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V

合集下载

HIV

HIV

第三代与第四代的区别
使用第 4 代试剂检测p24 抗原,其灵敏度(20 ~ 100 pg/ml)远远低于单独检测抗原抗体分析法(3.5 ~ 10 pg/ml)。从方法学上来讲,这种基于 ELISA 的分析方法, 灵敏度终归有限,相对化学发光和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 技术等更先进的分析方法,其灵敏度较低。再加上成本提 高等因素,第 4 代试剂要全面取代第 3 代试剂尚有待进一 步的评估和考证。
梅洪双
HIV病原学
中文名称: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英文名称: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
定义:
引起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和相关疾病的RNA病毒。 病毒主要侵犯CD4 T细胞、CD4单核细胞和B淋巴细胞。
HIV病毒结构模式 图
HIV形态结构
HIV属逆转录病毒科慢病毒属。为逆转录RNA病毒。形状为圆形或杆
HIV抗原的窗口期:病毒抗原检测是相对抗体检测更为准确且可以得到量化结果的方式, 同时HIV ag(艾滋病抗原)在4周左右就可以达到峰值,可以较HIV抗体早一周得到可靠 的结果。但由于艾滋病抗原在人体的含量在达到峰值后迅速降低,6周左右就会降低到 可以检测水平以下,因此艾滋病抗原检测多用于科研分析而不是临床用途。
状,直径100~140nm. 1.HIV的结构蛋白:病毒外膜是类脂包膜,来自宿主细胞,并嵌有病毒 的蛋白gp120与gp41;gp41是跨膜蛋白,gp120位于表面,并与gp41通过 非共价作用结合。向内是由蛋白p17形成的球形基质(Matrix),以及 蛋白p24形成的半锥形衣壳(Capsid),衣壳在电镜下呈高电子密度。 衣壳内含有病毒的RNA基因组、酶(逆转录酶、整合酶、蛋白酶)以 及其他来自宿主细胞的成分(如tRNAlys3,作为逆转录的引物)。

2024版艾滋病

2024版艾滋病
提供心理支持和关怀
为艾滋病感染者和患者提供心理支持和关怀服务,帮助其缓解心理压 力和增强生活信心。同时鼓励其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实现自我价值。
03
艾滋病诊断与治疗进展
早期诊断方法及标准
01
02
03
04
核酸检测
通过检测HIV病毒的RNA或 DNA,可以更早地发现感染,
缩短窗口期。
抗体检测
检测血液中的HIV抗体,是常 用的诊断方法之一,但存在窗
推广安全性行为,提高性工作者对艾 滋病的认识和自我防护能力;加强性 病诊疗服务,降低性病对艾滋病的传 播风险。
普及安全套使用知识
宣传安全套的重要性
01
强调安全套在预防性传播疾病中的重要作用,提高公众对安全
套的认识和接受度。
提供安全套使用指导
02
向公众提供正确的安全套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确保安全套在
提供婴儿抗病毒治疗
为感染艾滋病病毒的新生儿提供抗病毒治疗,延缓病情进展,提 高生存质量。
社会支持与关爱环境营造
加强社会宣传和教育
通过媒体、学校、社区等途径加强艾滋病防治知识的宣传和教育, 提高公众对艾滋病的认识和理解。
消除歧视和偏见
倡导平等、尊重和关爱的社会氛围,消除对艾滋病感染者和患者的 歧视和偏见,为其融入社会创造良好环境。
01
抗病毒治疗策略
通过优化抗病毒治疗方案,提高患者免疫力和减少病毒载量,为治愈艾
滋病创造条件。
02
基因编辑技术
利用CRISPR等基因编辑技术,探索根治艾滋病的新途径,如清除病毒
基因或修复受损免疫细胞。
03
免疫治疗研究
研究针对艾滋病病毒的免疫治疗策略,如激活患者自身免疫系统以清除

