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煤炭分布概况
甘肃省矿产资源及勘查、开发现状(简介)

甘肃省矿产资源及勘查、开发现状(简介)一、矿产资源概况甘肃省位于黄河上游,地处西北内陆,介于北纬32°31'~42°57'、东经92°13'~108°46'之间,总国土面积45.48万km2。
全省地质环境复杂,成矿条件优越,矿产资源相对丰富。
截止2004年底,省内已发现矿产156种(不含亚种),占全国发现矿种的91%,已查明资源储量的矿种92种。
编入矿产储量表的矿产地有830处。
其中大型73处,中型194处,小型563处。
在保有资源储量中位居全国第一位的有镍、钴、铂、钯、锇、铱、钌、铑、硒、铸型粘土等10种,居前五位的34种,前十位的60种,其中钒、钨矿分别居第七、八位。
见表1。
全省已查明地下水资源量153.9亿立方米/年。
可开采水资源量46.2亿立方米/年。
我省已知矿产的分布格局呈现出明显的不均衡性和分区集中的特点。
河西以黑色、有色金属及化工非金属为主;中部是有色金属及建材矿产的聚集区;陇东以赋存煤和石油为特征;陇南则是有色和金的聚集区。
表1 甘肃省查明资源储量居全国前十位的矿种矿产资源的勘查评价及其开发在甘肃经济中具有基础和导向作用,矿业已成为甘肃经济发展的支柱。
由于矿业开发具有关联度大、波及效应强的特点,形成了甘肃以有色和黑色冶金、石油加工和化学工业为支柱的现代化工业体系。
据2003年全省开采利用矿种76种,年产固体矿石量6355.75万吨。
矿山企业采选工业总产值96亿元,销售产值97亿元。
矿业及相关原材料加工业总产值743.43亿元,占全省工业总产值的64.48%,矿业总产值159.57亿元。
全省矿产品及其加工制品进出口贸易总额9.52亿美元。
2003年,全省国有及限额以上非国有企业工业总产值1152.9亿元,矿业及相关原材料加工业总产值743.4亿元,占全省工业总产值的64.48%,矿业总产值159.5亿元,占全省工业总产值的11.79%。
甘肃的矿产资源存在结构性短缺现象,供需总量失衡,一些大宗支柱性矿产勘查程度低,勘探矿产地占总数的28%,详查占27%,可利用资源储量不足探明资源储量的60%。
关于甘肃煤炭资源环境状况的思考

市 , 土 地 面 积 2. 总 7 8万 k 占 全 省 总 面 积 的 m,
6.% ; 5 2 总人 口 4 8 人 , 8万 占全 省 总 人 口的 1.% 。 86
市的肃北马鬃山下 , 到 白银 市靖远县。全 省有 6 北 个重 点产 煤市 ,5个 重点 产 煤 县 。按 区域 地 质 构造 l
地, 是带动全省城市化 、 工业化、 信息化发展 的龙头 地 区 。 中部 地 区煤 炭 资 源 累计 探 明储 量 2 . 32亿 t ,
1 4
甘
量分 布 于河西 地 区。其 中 : 陇东 地 区地 处 鄂 尔 多斯 盆地 的 西南缘 , 区域 内煤炭 资源 丰 富 、 质优 良、 煤 分 布集 中 、 预测 资源 储量 16 33亿 t占全 省预测 资源储 , 量的 9% ; 6 千米 以浅 预测 资源 储 量达 13亿 t探 明 8 , 资源 储 量 8 .8亿 t是 未受 破坏 的整装 煤 田。根据 67 ,
炭资源及生产 中存在 的问题 进行 了阐述 。 关键词 : 煤炭 资源 ; 区域布 局 ; 状况 问题
中图分类号 :8 2 F3
甘肃 是 一 个 “ 煤 、 油 、 电 ” 省 份 。 随着 多 少 缺 的 社 会 经济 的高 速发展 , 甘肃 省石 油 资源将 趋 于 紧张 , 石油 危机 已迫 在眉 睫 ; 甘 肃 省煤 炭 资 源却 十分 丰 而 富 , 质优 异 , 其是 窑 街矿 区的天 祝煤 和 华亭矿 区 煤 尤 的华 亭煤 , 具有 高 发 热 量 、 挥 发 分 、 化 学 活性 和 高 高 低硫、 低磷 、 灰 的“ 高 二低 ” 特 点 , 其极 好 的 低 三 的 以
