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 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复习
七下历史期末复习提纲

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第1单元隋唐时期(581-907年)特点:繁荣与开放一、南北重归统一1、隋朝的建立:时间:581年建立者:隋文帝杨坚都城:长安2、隋朝的统一:时间:589年隋朝统一的原因①长期的分裂和战乱,人民渴望统一②北方:经过南北朝的民族大融合,民族界限缩小,为南北统一创造了条件。
南方:江南经济的发展,南北人民要求结束分裂局面,加强双方的经济交流;③隋朝励精图治,国力强盛。
陈朝统治腐败,力量衰弱。
二、“开皇之治”隋文帝的统治措施:①改革制度②发展生产③注重吏治隋文帝在位时期,国家统一、安定,人民负担较轻,经济繁荣发展,史称他的统治为“开皇之治”。
三、隋朝大运河1、目的:加强南北的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2、时间:605—610年隋炀帝3、规模:以洛阳为中心,南起余杭(杭州),北达涿郡(北京),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四段。
全长2000多公里,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4、评价:积极:它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成为我国南北交通的大动脉,对我国以后经济发展有重大意义。
消极:加重了人民负担,加速了隋朝灭亡。
5.现在运河的价值:济宁以南还可航运,修建南水北调工程。
四、隋朝灭亡:二世而亡,共37年(581—618)隋炀帝暴政,引发农民起义,618年,隋炀帝在江都(扬州)被杀,隋朝灭亡五、隋朝在历史上的贡献:统一全国;创立科举制;开凿大运河。
一、唐朝的建立:时间:618年开国皇帝:唐高祖李渊都城:长安二、贞观之治(唐太宗李世民)措施:1、吸取隋亡教训,重视人民群众的力量(以隋为鉴,以民为本)2、注重发展生产,减轻人民负担;(轻徭薄赋,发展生产)-经济措施3、注意“戒奢从简”;4、合并州县,革除“民少吏多”的弊政;-政治措施5、任用贤才、虚心纳谏。
(“房谋杜断”___________、最有名的谏臣______)唐太宗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出现繁荣景象,国力逐步强盛。
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和开放的时代复习课 (共24张PPT)

隋唐时期是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1.知道隋朝的统一,了解科举取士制度的创建和大
运河的开通;知道隋朝灭亡的原因。(第1课)
学 2.知道唐太宗和“贞观之治”,知道唐玄宗和“开 元盛世”,初步认识唐朝兴盛的原因。(第2课)
习 3.以文成公主入藏、鉴真东渡、玄奘西行等史实为
目 标
例,说明唐代民族和睦与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 (第3课、4课)
考点 2
知道唐太宗和“贞观之治”,知道唐玄宗和“开元盛世”, 初步认识唐朝兴盛的原因。
1.唐朝前期的盛世:
在位皇帝
主要措施
用 虚心纳谏,重用魏征;广纳贤才,重用 人 房玄龄、杜如晦等
唐太宗
政 治
完善___三省六部制________;制定__法 律___,减省刑罚;增加科举考试科目; 严格考查各级官吏的政绩。
建
深远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西方文
明进程。
消 明清时期,科举制度走向僵化,禁锢了 极 人们的思想,阻碍了文化的发展。
目的
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 对全国的统治
时间 隋炀帝时(自 605 年起)开凿
大
(1)三点:以洛阳为中心,北
运
抵涿郡,南至余杭。
河
(2)四段:自北向南分为永济
的 概况 渠、通济渠、邗沟和江南河。 隋朝大运河示意
(3)商业:商业十分繁荣,出现繁华的大都市。长__安___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 会。
2.开放的社会风气:中外文化兼容并蓄。 3.多彩的文学艺术: (1)唐诗:唐__朝___是中国历史上诗歌创作的黄金时期。
最为著名的有__李__白_(“诗仙”)、杜甫(“__诗__圣_”)、白居易等。
(2)艺术:唐朝时期,书法、绘画、音乐、歌舞、石窟和雕刻等方面的艺术创 作成就斐然。书法名家:颜__真__卿_和_欧__阳__询__;著名画家:阎立本、__吴__道__子_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综合复习

1.隋朝和秦朝的相似之处 (1)统治时间短,都是二世而亡。 (2)都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实现了全国统一,开创了大一统时代(秦汉、隋唐)。 (3)都有举世闻名的伟大工程——秦:万里长城;隋:隋朝大运河。 (4)都创立了对后世影响深远的制度——秦:创立了中央集权制度;隋:创立了科举制。 (5)都是因为暴政,引起了农民起义,在农民起义的打击下灭亡的。
5.[东方期末]文学创作来源于社会生活。诗歌作为唐朝时期的主要文学表达形式,能从不同侧面反映出唐朝的社会风尚。下列诗句中能反映唐朝盛世经济繁荣的是( ) A.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杜甫) B.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孟郊) C.小头鞋履窄衣裳,青黛点眉眉细长。(白居易) D.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李商隐)
