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电偶与热电阻测温温差探析
热电偶测温误差分析及解决方法

热电偶测温误差分析及解决方法正确使用热电偶不仅可以准确得到测量温度的数值,从而保证产品合格,而且还可节省热电偶的材料消耗,既节省资金又能保证产品质量。
安装不正确,热导率和时间滞后等误差,是热电偶在使用中的主要误差。
热电偶的基本误差:误差是热电偶本身固有的,还包括上一级标准的传递误差。
解决方法:可采用检定校验的方法使其控制在允许偏差范围内,也可在实际测温中将热电偶偏差进行修正,得到的真实的温度。
热电偶材料不均匀性引起的误差:此误差和材料不均匀程度有关温度变化越大,使热电极各点温度的差值越大,则材料不均匀性的影响也就越大。
解决方法:可用退火的方法把它减弱,但无法完全消除。
测量仪表的误差:该误差的大小是由仪表的精度等级决定的。
解决方法:应定期检定校准,保证仪表的精确度等级。
动态误差:温度变化后,测温仪表来不及立即指出变化了的温度,因而引起读数误差。
热电偶时间常数的大小是决定动态误差大小的主要因素。
解决方法:对于快送变化的温度,由于测温元件的热惰性,动态误差可能很大,必须采用小管热电偶或选取采样数率较高的仪表解决。
采用导热性能好的材料做保护管,管壁要薄,内径要小。
减小保护管与热电偶测量端之间的空气.间隙。
增加测量端介质的流速,加快对流传热。
绝缘不良引起的误差:热电偶使用时两热电极间以及它们和大地之间应有良好的绝缘,不然将会有热电势损耗,直接影响测量结果的准确性,严重时会影响仪表的正常运行。
解决方法:把热电偶的引线接在铁管内,并将铁管接地。
把热电偶悬空,热电偶不与炉壁的耐火砖接触。
把参考端接地,在热电偶(或补偿导线)输出端的一端,通过一个容量足够大的电容接地。
用屏蔽的方法,可使泄漏的电流经过金属屏蔽物直接接地,不再流入测量回路,从而消除干扰误差。
热交换引起的误差。
热电偶测温时,存在着复杂的热交换过程。
由于温度的多次传递,测量端的温度并不与被测介质温度完全一致,因此产生测量误差。
克服方法有两种:一是确定传递误差的大小,进行修正。
热电偶和热电阻的区别与识别方法

热电偶和热电阻的区别与识别方法热电偶和热电阻是工业上常用的两种温度传感器,它们在测量温度方面具有很好的性能。
然而,它们的工作原理和特点有很大的区别。
本文将就热电偶和热电阻的区别及识别方法进行详细的介绍,希望能够为大家对这两种传感器有一个更深入的了解。
一、热电偶和热电阻的工作原理1. 热电偶的工作原理热电偶是利用两种不同材料的热电势差产生的原理来测量温度的。
当两种不同金属相接形成闭合回路后,如果两个接头处于不同的温度下,就会在回路中产生一个热电动势,这种现象称为热电效应。
通过测量这个热电动势的大小,就可以确定两个接头处的温度差,从而测量出被测物体的温度。
热电偶的优点是测量范围广,精度高,响应速度快,但是对环境条件和测量电路的影响比较敏感。
2. 热电阻的工作原理热电阻是利用材料的电阻随温度变化的特性来测量温度的。
一般情况下,热电阻的电阻值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利用这个特性可以通过测量热电阻的电阻值来确定被测物体的温度。
热电阻的优点是测量精度高,线性好,但是响应速度相对较慢,不适合对温度变化较快的物体进行测量。
二、热电偶和热电阻的区别1. 原理区别热电偶利用热电效应来测量温度,而热电阻利用电阻随温度变化的特性来测量温度,两者的工作原理完全不同。
2. 测量范围区别热电偶的测量范围更广,可以用于测量-200℃至1800℃范围内的温度;而热电阻的测量范围相对较窄,一般在-200℃至600℃之间。
3. 线性特性区别热电偶的温度-电压变化是非线性的,而热电阻的温度-电阻变化是线性的。
4. 响应速度区别热电偶由于其工作原理的特性,响应速度比较快,适合对温度变化较快的物体进行测量;而热电阻的响应速度相对较慢,不适合对温度变化较快的物体进行测量。
5. 环境条件影响区别热电偶对环境条件和测量电路的影响比较敏感,容易受到干扰;而热电阻对环境条件和测量电路的影响相对较小。
