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一高考题汇总
历史必修一高考题50道

必修一(50道)1.(2015年高考江苏卷1题)《礼记》记述了贵族朝会的列位礼节:天子南向而立;三公,中阶之前;诸侯,阼阶(东台阶)之东;诸伯,西阶之西;诸子,门东……九夷,东门外;八蛮,南门外。
与此相关的政治制度是A.分封制B.三公九卿制C.郡县制D.郡国并行制2.(2015年高考浙江卷14题)下列选项不能体现宗法制及其影响的是A.“封建亲戚,以蕃屏周”B.“谱牒不立,则传久而失宗”C.“父死子继,兄终弟及”D.“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3.(2015年高考全国Ⅱ卷25题)汉宣帝曾称:“与朕共治天下者,其唯良二千石郡太守乎!”后来的帝王反复重申上述观念。
这主要体现了A.地方吏治是国家安定的重要因素B.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之间的矛盾C.汉代地方行政制度为后代所沿用D.历代帝王将汉宣帝作为治国榜样4.(2015年高考广东卷13题)针对皇帝频频越过中书省直接向六部官员下达诏令的现象,有朝臣说:“事不出中书,是为乱政。
”由此可知,该朝臣A.反对中央集权B.主张建立内阁C.主张加强相权D.反对三省六部制5.(2015年高考安徽卷15题)传教士郎怀仁等上书拿破仑三世:“现在我们能够自由地深入久闭的中国内地,在那里可以讲道、设堂、建设慈善机构。
取得这个自由应当归功于陛下的大力保护,归功于北京的密切注视条约执行的公使。
”据此判断,该不平等“条约”是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6.(2015年高考重庆卷7题)“抗日救国,已成为每个同胞的神圣天职。
只要国民党停止进攻苏区行动,只要任何部队实行对日抗战……红军不仅立刻对之停止对敌行为,而且愿意与之亲密携手共同救国。
”中国共产党表达这一宣言促进了A.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B.抗日救亡运动的新高涨C.联合政府的早日成立D.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7.(2015年高考天津卷11题)一战爆发后,远离欧洲的日本对德宣战。
在对德通牒和宣战诏书中,日本声称是为了“永保东亚和平”及“维护日英同盟的利益”;日本首相发表演说,强调日本参战是对德国鼓动干涉还辽的复仇战。
(高考生物)生物必修一试题

【最新卓越管理方案您可自由编辑】(生物科技行业)生物必修一试题2020年5月多年的企业咨询顾问经验,经过实战验证可以落地执行的卓越管理方案,值得您下载拥有高一必修1生物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下列关于细胞中水的含量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水是人体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B.老年人细胞中含水量比婴儿的少C•抗冻的植物细胞内自由水含量大D.新陈代谢越旺盛,细胞中的含水量越高2、下面是四位同学的实验操作方法或结果,其中错误的一项是A.番茄汁中含有丰富的葡萄糖和果糖,可用作还原糖鉴定的材料B•纸层析法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其颜色从上到下次是:橙黄色黄色蓝绿色F0黄绿色C•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作用产生紫色反应D•显微镜下观察根尖的有丝分裂,在细胞呈正方形的区域易找到分裂期的细胞3.现有氨基酸800个,其中氨基总数为810个,羧基总数为808个,则由这些氨基酸合成的含有2条肽链的蛋白质共有肽键、氨基和羧基的数目依次分别为A.798、2和2B.79&12和10C.799、1和1D.799、11和94.学校的课外活动小组调查一个池塘中青蛙近几年的生长繁殖状况。
