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科疾病的病因病机
中医妇科师承跟师笔记

中医妇科师承跟师笔记
作为一名中医妇科师,我有幸跟随一位资深的中医师学习。
在这段时间里,我记录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知识,以下是我的跟师笔记:
1. 诊断方法:中医妇科的诊断方法主要包括望、闻、问、切四诊法。
通过观察患者的面色、舌苔、脉象等外在表现,以及询问病史、症状等信息,综合分析得出诊断结果。
2. 病因病机:中医认为妇科疾病多与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有关。
常见的病因包括情志不畅、饮食不节、生活作息不规律等。
病机上,中医强调阴阳失衡、气血瘀滞等因素。
3. 治疗方法:中医治疗妇科疾病的方法多种多样,包括中药治疗、针灸、艾灸、拔罐等。
常用的中药有当归、川芎、白芍等,具有调经止痛、活血化瘀的作用。
针灸和艾灸可以调节气血运行,促进身体的自我修复能力。
4. 调理养生:中医强调预防胜于治疗,因此对于妇科疾病的调理养生非常重要。
建议患者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注意饮食营养的均衡,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波动。
此外,适当的运动和按摩也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和舒缓症状。
5. 医患沟通:作为中医师,与患者进行良好的沟通是非常重要的。
要耐心倾听患者的病情描述,了解她们的需求和担忧,并给予恰当的建议和安慰。
同时,要及时向患者解释治疗方案和药物的作用,增强她们的信心和合作意愿。
中医妇科学

妇科病的病因病机病因1 寒热湿邪2 情志因素3 生活因素4 体质因素病机:⑴脏腑功能失常:关系密切的是肝脾肾三脏。
1 肾的病机肾气虚:封藏失职,冲任不固,致先期、过多、崩漏、产后恶露不绝;胎失所系,冲任不固,致胎漏、胎动不安、滑胎;摄纳或系胞无力,致胎动不安、子宫脱垂;肾阳虚:命门火衰,冲任失于温煦,下不能暖宫,胞宫虚寒,致妊娠腹痛、产后腹痛;命门火衰,上不能暖土,水湿下注,发为经行浮肿,经行泄泻,子肿,子满;气化失司,水液代谢失常,积聚成痰,痰浊阻滞冲任,致使后期、闭经、不孕;血失温运而迟滞成瘀,阻碍升级加重肾虚,发生肾虚血瘀,导致子宫内膜移位等;肾阴虚:精血不足,冲任血虚,血海不能按时有满而溢,可致后期、过少、闭经;冲任胞宫失养,可致痛经、妊娠腹痛或不孕;若阴虚产内热,热伏冲任,迫血妄行,可致崩漏、经间期出血、胎漏、胎动不安;孕后阴血下聚冲任以养胎元,致令阴虚更甚,肝失所养,肝阳上亢,发为眩晕;病程日久,阴阳俱虚。
2 肝的病机肝气郁结:血为气滞,冲任不畅,可致月经先手无定期、痛经、经行乳房胀痛、闭经;肝郁化热,火热之邪下扰冲任,迫血妄行,可致先期、过多、崩漏、胎漏;气火上炎,可致经行头疼,吐血丑;肝气犯胃,经前孕期冲脉气盛,挟胃气上逆,可致经前呕吐,恶阻;肝经湿热:肝郁乘脾,脾失健运,湿从内生,湿郁化热,湿热下注任带,使任脉不固,带脉失约,可致带下病、阴痒;蕴藉胞中,阻滞冲任,冲任不畅,可致不孕、盆腔炎等;肝阴不足:肝阴不足,冲任失养,血海不盈,可致月经过少,闭经,不孕等;肝阳上亢:肝阳偏亢,出现经前头疼、经行眩晕、子晕;阴虚阳亢,阳化风动,肝火愈炽,风火相煽,发为子痫。
