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眉山月歌》课件85913

合集下载

峨眉山月歌PPT精品课件

峨眉山月歌PPT精品课件

点此播放动画视频
思亮但 念总在 不被从 已两清 。岸溪 的到 高渝 山 陪水 伴之 着中 我, 。像 一 个 好
顺夜在 流里一 而,个 下我秋 。乘高 着气 小爽 船、 ,月 从色 清明 溪朗 驿的
• 我似浮云滞吴越, • 君逢圣主游丹阙。 • 一振高名满帝都, • 归时还弄峨眉月。
点此播放动画视频
峨眉山月歌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
李白(701年2月28日—762年),字太白, 号青莲居士, 又号“谪仙人”。中国唐朝诗 人,有“诗仙”之称。代表作有《望庐山瀑 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 酒》、《梁甫吟》、《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他因写诗而闻名,为当时的人们所激赏,称 赞他的诗可以“泣鬼神”。他以富于浪漫主 义色彩的诗歌反映现实,描写山川,抒发壮 志,吟咏豪情,因而成为光照古今的伟大诗 人。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峨眉山月歌课件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峨眉山月歌课件

背景:
这首诗是李白年轻时离开蜀地时的作品, 意境明朗,语言浅近,音韵流畅。
《峨眉山月歌》是李白最早的一首写月诗。 这首诗写于他出蜀远游,向三峡进发的途中, 他怀着“遍谒(yè)诸侯,海县清一”的政 治抱负和生活理想,扬帆东下,辞亲远游。 然而这个青少年生活过的山清水秀的蜀地, 又使他犹豫满志的胸中萦绕着留恋的情绪。
峨眉山月歌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
李白笔下的月光世界
将要学到“月”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蜀道难》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抽刀断水水更流,
举杯销愁愁更愁。”《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月下独酌》
峨眉山月歌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
峨眉山月歌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
半轮秋
上弦月
下弦月
本文中描写月的特征的词语?
❖ 半轮秋 :半轮即半圆,是指上弦月或下弦 月
❖ 半轮秋代表了什么?
半轮秋和江水流是什么关系?
半轮秋和江水流
❖ 半轮秋月高挂在天空,月是寄予了作者 的思念之情,作者眼里月是和自己融为一体 的。
❖ 通过“影”字可以看出,无论江水流速是 多么快,月永远都陪在自己的身边。
思“君” 这里的君是指谁?
悟诗情
请同学举手分别说说每句诗的意思
❖ 第一、二句:······ ❖源自第三、四句:······李白笔下的月光世界
已经学过的“月” 《静夜思》
“举头望,低头思故乡”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七年级语文上册《峨眉山月歌》ppt课件

七年级语文上册《峨眉山月歌》ppt课件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在学习过程中使用的有效方法,如记忆技巧、阅 读策略等,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学习困难与问题
引导学生提出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教师或其他同学进行 解答和帮助,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下节课预告及预习任务
下节课内容预告
简要介绍下一节课的学习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期待。
预习任务布置
离别之情
通过描绘峨眉山月,抒发 诗人对友人的离别之情和 思念之感。
人生感慨
借峨眉山月之景,表达诗 人对人生的感慨和思考。
诗歌艺术特色
音韵和谐
运用平仄、押韵等手法, 使诗歌音韵和谐、节奏明 快。
意象生动
通过生动的比喻、拟人等 手法,使诗歌意象鲜明、 生动。
情景交融
将情感融入景物描绘中, 达到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 。
创作风格
李白诗歌具有豪放奔放、意境深 远、形象生动的特点,被誉为“ 诗仙”。
唐代文化背景
唐代文化繁荣
唐代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鼎盛时期,文 学艺术、哲学思想、科技教育等领域 均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诗歌盛行
唐代诗歌尤为盛行,涌现出大量优秀 诗人和作品,形成了唐诗这一独特的 文学现象。
《峨眉山月歌》创作背景
针对下一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相关的预习任务,如阅读课文、查阅资料等,帮助学生提前做好准备 。
THANKS
感谢观看
诗歌意象分析
峨眉山月
象征高洁、清幽的自然之美,表 达诗人对大自然的向往之情。
影入平羌江水流
描绘月光照耀下的江水流动,寓 意着时光的流逝和人生的变迁。
夜发清溪向三峡
以清溪、三峡为意象,展示诗人 对远方的向往和对未来的憧憬。
03
知识点梳理与掌握
重点词汇解析

