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阳高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选修 外国小说欣赏 7娜塔莎学案三 精品

合集下载

山西省阳高县第一中学高中语文选修系列《外国小说欣赏》《第七单元山羊兹拉特》配餐作业二缺答案

山西省阳高县第一中学高中语文选修系列《外国小说欣赏》《第七单元山羊兹拉特》配餐作业二缺答案

《山羊兹拉特》配餐二二、阅读鉴赏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5~8题。

(18分)平面的生活米·图尼埃眼镜商放下检验镜,一边说话,一边带着明显的好奇表情,窥伺着他的话将在我身上产生的效果:“哦,好的。

事情很简单,您是独眼龙.”“独眼龙?我?但我有两只眼睛,并且是用两只眼睛来看世界的啊!”“或许您是用两只眼睛来看的,但绝不是同时用两只眼睛。

您的右眼近视,而左眼远视,这两个缺陷恰好使得您的双眼可以交替工作。

我们假设您面前二十厘米处放着一个物体,”说着他从桌上拿起一张写有字母的卡片,“您当然看得见这张卡片,但只是用您的右眼。

对您的左眼来说,这个物体太近了,因此它此时处于休息状态。

现在卡片距您五十厘米,您的右眼开始感觉不适。

但您的左眼,也就是远视眼,却苏醒过来。

再远十厘米,行了。

您的右眼放弃了,并将接力棒传给了自己的邻居。

左眼忠诚地接替了右眼,而您什么也没注意到。

”“太奇妙了!我是多么完美啊!我的眼睛是多么聪明啊!确实如此,既然人们长着两只眼睛,为何不让它们各有专攻,分工协作呢?"“请您不要太过得意。

”眼镜商说,“因为,只要您不在乎能否感觉到物体的凹凸起伏,一切都会相安无事。

”“因为我感觉不到物体的凹凸起伏吗?"“您当然感觉不到。

要感觉到物体的凹凸起伏,必须同时用两只眼睛进行观察。

两幅相似但不相同的图像之间的微小差距产生立体感。

”“因此我是生活在一个只有二维的世界中了?”“是的,您看到的是一个平面世界.对您来说,有左有右,有高有低,至于深度,则根本没有,这便是独眼龙的视觉。

”“您提示的情况多么令人震惊啊!那么我该做些什么呢?”“我要给您配副眼镜,有了它,您就可以同时用两只眼睛来看世界了。

”眼镜商许诺说。

三天后,戴着这副应该会给我的双眼有辅助作用的眼镜,我再次走出眼镜店,便立刻不得不闪身让一位夫人进门。

一位夫人?应该说是一只鼻子,一只后面跟着一位夫人的鼻子.因为我一生中从没见过这样的鼻子,硕大,无边,尖利,如同一只鹳嘴向我直刺而来。

高二语文新人教(选修《外国小说欣赏》)教学课件:第7课《娜塔莎》 (共49张)