6. 价格区别由于其工作原理和特性的不同,热电偶的制作工艺相对较为复杂,成本较高;而热电阻的制作工艺相对简单,成本较低。
热电偶和热电阻测温的误差分析

热电偶和热电阻测温的误差分析摘要:热电联产和热阻是工业接触式温度测量中最常用的温度测量元素。
在温度测量过程中,有各种各样的误差使测量的温度在一定程度上偏离了实际温度,包括热电联产和电阻传输误差、偏离配电板误差、仪表显示误差、反馈点误差等由于安装和工作条件不同,引线电阻错误、影响错误、热电联产和耐热性可能导致错误。
笔者分析总结了一些误差分析,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热电偶;热电阻;测温误差分析;方式探讨;前言温度必须在工业生产过程中进行监测,热电偶和热阻是最常用的温度监测传感器。
温度介于-200到500 c之间时,通常使用Pt100铂热阻和Cu50铜热阻。
铂热阻铜强度低,体积大,容易氧化高温,范围有限。
热电偶主要用于温度在500 ~ 1800℃。
k型热电偶具有良好的线性度、稳定的化学特性、较强的热功率和相对较低的价格,是测量氧化性气体的最佳选择。
在现场测量温度时,温度测量往往不准确或不稳定,需要进行具体分析和处理。
一、误差分析1.热电偶或热电阻测温系统中存在的误差(1)温度计刻度错误。
热电联产的分配通常采用一种标准分配表,该表是根据国家代表发电厂生产的产品的计量结果编制的,同时考虑到各种因素,这不可避免地与热电联产的实际热值相矛盾。
此外,导线的不规则性和不稳定性可能导致错误,标准热电联产的传输错误也可能导致错误。
补偿熔接痕错误。
补偿线是一种导体,由具有类似热电特性的材料组成,用于将热电联产的冷端延伸到所需的位置。
冷端温度在0 ~ 100℃范围内,补偿线引起的误差很小;当温度超过100 c时,补偿导体产生的热功率与该温度下热电联产产生的热功率大不相同,误差大大增加。
因此,必须将冷端温度限制在0 c到100 c之间。
其他错误。
其他错误是由于与使用条件不符而产生的错误。
主要是由于热电偶保护管的污损和使用一段时间后减少的氧化或热电偶损坏造成的误差。
(2)显示计数器错误。
它以仪器精度的形式给出。
热阻测量系统是由热阻和显示仪器组成的接触温度测量系统。
热电偶与热电阻的区别

2011年第10卷第5期 – 131 –热电偶与热电阻的区别张洪妍 周子旭(枣庄市计量测试所,山东 枣庄 277100)1、测温原理热电偶是温度测量中应用最广泛的温度器件,热电偶的测温原理基于热电效应,也就是将两种不同的导体或半导体连接成闭合回路,当两个接点处的温度不同时,回路中将产生热电势,这种现象称为热电效应,又称为塞贝克效应,通过这种热电势的测量,最终取得温度值。
热电阻的测温原理是基于导体或半导体的电阻值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特性测量的。
2、测温范围不同热电偶的连续测量范围宽,常用的热电偶从-50℃-1600℃均可连续测量,某些特殊热电偶最低可测-269℃,最高2300℃;铂热电阻的测温的范围一般为-200℃-800℃,铜热电阻为-40℃-140℃。
铂热电阻属于中低温测量器件。
3、种类和结构不同(1)种类不同热电偶的种类:常用热电偶分为标准热电偶和非标准热电偶两大类。
所谓标准热电偶是指国家规定了其电动势和温度的关系,允许误差,有统一的标准分度表的热电偶,它有其配套的显示表可供选用。
目前国际上应用的热电偶具有一个标准规范,国际上规定热电偶分为八个不同的分度,分别为B,R,S,K,N,E,J和T,其中B、R、S属于铂系列的热电偶,由于铂属于贵重金属,所以它们又被称为贵金属热电偶,剩下的几种型号则称为廉价金属热电偶。
非标准化热电偶在使用范围或数量级上都不及标准热电偶,一般也没有统一的分度表,主要用于某些特殊场合的测量。
热电阻的种类:常见的有铜热电阻和铂热电阻。
(2)结构不同摘 要:热电偶与热电阻均属于温度测量中的接触式测温器件,尽管其作用相同,但是它们的原理与特点却不尽相同,使用范围也有差别。
本文从测温原理出发,分析阐述了热电偶与热电阻之间的差别,以此提出了两者所适合使用的范围之间的差别。