李白《峨眉山月歌》古诗词PPT

李白《峨眉山月歌》古诗词PPT
峨眉山月歌
《峨眉山月歌》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的诗作。
汇报人: 汇报时间:
唐代·李白
பைடு நூலகம்
目 01 录 02
03
04
作者简介 基本内容 诗词赏析 诗人典故
第一部分
作者简介
古诗词的内容:按内容分,可分为叙事诗、抒 情诗、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 诗(咏史诗)、咏物诗、悼亡诗、讽谕诗等。
作者简介
青年游学
作者简介
东辞故土
开元十二年(724年),二十四岁的李白决心离开故 乡,他从江油出发,途径成都、峨眉山等地,舟行 至渝州(今重庆)后短暂停留。在登峨眉山之时, 他写下《登峨眉山》和《峨眉山月歌》两首诗,表 达了他入蜀时的畅快以及对前途坦荡的自信。两年 后李白离开四川,于开元十四年到达扬州。尔后李 白卧病并北上,途径汝州停留了一段时间。决定前 往安陆定居。在返回安陆的途中,李白在陈州结交 了好友孟浩然、李邕、汪伦等人。次年,李白与唐 朝旧相许圉师的孙女成婚,寓居在安陆寿山,并撰 写了《观云梦》这首著名的诗作。
作者简介
凄凉暮年
开元三年(715年),十五岁的乾元二年(759年) 李白重获自由,他随即顺着长江疾驶而下,作《早发 白帝城》。到了江夏,由于老友韦良宰正在当地做太 守,李白便逗留了一阵。乾元三年,李白应友人之邀, 再次与被谪贬的贾至泛舟赏月于洞庭之上,发思古之 幽情,赋诗抒怀。不久,又回到宣城、金陵旧游之地。 差不多有两年的时间,他往来于两地之间,仍然依人 为生。上元二年(761年),已六十出头的李白因病返 回金陵。在金陵,他的生活相当窘迫,不得已只好投 奔了在当涂做县令的族叔李阳冰。宝应元年(762年), 李白六十二岁客死在安徽当涂县令李阳冰处。
基本内容
诗词翻译

第三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峨眉山月歌》课件 (共21张ppt)

第三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峨眉山月歌》课件  (共21张ppt)

渝(yú)州
朗读古诗
峨眉山月歌 唐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
联读作者
诗仙李白 《峨眉山月歌》是一首
“李白”(701年- 762年)字太白,号青 莲居士,被誉为“诗
描写月亮的诗歌,是李 白26岁第一次离开家乡 四川,出外远游时所作。
想一想
1.热爱大自然的浪漫情操。 2.对故地(四川)的恋恋不舍之情。 3.对故人的深深思念之情。
意境:
诗歌中的意象综合起来构建成的让人产生想象 的境界,包括景、境、情三个方面。
相对于《静夜思》中的静态,《峨眉山月歌》是 动 态 的,出现了五个动词:
入流 发向下
诗人的位置是移动的、变化的,出现了五个地点
想一想,说一说
问:有人说“月”是此诗的关键,你是否同意这种说 法?试加以说明。
答:同意。本文的诗眼是“思”。 “月” 贯串整 个诗境,成为诗情的诱导物。明月可亲而不可近,可望 而不可及,如同思友之情。山月与人万里相随,夜夜可 见,使“思君不见”的感慨更加深沉。
本诗的章法
• 写景(一、二句)——描写峨眉山的美丽景色。 • 抒情(三、四句)——抒写对友人的怀念之情。
仙”,是唐代伟大的
浪漫主义诗人。其人
爽朗大方,爱饮酒作
诗,对月亮情有独钟。
一 千 多 首诗歌 中 有近
四百首写月亮,月亮
是李白的诗魂。
联读背景
“故知大丈夫必有四方之志。乃 仗剑去国,辞亲远游。”这是诗 仙李白二十四岁离开家乡时所写, 背 豪情壮志溢于言表。从此之后他 景 便浪迹天涯,四海为家。 介

联读背景



此诗当作于至德二载至上元年间李

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峨眉山月歌》课件(共15张ppt)

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峨眉山月歌》课件(共15张ppt)


