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ynch综合征诊治进展
Lynch综合征

• 在必要时需采用全结肠切除术 • 而家系成员中的高风险者则需要定期的肠镜等随
访手段
II期结肠癌的辅助治疗
对于Ⅱ期患者能否从5-FU单药辅助化疗中获益的问题, 经典研究已告诉我们,Ⅱ期患者根治术后单用5-FU辅助化 疗与单纯手术相比可获得6%的生存率改善。 MOSAIC研究告诉我们,Ⅱ期患者术后在5-FU基础上加奥 沙利铂不能取得进一步获益,所以大部分需辅助化疗的Ⅱ 期患者术后采用单药5-FU。 但是,2010年《临床肿瘤学杂志》(J Clin Oncol)发表的文 章指出,dMMR或MSI-H的Ⅱ期患者如果术后采用5-FU单 药辅助化疗,与术后不化疗者相比,DFS率和OS率非但没 有改善反而有明显下降,因此认为对dMMR或MSI-H的Ⅱ 期患者不推荐单药5-FU的术后辅助化疗,同时也可避免治 疗相关的毒性、花费以及化疗所引起的生活质量的下降
Lynch综合征的诊断
• 以临床病理特征和家族史为基础作出诊断
• 1990年国际HNPCC合作组织(ICG-HNPCC)
制定了Amsterdam标准- Amsterdam-I Criteria • 1998年ICG-HNPCC又提出了修正诊断标准Amsterdam-II Criteria • 日本大肠癌学会于1991年提出了日本 HNPCC临床诊断标准
大肠癌2014nccn指南推荐
所有II期结肠癌患者 所有年龄小于或等于70岁的结肠癌患者 满足Bethesda标准的的患者
应常规检测MMR以排除Lynch综合征
Lynch综合征诊断流程图
Lynch综合征治疗
lynch综合征的患者一生中患大肠癌的可能性约为 60 %~80%,而且此类患者多表现为同时性或异时 性的大肠癌。有文献报道这类患者10年内40%会 发 生第二处的原发大肠癌。因此有些学者建议, 对于那些诊断为结肠癌的林奇综合征患者,由结 肠次全切除或全结肠切除手术替代传统的局部切 除手术。 Lynch II型 密切监测
2021Lynch综合征相关妇科肿瘤监管的曼彻斯特国际共识解读(全文)

2021Lynch综合征相关妇科肿瘤监管的曼彻斯特国际共识解读(全文)Lynch综合征(Lynch syndrome,LS)是一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癌症综合征,主要包括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ncer,EC)以及卵巢癌(ovarian cancer,OC)。
LS的发病根源是由于细胞DNA的错配修复(MMR)系统中的MLH1、MSH2、MSH6和PMS2的基因突变,其阻碍了细胞DNA 合成过程中的错配修复。
早期及时诊断可以对癌症的预测及下一步治疗产生影响。
目前,已证实LS患者进行CRC监管可以获得很好的生存获益,而国际上LS相关CRC监管的临床指南,并不完全适合妇科肿瘤。
在女性中,LS的首发肿瘤多为EC,而且由于子宫内膜癌的前驱症状较明显,临床多早期发现,早期诊断,预后相对较好。
目前,全球尚无针对LS女性患者妇科监管的指导方案。
因此,包括患者及患者利益代表的相关专业人士于2017年4月24日至25日集中在英国曼彻斯特举行了为期2天的会议,经过深入讨论后就LS相关妇科恶性肿瘤的诊断、预防及监管首次达成了共识。
现就共识进行简要介绍。
主要就4个方面进行解答。
1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哪些情况下应该筛查LS1.1 LS女性普遍筛查EC 条件允许情况下,强烈推荐对确诊的女性LS患者进行EC的筛查(B级证据)。
人群中MMR基因突变比例是1/279。
有研究显示,结直肠癌中LS患者的比例是1/30,而LS 相关的EC所占比例为1/30。
鉴于两者相似的发病率,目前,已有研究证实CRC患者及其亲属的肿瘤监管可以降低病死率,并且推荐监管。
因此,强烈建议在女性LS中普遍筛查EC。
1.2 EC中以下情况需要筛查LS 当条件有限时,以下几种情况强烈推荐对EC患者进行LS筛查。
1.2.1 年轻的EC患者在60岁及之前发现的EC(B级证据)。
