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上《峨眉山月歌》(完美版)ppt课件

合集下载

七年级语文上册《峨眉山月歌》ppt课件

七年级语文上册《峨眉山月歌》ppt课件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在学习过程中使用的有效方法,如记忆技巧、阅 读策略等,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学习困难与问题
引导学生提出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教师或其他同学进行 解答和帮助,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下节课预告及预习任务
下节课内容预告
简要介绍下一节课的学习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期待。
预习任务布置
离别之情
通过描绘峨眉山月,抒发 诗人对友人的离别之情和 思念之感。
人生感慨
借峨眉山月之景,表达诗 人对人生的感慨和思考。
诗歌艺术特色
音韵和谐
运用平仄、押韵等手法, 使诗歌音韵和谐、节奏明 快。
意象生动
通过生动的比喻、拟人等 手法,使诗歌意象鲜明、 生动。
情景交融
将情感融入景物描绘中, 达到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 。
创作风格
李白诗歌具有豪放奔放、意境深 远、形象生动的特点,被誉为“ 诗仙”。
唐代文化背景
唐代文化繁荣
唐代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鼎盛时期,文 学艺术、哲学思想、科技教育等领域 均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诗歌盛行
唐代诗歌尤为盛行,涌现出大量优秀 诗人和作品,形成了唐诗这一独特的 文学现象。
《峨眉山月歌》创作背景
针对下一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相关的预习任务,如阅读课文、查阅资料等,帮助学生提前做好准备 。
THANKS
感谢观看
诗歌意象分析
峨眉山月
象征高洁、清幽的自然之美,表 达诗人对大自然的向往之情。
影入平羌江水流
描绘月光照耀下的江水流动,寓 意着时光的流逝和人生的变迁。
夜发清溪向三峡
以清溪、三峡为意象,展示诗人 对远方的向往和对未来的憧憬。
03
知识点梳理与掌握
重点词汇解析

《峨眉山月歌》ppt课件

《峨眉山月歌》ppt课件

思君不见下渝州。
背景:
这首诗是李白年轻时离开蜀地时的作品。
《峨眉山月歌》是李白最早的一首写月诗。 这首诗写于他出蜀远游,向三峡进发的途 中,他怀着“遍谒(yè)诸侯,海县清一” 的政治抱负和生活理想,扬帆东下,辞亲 远游。然而这个青少年生活过的山清水秀 的蜀地,又使他踌躇满志的胸中萦绕着留 恋的情绪。
峨眉山月歌
-----李白
诗仙李白从二十四岁 “仗剑去国,辞亲远游”, 离开四川之后,便浪迹天 涯,四海为家了,直到他 六十二岁时,在安徽长江 边的采石矶醉酒落水仙逝, 一生在中华大地上留下了 不少足迹,所到之处,留 下了不胜枚举的动人华章。
峨眉山月歌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
峨眉山月歌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
这首诗连用五个地名 “峨眉山— 平羌江—清溪—三峡—渝州” 有何作 用?
千里蜀江远游图
半轮秋
半轮即半圆,是指上弦月》是唐代诗人李白 初离四川时所作。描写了月映清 江的美景,抒发了作者秋夜行船 时思念故乡和亲人的感情。

《峨眉山月歌》ppt课件

《峨眉山月歌》ppt课件

谢谢大家!
峨眉山位于中国四川省峨眉山市境内,有山峰相对 如蛾眉,故名峨眉山。最高峰万佛顶海拔3099米。地 势陡峭,风景秀丽,有“秀甲天下”之美誉。气候多 样,植被丰富,共有3000多种植物,其中包括世界上 稀有的树种。峨眉山是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 1996 年12月6日,峨眉山乐山大佛作为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 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发:出发。
清溪:指清溪驿,在四川犍为峨眉山附近。
三峡:西起重庆奉节县的白帝城,东至湖北宜昌市 的南津 关,由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组成
连夜从清溪出发向三峡方向驶去。
君:指与诗人同住峨眉山的友人。
下:去,由上游往下游走。 渝州:今重庆一带。 思念友人却见不着, 只好怀着依依惜别的心情向渝州驶去。
诗歌大意
诗中共有5个的地名,你能都找出来吗?
峨眉山 平羌 清溪 三峡 渝州 你找对了吗?