歌借物抒情的特点。
赏读
解释题目:《峨眉山月歌》
“歌”——歌咏,题目是“歌咏峨眉山的月亮” 。
赏读
峨眉山简介
峨眉山,位于四川省乐山市境内,山高林密,景 色秀丽。它是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1996年12 月6日,峨眉山—乐山大佛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 入世界遗产名录。峨眉山月,自古闻名,其中“象 池月夜”是峨眉十景中最富感情色彩的一景。
从 清 溪 出
朋江月 友水影 一缓映 样缓在 ,流江 陪动水 伴,之 着像中 我一,
个随 好着
升夜 起幕 了降 半临 轮了 秋, 月峨
眉 山 上
探讨朗读节奏
知人论世,简介写作背景
李白,生于西域,长于蜀地,24岁出蜀而漫游楚
湘。《峨眉山月歌》是李白年轻时初离蜀地所写。为谋
求政治出路,实现政治理想,胸怀“四方之志”的李白
一、借明月表达思乡、思友之情
《静夜思》——借月抒怀,抒发思乡之情。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借月 抒怀,抒发思友之情。
二、明月是光明的象征 《古朗月行》——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 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三、借明月寄托自己的理想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当他乘船夜行,仰望峨眉山
上皎洁的明月,俯视月映清江的迷人景色时,感慨万千
,写下了此诗。
合作探究
有人说“月”是此诗的关键,你是否同意
本文的诗眼是“思?”。“月”是诗歌的意 象,是诗情的触发点, 写“月”是为了抒发 “思君”之情。明月可亲而不可近,可望而 不可及,如同思乡思友之情。山月与人万里 相随,夜夜可见,使“思君不见”的感慨更 加深沉。
一生之中怀才不遇,“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 《路 难行》。遭白眼、受委屈,人世间竟是如此不愉快,那么什 么地方最纯洁高尚呢?月亮,只有月亮了,似乎只有月亮, 才能使他得到解脱,以后人们传说他去捉月亮决非偶然,不 正是他追求理想去了吗?

外古诗词诵读《峨眉山月歌》课件(共24张PPT)

外古诗词诵读《峨眉山月歌》课件(共24张PPT)
表达了作者的依依惜别和对故乡 (友人)的思念之情。
请同学举手分别说说每句诗的意思
❖ 第一、二句:······ ❖ 第三、四句:······
“影入平羌”是什么影?“江水流”有哪 些东西在江中流动?
“影”指月光;还是月影和流水
“影入平羌江水流”中“入”“流”用得非常 妙,请你说说秒在何处。(写出了峨眉山 月怎样的一种动中之景?)
“入”和“流”两个动 词描绘出这样一幅画面:月 影映入江水,又随江水流去。 不仅写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景, 同时暗点秋夜行船之事。
请用生动的语言描绘这山间,有如青山吐月;皎洁的月影 倒映在平羌江面上,江水流动,月 影也随着江水前行。
“思君”的“君”指什么?三四句字面上 没有写月,请问月在何处?此时的月有何 特殊含义?
“思君”的“君”指故乡的月,即峨眉山 上的月。 月在故乡,月在诗人心中。 象征着故乡,也象征着故乡的亲人。
连用五个地名,既巧妙点出 行程,渐次展开了一幅千里 蜀江行旅图,也构成一种清 朗秀美的意境。
分析诗句
前两句(写景): 秋高气爽,月色特明 。
后两句(抒情): 故国故人,恋恋不舍 。
《峨眉山月歌》运用了怎样的抒情方式?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诗人借“ 山中月”和“江水流” 两个意象来传送眷念之情,这样 寓情于景,使情景交融 。
理解诗歌
请同学们借助于注释,小组合作,理解诗 歌大意。(2分钟)
[注释]
峨眉山:在今四川峨眉县西南。 半轮秋:半圆的秋月,即上弦月或下弦月。 平羌:江名,即今青衣江,在峨眉山东。 发:出发。 清溪:指清溪驿,在四川犍为峨眉山附近。 三峡:西起重庆奉节县的白帝城,东至湖
北宜昌市的南津 关,由瞿塘峡、巫峡、 西陵峡组成 君:指同住峨眉的友人 下:顺流而下。 渝州:今重庆一带。

七年级语文人教部编版(上册)《峨眉山月歌》课件(共28张PPT)