目前的研究显示,只有25%MMR缺陷的肿瘤发生在50岁以上的女性中。
林奇综合征的特征、筛查和防治

林奇综合征的特征、筛查和防治1.林奇综合征(Lynch Syndrome)的定义:林奇综合征是指由于错配修复基因(MLH1、MSH2、MSH6、PMS2、EPCAM等)的胚系突变(图1)引起的一种遗传性结直肠癌。
林奇综合征大部分是由于MLH1和MSH2的胚系突变引起的,两者分别占30%。
另外有少量是由MSH6和PMS2的突变引起的,还有大约30%的患者的突变基因不明。
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肛肠外科高显华图1. 基因的胚系突变和体系突变的区别。
2.林奇综合征的特点:在2010 年之前,林奇综合征曾被称为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HNPCC)。
它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即有50%的可能性会遗传给下一代,男女遗传的概率是一样的。
林奇综合征容易得多种癌症(图2),包括:结直肠癌、胃癌、子宫内膜癌、卵巢癌、胰腺癌、输尿管癌和肾盂癌、神经系统(胶质母细胞瘤)、小肠癌、皮脂腺癌、角化棘皮瘤等。
它是最常见的遗传性结直肠癌综合征,大约占所有结直肠癌的3%。
图2.林奇综合征患者容易得多种癌症。
3. 林奇综合征的筛查:如果患者符合“阿姆斯特丹I 标准”或者“修订版的贝塞斯达标准”,则建议进一步行错配修复基因蛋白(MLH1、MSH2、MSH6、PMS2)的免疫组化或微卫星不稳定性检测(MSI)。
如果四个蛋白质任何一个为阴性,或者MSI检测为高度微卫星不稳定(MSI-H),则建议抽血行基因的胚系突变检测。
但是,由于“阿姆斯特丹I 标准”和“修订版的贝塞斯达标准”的漏诊率很高,所以,现在国际上通用的NCCN指南建议所有的结直肠癌病人都行错配修复基因蛋白(MLH1、MSH2、MSH6、PMS2)的免疫组化或微卫星不稳定性检测(MSI)。
3.1 阿姆斯特丹I 标准(1990)(1) 家系中至少有3个人确诊结直肠癌,其中一个为另外两个的一级亲属(图3);(2) 至少累及2代;(3) 其中1个发病年龄小于50岁;(4) 排除FAP。
林奇综合征诊断标准

林奇综合征诊断标准林奇综合征(Lynch syndrome)是一种常见的家族性肠癌综合征,也称为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HNPCC),是由DNA错义修复基因突变引起的一种遗传性疾病。
林奇综合征患者易患结肠癌、子宫内膜癌、卵巢癌等消化系统和生殖系统恶性肿瘤。
及早发现和诊断对于林奇综合征患者的治疗和预防至关重要,因此,了解林奇综合征的诊断标准对于临床医生和患者来说至关重要。
林奇综合征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临床诊断和分子遗传学诊断两个方面。
临床诊断主要根据患者及家族成员的肿瘤史、临床表现和病理学特点进行判断。
而分子遗传学诊断则主要通过检测DNA错义修复基因(MLH1、MSH2、MSH6、PMS2)的突变来确定。
在临床诊断方面,林奇综合征的患者通常表现为早发性结直肠癌或其他消化系统和生殖系统的恶性肿瘤,家族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一级亲属患有结直肠癌或其他相关肿瘤的情况。
此外,患者的肿瘤病理学特点也是诊断的重要依据,如肿瘤的免疫组化特点和微卫星不稳定性。
分子遗传学诊断主要通过对MLH1、MSH2、MSH6、PMS2等错义修复基因的突变进行检测来确定患者是否患有林奇综合征。
目前,分子遗传学诊断已成为林奇综合征诊断的金标准,可以准确、快速地确定患者的遗传病因。
除了以上两个方面的诊断标准,国际上还有一些诊断标准和评估工具,如阿姆斯特丹标准、贝斯特标准、梅里特标准等,这些标准和工具可以帮助临床医生更准确地诊断林奇综合征。