不懂的词语可以同桌讨论一下
半轮秋:半圆的秋月,形容秋天月色之美。 峨眉山:在今四川峨眉县西南。
秋天的夜晚,峨眉山月色特别优美。
影:指月影
平羌动 月影映入平羌江, 又伴随“我”随流而下。
山西五台山、 浙江普陀山、
四川峨眉山、
安徽九华山
李白笔下的月光世界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抽刀断 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请同学们举手说一说,你还知道哪些李白 描写月光的诗句呢?
背景:
这首诗是李白年轻时离开蜀地时的作 品,意境明朗,语言浅近,音韵流畅。 《峨眉山月歌》是李白最早的一首写 月诗。这首诗写于他出蜀远游,向三峡 进发的途中,他怀着一种政治抱负和生 活理想,扬帆东下,辞亲远游。然而这 个青少年生活过的山清水秀的蜀地,又 使他踌躇满志的胸中萦绕着留恋的情绪。

30.峨眉山月歌ppt(共19张)

30.峨眉山月歌ppt(共19张)
半轮秋:半圆的秋月,即上弦月或下弦月。 (2)影:月光。
平羌:江名,即今青衣江,在峨眉山东北。 (3)夜:今夜。
发:出发。 清溪:指清溪驿,在峨眉山附近。 三峡:指长江瞿塘峡、巫峡、西陵峡,今在四川、湖 北两省的交界处。 (4)君:指峨眉山月。 下:顺流而下(shùn liú ér xià)。 渝州:今重庆一带。
第6页,共19页。
李白在26岁那年离开故乡, 四处游历,从长江中下游到中 原和华北地区都有他的踪迹。 这一次漫游(mànyóu),使他开阔了 眼界,丰富了阅历,这个时期 他的艺术创作力旺盛,并且已 臻成熟阶段。这首诗即李白离 开蜀地时的作品。
第7页,共19页。
(1)峨眉山:在今四川峨眉山市西南。
李白(701年2月28日—762年),字太白, 号青莲居士, 又号“谪仙人”。中国唐朝诗人, 有“诗仙”之称。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 《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梁 甫吟》、《早发白帝城》等多首。他因写诗而 闻名,为当时的人们所激赏,称赞他的诗可以 “泣鬼神”。他以富于浪漫主义色彩的诗歌反 映现实,描写山川,抒发壮志,吟咏豪情,因 而(yīn ér)成为光照古今的伟大诗人。
第14页,共19页。
峨眉山月歌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jiānɡ shuǐ) 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
第15页,共19页。
体会(tǐhuì)作者的思想感情
想象诗人坐在小船上抬头看到了什么,低头看到 了什么?这时他会怎么想,心情是怎样的呢?
表达了作者思念家乡和友 人的思想感情。
而里在 下,一 。我个
乘秋 着高 小气 船爽 ,、 从月 清色 溪明 驿朗 顺的 流夜
1. 古诗(gǔshī)28字中有12字为地名,你能 找出来吗?看谁找得最全最快!

峨眉山月歌 ppt课件

峨眉山月歌 ppt课件

到天宝三载春,李白上书乞请还山, 唐玄宗同意。
这年春天,李白自长安回到东都洛阳, 会见了当时住在洛阳的杜甫,珠联璧合, 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佳话。之后,他思 归故里,写下了这首诗。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 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
春夜洛城闻笛
4、《春夜洛城闻笛》中形容笛声悠扬、深远、飘忽不定 情状的两句是:
谁家玉笛暗飞声 散入春风满洛城。
1、背诵《峨眉山月歌》《春夜洛 城闻笛》,明天默写。
2、读书笔记:赏读李白写酒的两 首诗,试从诗意、抒发的感情、表 现手法等方面进行赏析。
谁家玉笛暗飞声, 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
理解默写
1、 《峨眉山月歌》中点明远游路线,抒发依依惜别之 情的句子是: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2、 《峨眉山月歌》诗中点明远游时令,叙写青山吐月 的优美意境的句子是: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3、《春夜洛城闻笛》中表达诗人思乡之情的句子是: 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
李白
“月”是诗歌的意象,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是诗情的触发点,