返回材料一
(2)根据材料二,指出唐朝实行了怎样的民族政策,并分析其产生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举出一例唐蕃通婚、建立深厚民族感情的史实。
民族政策:开明的民族政策。影响:有利于维持长期的和平,加强了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民族交融。举例:文成公主入藏、金城公主入藏。(任举一例即可)
返回材料二
D
8.[中考·云南]唐朝人充满自信和活力,他们以博大的胸怀学习和吸收着各种外来文化。下列体现这一时代特征的是( ) A.鉴真受邀到日本传授佛法 B.玄奘游学天竺带回佛经 C.白居易的诗关注人民疾苦 D.文成公主入藏带去技术和书籍
B
【点拨】题干反映了唐朝的时代特征之一是学习和吸收着各种外来文化,据此分析,唐朝时期玄奘西行天竺取经,推动了佛教文化在中国的传播,促进了中印文化交流,体现了唐朝兼容并包的社会风气,B正确;鉴真受邀到日本传授佛法,属于中华文化向外传播,与题干不符,排除A;白居易的诗关注人民疾苦,与中外交流并没有关系,排除C;文成公主入藏促进了国内的民族交往,不属于中外交往,排除D。
历史七下第一单元复习

(1)填一填:材料一中概述了唐太宗统治时的政治经济状况, 历史上把这一时期称为“贞__观__之__治_____”。 (2)材料二表明唐太宗意识到了什么实质问题?他说这番话的 意图何在? 意识到人民群众的巨大力量。
意图在注意调整统治政策,以缓和阶级矛盾来维护统治 阶级的利益。
识图并回答问题
⑴ 图中向西和向东行 的路线分别反映哪两位 历史人物的事迹?两位 人物为唐朝作出的共同 的贡献是什么?他们具 有哪些共同的精神值得 进了中外文化交流和发展
学习精神:都为完成自己的使命出生入死,历尽艰辛,都有一 种顽强的毅力和百折不回的精神
⑵ B路线要经过历史上著名的什么道路?此路大约在我国 哪一朝代开辟的? 丝绸之路 汉朝
和亲:唐太宗 时,文成公主与 松赞干布 成亲。
民族 与吐蕃
唐中宗 时,金城公主与 尺带珠丹 成亲。
关系 交往 会盟:821年唐蕃会盟并立碑:“患难相恤,暴
掠不作”。
遣唐使:日本派到 唐朝 的使团。200年间先后13 次
。将唐朝先进的政治制度和科技文化带回日本;推动了
日本改革;促进了日本经济文化发展。
繁荣:完善科举制度。
逐渐强盛
跟踪练习
1、小明将参加学校组织的“话说唐太宗政绩”的知识
擂台赛,他准备的下列史实中不正确的是( D
)
A、任用魏征等贤臣
B、重视人才的培养
C、轻徭薄赋,减轻农民负担 D、创立科举制
2、如果我们排演关于唐太宗的历B史短剧,下列语句不
能作为唐太宗本人台词的是(
)
A“君,舟也;民,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B“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七下历史】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知识点整理总结最新版

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一、隋朝的统一(隋朝的特点:繁荣却短命)1.隋的建立:581年,杨坚(隋文帝)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
2.隋的统一:589年,隋文帝灭陈,统一全国。
3.隋朝统一全国的意义: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
4.隋朝的强盛措施:发展经济,编订户籍,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等。
二、开通大运河:1.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2.人物:隋炀帝。
3.中心和起始点(三点):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
4.四个组成部分(自北向南):永济渠、通济渠、邗(hán)沟、江南河。
5.长度及地位:全长2000多千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6.作用: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成为我国南北交通的大动脉。
三、开创科举取士制度1.雏形:隋文帝,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
2.正式成立:隋炀帝时期,创立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度正式确立。
3.科举制度创立的意义(影响):(1)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2)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3)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4)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四、隋的灭亡1.原因:隋炀帝的暴政,导致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2.标志: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
3.李春主持设计的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之一。
(隋朝称今天台湾为流求)第2课 从“贞观之治” 到“开元盛世”一、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唐朝的特点:繁荣与开放)(一)唐朝的建立:618年,李渊(唐高祖)建立唐朝,定都长安。
