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覆盖方式对黑豆光合速率及产量的影响
植物生长环境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植物生长环境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植物生长环境是指植物所生长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土壤性质、营养供应、水分和光照等因素的综合影响。
这些环境因素对植物的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具有重要的影响。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植物生长环境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并分析其中的关联因素。
影响因素一:地理位置地理位置是植物生长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涉及植物所处的纬度、海拔高度、地形等因素。
这些因素影响着气温、日照强度和降水量等气候条件,从而直接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
以大豆为例,对于地理位置位于高纬度的地区,夏季阳光较充足,有利于大豆光合作用的进行,促进了植株的生长,进而增加了产量和改善了品质。
影响因素二:气候条件气候条件对植物的生长和发育有着显著的影响。
光照、温度、降水和湿度等气候因素会直接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蒸腾作用和呼吸作用等生理代谢过程。
例如,棉花的生长需要较高的温度和适度的降水,这样有利于植株充分吸收养分,促进纤维素合成,提高棉球的产量和品质。
影响因素三:土壤性质土壤性质包括土壤类型、肥力、酸碱度、肥料供应和土壤通气性等因素。
优质的土壤是植物生长的基础,对产量和品质具有直接影响。
例如,黄瓜适宜生长的土壤应具备良好的通气性、适度的湿度和富含有机质的营养成分。
这些因素有助于植株吸收足够的水分和养分,促进黄瓜的生长和发育,提高产量和品质。
影响因素四:水分和养分供应水分和养分供应是植物健康生长和高产高质的重要前提。
植物通过根系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养分,然后通过导管在植株内部运输和利用。
适当的灌溉和肥料施用可以为植物提供充足的水分和养分,促进植物的吸收和转化。
例如,在葡萄栽培中,水分和养分供应管理的合理配置,可以使葡萄获得足够的水分和养分,促进果实膨大和糖分积累,从而提高产量和品质。
影响因素五:光照条件光照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因素,直接影响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不同植物对光照的需求不同,例如,高光照对于水稻的抽穗和籽粒充实十分关键,因而光照不足会影响水稻的产量和品质。
不同覆盖方式对旱地冬小麦土壤水热及光合特性的影响

不同覆盖方式对旱地冬小麦土壤水热及光合特性的影响目录一、内容概要 (3)1. 研究背景与意义 (3)2. 国内外研究现状 (4)3. 研究内容与方法 (5)二、材料与方法 (7)1. 试验材料 (7)供试冬小麦品种 (8)供试土壤类型 (9)供试覆盖材料 (9)2. 试验设计 (10)试验区划分 (11)对照设计 (12)数据采集与测定方法 (13)三、结果与分析 (15)1. 土壤水分变化规律 (16)不同覆盖方式下土壤含水量变化趋势 (16)不同覆盖方式对土壤湿度的影响 (17)2. 土壤温度变化规律 (19)不同覆盖方式下土壤温度变化趋势 (19)不同覆盖方式对土壤温度的影响 (20)3. 冬小麦光合作用特性 (22)不同覆盖方式下冬小麦光合速率变化 (23)不同覆盖方式对冬小麦气孔导度、蒸腾速率等指标的影响 (24)4. 光响应曲线特征 (25)5. 生长周期及产量构成因素 (26)不同覆盖方式下冬小麦生长周期的变化 (27)不同覆盖方式对冬小麦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28)四、讨论 (29)1. 