夜发清溪向三峡, “月”是为了抒发“思
思君不见下渝州。 君”之情。
朗读节奏:
轻快舒缓,略显深沉而不露痕迹。
知人论世
李白,生于西域,长于蜀地, 24岁出蜀漫游。《峨眉山月歌》 是李白年轻时初离蜀地所写。为 谋求政治出路,实现政治理想, 胸怀“四方之志”的李白“仗剑 去国,辞亲远游”。当他乘船夜 行,仰望峨眉山上皎洁的月亮, 俯视月映清江的迷人景色时,感 慨万千,写下了此诗。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 《诗经》

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峨眉山月歌》课件(共15张ppt)

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峨眉山月歌》课件(共15张ppt)


歌借物抒情的特点。
赏读
解释题目:《峨眉山月歌》
“歌”——歌咏,题目是“歌咏峨眉山的月亮” 。
赏读
峨眉山简介
峨眉山,位于四川省乐山市境内,山高林密,景 色秀丽。它是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1996年12 月6日,峨眉山—乐山大佛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 入世界遗产名录。峨眉山月,自古闻名,其中“象 池月夜”是峨眉十景中最富感情色彩的一景。
从 清 溪 出
朋江月 友水影 一缓映 样缓在 ,流江 陪动水 伴,之 着像中 我一,
个随 好着
升夜 起幕 了降 半临 轮了 秋, 月峨
眉 山 上
探讨朗读节奏
知人论世,简介写作背景
李白,生于西域,长于蜀地,24岁出蜀而漫游楚
湘。《峨眉山月歌》是李白年轻时初离蜀地所写。为谋
求政治出路,实现政治理想,胸怀“四方之志”的李白
一、借明月表达思乡、思友之情
《静夜思》——借月抒怀,抒发思乡之情。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借月 抒怀,抒发思友之情。
二、明月是光明的象征 《古朗月行》——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 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三、借明月寄托自己的理想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当他乘船夜行,仰望峨眉山
上皎洁的明月,俯视月映清江的迷人景色时,感慨万千
,写下了此诗。
合作探究
有人说“月”是此诗的关键,你是否同意
本文的诗眼是“思?”。“月”是诗歌的意 象,是诗情的触发点, 写“月”是为了抒发 “思君”之情。明月可亲而不可近,可望而 不可及,如同思乡思友之情。山月与人万里 相随,夜夜可见,使“思君不见”的感慨更 加深沉。
一生之中怀才不遇,“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 《路 难行》。遭白眼、受委屈,人世间竟是如此不愉快,那么什 么地方最纯洁高尚呢?月亮,只有月亮了,似乎只有月亮, 才能使他得到解脱,以后人们传说他去捉月亮决非偶然,不 正是他追求理想去了吗?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峨眉山月歌》课件(共31张PPT)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峨眉山月歌》课件(共31张PPT)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仗剑去国、辞亲远游 依恋家乡、思念亲友
请大家诵读“夜 发清溪向三峡,思君 不见下渝州”这两句 诗,充分体会诗人此 时此刻的情感,并以 第一人称把李白此时 的心情用几句话描写 出来。
古诗中关于写月亮的很多,月亮是古诗常 见的意象。你还知道那些描写月亮的诗吗?
这些古诗都表达了思乡的情意,所以,在我国古代诗歌中,月亮的意 象往往带着思念的情怀,一般说来,月亮就是思乡的代名词。
欣赏图片 峨眉山
佛川 教省 名,峨 山是眉 之我山 一国位
四于 大四
欣赏图片 峨眉山
1.诵读诗歌,揣摩意境, 体味情感。
2.品析语言,揣摩诗歌意 境,挖掘 “月亮”意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存诗 900 余 首 , 有 《 李 太 白 集 》 等 。 在我国历史上,被称为“诗仙”。
浪漫主义诗人。其人
爽朗大方,爱饮酒作
诗,对月亮情有独钟。
一 千 多 首诗歌 中 有近
四百首写月亮,月亮
是李白的诗魂。
活动一 诵读诗歌,欣赏音律美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 ——《三国志》
初 读 1
读准字音节奏 语气和语调
情 读 2
进入诗歌情境 有感情地朗读
复 读 3
多形式地反复 朗读熟读成诵
峨眉山月歌 唐 李白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
峨眉山月 半轮秋 ,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入——映入 流——流动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
向——驶向 下——顺流而下,前往 君——作者的友人
活动二 揣摩意境,赏析画面美
“词以境界为最上。 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 名句。诗词皆然,持此以 衡古今作者,可无大误 也。”

《峨眉山月歌》ppt课件

《峨眉山月歌》ppt课件

峨眉山月歌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
诗中共有5个的地名,你能都找出来吗?
峨眉山 平羌 清溪 三峡 渝州 你找对了吗?

