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语法
完整版)汉语语法基础知识

完整版)汉语语法基础知识汉语语法基础知识词类和词性词类是指词在语法上的分类,把汉语里的所有词根据它们的词汇意义和语法特点进行分类,得出的结果就是词类。
现代汉语教学系统把词分为十二类。
实词可以分为:名词:表示人或事物名称的词叫名词,如老师、学生、作家、工人、鲁迅、天、地、花、草、天空、海洋、方法、科学、法律、事业、北京、青岛、黄河、长江、三味书屋、东、西、南、北、上、下、前、后、左、右、里、外、内、中、间、旁、以前、以南、之下、之后、东边、西面、里头、早晨、正午、晚上、半夜、上午、白天、夏天、立秋、今天、星期二。
动词:表示动作行为、发展变化、心理活动等意义的词叫动词,如穿、跳、走、纪念、朗诵、有、增加、缩小、扩大、发生、想、懊悔、喜欢、担心、应该、应当、能够、愿意、必须、敢、肯、会、能、要、可以、上、下、来、去、上去、下去、进来、进去、起来、上来、是、就是、正是、使、让、派、请、叫、要求、命令、推举、允许、鼓动、鼓励。
形容词:表示事物的形状、性质或状态的词叫形容词,如大、小、高、圆、长、短、高大、肥胖、好、坏、镇定、勇敢、乐观、伟大、优秀、愉快、慌张、急躁、迅速、朦胧、桔红。
数词:表示数目的词叫数词,如一、二、千、万、亿、第一、三叔、三年级、六楼、初五、老三、三分之一、九成、三倍、十倍、翻一番、十几概数、十余人、三十多岁、两三个、成千上万、很多人。
量词:表示事物单位或行为、动作单位的词叫量词,如个、位、尺、只、台、条、批、帮、群、套、双、副、对、类、些、点、丈、尺、里、亩、次、回、下、趟、遍、阵、场、遭、焉,也可以借用跟动作有关的事物的名词,如画一笔、切一刀、工作一星期、研究一下午、踢一脚、送一车。
在现代汉语中,数词本身只表示抽象的数的概念,在计算事物或动作的数量时,数词的后面必须加上量词。
数词跟量词连用就是数量词。
代词是一类具有指示、代替作用的词汇。
根据其指代对象的不同,代词可分为人称代词、指示代词和疑问代词。
汉语语法基础知识(完整版)

汉语语法基础知识词类和词性(一)知识概述词类是指词在语法上的分类,也就是把汉语里的所有词,根据它们的词汇意义和语法特点进行分类,这样得出的结果就是词类。
现代汉语教学系统把词分为十二类:实词可以分为:1、名词:表示人或事物名称的词叫名词。
(1)表示人:老师、学生、作家、工人、鲁迅(2)具体事物:天、地、花、草、天空、海洋(3)抽象概念:方法、科学、法律、事业(4)处所:北京、青岛、黄河、长江、三味书屋(5)方位:东、西、南、北、上、下、前、后、左、右、里、外、内、中、间、旁、以前、以南、之下、之后、东边、西面、里头。
(6)时间:早晨、正午、晚上、半夜、上午、白天、夏天、立秋、今天、星期二2、动词:表示动作行为、发展变化、心理活动等意义的词叫动词。
(1) 动作行为:穿、跳、走、纪念、朗诵。
(2) 存在变化:有、增加、缩小、扩大、发生。
(3) 心理活动:想、懊悔、喜欢、担心。
(4) 可能意愿:应该、应当、能够、愿意、必须、敢、肯、会、能、要、可以。
(5) 趋向:上、下、来、去、上去、下去、进来、进去、起来、上来。
(6) 判断:是、就是、正是(7) 使令:使、让、派、请、叫、要求、命令、推举、允许、鼓动、鼓励。
3、形容词:表示事物的形状、性质或状态的词叫形容词。
(1)形状:大、小、高、圆、长、短、高大、肥胖。
(2)性质:好、坏、镇定、勇敢、乐观、伟大、优秀(3)状态:愉快、慌张、急躁、迅速、朦胧、桔红4、数词:表示数目的词叫数词。
(1)基数(确数)一、二、千、万、亿(2)序数:第一、三叔、三年级、六楼、初五、老三。
