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尼斯商人》中对种族歧视的批判

合集下载

《威尼斯商人》:种族主义与贪婪

《威尼斯商人》:种族主义与贪婪

威尼斯商人:种族主义与贪婪简介《威尼斯商人》是威廉·莎士比亚的一部戏剧作品,于16世纪末创作。

这个剧本非常深刻地探讨了种族主义和贪婪这两个重要主题。

本文将详细分析剧本中的情节和角色,以及这些主题在托马斯・克昆伯利-福尔摩斯导演的电影版本中的体现。

情节概述故事发生在15世纪的威尼斯,主要围绕着富有的商人安东尼奥、茜拉和犹太银行家夏洛克展开。

安东尼奥答应帮助好友巴萨尼奥向心仪女子波西亚那求爱,为此他向夏洛克借钱。

然而,当他们签下协议时,夏洛克提出了一项罕见的条件:如果安东尼奥无法按时偿还债务,他将取得一把割下安东尼奥身上肉片作为还款。

与此同时,另一个情节线揭示了茜拉和她的追求者之间的情爱故事。

茜拉决定穿着男装,伪装成律师巴尔塔萨,为安东尼奥辩护。

最后,在波西亚那被告知母亲已经去世的误导下,他同意嫁给夏洛克。

然而,夏洛克对贷款收回更感兴趣,于是他决定将一部分债务整个转移到波西亚那名下。

种族主义的体现《威尼斯商人》中最突出的种族主义体现在对犹太人夏洛克的描绘上。

莎士比亚通过多个角色(如安东尼奥)对夏洛克进行种族歧视和侮辱。

这反映了当时社会上普遍存在的反犹主义和偏见。

此外,剧本中还有对黑人女仆茜拉身份认同和种族身份的探讨。

她不仅面临着作为一个女性的压迫,还面临着因她非白人血统而受到贬低和怀疑。

贪婪的揭示《威尼斯商人》也通过夏洛克的角色来揭示人类贪婪的本性。

夏洛克被塑造成一个图谋私利、冷酷无情的人物,他对债务和利益的追求远远超过了对感情和道义的关心。

同时,剧中其他角色对金钱的渴望也反映出贪婪的一面,例如安东尼奥愿意为巴萨尼奥向波西亚那求爱而不顾一切,茜拉决定伪装成男装律师以保护安东尼奥。

电影版演绎托马斯・克昆伯利-福尔摩斯导演的《威尼斯商人》电影版使用了现代化背景来重新诠释故事。

电影中更加强调了种族主义问题,在处理犹太人形象时突出暴力和仇恨。

此外,在电影中还加强了对贪婪主题的探索。

夏洛克被描绘得更具复杂性和欺诈性,以凸显他作为银行家所体现的道德堕落。

《威尼斯商人》:种族、信任与报复的纷争

《威尼斯商人》:种族、信任与报复的纷争

威尼斯商人: 种族、信任与报复的纷争概述《威尼斯商人》是威廉·莎士比亚创作的一部戏剧,通过描绘主要角色们之间的种族、信任与报复的纷争,探讨了社会中存在的偏见、仇恨和权力游戏。

本文将对《威尼斯商人》这一主题进行详细分析和阐述。

1. 剧情背景在文艺复兴时期的威尼斯,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对外贸易的繁荣,成为一个多元化和国际化的城市。