3 脾的病机脾失健运:健运失常,气血化生不足而脾虚血少,冲任失养,血海不盈,可致后期,过少,闭经,胎萎不长,产后缺乳;素体阳虚,或寒凉生冷,损伤脾阳,脾阳不振,运化失职,水湿流溢下焦,湿聚成痰,痰湿壅滞冲任胞宫,可致过少、闭经、不孕;湿邪内生,带下病;脾失统摄:统摄无权,冲任不固,可致过多、经期延长、胎漏、产后恶露不绝;脾虚下陷:脾气虚而下陷,可见经崩、子宫脱垂。
中医妇科知识点总结

中医妇科知识点总结妇科疾病在女性生活中非常常见,对女性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产生了重要影响。
中医作为中国传统的医学体系,积累了丰富的妇科知识。
本文将对中医妇科知识点进行总结,帮助读者了解中医对妇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一、中医妇科的基本理论1. 中医妇科的基本理论是“先天禀赋”和“后天寒热”。
根据中医理论,女性在先天上与男性存在着差异,这一差异使得女性更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从而引发各种妇科疾病。
2. 中医妇科的病因病机诊断主要包括气滞、血瘀、湿浊、热盛等四种病机。
其中,气滞主要指气机不畅,血瘀指血液循环不畅,湿浊指体内湿气过盛,热盛指体内热气过盛。
3. 中医妇科治疗强调“调气活血”和“健脾化湿”。
调气活血是指调节体内气血循环,消除血液停滞和瘀滞,使气血通畅;健脾化湿是指通过调理脾胃功能,减少湿气的产生和蓄积。
二、常见的中医妇科疾病和治疗方法1. 宫寒症:宫寒是中医妇科常见的病症,主要表现为月经不调、腰酸背痛和寒湿宿疾等。
治疗宫寒症的方法主要包括温补宫寒、活血化瘀和祛湿化痰。
2. 血瘀症:血瘀是中医妇科常见的病症之一,多与月经不调、痛经和不孕症等相关。
治疗血瘀症的方法主要包括活血祛瘀、调经通络和消除因素等。
3. 血虚症:血虚是中医妇科常见的病症之一,常表现为月经稀少或不畅、面色苍白等。
治疗血虚症的方法主要包括补血养血和调养脾胃等。
4. 气滞症:气滞是中医妇科常见的病症之一,常表现为月经不调和痛经等。
治疗气滞症的方法主要包括调理气机、疏通经脉和通经活络等。
5. 血热症:血热是中医妇科常见的病症之一,常表现为月经过多、经血颜色深红等。
治疗血热症的方法主要包括清热凉血、化瘀通络和调节体内阴阳平衡等。
三、中医妇科的预防和保健1. 饮食调理:中医强调根据个体情况制定合理的饮食方案,例如补益气血的食物可以常食用,而寒凉和刺激性食物应少食甚至避免。
2. 身体锻炼:适度的身体锻炼对女性的妇科健康有益,可以促进血液循环,调节内分泌,增强体质。
中医妇科辨证要点与常见证型

中医妇科辨证要点与常见证型中医妇科是中医学的重要分支之一,主要研究妇女的生理、病理和保健等问题。
在中医妇科诊疗中,辨证是非常关键的一步,通过辨证可以确定病因、病机和治疗方案。
下面将介绍中医妇科辨证的要点和常见证型。
一、中医妇科辨证要点在进行中医妇科辨证过程中,需要关注以下要点:1.病因辨证:对于妇科疾病的辨证,首先需要确定病因,即导致病变的原因。
常见的病因包括情志失调、饮食不当、体虚、外感邪气等。
通过询问病史、观察病情和望、闻、问、切等四诊方法,可以了解病因。
2.病机辨证:病机是指疾病的发展过程和机理。
中医妇科辨证时,需要确定病机,即疾病的发展和恶化机制。
