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史下册第六章《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单元测试

合集下载

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

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

民族关系的发展
1.政权并立加速民族融合的进程 中原政权与少数民族政权战争频繁,但最终相互妥 协而结束战争,并维持了相对持久的和平局面,促进了 民族交往和互相的沟通与了解,随后中原先进的生产方 式逐步向边境地区扩展,使少数民族地区得到了全面迅 速的发展;在边境地区设立榷场进行交换,中原的制瓷 技术和印刷技术也传播到了周边地区;少数民族大量南 下移民更是加快了民族融合的进程。 2.蒙古兴起和元朝建立促进民族融合 元朝统一结束了长期以来的分裂局面,国内各民族 之间的经济文化联系进一步加强,各族人民长期杂居互 相通婚,民族差异逐渐缩小,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 回族。
再见
பைடு நூலகம்
答案: 秦朝 西晋 隋朝
大都附近设中书省; 其他地区设立行中书省(行 省或省)
设宣政院管辖西藏;设澎湖巡 检司管辖澎湖和琉球。
(4)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元朝统一 对各民族之间的关系有什么积极影 响? 元朝的统一,结束 了唐朝末年以来的分裂 和战乱局面,推动了多 民族统一国家的巩固和 发展,有利于民族大融 合。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你 有什么认识、感悟,能跟大 家交流一下吗?
1.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 各民族之间虽然有战争和冲突, 但是民族间的融合发展是主流。
2.中华民族的历史是由各民 族共同创造的。
单元大练兵
1.“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 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这首诗描写的是宋代的 ( B ) A.元宵节 B.元旦节 C.端午节 D.中秋节
重点难点解析
经济重心的南移 民族关系的发展
经济重心南移
经济重心南移开始于三国时期,南方经济有 了快速发展;唐朝中后期到五代十国时期,北方 战乱连绵,南方经济得到稳定的发展;到了宋代, 南方成了我国经济文化发展的先进地区,超过北 方,这种趋势一直延续到现在。 经济重心由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 表现:南方地区的农业、手工业、商业已经 完全超越北方。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_测试卷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_测试卷

七年级历史下册单元测试卷附参考答案第二单元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班级: 姓名: 成绩:1. 右图是被称为东方金字塔的西夏王陵,那么,你知道西夏政权是哪一个少数民族建立的吗?A.契丹族B.匈奴族C.鲜卑族D.党项族2.我国历史上改朝换代的方式有很多。

在陈桥驿发动兵变,被手下将士黄袍加身拥立为皇帝的是谁?A.李渊B.杨坚C.武则天D.赵匡胤3.与北宋签订遭渊之盟的少数民族政权是A.西夏 B.金 C.辽 D.元4.诗句“吴国晚蚕初断叶,占城早稻欲移秧”。

最早创作于哪个朝代?A.隋朝B.唐朝C.宋朝D.元朝5. 下面是唐──元之间民族政权并立的示意图,其正确的演变顺序是?A.②③④①B.③④①②C.①②③④D.①④③②6.唐朝是我国封建社会最为繁荣鼎盛的时期。

你知道唐朝之后我国进入哪段历史时期吗?A.宋B.三国C.南北朝D.五代十国7.苏州的“苏”,过去往往写成“穌”,这是因为苏州自古就有“鱼米之乡”的美誉。

我国水稻跃居粮食产量首位,太湖流域的苏州、湖州开始成为全国粮仓,并且民间流传“苏湖熟、天下足”谚语的朝代是A.唐朝 B.宋朝 C.明朝 D.清朝8.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在其著作中写道:外国巨价异物及百物之输入此城者,世界诸城无能与比。

这里说的此城是指A.开封B.西安C.泉州D.大都9.“南海Ⅰ号”古沉船为研究宋代历史提供了极其重要的材料,当年“南海Ⅰ号”从广州出发前应到哪一机构办理手续A.瓦子B.市舶司C.早市D.勾栏10.成吉思汗被毛泽东称为“一代天骄”,他的功绩最主要的是什么呢?A.统一蒙古B.灭亡西夏C.建立元朝D.定都大都11.“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在元朝时才融合形成的新民族是A.维吾尔族 B.回族 C.苗族 D.白族12.2010年4月20日,在“情系玉树大爱无疆”抗震救灾大型募捐晚会上,汉藏两族著名歌手同台演唱:“藏族和汉族是一个妈妈的女儿,我们的妈妈叫中国!”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成为我国正式的行政区始于A.唐朝B.元朝 C.明朝 D.清朝13.目前中国有34个省级行政区,即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