什么是免疫缺陷病(HIV)

什么是免疫缺陷病(HIV)

什么是免疫缺陷病(HIV)免疫缺陷病(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简称HIV)是一种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简称HIV)感染引起的慢性传染病。

HIV主要通过性传播、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途径传播,感染人的阳性率逐年增加,严重威胁着全球公共卫生。

一、HIV的传播途径1. 性传播:HIV主要通过性行为传播,包括男性与男性之间的性行为、男性与女性之间的性行为以及性工作者与顾客之间的性行为。

其中,不使用安全套、存在性伴侣多、有性传染病等因素都会增加HIV的传播风险。

2. 血液传播:通过共用注射器或针头、输血、血液制品感染等方式传播。

注射毒品、非法采血、接受过输血或血液制品治疗、无辨认器官移植等都可能导致HIV感染。

3. 垂直传播:指母婴传播,即孕妇感染HIV后,通过分娩或母乳喂养将病毒传给新生儿。

未接受过艾滋病母婴阻断措施的孕妇感染HIV,生育时没有采取措施则传给胎儿的机会非常高。

二、HIV的病理过程HIV感染后,进入人体后主要攻击免疫系统中的CD4+T细胞,逐渐破坏免疫系统的功能,导致患者免疫力下降。

通常,艾滋病是HIV感染晚期的结果,也是免疫系统受损的严重后果。

三、HIV的早期症状HIV感染的早期症状可能会被人们忽视,这也是HIV传播的一大隐患。

早期症状包括发热、咳嗽、淋巴结肿大、乏力、厌食、体重减轻等,这些症状并不特异,易被认为是一般的感冒或病毒性感染,被误解为普通疾病,因此容易延误诊断。

四、HIV的预防与治疗1. 预防措施:正确使用安全套、坚持单一性伴侣、减少性伴侣、不共用注射器与针头、定期进行HIV检测以及艾滋病母婴阻断措施等均是防止HIV感染的重要措施。

2. 抗病毒治疗:目前,抗病毒治疗是控制HIV感染的有效手段,包括抗逆转录病毒药物(反转录酶抑制剂、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等)和蛋白酶抑制剂等。

艾滋病防治指南

艾滋病防治指南

艾滋病的传播方式
01
02
安全性行为
正确使用避孕套、避免与未知感染状况的人发生性行为等措施,可以降低感染艾滋病的风险。
避免共用针头和医疗器械
不与他人共用针头、注射器、牙刷、剃须刀等医疗器械,以避免血液传播。
避免母婴传播
对于感染了HIV的母亲,应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怀孕、分娩和哺乳等过程,以降低母婴传播的风险。
提高免疫力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健康饮食、适量运动、充足休息等,可以提高免疫力,有助于预防艾滋病感染。
定期检测
对于有高危行为的人群,应定期进行HIV检测,以便及时发现感染并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治疗措施。
艾滋病的预防措施Leabharlann 030405
02
艾滋病的症状与诊断
急性期
通常发生在感染HIV后的2-4周,出现类似流感样症状,如发热、咳嗽、喉咙痛、肌肉疼痛、关节疼痛和淋巴结肿大等。
抗原检测
RNA检测
感染HIV后,约1个月可检测到抗原,但抗原检测的窗口期较短,一般仅适用于急性期。
感染HIV后,约10日可检测到病毒RNA,因此RNA检测适用于早期诊断。
03
艾滋病的诊断方法
02
01
与结核病鉴别
艾滋病患者容易感染结核分枝杆菌,出现结核病症状,如发热、咳嗽、胸痛等,但结核病患者通常不会出现淋巴结肿大、口腔溃疡等症状。
强化医疗保障
为艾滋病感染者提供心理支持、关怀和救助,帮助他们融入社会、减轻负担。
开展关怀与支持
艾滋病的控制措施
在学校开展艾滋病宣传教育,提高青少年对艾滋病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艾滋病的宣传教育
加强学校教育
倡导安全性行为,推广使用安全套等防护用品,减少性传播风险。