中部地 区包 括 兰州 、 白银 、 西 3市 , 土 地 面 定 总
实施蒙煤入甘战略保障河西地区煤炭供应

实施蒙煤入甘战略保障河西地区煤炭供应■高春明马红祥近几年,新能源虽然得到快速发展,但煤炭仍然是保障工业生产和群众供暖的主要能源。
据分析,目前甘肃省煤炭消耗量占全省各类能源消费总量的60%以上,煤炭在甘肃省能源消费结构中仍居于主导地位。
2015年国家实施煤炭去产能政策以来,甘肃省河西地区劣势煤炭产能相继淘汰,相邻省份煤炭供给也进一步减少,河西地区煤炭市场呈现出价格走高、煤源收紧的态势,特别是2017年河西地区煤供给曾出现了阶段性供应紧张甚至断供的风险。
甘肃省经济研究院研究人员深入酒泉、嘉峪关、内蒙古额济纳旗、策克口岸、新疆哈密进行实地调研,分析当前全省河西地区煤炭产供销基本情况,提出实施“蒙煤入甘”战略。
一、河西地区面临缺煤局面(一)河西地区煤炭资源较少甘肃省虽然煤炭预测储量达1656亿吨,位居全国第6位,但生产量只有3940万吨,位居全国第14位,在西北五省中仅高于青海省,煤炭自给率不到38%,每年需要从外省调入大约2000万吨煤炭才能满足需求。
目前全省有14个电厂,电煤供应已经从省内保障为主转变为省外调入为主。
全省电煤对外依存度已经上升到60%以上,煤炭供应保障任务十分艰巨。
从分布上看,全省煤炭资源主要分布在陇东地区,而河西地区煤炭分布极少。
“陇东煤多,中部有煤,河西缺煤”。
从生产上看,“陇东有余、中部季节性紧张、河西严重不足”,陇东地区每年产煤大约在3000万吨以上,占全省总量的76%以上,河西煤炭分布少,产量小,需要大量调入。
(二)河西地区煤炭消耗量在增长河西地区煤炭储量少,产量小,但消耗量大。
据估计河西地区煤炭消耗量2018年大约在2000万吨以上,因为河西地区高能耗工业集中,火电厂多,特别是近些年为了风力发电调峰的需要,又建了几个大型电厂,煤炭消费逐年提高。
比如,为了从根本上解决酒泉地区新能源弃风、弃光的问题,有效促进河西走廊清洁能源开发利用,甘肃省在酒泉市瓜州县建设常乐电厂,这是西北地区首个百万千瓦级调峰电厂,建成后将大大缓解河西地区风光电外送困难的局面,但该项目按规划设计建成后每年就需燃煤1000万吨,接近目前疆煤给我省的年调入总量。
2024年甘肃省能源市场分析现状

2024年甘肃省能源市场分析现状概述本文旨在分析甘肃省能源市场的现状,并通过对市场情况的梳理和数据的分析,提供有关该省能源市场的相关信息和发展趋势的综合报道。
背景甘肃省位于中国西北地区,拥有丰富的能源资源。
其能源市场在近年来经历了快速增长,并且对能源供应和需求的情况进行了广泛调研。
本文将对甘肃省能源市场的现状进行深入分析,并展望未来的发展前景。
能源供需状况根据相关数据统计,在甘肃省,能源供需的格局逐渐明晰。
目前,该省的主要能源供应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气以及可再生能源等多种来源。
同时,能源需求主要由工业、交通和居民生活等领域构成。
在煤炭方面,甘肃省煤炭资源丰富,具备自给自足的条件。
能源需求中,工业部门对煤炭的需求量最大,其次是居民生活领域。
在石油和天然气方面,甘肃省的供应主要依赖于外部地区的输送。
该省在石油和天然气的探明储量方面相对薄弱,因此市场对于这两种能源的需求较大。
可再生能源在甘肃省的发展也表现出良好的势头。
该省地处西风带,具备发展风能、光能等可再生能源的自然条件。
