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语段训练题60题
10(教师)文言文断句 限时练

高三年级语文学科限时考编号010 班级类别:科技部和加强班时间:2019年 _____ 月 _____日星期____命题人:史安华审核人:时长:45分钟满分:60分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_文言文断句每题 5 分,共12 题1.顾炎武手不释卷凡先生之游以二马三骡载书自随所至厄塞即呼老兵退卒询其曲折或与平日所闻不合则即坊肆中发书而对勘之或径行平原大野无足留意则于鞍上默诵诸经注疏偶有遗忘则即坊肆中发书而熟复之原文:凡先生之游,以二马三骡载书自随。
所至厄塞,即呼老兵退卒询其曲折;或与平日所闻不合,则即坊肆中发书而对勘之。
或径行平原大野,无足留意,则于鞍上默诵诸经注疏;偶有遗忘,则即坊肆中发书而熟复之。
译文:凡是顾炎武外出旅行,都用马、骡子载着书跟随自己。
到了险要的地方,就叫退役的差役打探所到之处的详细情况,有时发现所到之处的情况和平日里知道的不相符,就走向街市客店中,打开书本核对校正它。
有时直接行走地平坦的大路上,不值得停下来考察,就在马背上默默地诵读各种古代经典著作的注解疏证;偶尔有什么遗忘了,就到客店中打开书仔细认真地复习。
2.欧阳询揣摩古碑欧阳询尝行见古碑晋索靖所书驻马观之良久而去数百步复反下马伫立及疲乃布裘坐观因宿其旁三日方去原文:欧阳询尝行,见古碑,晋索靖所书。
驻马观之,良久而去。
数百步复反,下马伫立,及疲,乃布裘坐观,因宿其旁,三日方去。
译文:欧阳询曾经在赶路的途中,见到一块古碑,是晋代书法家索靖写的。
他驻马观碑,许久才离开。
可是没走多远,他又返回碑前,下了马伫立着,仔细观赏。
等到累了,就把皮衣铺在地上,坐下来细心揣摩。
又看了许久,他还舍不得离开。
于是,他就留宿石碑旁。
就这样一连三天,他才恋恋不舍地离去。
3.文徵明习字文徵明临写《千字文》日以十本为率书遂大进平生于书未尝苟且或答人简札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故愈老而愈益精妙原文:文徵明临写《千字文》,日以十本为率,书遂大进。
语文一轮复习:专题十七文言断句和翻译

专题十七 文言断句和翻译 训练一 文言断句 1.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
曾子衣敝衣以耕鲁君使人往致邑焉曰请以此修衣曾子不受反复往又不受使者曰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奚为不受曾子曰臣闻之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骄人。
2.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
是岁也晋复假道于虞以伐虢虞之大夫宫之奇谏虞君曰晋不可假道也是且灭虞虞君曰晋我同姓不宜伐我宫之奇曰虞之与虢唇之与齿唇亡则齿寒虞公不听遂许晋宫之奇以其族去虞其冬晋灭虢虢公丑奔周还袭灭虞虏虞公及其大夫井伯百里奚以媵秦穆姬而修虞祀。
3.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中山君飨都士,大夫司马子期在焉。
羊羹不遍,司马子期怒而走于楚,说楚王伐中山,中山君亡。
有二人挈戈而随其后者,中山君顾谓二人:“子奚为者也?”二人对曰:“臣有父,尝饿且死,君下壶飧饵之。
臣父且死,曰:‘中山有事,汝必死之。
’故来死君也。
”中山君喟然而仰叹曰:“与不期众少其于当厄怨不期深浅其于伤心吾以一杯羊羹亡国以一壶飧得士二人。
” 4.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世人所难得者唯趣。
趣如山上之色,水中之味,花中之光,女中之态,虽善说者不能下一语,唯会心者知之。
今之人慕趣之名求趣之似于是有辨说书画涉猎古董以为清寄意玄虚脱迹尘纷以为远又其下则有如苏州之烧香煮茶者。
此等皆趣之皮毛,何关神情。
5.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
霍州李德与端同时亦讲学于其乡及见端退语诸生曰学不厌教不倦曹子之盛德也至其知古今达事变未学鲜或及之古云得经师易得人师难诸生得人师矣。
6.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
他日见于王曰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王变乎色曰寡人非能好先王之乐也直好世俗之乐耳曰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今之乐犹古之乐也曰可得闻与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 7.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君子之于射也,内志正外体直持弓矢审固而后可以言中故古者射以观德德也者得之于其心也。
8.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