艾滋病科普知识

艾滋病科普知识

艾滋病科普知识艾滋病是一种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严重感染性疾病。

随着艾滋病疫情的不断扩大,对于艾滋病的科普知识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关于艾滋病的定义、传播途径、预防措施和治疗方法等内容,旨在提高大众对艾滋病的认知和预防意识。

一、艾滋病的定义艾滋病,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简称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导致的一种严重并具有慢性进展特点的免疫缺陷性疾病。

艾滋病主要通过病毒感染导致机体免疫系统功能受损,使人体无法有效应对各种疾病和感染,因而引发各种临床症状和合并症。

二、艾滋病的传播途径艾滋病主要通过以下几种途径进行传播:1. 血液传播:通过血液直接传播是艾滋病最主要的传播途径之一。

例如,在注射毒品、输血、器官移植等情况下,如果使用了被艾滋病病毒污染的血液,就有可能导致艾滋病的传播。

2. 性传播:性行为是艾滋病传播的另一个主要途径。

无论是异性性行为、同性性行为还是双性性行为,只要有一方感染了HIV,就存在传播的风险。

3. 垂直传播:感染艾滋病的孕妇,通过妊娠、分娩和母乳喂养等方式,可以将病毒传给胎儿或新生儿。

4. 注射器共用:共用注射器在吸毒人群中容易造成HIV感染的传播。

注射器的刺伤和血液接触是主要的传播途径。

5. 其他途径:除了以上途径,艾滋病还可以通过针刺和接触已经被感染的器械等方式传播。

三、艾滋病的预防措施艾滋病的预防非常重要,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预防措施:1. 保持安全性行为:正确使用安全套可以大幅降低性传播的风险。

尽量减少与多个性伴侣的性行为,降低感染的机会。

2. 拒绝共用注射器:切勿共用注射器,尽量避免使用未经消毒的注射器,以防止血液传播。

3. 定期检测HIV:如果可能接触了HIV源,应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进行检测,以便早期发现感染。

4. 孕期防护:孕妇感染HIV会将病毒传给胎儿或新生儿,因此孕妇需接受HIV的筛查和防治。

HIV

HIV

Tat 与TAR对HIV复制的协同调控作用
•Tat和TAR结合并不能有效地激活HIV基因表达; •Tat与TAR对HIV复制的调控还需寄主细胞编码蛋 白的协同作用。
(2)Rev蛋白
rev基因由两个外显子组成,编码116个氨基酸的调控结构 蛋白表达活性的Rev蛋白, • 是一个重要的反式激活因子,调控RNA剪切和运输,与 RRE结合增加env的翻译。 • 对HIV的许多调控蛋白编码基因有负调控作用,对其结 构蛋白基因有正调控作用。
艾滋病病毒的类型
HIV I 是从欧洲和美洲分离的毒株,与猴艾滋病 毒 只 有 约 45% 的 相 似 性 , 它 的 致 病 力 很 强,是引起全球艾滋病流行的主要病原。 HIV研究主要针对HIV I。 HIV II 与猴艾滋病毒的相似性高达 75% ,其毒力 较弱,引起艾滋病的病程较长,症状较 轻,且主要局限于西部非洲。
2. HIV编码的蛋白质及其主要功能
编码 HIV的结构蛋白主要包括4个基因:
•gag基因编码病毒的核心蛋白; •pol基因编码病毒复制所需的酶类(逆转录酶p66、整 合酶p32); •pro基因编码蛋白酶p22,在切割HIV蛋白前体的过程 中起作用; •env编码HIV包膜糖蛋白Gp160的前体,可进一步被 切割成Gp120和Gp41。
HIV感染与复制
吸附靶细胞
外衣溶解, 核心内容物释放 DNA复制与整成
T4细胞
成分合成 装配 释放
Furtado et al. N Engl J Med 1999;340:1614-22
HIV-I在人体细胞内的复制和侵染过程示意图
原病毒整合到宿主染色体上, 无症状
寄主细胞瓦解死亡
新的病毒颗粒从寄主细胞中 释放出来侵染其它健康细胞