他们研究的是生命系统的A.个体水平B•群落水平C•种群水平D•生态系统5.下列关于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的叙述,哪项是正确的?A•硝化细菌、霉菌、水绵的细胞都含有线粒体、核糖体、DNA和RNAB•能进行有氧呼吸的细胞一定含有线粒体,含线粒体的细胞每时每刻都在进行有氧呼吸C.蓝藻和衣藻因为有叶绿体所以都能进行光合作用D•蛙红细胞、人脑细胞、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并不都有细胞周期,但这些细胞内的化学成分都在不断更新6.细胞是一个最基本的生命系统.它在结构和功能上均体现出高度的统一性.下列哪些原因能解释细胞是一个统一的整体A•高尔基体是一种膜面积很大的细胞器•它向外可连接细胞膜,向内可连接核膜B•植物的导管将根、茎、叶连在一起,使植物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并将根吸收的水和无机盐输送给茎和叶C•植物细胞通过胞间连丝实现相邻细胞的信息交流•动物细胞通过内环境实现信息和物质的交流D•核孔使细胞核与细胞质在结构上得以沟通,有利于细胞核,质之问的某些大分子物质的运输7、下列关于ATP、ADP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ATP是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B•叶绿体中ADP由叶绿体基质向类囊体膜运动,ATP则是向相反方向运动C•动物有氧呼吸过程中产生大量ATP的阶段需要氧气参与D.ATP的A代表腺嘌呤,T代表三个,P代表磷酸基团8.某科学家在研究细胞膜运输物质时发现有下列四种关系,分别用四种曲线表示在研究具体的物质X时,发现与曲线②和④相符,试问:细胞膜运输物质x的方式是A.主动运输B.自由扩散C•内吞和外排D•无法判断9.关于人体癌细胞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癌变主要是因为人体细胞的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B•癌细胞比所有正常细胞分裂周期长、生长快C•有些病毒能将其基因整合到人的基因组中,从而诱发人的细胞癌变D.癌细胞的形态结构和表面的物质都发生明显的变化10.以紫色洋葱鳞茎表皮为材料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现象,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在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中能观察到紫色中央液泡逐渐缩小B•滴加30%的蔗糖溶液比10%蔗糖溶液引起细胞质壁分离所需时间短C•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放入清水中又复原,说明细胞保持活性D.用高浓度的NaCI溶液代替蔗糖溶液不能引起细胞质壁分离11.甲、乙、丙、丁分别为绿色植物新陈代谢过程中有关变化示意图,叙述错误的是:A.图甲是胡萝卜在不同的含氧情况下从硝酸钾溶液中吸收K+和NO3-的曲线。
(完整)高中生物必修一1-4章历年高考试题及答案,推荐文档

必修一《分子与细胞分子与细胞分子与细胞分子与细胞》第一章走近细胞1.(山东卷) 5. 以下对于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原核生物细胞不含线粒体,不可以进行有氧呼吸B.真核生物细胞只进行有丝分裂,原核生物细胞只进行无丝分裂C.真核生物以 DNA为遗传物质,部分原核生物以 RNA为遗传物质D.真核生物细胞拥有细胞膜系统(生物膜系统),有益于细胞代谢有序进行2.(上海卷) 1.以下藻类中属于原核生物的是A.伞藻B.衣藻C.硅藻D.颤藻3.(海南卷) 10. 对于微生物的表达,错误的选项是A.T2 噬菌体由蛋白质和RNA构成B.蓝藻无叶绿体,但能进行光合作用C.经过诱变育种可获取青霉素高产菌株D.赤霉菌分泌的赤霉素可促使植物生长( 08 江苏卷) 30.(7 分)某班学生选用了江苏一水体中的 4 种生物:棚藻(单细胞绿藻),水绵(多细胞绿藻),菹草(高等植物)和颤藻(蓝藻),用其生长旺盛的新鲜资料在人工控制的条件下, A、 B 两组同时展开平行实验,进行有关光合作用的研究。
