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与二月河先生二三事》阅读练习及答案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3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同步练习

七下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同步练习一. 基础知识。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鞠躬尽瘁.()丁卯.年()修润.( ) 诲.人不倦( )商酌.( ) 恳.切( ) 譬.如( ) 不耻.下问( )累赘.( ) 别扭.( ) 拖沓.( ) 颠沛.流离( )妥帖.( ) 朦胧.( ) 生疏.( )2.解释词语。
南腔北调:颠沛流离:不耻下问:诲人不倦:商酌:不妥:付之一笑:累赘:别扭:拖沓:以身作则:3.标点符号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有时使我想到《论语》上的话,一处是“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
”一处是:“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B.他说:“不必客气。
这样反而费事,还是直接改上。
不限于语言,有什么不妥都改。
千万不要慎重,怕改得不妥。
我觉得不妥再改回来。
”C.所以只能默祝老人能够如《尚书》所说:“皇天无亲,惟德是辅。
”D.决定之后,叶圣陶先生监督执行,于是“做”和“作”就有了明确的分工。
4.对课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写这篇文章的原因是赞美叶圣陶先生作品的易读性。
B.叶圣陶先生的语文主张是“写话”。
一旦写的不像“话”,就坚决改。
因为有些人写文章出现一些废字,但又不肯删去,叶圣陶先生很重视文风的简洁。
C.作者通过一些典型事例让我们看到了一个躬行君子、堪为师表的忠厚长者独具而可贵的精神风貌,宽以待人,严以律己,叶圣陶先生做到了。
D.在叶圣陶的作品中易读性是一个显著特征。
强调词语的运用。
他认为文章是为读者而作的,同时他把文章看作是读者与作者交流的工具。
5.填空。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作者是,原名张璇,著名学者、、。
主要从事语文、古代文学及思想史的研究。
是二十世纪末未名湖畔三雅士之一,与季羡林、金克木合称“燕园三老”。
季羡林先生称赞他为“、、、、”。
许怡评价他涉猎广泛,博闻强记,遍及文史、古典、佛学、哲学诸多领域,人称“杂家”。
叶圣陶(1894-1988),名绍钧,字,人,著名家、著名。
早期代表作长篇小说《倪焕之》。
高贤信《忆与二月河先生二三事》阅读练习与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7题。
(12分)忆与二月河先生二三事高贤信①初识先生是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
②那时我正奋战在省内外交通公路建设第一线。
当时的高速公路建设指挥长曾在方城县做下乡知青多年对南阳有着深厚的感情。
我从项目一线回宛之际他特意嘱托我去看望二月河先生并讨要新作签名。
因此我与先生约定到家面叙。
那是一个傍晚时分刚一走进大门就看到一个表面锈迹斑斑的煤炉上架着一个没有盖锅盖的铝锅锅内几节羊骨头随着沸腾的汤水起起伏伏蒸腾的热气在这凹凸不平的沧桑老锅中逸散开来。
先生迎我进屋后我匆匆浏览了这位已是著名作家的斗室。
方寸之地陈设甚是简单一张不大的书桌上随意摆放着一些作品手稿。
我与先生就在书房内促膝而谈。
当我提起“南唐北凌”之说时先生很是高兴却谦虚地说自己是没法与唐浩明先生相比的。
还有一个印象较深的话题是先生参评“茅盾文学奖”未达一事在他的脸上我看不到一丝芥蒂。
③与二月河先生结识后我不时受朋友之托找先生讨取签名。
但由于工作繁忙深谈不多。
适逢2004年初夏田永清将军回宛卧龙区档案馆的吕琦女士热心地邀请我参加了田将军与二月河先生的餐叙。
当时我们谈到美丽的白河先生朗声道:“我们的白河水面是好几个西湖!”他为母亲河的烟波浩渺、格局之大而感到自豪。
出于对西湖千百年来所形成的文化积淀的浅显认知我就不恭地与先生争论了起来。
先生听后思忖良久对我的说法未置可否。
而后先生在散文《初记白河》中就提到要把白河的“学历”弄清楚刘秀“粜米渡口”应该就在白河这片方寸之地刘秀的妻子阴皇后也应随丈夫来了南阳在白河边“浣衣梳洗”;张衡、张仲景等南阳名人也应在白河边读过书在白河边游玩过。
同时先生多次在一些场合谈到白河提出“没有文化的白河是苍白的”主张把南阳的历史文化从“线装书”、博物馆走向群众。
④先生一生淡泊名利。
当500多万字的“落霞三部曲”问世后炙手可热好评如潮凡是有华人的地方都知道二月河而面对鲜花和掌声他称这是人生的“佐料”。
随着作品被改编为电视剧先生越发声名鹊起但他依旧朴素如初。
【精品】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期末考试卷》有答案解析