关键词:热电偶;热电阻;区别;测温原理中图分类号:F293.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100-8089(2011)05-0131-01热电偶的结构:组成热电偶的两个热电极的焊接必须牢固;两个热电极必须具有很好的绝缘性能,以防短路,补偿导线与热电偶自由端的连接要方便可靠;保护套管应能保证热电极与有害物质充分隔离。
简述热电偶与热电阻的测量原理的异同

简述热电偶与热电阻的测量原理的异同热电偶和热电阻是常用的温度测量装置,它们在测量原理上存在一些异同。
本文将从工作原理、测量范围、精度等方面进行比较,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热电偶和热电阻的特点和适用场景。
一、工作原理热电偶是利用两种不同金属之间的热电效应来测量温度的。
当两种不同金属连接在一起形成闭合回路时,两个连接点会产生一个电动势,这个电动势与两个连接点的温度差有关。
按照热电效应的特性,热电偶可以分为热电势型和热电流型两种。
热电势型热电偶的工作原理是利用热电势的大小与温度差成正比的特性,通过测量电动势来确定温度。
常用的热电偶有K型、J型、T 型等。
热电流型热电偶的工作原理是利用热电效应产生的电流与温度成正比的特性,通过测量电流来确定温度。
常用的热电偶有R型、S型、B型等。
热电阻是利用金属材料的电阻随温度变化的特性来测量温度的。
当电流通过热电阻时,热电阻的电阻值会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利用这个特性可以测量温度。
常用的热电阻有铂电阻(PT100、PT1000)、镍电阻等。
二、测量范围热电偶和热电阻在测量范围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热电偶的测量范围相对较广,可以覆盖从低温到高温的范围。
不同类型的热电偶有不同的测量范围,一般可以达到-200℃至1800℃。
热电阻的测量范围相对较窄,一般在-200℃至600℃之间。
超出这个范围后,热电阻的线性关系会变差,影响测量精度。
三、精度热电偶和热电阻在测量精度上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热电偶的精度相对较高,可以达到0.1℃。
但是由于热电偶的工作原理中涉及到两种不同金属之间的热电效应,所以在温度变化时容易受到外界干扰,影响测量精度。
热电阻的精度相对较低,一般为0.2℃到0.5℃。
但是热电阻的线性关系较好,对外界干扰的影响较小,所以在稳定的环境中可以获得较高的测量精度。
总结:热电偶和热电阻是常用的温度测量装置,它们的测量原理和特点存在一些异同。
热电偶利用两种不同金属之间的热电效应来测量温度,具有较高的测量精度和较广的测量范围;而热电阻利用金属材料的电阻随温度变化的特性来测量温度,具有较好的线性关系和较小的受干扰程度。
热电偶的测温原理及误差分析(1)

热电偶的测温原理及误差分析(1)
热电偶是一种常用的温度传感器,其测温原理是通过热电效应来测量被测物体的温度。
热电偶由两种不同金属(热电偶材料)组成,这两种金属在不同温度下会产生电势差,通
过测量这个电势差可以确定被测物体的温度。
热电偶的测温精度和测量误差与多个因素有关,比如热电偶的制造工艺、材料的选择、电路设计等等。
其中最主要的误差来源有以下几个方面:
1. 热电偶接触问题。
通常情况下,热电偶需要与被测物体的表面接触,这个接触过
程可能存在接触不良或接触变形等情况,导致热电偶读数不准确。
2. 热电对依赖于材料的选择和温度的变化。
热电对是两种材料与温度变化时所产生
的电势差,不同材料的热电对值和温度系数都不同,因此选用不适合的材料和工作温度范围,将导致热电偶读数的误差。
3. 环境气氛的影响。
热电偶所处的环境气氛(如氧化物、硫化物、湿度等)会影响热电偶材料的导电性能和热电对值,从而影响热电偶的读数。
4. 测量电路的影响。
热电偶的测量电路中存在多种因素对温度测量精度产生影响,
例如:输入电阻对读数的影响、电源电压对热电电动势的影响等等。
以上几点是热电偶测温误差的主要来源,为了减少误差,需要在热电偶的选择和使用
上加以注意。