常见的病机包括气滞、血瘀、湿热、阳虚、阴虚等。
通过望、闻、问、切等方法,可以判断病机。
3.辨证分型:在中医妇科中,需要将病情分为不同的证型。
常见的证型包括气血两虚型、湿热蕴结型、瘀血内阻型、肝郁气滞型、肾阳虚型等。
通过综合分析病史、症状和体征,可以进行辨证分型。
5.舌苔和脉象:舌苔和脉象是中医辨证的重要参考指标。
对于中医妇科辨证,需要观察舌苔的颜色、厚薄、湿润程度等情况,以及脉象的滑数、弦细等特征。
舌苔和脉象的变化可以反映出病情和辨证。
二、常见中医妇科证型1.气血两虚型:常见症状包括月经量少、色淡、质稀、经期提前或不规则、乏力、面色苍白等。
舌质淡、舌苔薄白,脉象虚弱无力。
2.湿热蕴结型:常见症状包括白带增多、色黄、味腥臭、瘙痒、下腹胀痛等。
舌质红、舌苔黄腻或厚薄不一,脉象滑数。
3.瘀血内阻型:常见症状包括痛经、经期延长、经血颜色紫暗、质稠,乳房胀痛等。
舌质暗紫,舌苔紫黯或有瘀斑,脉象弦细。
4.肝郁气滞型:常见症状包括情绪烦躁、胸闷、乳房胀痛、月经不调等。
舌质淡红或紫暗,舌苔薄白,脉象弦细。
5.肾阳虚型:常见症状包括月经量少、色淡、质稀、腰膝酸软等。
舌质淡红,舌苔薄白,脉象沉细。
以上只是常见的中医妇科证型,实际上还有更多不同的证型组合。
在诊疗过程中,中医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辨证施治,以达到调理阴阳、平衡气血的目的。
中医妇科学教材十四五

中医妇科学教材十四五
中医妇科学教材十四五是指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十四五”期间启动的中医妇科学教材编写工作。
这一工作旨在进一步规范和提高中医妇科学的诊疗水平,推动中医妇科学的传承和发展。
具体来说,中医妇科学教材十四五将包括以下内容:
1. 基础理论:介绍中医妇科学的基本理论,如脏腑、经络、气血等。
2. 病因病机:阐述妇科疾病的病因和病机,包括外感六淫、内伤七情、饮食劳倦等因素。
3. 诊断与辨证:介绍妇科疾病的诊断方法和辨证思路,包括望、闻、问、切等诊法,以及八纲辨证、脏腑辨证、气血辨证等。
4. 治疗方法:介绍妇科疾病的常用治疗方法,包括中药治疗、针灸治疗、推拿治疗等。
5. 临床实践:结合临床实践,介绍妇科常见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包括月经不调、痛经、产后病、乳腺增生等。
6. 学术流派:介绍中医妇科的学术流派和特色,包括海派妇科、岭南妇科等。
7. 现代研究:介绍中医妇科的现代研究成果和发展趋势,包括中西医结合治疗、临床研究等。
为了编写好中医妇科学教材十四五,需要广泛征求专家意见,深入调研市场需求,充分借鉴已有的教材和研究成果。
同时,要注重教材的实用性和可读性,力求使读者能够快速掌握中医妇科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7第五章 病因病机

肾气,耗伤气血,引起经、带、胎、产诸
病。
(2)饮食失节
若暴饮暴食、过食肥甘、饮食偏嗜或寒温失
宜,都可损伤脾胃,引起经、带、胎、产诸
病。
(3)劳逸过度
妇女在月经期、妊娠期和产育期劳逸失常, 都可使气血失调,引起经、带、胎、产诸病。
(4)跌仆损伤
妇女在月经期、妊娠期如跌扑闪挫,也可导 致妇产科疾病的发生。 (5)环境因素 主要为物理、化学性的环境污染,与妇产科 疾病的发生也有一定关系。