(3)分数:三分之一、九成(4)倍数:三倍、十倍、翻一番(5)概数:十几概数、十余人、三十多岁、两三个、成千上万、很多人5、量词:表示事物单位或行为、动作单位的词叫量词。
无量(表示人或事物单位的词)(1)个体:个、位、尺、只、台、条(2)集体:批、帮、群、套、双、副、对、类(3)不定量:些、点(4)度量衡:丈、尺、里、亩动量(表示动作行为的单位)次、回、下、趟、遍、阵、场、遭、焉动量词也可以借用跟动作有关的事物的名词。
汉语语法 构词法

汉语语法构词法汉语语法与构词法汉语语法是研究汉语句子结构和句子成分之间的关系的学科。
它主要包括词法、句法和语义等方面的内容。
而构词法是研究词的构成和形态变化的规律的学科。
汉语语法和构词法是汉语研究的重要分支,对于学习和理解汉语的规律和特点具有重要意义。
汉语语法的基本特点是以词为基本单位,句子的结构是由各种词汇组成的。
在汉语中,词汇的构成方式多种多样,可以通过词根、前缀、后缀、偏旁部首等方式进行构成。
构词法研究的就是这些构成方式的规律和特点。
汉语的构词法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1. 词根构词法:词根是构成词汇的基本单位,它具有独立的词义。
通过词根可以构成不同的词汇,比如“人”是一个常用的词根,可以构成“人民”、“人类”、“人事”等词汇。
2. 前缀构词法:前缀是位于词根前面的词缀,可以改变词的词义。
比如,“不”是一个常用的前缀,可以表示否定或相反的意义,比如“不好”、“不高兴”。
3. 后缀构词法:后缀是位于词根后面的词缀,也可以改变词的词义。
比如,“化”是一个常用的后缀,可以表示使变化的意义,比如“变化”、“化学”。
4. 偏旁部首构词法:偏旁部首是汉字中具有一定意义的部分,通过组合不同的偏旁部首可以构成不同的词汇。
比如,“木”是一个常用的偏旁部首,可以构成“林”、“森”等词汇。
汉语语法和构词法的研究对于汉语的学习和理解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学习汉语的语法和构词法,可以更好地掌握汉语的表达方式,提高汉语的运用能力。
同时,了解汉语的语法和构词法规律,也可以帮助我们正确理解和解读汉语文本,避免歧义或错误信息的产生。
汉语语法和构词法是汉语研究中的重要内容,它们相互关联,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汉语的基本规律和特点。
通过学习和掌握汉语的语法和构词法,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汉语,提高汉语的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
希望大家能够重视汉语语法和构词法的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汉语水平。
汉语语法

(定)主+[状]谓<补>+(定)宾=======||——————~~~~~~汉语中的主,谓,宾,定,状,补,中心的具体概念1、主语主语是谓语陈述的对象(1)常作主语的词、短语、结构及例句①名词作主语例如:现在是北京时间七点整(时间名词作主语)在花园的东南角矗立着一尊雕塑。
(方位名词作主语)②代词作主语例如:她觉得大家的意见有可取之处。
这是科研工作者潜心研究的结果。
③动作作主语例如:调查已经结束了。
笑比哭好。
④形容词作主语例如:优雅是一种风度。
虚心使人进步。
⑤数词作主语例如:八是四的两倍。
十五是阳历的九号⑥短语作主语例如:抗击非典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动宾短语)2、谓语谓语是对主语加以陈述的。
