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流服务人文关怀大医风范
浅谈优质护理服务中的人文关怀

浅谈优质护理服务中的人文关怀标签:优质护理;人文关怀当前正在开展的“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不仅要提高医疗护理人员的素质管理、护理技术管理、设备设施管理、透明收费管理、护理环境管理、护理文化管理和护理制度管理等,更要以患者要求的护理服务高品质为根本,坚持以人为本的人文关怀整体护理服务理念,将人文关怀纳入护理服务体系,在护理实践中坚持以人为本,实施人文关怀,提升护理服务质量。
这是现代护理服务科学发展的主题,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要求。
1 护理服务的人文关怀理念人文关怀就是以人为本,重视人的因素,承认人的价值和主体地位。
护理服务的载体是患者,即“以患者为中心”。
因此,满足患者的需要,缩短就诊时间,及时有效治疗,尽量祛除患者身体的疾病是提升服务质量的出发点。
在护理服务实践中,要更可能多的给予患者精神上的呵护,心理上的宽慰,行为方式上的指导;尊重和同情患者,寻求与患者情感上的共鸣;满足患者的现实需要和潜在需求。
在每一个护理环节中,对患者始终融入关爱、尊重的服务理念,通过访视和家人般的周到关爱,与患者建立亲情关系。
在亲情的护理行为中,给患者一种依赖感和安全感。
在与患者以深厚爱心的沟通中,唤起患者向往健康,善待生命,接受护理和得到友爱的感情。
2 护理服务的人文关怀实质2.1 人文关怀的本质是一种以人为中心,对人的生存意义、人的价值以及人的自由和发展珍视和关注的思想。
护理文化建设内涵也是以人为中心,尊重人、关心人、激励人。
现代医学模式强调心理和社会因素对人类健康的影响,肯定精神关怀对健康的意义,体现了人文关怀的精神实质。
2.2 人文关怀在护理服务中的体现,是护理人员以人道主义的精神对患者的生命与健康、权利与需求、人格与尊严的真诚关心和关注[1]。
即除了为患者提供必需的护理技术服务外,还要为患者提供精神的、文化的、情感的服务,以满足患者的健康需求,给予他们系统整体的护理。
2.3 护患沟通是人文关怀在护理服务中的具体应用。
医院文化理念

医院文化理念为了一切病人,为了病人一切,一切为了病人。
广博慈祥,追求卓越,厚德行医,医德共济。
环境卫生,从我做起,干净家园,人人有责。
多一声问候,多一份关爱,多一些笑容,多一声祝愿。
改陋俗,树新风,提高全民健康水平。
医院建设我奉献,医院文明我参加医院进展我欢乐。
关爱生命,奉献真情,营造温馨。
感同身受,理解每位患者的心理状态。
博极医源,精诚不倦。
发奋图强,开拓创新,建设医院新形象。
立场决断一切,环节决断成败。
给我一份信任,还您一身健康。
爱惜公共设施,提倡文明生活。
从我做起,人人争当文明市民。
营造精美环境共享健康生活。
转变工作作风,优化服务环境,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全院职工行动起来,为创建省级文明单位标兵共同奋斗。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维护人民群众健康权益。
美化医院,就是美化我们的家园。
说文明话,行文明路,办文明事,做文明人。
情系健康,我们缔造完满生活。
严谨行医,诚信为人。
患者的满足是我们的动力。
以患者满足为标准,以精益求精为准篇。
人人都是文明单位创建参加者,个个都是文明单位建设主军。
做文明市民,树文明新风。
单位的文明,离不开您的努力。
医院文化理念21、做文明员工,建文明医院。
2、用技术治疗患者伤,用温情治疗伤者痛,宁可自己麻烦百次,不让患者麻烦一次。
3、树岗位新风,展天使形象。
4、创建文明单位,构建和谐医院。
5、以我真心、关怀、耐烦换您放心、安心、舒心。
6、美德贵在坚持,文明重在行动。
7、让陇南的天更蓝,水更清,山更绿,城更美。
8、以患者满足为标准,以精益求精为准篇。
9、为医院的建设和进展做贡献。
10、弘扬白求恩精神,注塑医院新形象。
11、为了一切病人,为了病人一切,一切为了病人。
12、爱心是生活明媚的阳光,文明是人生温馨的春风。
13、塑窗口形象,树行业新风。
14、举手之间百姓利益,一针一线性命攸关。
15、爱心由我奉献,疗效请您验证。
16、做文明市民,树文明新风。
17、改陋俗,树新风,提高全民健康水平。
“个十百千”工程培养医护生职业素养