脏躁、经断前后诸证、子烦。 3)心火亢盛:心肝火旺,可致经行情志异 常、脏躁、经断前后诸证。
(5)肺:肺主气,主肃降,朝百脉而通调水
道。
1)肺失宣降:肃降失职,可致妊娠咳嗽;
肺气失宣,水道不利,可致妊娠肿胀、妊娠小便
不通、产后小便不通。 2)肺阴不足:阴虚肺燥,虚火上炎,可致 经行吐衄;
2.气血失调
3)肾阳虚:
气化失常,湿浊下注任带,任脉不固,带脉
失约—带下病;
气化失常,湿浊泛溢肌肤—妊娠肿胀。
冲任失于温煦,胞脉虚寒—妊娠腹痛、胎动 不安、不孕症; 命火虚衰,不能温煦脾阳—经行泄泻;
4)肾阴阳失于平衡: 围绝经期,肾中阴阳平衡失调—经断前后诸 证。
(2)肝:肝藏血,主疏泄,性喜条达。
1)肝气郁结: 血为气滞,冲任失畅,血海蓄溢失常—月经
第八章
病因与发病机理
第一节
病
因
一、西医对病因的认识
1.生物因素(病原体)
为最常见的致病因素。常见的包括细
菌、原虫、各种病毒、衣原体、支原体及螺旋体 等。
病原体染人体后主要引起
内、外生殖器炎症。
2.理化因素
(精)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妇科学试题答案:妇科疾病的病因病机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妇科学试题答案:妇科疾病的病因病机一、A11、下列妇科病证中,哪项与寒邪无关A、痛经B、月经后期C、带下病D月经先期E、不孕症2、外湿导致的妇科疾病是A、子肿B、闭经C、子满D阴痒E、经行泄泻3、下列各项,不属于外热导致的妇科疾病是A、月经过多B、产后发热C、恶阻D阴疮E、子淋4、抑郁忿怒可导致的妇科疾病是B、月经先期C、经期延长D经间期出血E、月经过多5、惊恐伤肾,恐则气下可导致的妇科疾病是A、月经后期B、经间期出血C、月经过少D月经先期E、月经过多6、产后过劳可导致的妇科疾病是A、产后血晕B、产后发热C、恶露不绝D产后腹痛E、产后抑郁7、肾阴虚,冲任、胞宫胞脉失养,可导致的妇科疾病是A、月经后期B、月经过少C、闭经D痛经8、肝经湿热,蕴结胞中,阻滞冲任可导致的妇科疾病是A、月经过少B、癥瘕C、闭经D月经后期E、痛经9、肾阳虚,命门火衰,胞宫虚寒可导致的妇科疾病是A、妊娠腹痛B、带下过多C、月经过少D月经后期E、闭经10、肝郁化热,火热之邪下扰冲任,可导致的妇科疾病是A、经行吐衄B、妊娠恶阻C、月经先期D经行乳房胀痛E、经间期出血11、脾失健运,气血生化不足可导致的妇科疾病是A、月经先期B、胎漏C、滑胎D胎萎不长E、产后血晕12、脾失统摄,冲任不固可导致的妇科疾病是A、经间期出血B、带下过多C、经行吐衄D滑胎E、经期延长13、督脉虚损,阴阳平衡失调可导致的疾病是A、经行发热B、崩漏C、经行身痛D痛经E、产后发热14、下列各项,不属于带脉失约导致的疾病是A、滑胎B、带下病C、胎动不安D子宫脱垂15、下列各项,不属于肾阴亏虚,虚热内生,热伏冲任所导致的疾病是A、崩漏B、经间期出血C、胎漏D月经过少E、胎动不安16、下列各项,不属于血瘀所导致的疾病是A、月经过多B、崩漏C、月经先期D痛经E、闭经17、肾气虚,封藏失职,冲任不固可导致的妇科疾病是A、产后发热B、产后恶露不绝C、妊娠恶阻D经期延长E、经间期出血18、下列哪项病证与寒邪有关A、月经先期C、痛经D经间期出血E、月经过多19、下列病症中,哪项与肝郁化热有关A、月经过少B、经间期出血C、月经后期D崩漏E、痛经20、肾阴虚精血不足,冲任血虚,血海