请剖析回答以下问题。
( 1)这 4 种生物中,含有叶绿体的有。
( 2) A 组的实验结果如上图所示。
据图推断,一年中最早出现生长顶峰的生物可能是;夏天高温阶段最具生长优势的生物可能是。
(3) B 组测得的棚藻净光合放氧率显然低于 A 组。
认真对照发现,两组实验条件的独一差异是 B 组接种棚藻的浓度显然高于 A 组。
实验在短时间内达成,水中也不缺少各样营养,造成 B 组棚藻净光合放氧率低的主要原由是。
( 4)在富营养化水体中,浮游藻类的大批增殖经常会惹起鱼类缺氧死亡,为种情况下,致使水体缺氧的主要原由有和。
第二章细胞的分子构成1.( 2011 全国) 3.若要在一般显微镜下察看到质壁分别、RNA和脂肪,以下四组资猜中应选择的一组是A .水稻胚乳和花生子叶B.天竺葵叶和水稻胚乳C .紫色洋葱和花生子叶D.天竺葵叶和紫色洋葱2.( 2011 全国)4.水中氧含量随水温的高升而降落。
高考地理必修一植被与土壤知识点汇总

(每日一练)高考地理必修一植被与土壤知识点汇总选择题1、我国东南部亚热带气候区的丹霞地貌,常为四面陡壁、底部形成封闭沟谷的孤岛状山峰,热带植被比重比同纬度地区高10%左右。
其山体相对高度一般低于500m,但植被垂直分布差异显著,不同区域植被过渡性差,突变性强。
下图示意我国东南部亚热带某地区丹霞地貌区典型植被垂直分异模式,在丹霞山顶边缘(图中甲处)植被一般为干旱灌丛、草丛或地被植物。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图示缓坡沟谷地区典型的自然植被最可能是()A.沟谷雨林B.常绿阔叶林C.常绿硬叶林D.落叶阔叶林(2)下列符合该丹霞地貌区从X处至Y处生物量一般分布规律的是()A. B.C. D.(3)甲处植被的形成原因可能是()A.岩石裸露,光热不足B.土层较薄,生境恶劣C.岩体光滑,风力微弱D.地表湿热,水分丰富答案:ADB【提示】主要的植被类型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解析:(1)本题意在考查学生对材料解读与分析能力、有效信息的提取能力和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
(2)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知识迁移、读图分析和学以致用的能力。
(3)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知识迁移、读图分析和学以致用的能力。
【解答】(1)图示位于我国东南部某丹霞地貌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沟谷中由于地形影响,造成了局部小低压,气流上升,容易形成降水,且因处于亚热带地区,气候炎热,形成了局部的雨林气候。
故选A。
(2)根据图示自然带分布可知,X处为沟谷雨林,甲处植被为干旱灌丛、草丛或地被植物,Y处为山顶型亚热带针阔混交林,故从X处至Y处生物量呈现先减少后增多的变化趋势,且X处生物量大于Y处生物量。
故选D。
(3)读图可知,甲处植被主要分布于山块底部,该处地形陡峭,土层较薄,保水性差,生存环境恶劣。
故选B。
2、板根亦称“板状根”,植物支柱根的一种形式。
植物一般是把根系扎进土壤,执行吸收水分、养分、供应地上部分茎干、枝叶生长的功能,也起着承受地上部分重力的支撑作用。
全国通用高考地理必修一植被与土壤经典知识题库