覆盖方式对土壤水热特性的影响机制 (30)覆盖材料对土壤保水性能的作用机理 (32)覆盖方式对土壤温度调节的效应 (33)2. 覆盖方式对冬小麦光合特性的影响机制 (34)覆盖方式对光合作用关键酶活性的影响 (34)覆盖方式对光合产物积累的影响 (35)3. 覆盖方式对冬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37)覆盖方式对冬小麦生长速度、分蘖数的影响 (38)覆盖方式对冬小麦千粒重、产量构成的影响 (39)五、结论与建议 (41)一、内容概要本论文深入探讨了不同覆盖方式对旱地冬小麦土壤水热及光合特性的影响,旨在揭示覆盖种植技术在提高旱地作物产量和品质方面的潜力。
研究采用田间试验和实验室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系统评估了传统覆盖(如秸秆覆盖)与新型覆盖(如有机肥覆盖、覆膜+秸秆覆盖)对旱地冬小麦生长环境、土壤理化性质及光合作用的影响。
带状套作荫蔽及复光对不同大豆品种_系_生长及产量的影响_吴雨珊

本研究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31171476)和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 (CARS-04-PS19)资助。
通讯作者 (Corresponding author): 杨文钰 , E-mail: mssiyangwy@, Tel: 0835-2882004
第一作者联系方式 : E-mail: wuys513@ Received(收稿日期 ): 2015-02-05; Accepted(接受日期 ): 2015-07-20; Published online(网络出版日期 ): 2015-08-12. URL: /kcms/detail/11.1809.S.20150812.0837.008.html
[1]
豆品种 (系 )(见表 1)。
1
1.1
材料与方法
试验设计 2013 年在四川农业大学雅安校区教学科研园区 进行试验。 采用二因素裂区设计 , A 因素为光照处理 , 大豆单作 (对照 , CK)和模拟玉米 –大豆带状套作遮荫 (imitated relay cropping shade, IRCD)(在大豆播种地 上搭建 2 m 高铁架 , 于大豆播种日采用透光率为 60%的绿色遮阳网持续 50 d 模拟带状套作的共生期 遮阴 , 对应玉米收获日取消遮阳网模拟光照恢复 ); B 因素为品种 (表 1)。试验设 3 个重复。大豆单作和 模拟带状套作中大豆的播种时间一致 , 6 月 11 日播 种 , 密度为 9.9 万株 hm–2, 每个品种种植 2 行 , 行长 2 m, 行距 0.5 m, 穴距 0.2 m, 每穴 2 株。 为了验证 2013 年试验结果 , 2014 年在四川农业 大学雅安校区教学科研园区采用二因素裂区试验 , A 因素为种植模式 , 大豆单作 (对照 , CK) 和玉米 – 大豆 (2∶ 2)带状套作遮阴 (relay cropping shade, RCD); B 因素为品种 (同 2013 年 )。试验设 3 次重复 , 小区面 积 12 m2 (2 m×6 m)。带状套作处理中的玉米品种为 正红 505, 3 月 28 日育苗 , 4 月 9 日移栽。移栽时 2 行玉米组成 1 带 , 行距 0.5 m, 穴距 0.4 m, 每穴 2 苗。 每带玉米间隔 1.5 m, 玉米密度 5 万株 hm–2, 8 月 9 日收获玉米。 6 月 20 日在玉米宽行内播种 2 行大豆 , 行距为 50 cm, 窝距 0.2 m, 每窝 2 株 , 密度为 9.9 万 株 hm–2。大豆单作处理为 2 行大豆组成 1 带 , 带内 行距 0.5 m, 穴距 0.22 m, 每穴 2 苗 , 每带大豆之间 间隔 1.5 m, 保证种植密度及单株生长空间与带状套 全磷 0.383 g 作相同。 试验地土壤含全氮 2.79 g kg–1、 –1 –1 kg 、全钾 12.89 g kg 、速效氮 168.6 mg kg–1、速 效磷 81.3 mg kg–1、速效钾 140.1 mg kg–1、有机质 3.32%。带状套作处理中玉米施肥量为纯氮 240 kg hm–2、P2O5 70 kg hm–2、K2O 90 kg hm–2, 其中氮肥按 底肥 ︰ 拔节肥 ︰ 穗肥 2︰ 3︰ 5 施用 , 磷、钾肥以底 肥施用。大豆全生育期均不施肥 , 田间正常杂草病 虫害管理。 测定项目与方法 试验期间 , 调查记录大豆品种 ( 系 ) 的出苗、开 花、收获日期, 计算遮荫期天数和恢复期天数。2013 1.3