钟毓钟会少有令誉年十三魏文帝闻之语其父钟繇曰可令二子来于是敕见毓面有汗帝曰卿面何以汗毓对曰战战惶惶汗出如浆复问会卿何以不汗对曰战战栗栗汗不敢出。
文言文实词训练300试题及答案

文言文实词训练300试题及答案1. 具: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 [单选题]具备,具有全部,详尽器械,用具(正确答案)答案解析:仲永长到五岁,不曾认识笔、墨、纸、砚。
2. 具:具以情告 [单选题]具备,具有通“俱”,全部,详细地(正确答案)器械,用具答案解析:(周处就)把(义兴人恨他的)情况全部告诉了陆云。
3. 具∶百废具兴 [单选题]具备,具有通“俱”,全部,详细地(正确答案)器械,用具答案解析:荒废的事业全都兴办起来了。
4. 具: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单选题]具备,具有通“俱”,全部,详细地(正确答案)器械,用具答案解析:渔人把自己听到的事一件一件详细地告诉了他们,(村中人)都感叹惋惜。
5. 俱: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单选题]全,都(正确答案)一起,在一起答案解析:青葱的树木,翠绿的竹林,四季都有。
6. 俱: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单选题]全,都(正确答案)一起,在一起答案解析:风和烟雾都消散了,天空和山呈现出相同的颜色。
7. 俱:湖中人鸟声俱绝 [单选题]全,都(正确答案)一起,在一起答案解析:湖中的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
8. 俱:宫中府中,俱为一体 [单选题]全,都(正确答案)一起,在一起答案解析:宫里身边的近臣和丞相府统领的官吏,本都是一个整体。
9. 俱:蛟或浮或没,行数十里,处与之俱 [单选题]全,都一起,在一起(正确答案)答案解析:蛟龙(在水里)有时浮起有时沉没,周处与蛟龙一起飘游了几十里,10. 聚:聚室而谋曰 [单选题]聚拢集合(正确答案)答案解析:(于是)(他)集合全家来商量说。
11. 聚:峰峦如聚 [单选题]聚拢(正确答案)集合答案解析:华山的山峰好像从四面八方奔聚起来。
12. 遽:是方啮也,而遽死也 [单选题]立即(正确答案)就,竟答案解析:童子惊讶地说:“老鼠刚才是在叫的,怎么会突然死了呢? 13. 遽:其父虽善游,其子岂遽善游哉 [单选题]立即就(正确答案)答案解析:孩子的父亲尽管很会游泳,那孩子难道就一定也很会游泳吗?14. 决:孔子不能决也 [单选题]决断,判定(正确答案)解决答案解析:孔子不能判决(谁对谁错)。
高考文言文真题

1、《明史·花云传》(1)贼攻三日不得入,以巨舟乘涨,缘舟尾攀堞而上。
(2)遇偾军夺舟弃江中,浮断木入苇洲,采莲实哺儿,七日不死。
2、《宋史·何灌传》(1)整弓复中之,观者诵叹,帝亲赐酒劳之。
(2)灌至,乞入见,不许,而令控守西隅。
3、《宋史·萧燧传》(1)今贤否杂糅,风俗浇浮,兵未强,财未裕,宜卧薪尝胆以图内治。
(2)燧谓:“东西异路,不当与,然安忍于旧治坐视?”4、《明史·马文升传》(1)在班列中最为耆硕,帝亦推心任之,诸大臣莫敢望也。
(2)家居,非事未尝入州城。
语及时事,辄颦蹙不答。
5、《北史·来护儿传》(1)陛下兴军旅,百姓易咨怨。
车驾游幸,深恐非宜。
(2)不能肃淸凶逆,遂令王室至此,抱恨泉壤,知复何言!6、《宋史·孙傅传》(1)吾唯知吾军可帝中国尔,苟立异姓,吾当死者。
(2)金人虽不吾索,吾当与之俱行,求见二酋面责之,庶或万一可济。
7、《旧唐书·于休烈传》(1)禹、汤罪己,其兴也勃焉。
有德之君,不忘规过,臣不胜大庆。
(2)而亲贤下士,推毂后进,虽位崇年高,曾无倦色。
8、《旧唐书·李揆传》(1)其兄自有时名,滞于冗官,竟不引进。
(2)其牧守稍薄,则又移居,故其迁徙者,盖十余州焉。
”9、《苏辙集》(1)知公之贤,屈意礼之,以郡委公。
(2)君以一县令能此,贤于言事官远矣!(3)尔曹才不逮人,姑亦师吾之寡过焉可也。
10、《海峰文集》(1)民咸呼舞,以为数十年来所未有,因即河漘立石以纪其事。
(2)虽然,以君之施设与夫世之贵显而为足有为者较焉,岂其有歉于彼邪?11、《陶学士集》(1)其水下飞潮音岩,引以给庖。
(2)斯游也,适其时而得其地,信足乐矣。
12、《清史稿·陶澍传》(1)岁歉备赈,乐岁再捐,略如社仓法而去其弊。
(2)创辑《安徽通志》,旌表忠孝节烈以励风俗。
(3)晚年将推淮北之法于淮南,已病风痹,未竟其施。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附答案)

中考语文文言文专题练习(附答案)文言文训练1.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咏雪谢太傳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2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俄而雪骤.:(2)撒盐空中差可拟.:2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未若柳絮因风起。
25.“公大笑乐”意味深长,你是怎样理解的?26.因为“未若柳絮因风起”这一咏雪名句,成就了一段文坛佳话,后世称女子的文采为“咏絮才”。