七年级语文人教部编版(上册)《峨眉山月歌》课件(共28张PPT)
峨眉山月歌
01.析词解题,弄清“写什么” 02.会意体境,思考“怎么写” 03.推理明旨,探究“何以写”
峨 眉 山
秀甲天下
峨眉山月歌
写作背景(齐读) 这首诗是年轻的李白初离蜀地时的作品,大约 作于唐玄宗开元十三年(25岁左右),是李白 即将出蜀时所作。
01.析词解题,弄清“写什么”
“峨眉山月歌”的“歌”这个字 如何理解?
推荐课后阅读李白的《关山月》 、《月下独酌》、《峨眉山月歌送蜀僧 晏入中京》三首诗,读一读,想一想, 背一背。
谢谢
Thank you for your criticism
齐读: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唐 意象:峨眉山,半轮秋月,月影,平羌江水。 诗
一二两句紧扣“月”来写。
月?
重难点2:三四句写“月”吗?怎么写?
读一读、想一想
读三四两句,作为主要歌咏对象的“月” 似乎与大家玩起了“捉迷藏”,大家一起 来找找“月”。
齐读: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敢于质疑,树立科学精神
宿建德江(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唐
把小船停靠在雾气弥漫小洲边, 诗
夕阳西下漂泊的旅客更添惆怅。 原野空旷天幕低垂在树林后边, 江水清澈倒映出明月伴我身旁。
枫桥夜泊(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唐
全诗以“月”来构筑诗情。
03.推理明旨,探究“何以写”
重难点3:(讨论) 李白何以写“峨眉山月”?“ 君”指“亲友”还是指“月”?思考 “月”在诗中的妙用。
“君”既是“友”又是“月”。峨眉山是 作者故乡,写峨眉山月,就是写故乡写亲 友。“仗剑去国,辞亲远游”的青年,乍 离乡土,对故国故人不免恋恋不舍。江行 见月,如见故人。以月拟人富含诗意,语 短而情长,表达了作者惜别之情。这样理 解,诗歌的情感更深沉,意境也更悠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歌六步走 ——明名句
李白笔下的月光世界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抽刀断
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请同学们举手说一说,你还知道哪些李白 描写月光的诗句呢?
诗歌大意
峨眉山上,半轮明月高高地挂在 山头,月亮倒映在平羌江那澄澈的水 面。夜里我从清溪出发奔向三峡,到 了渝州就看不到你(峨眉山上的 月亮)了,多么想念你啊!

诗歌六步走
——明感情
《对的这 情故写峨首?乡作眉诗故手山歌人法月表的?歌达眷》了恋借诗的哪人?两怎运个样用景的了色感怎写样尽
诗人借“ 山中月”和“江水流” 两个意象来传送眷念之情,这样 寓情于景,使情景交融 。另外, 诗歌意境清朗秀美,风致自然天 成,语言浅近,音韵流畅,写尽 对故乡故人的眷恋。
诗歌六步走 ——明意境
[注释]
❖ 峨眉山:在今四川峨眉县西南。 ❖ 半轮秋:半圆的秋月,即上弦月或下弦月。 ❖ 平羌:江名,即今青衣江,在峨眉山东。 ❖ 发:出发。 ❖ 清溪:指清溪驿,在四川犍为峨眉山附近。 ❖ 三峡:西起重庆奉节县的白帝城,东至湖北宜昌市
的南津 关,由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组成 ❖ 君:指峨眉山月。一说指作者的友人。 ❖ 下:顺流而下。 ❖ 渝州:今重庆一带。
峨眉山月歌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
——明体裁
作品名称:峨眉山月歌 创作年代:唐代 作者:李白 作品体裁:七言绝句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 莲居士, 又号“谪仙人”。中国唐朝诗人, 有“诗仙”之称。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 、《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 《梁甫吟》、《早发白帝城》等多首。他因 写诗而闻名,为当时的人们所激赏,称赞他 的诗可以“惊天地,泣鬼神”。他以富于浪 漫主义色彩的诗歌反映现实,描写山川,抒 发壮志,吟咏豪情,因而成为光照古今的伟 大诗人。
请同学们齐声朗读
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 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从开元 到天宝,从洛阳到咸阳/冠盖满途车骑的 嚣闹/不及千年后你的一首/水晶绝句轻叩 我额头/当地一弹挑起的回音……
——余光中《寻李白》
诗歌六步走
峨眉山月歌
—李—白 明节奏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