弱光对大豆生长、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弱光对大豆生长、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范元芳;杨峰;王锐;黄山;雍太文;刘卫国;杨文钰【摘要】为了探究弱光对大豆生长、光合及产量的影响,选用南豆、乌豆和永胜黑豆3个大豆材料,分析在正常光照(100%)和弱光条件(20%)下大豆形态特征、光合参数、叶片结构特征的变化规律以及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正常光照相比,弱光条件下大豆各材料株高增加显著,分别比正常光照增加了0.98、2.27、1.39倍,以乌豆增加幅度最大,为69.83cm,而茎粗、地上地下生物量及根冠比则显著低于正常光照;大豆叶片、栅栏组织及海绵组织厚度均减少,细胞排列疏松;叶片上表皮厚度差异不明显,而下表皮厚度、栅栏组织厚度、海绵组织厚度及叶片厚度均达到差异显著水平;弱光下南豆12栅栏组织厚度与海绵组织厚度之比增加.弱光条件下各材料光合速率(Pn)均低于正常光照,但南豆12和永胜黑豆的叶绿素a、总叶绿素等含量增加,乌豆则降低.各大豆材料单株产量在弱光条件下显著低于正常光照(P<0.05),表现为南豆12>乌豆>永胜黑豆,分别比正常光照降低了17%、63%、76%.正常光照条件下南豆12的单株产量低于乌豆和永胜黑豆,表明南豆12耐荫性强于乌豆和永胜黑豆.因此,大豆对弱光的响应是一个综合性状,在间套作中选择适宜的耐荫性材料对提高产量是关键.【期刊名称】《中国油料作物学报》【年(卷),期】2016(038)001【总页数】6页(P71-76)【关键词】大豆;套作;弱光;光合;叶片结构;产量【作者】范元芳;杨峰;王锐;黄山;雍太文;刘卫国;杨文钰【作者单位】四川农业大学农学院,农业部西南作物生理生态与耕作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611130;四川农业大学农学院,农业部西南作物生理生态与耕作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611130;四川农业大学农学院,农业部西南作物生理生态与耕作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611130;四川农业大学农学院,农业部西南作物生理生态与耕作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611130;四川农业大学农学院,农业部西南作物生理生态与耕作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611130;四川农业大学农学院,农业部西南作物生理生态与耕作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611130;四川农业大学农学院,农业部西南作物生理生态与耕作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61113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565.103杨文钰(1958-),男,四川大英人,教授,从事大豆栽培生理研究,E-mail:********************.cn光合作用是作物生长和产量形成的基础,光作为光合作用的驱动力,同时也影响光合器官的结构和功能[1,2]。
遮荫对大豆光合生理和农艺性状的影响

遮荫对大豆光合生理和农艺性状的影响遮荫会造成大豆茎秆过度伸长、变细,易发生倒伏,最终导致产量和品质的下降。
不同大豆品种对遮荫的响应不同,耐荫品种抗倒伏能力较强,可以获得较高的产量。
为了明确大豆对遮荫的响应机制,本文从遮荫对大豆形态建成、光合生理、干物质积累与分配和氮代谢等方面的影响出发,研究了:(1)大豆对玉豆带状间作光环境的生理适应性,(2)玉豆带状间作条件下大豆倒伏的原因,(3)人工遮光处理对大豆叶片光合生理的影响,(4)人工遮光处理对大豆氮代谢以及干物质积累的影响,试图探明大豆对遮荫胁迫的响应机制,为耐荫大豆品种的选育提供理论依据。
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玉豆带状间作大豆叶片光饱和点降低,面对中午强光胁迫,叶片激发能过剩,大豆叶片通过降低光系统II吸收的光能用于光化学进程的比例,限制电子传递链的电子传递,增加非光化学荧光淬灭(NPQ),及时耗散过剩的激发能。
