象征高洁、清幽的自然之美,表 达诗人对大自然的向往之情。
影入平羌江水流
描绘月光照耀下的江水流动,寓 意着时光的流逝和人生的变迁。
夜发清溪向三峡
以清溪、三峡为意象,展示诗人 对远方的向往和对未来的憧憬。
03
知识点梳理与掌握
重点词汇解析

李白《峨眉山月歌》古诗词PPT

李白《峨眉山月歌》古诗词PPT
峨眉山月歌
《峨眉山月歌》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的诗作。
汇报人: 汇报时间:
唐代·李白
பைடு நூலகம்
目 01 录 02
03
04
作者简介 基本内容 诗词赏析 诗人典故
第一部分
作者简介
古诗词的内容:按内容分,可分为叙事诗、抒 情诗、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 诗(咏史诗)、咏物诗、悼亡诗、讽谕诗等。
作者简介
青年游学
作者简介
东辞故土
开元十二年(724年),二十四岁的李白决心离开故 乡,他从江油出发,途径成都、峨眉山等地,舟行 至渝州(今重庆)后短暂停留。在登峨眉山之时, 他写下《登峨眉山》和《峨眉山月歌》两首诗,表 达了他入蜀时的畅快以及对前途坦荡的自信。两年 后李白离开四川,于开元十四年到达扬州。尔后李 白卧病并北上,途径汝州停留了一段时间。决定前 往安陆定居。在返回安陆的途中,李白在陈州结交 了好友孟浩然、李邕、汪伦等人。次年,李白与唐 朝旧相许圉师的孙女成婚,寓居在安陆寿山,并撰 写了《观云梦》这首著名的诗作。
作者简介
凄凉暮年
开元三年(715年),十五岁的乾元二年(759年) 李白重获自由,他随即顺着长江疾驶而下,作《早发 白帝城》。到了江夏,由于老友韦良宰正在当地做太 守,李白便逗留了一阵。乾元三年,李白应友人之邀, 再次与被谪贬的贾至泛舟赏月于洞庭之上,发思古之 幽情,赋诗抒怀。不久,又回到宣城、金陵旧游之地。 差不多有两年的时间,他往来于两地之间,仍然依人 为生。上元二年(761年),已六十出头的李白因病返 回金陵。在金陵,他的生活相当窘迫,不得已只好投 奔了在当涂做县令的族叔李阳冰。宝应元年(762年), 李白六十二岁客死在安徽当涂县令李阳冰处。
基本内容
诗词翻译

《峨眉山月歌》ppt课件

《峨眉山月歌》ppt课件

思君不见下渝州。
背景:
这首诗是李白年轻时离开蜀地时的作品。
《峨眉山月歌》是李白最早的一首写月诗。 这首诗写于他出蜀远游,向三峡进发的途 中,他怀着“遍谒(yè)诸侯,海县清一” 的政治抱负和生活理想,扬帆东下,辞亲 远游。然而这个青少年生活过的山清水秀 的蜀地,又使他踌躇满志的胸中萦绕着留 恋的情绪。
峨眉山月歌
-----李白
诗仙李白从二十四岁 “仗剑去国,辞亲远游”, 离开四川之后,便浪迹天 涯,四海为家了,直到他 六十二岁时,在安徽长江 边的采石矶醉酒落水仙逝, 一生在中华大地上留下了 不少足迹,所到之处,留 下了不胜枚举的动人华章。
峨眉山月歌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
峨眉山月歌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
这首诗连用五个地名 “峨眉山— 平羌江—清溪—三峡—渝州” 有何作 用?
千里蜀江远游图
半轮秋
半轮即半圆,是指上弦月》是唐代诗人李白 初离四川时所作。描写了月映清 江的美景,抒发了作者秋夜行船 时思念故乡和亲人的感情。

《峨眉山月歌》 (共35张PPT)

《峨眉山月歌》 (共35张PPT)

(三)狂放愤激之情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李白《将进酒》) (四)无奈苦闷之情 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苏 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
作业:
默写《峨眉山月歌》。 搜集两首没学过的李白的诗, 课后向同学推荐。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练一练 多音字注音我最棒。 和_____平 磨_____刀 和_____诗 磨_____坊
发_____卡 发_____现
练一练 1、《峨眉山月歌》的作者是____代诗人________。 2、请写出后两句的意思: 3、诗中共提到五处地名,请用“______”画出来。
知识拓展我能行 1、洞庭湖位于我国的_______省,是我国的第____大淡水 湖。峨眉山在_______省,为我国______教四大名山之一。 2、本课作者刘禹锡的古诗还有________、_______等;本 课作者李白的古诗还有_______、________和______等。 3、关于秋天美景的古诗句还有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 。
诗句解释: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秋高气爽,峨眉山月色特别明朗,月影映入江 水,又伴随着“我”顺流而下。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诗人乘船连夜从清溪驿出发进入岷江, 向三 峡驶去。诗人想念友人却又见不到,只能怀 着依依惜别的情思,顺江前往渝州。
练一练 1、《望洞庭》和《峨眉 山月歌》都是描写 _________(A、夏天的景 色的;B、春天景色的; C、秋天景色的)。 2、《望洞庭》通过丰富 的_________和形象的 _________将月夜的洞庭 美景描绘得惟妙惟肖。 《峨眉山月歌》描写了 作者行船时思念 _______________的感情。