请你对这一咏雪名句做简要赏析。
【答案】23.(1)急(2)相比24.不如比作风吹柳絮(或: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或:不如比作柳絮凭着风满天飞舞)。
25.示例:谢太傅听了侄儿侄女关于下雪的比喻后非常高兴,他更赞赏侄女谢道韫的回答(文学才华)。
(意思对即可)26.示例:把纷纷扬扬的雪花比作飞舞的柳絮,既写出了雪花轻盈的姿态、飞舞的神韵,还给人暖意融融、春天将至的感觉,有着丰富的意蕴和优美的意象。
(意思对即可)【解析】23.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不久,雪下得大了。
骤:急。
(2)句意:在空中撒盐差不多可以相比。
拟:相比。
24.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
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补、移”,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重点词有:未若,不如、不及;因:趁、乘。
25.本题考查语句的理解。
“公大笑乐”表达的是谢太傅高兴的情感。
可以作多种理解,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结合文本内容可知,孩子们积极踊跃发言,谢太傅的大笑说明他对两个答案都表示满意,内心欣慰无比:谢太傅“笑”前喻,而“乐”后喻,“笑乐”也是对谢道媪这种比喻的认可和对她才情的欣赏;同时他为家庭聚会的欢迎气氛而乐,为谢家后辈爱学上进而“大笑乐”,等。
高中文言文阅读训练60篇及答案(1-60)

高中文言文阅读训练60篇及答案(1-60)高中文言文阅读训练60篇及答案(1-20)1.班昭续《汉书》扶风曹世叔妻者,同郡班彪之女也,名昭,字惠班。
博学高才。
世叔早卒,有节行法度。
兄固著《汉书》,其八表及天文志未及竟而卒。
和帝诏昭就东观藏书阁踵而成之。
帝数召入宫,令皇后诸贵人师事焉,号曰“大家”。
每有贡献异物,辄诏大家作赋颂。
时《汉书》始出,多未能通者,同郡马融伏于阁下,从昭受读。
(选自《后汉书曹世叔妻传》)[注释]扶风:古地名,今陕西境内。
班彪:当时著名学者。
东观藏书阁:皇家藏书楼。
[文化常识]女文史家。
班昭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女文史家。
她帮助哥哥班固完成了未竟的事业,而且对阐述《汉书》起到了重要作用,她的诗赋在当时也很著名。
女性精通文史的在中国历史上不多,另一个是汉末的蔡文姬(蔡琰,见后文),还有一个是宋朝的李清照,她是杰出的女词人,她早年还同丈夫一起研究金石书画。
[思考与练习】1.解释:竞_________辄_________2.翻译:和帝诏昭就东观藏书阁踵而成之师事焉2.蔡文姬求情董祀为屯田都尉,犯法当死。
文姬诣曹操请之。
时公卿、名士及远方使驿坐者满堂。
操谓宾客曰:“蔡伯喈女在外,今为诸君见之。
”及文姬进,蓬首徒行,叩头请罪,音辞清辩,旨甚酸哀,众皆为改容。
操曰:“诚实相矜,然文状已去,奈何?”文姬曰:“明公厩马万匹,虎士成林,何惜疾足一骑,而济垂死之命乎!”操感其言,乃追原祀罪。
(选自《后汉书董祀妻传》)[注释】屯田都尉:职官名称。
当:判决。
文姬:蔡文姬。
使驿:使者。
文状:文书。
明公:对曹操的敬称。
原:原谅,此指赦罪。
[文化常识]蔡文姬。
蔡文姬名琰,字文姬,东汉末年的女诗人,其父即蔡邕(字伯喈)。
她博学有才辩,通音律。
初嫁卫仲道。
夫亡后归母家。
遇汉末大乱,为董卓部将所虏,归南匈奴左贤王,居匈奴12年,有子女二人。
曹操平定中原后,念蔡邕无后代,便以重金赎归,再嫁董祀。
她凭记忆写出了四百多篇古文。
高考文言实词训练题题及答案

高考文言实词训练题题及答案TYY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TYYUA16H-TYY-TYYYUA8Q8-2018年高考文言实词训练题100题及答案1.选出与“向使三国各爱其地”的“爱”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秦爱纷奢 B.齐国虽褊小,我何爱一牛C.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D.爱而不见,搔首踯躅2. “安”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风雨不动安如山何故置某于安闲之地 B.然后得一安寝则宜抚安,与结盟好C.衣食所安,弗敢专也既来之,则安之 D.将军迎操,欲安所归乎千古英雄,而今安哉哉3.与“将军身被坚执锐”的“被”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禹汤被之矣 B.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C.(屈原)被发行吟于泽畔 D.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4. “倍”属于通假字的一项是()A.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B.