艾滋病 冷知识

艾滋病 冷知识

艾滋病冷知识艾滋病是一种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慢性传染病。

它攻击人体免疫系统,削弱身体抵抗力,导致感染者易受各种疾病和感染的侵袭。

虽然艾滋病是一个严重的全球性健康问题,但许多人对它的了解仍然有限。

下面介绍一些与艾滋病相关的冷知识。

1. 艾滋病的起源艾滋病最早被发现于20世纪80年代初,当时流行病学家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洛杉矶和纽约城市地区发现了一些罕见的肺炎和皮肤病病例。

随后,病毒被确定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这是一种通过血液、性行为和母婴传播的病毒。

2. 艾滋病的传播途径艾滋病主要通过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和乳汁等体液传播。

常见的传播途径包括性行为、共用注射器、婴儿垂直传播和输血等。

此外,艾滋病病毒也不能通过空气、水、食物、昆虫叮咬、接触物体和共用厕所等途径传播。

3. 艾滋病的症状艾滋病的潜伏期可长达数年,感染者可能没有任何症状。

然而,在病毒逐渐破坏免疫系统后,感染者可能出现疲劳、发热、盗汗、体重下降、腹泻、淋巴结肿大等症状。

这些症状并不特异,可能与其他疾病相似,因此艾滋病的确诊需要进行特定的检测。

4. 艾滋病的治疗艾滋病尚无根治方法,但通过抗逆转录病毒疗法(ART),感染者可以控制病毒复制,延缓疾病进展,并提高生活质量。

ART是一种长期治疗,需要每天按时服用药物。

此外,预防性用药和艾滋病疫苗的研发也是当前的研究重点。

5. 艾滋病的预防与保护艾滋病的最佳预防方式是遵循ABC原则:避免性行为(Abstain)、坚持忠诚关系(Be faithful)和使用安全套(Condom)。

此外,避免共用注射器、使用无菌注射器等也是预防艾滋病的重要措施。

6. 艾滋病的社会影响艾滋病不仅对感染者本人造成严重的身体和心理负担,还对家庭、社区和整个社会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感染者常常面临社会歧视和排斥,有些人甚至失去工作和家庭支持。

因此,艾滋病的防治除了医学层面,也需要社会的关注和支持。

7. 艾滋病的全球疫情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截至2020年末,全球有3800万人感染艾滋病病毒,其中约有730万人感染HIV后发展成艾滋病。

hiv知识

hiv知识

hiv知识HIV知识引言:艾滋病病毒(HIV)是一种会损害人体免疫系统的病毒,导致艾滋病的发生。

艾滋病已成为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对人类的健康和社会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了解HIV知识对于预防艾滋病的传播以及提供相关支持和帮助至关重要。

一、HIV的传播途径HIV通过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和乳汁等体液传播。

常见的传播途径包括性行为传播、母婴传播、血液传播和共用针具传播等。

性行为传播是最主要的传播途径,包括不安全的性行为、与HIV感染者的性接触以及性伴侣不明的情况下进行性行为。

母婴传播主要发生在孕妇分娩、哺乳或人工喂养时,如果母亲感染了HIV,就有可能将病毒传给婴儿。

血液传播主要是通过共用注射器、输血、血液制品或器官移植等途径传播。

共用针具传播是吸毒者之间常见的传播方式。

二、预防艾滋病的措施1. 安全性行为:使用安全套是预防性传播HIV的重要方式。

在性行为中使用安全套可以有效降低感染风险。

2. 避免共用针具:吸毒者应避免共用注射器和其他吸毒工具,以免感染HIV和其他血液传播的疾病。

3. 母婴传播阻断:孕妇感染HIV后,应接受抗病毒治疗,同时在分娩时接受预防措施,如剖腹产。

婴儿在出生后应接受特殊的喂养方式,以避免感染。

4. 安全输血:使用经过筛查的安全血液和血液制品,避免感染HIV。

5. 提供艾滋病知识教育:通过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艾滋病的认识和预防意识,促进艾滋病的预防和控制。