(1)常作谓语的词、短语、结构及例句动词和形容词作谓语动词和形容词经常作谓语。
动词和形容词单独作谓语的时候,一般需要在后面加上语气词、动态助词等成分。
例如:那座年久失修的木桥塌了。
(动词)果园里的樱桃熟了。
(形容词)动词和形容词作谓语时常含有对照或比较的意思,一般出现在复句中。
例如:你不去,我去。
(动词)款式新颖,面料舒适。
(形容词)动词和形容词在对话中常常单独作谓语。
例如:你听(瞧/看/说/来/坐)!——这儿离西单近还是离公主坟近?——公主坟近。
动词的重叠形式可以单独作谓语。
例如:咱俩说说。
领导研究研究。
②名词作谓语例如:今天星期一。
明天护士节。
③代词作谓语例如:你的考试成绩怎么样?我说的就这些。
④数量词作谓语例如:火红的枫叶一大片。
一打铅笔十二只。
⑤短语作谓语例如:他成绩斐然。
(主谓短语)他在图书馆查资料。
(动宾短语)她走熟悉的林荫路上。
(动补短语)人们称他是“活雷锋”。
(兼语短语)全班讨论并通过了班长人选。
(并列短语)(2)合成谓语的类型①判断词“是”通常和它后面所带的词语组成合成谓语。
例如:雷锋是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
(判断词“是”和名词“战士”组成合成谓语)②动词前面加能愿动词组成合成谓语。
(完整版)现代汉语语法知识

现代汉语语法知识一、语法知识概括(一)词类汉语的词能够分为 12 类。
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和代词是实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拟声词和叹词是虚词。
名词:表示人和事物的名称的实词。
如:"黄瓜、白菜、拖沓机、计算机"。
表示专用名称的叫做 "专用名词 ",如 " 云南、上海、李白、白居易"。
表示抽象事物的名称的叫做 "抽象名词 " ,如 " 范围、思想、质量、道德、友情、方法 " 。
表示方向的叫做 " 方向名词 " ,如 "上""下 "" 左"" 右"" 前"" 后"" 中"" 东"" 西"" 南""北"" 前方 ""后边 ""东边 "" 南面 "" 中间"等。
动词:动词表示人或事物的动作、行为、发展、变化。
有的动词表示一般的动作,如:来、去、说、走、跑、学习、腾飞、审察、认识"等。
有的动词表示心理活动,如 "想、重视、着重、敬爱、认识、相信、钦佩、挂念 " 等,这样的动词前方常常能够加上 "很、十分 "。
有的动词表示能够、愿意这些意思,叫做 "能愿动词 ",它们是 "能、要、应、肯、敢、得( dei)、能够、应当、应当、愿意、能够、可能、一定 ",这些能愿动词经常用在一般的动词前方,如 " 得去、能够做、能够考虑、愿意学习、应当说明、可能发展 "。
(完整版)汉语语法基础知识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完整版)汉语语法基础知识汉语语法基础知识词类与词性(一)知识概述词类就是指词在语法上得分类,也就就是把汉语里得所有词,根据它们得词汇意义与语法特点进行分类,这样得出得结果就就是词类。
现代汉语教学系统把词分为十二类:实词可以分为:1、名词:表示人或事物名称得词叫名词、(1) 表示人:老师、学生、作家、工人、鲁迅(2) 具体事物:天、地、花、草、天空、海洋(3) 抽象概念:方法、科学、法律、事业(4) 处所:北京、青岛、黄河、长江、三味书屋(5) 方位:东、西、南、北、上、下、前、后、左、右、里、外、内、中、间、旁、以前、以南、之下、之后、东边、西面、里头。
(6) 时间:早晨、正午、晚上、半夜、上午、白天、夏天、立秋、今天、星期二2、动词:表示动作行为、发展变化、心理活动等意义得词叫动词。