高二语文新人教(选修《外国小说欣赏》)教学课件:第7课《娜塔莎》 (共49张)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幸福的家庭 是相似的,不幸 的家庭各有各的 不幸。
——卷首名言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复 活 ︱ 人 性 的 聂卡赫秋留 莎回 归道·玛夫斯、洛娃
宅第邸9章 扩声系d统ǐ 调音
花翎 líng
勋绶 砰然
shòu pēng
搽香粉 chá
迸流 bèng
皱襞 zhòu bì
从容 cóng
怯场 qiè
袒露 tǎn
怜悯 mǐn
饶恕
ráo
撩一下
liāo
寮房
liáo
同僚
liáo
潦草
liáo
燎原
liáo
撩拨
liáo
缭乱
liáo
镣铐章 扩声系统调音
下面选项中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C
bènɡ
A.勋绶(shòu) 砰(pēnɡ)然 迸(bìnɡ)流
chá
B.搽(cā)香水 宅邸(dǐ) 怯(qiè)场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导入新课
“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是出自哪个国家哪位作家的哪部作品? 明确:伟大的 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名著《安娜·卡列尼 娜》。 今天,我们要学习列夫·托尔斯泰的另一部名著 《战争与和平》中节选的内容。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学习目标
一八一二年,俄、法两国再度交战,安德 烈·保尔康斯基于多勃琪诺战役中身受重伤, 俄军节节败退,眼见莫斯科即将陷于敌人之手,
罗斯第托9章 夫扩家声系将统调原音本用来搬运家产的马车,改派 去运送伤兵,娜塔莎方能于伤兵中发现将死的 安德烈·保尔康斯基。她向他谢罪并热诚看护 他,但一切都是徒劳了,安德烈·保尔康斯基 仍然逃不过死亡之神而去世了。彼尔化装成农 夫,想伺机刺杀拿破仑,但却被法军逮捕而成 为俘虏。其妻爱伦于战火中,仍继续其放荡行 为,最后,因误服堕胎药而死亡。几番奋战后, 俄国终于赢得胜利,彼尔于莫斯科巧遇娜塔莎, 两人便结为夫妇,而安德烈·保尔康斯基的妹 妹玛莉亚也与娜塔莎之兄尼克拉结婚,而组成 一个幸福的家庭。

山西省阳高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选修 外国

山西省阳高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选修 外国

《娜塔莎》学案二
编者:审核人:
[整体·感知]
本文通过对娜塔莎参加舞会而表现出来的心理行为来展现一个情窦初开的少女形象,鲜活生动。

[文脉·梳理]
①安德来发出邀请②索尼亚劝阻未果
[文本·精析]
1.作者笔下的娜塔莎是怎样的形象?
2.“娜塔莎望着他们,几乎要哭了,因为跳第一圈华姿舞的不是她”,为什么没有跳第一圈华姿舞,娜塔莎“几乎要哭”呢?从这一心理活动,我们推断娜塔沙的容貌会是怎样的?
3.作者用了哪些方法刻画人物?
4.文中的娜塔莎对阿那托尔所表现出来的是真挚的爱情吗?如何理解她对安德来的爱情呢?
[话题·互动]
话题:读完本文后,你喜欢托尔斯泰精心塑造的女主人公娜塔莎吗?请说明理由。

学生甲:喜欢娜塔莎复杂的个性。

她虽活泼天真,热情浪漫,敢爱敢恨,但却又盲目轻信别人,可以说她是一个个性复杂的女孩。

正是因为她性格中的复杂个性,才使得她更具有经典意义。

我的观点:。

山西省阳高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选修 外国

山西省阳高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选修 外国

《素芭》学案二
编者:审核人:
[整体·感知]
素芭是一位哑女,作者通过刻画她永恒孤寂的内心世界,为我们展示了素芭的不幸以及她与自然的和谐融合。

长大后,由于自身的残疾,素芭被迫远嫁加尔各答,远离了她熟悉的生活,陷入了更大的孤寂之中,素芭的遭遇让人同情。

作者笔下的素芭是美丽聪颖、内心丰富、充满爱心的善良女性形象。

[文脉·梳理]
[文本·精析]
1.作者是如何塑造素芭这一形象的?
2.素芭生活在一个怎样的环境中?结合课文进行分析。

村人和父母的冷漠更衬托出了素芭的不幸,引起了人们深深的同情。

3.本文在开头结尾上有何特色?
[话题·互动]
话题:有人认为小说的结尾过于简单,有的人则认为结尾非常巧妙,你是如何看待的?
学生甲:我认为小说的结尾过于简单。

结尾写道:“这次,她的丈夫用自己的双眼和双耳,非常仔细地察听,相了亲,娶了一位会说话的姑娘。

”如果再叙述一下丈夫和新婚妻子的恩爱和素芭所遭受到的冷遇,艺术效果会更好一些。

我的观点:。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选修外国小说欣赏教学案:第7课娜塔莎含答案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选修外国小说欣赏教学案:第7课娜塔莎含答案