初一历史经济重心的南移试题

初一历史经济重心的南移试题

初一历史经济重心的南移试题1.南宋时期,有一位阿拉伯商人运一批商品到泉州市场上销售,他需要到哪个机构办理相关手续( )A.市舶司B.蕃市C.巡检司D.海关【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宋代的海外贸易状况。

宋朝政府积极鼓励海外贸易,在广州、杭州等地设置市舶机构,管理海外贸易,所以外国商人要到中国做生意需要到市舶司办理相关手续,故选A。

【考点】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多元文化碰撞交融与社会经济高度发展·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宋代海外贸易兴盛2.我国古代经济重心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是在何时完成的()A.南宋时期B.隋唐时期C.秦汉时期D.明清时期【答案】A【解析】此题考查的是经济重心南移的相关史实。

此题属于基础题,考察的是学生对课本相关史实的识记能力。

从唐朝中晚期由于南方战乱少,许多中原人南迁,带去了先进的技术,增加了南方的劳动力。

加上南方自热条件好,政府比较重视农业和手工业,南方的经济渐渐超过北方。

经济重心开始南移,到南宋最后完成。

故此题选择答案A.【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下册·经济重心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经济重心的南移。

3.下列我国朝代与时代特征的的搭配正确的是()①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夏商周时期②繁荣与开放的社会——隋唐时期③经济重心南移——秦汉时期④统一国家的巩固与社会的危机——明清时期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答案】C【解析】此题考察的是学生对中国历史各个朝代特征的理解。

这类题要求学生在学习历史时,要多看单元主题和课题。

夏朝是我国第一个朝代,符合国家的产生,西周的春秋、战国正处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是社会的变革。

①是正确的;隋唐时期,无论是文化诗歌,还是政治经济都是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故②是正确的;我国的经济重心从唐朝中晚期开始,到宋朝完成。

故③是错误的;明清时期最主要的特征就是我国取得对外战争的胜利,对内实现了民族统一。

全国初一初中历史单元试卷带答案解析

全国初一初中历史单元试卷带答案解析

全国初一初中历史单元试卷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我国经济重心南移最后完成是在()A.唐朝后期B.五代十国时期C.北宋时期D.南宋时期2.宋代引进的优良品种占城稻来自于()A.朝鲜B.日本C.越南D.印度3.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出现在()A.北宋的四川地区B.南宋的四川地区C.北宋的汴梁地区D.南宋的临安地区4.以下关于经济重心南移的史实表述正确的是①宋初,北方人口仅100多万户,而南方人口有230多万户,是北方的两倍多②南宋时,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可见太湖流域已成为全国重要粮仓③宋朝时,发明了新农具曲辕犁和筒车④北宋时,国家的财政收入约80%来自淮河以南地区A.①②③B.②③C.①②④D.③④5.宋朝时,既是造船业比较发达的地方,也是当时闻名世界的大商港的是()A.福州和泉州B.广州和泉州C.刘家港和南京D.宁波和上海6.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最终完成是在A.隋朝时期B.唐朝时期C.北宋时期D.南宋时期7.假如你穿越时光隧道来到北宋东京城逛街,这条街上有人说书、唱曲、卖饮食、相面、算卦、杂耍、表演等等,请问你走到了当时被称为什么的地方A.专门制造房瓦的瓦厂B.食客盈门的酒楼C.娱乐兼营商业的瓦子D.好汉比武的擂台8.宋朝时期为了加强对海外贸易的管理,在主要港口设立的机构是A.都护府B.市舶司C.中书省D.宣政院9.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出现在北宋前期的A.广东沿海B.四川地区C.中原地区D.浙江沿海10.你知道“苏湖熟,天下足”这句话表明了两宋时哪个地区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A.长江流域B.太湖流域C.黄河流域D.珠江流域11.《宋书》记载:“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对此最准确的理解是A.经济重心南移B.“苏湖熟,天下足”C.政治重心南移D.政府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东南地区12.“方朝廷在故都(北宋东京)时,实仰(依靠)东南财赋”,“苏湖熟,天下足。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 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单元测试卷附参考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 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单元测试卷附参考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单元测试卷附参考答案第二单元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班级: 姓名: 成绩:1. 右图是被称为东方金字塔的西夏王陵,那么,你知道西夏政权是哪一个少数民族建立的吗?A.契丹族B.匈奴族C.鲜卑族D.党项族2.我国历史上改朝换代的方式有很多。