总之,林奇综合征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临床诊断和分子遗传学诊断两个方面,临床医生可以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家族史和肿瘤病理学特点进行初步判断,然后通过分子遗传学检测来确定诊断。
了解和掌握林奇综合征的诊断标准对于临床医生和患者来说至关重要,可以帮助患者及早进行治疗和预防,减少疾病的发生和传播。
林奇综合征诊断标准

林奇综合征诊断标准
什么是埃尔金林奇综合征:
埃尔金林奇综合征(Erb-Duchenne或Wassermann-Erb综合征)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上肢运动障碍,也称先天性上肢截瘫。
它是一种遗传性疾病,是第5和7号神经细胞紧密搭配的突变和缺陷导致的上肢功能障碍。
该病是由法国内科医师Louis Erb和德国神经外科医师Von Duchenne最早描述的。
诊断标准:
1. 临床表现:
2. 遗传学检测表明:该病具有明确的遗传传递机制,包括隐性遗传、纯合子遗传和杂合子遗传等。
3. 其他结构性变异:
4. 诊断性神经电生理检查: EMG(肌电图检查)显示无脉冲波形或尖峰波形均缩放,而电液对比及肌兴奋性受损。
5. 临床进展:当病程超过5个月时,部分患者往往发生肢体活动度的进一步下降,严重的可出现肢体关节强硬和抬起困难,进而凝固成瘫痪状态,有时可出现无力、痉挛和疼痛。
认识Lynch综合征PPT

常见突变类型及其影响
Lynch综合征相关的错配修复基因主要有MLH1、MSH2、MSH6和PMS2等,这些基因的 突变类型包括点突变、插入/缺失突变和大片段重排等。
不同基因突变类型对蛋白质功能的影响不同,例如点突变可能改变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从 而影响其结构和功能;插入/缺失突变可能导致蛋白质截短或功能域丧失;大片段重排可能 导致基因表达异常或产生融合蛋白。
发病机制
Lynch综合征的发病机制涉及DNA错配修复(MMR)基因的突变。这些基因在 维持基因组稳定性方面发挥关键作用,突变导致MMR功能缺陷,进而增加基因 组的不稳定性和癌症风险。
临床表现及诊断标准
结直肠癌
诊断标准
患者通常在较年轻年龄出现结直肠癌, 且多位于右侧结肠。
通常采用阿姆斯特丹标准或修订后的 贝塞斯达指南进行诊断,其中包括家 族史、癌症类型和发病年龄等因素。
这些基因突变会导致错配修复功能缺陷,使得细胞对DNA损伤的修复能力降低,进而增加 基因组不稳定性和患癌风险。
基因型与表型关系探讨
Lynch综合征具有遗传异质性,不同基 因突变导致的表型差异较大,即使在同 一家庭中也可能出现不同的临床表现。
对于Lynch综合征的遗传咨询和风险管理, 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基因型、家族史、临床 表现等多方面信息,制定个性化的管理策略 。
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进展
靶向治疗
近年来,针对Lynch综合征的靶向治疗取 得了显著进展。例如,针对特定基因突 变的靶向药物可以精准地作用于肿瘤细 胞,降低肿瘤的生长和扩散速度。
VS
免疫治疗
免疫治疗在Lynch综合征治疗中同样具有 潜力。通过激活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免 疫治疗可以帮助患者清除体内的肿瘤细胞 。目前,已有多种免疫治疗药物在临床试 验中展现出良好的疗效。
林奇(Lynch)综合征

Kastrinos et al, 2013 (美国)
来自CCFR的患者数据
MSI
MLH1,MSH2,MSH6 IHC(MLH1, MSH2, MSH6, PMS2)
例数 352 340 78
240 183 105
105 105 1387
1584
对比国内研究
➢ 国外研究:病例数较多 ➢ 检测开展:
IHC结合MSI的开展 IHC开展MSH6, PMS2检测较早 半定量IHC在检测MMRP中的应用 测序普遍包含MLH1及MSH2突变检测,PMS2及
国外代表性研究
作者 时间(国家)
标准
测序
MMR功能
Barnetson et al, (英国)
2006
诊断年龄小于55岁,DNA突变