(1) 动作行为:穿、跳、走、纪念、朗诵。
(2) 存在变化:有、增加、缩小、扩大、发生、(3) 心理活动:想、懊悔、喜欢、担心。
(4) 可能意愿:应该、应当、能够、愿意、必须、敢、肯、会、能、要、可以。
(5) 趋向:上、下、来、去、上去、下去、进来、进去、起来、上来。
(6) 判断:就是、就就是、正就是(7) 使令:使、让、派、请、叫、要求、命令、推举、允许、鼓动、鼓励、3、形容词:表示事物得形状、性质或状态得词叫形容词。
(1) 形状:大、小、高、圆、长、短、高大、肥胖。
(2) 性质:好、坏、镇定、勇敢、乐观、伟大、优秀(3) 状态:愉快、慌张、急躁、迅速、朦胧、桔红4、数词:表示数目得词叫数词。
(1) 基数(确数)一、二、千、万、亿(2)序数:第一、三叔、三年级、六楼、初五、老三。
(3)分数:三分之一、九成(4)倍数:三倍、十倍、翻一番(5) 概数:十几概数、十余人、三十多岁、两三个、成千上万、很多人5、量词:表示事物单位或行为、动作单位得词叫量词。
无量(表示人或事物单位得词)(1)个体:个、位、尺、只、台、条(2)集体:批、帮、群、套、双、副、对、类(3)不定量:些、点(4)度量衡:丈、尺、里、亩动量(表示动作行为得单位) 次、回、下、趟、遍、阵、场、遭、焉动量词也可以借用跟动作有关得事物得名词。
汉语中常用的语法手段

汉语中常用的语法手段
汉语是一种以音节为基本单位的语言,其语法结构相对简单,但也有一些常用的语法手段:
一、词序变化
汉语中词序的变化较为灵活,通常可以通过改变词语的顺序来表达不同的意思,例如:“我爱你”、“你爱我”,虽然词语相同,但是由于词序不同,表达的意思也不同。
二、语气助词
汉语中有很多语气助词,例如“吗”、“呢”、“啊”、“嘛”等等,这些助词可以帮助语言表达更加准确的意思,例如:“你吃了吗”中的“吗”就是疑问语气助词。
三、量词
汉语中使用量词来表示数量,例如:“一本书”、“两个苹果”,量词通常放在名词之后,可以用来表示不同的计量单位。
四、动词短语
汉语中动词短语常用来表达不同的动作和状态,例如:“看电影”、“吃饭”、“跳舞”等等。
五、连词
汉语中有很多连词,例如“和”、“或”、“但是”、“因为”等等,这些连词可以帮助语言表达更加复杂的意思,用来表达不同的语言关系。
总之,以上是汉语中常用的语法手段,它们的灵活运用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汉语5种基本语法结构

汉语5种基本语法结构汉语是世界上最古老、最丰富的语言之一,它拥有丰富多彩的语法结构,其中最基本的有五种。
这五种基本语法结构是:主谓结构、主谓宾结构、主系表结构、并列结构和独立结构。
在本文中,我们将详细讨论这五种基本语法结构的特点、用法和应用。
一、主谓结构主谓结构是汉语中最基本的语法结构,通常由一个主语和一个谓语组成。
主语指的是句子中的主要名词或代词,而谓语则指的是句子中的动词或形容词。
主谓结构通常用来表达简单的陈述句,例如:“他跑了。
”、“她很漂亮。
”、“我们学习汉语。
”二、主谓宾结构主谓宾结构是指由一个主语、一个谓语和一个宾语组成的语法结构。
主语和谓语的作用和主谓结构相同,而宾语则指的是句子中的动作对象。
主谓宾结构通常用来表达动作的完成或者动作的影响,例如:“我吃了一个苹果。
”、“他教我中文。
”、“我们看电影。
”三、主系表结构主系表结构是指由一个主语、一个系动词和一个表语组成的语法结构。
主语和系动词的作用和主谓结构相同,而表语则指的是句子中的形容词、名词或者介词短语。
主系表结构通常用来表达状态、特征或属性,例如:“他很高。
”、“这个苹果很甜。
”、“我在学习中文。
”四、并列结构并列结构是指由两个或多个并列的句子组成的语法结构。