(二)“贞观之治”、“贞观遗风”、“开元盛世”对比表项目皇帝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思想上吸取隋速亡教训,勤于政事,以民为本政治上完善三省六部制;制定法律,减省刑罚;打击敌对的官僚贵族;整顿吏治,裁减冗员;用人上虚心纳谏,从善如流(重用魏征);广纳贤才,知人善任(重用房玄龄.杜如晦等);增加科举考试科,严格考查各级官吏的政绩。
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一)

如对你有帮助,请购买下载打赏,谢谢!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一)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一、隋朝的建立和统一1.建立:581年,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都城,他就是。
2.统一:589年,灭,统一全国。
3.意义:结束了,顺应了。
4.措施:发展,,统一和制度;加强,提高。
成效:促进了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使人口数量和垦田面积大幅度增长,隋朝成为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的王朝。
二、开通大运河1.目的:,。
2.条件:;。
3.时间:605年起,开通。
4.概况:以为中心,北达,南至。
四段(自北向南):渠、渠、、江南河。
连接五大水系:河、河、河、、。
(见下图)5.地位:全长公里,是古代世界的运河。
6.作用:加强了、和。
7.认识:,是世界上的伟大工程之一,成为我国的大动脉。
它的完成,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
但过度役使民力,也给劳动人民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三、开创科举取士制度——中国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1.雏形: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2.诞生:时,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着制度的正式确立。
3.影响:加强了;扩大了,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推动了。
此后,科举制成为历朝的主要制度,一直维持了1300多年。
四、隋朝灭亡1.原因:。
⑴表现:①好大喜功,不恤民力,营建一系列重大工程:营建东都、开凿大运河、修筑和。
②纵情享乐,奢侈无度:多次巡游。
③屡次发动战争:。
⑵影响。
2.灭亡:618年,隋炀帝在被部将杀死,隋朝随之灭亡。
3.认识:;。
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一、唐朝的建立:618年,称帝,建立,定都。
二、唐太宗的“贞观之治”:626年,唐太宗即位,次年改年号为“”。
(下图)1.治国策略:吸取;;知人善任。
名臣——敢于直言的 (被誉为镜子);善于谋略的、敢于决断的 (“房谋杜断”)2.治国措施:⑴政治上,进一步完善;制定,;增加,成为最重要的科目;严格。
⑵经济上,。
⑶军事上,击败,加强。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复习提纲及练习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复习提纲及练习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封建社会的繁荣发展-----隋唐时期)一、知识梳理建立时间:581年建立者:坚(隋文帝)都城:长安统一南北:589年灭统一全国目的: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在位皇帝:隋炀帝开凿时间:605年大运河的开通中心:起止:北起涿郡,南到余杭四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意义;促进了南北的经济交流吸取隋亡的教训政府要轻徭薄赋皇帝要勤于政事大臣要廉洁奉公、勤俭节约。
农作物种植:水稻采用育秧移植栽培茶叶生产占重要地位,饮茶之风盛行全国农具改进:改进犁的构造,制成曲辕犁灌溉工具:筒车大都市有长安、、、商业:长安城宏伟富丽,城分坊和市。
坊是住宅区,市是商业区、长安是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907年唐朝灭亡创立: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员隋炀帝设进士科,科举制正式形成关键人物:唐太宗、唐玄宗、武则天完善唐太宗大大扩充国学的规模措施武则天增加殿试和武举唐玄宗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考试容改善了用人制度、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促进文学艺术的发展新罗物产居唐朝进口首位地区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籍700多年唐都长安规划整齐,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大明宫含元殿气势雄伟,人称“药王”《早发白帝城》《蜀道难》,人称“诗仙”诗歌特点:豪迈奔放、清新飘逸、想象丰富、意境奇妙、语言轻快,“三吏”“三别”称他为“诗圣”诗歌特点:气魄雄浑、沉郁悲怆、语言精炼凝重《新乐府》诗歌特点:直白如话、通俗易懂《历代帝王像》《步辇图》,开后世写意画先河。
《送子天王图》隋唐时期的音乐舞蹈,吸取了西域各族和周边各国的传统乐舞二、隋朝与朝的相似之处:1、它们都结束我国分裂的局面,实现了统一。