MLH1,MSH2,MSH6
Barrow et al, 2010 (英国)
基因突变携带者
MLH1,MSH2,MSH6
MSI
IHC 半定量IHC (MLH1, MSH2, MSH6, PMS2)
Lynch综合征
2016-4
PART Lynch综合征 1
结直肠癌分类
结直肠癌
散发性 家族性
息肉性 非息肉性
腺瘤性息肉病综合征
错构瘤息肉病综合征
家族性结直肠癌
Lynch综合征 /HNPCC
1895年
病理学家 Aldred Warthin 发现他的女 裁缝及其家族成员都死于女性生殖系统 癌症或结直肠癌
2015年ASCO推荐 所有诊断时年龄小于等于70岁的结直肠癌患者,进行错配修复功能筛查
中国标准
中国人HNPCC筛检标准
——中国抗癌协会结直肠癌专业委员会(2003年)
lynch综合征诊断标准

林奇综合征临床诊断
阿姆斯特丹标准- Ⅰ:
(1)家族中至少有3 例或3 例以上的大肠癌病人,其中至少有1 例病人为其他2 例的一级亲属;(2)家族中至少在连续2 代发生大肠癌;(3)家族中至少有1 例患者的发病年龄低于50 岁;(4)排除家族性息肉病。
由于此标准过于严格,且不包括大肠外肿瘤的特征,因而会导致大量病例的漏诊。
1999 年进行了修订,称为阿姆斯特丹标准Ⅱ:
(1)家族中至少有3 例经病理证实的HNPCC相关癌(结直肠癌、子宫内膜癌、胃癌、卵巢癌、小肠癌、输尿管和肾盂癌、脑癌、胆管癌及皮肤癌),其中1例是另外2例的直系亲属;(2)家族中至少在连续2 代发生大肠癌;(3)家族中至少有1 例患者的发病年龄低于50 岁;(4)排除家族性息肉病。
过后来的临床实践发现,这两个标准均过于严格。
2003年中国人HNPCC家系标准:
家系中至少2例为明确诊断的大肠癌患者,其中2例为父母或子女或同胞兄弟姐妹关系,且符合以下1条:(1)至少1例为多发性大肠癌(包括腺瘤);(2)至少1例大肠癌发病早于50岁;(3)家系中至少1人患HNPCC相关肠外恶性肿瘤(包括胃癌、子宫内膜癌、小肠癌、输尿管或肾盂癌、卵巢癌、肝胆系统癌)。
2004 年修订的Bethesda标准:
(1)50岁前诊断结直肠癌;(2)有同时性或异时性结直肠癌或其他HNPCC 相关肿瘤,无论发病年龄;(3)<60 岁结直肠癌患者中检测到高度微卫星不稳定性(MSI-H),肿瘤周围淋巴细胞浸润,克罗恩病样淋巴细胞反应,黏液或印戒细胞癌,髓样组织分化;(4)≥1 例一级亲属诊断HNPCC相关肿瘤家族中发现结直肠癌;(5)在≥2 例一级或二级亲属中诊断HNPCC相关肿瘤家族中发现结直肠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行IHC和基因检测。若为MSI—L表现,基本排除是Lynch综合 征患者。MSI检测敏感性很高,但是特异性较差。在全部大肠 癌中,大约15%存在MSI-H,在MSI—H大肠癌中只有20%一 25%的患者是Lynch综合征患者,75%~80%MSI.H患者属于 散发性大肠癌,因为MLHl基因甲基化也可以导致肿瘤组织表
塑jE医药垫!!生2旦箍堑鲞筮!垒翅旦!坠亟丛!堕地生』Q坠堡塑:垫!!:y!!!!趔盟!:!垒
doi:10.3969/j.issn.1002-7386.2013.14.061
2185
・综述与讲座・
Lynch综合征诊治进展
杨继清刘新良邵永孚
【关键词】Lynch综合gZ;错配修复基因;微卫星不稳定 【中图分类号】R 44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2—7386(2013)14—2185—02
Lynch综合征是最常见的遗传性大肠癌,属于常染色体显 性遗传疾病。早在1913年美国学者Warthin首先报道了一个 Lynch综合症家系,特征为家族多发的非息肉性结肠癌,同时伴 有高发的胃癌和子宫癌。1966年,Lynch等…报道了2个大家 系的Lynch综合征病例。医学研究人员通过对上述家族和成 百个类似家系病例的分析发现了Lynch综合征的典型临床特 征。早期研究由于对其认识不足,1991年阿姆斯特丹会议将其 定名为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肠癌(hereditary
man.