然而,种族歧视和不同民族间存在着潜伏已久的紧张关系。

2. 主要角色分析2.1 奥塔罗奥塔罗是本剧的黑角色,身份是一个摩尔人(北非穆斯林后裔)。

他受到来自白人威尼斯上层社会的歧视和偏见。

2.2 史卡洛史卡洛是奥塔罗最信任和忠诚的朋友之一。

然而,在与奥塔罗之间出现的误解和阴谋下,他背叛了奥塔罗,并把他推向了绝境。

2.3 贝拉提奥贝拉提奥是另一个商人,也是白人威尼斯人。

他表示对神秘的金库守卫失去了信任,并因此在一系列事件中起到了关键性的角色。

3. 种族问题与偏见黑人奥塔罗成为本剧的不公正对待对象,折射了当时社会中存在的种族歧视和偏见。

这导致他无法获得应有的平等待遇,并为其信任面临挑战。

4. 信任与背叛剧中角色之间存在着复杂而微妙的信任关系。

从奥塔罗对史卡洛的盲目信任,到史卡洛对朋友背叛,展示了信任是如何被破坏并引发报复行动。

5. 报复与权力游戏由于种种原因和误解,奥塔罗陷入疯狂报复之中。

权力游戏在剧中充当了推动情节发展和决定角色命运的重要力量。

6. 结论《威尼斯商人》通过种族、信任和报复的纷争让观众反思社会中的偏见和歧视问题。

它揭示了人性中复杂的层面,以及不解之谜背后隐藏的真相。

这部戏剧永远地引发着我们对正义、平等和人类关系的深思。

以上就是对《威尼斯商人》:种族、信任与报复的纷争这一主题进行详细分析和阐述。

本文旨在从不同角度了解剧中所探讨的问题,并深入剖析各个角色之间复杂而纠结的关系,以期为读者提供更全面的理解。

《威尼斯商人》中的种族歧视与宽恕主题探究

《威尼斯商人》中的种族歧视与宽恕主题探究

威尼斯商人中的种族歧视与宽恕主题探究
1. 引言
《威尼斯商人》是莎士比亚创作的一部戏剧,被广泛认为是对种族歧视和宽恕这一主题的深入探索。

本文将以《威尼斯商人》为案例,探讨剧中不同角色间的种族歧视、宽恕、仇恨和爱的关系。

2. 种族歧视的描绘
在《威尼斯商人》中,莎士比亚通过剧中角色之间的对话和行动,呈现了普遍存在于当时社会的种族歧视。

其中最明显的例子就是主要角色奥塔罗将军被贬低为“摩尔人”,受到其他人负面观点和偏见影响。

3. 宽恕的力量
然而,在这个剧中,我们也能看到宽恕这一强大的力量。

普天下对奥塔罗感觉敌意和怀疑,唯有他最亲密朋友Cassio和Desdemona向他表达了无条件的信任和支持。

当事情走向失控时,他们选择宽恕,并试图化解冲突。

4. 仇恨与爱的边界
通过角色之间的交互作用,《威尼斯商人》描述了仇恨和爱之间脆弱的界限。

Shylock这一角色是一个犹太富商,他所遭受到的种族歧视和仇恨使得他变得愤怒和复仇心切。

然而,在这个剧中也有一些角色体现了对他人的无私爱意。

5. 不同观众对主题的解读
对于《威尼斯商人》这样具有深层次主题的戏剧来说,不同观众可能会有不同的解读。

一些观众可能更着重于种族歧视和宽恕,以此为反映当时社会问题;而其他观众则可能更关注角色之间复杂的人性关系。

6. 总结
通过《威尼斯商人》,莎士比亚成功地将种族歧视与宽恕这一普世主题融入到剧中,揭示了当时社会存在的问题并探索了人性中强大而复杂的情感。

该剧不仅引发思考,还促使观众对历史和现实中的种族歧视提出质疑,并思考如何以宽容和爱去打破这些偏见的边界。

《浪漫与现实:《威尼斯商人》中的种族与爱情关系解读》

《浪漫与现实:《威尼斯商人》中的种族与爱情关系解读》

浪漫与现实:《威尼斯商人》中的种族与爱情关系解读导言《威尼斯商人》是莎士比亚最重要、最富有争议性的作品之一。

这部戏剧以其深刻的人物形象和引人入胜的情节而闻名。

然而,《威尼斯商人》也引发了对于种族和爱情关系的许多争议。

本文将详细研究该戏剧中的种族和爱情主题,并探讨其中浪漫和现实之间的张力。

1. 关于种族在《威尼斯商人》中,主要展现了基于种族歧视的陈述。

奥西佐为黑人并且遭受到压迫。