朝结束了春秋战果以来诸侯割据混战的局面,于公元前221年完成统一;隋朝结束了西晋以来长期分裂局面,于589年实现统一。
2、都制定了许多重要制度,并在历史上产生重大影响。
朝确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隋朝确立了科举制。
七年级历史下册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复习提纲新人教版

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单元知识网络】一、隋朝1.建立:581年,隋文帝杨坚建立隋朝,定都长安2.统一:589年,灭掉陈朝,统一全国3.开通大运河: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4.科举制:成为隋唐以来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5.灭亡: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杀,隋朝灭亡二、唐朝1.建立:618年,李渊建立唐朝,定都长安2.唐朝治世⑴“贞观之治”一一唐太宗⑵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一一武则天,“政启开元,治宏贞观”⑶“开元盛世”一一唐玄宗3.盛唐气象⑴经济繁荣①农业生产技术改进,曲辕犁和筒车等生产工具的推行②手工业发展水平高,以唐三彩为代表;商业繁荣⑵民族交往与交融: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唐蕃和亲,文成公主入藏⑶多彩的文学艺术①文学:唐诗盛行,诗人以李白、杜甫、白居易为代表②书法: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③绘画:阎立本、吴道子4.中外文化交流⑴中日交往①遣唐使学习唐朝先进的制度、文学艺术、建筑技术等,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②鉴真东渡,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绘画等,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卓越贡献。
⑵唐与新罗的交往:派遣使节和留学生来唐学习;仿唐制建立政治制度;朝鲜音乐传入中国⑶玄奘西行贞观初年,玄奘西行天竺取经,并将见闻记录而成《大唐西域记》5. 衰亡⑴安史之乱:755〜763年,使唐朝由盛转衰⑵黄巢起义:黄巢率领起义军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⑶灭亡:907年,朱温建立后梁政权,唐朝灭亡6.五代十国时期:北方社会动荡,南方相对稳定,经济有所发展基础知识梳理一、隋朝的统一与灭亡知识点1.隋的统一1.隋朝建立:581年,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以长安为都城,杨坚就是隋文帝。
2.隋朝统一:589年,隋文帝灭掉陈朝,统一全国。
3.隋的发展(1)措施:发展经济,编订户籍,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
(2)结果,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隋朝成为国力强盛的王朝。
知识点2.开通大运河 .........................1 .目的: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准备红色笔和黑色碳素笔 2、时间:5分钟 3、认真答题,坐姿端正 4、复习范围:1—4课 5、复习内容:政治、经济、民族与对外关系、 文化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
581年
618年
907年
隋朝 (37年)
唐朝
(289年)
隋唐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强盛时期。隋朝结束了 魏晋南北朝时期长达400年的分裂割据局面,实现了全 国的统一。唐朝在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科技上 达到前所未有的发展。隋唐时期是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材料二
材料二是我国隋朝大运河的示意图。请写出图 中的这四个字母所表示的城市。 A.涿郡 B.洛阳C.长安D.余杭 材料二水利工程的开通有什么重大意义?
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有人认为材料一中这个繁盛局面对材料二这个 水利工程的开通也有密切联系,你同意这种观点吗? 请说明你的理由。
同意;隋文帝统治期间,国家出现统一安 定的局面,社会经济繁荣,国力强盛,这为大 运河的开通奠定了基础。(意思相近即可)
材料一 大定元年二月,北周静帝禅让帝位于杨坚, 杨坚登基为帝……开皇九年隋朝渡江南下,陈后主贪图享 乐,怯懦无能……隋军很快攻下建康,陈朝灭亡……隋文 帝统治期间,隋朝政府修建了许多粮仓……他临终时,天 下仓库的积储可供全国五六十年正常使用。
材料一中“开皇九年”指的是哪一年?这一年, “隋军攻下建康,陈朝灭亡”有什么重大意义? 589年;统一了全国,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 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
殿试和武举
材料四 复旦大学钱文忠教授在讲述唐朝对 外关系时说:“一个伟大僧人西行取经的传奇故事, 一条由信念、坚持和智慧浇铸而成的求知之路,一 个民族朐襟开放、海纳百川的真实写照。” 材料四的的这位“伟大僧人”是谁?他的一生与 佛学密不可分,他为后世留下的经典著作是什么?