在政府支持和市场需求的推动下,甘肃省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呈现出较高的增长率。
能源市场结构甘肃省的能源市场结构呈多元化格局。
市场中存在着大型能源企业、中小型企业以及一些外资企业。
能源市场的竞争激烈,各个企业都在积极寻求自身的发展机遇。
在煤炭市场上,甘肃省有一些大型矿产资源企业,它们在煤炭生产和销售方面处于领先地位。
同时,也有一些小型企业和地方专业市场提供煤炭产品。
在石油和天然气市场上,甘肃省的供应主要依赖于外部地区的输送。
该省是国内石油和天然气产品的重要消费地之一。
在可再生能源方面,甘肃省的市场主要由风能和光能等领域构成。
一些能源公司积极投资并参与到可再生能源项目中,推动了可再生能源市场的发展。
市场发展趋势根据对甘肃省能源市场的观察和分析,可以得出以下发展趋势:1.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将得到进一步推动。
政府将进一步加大对可再生能源项目的支持力度,以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程度。
甘肃肃北吐鲁—驼马滩矿区构造特征及煤炭资源浅析

甘肃肃北吐鲁—驼马滩矿区构造特征及煤炭资源浅析作者:高占斌来源:《环球人文地理·评论版》2015年第04期摘要:吐鲁-驼马滩矿区位于吐鲁-驼马滩盆地南部,区内中新生代地层分布广泛,矿区四周均以基底花岗岩和志留系地层露头为界,区内含煤地层主要为白垩系下统老树窝群中岩组,含可采煤层一层,也是本区唯一一层可采煤层,根据区内主要地质构造,浅析区内主要构造特征及煤炭资源赋存状况。
关键字:吐鲁-驼马滩矿区构造特征煤炭资源中图分类号:P534.53 文献标识码:A吐鲁-驼马滩盆地的地理坐标位置为北纬41°40′-41°48′,东经96°27′-96°52′;这一盆地的总体面积达250km2[1]。
吐鲁-驼马滩矿区地处吐鲁-驼马滩盆地的南边位置,。
考虑到过去以及最近几年所收获的地质成果,本文简要分析了区内构造的主要特征、形成机制、演化与控煤作用,与此同时也总结、探究了区内的找煤潜力。
1.矿区的地层特征分析观察区域内的出露的地层,从老到新分别为古生界志留系中生界白垩系下统,新生界第三系、第四系。
其中分别特别广泛的是中新生代地层,而遭到构造和岩浆侵入影响的古生代地层出露较少[2](图1)。
志留系下统勒巴泉群(S1lb):这是本区沉积基底。
其岩性是灰绿色绿泥石英片岩,和上覆地层主要呈现出角度不整合的碰触。
志留系中统公婆泉群(S2gn):这是本区沉积基底。
其岩性是灰绿色绿泥石英片岩。
白垩系下统老树窝群(K1ls):本区的含煤地层以此为主。
和下覆地层的接触角度不整合。
根据岩性、岩相综合分析可分为三个岩组。
下岩组(K1ls1):其厚度通常是0~136.95m,以灰白色砾岩、砂砾岩等为主要岩性,这一岩组没有含煤,局部缺失。
中岩组(K1ls2):其厚度通常是7.40~399.04m,这是本区含煤岩组,属于有些细的陆源碎屑岩。
浅灰色、粉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煤层等为其主要岩性。
还将一个沉积旋回涵盖在内,其中由于河流~湖泊沼泽相含煤,建起陆源碎屑岩沉积,包括了一层可采煤层,这一采煤层亦属于本区唯一的可采煤层。
甘肃省境内各城市资源概况简述

甘肃省境内各市州资源概况简述兰州市目前兰州境内已探明各类矿床、矿点156处,35个矿种.非金属矿相对丰富,有石灰岩、熔剂白云岩、熔剂石英岩、硅铁石英岩、耐火粘土。
其中石英岩储量集中,运量储量达3亿吨,为硅铁工业提供了充足的后备资源。