这些句子通常由逗号或者分号分隔开来,或者用连词连接起来。
并列结构通常用来表达相似或者相反的意思,例如:“他喜欢打篮球,她喜欢跑步。
”、“我喜欢吃水果,但是我不喜欢吃蔬菜。
”五、独立结构独立结构是指不依赖于其他部分的语法结构,通常由单个词或短语组成。
独立结构通常用来表达强调或者感叹,例如:“好啊!”、“真的吗?”、“不可能!”总之,这五种基本语法结构是汉语语法的基石,它们可以组成无数种复杂的语言结构。
掌握这些基本结构的使用方法和应用场景,对于学习汉语和提高汉语水平都非常重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年6月18日网上收集整理 汉语语法 简介 标准汉语语法中最大的特点是没有严格意义的形态变化。名词没有格的变化,也没有性和数的区别。动词不分人称,也没有时态。这一不同于欧洲语言的特点,使得在历史上很长一段时间内,汉语被很多语言学家认为没有语法也没有词类,直到20世纪著名历史学家威尔·杜兰在《文明的故事》第一卷《东方的遗产》一书中仍然认为汉语没有语法和词类。现在的一种观点认为,汉语有语法也有词类,只是它的语法不同于欧洲语言,而且一个词语存在多词性现象。 汉语语法的另外一个特点是省略。不影响大概意思的词往往省略掉。 语素
一.语素和语素分类: 语素是最小的语音语义结合体,是最小的语言单位。语素按音节分类可以分成: ①单音节语素:如土、人、水、风、子、民、大、海等。 ②双音节语素,组成该语素的两个音节合起来才有意思,分开来没有与该语素有关的意义,双音节语素主要包括联绵字、外来词和专用名词。 A.双声,声母相同的联绵字:如琵琶、乒乓、澎湃、鞑靼、尴尬、荆棘、蜘蛛、踯躅、踌躇、仿佛、瓜葛、忐忑、淘汰、饕餮、倜傥、含糊、慷慨、叮当、蹊跷、玲珑、犹豫等。 B.叠韵,韵母相同的联绵字:如从容、葱茏、葫芦、糊涂、匍匐、灿烂、蜿蜒、苍茫、朦胧、苍莽、邋遢、罗嗦、怂恿、螳螂、桫椤、倥侗、蜻蜓、轰隆、当啷、惝恍、魍魉、缥缈、飘渺、耷拉等。 C.非双声叠韵联绵字:如蜈蚣、蓊郁、珊瑚、疙瘩、蚯蚓、惺忪、铃铛、奚落、褡裢、茉莉、蚂螂、窟窿、伉俪、蝴蝶、笊篱、蹦达、蟪蛄、狡狯、狡猾、蛤蚧、蛤蜊、牡丹、磅礴、提溜等。 D.外来词,由汉语以外的其他语种音译过来的词语。如干部、涤纶、甲克(夹克)、的士、巴士、尼龙、吉普、坦克、芭蕾、哒爹等。 E.专用名词,主要是地名、人和事物名称。如纽约、巴黎、北京、苏轼、李白、孔子、萝卜、菠菜、番茄、红薯等。 ③多音节语素,主要是拟声词、专用名词和音译外来词。如:喜马拉雅、珠穆朗玛、安迪斯、法兰克福、奥林匹克、白兰地、凡士林、噼里啪啦、淅淅沥沥、马克思主义、中华人民共和国。 词 二.词
词是由语素组成的最小的造句单位。有两种分类方式,1、按构成方式分单纯词和合成词;2、按词性分为实词和虚词 A 从构成方式来看,可以分成: ①单纯词:由一个语素组成的词,自由的单音节语素和所有的双音节、多音节语素都可以组成单纯词。如:山、水、天、地、人、有、土、红、凑;仿佛、苍茫、蜈蚣、琉璃、参差、蹉跎;敌敌畏、阿司匹林、萨克斯、麦克风等。 ②合成词: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语素组成的词。 B 从词性来看,可以分成: ①实词(共6个),有实际意义的词,包括: (1.名词:表示人或事物名称的词。 有人物名词:如学生、群众、老头、妇女、同志、叔叔、维吾尔族、酒鬼等; 有事物名词:如笔、杉木、蜗牛、猎豹、奥托、棒球、战斗机、冥王星、思想、中学、物理、过程等; 有时间名词:如上午、过去、将来、午夜、三更、甲戊、世纪等; 有方位名词:如东南、上面、前方、内部、中间等。 (2.动词:表示动作行为及发展变化的词。 