在陈桥驿发动兵变,被手下将士黄袍加身拥立为皇帝的是谁?A.李渊B.杨坚C.武则天D.赵匡胤3.与北宋签订遭渊之盟的少数民族政权是A.西夏 B.金 C.辽 D.元4.诗句“吴国晚蚕初断叶,占城早稻欲移秧”。

最早创作于哪个朝代?A.隋朝B.唐朝C.宋朝D.元朝5. 下面是唐──元之间民族政权并立的示意图,其正确的演变顺序是?A.②③④①B.③④①②C.①②③④D.①④③②6.唐朝是我国封建社会最为繁荣鼎盛的时期。

你知道唐朝之后我国进入哪段历史时期吗?A.宋B.三国C.南北朝D.五代十国7.苏州的“苏”,过去往往写成“穌”,这是因为苏州自古就有“鱼米之乡”的美誉。

我国水稻跃居粮食产量首位,太湖流域的苏州、湖州开始成为全国粮仓,并且民间流传“苏湖熟、天下足”谚语的朝代是A.唐朝 B.宋朝 C.明朝 D.清朝8.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在其著作中写道:外国巨价异物及百物之输入此城者,世界诸城无能与比。

这里说的此城是指A.开封B.西安C.泉州D.大都9.“南海Ⅰ号”古沉船为研究宋代历史提供了极其重要的材料,当年“南海Ⅰ号”从广州出发前应到哪一机构办理手续A.瓦子B.市舶司C.早市D.勾栏10.成吉思汗被毛泽东称为“一代天骄”,他的功绩最主要的是什么呢?A.统一蒙古B.灭亡西夏C.建立元朝D.定都大都11.“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在元朝时才融合形成的新民族是A.维吾尔族 B.回族 C.苗族 D.白族12.2010年4月20日,在“情系玉树大爱无疆”抗震救灾大型募捐晚会上,汉藏两族著名歌手同台演唱:“藏族和汉族是一个妈妈的女儿,我们的妈妈叫中国!”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成为我国正式的行政区始于A.唐朝B.元朝 C.明朝 D.清朝13.目前中国有34个省级行政区,即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单元测试题全套带答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单元测试题全套带答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单元测试题全套带答案含期中期末试题第一单元检测卷(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要求)1.在秦汉之后,中国历史上出现了300多年的政权分立时期,结束这种局面是在哪个朝代建立之后(D)A.东晋B.西晋C.陈朝D.隋朝2.隋朝大运河全长2 700多千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其中心是(B)A.长安B.洛阳C.余杭D.涿郡3.有诗“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

”隋朝时期科举制的创立,一方面选拔了大批有能力的人当官,另一方面也将官吏选拔的权力从地方集中到朝廷。

上述材料反映了科举制度(D) A.促进了中外交流B.加强了南北经济、文化交流C.促进了民族交融D.巩固了封建国家的统治4.隋朝是个短命王朝,仅传二世即亡。

你认为隋朝灭亡的最根本原因应该是(B)A.权臣当道B.隋炀帝的暴政C.土地兼并严重D.隋末农民起义5.史学家张岂之认为,一个新的封建王朝的建设,“必然要体现自己的新”,但“也离不开别人的旧”。

下列最能体现材料中观点的史实是(B)A.西周实行分封制B.唐朝完善三省六部制C.元朝推行行省制D.明朝废除了宰相制度6.《蒙曼说唐:武则天》由《百家讲坛》讲稿改编而成,深入浅出,读来引人入胜。

该书中之所以肯定武则天主要是因为(B)A.她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B.其执政时期社会经济继续发展C.发展科举制度,创立殿试制度D.重用有才能的人7.对比分析是我们学习历史的一个重要方法。

唐玄宗统治前期出现的“开元盛世”与“贞观之治”相比,最大的不同是(A)A.使唐朝进入鼎盛时期B.政治比较稳定C.经济繁荣发展D.国力强盛8.某班举办主题为“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图片展。