他被描绘成具有强大智慧和高超才干却同时面临着不公正待遇。

作品呈现了16世纪欧洲社会中对非洲血统的偏见和歧视。

2. 爱情与预judice(偏见)《威尼斯商人》通过巴萨尼奥与波提亚结合这个爱情故事探索了爱情与偏见之间的关系。

波提亚是一位美丽、智慧而聪明的贵族女性,但由于奥西佐是一位黑人,他们的爱情在当时社会中受到了极大的阻力。

这震撼了当时观众对于种族偏见和爱情之间矛盾的意识。

3. 浪漫与现实《威尼斯商人》深入探讨了浪漫与现实之间的冲突。

巴萨尼奥为了波提亚不惜冒险向朋友借款并签下危险合同。

杰克巴罗在剧中试图强调个体与责任、金钱与友谊之间的权衡,从而将浪漫推向现实。

4. 道德观念和复仇心理《威尼斯商人》还呈现了道德观念和复仇心理对爱情产生重要影响的主题。

夏洛克在戏剧末尾通过一系列复仇行动展示了自己对奥西佐作恶行径的报复,并以此为背景进一步揭示了他内心深处道德观念上的纠结。

结论《威尼斯商人》通过种族和爱情主题的交织,展现了一个纷繁复杂的社会问题。

这部戏剧不仅探讨了当时的社会环境中的种族偏见和不公正对爱情关系的影响,也揭示了浪漫与现实之间的冲突。

通过深入剖析这些主题,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莎士比亚在他作品中所传达的深刻思想和观点。

(字数:2700字)。

《威尼斯商人》:种族、欺骗与道德的角力

《威尼斯商人》:种族、欺骗与道德的角力

威尼斯商人:种族、欺骗与道德的角力引言《威尼斯商人》是莎士比亚最具争议和深度的戏剧之一。

该剧涉及到了多个主题,包括种族歧视、欺骗、道德挑战等。

本文将探讨这些主题在剧中的表现以及它们对角色间关系和故事发展的影响。

种族歧视的揭示剧中最明显的主题之一是种族歧视。

奥塔罗是一个黑人将军,他为威尼斯共和国而战。

然而,由于他的肤色,他面临着来自白人社会成员的怀疑和偏见。

经验丰富而才华横溢的奥塔罗被描绘为高贵和正直,但这并不能消除其他角色对他种族身份的猜疑。

这一主题揭示了当时社会中存在的常见偏见和不公平对待。

欺骗与背叛《威尼斯商人》中还有大量关于欺骗与背叛的情节。

莎士比亚通过多个角色之间的诡计和谎言来展现这一主题。

最为突出的例子是奥塔罗的朋友以及信任的手下约战,他让奥塔罗相信他的妻子Desdemona对密诡关系,并使用虚假证据误导了奥塔罗。

这种欺骗扭曲了人们之间的信任关系,激发了剧中不同角色间矛盾和冲突。

道德挑战《威尼斯商人》引出了道德上的挑战,特别是涉及到自我利益与正义之间的权衡。

剧中的反派角色Yago通过操纵他人欺骗达成自己目标,将他人拖入犯罪行为中。

而其他角色则面临着自己利益与道义准则、亲情与忠诚之间的抉择。

这些道德困境使得观众思考什么是正确和公正,以及个体在面对诱惑时会如何行动。

结论《威尼斯商人》通过其复杂而引人深思的主题,探究了种族歧视、欺骗与道德挑战在个体与社会关系中的重要性。

这部戏剧唤起了观众对社会潜在问题的思考,并揭示了那个时代和现今社会面临的一些共同挑战。

它对人们的价值观和偏见进行了深度探讨,提出了一系列令人难以回避的问题,使得观众不禁思考自己在类似情况下可能如何应对。

析莎士比亚喜剧威尼斯商人的反讽艺术

析莎士比亚喜剧威尼斯商人的反讽艺术

析莎士比亚喜剧威尼斯商人的反讽艺术莎士比亚喜剧《威尼斯商人》以其独特的反讽艺术成为戏剧史上的经典之作。

通过对社会、人性和爱情等方面进行深入揭示和批判,该剧展现了作者对人性的深刻观察和思考。

本文将从情节安排、角色形象和对主题的处理等方面探讨《威尼斯商人》中的反讽艺术。

首先,剧本的情节安排是《威尼斯商人》反讽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莎士比亚在剧中运用了多个反讽情节,使得剧情发展异常离奇,让观众深感戏剧的复杂性。