玄奘
《大唐西域记》
【拓展延伸】
遣唐使把唐朝先进文化带回日本,对日本社会 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鉴真东渡日本弘扬 佛法,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卓越贡献。
玄奘西行天竺取经,为中国佛教的发展 天竺 玄奘西行 做出重大贡献;《大唐西域记》是研究 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
【制度文化】 类别 成就 科举制 隋文帝初步建立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隋炀帝时设进士科
政治上完善三省六部制;经济 唐太宗 上鼓励发展生产;善于用人 打击敌对官僚;大力发展 武则天 科举;重视发展生产 唐玄宗
整顿吏治,裁减冗员;发展经济 改革税制;注重文教编修经籍;
“贞观之治”
为开元盛世局面出现 奠定基础
“开元盛世”
【经济上】 隋朝
隋文帝 开皇之治
隋炀帝 开通大运河
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 目的 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材料二
农业工具的创新极大地促进了生产的发展,材料 二中唐朝出现的两种新农具分别叫什么?
曲辕犁、筒车
材料三 水国寒消春日长,燕莺催促花枝忙。 风吹金榜落凡世,三十三人名字香。 ——唐·周匡物《及第谣》
材料三中的唐诗体现了我国古代史上哪种选官 制度?武则天对这一制度的完善分别作出了怎样的 贡献?
科举制
中国需要世界,世界也需要中国。唐朝中外经 济文化广泛开展,不仅使中华文明更加辉煌,而且 促进了世界文明的发展。唐代中外交流的史实,对 今天构建和谐世界有何借鉴?
坚持改革开放,对外交流,学习先进 技术,善于汲取适合我国国情,有利于我 国现代化建设的先进文化。
【反思完善】条、二、三点、四段、 作用
五条河
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唐朝
行业 农耕方面 农 业 表现
兴修水利 工具改进
手工业 商业
纺织业
陶瓷业 城市繁荣
【民族关系、对外交往】 概况
影响
促进了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也增进 文成公主 吐蕃 了汉藏两族的友好关系 入藏 遣唐使; 日本 鉴真东渡
【开元盛世】 材料一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禀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 狼,远行不劳吉日出。——唐·杜甫《忆昔》 材料一中的唐诗描写了唐朝开元时期繁荣富庶、 天下太平的盛世景象,当时的统治者是谁?这一盛世 局面的出现与他采取的哪些措施有关? 唐玄宗 措施 : 重用贤能;整顿吏治,裁减冗员;发展经 济,改革税制;注重文教,编修经藉。
李白 飘逸洒脱,清新瑰丽,具有浓郁的浪漫情怀 诗风淳朴厚重,沉郁顿挫,抒发了悲愤凄婉之情
唐诗 书法 艺 绘画 术 石窟 乐舞
杜甫
白居易 平易近人,通俗易懂 颜真卿、柳公权和欧阳询
阎立本的人物故事画,;吴道子的画落笔雄劲,风格奔放
敦煌莫高窟 吸收了周边民族的艺术精华
1、先读问题,后读材料
给材料内容定位,明确答题方向、目标,带着问题阅读材料 更显思想清晰明确
1、根据材料回答 答案一定在材料中,不受教材束缚。 2、根据所学知识回答 答案应在教材中,材料只不过是引题 3、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 材料+教材 答案一定在教材和材料中,结合材料有效信息和 教材结合点 4、综合上述材料回答 通常在最后一题,根据前面的设问和答案得出认识和结论。
【合作探究,温故知新】 【隋朝统一】
【基础自查】 1.政权建立
【政治上】
朝代 隋朝 唐朝
建立者
杨坚 李渊
都城
长安 长安
起止时间
581——618 618——907
2.统治政策调整
人物 措施 表现
社会经济迅速恢复,人口数量 和垦田面积大幅度增长,隋朝 成为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的王朝
编订户籍,统一南北币制和 隋文帝 度量衡制度;加强中央集权 提高行政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