下列工具由唐代农民改进而成的是(D)9.考古工作者对一座古墓进行考古挖掘时,发现了许多开元通宝、青瓷、白瓷、三彩瓷器、雕版印刷品等文物。

请你判断这座古墓的主人最有可能生活在(B)A.隋朝B.唐朝C.宋朝D.南北朝10.“文皇南面坐,夷狄千群趋……献号天可汗,以覆我国都。

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提高练习

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提高练习

第二单元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提高创新吉林大学附属中学井植新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下面关于陈桥兵变描述错误的是()A.发生在960年B.兵变后建立了宋朝,定都东京C.是后周大将赵匡胤发动的D.北宋建立后,统一了全国2.澶渊之盟的积极意义是()A.使辽归属于北宋B.使北宋增加了沉重的负担C.使辽宋之间保持了长久的和平D.使辽实力大增3.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A.会子B.交子C.关子D.铜钱4.从唐朝中后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何时最后完成()A.五代B.北宋C.南宋D.元朝5.宋朝时的“瓦子”指的是()A.农村的娱乐场所B.城市的娱乐场所C.农村的集会场所D.城市的集会场所6.和南宋同时并存的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是()①辽②西夏③金④蒙古政权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7.下图是我国北宋时期曾主持编写《资治通鉴》的著名历史学家,他是()A.司马光B.司马迁C.班固D.郭守敬8.火药在军事上广泛使用是在()A.两汉时期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隋朝初年C.唐朝初年 D.宋元时期9.元代文艺中最为光彩夺目的是()A.散文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杂剧 C.唐诗D.宋词10.大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是一幅()A.山水画B.花鸟画C.人物画D.风俗画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6分)11.我国辽、宋、夏、金时期,黄河流域的政权先后与和等政权并立,后来偏居江南的政权则长期与政权对峙,形成了的局面。

这一时期,我国经济重心开始南移,南方的、、等的发展都超过了北方。

元朝结束了我国长期的局面,建立了疆域空前辽阔的统一政权。

为巩固统治,元朝实行了,在中央设,在地方设,开始了我国的设立,加强了对和的管辖;促进了的发展,开始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

政治的发展,经济的繁荣,各民族之间的交流和对外交往的频繁,促进了辉煌灿烂的宋元文化的产生,、、和这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和分别成为宋朝、元朝文学的主流;绘画艺术中,出现并日益增多,大画家张择端的《》是我国美术史上的不朽作品。

人教版初中历史中国古代史专题6 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测试卷(含答案)

人教版初中历史中国古代史专题6  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测试卷(含答案)

人教版初中历史中国古代史专题6 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测试卷(含答案)专题6 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考点 1 辽、宋、西夏、金等政权的并立考点 2 宋代南方生产发展和商业繁荣经济中心的南移1. (2015安徽3题)某校举办宋代历史专题手抄报比赛,一位同学摘录了有关太湖流域水稻、棉花和茶叶的种植史资料,又搜集了下列三幅图片。

这些材料反映的共同主题是()A. 发达的农业生产B. 繁荣的南方经济C. 精巧的手工技艺D. 独特的活字印刷2. [2011安徽11(2)题1分](节选)水稻是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中国的水稻种植为世界作出了重要贡献。

(2)北宋时期我国从越南引进________,水稻逐渐跃居粮食产量首位。

3. [2012安徽13(3)题2分](节选)经济重心南移是我国古代经济发展的一大特征。

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在题前括号内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并加以改正。

【】(3)明清时期,“苏湖熟,天下足”谚语的出现表明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改正:考点 3宋代的社会生活考点 4 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忽必烈建立元朝元代民族关系的发展1. (2016株洲)“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该诗反映的时代背景应该是()A. 宋辽对抗B. 南宋与金对峙C. 宋夏和议D. 北宋与金对峙2. (2016河源)今天的杭州(南宋时称临安),有很多南宋时留下来的类似“珠宝巷”、“米市巷”、“柴木巷”、“牛羊司巷”等这样的地名,这些古地名反映了当时()A. 民族融合进一步发展B. 城市街道很宽大C. 城市商业的繁荣景象D. 市民文化生活丰富多彩3. (2016自贡)下面知识卡片所列内容为中国古代某时期经济发展的一些特征。

据此推断这一朝代是()A. 唐朝B. 宋朝C. 明朝D. 清朝4. (2017原创)费正清、赖肖尔在《中国的传统与变革》一书中认为,“宋代经济的大发展,特别是商业方面的发展,或许可以恰当地称之为中国的‘商业革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
1.按时间顺序排列下列事件()
①南宋灭亡②忽必烈定国号为元③蒙古军队灭金④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政权
A.④③②①B.③②①④C.②③①④D.①④②③
2.“大宋皇帝谨致誓书于大契丹皇帝阙下:共遵成信,虔奉欢盟,以风土之宜,助军旅之费,每岁以绢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差人搬送至雄州交割。