最典型的例子是安东尼奥借贷三千达卡金给巴桑尼奥,并以自己的肉体作为保证。

这一情节中,剧中人物巴桑尼奥戏剧性地违约,却最终由犹太人夏洛克通过智慧和手段解救了安东尼奥。

这一反讽情节不仅揭示了社会道德观念的虚伪和变幻莫测,也展示了人性的复杂性和机智。

其次,在角色形象的塑造上,莎士比亚同样巧妙地使用反讽手法。

其中,著名的犹太人夏洛克的形象尤为突出。

夏洛克以他的聪明才智和商业手腕成为剧中的关键角色。

他首先颠覆了对犹太人的刻板印象,揭示了社会对少数群体的偏见和歧视。

其次,夏洛克在自己债务的处理上表现出非凡的谋略和暴利欲望,与著名的善良商人安东尼奥形成鲜明对比。

通过这对形象的对比,莎士比亚讽刺了社会上的人性弱点和利益驱动。

此外,莎士比亚在对主题的处理上,也运用了反讽艺术。

《威尼斯商人》探讨了金钱与爱情之间的关系。

在剧中,波西亚因为对财富的追逐而对爱情变得冷漠,而夏洛克等角色则以金钱来左右他人的命运。

通过这一处理方式,莎士比亚对当时社会对金钱的过度追求和对真爱忽视进行了犀利的批判。

同时,他通过反讽手法让观众对这一社会现象产生深思。

综上所述,莎士比亚喜剧《威尼斯商人》通过情节安排、角色形象和对主题的处理等方面的反讽艺术,展现了作者对社会、人性和爱情等问题的深刻观察和思考。

这种反讽艺术使得作品更加丰富多元,引起观众的思考和共鸣。

《威尼斯商人》因其独特的反讽艺术而成为不朽的经典之作,对后世戏剧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浅析《威尼斯商人》中的反犹主义

浅析《威尼斯商人》中的反犹主义

收稿日期:2016-10-05作者简介:田俊武(1966—),男,河南浚县人,文学博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美富布赖特学者,主要研究英美文学;李卓杭(1991—),女,北京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外国语学院研究生,主要研究英美文学。

①Bloom ,Allan and Harry V.Jaffa ,“Political Philosophy and Poetry :Introduction ”,Shakespeare ’s Politics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81),p.5.②Laqueur ,Walter ,A History of Zionism (New York :Holt ,Rinehart and Winston ,1972),p.72.③徐新:《反犹主义解析》,上海三联书店,1996年版,第47页。

④Cardozo J.L ,The Contemporary Jew in Elizabethan Dra -ma (Amsterdam ,1925),p.36.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Langfang Teachers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摘要:作为莎士比亚为数不多的着重刻画少数族裔人群的作品之一,《威尼斯商人》集中体现了以莎士比亚为代表的文艺复兴时期西欧人文主义者对待犹太人复杂而矛盾的态度:一方面,根植于欧洲社会的反犹排犹思想促使他们将犹太人的形象贬低成贪婪的利己主义者;另一方面,由于深受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影响,他们又主张自由平等、维护人的尊严,表现出了对处在水深火热之中的犹太人的同情和关怀。

莎士比亚在《威尼斯商人》中对夏洛克的刻画、描写,就充分体现了反犹主义倾向。

关键词:《威尼斯商人》;莎士比亚;反犹主义中图分类号:I10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3210(2016)04-0005-05第32卷第4期Vo l.32No .42016年12月Dec .2016一、引言“莎士比亚在几乎所有戏剧中都精心设置了政治背景。

《威尼斯商人》中的种族与宗教偏见

《威尼斯商人》中的种族与宗教偏见

《威尼斯商人》中的种族与宗教偏见威尼斯商人是莎士比亚的一部戏剧作品,其中涉及到种族和宗教的偏见问题。

这篇文章旨在分析并探讨威尼斯商人中存在的种族与宗教偏见,并研究它们对剧情发展和角色命运的影响。

【1.1 概述】威尼斯商人是一部早期的莎士比亚戏剧作品,以16世纪威尼斯为背景,通过不同角色之间复杂的关系和交错的情节来揭示社会中存在的各种偏见。

这包括种族偏见,主要体现在主要角色奥塔罗对黑人摩尔人欲望的冷漠和其他角色对他们之间关系的反应;还有宗教偏见,基督徒对犹太人思想、信仰和做法持有负面态度。

这些偏见在戏剧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并对整个故事产生了深远影响。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按以下结构论述威尼斯商人中的种族与宗教偏见:首先,在第二部分我们将分析种族偏见,描述种族关系的背景,并分析各角色对不同种族的态度和行为。