(每日一练)全国通用高考地理必修一植被与土壤经典知识题库选择题1、下图为某山脉南、北两坡气候资料图,实线表示气温,虚线表示降水。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该山脉北坡为()A.背风坡、阳坡B.迎风坡、阴坡C.迎风坡、阳坡D.背风坡、阴坡(2)该山脉山麓自然植被是()A.温带落叶阔叶林B.亚热带常绿硬叶林C.亚热带常绿阔叶林D.亚寒带针叶林答案:DB【提示】主要的植被类型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解析:(1)本题考查影响气候因素。
迎风坡相比背风坡,主要是降水量差异,迎风坡降水多;阳坡相比阴坡,主要是获得太阳辐射不同,阳坡气温高。
图中最高处2100米为山顶,相同海拔的南坡较北坡降水多,1月相同海拔南坡气温高于北坡,南坡为阳坡。
(2)山麓地带的植被就是当地所在纬度地带性植被特征。
自然带是由当地气候特征影响的,据图示气温和降水特点可判断山麓地带是地中海气候,对应自然带是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解答】(1)由图示可以看出:该山7月高温,是北半球,1月相同海拔南坡气温高于北坡,可判断北坡为阴坡;南坡降水多于北坡,北坡为背风坡。
故选D。
(2)该山地山麓地带1月气温都大于0℃,可判断是亚热带;7月高温少雨,雨热不同期,是亚热带地中海气候,对应自然带是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故选B。
2、逐渐走向北极,就会发现树木愈来愈小,愈来愈稀,最后竟完全消失。
这时,矮小的灌木、多年生禾草、地衣、苔藓则占据了优势(如图),这是北极地区一种极端环境下的生物群落。
据卫星图像显示,从俄罗斯西伯利亚到芬兰一带该生物群落已有局部变成了森林。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该生物群落所属自然带为()A.苔原带B.温带草原带C.冰原带D.亚寒带针叶林带(2)该生物群落的植物常具大型鲜艳的花并呈杯型,其适应环境的主要功能是()A.收集大气降水B.吸收地下水分C.抵抗冬季寒冷D.获取更多光照答案:AD【提示】主要的植被类型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了自然带。
高考地理必修一植被与土壤知识点题库

(每日一练)高考地理必修一植被与土壤知识点题库选择题1、读“我国著名林木景观示意图”,完成下列小题。
(1)下列有关图中各景观所在地区自然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冬冷夏热,光照充足B.乙——雪域高原,冻土广布C.丙——土壤肥沃,黑土广布D.丁——千沟万壑,支离破碎(2)黄山迎客松的主要特点是()A.多高大乔木,藤本植物层层缠绕,板根植物丰富B.夏绿冬枯,植被较低,也会有较为矮小的灌木C.冬季落叶,夏季绿叶,具有较宽的叶片D.终年常绿,针状叶答案:AD【提示】植被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主要的植被类型解析:暂无解析【解答】(1)读图可知,甲地处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冬冷夏热,光照充足,A对。
乙位于东北地区,不是雪域高原,B 错。
丙地处海南,以砖红壤为主,C错。
丁是安徽黄山,千沟万壑、支离破碎描述的是我国黄土高原,D错。
故选A。
(2)A描述的是热带雨林,B描述的是温带草原,C描述的是温带落叶阔叶林,D描述的是针叶林。
黄山迎客松属于针叶林,故选D。
2、如图为非洲生态退化现状分区示意图。
完成下列小题。
(1)图中①、②两地的天然植被分别是()A.热带草原、热带雨林B.热带雨林、热带草原C.热带荒漠、热带雨林D.常绿阔叶林、热带荒漠(2)图示土地退化的分区中,相应的自然环境特征是()A.严重退化区降水季节变率小B.轻度退化区同时进入多雨期C.相对稳定区降水季节变率小D.轻度退化区同时结束高温期答案:BC【提示】主要的植被类型气候类型的判读解析:(1)本题考查自然带的分布。