同时,提高了叶片抗氧化酶活性及时的清除活性氧,防止光损伤的发生。
2.玉豆带状间作种植模式显著的改变了带状间作大豆茎秆机械强度和形态,降低了大豆的耐倒伏能力,增加倒伏风险。
耐倒伏品种具有更低的株高、重量平衡点和平均节间长,这有利于降低由茎秆过渡伸长生长引起的倒伏。
同时,耐倒伏品种还具有较高的维管束个数、木质部比率、纤维素和木质素含量,这些可以增加茎机械强度,减少茎倒伏发生的风险。
耐倒伏品种通过抑制IAA和GA<sub>3</sub>合成来延缓茎伸长生长,防止过渡伸长所引起的倒伏。
3.带状间作大豆叶片光补偿点(LCP)、光饱和点(LSP)和最大饱和光合速率(Amax)显著下降,这表明带状间作大豆叶片光合能力受到了限制。
大豆通过提高表观量子效率(AQE)、叶绿素b含量、PI<sub>ABS</sub>(以吸收光能为基础的性能参数)和φ<sub>Po</sub>(最大光化学效率)来增加叶片光能截获能力和光系统II活性。
生草覆盖对果园土壤养分、果实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0 (
加快 了 土 壤 微 生 物 的 活 动, 加速了有机物质的分
[(] 解 , 释放出氮、 磷、 钾等矿质营养, 一方面供给果树
生长需求, 另一方面用于培肥土壤, 提高土壤有效养 分含量; 由于有机物质的腐烂矿化, 土壤有机质的提 高, 一方面增加了土壤有效磷的投入, 另一方面减少 了土壤对化学磷肥的固定, 从而使得生草覆盖区土壤 有效磷明显提高; 由于生草覆盖后有机物质的腐烂过 程, 需要有一定的碳氮比为条件, 因而消耗部分氮素, 使得土壤氮含量增加的幅度相对较低。总之, 果园生 草覆盖提高了土壤有效养分含量, 改善了土壤环境, 为果树的生长发育提供了有利条件。
表!
789:; ! 草种 FA;5=;D 鸭毛草 扁茎黄芪 百脉根 白三叶
!
材料与方法
不同草种的产量及主要成分含量表
<=;:> 8?> 5@0A@?;?B @C D@0; )E8DD;D 年产量 (+) * 40" ) GE8DD H=;:> ##!/% "’2"% "’-&% ""1%/
[!] 主要成分 ( ) * +)) I4=;C =?)E;>=;?B
JM"
土
壤
通
报
!’ 卷
其经济效益为: 鸭毛草 & 扁茎黄芪 & 百脉 !"#$$% , 根 & 白三叶 & 对照。这说明了果园生草覆盖提高了 土壤养分, 减少了土壤水分的蒸发, 保证了土壤温度 的恒定 , 使得果树比较均衡地吸收养分和水分, 得到
表’
()*+, ’
了较好的生长发育, 因而提高了苹果产量和质量。可 见果园生草覆盖对土壤养分及其它理化性状的影响, 改善了果树生长的土壤环境, 最终导致了苹果产量、 品质和经济效益的显著提高。
黑豆叶面积指数及干物质积累与产量的关系

收 稿 日期 :0 8— 8— 8 20 0 0 作 者 简 介 : 原 东 ( 9 0一) 男 , 族 , 士 , 宁丹 东 人 , 究 方 向 : 邹 18 , 汉 硕 辽 研 大豆 产 量 生 理 。 Ema :yd d 13 cr。 - i zyd @ 6 . o l n
高呈现增加趋势 ; 品种 问有 所 差 别 , 黑 1号 的 最 大 公 顷 辽 产 量 要 高 于 沈 农 黑 豆 3号 。
在黑 豆成 熟期 , 个 小 区 除去 边 行 , 中 间 3m, 打 每 取 实 实收 , 产面积 54 3 × 测 .m ( m 3行 × . , 算 单 位 面积 0 6m) 计 产 量 , 后 折 算 公 顷 产 量 。采 用 干 重 法 测 定 叶 面 积 , 面 最 叶
邹 原 东
( 京农业职业学院 , 京 北 北 1 24 ) 04 2
摘 要 : 验 以 沈 农 黑豆 3号 和 辽 黑 1号 为 试 验 材 料 , 究 了黑 豆 在 不 同 施 肥 水 平 下 的 干 物 质 积 累动 态及 叶 面 试 研 积 指 数 与 产 量 的 关 系。 结 果 表 明 : 品 种 在 施 肥 水 平 下 的 干 物 质 、 面 积 指 数 及 产 量 均 高 出 对 照 , 面积 指 数 各 叶 叶 与 产 量 的相 关性 在 始 花 期 达 显 著 水 平 , 结 荚期 达 到 极 显 著 水 平 ; 物 质 与 产 量 的显 著相 关性 出现 在 结 荚 期 。 在 干
R i d op … ’ 9 2 :3~~ 2 9 9 4 a n Fe Cr s ( ) ‘
.