不能按时由满而溢,可致A、带下病B、经行泄泻C、月经先期D月经量少E、月经过多21、下列哪项不属于妇产科疾病的主要病机A、气血失调B、脏腑功能失常C、邪气阻滞D胞宫、胞脉、胞络受损E、冲任督带损伤22、七情内伤导致妇科病,为害尤甚的为A、怒、思、恐B、喜、悲、怒C、怒、思、悲D忧、恐、惊E、悲、恐、惊23、下列病证中哪项与肾气虚无关A、胎漏B、滑胎C、月经先期D妊娠恶阻E、胎动不安24、阴虚阳亢,阳化风动,肝火愈炽,风火相扇,发为A、月经过少B、胎动不安C、月经过多D子宫脱垂E、子痫25、肾阴虚导致的妇科病,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崩漏B、闭经C、经间期出血D子晕E、子肿26、下列病证中,哪项与气虚统摄无权有关A、月经过多B、妊娠腹痛C、月经过少D经行吐衄E、癥瘕27、下列妇科病证中,哪项与热邪无关A、月经先期B、月经过多C、崩漏D经行头痛E、子肿28、脏腑功能失常导致妇科疾病,关系最密切的是A、肾、肝、脾B、肾、脾、心C、肝、脾、胃D肝、脾、心E、肾、脾、肺29、生活失度导致妇产科疾病,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七情内伤B、房劳多产C、饮食不节D劳逸失常E、跌仆损伤30、下列何病与血瘀无关A、月经先期B、痛经C、异位妊娠D产后腹痛E、月经过多31、下列何病与血虚无关A、月经过少B、胎动不安C、胎萎不长D缺乳E、月经先期32、指出下列哪项不是气滞所致A、痛经B、经闭C、子肿D经间期出血E、不孕症二、A21、患者孕前经行前后头痛,现孕后眩晕,烦躁易怒,头目胀痛眩晕,腰膝酸软,舌红,脉弦。
中医妇科学主治医师:妇科疾病的病因病机及答案

中医妇科学主治医师:妇科疾病的病因病机及答案1、单选邪毒内侵,入里化热,热与血结常导致()A.妊娠腹痛B.产后腹痛C.二者均是D.二者均不是正确答案:B2、单选肝气郁结,血行不畅常导致()A.妊娠腹痛(江南博哥)B.产后腹痛C.二者均是D.二者均不是正确答案:C3、单选子晕的常见病机为()A.肝经湿热B.肝阳上亢C.二者均是D.二者均不是正确答案:B4、单选寒邪客于冲任,血为寒凝常致()A.闭经B.痛经C.二者均是D.二者均不是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闭经发病机理主要是冲任气血失调,有虚、实两个方面,虚者由于冲任亏败,源断其流;实者因邪气阻隔冲任,经血不通。
导致闭经的病因复杂,有先天因素,也有后天获得,可由月经不调发展而来,也有因他病致闭经者。
常见的分型有肾虚、脾虚、血虚、气滞血瘀、寒凝血瘀和痰湿阻滞。
5、单选与气虚,血失统摄相关的病症是()A.月经过多B.经行吐衄C.痛经D.异位妊娠E.滑胎正确答案:A6、单选"妇人之生,有余于气,不足于血,以其数脱于血也。
"是对女性何种特点的概括()A.情志特点B.体质特点C.疾病特点D. 性格特点E.病机特点正确答案:B7、单选妊娠恶阻的常见病机为()A.肝阴不足B.肝经郁热C.二者均是D.二者均不是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肝经郁热:肝气郁结,郁久化热,导致气郁与肝经热盛并存的病理变化。
一般中医认为胎前多热,故妊娠恶阻以肝胃热居多。
两个选项都不符合。