五则攻之,倍则分之 C.每逢佳节倍思亲 D.我军十倍于敌5.“本”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人穷则反本臣闻兵以计为本,故多算胜少算B.今存其本不忍废,道中手自钞录是无难,别具本上奏C.此之谓失其本心舍本逐末,吾不为也D.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出于此乎抓纲务本,教学之道6. 与“肉食者鄙,未能远谋”的“鄙”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蜀之鄙有二僧 B.先帝不以臣卑鄙 C.孔子鄙其小器 D.鄙人不胜感激7.与“短兵相接”的“兵”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 B.左右欲兵之,王止C.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D.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8.与“范宣子为政,诸侯之币重,郑人病之”的“病”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欺软怕硬,实乃人性之病 B.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C.今人乃以俭相诟病 D.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9. 对下列两组句子加点词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强国请服,弱国入朝②于是入朝见威王③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④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B.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C.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10. 对下列两组句子加点词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向察众人之议,专欲误将军②人至察则无徒③因利乘便,宰割天下④乘人之危,非君子所为也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B.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C.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11. 对下列句子加点词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战败而亡,诚不得已②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③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必能生擒敌首④诚听臣之计,可不攻而降城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B.①②不同,③④相同C.①②③④各不同D.①②③④都相同12. 对下列两组句子加点词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黎明即起,洒扫庭除②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③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④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B.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C.①②相同,③④不同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13.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B.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从善如流C.樊哙从良坐弟走从军阿姨死D.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可以便宜从事,何必禀我14. 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木兰当户织有大石当中流B.将献公堂,惴惴恐不当意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C.臣欺大王之罪当诛犯法当死D.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15.