不懂的词语可以同桌讨论一下。(半分钟)
(1)峨眉山:在今四川峨眉山市西南。 半轮秋:半圆的秋月,即上弦月或下弦月。 (2)影:月影。 平羌:江名,即今青衣江,在峨眉山东北。 (3)夜:今夜。 发:出发。 清溪:指清溪驿,在四川犍为峨眉山附近。 三峡:指长江瞿塘峡、巫峡、西陵峡,今在四 川、湖北两省的交界处。 (4)君:指峨眉山月。 下:顺流而下。 渝州:今重庆一带。〞
这样精巧的点出行程, 既有“仗剑去国,辞亲远 游”的豪迈,也有思乡的 情怀。
《峨眉山月歌》借哪两个景色写尽对故乡 故人的眷恋的?运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
诗人借“ 山中月”和“江水流” 两个意象来传送眷念之情,这样 寓情于景,使情景交融 。另外, 诗歌意境清朗秀美,风致自然天 成,语言浅近,音韵流畅,写尽 对故乡故人的眷恋。
峨眉山月半轮秋, 写景的句子是:
影入平羌江水流。
表达感情的句子是: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
表达感情的词是: 思君
李白写月亮的诗: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对影成三人 。
请同学举手分别说说每句诗的意思
第一、二句:· · · · · · 第三、四句:· · · · · ·


下面来看看整首诗的意思
诗歌大意
峨眉山上,半轮明月高高地挂在 山头,月亮倒映在平羌江那清澈的水 面。夜里我从清溪出发奔向三峡,到 了渝州就看不到你了,多么想念你啊!
这首诗连用五个地名 “峨眉山— 平羌江—清溪—渝州—三峡” 有何作 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创作年代:唐代李白
学习目标: 1.熟读、背诵诗歌。 2.理解诗文内容。 3.赏析景物描写。
请同学们齐声朗读 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
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从开元 到天宝,从洛阳到咸阳/冠盖满途车骑的 嚣闹/不及千年后你的一首/水晶绝句轻叩 我额头/当地一弹挑起的回音……
——余光中《寻李白》
峨眉山月歌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
作者简介——明作者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 号青莲居士, 中国唐朝诗人,有“诗仙” 之称。他以富于浪漫主义色彩的诗歌反映 现实,描写山川,抒发壮志,吟咏豪情, 因而成为光照古今的伟大诗人。
——明体裁
请同学们举手说一说,你还知道哪些李白 描写月光的诗句呢?
创作年代:唐代 作者:李白 作品体裁:七言绝句
诗歌六步走
——明节奏
峨眉山月歌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
诗歌六步走 ——明意境
[注释]
半轮秋:半圆的秋月。 发:出发。
君:指峨眉山月。一说指作 者的友人。 下:顺流而下。
诗歌大意
峨眉山上,半轮明月高高地挂在 山头,月亮倒映在平羌江那澄澈的水 面。夜里我从清溪出发奔向三峡,到 了渝州就看不到你(峨眉山上的 月亮)了,多么想念你啊!
诗歌六步走——明名句
前两句景物描写的作用: 1、点明时间—秋季的夜晚。 2、写出了山、月、江水等景致的 融合变幻。 3、衬托出诗人即将离开故乡时的 复杂情感。
李白笔下的月光世界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抽刀断
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诗歌六步走 ——明感情
《峨眉山月歌》借哪两个景色写尽对 故乡故人的眷恋的?运用了怎样的写 作手法?
诗人借“ 山中月”和“江水流” 两个意象来传送眷念之情,这样 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写尽对故 乡故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既有离开家乡的不舍之情,又有 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