“个十百千”工程培养医护生职业素养作者:刘千贺来源:《视界观·下半月》2019年第03期摘要:医学人文素质是医护工作者重要的职业素养,医德与医疗技能相辅相成。
高等医学教育应以培养德术兼备的医学人才为己任。
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个十百千”工程有效推动了富有特色的医学人文课程教育实践。
关键词:医学人文素质;高等教育;职业素养疾病谱的变化,医学模式的转变,對医药卫生人才整体素质尤其是人文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
在医疗实践中,医德与医疗技能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高等医学教育应以培养德术兼备的医学人才为己任。
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打造“个十百千”学生职业素质提升工程,系统设计“以传统文化教育基地为依托,以十项主题教育活动为抓手,以百部必读书目为引导,以千名志愿者服务社会为重点”的“个十百千工程”,有效推动了富有特色的隐形人文课程的教育实践。
一、以古鉴今,打造传统文化基地学院的办学所在地,在办学渊源上可以上溯到元代的鹤山书院。
学院萃取鹤山书院和江苏巡抚有关爱国、廉洁、勤政、爱民的优秀传统文化精髓,并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医学人文元素有机结合,布展创建而成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基地。
依托建成的校内传统文化教育基地,学院建设完成“六个一”项目:一项展览、一所研究中心、一方讲坛、一本画册、一张光盘和一个网站。
以多种载体和手段对学生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将传统文化教育基地变成“电脑上的基地”、“口袋里的基地”。
最大限度地发挥了传统文化基地的培育、导向、激励、凝聚、整合和创新功能。
此外,学院还组织传统文化基地书法笔会、传统文化教育剧本评选等活动,排练了以学院传统文化教育基地中的历史人物故事为蓝本的历史剧。
传统文化基地的辐射作用已经超越参观本身,内化成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传承,并呼应时代核心价值观和专业医学人文精神,成为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素质培养的有效渠道。
二、立德树人,开展十项主题教育主题教育以其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素质培养的有效形式,体现了“立德树人”的人才培养理念。
2024年医德医风学习心得体会例文(4篇)

2024年医德医风学习心得体会例文【医德医风学习心得体会】医德医风作为医学生必备的基本素质,对于培养医生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在学习医德医风的过程中,我意识到医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学到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下面是我对医德医风学习的心得体会,希望能对今后的职业生涯有所启发。
首先,医德医风是医学生必须遵守的职业规范。
医生是社会公众的仰慕和依赖的对象,其职业行为影响着广大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社会和谐。
因此,医德医风的学习是医学生必须重视的重要内容,而不仅仅是提高自己的专业技术水平。
在学习过程中,我深深体会到医德医风的重要性,并时刻提醒自己要严格要求自己,不断提高自己的医德医风水平。
其次,学习医德医风需要持之以恒的努力。
医德医风的学习并非一朝一夕之功,而是需要长期坚持和努力。
在学习过程中,我注意到医德医风的内容繁杂,而且需要与患者的具体情况相结合,因此需要不断学习、实践和总结。
在实践中,我时刻保持一颗谦虚、责任心和同情心,不仅仅为了完成任务而去看待患者,而是真心关心和尊重每一个患者,努力解决他们的问题和苦恼。
同时,我也主动参与医院组织的医务培训,通过学习优秀医生的先进经验和方法,提高自己的医德医风水平。
再次,医德医风的学习需要与实践相结合。
学习医德医风不能仅仅停留在书本知识的层面,更要通过实际行动来体现。
在临床实践中,我时刻保持谦虚和虚心学习的态度,充分倾听患者的意见和建议,尽可能满足他们的需求。
同时,我也不断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技术水平,以更好地服务患者。
通过实践,我认识到医生不仅应具备专业知识,还应具备与患者和同事良好沟通与合作的能力,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自己,才能真正理解和学习医德医风的内涵。
最后,医德医风的学习需要与团队合作相结合。
医德医风的实施是医学团队共同的责任,每个医生都应该承担起自己的职责和义务,与团队成员密切合作,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围。
在团队合作中,我意识到共同的目标和目标是团队成功的关键,只有相互理解、信任和支持,才能发挥团队的最大潜力。
医学人文关怀