与“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的“道”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 B.伐无道,诛暴秦C.臣之所好者,道也 D.道不同,不相为谋16. “得”有通假现象的一项是()A.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欤 B.得无教我猎虫所耶 C.某亦守法,与公甚相得 D.吾得兄事之17.加点词意义不同的一组是()A.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日而语矣度者,分、寸、尺、丈、引也,所以度长短也B.度我至军中,公乃入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当斩C.度义而后动审时度势D.生之有时,而用之无度,则物力必屈张弛有度,文武之道18. 与“非难”的“非”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人非生而知之者 B.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C.世人非之,一时间恶评如潮 D.觉今是而昨非19.“复”属于通假现象的一项是()A.明年复攻赵,杀两万人 B.山重水复疑无路 C.王辞而不复 D.复之以掌,虚若无物20. 与“不负众望”的“负”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B.秦贪,负其强 C.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D.决负约不偿城21. 与“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的“盖”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 B.盖锺子期死,伯牙终身不复鼓琴C.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D.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22.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以故法为其国与此同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B.父母俱在,兄弟无故无缘无故C.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臣闻兵以计为本,故多算胜少算D.暮去朝来颜色故君安与项伯有故23. 与“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的“固”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固请,召有司案图 B.至于颠覆,理固宜然C.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D.秦数败赵军,赵军固壁不战24. 与“君臣相顾,泣下沾襟”的“顾”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B.顾野有麦场,乃奔倚其下C.子布、元表诸人各顾妻子 D.顾不如蜀鄙之僧哉25. 与“李凭中国弹箜篌”的“国”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B.登斯楼也,则有去国还乡C.等死,死国可乎 D.长此以往,国将不国26. 与“过犹不及”的“过”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B.闻大王有意督过之C.今公子故过之 D.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27. 与“欲加之罪,何患无辞”的“患”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后患无穷 B.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 C.此数者用兵之患也 D.故军之患于军者三28. 与“人固有一死,或重于太山,或轻于鸿毛”的“或”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B.云霞明灭或可睹C.或王命急宣 D.或以为死,或以为亡29.与“疾言厉色”的“疾”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 B.草枯鹰眼疾,雪劲马蹄轻C.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D.疾恶如仇30. 与“过犹不及”的“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怀王悔,追张仪,不及。
18个文言虚词及翻译练习(教师卷)