8、单选与血虚相关的病证是()A.子肿B.崩漏C.带下病D.产后大便难E.妊娠腹痛正确答案:E9、单选七情内伤导致妇科病以下列哪项为甚()A.怒、忧、思B.怒、思、悲C.怒、思、恐D.忧、思、悲E.忧、思、恐正确答案:C10、单选月经过多与月经先期均具备的发病机制是()A.瘀血阻络,血不循经B.肝肾亏虚,冲任不固C.热伏冲任,迫血妄行D.肝郁气滞,郁而化热E.脾肾阳虚,统摄无权正确答案:C11、单选与经行情志异常,月经先后无定期相关的是()A.血寒B.血瘀C.气滞D.气逆E.气虚正确答案:C12、单选妇科病机与内科病机的不同点在于()A.必然导致气血失调B.必然损伤肾气C.必然损伤冲任D.必然导致脾胃失调E.必然导致肝失疏泄正确答案:C13、单选闭经、痛经、月经后期常与何种病邪相关()A.寒邪B.热邪C.湿邪D.燥邪E.风邪正确答案:A14、单选下列哪项病症易与热邪相关()A.月经过少B.月经后期C.月经过多D.月经先后无定期E.经行乳房胀痛正确答案:C15、单选七情内伤病机关键在于()A.阴阳失调B.气机逆乱C.肝脾不和D.肝肾不足E.气滞血瘀正确答案:B16、单选中气虚弱,冲任不固导致()A.月经过多B.月经先期C.二者均是D.二者均不是正确答案:C17、单选女子在青春期,月经异常责之于()A.心B.肝C.脾D.肺E.肾正确答案:E18、单选湿热内蕴以致气血凝滞常致()A.闭经B.痛经C.二者均是D.二者均不是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闭经发病机理主要是冲任气血失调,有虚、实两个方面,虚者由于冲任亏败,源断其流;实者因邪气阻隔冲任,经血不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 气郁(气滞)
气血失和-冲任失调 克及脾土-湿注下焦
7)气逆
气郁不达-横逆而上, 扰பைடு நூலகம்肺胃二经
(三)冲、任、督、带损伤
1. 冲任损伤:冲任不固、冲任不足、冲任失调、
冲任血热、冲任寒凝、冲任阻滞
2. 督脉虚损:(贯脊属肾)阳虚宫寒或阴阳失
调
3 .带脉失约:湿邪下注,摄纳无权
(四)胞宫、胞脉、胞络受损 (此胞宫受损,限指子宫)
1.子宫形体异常:多由先天发育不良和后天损伤子宫
2.子宫藏泻失司:(藏泻有序,能藏能泻)
多由先天肾气不足或多产房劳损伤肾气、子宫
3.子宫闭阻:痰、瘀有形之邪闭塞子宫,导致子宫肌瘤、 内膜息肉、宫腔粘连或痰湿闭塞致经闭、不孕 4.胞脉、胞络受损:是脏腑联系胞宫的脉络,阻滞或失养 可致妇科病。
小结与提问(提问)
3、肝经湿热—下注冲任、带脉失约—带下病、阴痒 4、肝气犯胃—冲气挟胃气上逆—恶阻 5、肝血不足、肝阳上亢—妊娠眩晕 6、肝风内动—妊娠痫证
(一)脏腑功能失常(脾)
脾气虚弱—冲任不固
血的统摄—量多、先期、崩漏 胎失所载—胎动不安、堕胎、小产 系胞无力—子宫脱垂
血海不能定时满溢—后期、过少、闭经 脾虚血少—冲任血虚 胎失所养—胎动不安 湿浊内停—下注冲任,带脉失约—冲任不固—带下病 脾阳不振 湿浊内停—冲气挟痰饮上逆—恶阻
(六)体质因素--生理因素
经:月经前后及月经期,冲任气血变化较大,
此时易受致病因素影响而致气血失调。 孕:阴血聚下养胎,冲气偏盛,气机升降易 于失调而致病。
(六)体质因素--生理因素
产:新产之后气血骤虚、元气大伤、营卫失
和,腠理失密、血室正开,之后气血骤虚各
种致病因素易于乘虚而入,导致瘀滞内停,
(二)气血失调影响冲任为病
经脉失于濡养 1)血虚-血海不盈 冲任失养 瘀阻胞中 气机郁结,血行不畅 寒凝血滞 瘀热壅积