三、艾滋病的症状和诊断感染HIV后,一些人可能会出现类似感冒的症状,如发热、咽痛、肌肉酸痛和淋巴结肿大等。

然而,这些症状并不一定意味着染上了艾滋病,因为这些症状也可能是其他疾病的表现。

只有进行HIV抗体检测才能确诊是否感染了HIV。

在感染HIV后,人体会产生特定的抗体,这些抗体可以通过血液检测来检测出来。

四、HIV的治疗和护理尚无能够根治HIV的方法,但通过抗病毒治疗可以控制病毒复制,减缓病情发展。

抗病毒治疗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通常包括使用多种抗病毒药物的联合治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并 发症 。如果 CD < 0 / 1 数 2 0 ,则为 A DS[ ] I 1 。
3 2 1 红 系 异常 . .
HI V感 染 的 患者 在 疾病 过程 中都有
贫血 , 发 生率 、程 度与 临 床 综合 征 密切 相 关 , 其 贫血 常 发
2 HI 染 发 瘸 杌 奠 V■
HI V感染 本身直 接抑 制EP O产 生。 V感染 的 贫血 病 人铁 、 HI
胞被 HI 1 染 , 血 异常 发 生可 能 与 感染 有 关 ; 原 位 V一 感 造 ②
杂 交基 因组 分析 , 少患 者可 检 测 到 免疫 的 髓细 胞 、 织 不 组
细 胞、 内皮 细胞 和 幼 红细 胞 ; 病毒 外 壳g 2 诱 导集 落 ③ P1 0 形 成 单位 ( Us凋 亡 或抑 制 ; 淋 巴细胞 产 生抗 g 2 CF ) ④ P1 0
维普资讯

综述与I 座 ・ 讲
H V 染 的血 液 学 表 现 I感
● 卢 汉 波 40 1) 1 0 1
( 南 大学 湘雅 二 医院 , 南 长 沙 中 湖
[ 关键词 ]
H V感 染 /血 液 I
[ 中图分 类号 ]R 1 . 1 [ 5 9 0 文献标识 码 ]B [ 2 文章编 号 ]1 7l 7 1 2 0 ) 5 0 5 — 6 6 - 1 ( 0 2 0 — 3 4 0 7
维普资讯

综 述 与讲 座 ・
发生严重 的红 系受 抑 , 髓 中可 见到 巨原 始红 细胞 。 V感 骨 HI
菌感染 。 AI 粒细 胞 减 少 的机 褂 DS ① 骨髓 细胞 体外 培 养 , 细 其
染者任何 原 因的贫血与 生存期 无明显相 关。 HI 染未 经 治疗 的患者 血清 红细 胞 生成素 ( O) V感 EP 减 少 或增 加 , 细胞 比容 ( T) EP 红 HC 与 O呈 负相 关 , 验证 明 实
此 外 , 核细 胞 、 单 巨噬 细 胞及 突触 细 胞 也都 属 HI V感