“那是百花盛开,姹紫嫣红开遍的繁华如梦/却原来,都付之断瓦残垣/那是情人间呢喃相依的璧人一双/却不料,竟是躲不过世情人心/那是壮士舞干戈,八千里路云和月的沙场豪情/却终究,不许人间见白头."娜塔莎只在第一眼,就爱上了安德来公爵.那是一个孩子的爱情,真诚、纯洁却带着几分轻率。

泰戈尔一直关注女性的悲剧命运.小说《素芭》中泰戈尔用大量笔墨细腻描写素芭极为深刻、极为美好、极为丰富的内心世界,而这样一个女孩却没有得到她应有的关爱。

在这里,看不到人性的美好,看不到亲情的可贵,这里只有欺骗和交易.女孩因为残疾而变成了亲人的负是从哪一次凝眸开始,是从哪一次相遇结缘,是从哪一刻年轻的心迷失了方向,又是从哪一场浩劫里生命重新找到了意义,本文从托翁的《战争与和平》中为我们截取了这一段不完美但最终完美的爱情。

担,而得不到亲人更多的爱护。

“现在,在这位姑娘永恒沉默的心灵里,响起一种无限的无法言说的哭泣声,除了心灵探索者,谁也不会去倾听那种无声的哭泣。

”这不仅是素芭无法言说的悲哀,也是泰戈尔对人们这种漠视的态度感到的悲哀,因而使悲剧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学习本单元,要进一步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认识小说中人物的地位和作用.通过比较、分析两篇小说人物刻画手法的异同,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尤其是“画眼睛”及心理描写等手法,学会从侧面分析人物形象。

通过对《娜塔莎》文中精彩对话的揣摩,感知娜塔莎性格中的优点与缺点,同时通过对《素芭》中的肖像、心理描写的赏析,理解作者对于印度妇女悲惨命运的深切同情。

第7课娜塔莎对应学生用书P32一、读准字音(一)单音字1.官邸.(dǐ) 2.花翎.(línɡ)3.勋绶.(shòu) 4。

砰.然(pēnɡ)5.迸.流(bènɡ) 6。

绛.红(jiànɡ)7.耽.搁(dān)8.皱襞.(bì)9.怯.场(qiè)10.憎.恶(zēnɡ)(二)多音字1.帖错误! 2.伯错误!3.仆错误!4。

山西省阳高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选修 外国

山西省阳高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选修 外国

单元检测(三)(时间:100分钟满分:120分)一、基础积累(12分,每小题3分)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剑南风景区的万竿碧竹,郁郁葱葱,生机勃勃。

那壮观的景色令他久久不能________。

②勘探队员们跋山涉水,风餐露宿,________不定,为祖国的勘探事业默默地奉献着。

③我们不能容许我们的具有崭新内容的抗议______为暴力行动。

A.释怀形迹退变B.释怀行迹退变C.忘怀形迹蜕变D.忘怀行迹蜕变【解析】“释怀”,指爱憎、悲喜等感情在心中消除;“忘怀”,忘记,多指情景、景观事情等具体的事物。

“行迹”,行动的踪迹;“形迹”,举动和神色。

“蜕变”,人或事物发生质变;“退变”,器官功能的衰退演变。

【答案】 D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A.为了保护自然环境,这项工程的设计人员决定改弦更张....,重新设计,选择更为恰当的施工方案。

B.工会准备组织职工去九寨沟旅游,大家兴致勃勃,小张更是推波助澜....,积极鼓动年轻人要搞生态自助游。

C.在签名售书活动开始前,作者诚恳地说,书中不少看法都是一孔之见....,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D.为防止有毒豆制品再次流入市场,有关部门迅速采取釜底抽薪....的办法,查封加工窝点,堵住了生产的源头。

【解析】A项,“改弦更张”原来指琴声不和谐,换上琴弦,重新演奏,后比喻改革制度和方法,符合语境。

C项,“一孔之见”比喻狭隘片面的见解,多作谦辞,用在句中十分得体。

D项,“釜底抽薪”字面的意思是抽去锅底下的柴草,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与后面的语境也十分切合。