18个文言虚词检测卷时量:60分钟总分100分(教师卷)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54分)1.下列句中加点的“而”字分类正确的一组是( )①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②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③赵岂敢留璧而.得罪大王乎④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⑤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⑥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⑦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⑧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A.①⑦/②④/③⑤/⑥⑧B.①⑦/②③/⑤⑧/④⑥C.①⑥/②④/③⑦/⑤⑧D.①④/②③/⑥⑦/⑤⑧1.C(①⑥转折连词,译为“然而,却”。
②④修饰连词③⑦顺承连词,译为“就,然后”⑤⑧递进连词,译为“并且,而且”。
)2.下列句中加点的“何”字的意义与例句相同是( )例:作计何.不量!先嫁得府吏,后嫁得郎君A.徐公何.能及君也B.大王来何.操C.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D.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E.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2.D(A.疑问副词,译为“怎么”。
B疑问代词作宾语,译为“什么”。
C译为“什么”,作定语。
D疑问副词,译为“为什么”。
E副词,译为“多么”。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乎”的用法判定正确的一项是( )①生乎吾前其闻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②曰:壮士,能复饮乎.③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④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相同B.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C.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不同3.D(①表示比较,译为“比”。
②表疑问语气,译为“吗”。
③助词,表揣测语气,相当于“吧”。
④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4.下列加点的“乃”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是( )A.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B.当立者乃.公子扶苏C.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D.大王亦宜斋戒五日,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E.使杞子、杨孙、逢孙戍之,乃.还F.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G.侯生视公子色终不变,乃.谢客就车H.尔其无忘乃.父之志4.ADG(A表顺承,译为“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语段训练题60题(一)敏慧1、黄琬巧对黄琬幼而慧。
祖父琼,为魏郡太守。
建和元年正月日食。
京师不见而琼以状闻。
太后诏问所食多少。
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
琬年七岁,在旁,曰:“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琼大惊,即以其言应诏,而深奇爱之。
【注释】①建和:汉桓帝年号。
建和元年为公元147年。
②京师不见:京城里看不到那次日食的情况。
【文化常识】“太后”及其他。
自从秦朝起,天子称“皇帝”,皇帝的妻子称“皇后”。
“太后”(或皇太后)指皇帝的母亲(周朝诸侯王的母亲也称“太后”),皇帝的父亲称“太上皇”。
皇帝的祖母称“太皇太后”,皇帝的祖父叫“太上太皇”。
“太”有至高至大的意思,因此皇帝的医生叫“太医”,皇帝的老师叫“太师”,皇帝的祖庙叫“太庙”。
【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诏②奇2、翻译:①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②即以其言应诏3、选择:“琼以状闻”有以下理解,哪一项是不正确的?①黄琼因此听说了这情况;②黄琼把这情况报告皇上;③黄琼把这情况让皇上听到。