2) 血瘀
(二)气血失调影响冲任为病
3)血热 血内蕴热,伏于冲任 热灼阴血,煎熬成块 湿蕴化热,蕴结任带
血为寒凝,经脉受阻 4)血寒 胞脉失养
(二)气血失调影响冲任为病
5)气虚 气虚失于统摄-冲任失固 中气下陷-升举无力 气虚卫外不固
血为寒凝
血行不畅
胞脉阻滞
机体阳气不足
寒自内生
脏腑功能失常
影响 冲任、 胞宫
(一)淫邪因素(热邪)
热-阳邪,性炎上,伤津、耗气、动血。 实热:外热、湿热、热毒、生风动血、五志 化火、饮食辛燥 虚热:阴虚内热
感受热邪 五志过极化火 过服辛辣助阳之品 阳热内盛
损伤冲任经脉
迫血妄行
素体阴分不足-→阳气偏盛-→阴虚而生内热
脏腑功能失常 气血失调
冲任损伤
(一)脏腑功能失常(肾)
系胞无力——子宫脱垂 胎失所系——胎动不安 封藏失职——崩漏 血海失司、畜溢失常——月 经先后无定期 5. 不能摄精成孕——不孕 1. 2. 3. 4.
肾气虚
冲任不固
肾阴虚
(1)血海不能按时满溢——后期 、 量少、闭经 精亏血少 (2)不能摄精成孕——不孕 冲任血虚 (3)阴虚内热,热伏冲任,迫血 妄 行——先期、崩漏 (4)胞脉失养——经断前后诸症
妇科病 情志异常
情绪低落、忧郁 如不孕不育、闭经
气 机 逆 乱
(三)生活因素
房劳多产——损伤肾气,邪、瘀内留
饮食不节——损伤脾胃,影响气血
劳逸失常——损伤气血,影响冲任 跌仆损伤——直接伤冲任或瘀血内阻
(四)环境因素
生活、工作环境中的物理、化学污染对脏腑、 气血的影响;对孕妇及胎儿的影响。 地理、气候环境的改变对体质的影响。 免疫因素、生物因素导致妇科病。
(六)体质因素--年龄因素
提示了女子在青春期前,肾气未盛、冲任未充、病 之多责于肾,治疗多从少阴肾考虑; 青春期至更年期之间的育龄期,因经、孕、产、乳 易于耗损气血,加之成年妇女受情志的影响较大,
易致情志失调,伤及肝气,影响气血的储藏与调节
而致病,故治疗多从厥阴肝着手; 更年期至绝经期,精血渐亏、冲任渐衰,脏腑功能 减退,气血生化之源不足,故治疗当以足太阴脾为 主。
或加重正气的耗损而致病。
乳:乃为气血所化,因生产耗损气血,身体 一时难复,加之化生乳汁、加重了气血的亏 耗,邪易入侵。
(六)体质因素--禀赋因素
个体先天禀赋的差异和后天条件(如营养、饮食、社
会环境、气候、摄生保养)的不同而构成不同类型的 体质因素。
体质的差异对某些致病因素有一定的易感性。
吴德汉《医理辑要》说:“要知易风为病者,表气素 易伤食者,脾胃必亏;易劳伤者,中气必损。需知发 病之日,即正气不足之时。”
(五)病理产物
瘀血: 原因:邪与血结、气机郁滞、虚损、创伤、 血不循经或血溢脉外。 致病:阻滞于冲任、胞宫、胞络、胞脉。 痰湿: 原因:肺、脾、肾气化失常,水湿凝聚。
致病:流注于冲任、脏腑、胞脉、胞络、胞宫。
(六)体质因素-年龄因素(1)
《河间伤寒六书》――“妇女童幼天癸未
行之间,皆属少阴;天癸既行,皆属厥阴 论之;天癸既绝,乃属太阴经也。”
虚;易寒为病者,阳气素弱;易热为病者,阴气素衰;
病机学部分大纲要求
掌握肾、肝、脾功能失常导致妇科常见疾病
的主要机理
熟悉直接损伤胞宫导致妇科疾病的主要机理
了解气血失调导致妇科常见疾病的主要机理
四、中医病机学特点
1、整体失衡 2、以常衡变 3、从外测内 4、系统联系 5、类比推理
妇产科疾病的三大病理机转
一、中医病因学的特点
2、从人体的反应,审证求因。 3、病因的动态观察和具体分析。 思考:中医学认识病因,与现代医学的分 类和方法有何不同?