B项,“推波助澜”是个贬义词,比喻促成或者助长坏事物的发展,使其扩大影响,不符合句子的感情色彩。

【答案】 B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据了解,我市移动电话部门针对春节期间手机短信密集发送,对今年发送量进行了预测,并事先做好相关准备工作。

B.中国证监会所属的应急处理中心监测互联网,在某证券网站提供的多款证券交易软件的安装程序中捆绑了木马程序,这对网上金融交易危害极大。

山西省阳高县第一中学高中语文选修系列外国小说欣赏第

山西省阳高县第一中学高中语文选修系列外国小说欣赏第

《礼拜二午睡时刻》学案二
在当时混沌蒙昧、冷漠的时代背景之下,作者让一个有着生命尊严的、敢于直面苦难的母亲走入了人们的视线,以一个有着尊严的生命的个体来警醒世人。

在母亲的精神的感召之下,他们的生活也随之发生了改变。

神父从最初的冷漠到为不知死者姓名而感到羞耻,到开始怀疑上帝的意志;小镇上的人也从昏睡的礼拜二午睡时刻醒来。

虽然他们仍然抱着羞耻母亲的心情而来,但是他们从昏睡中醒来,走出了第一步。

在小镇人的精神的清醒中,母亲扮演了唤醒者的角色。

这正是文章的主旨所在:以母亲平静而尊严的面容,孱弱的身躯,逼视着小镇人从“梦中”惊醒,思考自己的命运,反思自己的行为。

①②
1.小说是怎样来表现母爱的?最感人的地方在哪里?
2.文章中的母亲是一个怎样的形象?我们该如何去判断分析?
3.小说用了很大的篇幅来述写母女俩未拜祭之前的火车行程,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
4.作者在小说中写到母女的主要目的是去拜祭那个拳击手,文章却在拜祭将要开始时突然停止了,为什么?
话题:有人认为,这篇小说的题目“礼拜二午睡时刻”,表面上看,只是陈述了故事发生的一个主要时间段,对表现文中的人物形象似乎没有什么作用。

小说的主人公是那位母亲,不如直接以“母亲”为题更能突出主题。

你认为这一观点合适吗?说说理由。

学生甲:合适。

题目“礼拜二午睡时刻”,除了点明了故事发生的一个主要时间段,很难再看出其他的信息,这对表现小说中人物的内心世界没有任何帮助。

如果以“母亲”为题,小说的主人公不言自明,读者阅读就有了明确的重点和方向,对小说主题的把握也不容易产生偏差。

我的观点:。

山西省阳高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选修 外国小说欣赏 8素芭学案一 精品

山西省阳高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选修 外国小说欣赏 8素芭学案一 精品

《素芭》学案一编者:审核人:修士与上帝一位修士不小心跌入了水流湍急的河里。

但他并不着急,因为他相信上帝一定会救他的。

正好有人从岸边经过,但他想上帝会救他的,于是没喊。

当河水把他冲到河中心时,他发现前面有一根浮木,但他想上帝会救他的,于是照样在水中扑腾。

最后他被淹死了。

修士死后,他的灵魂愤愤不平地质问上帝:“我是一位如此虔诚的传教士,你为什么不救我呢?”上帝奇怪地问:“我还奇怪呢,我给了你两次机会,为什么你都没有抓住?”【哲理启发】机会随时都有,看你如何发现和把握。