《峨眉山月歌》ppt课件

《峨眉山月歌》ppt课件
半轮秋,

半轮秋月悬挂在峨眉山巅。
影入平羌江水流。

月影倒映在缓缓流动的平羌江水中。
夜发清溪向三峡,

在夜色中我从清溪泽出发,奔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

到了渝州看不见你,多么想念啊。
三读诗歌——体会情感
1. 这首诗为什么连用五个地名 “峨眉
山—平羌江—清溪—渝州—三峡” ?
峨眉山月歌
——李白
知识链接——诗人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
号青莲居士,唐代浪漫主义诗 人。被后人誉为“诗仙”。 诗仙李白从二十四岁“仗 剑去国,辞亲远游”,离开四 川之后,便浪迹天涯,四海为 家了,直到他六十二岁时,在 安徽长江边的采石矶醉酒落水 仙逝。
知识链接——地点介绍
峨眉山:在四川
半轮秋月悬挂在峨眉山巅。月影 倒映在缓缓流动的平羌江水中。
再读诗歌——理解诗意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清溪:指清溪驿,在四川峨眉山附近。 三峡:指长江瞿塘峡、巫峡、西陵峡,今 在四川、湖北两省的交界处。 君:指友人。 下:顺流而下。 渝州:今重庆一带。
在夜色中我从清溪泽出发,奔向三峡, 到了渝洲看不见你,多么想念啊。
省峨眉山市西南, 有山峰相对如蛾眉, 故名。佛教称为光 明山,道教称为 “虚灵洞天”,是 中国佛教四大名山 之一。
初读诗歌——字音节奏
峨眉山月歌
(唐)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
再读诗歌——理解诗意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半轮秋:半轮的秋月。即上弦月或下弦月。 影:月影。 平羌:江名,即今青衣江,在峨眉山东北。
这样精巧的点出行程,既 有“仗剑去国,辞亲远游”的 豪迈,也有思乡的情怀。

《峨眉山月歌》PPT-完美版

《峨眉山月歌》PPT-完美版

湖北教育出版社 三年级 | 下册
湖北教育出版社 三年级 | 下册
诗人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 青莲居士,唐代浪漫主义诗人。 官至供奉翰林。因性格傲岸,不 为权贵所容,使他对腐败社会加 深了认识,写下了许多抨击帝王 权贵荒淫奢侈和控诉现实政治黑 暗的诗篇。
湖北教育出版社 三年级 | 下册
诗人简介
诗仙李白从二十四岁“仗剑去国, 辞亲远游”,离开四川之后,便浪 迹天涯,四海为家了,直到他六十 二岁时,在安徽长江边的采石矶醉 酒落水仙逝,一生在中华大地上留 下了不少足迹,所到之处,留下了 不胜枚举的动人华章。
湖北教育出版社 三年级 | 下册
写作背景
这首诗是李白年轻时离开蜀地时的作品,意境明朗,语 言浅近,音韵流畅。
《峨眉山月歌》是李白最早的一首写月诗。这首诗写于 他出蜀远游,向三峡进发的途中,他怀着“遍谒诸侯,海县 清一”的政治抱负和生活理想,扬帆东下,辞亲远游。然而 这个青少年生活过的山清水秀的蜀地,又使他踌躇满志的胸 中萦绕着留恋的情绪。
《峨眉山月歌》PPT
湖北教育出版社 三年级 | 下册
第五单元 · 古诗诵读
峨眉山月歌
《峨眉山月歌》PPT
学习目标
湖北教育出版社 三年级 | 下册
【知识与能力目标】 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文,背诵诗文。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诵读与品析,理解诗歌大意,感悟诗歌的意境。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感受诗人思念故乡及友人的真挚情感,品味乡愁与离情别绪。

1、学生自读。指名读。

2、理解重点词语:
•பைடு நூலகம்
3、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课外再搜集一些鲁迅先生的名言。

趣味语文

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峨眉山月歌》课件(共15张ppt)

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峨眉山月歌》课件(共15张ppt)