”下列史实哪一项与此盟约无关?()
A.辽军攻宋发生澶州之战B.北宋应允给辽岁币
C.以后辽宋之间保持和平局面D.宋辽以淮水到大散关为界3.1038年少数民族首领元昊建立的政权在右图A、B、C、D中的哪一处?()
4.某同学选用如下图片进行研究性学习。

他确立的研究主题应是()
宋代针铺商标清明上河图交子南宋海船A.宋代商业繁荣B.民族政权并立C.元朝国家统一D.大都闻名世界5.我国经济重心的南移是从唐朝中后期开始的,最终完成于()
A.北宋B.南宋C.元朝D.清朝
6.下列属于宋代文化成就的有
①毕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②赵孟的绘画作品被当时的人们称为“神品”③词是当时主要的文学成就④《清明上河图》是我国美术史上的不朽作品( )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7. 某班历史课堂就我国“经济重心南移”展开讨论,支持宋代已完成南移的史实是()
①南方人口占全国户口数的62.9% ②东京是当时最大城市,商业繁荣
③水稻种植扩大,产量跃居粮食首位④煤的开采量居世界第一
⑤扬州、临安、广州、成都等城市商业发达。

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④⑤C.①③⑤D.②③④8.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出现在()
A.唐朝关中地区B.北宋四川地区C.南宋江南地区D.元朝中原地区9.据报道:从古沉船“南澳1号”中打捞出的瓷器,很多都是出自于“瓷都”,请问我国哪个地方被称为“瓷都”?()
A.河北曲阳B.河南汝州C.江西景德镇D.河南开封10.南宋时,政府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南方。

这最能说明南方()
A.自然资源十分丰富B.地理位置重要
C.已成为全国经济重心D.交通十分发达
11.目前世界上已知最早的纸出现在我国()
A.战国时期B.秦朝时期C.西汉时期D.东汉时期12.史书上有“国家根本,仰拾东南”的说法,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最终完成于哪一时期?()
A.隋朝B.南宋C.元朝D.明朝13.2010年4月20日,在“情系玉树大爱无疆”抗震救灾大型募捐晚会上,汉藏两族著名歌手同台演唱:“藏族和汉族是一个妈妈的女儿,我们的妈妈叫中国!”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成为我国正式的行政区始于()A.唐朝B.元朝C.明朝D.清朝14.元朝的疆域“北逾阴山,西及流沙,东尽辽东,南越海表”“汉唐极盛之际不及焉”。

元世祖忽必烈为了有效地统治全国,建立了()
A.分封制B.郡县制C.行省制D.军机处15.元朝以前,就有许多山西汾州、并州人迁至今新疆地区,与蒙古族、维吾尔族共同劳动生活。

这说明()
A.北方战乱导致山西人迁往边疆B.维吾尔族、蒙古族人民非常友善C.元朝以前新疆与中原地区联系非常紧密D.维吾尔族、蒙古族、汉族共同开发了边疆
16.“
蓝蓝的天空,清清的湖水,绿绿的草原,这是我的家。

奔驰的骏马,洁白的
羊群……”蒙古族歌手腾格尔的这首经典名曲《天堂》,我们经常吟唱。

在我国历史上,蒙古族曾建立一个疆域空前辽阔的元王朝,其建立者是()
A.成吉思汗B.忽必烈 C.完颜阿骨打 D.耶律阿保机
17.宋代词人层出不穷,杰出的有①苏轼②关汉卿③辛弃疾④李清照⑤赵孟兆页()A.①②③B.①③④C.③④⑤D.②③④18.我国古代炼丹家发明的火药很早就用于军事,下列战争中最不可能使用火药武器的是
A. 隋末农民战争
B.蒙古军队灭金的战争
C. 南宋将领抗击金军的战争
D.文天祥抗元的战争
19.崔致远和马可·波罗是与古代扬州有关的两个外国人,他们来到扬州的时间分别是()
A.秦朝和汉朝B.汉朝和唐朝C.唐朝和元朝D.元朝和清朝20.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

要了解回族形成的历史,最早应追溯到()A.汉朝B.唐朝C.元朝D.明朝
二、材料分析题(40分)
1.阅读下面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0年开封市“大宋年文化节”新闻发布会,今天上午在郑州举行,为进一步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活跃春节期间广大群众的旅游生活,……中共开封市委,市政府……努力打造年文化品牌,……确定于2010年春节至正月十五期间,正式推出开封市“大宋年文化节”……届时将举办规模盛大,多姿多彩的宋文化民俗庙会、灯会、展演等系列活动。