Med
syndrome(hereditary
non-polypasis
cancer).J
Genet,2007,44:353-362. 3
癌灶位于结肠,应根据癌变部位行淋巴结清扫并全结肠切除,
回肠直肠吻合,术后定期行肠镜检查及早发现直肠癌变 灶一。11|;若癌灶位于直肠,应行全大肠切除,区域淋巴结清扫, 回肠肛管吻合。对于发病年龄早的患者更应如此,因为对于 Lynch综合征患者,大肠局段切除后,保留段大肠发生癌变的几 率很高。文献报道对Lynch综合征结肠癌患者行结肠区段切 除术后,10年内再发结肠癌的机率为16%,20年内再发结肠癌 的机率为41%,30年内再发结肠癌的机率为62%¨…。但是全
Nail Cancer Inst,2004,96:1402—1403.
Hampel H,Frankel
WL,Martin E,et a1.Feasibility of screening for Lynch
syndrome among patients with colorectal cancer.J Clin Oncol,2008,26:
万方数据
2186
迥j笪匡垫垫!!生2旦箜!!鲞筮!垒翅旦!坠!i丛!壁i型』!坠翌坐:呈Q!!:y尘箜』旦!盟竺:!兰
行预防性子宫全切,双侧输卵管卵巢切除,可以降低子宫内膜 癌和卵巢癌的发病风险。为了降低胃,十二指肠癌发病风险, 建议从25~30岁开始进行上消化道胃镜检查,根据结果决定1
现为MSI.H[7|。 用IHC方法检测MLHI,MSH2,MSH6和PMS2蛋白表达, 对Lynch综合征患者的诊断特异性和敏感性都比较高。并且 IHC检测对进一步的基因检测有指导意义,可以协助发现可能 的突变位点。文献报道IHC检测对Lynch综合征患者的敏感 性为92.3%,特异性为100%。但是,IHC方法是以肿瘤蛋白阴 性表达为诊断标准,因此,其技术要求相对较高。 对Lynch综合征患者的最后确诊依赖于血液标本的基因 检测。MMR基因的种系突变是诊断Lynch综合征的金标准。 值得注意的是,符合阿姆斯特丹诊断标准的大肠癌患者中有大 约40%不存在错配修复基因的突变,也不表现MSI。这部分患 者不属于Lynch综合征患者,现在把这部分患者归为家族性大 肠癌x型。根据猜测家族性大肠癌x型可能是多个低显性大 肠癌易感基因聚集所致旧J。 3治疗与监测 在临床上遇到的Lynch综合征患者分为4种:(1)已经确 诊的Lynch综合征患者,新发生大肠癌或其他相关肿瘤。(2) 行结、直肠癌手术,术后确诊为Lynch综合征。(3)行妇科或其 他器官相关癌症手术后确诊为Lynch综合征。(4)单纯的 MMR基因突变携带者。对于其治疗原则有所不同。 对术前已经确诊的Lynch综合征患者,多数专家认为,若
50岁以下大肠癌患者常规检测MSI表达,以便及时发现Lynch
综合征患者。 参考文献
1 Lynch HT,Lynch PM,Lanspac
SJ,et a1.Review of the Lynch syndrome:
history,molecular genetics,screening,differential diagnosis,and medico— legal ramifications.Clin Genet,2009,76:1—18. 2 Vasen HFA,Moslein G,Alonso A,et a1.Guidelines for the clinical agement of Lynch
instability—low,MSI—L)。肿瘤组织中存在MSI.H应进
作者单位:065000河北省廊坊市第三人民医院(杨继清);河北 省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肿瘤外科(刘新良);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腹部外科(邵永孚) 通讯作者:刘新良071000河北省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肿瘤外科;
E—mail:lxlyhh999@163.com
Rustgi
AK.The genetics of hereditary colon
cancer.Genes Dev,2007,21:
2525-2538. 7
结肠切除,尤其是全大肠切除,必然引起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