(2)本题考查气候类型的判读。
【解答】(1)图中①地为热带雨林气候,天然植被是热带雨林,②地位于东非高原,为热带草原气候,天然植被是热带草原。
故选B。
(2)严重退化区东部热带草原气候区,南北部的地中海气候区,降水季节变率大,A错误。
轻度退化区热带草原气候区,南北半球多雨期不同,高温期不同,BD错误。
相对稳定区主要位于热带雨林气候区和热带沙漠气候区,降水季节变率小,C正确。
2024年高考第一轮复习:必修一基础综合复习(基础必刷)

2024年高考第一轮复习:必修一基础综合复习(基础必刷)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含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共8题)第(1)题如图所示,平行板电容器板间存在匀强电场,左右两块极板上分别开有两个小孔和,若带电微粒能够沿着直线从孔进入,从孔离开。
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带电微粒可能匀速通过电容器B.带电微粒运动过程中的电势能可能增加也可能减少C.若板电势高于板电势,带电微粒必带正电D.若板电势高于板电势,带电微粒必带负电第(2)题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由24颗中圆轨道(轨道半径约)卫星、3颗地球静止同步轨道卫星和3颗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两种卫星轨道半径相等,均约为)组成,则( )A.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和静止同步轨道卫星周期不相等B.北斗三号导航系统所有卫星绕地球运行的线速度均小于C.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能定点北京上空并与北京保持相对静止D.中圆轨道卫星线速度约为地球静止同步卫星线速度的1.5倍第(3)题一细圆环上均匀分布着负电荷。
M、N是圆环轴线上的两个点,它们到圆心O的距离MO>NO,M、N两点电场强度的大小和电势分别用EM、E N和、表示,则( )A.EM<E N B.E M>E N C.<D.>第(4)题如图所示,机械装置可以将圆周运动转化为直线上的往复运动。
连杆AB,OB可绕图中A、B、O三处的转轴转动,连杆OB长为R,连杆AB长为L(),当OB杆以角速度ω逆时针匀速转动时,滑块在水平横杆上左右滑动,连杆AB与水平方向夹角为α,AB杆与OB杆的夹角为β。
在滑块向左滑动过程中( )A.滑块先匀加速运动,后匀减速运动B.当OB杆与OA垂直时,滑块的速度最大C.当OB杆与OA垂直时,滑块的速度大小为D.当时,滑块的速度大小为第(5)题空间中有水平方向上的匀强电场,一质量为m,带电量为q的微粒在某竖直平面内运动,其电势能和重力势能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则该微粒( )A.一定带正电B.0~3秒电场力做功为9JC.运动过程中动能减少D.0~3秒内除电场力和重力外所受其它力对微粒做功为12J第(6)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宇宙飞船,其速度可能大于7.9km/sB.在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宇宙飞船中,一细线一端固定,另一端系一小球,小球可以在以固定点为圆心的平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C.人造地球卫星返回地球并安全着陆的过程中一直处于失重状态D.嫦娥三号在月球上着陆的过程中可以用降落伞减速第(7)题一个中子被捕获后生成和的过程中释放出的核能。
高考试题分章节汇编必修一第一章集合.doc(20211203143405)

必修一第一章会合一、选择题错误 ! 未指定书签。