杂 粮 作 物
2O O9
文 章 编 号 :10 4 0 ( 0 9 0 0 9 0 0 3— 8 3 2 0 ) 2— 0 3— 2
外界条件对光合速率的影响

外界条件对光合速率的影响
外界条件对光合速率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影响:
1. 光照强度:光照强度是影响光合速率的最重要的外界条件之一。
光合作用是通过光能驱动的,过弱的光照会限制光合作用的进行,从而降低光合速率。
光照强度的增加会提高光合速率,但到达一定阈值后,光合速率将达到最大值,不能再增加。
2. 温度:温度对光合速率的影响也非常显著。
光合作用是酶催化的生化反应,酶的活性与温度密切相关。
适宜的温度有利于酶催化光合作用反应,提高光合速率。
然而,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酶的活性和稳定性,使光合速率下降。
不同植物对温度的适应范围也不同。
3. 二氧化碳浓度: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中的重要底物,其浓度的变化直接影响光合速率。
较高的二氧化碳浓度可以提高光合速率,而二氧化碳浓度不足则限制了光合作用的进行。
人为增加二氧化碳浓度的实验表明,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可以促进植物的生长和光合速率的提高。
4. 水分:水分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必需品,影响光合速率的关键因素之一。
水分不足会导致植物叶片的脱水和气孔关闭,从而限制二氧化碳进入叶片,降低光合速率。
另一方面,水分过多也会阻止气体交换和养分运输,影响光合速率。
5. 其他因素:除上述因素外,还有光照周期、养分浓度、光照
质量、植物的种类等因素也会对光合速率产生影响。
不同的植物对这些因素的适应性不同,因此其光合速率也会有所差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稿日期:2018-03-30基金项目:榆林市科技局项目(2015jh-16);陕西省科技厅项目(2013KCF-29);陕西省科学技术项目(2016FP3-04)作者简介:张静(1982-),女,陕西神木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教学和园林植物节水研究。
不同覆盖方式对黑豆光合速率及产量的影响张 静,王 雯,纪晓玲,张 雄(榆林学院生命科学学院,陕西榆林719000)摘 要:针对榆林市黑豆产量长期低而不稳的现状,在2012年5月~2013年10月开展全膜覆盖(QM)、膜际栽培(MJ)、秸秆覆盖(JG)、双沟覆膜(SG)、裸地(CK)五种覆盖方式对黑豆光合速率和产量影响的研究,旨在筛选出适合榆林地区黑豆生产的旱作节水栽培方式。
结果显示,膜际栽培(MJ)在促进黑豆生长发育和实现增产方面的效果明显。
关键词:黑豆;覆盖方式;光合速率中图分类号:S52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871(2018)04-0005-03DOI:10.16752/j.cnki.jylu.2018.04.002 榆林南部黄土丘陵沟壑区属于干旱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农业水资源短缺且降水分布不均,严重制约了该区黑豆产业化的发展。
因此,覆盖栽培技术是旱作农业生产中一项重要的保蓄土壤水分的农艺节水技术。
郭志利(2000)在山西寿阳旱农试验区的研究中表明,全膜覆盖和膜际栽培,各项产量形状明显高于裸地处理,对大豆均有显著的增产增收效果[1]。
纪晓玲(2017)在陕西省定边县旱地农业区的研究中表明不同覆盖方式中,膜际栽培对于提高马铃薯品质是最优的覆盖方式[2]。
周昌明(2013)在陕西杨凌旱区的研究表明,在玉米五叶期,与裸地相比,秸秆覆盖处理下的株高和茎粗均有所提高[3]。
赵丽丽等(2012)在辽宁省农科院温室中的研究表明,处理地膜+秸秆覆盖和处理秸秆覆盖的番茄产量分别比裸地高19.69%和7.77%[4]。