有行为动词:如跑、唱、喝、敲、吆喝、盯、踢、闻、听、摸; 有发展动词:如生长、枯萎、发芽、结果、产卵; 有心理动词:如喜欢、恨、气愤、觉得、思考、厌恶; 有存现动词:如消失、显现、有、丢失、幻灭; 有使令动词:如使、让、令、禁止、勒令; 有能愿动词:如会、愿意、可以、能够、宁可; 有趋向动词:如来、去、上、下; 有判断动词:如是、为、乃。 (3.形容词,表示事物性质、状貌特征的词。 有表示形状的:如大、高、胖、瘪、细、壮; 有表示性质的:如甜、好、香、漂亮、圆滑、机智、单调; 有表示状态的:如快、浓、满、多、迅速、悄悄。 (4.数词,表示事物数目的词。 有确数词:如1、2、3、一、二、三、壹、贰、叁、二分之一、3.45; 有概数:如几、一些、左右、以下、余; 有序数:如第一、第二、老大、老三、初九、初十。 (5.量词,表示事物或动作的单位。 有名量词:如尺、寸、里、公里、斤、两、辆、角、元; 有动量词:如把、次、趟、下、回、声、脚、幢、座。 (6.代词,能代替事物名称的词。 有人称代词:如我、你、它、她们、大家、咱们; 有疑问代词:如谁、什么、怎么、哪里、为什么、何以; 有指示代词:这、那、那里、那边。 ②虚词,没有实在意义的词。包括: (1.副词, 起修饰或限制动词或形容词作用、表程度或范围的词。 有程度副词:如很、极、非常、太、过分等; 有时间副词:如已、刚、才、将、要等; 有范围副词:如都、全、总、只、仅等; 有情态副词:如正好、果然、刚好、依然、全然、悄然等; 有语气副词:如准保、确实、不、没有、岂、难道、尤其、甚至、绝对等; 有重复副词:如又、再、还、仍等。 (2.介词,用在名词、代词或名词性词组前边,合起来表示方向、对象等的词。如:从、往、在、当、把、对、同、为、以、比、跟、被、由于、除了等。 (3.连词,连接词、短语或句子的词。如和、同、跟、不但、而且、只要、而且、与其、尚且等。 (4.助词,附着在别的词后面、独立性差、无实义的一种特殊的虚词。汉语中 有结构助词:如的、地、得、所等; 有时态助词:如着、了、过等; 有语气助词:如呢、吧、吗、哟、哩、呀、啥等。 (5.叹词,表示感叹或者呼唤答应的词。如啊、哎、哦、噢、哼、呸、呀等。 (6.拟声词,模拟事物的声音的词。如哗哗、轰隆隆、淅淅沥沥、咚咚、噼里啪啦、哗啦啦、滴答、喔喔、旺旺、喵喵、唧唧、叽叽喳喳、啪啪等。 ③汉语中的一词多义多用现象。如(1.他(人称代词)怎么(疑问代词)还(语气副词)不(语气副词)来(行为动词)呀(叹词)? (2.下回(量词)我(人称代词)还(重复副词)来。 (3.有(存现动词)借(行为动词)有(存现动词)还(行为动词),再(重复副词)借(行为动词)不(语气副词)难(形容词)。 三.短语和短语的类型
短语,也称词组,是词和词组合成的语言单位。根据其构成方式可以分成: ①并列短语,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名词、动词、形容词并列组成的短语。如老师和同学、调查研究、培养和提高、万紫千红、理直气壮、丰功伟绩、是非黑白等。 ②偏正短语,词和词按修饰关系构成的短语,由定语或状语加中心词组成。如我的老师、一个顾客、伟大的人民、世外桃源;小心观察、更加坚决、突然发现、非常壮观、相当迅速。 ③动宾短语,词和词按照支配关系构成的短语,由动词和宾语组成。如吃晚饭、盖房子、歌唱祖国、顾全大局、关心集体、饱经风霜、理清思路等。 ④动补短语,词和词按照补充关系构成的短语,由动词或形容词加上补语组成。如看明白、想得太多、送出去、住一宿、说两句、红得发紫、害怕得要命、好得很、傻呆了、漂亮极了。 ⑤主谓短语,词和词按照陈述关系构成的短语,由主语和谓语组成。如心情舒畅、人声鼎沸、春光明媚、好人一生平安、月儿弯弯照九州等。 ⑥介宾短语,由介词加上宾语组成的短语。