1.( 2018年重庆数学(理))已知全集 U1,2,3,4, 会合A= 1,2,B= 2,3, 则C U (A B)=( )A. 13,,4B.3,4C.3D.4【答案】 D 【分析】∵ A B{1,2,3} ,∴补集是{4}.应选D.2 错误 ! 未指定书签。
(. 2018年辽宁数学(理))已知会合 A x | 0log 4 x 1 , B x | x 2 ,则AI BA. 01,B.0,2C.1,2D.12,【答案】 D 【分析】∵ A(1,4) , B(,2],∴ A B(1,2],应选 D.3 错误 ! 未指定书签。
.( 2018 年天津数学(理))已知会合A= {x∈R|| x| ≤2}, A = { x∈R|x≤1},则 A B(A) (,2](B) [1,2](C) [2,2](D) [-2,1]【答案】 D 【分析】∵ A[2,2], B (,1],A B [2,1],应选 D4 错误 ! 未指定书签。
.( 2018 年福建数学(理))设S,T,是R的两个非空子集,假如存在一个从S到 T的函数 y f (x) 知足:(i)T { f ( x) | x S};( ii ) 对随意x1, x2S, 当 x1 x2时,恒有 f ( x1 ) f ( x2 ) ,那么称这两个会合“保序同构” . 以下会合对不是“保序同构”的是()A. A N*,B NB. A{ x | 1x 3}, B{ x | x8或0x 10}C. A { x | 0x 1}, B RD.A Z , B Q【答案】 D 【分析】依据题意可知,令 f (x)x1,则A选项正确;令 f ( x)5 x5( 1x 3)228( x1),则 B 选项正确;令 f ( x)tan ( x1) ,则C选项正确;故答案为D.2年高考上海卷(理))设常数 a R错误 !未指定书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8年高考生物各地高考试题分章汇总(必修1部分) 第1章 走进细胞 第2章 组成细胞的分子 1.(08江苏卷·1)下列各组物质中,由相同种类元素组成的是( ) A.胆固醇、脂肪酸、脂肪酶 B.淀粉、半乳糖、糖原 C.氨基酸、核苷酸、丙酮酸 D.性激素、生长激素、胰岛素 答案:B 解析: 考查化合物的元素组成.A选项中胆固醇属于脂类,主要含C、H、O三种元素,而脂肪酶本质属于蛋白质,至少含有C、H、O、N四种元素;B选项中三种物质均为糖类,含有C、H、O三种相同的元素;C选项中氨基酸至少含有C、H、O、N四种元素,而核苷酸含有C、H、O、N、P五种元素;D选项中性激素属于脂类,主要含C、H、O三种元素,而胰岛素本质属于蛋白质,至少含有C、H、O、N四种元素,因此选B。 2.(08全国卷II.1)为了测定某种矿质元素是否是植物的必需元素,应采用的方法是: A.检测正常叶片中该矿质元素的含量 B.分析根系对该矿质元素的吸收过程 C.分析环境条件对该矿质元素吸收的影响 D.观察含全部营养的培养液中去掉该矿质元素后植株生长发育状况 答案:D 解析:在植物内积累的元素不一定是必需矿质元素,尤其是随环境污染的加剧,一些重金属元素会在植物体内出现,如日本的辐米事件。必需元素指的是对植物的生长、发育等不可缺少的元素。当缺乏某元素时会出现缺乏症,适当补充该元素时其缺乏症消失。要判断某种元素是否是必需的矿质元素,要采取实验的方式进行验证,即采用实验组和对照组来进行对比,二者保持一个变量不同,其余条件相同。 3. (2008天津理综.1)下列关于蛋白质和氨基酸的叙述,正确的是 A、具有生物催化作用的酶都是由氨基酸组成的 B、高等动物能合成生命活动所需要的20种氨基酸 C、细胞中氨基酸种类和数量相同的蛋白质是一种蛋白质 D、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基因选择性表达,细胞会产生新的蛋白质 答案:D 解析:考查蛋白质的相关知识。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人体所必需的氨基酸共有20种, 其中有8种是人体不能合成的,必需从食物中获得,称为必需氨基酸。