接着,在第三部分我们将转向宗教偏见,探讨宗教差异和冲突,并分析角色对不同宗教信仰者的看法和待遇方式。

第四部分将探讨种族与宗教偏见之间的联系与交织影响,包括案例分析和情节线索的讨论。

最后,在结论部分我们将总结威尼斯商人中种族与宗教偏见的描绘与表现,并思考这些问题对读者的启示和反省。

【1.3 目的】本文旨在通过深入研究威尼斯商人中存在的种族与宗教偏见问题,提高读者对这些偏见存在和影响的认识。

文章还将强调反思和改变种族与宗教偏见至关重要,同时激发读者思考并积极推动社会进步。

通过此篇长文,我们希望能够加深理解并展望推动消除各种形式歧视、构建公正平等社会所面临的重要性。

2. 威尼斯商人中的种族偏见2.1 描述种族关系背景:威尼斯商人这部戏剧作品发生在16世纪的威尼斯,当时它是一个重要的商业中心,吸引了许多不同国家和种族的移民。

其中,青睐于贸易和金融业务的犹太人与基督徒共同生活在这座城市里。

2.2 分析角色对不同种族的态度和行为:在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角色对不同种族表现出偏见、歧视或特定态度。

首先,安东尼奥- 主要角色之一,他是一个富有的威尼斯商人,对犹太人谢洛克持有强烈敌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威尼斯商人》中对种族歧视的批判
作者:蔡红
来源:《北方文学》2017年第21期
摘要:众多学者一致认为《威尼斯商人》的主题是赞美崇高的友情和爱情,讽刺夏洛克贪婪狡诈唯利是图的商人形象,若从大的历史背景来看,结合犹太民族几千年的历史来看,另辟蹊径,就会发现该剧的隐性主题——种族歧视批判。

关键词:《威尼斯商人》;夏洛克;杰西卡;种族歧视
《威尼斯商人》花了巨大篇幅来塑造了安东尼奥这一注重友谊的人物形象,如果我们深究文本主要矛盾的另一方面,即夏洛克,从种族歧视批判角度来看,伟大的莎士比亚给几千年备受欺辱的犹太民族以深切同情。

下面我们将从该剧两个主要的犹太人夏洛克及其女儿杰西卡两个方面来看莎士比亚在这部喜剧中的种族歧视批判。

一、夏洛克一生的遭遇
该剧结束时,除了倒霉的夏洛克,每个人都获得了令人满意的结局,夏洛克不仅丢失了財产,而且失去了自己的女儿,更让夏洛克痛苦的是作为虔诚的犹太教徒的自己也不得不改信基督教。

下面,我们将从夏洛克的职业、夏洛克所遭受的侮辱以及夏洛克最终结局来看种族歧视批判。

(一)夏洛克的职业
自从基督教在欧洲取得统治地位后,对犹太教的迫害一直就没有停止过。

犹太人不仅活动的范围受到了限制,其所能从事的职业也均受到了限制。

由于基督教禁止基督教徒借贷给他人,而职业受到限制的犹太人不得不选择了该职业以维持生存。

所以“犹太人并非因为放债才遭受人们的憎恨,而是因为憎恨而走上放债之路”这句话深刻阐明了犹太人从事“放贷”这一行业的尴尬处境,即因为从事高利贷而备受歧视,然而犹太人从事“放贷”这一行业恰恰是基督教统治逼迫所致。