煤炭保有储量为9.05亿吨,主要开采地为窑街和阿干镇两矿,基本满足兰州的近期要求兰州已形成以石油、化工、机械、冶金、四大行业等主体,门类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成为我国主要的重化工,能源和原材料生产基地之一。
硝酸合成橡胶、硅铁、铝、石墨、电机、石油铅机和粗精纺毛呢等产品产量均处国内领先地位。
兰州是黄河上游最大的工业城市和西部重要的原材料工业基地,作为新中国成立后重点布点建设的老工业基地之一,经过几十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建设与发展,工业化水平迅速提高,初步形成了以石油化工、冶金有色、装备制造、能源电力、医药生物、农产品加工、高新技术为主体,门类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成为全国重要的石油化工、冶金有色和装备制造业基地。
金昌市金昌是以有色金属、重化工为主体的重工业城市,是我国最大的镍钴生产基地和铂族金属提炼中心。
金昌市横跨两个地质构造单元,主要以龙首山南侧深大断裂为界,北部为阿拉善台块,南部为祁连山褶皱带,地层出露齐全,矿产资源丰富,截至2000年底,共发现矿产地94处(不含伴生矿)。
其中黑色金属矿产14处,有色及贵金属矿产20处,各类非金属矿产49处、能源矿产11处。
矿种包括铁、锰、铬、镍、铜、钴、铅、锌、钨、金、银、铂、钯、锇、铱、钌、铑、硒、碲、硫、磷、石灰岩、白云岩、硅石、萤石、玉髓—玛瑙、水晶、粘土、膨润土、水泥配料黄土、建材花岗岩、岩棉原料辉绿岩、滑石、石膏、煤、石油、稀土和铀等38种。
根据所探明的储量,有大型矿床14个,中型矿床7个,小型矿床23个,矿点或矿化点50个。
镍矿储量丰富,规模巨大,仅次于加拿大萨德伯里矿,居世界第二、全国第一位,铜、钴等矿产储量居全国第二位。
甘肃省煤矿安全监管

预案应包括应急组织、通讯联络、应急物资、应 急人员培训等内容。
预案评审与修改
应急预案应定期进行评审和修改,以确保其适应 实际情况和有效应对突发事故。
应急救援与处置
救援队伍
建立专业的应急救援队伍,确保在事故发生时能够迅速响应。
现场指挥
在事故现场设立应急指挥部,统一指挥应急救援工作。
现场处置
根据事故现场的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处置措施,如人员疏散、伤 员救治、事故控制等。
安全检查与评估
专业评估
01
定期邀请专业机构或专家对煤矿进行安全评估,从专
业角度提出整改建议和措施。
整改落实
02 对于安全评估中发现的问题和隐患,煤矿必须制定整
改方案并立即实施,以确保生产安全。
复查验收
03
整改完成后,监管部门将对整改情况进行复查和验收
,确保问题得到彻底解决。
重大危险源监控
危险源辨识
监管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保障人民生命安全
煤矿安全事关人民群众的生命财 产安全,加强煤矿安全监管是保
障人民生命安全的必要手段。
维护社会稳定
煤矿事故的发生往往会引起社会不 稳定因素的出现,加强煤矿安全监 管有助于维护社会稳定。
促进经济发展
煤炭产业是甘肃省的重要产业之一 ,加强煤矿安全监管有助于促进煤 炭产业的健康发展,推动地方经济 的稳定发展。
05
监管效果与挑战
监管效果评估
事故发生率下降
通过有效的煤矿安全监管措施,甘肃省的事故发生率得到了显著下 降。
安全生产意识增强
监管部门对煤矿企业的严格监督和管理,使企业对于安全生产的重 要性有了更深的认识。
改善工作环境
通过监管部门的督促和引导,煤矿企业的工作环境得到了有效改善。
甘肃矿产资源分布