染 的靶 细胞 , 成 为体 内病 毒 产 生 的来源 。 并
1 关于 A D I S的 诊 断 标 准
① 当HI 染伴 发有 特殊 的机 会 性感 染 、 瘤 或 神经 V感 肿 疾病 ; ②实验 室依据 : D T 巴细胞 减少 ( 2 0 I , C 淋 <0 / )
髓 细胞和 造血前体 细胞 。
胸 腺 CD 细 胞 成 熟 障碍 ;⑥ 淋 巴样 干 细胞 本 身 增殖 及 ( ) 化 所需要 的支 持细 胞被 感 染和杀 灭 ; 抗淋 巴细 胞 或 分 ⑦ 抗体 的 产 生 。 V感 染后 , 量 的病 毒 复制 , 胞 进 HI 大 CD 细 行性 破坏 、免疫 功能 缺 陷 。
或者 C D T淋 巴细 胞 1 % ;早期 分 类系 统将 HI 4 V感 染 有症状者称 之为 DS 关复合症 ( DS r lt c mpe , 相 —e  ̄ o lx a A ) 其特点 为 : 续全 身淋 巴结 病 , 或者 无 非特异 性 RC , 持 有
3 HI V■ 染 J 液 学 异 常 的 原 因 及 表 现 - L
获 得 性 免疫缺 陷综合 征 ( DS , 由于 人免疫 缺 陷病 AI )是 毒 ( V) HI 感染 引起 , 病 发展缓 慢 , 本 宿主 免 疫 系统 进行 性衰 竭, 疾病 晚期 特 别容 易 发生机 会 性感 染 、 神经 疾 病和 肿 瘤 。 由于 免疫 系统 改 变 、 发 感染 、 继 恶性 肿 瘤 及 治疗 等 因素 大 多数 患者 出现 血 液学 异 常 , b V感染 亦 可直 接 影 响骨 此 ̄ HI
3 1 H V 染 血液 学 异 常 原 因 ① 骨 髓细 胞 及造 血 所需 . I感
的支持 细 胞直 接 感 染; 宿 主 免疫 系 统 调节 紊乱 , 致造 ② 导 血 细胞 破坏 和抑 制 ; ③继 发于 机会 性感 染 和肿瘤 并 发症和 ( )相 关 的治 疗 ] 或 。
3. 2 造 血 细 胞 异 常
铁贮 存 正常 或增 加 , 似慢 性 疾病 状 态 。 清 铁和 转 铁 蛋 类 血
抗 体使 髓 系造 血 抑 制 ; HI 毒 基 因产 物  ̄ T t P 4 ⑤ V病 I a、 2 、 l q q以及细 胞 因子如 转 化 生长 因子 一 (GF p ) 肿 瘤坏 a p T — 和 死 因子 (NF 抑 制 骨髓 造 血 ;⑥ 6 %AI T ) 7 DS和 ARC患 者 , 有 中性 粒 细胞 免 疫 球蛋 白 , 中性 粒 细胞 破 坏 ; 骨髓 基 使 ⑦
CD 淋 巴细 胞衰 减机 制 为 : HI 直 接 杀N CD 细胞 ; ① V ② 感染 和 非感染 的细胞 形成合 胞体 ; ③对 g 2 粘 附 的未 p1 0 感 染 的c 细 胞产 生细 胞毒液 或者 细胞 免疫 反应 ; D ④对 被 g 2 与CD 分 子相 互作 用诱导 细胞 程序 死 亡 ( 亡 ) ⑤ p1 0 凋 ;
溶血 性 贫血 证 据 、 系增 生 活 跃 , m试 验 和蔗 糖 溶血 试 红 Ha 验 阳性 。 V感 染 的儿 童 或成 人 并有 微小 病 毒 B。 染 , HI 感 可
[ 作者 简 介 ] 卢汉 波 ( 9 0一 ) 14 ,
事血 液痫 临 床研 究 。
,湖 南 临湘 人 , 教授 , 从
生于抗病 毒 治疗 和机 会性感 染治疗 后 。
AI DS患者 红 系增 生受 抑 , 网织 红 比例 低 , 因此 , V HI 感染 病 人 网织 红计数 不 能作 为溶 血 或 出血 的指 征 。 有报 道 红 系无 效造 血 , 似 阵发性 睡 眠性血 红 蛋 白尿 , 类 有血 管 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