涂抹热导胶或硅胶,精心制作热电偶接点部位,避免环境污染等都能起到很
好的效果,并且需要进行定期的校验以保证测量的精度。
实验三,热电偶与热电阻的温度测量

实验三热电偶与热电阻的温度测量一、实验目的:1、了解热电偶测量温度的原理与应用。
2、了解热电偶冷(自由)端温度补偿的原理与方法。
3、了解热电阻的测温原理与特性。
二、实验原理:将两种不同的金属丝组成回路,如果二种金属丝的两个接点有温度差,在回路内就会产生热电势,这就是热电效应,热电偶就是利用这一原理制成的一种温差测量传感器,置于被测温度场的接点称为工作端,另一接点称为冷端(也称自由端),冷端可以是室温值也可以是经过补偿后的0℃、25℃的模拟温度场。
热电偶是一种温差测量传感器。
为直接反映温度场的摄氏温度值,需对其自由端进行温度补偿。
热电偶冷端温度补偿的方法有:冰水法、恒温槽法、自动补偿法、电桥法,常用的是电桥法(图3-2),它是在热电偶和测温仪表之间接入一个直流电桥,称冷端温度补偿器,补偿器电桥在0℃时达到平衡(亦有20℃平衡)。
当热电偶自由端(a、b)温度升高时(>0℃)热电偶回路的电势Uab下降,由于补偿器中PN结呈负温度系数,其正向压降随温度升高而下降,促使Uab上升,其值正好补偿热电偶因自由端温度升高而降低的电势,达到补偿目的。
热电阻用于测温时利用了导体电阻率随温度变化这一特性,对于热电阻要求其材料电阻温度系数大,稳定性好、电阻率高,电阻与温度之间最好有线性关系。
常用的有铂电阻和铜电阻,热电阻阻值Rt与温度t的关系为:Rt=R0(1+At+Bt2)本实验采用的是Pt100铂电阻,它的R0=100Ω,A=3.9684×10-2/℃,B=5.847×10-7/℃2,铂电阻采用三线连接法,其中一端接二根引线主要为了消除引线电阻对测量的影响。
三、需用器件与单元:K型、E型热电偶、温度源、温度控制仪表、温度控制测量仪(9000型)。
温度传感器实验模板、冷端温度补偿器、直流±15V、外接+5V电源适配器。
Pt100铂热电阻。
四、实验步骤:1、将热电偶插到温度源两个传感器插孔中任意一个插孔中,(K型、E型已装在一个护套内),K型热电偶的自由端接到主控箱面板上温控部分的Ek端,用它作为标准传感器,配合温控仪表用于设定温度,注意识别引线标记,K型、E型及正极、负极不要接错。
如何判别热电偶和热电阻的不同

本文摘自再生资源回收-变宝网()如何判别热电偶和热电阻的不同热电偶与热电阻均属于温度测量中的接触式测温,尽管其作用相同都是测量物体的温度,但是他们的原理与特点却不尽相同。
1、热电偶:热电偶是温度测量中应用最广泛的温度器件,①主要特点就是测吻范围宽,性能比较稳定,同时结构简单,动态响应好,更能够远传4-20ma电信号,便于自动控制和集中控制。
②热电偶的测温原理是基于热电效应。
将两种不同的导体或半导体连接成闭合回路,当两个接点处的温度不同时,回路中将产生热电势,这种现象称为热电效应,又称为塞贝克效应。
闭合回路中产生的热电势有两种电势组成;温差电势和接触电势。
温差电势是指同一导体的两端因温度不同而产生的电势,不同的导体具有不同的电子密度,所以他们产生的电势也不相同,而接触电势顾名思义就是指两种不同的导体相接触时,因为他们的电子密度不同所以产生一定的电子扩散,当他们达到一定的平衡后所形成的电势,接触电势的大小取决于两种不同导体的材料性质以及他们接触点的温度。
③目前国际上应用的热电偶具有一个标准规范,国际上规定热电偶分为八个不同的分度,分别为B,R,S,K,N,E,J和T,其测量温度的最低可测零下270摄氏度,最高可达1800摄氏度,其中B,R,S属于铂系列的热电偶,由于铂属于贵重金属,所以他们又被称为贵金属热电偶而剩下的几个则称为廉价金属热电偶。
热电偶的结构有两种,普通型和铠装型。
普通性热电偶一般由热电极,绝缘管,保护套管和接线盒等部分组成,而铠装型热电偶则是将热电偶丝,绝缘材料和金属保护套管三者组合装配后,经过拉伸加工而成的一种坚实的组合体。
但是热电偶的电信号却需要一种特殊的导线来进行传递,这种导线我们称为补偿导线。
不同的热电偶需要不同的补偿导线,其主要作用就是与热电偶连接,使热电偶的参比端远离电源,从而使参比端温度稳定。