4、理解:黄琬说的日食后的样子到底是怎样的?2、神童庄有恭粤中庄有恭,幼有神童之誉。
家邻镇粤将军署,时为放风筝之戏,适落于将军署之内宅,庄直入索取。
诸役以其神格非凡,遽诘之曰:“童子何来?”庄以实对。
将军曰:“汝曾读书否?曾属对否?”庄曰:“对,小事耳,何难之有!”将军曰:“能对几字?”庄曰:“一字能字,一百字亦能之。
”将军以其方之大而夸也,因指厅事所张画幅而命之对曰“旧画一堂,龙不吟,虎不啸,花不闻香鸟不叫,见此小子可笑可笑。
”庄曰:“即此间一局棋,便可对矣。
”应声云:“残棋半局,车无轮,马无鞍,炮无烟火卒无粮,喝声将军提防提防。
”【注释】①粤中:今广东番禺市。
②庄有恭:清朝人,官至刑部尚书。
③神格:神条与气质。
④曾属对否:曾经学过对对子吗?⑤厅事:指大堂。
⑥火卒:军中伙夫。
【文化常识】象棋。
围棋与象棋是中国的两大棋类活动。
多数专家认为,先有围棋后有象棋。
“象棋”一词最早出现在《楚辞·招魂》中,自秦汉至唐初,象棋中只有将、车、马、卒四个兵种。
唐时加了“炮”,到北宋时加了“偏”、“禅”,相当于“士”、“象”。
至北宋末南宋初,中国象棋才真正定型:一副象棋32枚子,分将、士、象、兵、车、马、炮。
【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署②适③弈④对⑤夸2、翻译:①诸役以其幼而忽之;②遽诘之曰;③庄以实对;④何难之有!3、曹植聪慧曹植年十余岁,诵读《诗》、《论》及辞赋数十万言,善属文。
太祖尝视其文,谓植曰:“汝请人邪?”植跪曰:“言出为论,下笔成章,顾当面试。
奈何请人?”时邺笔立成,可观。
太祖甚异之。
【注释】①《诗》、《论》:指《诗经》和《论语》。
②赋:古代的一种文体。
③太祖:指曹操。
④论:议论。
⑤邺:古地名,在今河南境内。
⑥铜雀台:曹操在邺城所建的亭台。
【文化常识】文学家曹植。
曹植是曹操的儿子,字子建。
他从小颖悟,从上文看,十多岁时读过的书已相当多,而且文章也写得不错了。
因富于才学,早年曾受曹操宠爱,一度欲立为太子,于是引起了其兄曹丕的忌恨。
曹丕称帝后,曹植更受猜忌,郁郁而死。
他的诗歌多为五言,前期少数伤口反映了社会的动乱与自己的抱负,后期则表现自己的苦闷心情。
今有《曹子建集》。
【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顾②悉③将④诸⑤援2、翻译:善属文;②奈何请人;③太祖甚异之3、理解:“可观”的意思是什么?4、默写《七步诗》。
4、鲍子难客齐田氏祖于庭,食客千人。
有献鱼、雁者,田氏视之,乃吧曰:“天之于民厚矣!殖五谷,生鱼鸟,以为之用。
”众客和之。
有鲍氏之子,年十二,亦在坐,进曰:“不如君言。
天地万物与我并生,类也。
类无贵贱,徒以小大智力而相制,彼此相食,非相为而生。
人取可食者食之,岂天本为人生之?且蚊蚋囋肤,虎狼食肉,非天本为蚊蚋生人、虎狼生肉者也!”【注释】①田氏:齐国姓田的(贵族)。
②祖:古人出远门设宴祭路神叫“祖”。
③繁:毓。
④非相为而生:不是为了对方的生存而生存的。
⑤蚋:一种吸血的小虫。
⑥囋:叮咬。
【文化常识】食客。
春秋战国时期凭一技之长投靠贵族的人叫“食客”。
权贵人家为了网罗人才及显示实力,多的有食客三千,少的也有数百。
在食客中有的善出谋划策,有的善外交辞令,那些擅长于偷鸡摸狗的有时也能成为食客。
食客中凭才能大小区分等级。
【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和②亦③并④类2、翻译:①天之于民厚矣②不如君言③徒以小大智力而相制3、题目“鲍子难客”中的“难”,解释为。
5、曹绍夔捉“怪”洛阳有僧,房中有罄,日夜辄自鸣。
僧以为怪,惧而成疾。
求术士百方禁之,终不能已。
绍夔与僧善,来问疾,僧俱以告,俄,击斋钟,罄复作声。
绍夔笑曰:“明日可设盛馔,当为除之。
”僧虽不信绍夔言,然冀其有效,乃具馔以待之。
夔食讫,出怀中锉,锉罄数处,其响遂绝。
僧苦问其所以,绍夔云:“此罄与钟律合,击彼此应。
”僧大喜,其疾亦愈。
【注释】①罄:一种打击乐器。
和尚用来作佛事。
②术士:有法术的人。
③斋钟:寺庙里开饭的钟。
④律合:指频率相同。
【文言知识】说“彼”。
“彼”有两个含义:一、指“那”、“那个”。
上文“击彼此应”,意为敲击那个,这个就呼应。
成语“此起彼伏”,意为这里起来,那边下去。
二、指“他”、“他们”。
成语“知彼知己,百战不殆”,意为了解他们(对方)也了解自己,那么一百次战斗也不会有危险。
又,“纵彼不言,吾不愧于心乎”,意为纵然他(他们)不批评,我在心里能不感到惭愧吗?【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已②善③俄④作⑤盛馔⑥冀⑦具⑧讫2、翻译:①僧俱以告②当为除之③僧苦问其所以6、杨亿巧对寇莱公在中书。
与同事戏作对子:“水底日为天上日”,未有对,而会杨大年适来白事,因请其对,大年应声曰:“眼中人是面前人。
”一坐称为好对。
【注释】①寇莱公:即寇准,北宋著名政治家,封莱国公。
②中书:即中书省。
寇准时任宰相。
③杨大年:杨亿,当时的文学家。
【文化常识】对“对子”。
对“对子”是古代启蒙教育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如“黑”对“白”,“天”与“地”。
“白萝卜”对“紫葡萄”,其中“白”与“紫”均为表示色彩的形容词,而“萝卜”与“葡萄”又都是连绵词,所以这样对是合格的。