医学人文关怀医学人文关怀的基本内涵医学人文关怀的基本内涵医学人文关怀是高于民众心理、生理之上的精神层面上的关怀,[1]是医务工作者必备的基本素养。
医乃仁术是指医生不仅要运用知识、技能行医治病、施药救人,而且要给予患者广泛而精细的人文关怀。
这就要求医者践行关爱、博爱、至善、至美、慎行的行医准则及处事原则。
1 关爱关爱是医学人文关怀最基本的要求。
中国著名古典医籍《素问·著至教论》要求医者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
这就要求医者对患者要有全面的了解,不仅要了解患者性格、气质、精神等个性特征,而且要掌握患者所处的社会环境、职业、地位、生活等社会情况。
医务工作者要从关爱、仁心出发,在为患者提供高满意度的技术服务的基础上,全面提供心理的、精神的、情感的安慰和援助。
在医学实践过程中,医生要有同情怜悯之心,体会患者的痛苦,耐心、细致、深入地了解其病情,给患者足够的重视、安慰和尊重,赢得他们的信任,解除他们的焦虑; 要与患者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尽可能创造出一个利于患者倾诉病情的环境,帮助其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和生活下去的勇气,从而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2]此时,医生付出的关爱体现出超越于知识、技术之上的最美最高尚的灵性医学。
2 博爱人具有社会性,而患者除了对疾病的担忧、苦闷和彷徨外,还被动而积极地考虑着疾病对周围人( 家人、朋友、同事、邻居) 、环境( 单位、社区、街坊) 、工作、事业等的影响。
同样,周围人也或多或少地受到影响,尤其是家人,其内心的担忧、痛苦、无助不仅影响到他们的机体及精神,而且还会影响病人的精神甚至影响病人疾病演变的过程。
因此,医学人文关怀的范围应跨越医院而延伸到单位、社区、社会。
医者医病到医病人上升到医病人的社会生态场,这是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发展的内在要求。
应从推己及人到推病人到家人、友人,到病人所联系的群体,关注到关怀,关怀到关爱,关爱到博爱,不仅诊治病人的身心,而且关注、干预病人周边群体人的心理紊乱及医学相关的社会问题。
“大医精诚”理念在人文素质教育中的应用

“大医精诚”理念在人文素质教育中的应用1. 引言1.1 大医精诚理念的内涵"大医精诚"理念是中华传统医学的核心价值观之一,也是医学教育中的重要理念。
"大医"即是指医者应该担负起救死扶伤的使命,救死扶伤是医者的责任和使命所在。
“精诚”则是指医者要具备精湛的医术和诚挚的态度,对患者要真诚关怀,真心实意地帮助他们,而不仅仅是完成医治任务。
在"大医精诚"理念中,“医者之心”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这意味着医生要以患者为中心,真心关心患者的病情和感受,用心用情去对待每一位患者。
医者应该尽其所能去治疗患者的疾病,同时也要注重患者的心理健康和全面的健康。
"大医精诚"理念的内涵不仅仅适用于医学领域,也可以延伸到教育领域。
在人文素质教育中,我们也应该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爱心、责任心和使命感,让他们成为具有"大医精诚"精神的人才。
【2000字】1.2 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人文素质教育是一种培养学生人文精神、道德品质、审美能力和文化修养的教育模式,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在当今社会,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的快速发展,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愈发凸显。
人文素质教育能够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通过人文素质教育,学生能够深入了解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和文化传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培养敬畏生命、尊重他人、关爱社会的态度。
人文素质教育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人文素质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情感表达能力和创造力,使他们具备解决问题、应对挑战的能力,并具备开拓创新的精神。
人文素质教育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自我实现。
通过人文素质教育,学生能够发展自己的潜能、塑造自己的人格,形成独立自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人文素质教育在当今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不仅是传承文化、培养人才的必然选择,更是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推动国家繁荣发展的重要途径。
试论医学生的人文关怀教育-2019年精选文档