补偿导线又分为补偿型和延长型两种,延长导线的化学成分与被补偿的热电偶相同,但是实际中,延长型的导线也并不是用和热电偶相同材质的金属,一般采用和热电偶具有相同电子密度的导线代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热电偶与热电阻测温温差探析
作者:韩利娜
来源:《中国科技博览》2017年第23期
[摘要]对于热电偶和热电阻的使用,使我们在工业上对于主要使用的一些测温元件和控制接触法来进行的测温改善。
根据热力仪器测温时会产生一定的热辐射和热传导的误差,这就要求而且在测量的同时还要考虑测温系统中的各种误差。
本文就从一次特别的数据实验中来对热电阻和热电组的测温误差进行粗略的分析,并且总结出一些有效减少误差的方式。
[关键词]热电偶电阻温差
中图分类号:TP5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23-0047-01
1.前言
我们都知道热电阻和热电偶是在工业的接触法测量温度的实验中使用非常频繁的一种测温元件,但是这两种元件在使用的过程中,在测量温度的时候总会出现各种误差,为了让所测量的结果和实际的结果保持准确性。
这些误差主要包括,热电偶和热电阻在传递过程中出现的误差与分度表读取方面出现的误差。
显示表和显示仪器等方面的读取误差,引线电阻所引起的误差,绝缘电阻影响所产生的误差等,对于这几种误差的分析和进行总结,才能找到解决这些问题的存在。
2.热电阻和热电偶安装过程中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2.1 误差的分析
在使用安装过程中所产生的误差包括:辐射误差和传导误差。
[1]通常情况下我们对于温度测量时所需要的介质和温度传感器,只有在达到平衡的状况下才能够进行正确的测量,通过所测量的传导器显示数值的变化情况来看可以直接的对周围温度进行一个明确指示,从而选择和控制所需要的主要条件,这些条件包括两者温度在一定程度上要达到平衡,这就涉及到热平衡的相关问题当温度传感器出现故障时,应该用相关的检测设备进行检测从而排出故障的存在。
对仪器周围的温度也要有一定的要求,假设周围的温度比气流的温度相对较低这时候传感器就会出现两种不同的形式向周围的环境散发出自身的热量,第一种方式就是辐射性的方法,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将传感器内部的热量一垂直的角度射向管壁,这样能够将进入一部分辐射热量而且把热量也在一定程度上散发。
第二种算法就是以传感器内部的热量向管壁方向通过传导的方式导出热量,这对传感器来说,它不仅在接收一定的热量,而且在另外一面上也会散发出热量当这两种热量相加起来等于所释放的热量是这就达到一定热平衡,而且这两者之间的热量转换是不断的发生的所以而且不断的补充,只有达到相应的动态平衡才能够恢复正常的温度,这通常称为热传导的平衡性。
[2]
2.2 减少辐射误差的影响采用一些科学的方法
为了能够减少辐射所带来的误差,通常情况下都可以将传感器和管壁之间的温度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主要减少气流在管壁速度要求下,才能低于管壁的温度。
通常也可以在管壁的外层进行一定的包装或者涂上绝缘材料,这样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够对管壁进行加热。
第二个方法就是在传感器的上部分安装屏蔽罩这样让传感器所释放的能量不能够以垂直的方式射出,这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垂直辐射的状态,但是如果安装了屏蔽罩就一定要保证气体的流畅性。
第三点改变就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将传感器面积进行缩减也就是在一定程度上将传感器的保护管的外径进行缩小,但是在缩小管壁的同时也要保证机表面具有一定的机械强度。
第四点就是可以使用一些较为先进的专用传感器来达到减少误差的要求。
[4]
2.3 减少传热误差的影响通常采用的方法
加大传感器的放置深度或者加大传感器的表面直径是常用的方法。