酶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还有少量的RNA。蛋白质具有多样性,其原因是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种类、排列顺序、数量以及肽链的空间结构不同。在细胞分化过程中,基因选择性表达,形成不同的mRNA和不同的蛋白质。 4.(08广东理基·37)核酸是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以下关于DNA与RNA特点的比较,叙述正确的是( ) A.在细胞内存在的主要部位相同 B.构成的五碳糖不同 C.核苷酸之间的连接方式不同 D.构成的碱基不同 答案:B 解析: 核酸是所有生物的遗传物质,可以分为DNA和RNA两大类,具体比较见下表: DNA RNA 分布 主要在细胞核 主要在细胞质中 五碳糖 脱氧核糖 核糖 碱基 A、T、C、G A、U、C、G 基本单位 脱氧核糖核苷酸 核糖核苷酸 两种核酸,其核苷酸之间的连接方式(磷酸二酯键)是相同的,所以在题目所给出的选项中,只有B选项是正确的。 5.(08广东理基·42)双缩脲试剂可以鉴定蛋白质,是由于蛋白质有( ) A.肽键 B.氨基酸 C.羧基 D.氨基 答案:A 解析:鉴定生物组织中的蛋白质时,常使用双缩脲试剂。其反应实质是在碱性环境下的铜离子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的紫色反应。而蛋白质分子中含有很多与双缩脲(H2NOC-NH-CONH2)结构相似的肽键,所以蛋白质都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颜色反应。 6.(08广东卷·30)请回答以下有关细胞物质组成和功能的问题: (1)细胞中含有N元素的生物大分子是 A.核苷酸和糖原 B.胰岛素和核酸 C.氨基酸和胰高血糖素 D.血红蛋白和纤维素 (2)细胞中的糖类可以分为3类,其中可以被消化道直接吸收的是 。完全由葡萄糖缩合而成的二糖是 。 (3)构成细胞膜的脂质是 和 。 (4)癌细胞转移与细胞膜上 减少有关。 答案:(1)细胞中含N元素的生物大分子是B(胰岛素和核酸) (2)细胞中糖类可以分为3类,其中可以被消化道直接吸收的是单糖,完全由葡萄糖缩合成的二糖是麦芽糖. (3)构成细胞膜的脂质是(磷脂和胆固醇) (4)癌细胞转移与细胞膜上糖蛋白减少有关 解析:本题考查了生物学基础知识,涉及了细胞的组成元素和化合物等。含N元素的分子有核苷酸、胰岛素、核酸、氨基酸、胰高血糖素和血红蛋白。其中含N的大分子有胰岛素、核酸、胰高血糖素和血红蛋白。能被消化道直接吸收的糖是单糖,由蛋白质、磷脂、胆固醇和糖类组成。 7.(08宁夏卷·29)(23分)回答下列Ⅱ题 Ⅱ、已知蛋白质混合液中硫酸铵浓度的不同可以使不同种类的蛋白质析出(或沉淀),随着硫酸铵浓度增加,混合液中蛋白质析出的种类和总量增加。下表是某蛋白质混合液中的不同蛋白质从开始析出到完全析出所需要的蛋白质混合液中的硫酸铵浓度范围。
请据表回答: ⑴若只完全析出甲蛋白,混合液中最合适的硫酸铵浓度应为 。 ⑵向该蛋白质混合液中加入硫酸铵溶液(或硫酸铵),使混合液中的硫酸铵浓度达到30%,会析出若干种蛋白质,它们分别是 。 ⑶通过改变混合液中硫酸铵的浓度 (能、不能)从混合液中得到所有的、不含有其他蛋白质的乙蛋白,原因是 。 ⑷简要写出从该蛋白质混合液中分离出全部丁蛋白的实验设计思路。
蛋白质混合液中的硫酸铵浓度(%) 析出的蛋白质 15~20 甲蛋白质 23~30 乙蛋白质 25~35 丙蛋白质 38~40 丁蛋白质 ⑸如果蛋白质析出物中还含有一定量的硫酸铵,可用半透膜除去析出物中的硫酸铵。用半透膜能除去析出物中硫酸铵的原理是 。 答案:Ⅱ⑴20% ⑵甲蛋白、乙蛋白、丙蛋白 ⑶不能 乙蛋白和丙蛋白析出所需的硫酸铵浓度范围有重叠 ⑷向该蛋白质混合液中加入硫酸铵溶液(或硫酸铵),使其浓度达到35%(或35%≤硫酸铵溶液≤38%范围内任意一个浓度),分离析出物与溶液,保留溶液。