如从山中来、向沙漠进军、为人民服务、因下雨中止、在教室、当太阳升起的时候等。 ⑦复指短语,由两个所指意思基本一致的词构成的短语。如故乡四川、伟大领袖毛泽东、酒仙李白、智多星吴用、小明他们、天王刘德华等。 ⑧连动短语,由动词或动词短语连用而成的短语。如踢球去、领书去、画蛇添足、守株待兔、买菜回来、打靶归来等。 ⑨兼语短语,由一个动宾短语和一个主谓短语套合构成的短语。如叫你不要讲话、让他把话说完、引狼入室、请君入瓮、引人入胜、使羊将狼、放虎归山等。 ⑩特殊短语:(1.“所”字短语。如所讲的、所见、所想、所不愿看到的等;(2.“的”字短语。如我们的、看见的、婆婆妈妈的、匪夷所思的等;(3.能愿短语。如能看见、会说话、愿意听命、可以出发、宁可缺席等;数量短语,由数词和量词组合成的短语,如一群、一条、一箩筐、两趟、四十年。 按照语法功能,短语可以分为名词短语、形容词短语、动词短语、主谓短语、介宾短语等。 四.句子和句子分类。
句子是由词或短语构成的语言单位,能表达一个相对完整的意思,能完成一次简单的交际任务,在语音上有一定的语调,表示陈述、疑问、祈使、感叹的语气,在书面上用句号、问号、感叹号表示出来。 完整的句子结构是: (定)主//[状]谓+(定)宾 例如:(我们)学生||[一定][要]学<好>(专业)课程 定语用在主语前面,是修饰限制主语或宾语的中心语的 如:“(冬天里)的春天” 补语用在谓语的后面,是补充说明谓语中心语的 如:“辨认<仔细>”
句子成分 1、主语 主语是谓语陈述的对象,指明说的是“什么人”或“什么事物”。例如: (1)中国人民志气高。 (2)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是亿万人民群众的切身事业。 2、谓语 谓语是陈述主语的,说明主语的,说明主语“是什么”或怎么样“。例如: (1)满天乌云顿时消散了。 (2)树叶黄了。 (3)小王今年十六岁。 (4)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5)明天星期日。 (6)什么书他都看。 3、宾语 宾语在动词后面,表示动作、行为涉及的人或事物,回答“谁”或“什么”一类问题。例如: (1)什么叫信息? (2)门口围着一群看热闹的。 (3)马克思认为知识是进行斗争和为无产阶级解放事业服务的手段。 4、定语 定语是名语或代词前面的连带成分,用来修饰限制名词或代词,表示人或事物性质、状态、数量、所属等。例如: (1)那(沉甸甸)的稻谷,象一垄垄(全黄)的珍珠。 (2)(三杯)美酒敬亲人。 (3)雪野中有(血红)的宝珠山茶,(白中隐青)的(单瓣)梅花。 (4)(中国)的历史有(自己)的特点。 5、状语 状语是动词或形容词前面的连带成分,用来修饰、限制动词或形容词,表示动作的状态、方式、时间、处所或程度等。例如: (1)他[已经]走了。 (2)咱们[北京]见。 (3)歌声[把王老师]带入深沉的回忆。 (4)科学[终于以伟大的不可抑制的力量]战胜了神权。 副词、形容词经常作状语,表时间、处所的名词经常作状语,一般名词不作状语。动词中除助动词外,一般动词很少作状语,介词短语常作状语。一般状语紧连在中心高速的前边,但表时间、处所、目的的名词或介词短语作状语时,可以放在主语的前边,如,[在杭州]我们游览了西湖胜景。 6.补语 补语是动词或形容词后面的连带成分,一般用来补充说明动作、行为的情况、结果、程度、趋向、时间、处所、数量、形状等。例如: (1)广大人民干得〈热火朝天〉。 (2)他写的字比原来不是好〈一点〉,而是好得〈多〉。 (3)他生〈于1918年〉。 (4)他坐〈在桌子旁〉。 (5)颜色是那么浓,浓得〈好像要流下来似的〉。 7.独立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