第二个方法就是使用那些导热系数相对于普通材料来说具有较小的集成管道和保护管,这样在一定程度上才能让所产生的热量不利于向外部环境进行扩散。
第三点就是要增大管内气体的流速,这样才能够提高热量的传递效率并且向传递器进行传热。
第四点就是我们可以通过提高安装做底部的温度,也就是在管壁上用绝缘的材料进行隔热涂层。
[5]
3.热电偶或热电阻测温系统中存在的误差
测温系统主要包括的部件有热电偶,补偿导线,显示仪表组成的接触式测温装置。
但是在系统中也会存在一定的误差,这些误差主要包括:
热电偶的分度误差一般情况下使用的热电偶的分度都是采用的标准数值和相关设计仪器都是按照标准的分度来表示的,标准分度又是我国再制造热电偶或者相关产品的过程时所采用的具有实测结果的理论数据。
在考虑各个方面的因素下这些分度和热电偶的是存在一定的密切联系的。
也就是些数据会对于热电偶的参数产生一定的误差如果所使用的偶丝材料不均匀在传导的过程中不稳定的情况都会引起相应的误差。
从另外一方面来说,有的标准热电偶的传递速率会发生相对交叉,这也会造成热电偶的分度误差。
补偿导线的误差就是热电特性的一个特例,这就主要包括对于在热电特性与热电偶比较相似的材料所制成的导线当他当这种热电偶的冷端进行延长到所需要的某个地方的情况时,冷端的温度要控制在零到100℃以内这样才能让补偿线所产生的误差较小当温度超过100度以后补偿导线所产生的热效应和热电式在这个温度下的热电势差也会相差较大,这样误差也会明显的增加,所以为了将补偿导线的误差降到最小应该在制冷端的温度控制在0到100度之内。
附加误差主要就是指在使用偏离条件下所造成的误差,主要引起的原因就是一些部件在使用一段时间之后热电偶的保护管可能由于水滴,污渍,油液等外界因素而导致二极管被一定的氧化还原所以造成一定的磨损。
在使用过程中会产生误差。
[6]
显示仪表的误差这就和仪表的精确度有直接的关系,当我们进行测量的时候,如果仪表的分度盘不均匀或者使用过程中不合理操作,也会造成一定的误差。
热电阻测温系统是热电阻与所显示的表盘组成的一种接触式的测温装置在这个系统中主要的误差包括:
电阻的温度系数r法则不同也会在对于电阻进行调整时产生不同的误差;
电阻的分度误差在通常情况下,热电阻中所采用的电阻属于温度分度表热电阻的实际阻值和分度表内的组织在一定程度上是不相同的,这样也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分度的误差;
绝缘电阻的也会影响热电阻,绝缘电阻通常是环绕在云母和陶瓷玻璃塑料等材料上构成。
的在高温情况下,这些材料的绝缘电阻会因为温度的升高而不断的下降,这又在一定程度上使电阻的阻值减少引起相关的误差所以对于热电阻的感应丝应该选取合理的材料,在制作过程中也要严格按照工艺流程,这样才能让高温绝缘电阻达到正常生产中需要的标准;
热电阻自身发生热量所产生的误差热电阻中当有电流通过时,就会因内阻的存在而产生一定的热量,使表面的温度开始升高这样所测的温度也会比实际温度高;
显示仪表的误差和仪表的精确度等级,还有测量方式和误差有直接的关系如果测量不合格,也会引起相关的误差;
4.结束语
对于电阻值测量的实际过程中要对于所测量的误差进行具体的分析,结合实际的情况来解决误差这样才能对测温元件进行合理的安装使用,在正确的安装和使用测温系统的情况下才能够最大可能的减少各种误差,产使得所测量的数据及精准又可靠。
参考文献
[1] 黄苏春.仪器仪表用户[J].热电偶和热电阻测温的误差分析.2016(7).
[2] 赵金艳.东北大学2012[J].等离子体增强溅射技术中辅助阳极性能研究.2016(5).
[3] 曾新宇.计量与测试技术[J].热处理炉温控系统测温控制方法探讨.2016(7).
[4] 冉颜博.科技风[J].提高机械零件加工精度的方法探讨.2016(4).
[5] 曾小莹.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J].试论机械加工质量技术控制.2016(6).
[6] 李晶晶.青岛科技大学2012[J].无酶型电化学传感器的构筑及其应用.20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