甘肃省矿产资源概况2008-2-20 【中国选矿技术网】浏览 1040 次我来说两句甘肃省位于我国西北地区,西北与蒙古接壤。
全省面积三十九万多平方千米。
人口2338万,有汉、回、藏、蒙古、哈萨克、满、等民族。
省会兰州。
本省地处蒙、新、青藏、黄土高原交汇地带,海拔都在一千米以上。
长约一千二百千米的河西走廊、自古丝绸之路通过这里。
甘肃各地气温、降水差异大,无霜期4-7个月,年降水量四十到八百毫米不等,河西走廊降水稀2度13分---108度32度,北纬32度31分--42度57分之间。
总面积45.4万平方公里,总人口2437. 94万人,其中少数 227.8万人。
与陕西、西川、青海、新疆、宁夏、内蒙古及蒙古人民共和国接壤,海拔1000----3000米之间,地形复杂多样,山地、高原、平川、河谷、沙漠、戈壁交错.大致分为陇南山地、陇中黄土高原、甘南高原、河西走廊、祁连山地等地形区域。
山地、高原占全省面积的55%。
主要河流有20多条,分属长江流域、黄河流域和内陆河流域。
全省设兰州、天水、白银、金昌、嘉峪关五个省辖市;酒泉、张掖、武威、定西、平凉、庆阳、陇南七个地区;甘、临夏两个民族自治州,86年县(市、区)。
省会兰州位于中国地理中心,是中西部地区的交通、通讯枢甘肃省矿产资源概况甘肃省矿产资源丰富,矿种多,类型齐全,远景可观。
随着经济的发展,矿业已占全省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16.17%,矿产品已占全省出口贸易总额的45.1%。
甘肃省矿产潜在经济价值达8000亿元,为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目前,甘肃已发现各类矿产173种,占全国已知矿种的95%,其中已探明储量的矿产98种,有27种矿产的保有储量居全国前五位。
已开采利用的矿产65种,产地近4000处,其中大中型矿产地134处。
煤炭、石油、油页岩等燃料矿床产地79处(矿区164个),其中大、中型矿床20处;铁、锰、铬、钒等黑色金属矿矿床产地63处(矿区72个),铬和钒的保有储量占全国第四、六位;铜、铅、锌、镍、钴、钨、锡、镁、锑、铂族、金、银、硒、稀土、铌等有色贵金属及稀有、稀土、稀散元素矿产已探明30多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甘肃省煤炭资源储量又增加174亿吨
记者10月28日从省国土资源厅获悉,甘肃煤田地质局提交的《甘肃省煤炭资源潜力评价报告》及项目数据库,近日顺利通过专家验收,数据显示,我省潜在煤炭资源量比之前预测储量增加了174亿吨,潜在资源量达1600多亿吨,并确定了北山、阿拉善、祁连、鄂尔多斯西南部和陇南5个富煤带。
甘肃省煤炭资源储量约1656亿吨
9月21日,从甘肃煤田地质局了解到,近期,由该局勘查院负责编写的《甘肃省煤炭资源潜力评价报告》顺利完成,预测。
《甘肃省煤炭资源潜力评价报告》在充分收集利用遥感、重磁等区域地球物理资料,参考和利用最新的以板块学为基础的大地构造单元划分方案的基础上,将甘肃省地层划分为2个赋煤区,5个赋煤带,9个煤田(或煤产地),并优选出5个煤田为重点区域,安排部署煤炭资源潜力评价和预测工作,预测区总面积28914.84km2,较第三次潜力评价增加约7132km2;预测资源储量约1656亿吨,较第三次潜力评价新增约228亿吨。
平川区煤炭资源概况
摘要:平川区是1985年随白银市建制而成立的新型工业区,境内资源丰富,交通便利,政策优惠,环境优良,是投资开发的理想之地。
平川区是1985年随白银市建制而成立的新型工业区,境内资源丰富,交通便利,政策优惠,环境优良,是投资开发的理想之地。
白宝铁路、王家山红会煤矿专用线路贯穿全境,国道109线、省道308线在境内纵横交错,穿境而过的刘白高速公路与白兰高速公路相连。