[知识·梳理]第1步读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1.单音字诅咒..()() 疵.点()黑眸.() 蜷.缩()絮.语() 簌.簌()槟.榔() 炎热炙.人()嘟.哝() 叱.责()脸颊.() 犄.角()懒散.() 休憩.()岸埠.() 海市蜃.楼()窥.望() 牝.鹿()干瘪.() 修葺.()踌躇..满志( )( ) 胚.胎( ) 2.多音字 纤⎩⎨⎧( )纤绳( )纤细 畜⎩⎨⎧ ( )牲畜( )畜牧蚌⎩⎨⎧( )海蚌( )蚌埠降⎩⎨⎧( )降生( )降服数⎩⎨⎧( )数不胜数( )数见不鲜()数目解⎩⎨⎧( )浑身解数( )押解()解放第2步写字形——奥妙无穷方块字 ⎩⎨⎧zhù( )立zhù( )藏 ⎩⎨⎧ shuò( )大qí( )长 ⎩⎨⎧pí( )邻pì( )美 ⎩⎨⎧ shǎn ɡ( )午军xiǎn ɡ( ) ⎩⎨⎧mò( )然mù( )捐⎩⎨⎧摩suō( )婆suō( )第3步用词语——送你一双慧眼 1.弥补·弥合①北京今年将继续加大投入,________(弥补/弥合)始终存在的城市供水缺口。

②只有制定科学的法律,平衡彼此的权利和义务,在现实生活中才能逐渐地 ________(弥补/弥合)不同群体、不同阶层之间的裂痕。

2.变换·变幻①人类忙忙碌碌的世界,仿佛停止了自己的一切活动,蓦然间,它________(变换/变幻)成一座可怖而孤寂的塑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娜塔莎》学案三
编者:审核人:
[写法·借鉴]
1.写作特色
精彩的片段刻画
本文节选了三个片段来刻画娜塔莎的形象:准备参加舞会时兴奋、激动与紧张,帮助别人,自己却耽搁了,体现了她的浪漫与纯真善良;参加舞会时担心不被邀请时的焦急、失望以及和安德来共舞时的轻巧、灵活,表明她渴望爱情与幸福;受阿那托尔的诱惑而背叛安德来公爵刻画出娜塔莎的轻率与过于幻想。

三个片断从不同方面勾勒了娜塔莎这个贵族少女的形象。

2.迁移应用
写一个人物活动片段,通过人物描写能突显人物性格的某个侧面,不少于150字。

[佳作·领悟]
复活(节选)
列夫·托尔斯泰
有一种迷信流传很广,认为每一个人都有固定的天性:有的善良,有的凶恶,有的聪明,有的愚笨,有的热情,有的冷漠,等等。

其实人并不是这样的。

……
人好像河流,河水都一样,到处相同,但每一条河都是有的地方河身狭窄,水流湍急,有的地方河身宽阔,水流缓慢,有的地方河水清澈,
有的地方河水浑浊,有的地方河水冰凉,有的地方河水温暖。