下降。因此,临床医生应向患者充分交代手术风险,可以根据 患者的具体情况采取个性化手术方案。对术后病理提示需要 辅助化疗的Lynch综合征大肠癌患者,不能应用5-FU为基础 的辅助化疗,因为实验室研究和临床研究均证实,有MSI表现 的大肠癌对5一Fu治疗无效¨2’”1。 对于术后确诊的Lynch综合征患者,专家建议对保留的大 肠,定期进行结肠镜检查,发现有腺瘤癌变倾向时及早进行根 治性手术,防止癌变发生。 对于存在MMR基因突变的Lynch综合征未发病者,应进 行严密的监测。2010年美国癌症综合网对Lynch综合征患者 的监测建议是:加~25岁,或者比家族中大肠癌发病最小年龄 早10年,开始进行结肠镜检查,结肠镜检查每1~2年进行一 次。对大肠癌外的其他恶性肿瘤,如子宫内膜癌和卵巢癌,建 议让妇科肿瘤专家进行监测,向患者宣教子宫内膜癌的医学知 识,提高其认知度,便于症状出现后及早就诊。绝育期女性进
6 5 4
Loghi
ellite
L,Bianchi P,Roncalli M,et
a1.Revised Bethesda guidelines for he-
microsat-
reditary
nonpolyposis
colorectal
cancer(Lynch syndrome)and
instability.J
rosatellites
cancer,HNPCC),随着对其认识的不断深入,2004年Be—
thesda标准提出继续使用Lynch综合征的命名,多数医学专家 认为这一命名较为确切旧。4 J。Lynch综合征大肠癌患者多在 45岁以前发病,发病部位多在右半结肠,组织学上多为低分化 黏液腺癌或印戒细胞癌,肿瘤组织内有大量淋巴细胞浸润。 Lynch综合征患者有多种组织癌变倾向,如胃、卵巢、胆道、尿 道、小肠、大脑和胰腺等,但是癌变的最常见靶点为结肠和子宫 内膜。50%一80%的Lynch综合征患者会发生大肠癌,Lynch 综合症约占全部大肠癌患者的2%一4%[5 3。子宫内膜是 Lynch综合征的第二个癌变靶点,40%一60%的Lynch综合征 患者会发生子宫内膜癌,在女性Lynch综合征患者中子宫内膜 的发病率与大肠癌发病率相当,甚至超过大肠癌发病率。 Lych综合征约占全部子宫内膜癌患者的2%【5 J。 1遗传学基础 DNA错配修复基因发生种系突变是Lynch综合征患者发 病的遗传学基础。错配修复基因的主要功能是纠正DNA复制 时单个核苷酸的错误配对,其发生突变引起微卫星不稳定(mi—
ectal nonpolyposis color-
蛋白,从而失去纠正DNA复制错误的功能哺】。 2诊断 对于Lynch综合征的诊断可分为临床诊断和分子诊断。 Lynch综合征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患者存在MMR基因的 种系突变,通过基因检测可以及时发现Lynch综合征患者。但 是目前在实际工作中对每一位大肠癌患者都进行基因检测花 费成本太高,不能广泛应用。另外,目前的基因检测方法对部 分患者还存在假阴性结果。上述的Lynch综合征特征性临床 表现和患者详细的家族史有助于诊断的确立。为了发现Lynch 综合征患者,国际HNPCC协会先后于1991年和1999年制定 了阿姆斯特丹I和阿姆斯特丹Ⅱ标准。按阿姆斯特丹Ⅱ标准 仍有部分Lynch综合征患者漏诊,为了减少漏诊率,2004美国 国家癌症研究院制定了Bethesda标准,多数医学专家建议临床 采用Bethesda标准胆o。建议符合以下Bethesda标准的大肠癌 患者进行MMR基因检测:50岁以前确诊的大肠癌患者;不论 年龄,发现同时性或异时性的多原发结直肠癌和与HNPCC相 关的肿瘤患者;小于60岁,大肠癌标本中检测到高度微卫星不 稳定或特征性组织学表现;一级亲属中至少有一人在50岁以 前诊断为大肠癌或lynch综合征相关肿瘤;在一级或二级亲属 中,不论发病年龄,有两人或两人以上诊断为大肠癌或lynch综 合征相关肿瘤。 Hampel等H1随机对美国500例大肠癌标本进行了MSI和 错配修复蛋白的免疫组织化学IHC检测,其中113例有异常表 现。对有异常表现的患者进行基因检测,发现了18例Lynch 综合征先证者,其中只有8例(44%)患者低于50岁,13例 (72%)符合修改的Bethesda标准。因此,根据Bethesda标准来 诊断Lynch综合征,将会导致28%的Lynch综合征患者漏诊。 目前有22种分子诊断方式:肿瘤标本检测和血标本基因 检测。肿瘤标本检测又包括MSI检测和IHC检测。Bethesda 标准建议采用两个单核苷酸位点(BAT-25,BAT-26)和3个双 核苷酸位点(D5S346,D2S123,D17S250)来检测MSI。有2个及 2个以上位点突变,提示存在高度微卫星不稳定(microsatellites instability-high,MSI—H),1个位点突变则为低卫星不稳定(m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