试论医学生的人文关怀教育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S.E.Luria指出:“医学在本质上具有二重性,它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人学,需要人文滋润。
”西方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认为:“爱人与爱技术是并行的。
”“医乃仁术”,医学是人学,其基本行为是“救死扶伤,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医学彰显着人性的光辉。
21世纪的医务人员应该以病人为中心,在诊断治疗过程中贯穿对病人的尊重、关怀,与病人进行情感的沟通,充分体现人文关怀的基本原则。
作为培养未来医务人员基地的医学院校,在传授学生知识的同时,更应重视对学生实施人文关怀教育。
一、医学生人文关怀教育的必要性1.加强医学生人文关怀教育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
医学生作为未来的医护工作者,担负着救死扶伤、治病救人的崇高职责,其服务的对象是人。
因此,医学生在走上工作岗位之前,就应接受系统的人文关怀教育。
通过人文关怀教育,培养其伟大的博爱精神,使其敬畏生命、善待生命,乐于为病人作奉献,关爱患者、尊重患者,竭诚为他们服务。
对医学生加强人文关怀教育是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培养更多、更好的医学人才。
2.加强医学生人文关怀教育是医学教育目标的要求。
世界医学教育会议通过的《爱丁堡宣言》指出:“病人理应指望把医生培养成为一个专心的倾听者、仔细的观察者、敏锐的交谈者和有效的临床医师,而不再满足仅仅治疗某些疾病。
”现代高等教育是综合性、学术性和人文性“三位一体”的教育,现代医学高等教育必须考虑医学中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整合,追求医学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合。
一名合格的医务人员,除了掌握扎实的医学基础知识外,还必须具有人文关怀素养。
美国霍普斯金大学乔治亚医学教授休斯敦认为,是否尊重患者心理感受,是“医生区别于兽医之所在”。
医学人文素质教育和培养的最直接目标是培养、塑造和弘扬医学生的医学人文关怀精神。
3.加强医学生人文关怀教育是适应医学模式转变的需要。
现代医学模式已从生物发展模式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模式,患者除了对医生的医术、技能抱有很高的期望外,还希望得到同情、关心、理解和尊重。
加强医德医风建设心得体会(4篇)

加强医德医风建设心得体会医德医风建设是医疗行业的基石,是医务人员必须遵循和坚守的底线。
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我深深感受到加强医德医风建设的重要性,并且在平时工作中也有一些体会和心得。
首先,医务人员要牢记职业操守。
作为医生,我们要时刻以患者为中心,在治病救人的过程中,要始终将患者的健康和利益放在首位。
医务人员更应该具备高度的责任心和敬业精神,要在患者需要的时候给予及时、正确的医疗帮助,并耐心地回答他们的问题,解释医疗知识,让患者对治疗方案有充分的了解和信心。
同时,医务人员还要严格遵守医疗纪律和法律法规,不得为个人利益而损害患者利益,不得滥用职权,不得从事与医疗行为无关的商业活动,更不能收受回扣等不正当利益。
只有始终坚守职业操守,医务人员才能赢得社会和患者的信任,才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技能。
其次,医务人员要加强自我修养。
医疗行业的发展日新月异,新的医疗技术和医疗知识层出不穷。
作为医务人员,要不断学习和更新自己的医学知识,提高自己的医疗水平。
只有掌握了最新的医学理论和技术,才能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同时,医务人员还要不断提升自己的职业素养,努力提高自己的医学道德修养,增强对患者的同情心和爱心,提高与患者沟通的技巧。
只有具备了良好的医学素养和高尚的医德医风,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医务人员。
第三,医务人员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医务人员的成功和发展不能仅仅追求经济利益和物质享受,更应该注重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
医疗事业的本质是为了保护人民的健康和生命安全,作为从事医疗工作的人员,要有社会公仆的意识,要乐于助人,关心患者的生活和健康状况,给予他们人性化的照料和关怀。
此外,医务人员还应该积极参与公益活动,关注社会问题,传播正确的医疗知识,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
只有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才能在医疗工作中既保护患者的权益,又实现自己的价值和成长。
最后,医务人员要加强团队合作意识。
医疗行业是一个团队合作的行业,只有医务人员之间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协作,才能提高医疗质量,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