二、回顾复习女性的生理特点
女性的生理特点――经、孕、产、乳
气血为用,皆易耗血,故机体常处于血 分不足,气偏有余状态。 清.徐灵胎云:“妇人之疾,与男子无异,惟 经带胎产之病不同。” 指出了女性的病理特点――经、带、胎、产 及杂病
妇科疾病的病因病机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 杜巧琳
病因部分大纲要求
掌握:寒、热、湿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
熟悉:其他病因的种类,以及体质因素在 妇科病因学中的地位 了解:怒、思、恐的致病特点
一、中医病因学的特点
1、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密切关系, 辨证地分析病因
《素问》:“故春秋冬夏,四时阴阳, 生病起于过用,此为常也” “天、地、人合一”
(一)脏腑功能失常(肾)
肾阳虚
冲任失于 温煦
1. 胞脉虚寒——胎动不安、不 孕 2. 气化失常,湿浊下注冲任, 带脉失约——带下
肾阴阳俱虚—冲任虚惫,多脏受累
(一)脏腑功能失常(肝)
血海蓄溢失常→先后无定期 1、肝郁气滞 →冲任失畅 胞脉阻滞→痛经、闭经
2、肝郁化火—热伤冲任—迫血妄行—月经先期、崩漏、 月经过多、经行吐血吐衄。
1、试述寒、热、湿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
2、试述妇科疾病的病理机转。
(一)淫邪因素 (湿邪)
湿-阴邪,性趋下,重浊、黏腻,阻遏气机。
外湿(实):湿邪、湿热、寒湿、湿毒
内湿(虚):脾虚、肾虚
感受水湿 冒雨涉水 久居阴湿之地
湿邪内侵
外湿
脾阳素虚-→运化失职-→湿浊内盛 肾阳不足-→气化失常-→水气内停-→水湿停聚
内湿
(二)情志因素
怒——伤肝,气滞、气逆
思——伤脾,气结 恐——伤肾,气下、气乱
(一)脏腑功能失常(心肺)
心:
心血暗耗—冲任血少—血海不能定时满溢—过少、 闭经。 神失所养—脏燥,绝经前后诸证。
肺:
阴虚肺燥—经行吐衄 肺气失宣—水道不通—妊娠肿胀、小便不通。
(二)气血失调影响冲任为病
气有生血、行血、摄血的功能 血有守气、载气、养气的功能 血虚 血瘀 血热 血寒 气虚 气滞 气逆
三、病因
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病因
淫邪因素 情志因素 生活因素 环境因素 病理产物 体质因素
(一)淫邪因素(寒邪)
寒 -阴邪,收引、凝滞,抑遏阳气,脉道收引, 阻滞气血,血行不畅。 实寒:风寒、寒湿、饮食生冷
虚寒:阳虚内寒
感受寒邪 冒雨涉水 过食生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