人也是这样。

每一个人都具有各种人性的胚胎,有时表现出
这一种人性,有时表现出那一种人性。

他常常变得面目全非,
但其实还是他本人。

有些人身上的变化特别厉害。

聂赫留朵
夫就是这一类人。

这种变化,有的出于生理原因,有的出于精神原因。

聂赫留朵夫现在就处在这样的变化之中。

……
聂赫留朵夫……只要求……进去探望。

……玛丝洛娃已经在那里。

她从铁栅栏后面走出来,模样文静而羞怯。

她走到聂赫留朵夫跟前,眼睛不看他,低声说:
“请您原谅我,德米特里·伊凡为奇,前天我话说得不好。


“可轮不到我来原谅您……”聂赫留朵夫想说,但没有说下去。

“不过您还是离开我的好。

”玛丝洛娃补充说,用可怕的目光斜睨了他一眼。

聂赫留朵夫在她的眼睛里又看到了紧张而愤恨的神色。

“究竟为什么我得离开您呢?”
“就该这样。


“为什么就该这样?”
她又用他认为愤恨的目光瞅了瞅他。

“嗯,说实在的,”她说,“您还是离开我吧,我对您说的是实话。

我受不了了。

您把您那套想法丢掉吧,”她嘴唇哆嗦地说,接着沉默了一下。

“我这是实话。

要不我宁可上吊。


聂赫留朵夫觉得,她这样拒绝,表示她因为他加于她的屈辱恨他,不能饶恕他,但也夹杂着一种美好而重要的因素。

她这样平心静气地再次拒绝他,这就立刻消除了聂赫留朵夫心里的种种猜疑,使他恢复了原先那种严肃、庄重和爱怜的心情。

“卡秋莎,我原先怎么说,现在还是怎么说,”他特别认真地说,“我求您同我结婚。

要是您不愿意,现在不愿意,那么,我继续跟着您,您被发送到哪里,我就跟到哪里。


“那是您的事。

我没有别的话要说了。

”她说,嘴唇又哆嗦起来。

聂赫留朵夫也不再作声,觉得说不下去了。

“我现在先到乡下去一下,然后上彼得堡,”他终于镇定下来说,“我将为您的事……为我们的事去奔走。

上帝保佑,他们会撤销原判的。


“不撤销也没有关系。

我就算不为这事,也该为别的享受这个罪……”玛丝洛娃说,他看见她好不容易才忍住眼泪……
他问她还需要什么,她回答说什么也不需要。

他们又沉默了。

“哦,至于医院的事,”她忽然用那斜睨的眼睛瞅了他一眼,说,“要是您要我去,那我就去。

酒我也不再喝了……”
聂赫留朵夫默默地瞧了瞧她的眼睛。

她的眼睛在微笑。

“那很好。

”他只能说出这样一句话来,说完就同她告别了。

“是啊,是啊,她简直换了一个人了。

”聂赫留朵夫想。

他消除了原来的种种疑虑,产生了一种崭新的感觉,那就是相信爱的力量是不可战胜的。

玛丝洛娃在同聂赫留朵夫见面以后,回到臭气熏天的牢房里,脱下囚袍,坐到铺上,两手支住膝盖。

牢房里只有几个人……
“嗯,怎么样,见到了?”她们问。

玛丝洛娃没有回答,坐在高高的铺上,晃动着两条够不到地的腿。

“你哭什么呀?”道口工说,“千万别灰心。

哎,卡秋莎!说吧!”她两手敏捷地编织着说。

玛丝洛娃没有回答。

……柯拉勃列娃忽然提议说:“咱们来喝点酒怎么样?”
“我不喝了,”玛丝洛娃回答,“你们喝吧。


【精要赏析】《复活》是托尔斯泰晚年呕心沥血十余载所作的长篇小说,是世界文学宝库中不可多得的瑰丽篇章。

该小说讲述的是一个纯洁、热诚、朝气蓬勃、有美好追求的大学青年聂赫留朵夫在姑妈家度假时,与美丽纯洁的少女卡秋莎恋爱的故事。

大学毕业后他进入了军队和上流社会,“耳濡目染”过起了花天酒地、醉生梦死的生活。

在此期间,聂赫留朵夫去姑妈家客居时,诱奸了卡秋莎,并弃之不顾,致使卡秋莎最终沦为
妓女,后被诬陷为杀人窃财罪,而聂赫留朵夫恰是一位陪审团成员。

两人的不期而遇使两人共同走上“复活”之路。

本文节选了他们两个多次见面后的一个片段。

卡秋莎·玛丝洛娃是不是重新爱上了聂赫留朵夫?——答案是肯定的。

卡秋莎·玛丝洛娃一向认为聂赫留朵夫是她所遇见的男人中最好的一个,尽管他残酷地伤害过她。

她对聂赫留朵夫的初恋是纯洁的、真挚的,在她的内心一直保存着这一份可贵的感情,只是“原封不动地深埋在记忆里,而且封存得那么严密,就像蜜蜂把一窝螟虫封起来”。

事实上,像她这样一个深情的女人,在原谅了聂赫留朵夫之后,对他并非不可能再重新产生爱情。

但是,在经历了血泪斑斑的摧残之后,要卡秋莎·玛丝洛娃再像以前那样爱他,这也是不可能的。

她的爱情已大大褪色,但也可以说有了升华,玛丝洛娃对聂赫留朵夫的爱已没有少女时代的狂热,也没有理想化的成分,她更不想同他结合。

含苞欲放的爱情的芳香早已经消失,鲜艳娇嫩的花瓣也已经褪色,有些东西失去了就永不复返,生活就是这样残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