歌借物抒情的特点。
赏读
解释题目:《峨眉山月歌》
“歌”——歌咏,题目是“歌咏峨眉山的月亮” 。
赏读
峨眉山简介
峨眉山,位于四川省乐山市境内,山高林密,景 色秀丽。它是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1996年12 月6日,峨眉山—乐山大佛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 入世界遗产名录。峨眉山月,自古闻名,其中“象 池月夜”是峨眉十景中最富感情色彩的一景。
从 清 溪 出
朋江月 友水影 一缓映 样缓在 ,流江 陪动水 伴,之 着像中 我一,
个随 好着
升夜 起幕 了降 半临 轮了 秋, 月峨
眉 山 上
探讨朗读节奏
知人论世,简介写作背景
李白,生于西域,长于蜀地,24岁出蜀而漫游楚
湘。《峨眉山月歌》是李白年轻时初离蜀地所写。为谋
求政治出路,实现政治理想,胸怀“四方之志”的李白
一、借明月表达思乡、思友之情
《静夜思》——借月抒怀,抒发思乡之情。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借月 抒怀,抒发思友之情。
二、明月是光明的象征 《古朗月行》——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 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三、借明月寄托自己的理想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当他乘船夜行,仰望峨眉山
上皎洁的明月,俯视月映清江的迷人景色时,感慨万千
,写下了此诗。
合作探究
有人说“月”是此诗的关键,你是否同意
本文的诗眼是“思?”。“月”是诗歌的意 象,是诗情的触发点, 写“月”是为了抒发 “思君”之情。明月可亲而不可近,可望而 不可及,如同思乡思友之情。山月与人万里 相随,夜夜可见,使“思君不见”的感慨更 加深沉。
一生之中怀才不遇,“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 《路 难行》。遭白眼、受委屈,人世间竟是如此不愉快,那么什 么地方最纯洁高尚呢?月亮,只有月亮了,似乎只有月亮, 才能使他得到解脱,以后人们传说他去捉月亮决非偶然,不 正是他追求理想去了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仙李白从二十四岁 “仗剑去国,辞亲远游”二岁时,在安徽长江 边的采石矶醉酒落水仙逝, 一生在中华大地上留下了 不少足迹,所到之处,留 下了不胜枚举的动人华章。




峨眉山月歌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
诗中共有10字的地名,你能都找出来吗?
峨眉 平羌 清溪 三峡 渝州 你找对了吗?

[注释]




峨眉山:在今四川峨眉县西南。 半轮秋:半圆的秋月,即上弦月或下弦月。 平羌:江名,即今青衣江,在峨眉山东。 发:出发。 清溪:指清溪驿,在四川犍为峨眉山附近。 三峡:西起重庆奉节县的白帝城,东至湖北宜昌市 的南津 关,由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组成 君:指峨眉山月。一说指作者的友人。 下:顺流而下。 渝州:今重庆一带。
峨眉山月歌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
请同学们齐声朗读 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 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从开 元到天宝,从洛阳到咸阳/冠盖满途车骑 的嚣闹/不及千年后你的一首/水晶绝句轻 叩我额头/当地一弹挑起的回音……
——余光中《寻李白》
举杯邀明月,
对影成三人。
谢谢大家!
峨眉山月歌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
背景:
这首诗是李白年轻时离开蜀地时的作 品,意境明朗,语言浅近,音韵流畅。 《峨眉山月歌》是李白最早的一首写 月诗。这首诗写于他出蜀远游,向三峡 进发的途中,他怀着“遍谒(yè)诸侯, 海县清一”的政治抱负和生活理想,扬 帆东下,辞亲远游。然而这个青少年生 活过的山清水秀的蜀地,又使他踌躇满 志的胸中萦绕着留恋的情绪。
请同学举手分别说说每句诗的意思
第一、二句:· · · · · · 第三、四句:· · · · · ·


下面来看看整首诗的意思
这首诗连用五个地名 “峨眉山— 平羌江—清溪—渝州—三峡” 有何作 用?
这样精巧的点出行程, 既有“仗剑去国,辞亲远 游”的豪迈,也有思乡的 情怀。
诗歌大意
峨眉山上,半轮明月高高地挂在 山头,月亮倒映在平羌江那澄澈的水 面。夜里我从清溪出发奔向三峡,到 了渝州就看不到你(峨眉山上的 月亮)了,多么想念你啊!
李白笔下的月光世界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抽刀断 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请同学们举手说一说,你还知道哪些李白 描写月光的诗句呢?
小时不识月,
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 飞在青云端。
古朗月行 李白
明月出天山, 苍茫云海间。
峨眉山月歌
-----李白
静夜思
李白
床 前 明 月 光, 疑 是 地 上 霜。 举 头 望 明 月, 低 头 思 故 乡。
静夜思
李白
床 前 明 月 光, 疑 是 地 上 霜。 举 头 望 明 月, 低 头 思 故 乡。
诗人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
号青莲居士,唐代浪漫主义诗 人。官至供奉翰林。因性格傲 岸,不为权贵所容,使他对腐 败社会加深了认识,写下了许 多抨击帝王权贵荒淫奢侈和控 诉现实政治黑暗的诗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