取保留溶液,再加入硫酸铵溶液(或加入硫酸铵),使硫酸铵在溶液中的浓度达到40%(或40%以上),分离析出物与溶液,析出物即为丁蛋白。 ⑸半透膜是一种选择透过性膜,只允许小分子的硫酸铵通过,不允许大分子蛋白质通过。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有关实验图表、数据的处理与分析能力。本内容涉及了蛋白质的盐析性质,其原理是“不同浓度的硫酸铵可以使不同种类的蛋白质析出(或沉淀),蛋白质析出的种类和总量随着硫酸铵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可根据这一原理来分离、提取蛋白质。由表中信息可知:只完全析出甲蛋白的最适硫酸铵浓度应为20%;使蛋白质混合溶液的硫酸铵浓度达到30%,析出的蛋白质分别是甲、乙、丙三种蛋白质;由于乙、丙两种蛋白质析出所需要的硫酸铵浓度范围有重叠,所以不能从混合液中得到不含其他蛋白质的所有的乙蛋白;若要从蛋白质混合液中分离出全部的丁蛋白,其设计思路应该为:向混合液中加入硫酸铵,使混合液的浓度达到35%至38%之间,将甲、乙、丙三种蛋白质全部析出除去并获得溶液,再向保留的溶液中加入硫酸铵,使其浓度达到40%或以上,析出并保留析出物(丁蛋白)。 本题还涉及半透膜问题。半透膜只允许小分子透过而不允许大分子通过的性质,根据此性质可将析出的蛋白质中的硫酸铵除去。 8.(2008全国理综I卷 .30)回答下列Ⅰ小题 Ⅰ.图中A、B曲线分别表示在适宜的条件下,一定时间内某一必需矿质元素从大麦幼根不同部位向茎叶的输出量和在大麦幼根相应部位积累量的变化。请回答: (1)只依据B曲线 (能、不能)确定幼根20~60mm部位对该矿质元素的吸收量,理由是 。 (2)一般情况下,土壤中该矿质元素的浓度比根细胞中的浓度 ,所以,幼根表皮细胞通过 方式吸收土壤中的矿质元素。缺氧条件下,根对该矿质元素的吸收量 ,原因是 。 (3)若大麦吸收矿质元素不足,老叶首先表现缺乏该矿质元素的症状,说明该矿质元素 (能、不能)被植物体再度利用。在不同的生长发育时期,大麦对该矿质元素的需要量 (相同、不相同)。 (4)该大麦根大量吸收该矿质元素的部位与大量吸收其他矿质元素的部位 (相同、不相同),该部位称为 。 答案:(1)不能 该部位对该矿质元素的吸收量等于输出量与积累量之和,只考虑B曲线只能得到积累量的数据,积累量不等于吸收量 (2)低 主动运输 减少 主动运输需要能量,缺氧时根细胞呼吸作用低,产生能量少 (3)能 不同 (4)相同 成熟区 解析:本题综合考查有关植物代谢的知识。B曲为积累量,积累量=吸收量-输出量。若只看B曲线而不看A曲线(代表输出量),不能确定输出量,因而吸收量也不能确定。成熟曲吸收矿质元素的方式是主动运输,消耗呼吸作用生成的ATP,故缺氧时能量供应不足从而影响主动运输。当缺乏能被再度利用的元素时,代谢旺盛的幼叶可以从衰老的老叶中夺取,故幼叶正常而老叶出现缺乏症。 9.(08全国卷II.30)(25分)回答下列Ⅰ、Ⅱ小题 Ⅰ.香蕉果实成熟过程中,果实中的贮藏物不断代谢转化,香蕉逐渐变甜。图A中Ⅰ、Ⅱ两条曲线分别表示香蕉果实成熟过程中两种物质含量的变化趋势, 请回答:
取成熟到第X天和第Y天的等量香蕉果肉,分别加等量的蒸馏水制成提取液,然后在a、b试管中各加5mL第X天的提取液,在c、d试管中各加5mL第Y天的提取液。如图B (1)在a、c试管中各加入等量碘液后,a管呈蓝色,与a管相比c管的颜色更____________,两管中被检测的物质是____________,图A中标示这种物质含量变化趋势的曲线是____________。 (2)在b、d试管中加入等量的斐林试剂,煮沸后,b管呈砖红色,与b管相比d管的颜色更____________,两管中被检测的物质是____________,图A中表示这种物质含量变化趋势的曲线是____________。 (3)已知乙烯利能增加细胞内乙烯的含量,如果在第X天喷施乙烯利,从第X天开始,曲线I将呈现出___________(加快、减慢)下降的趋势,曲线Ⅱ将呈现出_________(加快、减慢)上升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