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便利的交通条件,使平川成为白银市人流、物流汇聚和对外开放的窗口。
平川区矿产资源丰富。
境内有煤炭、沙金、铜、锰、沸石等多种矿产资源,煤炭总储量达11.37亿吨。
以粘土、长石、石英为主的陶瓷原料资源遍布全境,种类齐全、质地优良,粘土储量超过12亿吨。
华亭县煤炭资源概况
摘要:华亭县位于甘肃省东部、关山东麓,东临崇信县,西连庄浪县和宁夏回族自治区泾源县,南接张家川回族自治县和陕西省陇县,地处陕甘宁三省交汇处,北距平凉市60公里,西至省会兰州360公里。
华亭县位于甘肃省东部、关山东麓,东临崇信县,西连庄浪县和宁夏回族自治区泾源县,南接张家川回族自治县和陕西省陇县,地处陕甘宁三省交汇处,北距平凉市60公里,西至省会兰州360公里。
素有“煤城瓷镇”之称。
煤炭、陶瓷、电瓷产量居全省之首,是全国100个重点产煤县之一,全国13个重点产煤基地之一,煤炭既是良好的动力用煤,也是优质的气化、化工用煤,质量上乘,块炭出口国外。
陶瓷生产历史悠久,电瓷畅销西北五省,普通灯泡、高标号水泥、酒类等地方产品深受用户欢迎。
主要矿藏有煤炭、陶土、坩泥、石灰石、石英砂等,其中煤炭储量33.74亿吨,占全省煤炭储量的40.2%。
华亭煤炭具有“三高三低”(高挥发性、高化学活性、高发热量、低灰、低硫、低磷)的良好品质,是优质的动力、气化和化工用煤。
境内林丰草茂、植被良好,有天然林和人工林地36.87万亩,草场38万亩,森林覆盖率36.6%。
煤田与矿区
1.甘肃省张掖市矿区
2.甘肃省华亭矿区
位于平凉地区,即分布于陕甘宁盆地的西南边缘,成煤时代为中侏罗纪
地质储量33.74亿吨,地质条件较好,瓦斯含量低,煤层平均厚度32.65米
煤质主要为动力、气化煤(亚洲最好的出口气化煤)
3.甘肃省阿干镇矿区
4.甘肃省红会矿区
5.甘肃省王家山矿区
6.甘肃省宝积山矿区
7.甘肃省西大窑矿区
8.甘肃省山丹矿区
甘肃省窑街矿区
位于甘肃省中部,距离兰州市100公里,成煤时代为中侏罗纪
地质储量5.25亿吨,地质条件复杂,尤其是二氧化碳突出属于国内罕见
煤质主要为动力煤、气化煤
10.甘肃省九条岭矿区
11.靖远矿区
位于甘肃省中部地区,成煤时代为中侏罗纪早期
地质储量11亿吨,主要由王家山、红会、宝积山三个井田组成,平均厚度30.67米,含煤系数26%
煤质主要为动力煤
12.庆阳矿区
庆阳市七县一区1.98万平方公里的面积内,有2360亿吨的煤炭和13588亿立方米的煤层气资源预测储量,煤炭资源预计占到全省的94%以上,而煤层埋深小于1000米的D级煤炭预测储量高达190亿吨。
煤种为低灰、中硫、中高热值的低变质长焰煤,平均发热量为5300大卡/千克
属于优质的动力用煤。
13.甘肃省九条岭矿区
甘肃省九条岭矿区位于甘肃省武威县西约50公里,属甘肃省南裕固族自治县管辖。
矿区东起大沙沟,西止冰沟花崖子顶,南到大车轴沟逆断层,北至灶房沟柴窝铺。
甘肃省张掖市矿区
甘肃省张掖市区内主要分布有肃南县九条岭矿区、灰大板矿区、西芨芨沟矿区、山丹县山丹矿区、东水泉矿区、长山子矿区、羊虎沟矿区和民乐县大河矿区等。
止2005年10月底全市分布有各类煤矿117处,其中:肃南县61处,山丹县48处,甘州区1处,民乐县1处,市属国有煤矿6处
全省目前在产矿井共182 座,产能合计4636 万吨;另外有123 处矿井处于资源整合阶段,整合矿井均为小煤矿。
甘肃省内三家大型煤企合计矿井共26 座,在产产能近3500 万吨,占全省在产产能的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