若将“紫茶壶”对“白萝卜”就不行,因为一则“茶壶”不是连绵词,二则“茶壶”不能吃。
对好“对子”,有利于日后作诗填词中运用对偶句。
如文天祥在《过零丁洋》诗中说:“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吧零丁。
”这对偶句写得极好。
对“对子”现在还有用,如写春联、鉴赏楹联等。
【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为②应声2、翻译:会杨大年适来白事3、理解:杨大年对的对子好在哪里?7、解缙敏对解缙尝从游内苑。
上登桥,问缙:“当作何语?”对曰:“此谓后边又高似前边。
”上大说。
一日,上谓缙曰:“卿知宫中夜来有喜乎?可作一诗。
”缙方吟曰:“君王昨夜降金龙。
”上遽曰:“是女儿。
”即应曰:“化作嫦娥下九重。
”上曰:“已死矣。
”又曰:“料是世间留不住。
”上曰:“已投之水矣。
”又曰:“翻身跳入水晶宫。
”上本欲诡言以困之。
既得诗,深叹其敏。
【注释】①解缙:明朝人。
②内苑:御花园。
③上:指明成祖朱棣。
【文言知识】说“卿”。
“卿”本是古代高级长官及爵位的称谓。
西周、春秋时天子及诸侯下属的高级长官均称“卿”,如“卿大夫”(“卿”与“大夫”)。
战国时作为爵位的称谓,有上卿、亚卿等。
另外,它也是君对臣、长辈对晚辈的称谓。
上文“卿知宫中夜来有喜乎”中的“卿”,就是明成祖对解缙的称谓,相当于“您”。
“卿卿”是夫妻间的爱称,有时也用在朋友之间。
《红楼梦》第五回:“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其中“卿卿”(即“你”)指王熙凤,含有嘲弄之味。
【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对②说③方④遽⑤应⑥既⑦敏2、翻译:上本欲诡言以困之。
3、理解:“降金龙”的意思是(二)学习8、承宫樵薪苦学承宫,琅邪姑幕人。
少孤,年八岁,为人牧猪。
乡里徐子盛明《春秋》经,授诸生数百人。
宫过其庐下,见诸生讲诵,好之,因忘其猪而听经。
猪主怪其不还,求索。
见而欲笞之。
门下生共禁,乃止。
因留宫门下。
樵薪执苦,数十年间,遂通其经。
【注释】①承宫:东汉人。
②琅邪:古郡名,在今山东境内。
③门下生:指学舍里的学生。
④樵薪:砍柴。
⑤执苦:干苦活。
【文言知识】说“经”。
“经”在古文中往往特指儒家经典著作。
上文“乡里徐子盛明《春秋》经”中的“经”,也指《春秋》。
《春秋》是孔子编写的一部鲁国的编年史。
孔子教育学生,以《诗》、《书》、《礼》、《易》、《春秋》为基本教材,世称“五经”。
之后,儒家学派的人又以《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俗称“四书”)作为经典必读书。
所以后代有了“四书”、“五经”之说。
【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孤②明③庐④笞2、翻译:①猪主怪其不还,行求索。
9、桓荣勤学不倦桓荣初遭仓卒,与族人桓元卿同饥厄,而荣讲诵不息,元卿嗤荣曰:“但自苦气力,何时复施用乎?”荣笑而不应。
及为太常,元卿吧曰:“我农家子,岂意学之为利若是哉!”【注释】①桓荣:东汉人。
②仓卒:匆忙,此指社会动乱。
③太常:职官名称,负责祭祀礼乐及选拔人才。
【文言知识】说“岂”。
“岂”有两个常用义项:一、指“哪里”,表疑问。
上文“岂意学之为利若是哉”,意为哪里知道学习的好处能像这样啊!“岂敢”即哪敢。
二、指“难道”,表反诘。
如“岂吾不若人”,意为难道我不如别人?【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初②厄③嗤④应⑤及2、翻译:①而荣讲诵不息②但自苦气力,何时复施用乎?10、宋太宗学书太宗朝有王著者右军书,深得其法,侍书翰林。
帝听政之余,留心书法,数遣内侍持书示著,著每以为未善,太宗遂刻意临学。
又以问著,对如初。
或询其意,著曰:“书固佳矣,若遽称善,恐帝不复用意矣。
”其后,帝笔法精绝,超越前古,世以为由著之规益也。
【注释】①太宗朝:指宋太宗赵光义执政时期。
②听政:处理政务。
③内侍:此指太监。
④规:勉励。
⑤益:得益。
【文化常识】“翰林”及“翰林院”。
“翰”本指毛笔,引申为诗文。
“翰林”照字面讲,是诗文高手集中的地方,后成了专有名词。
古代在科举考试中,凡优秀者,皇帝除直接任命一部分进士担任某种官职外,把所有人均投入翰林院。
“翰林院”实际上是个人才储备所。
上文说到王著曾为“侍书翰林”,意为他在翰林院做“侍书”——即为皇帝起草各种文件。
翰林可被皇帝任命去外地任职,也有长期在翰林院里的,他们的工作是草拟诏书,编撰史籍,校对文史,为皇帝讲文论道,等等。
【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善②刻意③临④或⑤遽⑥绝2、翻译:①数遣内侍持书示著②又以问著③书固佳矣3、上文“学右军书”中的“右军”是指11、崔景偁拜师余始识景偁于京师,与为友,景偁以兄事余。
既数岁,已而北面承贽,请为弟子。
余愧谢,不获。
且曰:“偁之从先生,非发策决科之谓也。
先生不为世俗之文,又不为世俗之人,某则愿庶几焉。
【注释】①余:指本文作者张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