所以,在夏洛克凭借自己的聪明才干累积财富之后,剧中众多的基督教徒却开始污蔑夏洛克,说他的交易都是肮脏的交易,他的钱都是肮脏的钱。

我们从夏洛克所从事的的职业以及从事该职业后的遭遇可以看出,当时由于时代的局限,占据统治地位的基督教一直排挤着犹太民族,犹太民族在夹缝中艰难生存。

(二)夏洛克的遭遇
在该剧中,夏洛克时刻受到他人的侮辱,有寄人篱下的苍凉感,基督教徒总是会向他投来异样的眼光,更有甚者居然有人向夏洛克吐唾沫,然后坚韧的夏洛克一直忍气吞声,直到听闻安东尼奥的船只失事之后,才发表了一通控诉,若把夏洛克的控诉当做一个窗口,我们就会看到几千年来犹太民族的悲惨处境,这“永远的异邦人”一直无法左右自己的命运。

另一个值得我们注意的细节就是,当安东尼奥向夏洛克借三千金币,安东尼奥一直一副盛气凌人的样子,他的眼神一直饱含轻蔑鄙视的眼神。

这一局面在今天社会令人惊愕。

由此我们看出当时的犹太人尽管积累了巨大的财富,他们依然受到人们的轻视,究其原因,依然是占统治地位的基督教所造成的,犹太人在基督教的体系之外,他们没有作为“人”的权利,他们的钱都是肮脏的钱,犹太人只是社会的“寄生虫”。

(三)夏洛克的最终结局
在剧中,法官宣布最后的结果时,安东尼奥并没有失去一磅肉,夏洛克被除以谋害威尼斯市民的罪名,他的财产被没收一半,另一半被给了安东尼奥,安东尼奥将这部分财产赠送给了和杰西卡私奔的洛伦佐,鲍西娅、尼莉莎和他们的丈夫重修于好,而夏洛克必须服从判决,并且改信基督教。

若以今天的文明社会的法制观念来看,这样的结果真的令人耸人听闻,在宗教信仰的今天,迫使一个犹太教徒改信基督教一定会在社会各界掀起巨大的舆论风波。

但是,在当时,残酷狠毒的夏洛克改信基督教在基督教占统治地位的欧洲,这一切都被看作是理所当然的,这是合乎法律的,这是合乎正义的。

伟大的莎士比亚在一生的创作中,始终秉承人道主义的法则,他将对犹太民族的同情深深隐藏在最后的笔墨中,实质鞭笞了当时的社会各界的种族歧视,给予了犹太民族莫大同情。

夏洛克一生兢兢业业,克服各种困难,在备受欺凌的环境中生存,企图通过自己的努力,让自己的女儿能够拥有好的成长环境,企图通过自己的抗争,能够让自己的民族翻身。

然而,他所做的一切,在一开始就决定了他的必然失败。

在当时的环境下,无论他多么努力,犹太民族一直处在社会的边缘,永不得翻身。

二、杰西卡
尽管夏洛克一生唯利是图,时刻一副自私冷酷狠辣的商人嘴脸,但在《威尼斯商人》的字里行间,我们还是能够感受到夏洛克对自己女儿的疼爱。

在妻子离世之后,他独自把女儿抚养成人,努力经商,就是为了给女儿最好的条件。

但是,由于他的严加管教,女儿反而与自己产生了不能冲破的隔阂,父亲与女儿之间始终存在着紧张的关系,女儿认为自己“活在地狱之中。

”时刻准备着离开父亲。

剧中与基督徒洛伦佐私奔这一点,很值得玩味。

为什么不和犹太教徒私奔,非得和基督教徒私奔?说明,在当时,只有改信基督教,并且融入基督教的生活,才能改变自己的一生。

杰西卡改变自己的信仰,不恰恰说明了当时犹太教徒悲惨的遭遇吗?从洛伦佐和杰西卡私奔这一
整个事件来看,犹太教徒在当时严峻的环境下是没有出路的,只有放弃自己的信仰,并融入基督教的生活才能改变自己的人生。

莎士比亚将巨大的批判热情融入其中,给予种族歧视深刻批判。

从以上的分析来看,通过剧中两个主要犹太人夏洛克及其女儿杰西卡的遭遇来看,伟大的莎士比亚对犹太民族有着深刻同情,并对当时的种族歧视给予了深刻批判。

参考文献:
[1]陈建,许丽俏.论〈威尼斯商人〉的悖论叙事[J].小说评论,2011年第1期.
[2]曾艳.试论〈威尼斯商人〉中对种族歧视的批判[J].作家,2012年第2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