———2010年2月9日豫台网讯
(1)根据材料一,指出开封市“大宋年文化节”举办的目的和主要内容。

(2)材料一中的“大宋”在定都开封期间,出现过哪些与之并立的少数民族政权?
材料二北宋东京城内人口稠密,居民超过百万,是中国最大的城市,城里买卖和居住的地方已经分不清,随处可开设商店,……商品可以在白天、夜间交易,三鼓以后还可夜市,通晓不绝。

(3)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北宋东京的商业繁荣有哪些特点?)北宋大画家张择端在他的一幅美术作品中对东京的繁华景象进行了描绘,这幅著名的绘画作品是什么?
2.材料分析题:(20分)
材料一:舟帅识地理,夜则观日,昼则观日,阴晦则观指南针。

——北宋《萍州可谈》
材料二:培根说:“这三种东西曾改变了整个世界的面貌和状态,第一种在文学方面,第三种在战争上,第三种在航海上。

由此又产生了无数的变化,这种变化是如此之大,以至没有一个帝国。

没有一个教派,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比这三种机械发明在人类的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


请回答:
①材料中的说:“三种东西”分别是什么?
②这“三种东西”再加上西汉发明的什么合称“四大发明”?
③“这三种东西”对世界面貌的改变有何影响?
④四大发明在什么时期广泛应用?
⑤四大发明的出现和传播有何重大意义?
3、唱一唱歌曲《爱我中华》,结合所学知识,请回答:
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只花
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
五十六种语言汇成一句话
爱我中华爱我中华爱我中华
……
建设我们的国家
爱我中华
中华雄姿英发
……
(1)蒙古族作出了哪些主要贡献?
(2)请你写出两位著名的少数民族政治家。

(3)当你唱着这首歌时,可曾想到了元朝时形成的那个新的民族?请简述这个民族的形成过程及其积极意义。

4、读下面的一首词,根据所学的有关知识回答问题:
沁园春•雪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1)这首词的词牌和题目分别是什么?
(2)你能概括这首词的风格吗?这样风格的词是从谁开始的?他的代表作是什么?
(3) 成吉思汗真的只是一介“只识弯弓射大雕”的武夫吗?他的主要历史功绩是什么?
参考答案
《念奴娇·赤壁怀古》。

(3)不是,统一蒙古各部,建立蒙古政权。

1.(1)目的:弘扬传统文化,活跃群众生活,打造文化品牌。

(4分)
内容:举办宋文化民俗庙会、灯会、展演等系列活动。

(4分)
(2)辽、西夏、金。

(4分,答出2个即可)
(3)特点:人口稠密;最大的都市;买卖区与居住区分不清,商品交易时间长
等。

(4分,答出2点即可,意思相近即可)
作品:《清明上河图》。

(4分)
2.①印刷术、火药、指南针(6分)
②造纸术(2分)
③印刷术加快文化的传播;火药改变了作战方式,加速欧洲的历史进程;指南
针为欧洲航海家的航海活动创造了条件。

(5分)
④宋元时期(2分)
⑤反映了我国古代科技的领先地位,是我国成为世界文明古国的重要标志,是中
华民族对人类文明进步所作出的巨大贡献。

(5分)
3. (1)蒙古族:建立元朝,统一全国,疆域比以往任何朝代都辽阔。

建立行省
制度,对全国进行有效的统治,对后世影响深远。

对西藏、台湾等边远地区进行
管辖,使西藏成为元朝的正式地方行政区域。

元朝的统一促进了民族大融合,并
形成了一些新民族。

(2)元昊、耶律阿保机、完颜阿骨打、成吉思汗、皇太极、
努尔哈赤等。

(答案可任选)(3)在元朝统治下,出现了大规模的人口流动,许
多汉族人民到边疆,促进了那里的开发;边疆各族迁入内地,同汉族等杂居相处;
进入黄河流域的契丹、女真等族与汉族没有差别了;不少定居中国的波斯人、阿
拉伯人与汉、蒙、维吾尔等长期杂居相处,形成一个新民族——回族。

意义:促
进了各族经济、文化的发展与融合;促进了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4、1)词牌名是《沁园春》;题目是《雪》。

(2)气势雄浑、奔放;是从苏轼开始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