目前在我国地膜覆盖对作物生长发育及产量影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全膜覆盖上,双沟覆膜、膜际栽培的相关研究较为少见。
鉴于此,在榆林南部地区开展不同覆盖方式对黑豆生理及形态指标,光合特性及产量影响的研究,对于实现黑豆高产、稳产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1材料与方法1.1试验地概况试验地在榆林市横山县农业技术推广站试验基地,该区域属典型的干旱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海拔1250米,年平均光能辐射总量139.23kJ/cm2,年平均日照时数2815h,年平均气温为8.6℃,10℃以上积温为2500-3500℃,年平均降水量为397.8mm,无霜期约146d。
试验地为典型的黄土沟壑丘陵区,土壤为黄绵土。
1.2试验设计试验品种为横山老黑豆—链枷条。
田间试验共设五5个处理:秸秆覆盖(JG)、全膜覆盖(QM)、双沟覆膜(SG)、膜际栽培(MJ)、对照(CK)。
每个处理重复3次,共15个小区,采用随机区组设计。
小区总面积270m2,行距40cm,株距25cm,田间观察过道70cm。
第一年试验于2012年5月3日播种,10月6日收获。
第二年试验于2013年5月11日播种,10月10日收获。
五种处理的覆盖方式如图1所示: 秸秆覆盖(JG) 全膜覆盖(QM) 双沟覆膜(SG) 2018年07月第28卷 第4期榆林学院学报JOURNALOFYULINUNIVERSITYJuly.2018Vol.28No.4 对照(CK) 膜际栽培(MJ)图1 五种处理的覆盖方式图示1.3观测项目与方法每小区测定不同生育期不同指标。
分别于2012年和2013年黑豆的分枝期和花荚期,用LI-6400便携式光合测定仪(LI-COR,美国)测定净光合速率。
待作物成熟后进行室内考种。
测量百粒重,分析产量构成因素,计算亩产。
1.4数据处理与分析采用SPSS23.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excel2013和OriginPro9.1软件作图。
2结果与分析2.1不同处理对黑豆光合特性的影响光合速率是指植物在单位时间内进行光合作用所固定的CO2的量。
由图2可知,2012年黑豆分枝期光合速率的大小顺序为:JG>QM>SG>CK>MJ,比对照增加最多的是秸秆覆盖和全膜覆盖,分别为10.84%和5.99%。
2013年分枝期光合速率的大小顺序为:QM>SG>MJ>CK>JG,全膜覆盖处理较对照组增长了4.60%,增幅最大,秸秆覆盖则比对照组小。
由图3可知,2012年花荚期比对照增加最多的是全膜覆盖和双沟覆膜,分别为14.67%和9.78%。
2013年花荚期比对照组增加最多的是秸秆覆盖和全膜覆盖,分别为9.95%和8.49%。
综合两年中两个时期的四组数据,全膜覆盖的排名比其他覆盖方式都高,且全膜覆盖的增幅最大,所以全膜覆盖处理下黑豆光合速率最大。
图2分枝期不同覆盖方式对黑豆光合速率的影响图3花荚期不同覆盖方式对黑豆光合速率的影响2.2不同处理对黑豆产量指标的影响从图4和图5可以得出,不论是2012年还是2013年,四种覆盖方式的百粒重和产量均高于对照组CK,五次测量值取平均值,分析可知:2012年处理MJ下黑豆产量仅次于处理SG,较对照增产10.94%,2013年处理MJ下黑豆产量最高,较CK增产12.57%。
膜际栽培2012年和2013年不论是百粒重还是产量相对其他覆盖处理增幅都较大,因此综合考虑,膜际栽培为榆林地区黑豆增产效果较好的覆盖方式。
图4不同覆盖方式对2012年和2013年黑豆产量指标的影响图5不同覆盖方式对2012年和2013年黑豆百粒重指标的影响·6·榆林学院学报 2018年第4期(总第138期)3讨论与结论3.1讨论(1)本研究显示,在黑豆生长发育早期全膜覆盖处理下黑豆光合能力最高,而在在黑豆生长发育中晚期则膜际栽培处理下黑豆光合能力更强。
这与李洪勋[5]的研究结果地膜覆盖可以提高玉米净光合速率一致。
(2)两年试验结果表明,膜际栽培处理下黑豆的产量在2012年仅次于双沟覆膜,在2013年处均高于其他四种覆盖方式。
苏旺等的研究中指出2012年降水较多,处理SG在0~100cm土壤贮水量分别比MJ、QM、JG增加3.1mm、6.0mm、9.9mm[6]。
姜凯喜等的研究也指出,大于3.7mm的降雨量可低于干旱10-20天[7]。
表明了本试验研究的合理性。
2013年膜际栽培处理下黑豆产量显著高于其他四种覆盖方式,虽然2012年双沟覆膜下黑豆产量最高,但与其他覆盖方式无显著差异,且膜际栽培下黑豆产量次之,因此得出膜际栽培对黑豆有效率稳定的增产效果,这与郭志利的研究结果一致。
梁鸡保等的研究显示,地膜覆盖有较好的保墒效果,改善了作物各生育期的水、温等状况,进而增产[8]。
膜际栽培是将地膜覆盖在垄上,作物在膜际栽培,减少了黑豆生长发育后期因过高温度出现的高温伤害植株现象,有利于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与其他几种地膜覆盖方式相比,不用人工放苗,在收获后可以将地膜直接揭掉,减少了地膜在土壤中的残留而产生的白色污染。
膜际栽培省工,省时。
从这个角度分析,膜际栽培可提高经济效益并且获得良好的生态效益。
3.2结论两年田间试验结果显示,在不同的覆盖方式露地栽培中,全膜覆盖对黑豆光合速率的促进作用最佳。
膜际栽培最有利于黑豆产量的提高。
综合考虑不同覆盖方式对黑豆形光合指标和产量指标的影响,膜际栽培在促进黑豆生长发育和实现增产方面的效果最为明显。
参考文献:[1]郭志利.不同覆膜方式对旱地大豆生长发育及产量效应的影响[J].辽宁农业科学,2000(1):26-28.[2]纪晓玲,张静,王雯,等.不同覆盖方式对马铃薯品质的影响[J].榆林学院学报,2017,27(6):41-45.[3]周昌明.不同覆盖处理对夏玉米生长生理及产量的影响研究[D].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3.[4]赵丽丽.覆盖方式对温室土壤温度及番茄生长发育的影响[D].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2012.[5]李洪勋,吴伯志.地膜覆盖对玉米生理效应研究[J].耕作与栽培,2003(6):46-48.[6]苏旺,张艳平,屈洋,等.不同覆盖方式对黄土高原旱地土壤水分及糜子生长、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14,25(11):3215-3222.[7]姜凯喜,刘建洲,钟晓玲,等.旱地双沟覆膜集雨蓄水效果试验研究[J].土壤肥料科学,2004,20(5):155-158.[8]粱鸡保,张元香,高成平,等.地膜覆盖对旱地水分及小粒黑豆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J].2015,61(8):9-12.(责任编辑:邵治亮)EffectsofDifferentCoveringMethodsonPhotosyntheticRateandYieldofBlackBeanZHANGJing,WANGWen,JIXiao-ling,ZHANGXiong(SchoolofLifeSciences,YulinUniversity,Yulin719000,China)Abstract:InordertoselectthesuitablemethodfordryfarmingandwatersavingcultivationtechniquesofblackbeansproductionintheregionofYulin,theeffectsofwholemembranecoveringtheevent(QM),plasticfilmmulchingonridge(MJ),strawmulching(JG),plasticfilmmulchingonW-shapedridge(SG)andbareland(CK)onthegrowthandyieldofblackbeanarestudied.Thisresearchindicatesthattheeffectsofplasticfilmmulchingonridge(MJ)inpromotingblackbeanstogrowanddevelopandimplementproductionincreaseareobvi ous.Keywords:blackbean;mulchingpattern;photosyntheticrate·7·张 静,王 雯,纪晓玲,张 雄:不同覆盖方式对黑豆光合速率及产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