2020-2021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测试部编版语文七年级试题学校________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积累与运用(20分)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念天地之悠悠,__________________!(陈子昂《登幽州台歌》)(2)造化钟神秀,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杜甫《望岳》)(3)______________,自缘身在最高层。
(王安石《登飞来峰》)(4)______________,柳暗花明又一村。
(陆游《游山西村》)(5)落红不是无情物,_______________。
(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6)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_______________。
(周敦颐《爱莲说》)(7)《木兰诗》中,突出征途遥远、行军神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陋室铭》中,刘禹锡描写陋室优美环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 接到群众举报后,公安民警迅速出击,果断处置了这起打架斗殴。
B . 同学们在写作文时要说真话、抒真情,切忌不要无病呻吟。
C . 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及食用行为,关乎人们的生命安全,甚至是身体健康。
D . 全面提高广大市民的文明素养,是创造文明城市的关键。
3.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
在皓月当空的良宵,提醒会走出来对你说:注意风暴。
甲。
当我们大睁着眼睛枕戈待旦之时,风暴却像迟归的羊群,不知在哪里徘徊.①(A .huái B .huí)。
当我们实在乙(A .忍受B .容忍)不了等待灾难的煎熬时,我们甚至会恶意地丙(A .祈盼B .祈祷)风暴早些到来。
风暴终于姗姗地来了。
我们怅然发现,所做的准备多半是没有用的。
事先能够抵御的风险毕jìng②(A .竞B .竟)有限,世上无法预计的灾难却是无限的。
北京东城区届九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东城区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统一测试初三语文2015.1 一、基础•运用。
(共23分)(一)选择。
下面各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选出答案后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把对应题目的选项字母涂黑涂满。
(共12分。
每小题2分)1•下面语段中,根据拼音写汉字、给画线字注音以及填写词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胡屠户道:“我自倒运,把个女儿嫁与你这现世宝,历年以来,不知累了我多少。
如今不知因我积了甚么德,带qi首尔中了个相公,我所以带个酒来贺你。
”范进,叫浑家把肠子煮了,烫起酒来,在茅草棚下坐着。
A. 契xi oi g期期艾艾B.挈xi eng唯唯连声C.携xi en g温声细语D.锲xi mg豁然贯通2•下面语段中,依次填入关联词最恰当的一项是中国古典诗中含蓄的诗,不作铺陈直叙,通过淡墨勾勒之笔和曲折比兴之词,追求言外的意趣风神,其意象常常带有某种朦胧性和多义性。
含蓄的艺术魅力即在于此。
A. 由于而因而B. —边一边所以C.虽然但是不过D.不但而且甚至3. 结合语境,在下面横线处填写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写字算不算得是艺术,我们不妨从历史来考察一下,看看写字是不是有艺术价值。
就现存最古的甲骨文字看来,可知道当时文字制作者,在点线明朗悦目便于记忆外,已经注重到它个别与群体的装饰美图案美。
到铜器文字,这种努力尤其显然(商器文字如画,周器文字极重组织)。
此后大小篆的雄秀,秦权量上文字的整肃,汉碑碣的繁复变化,从而节省为章草,整齐成今隶,它那变革的原因,虽重在讲求便利,切合实用,然而①,』为这种超实用的意识②,方促其发展。
我们若有了这点认识,就权且承认写字是一种艺术,似乎算不得如何冒失了。
A. ①装饰图案始终存在②浸润流注B. ①始终有一种造型美的意识存在②影响深远C. ①装饰图案始终存在②影响深远D. ①始终有一种造型美的意识存在②浸润流注4. 日前,广电总局发出《关于广播电视节目和广告中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通知》,要求各类广播电视节目和广告严格按照规范写法和标准含义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字、词、短语、成语等,不得随意更换文字、变动结构或曲解内涵,不得在成语中随意插入网络语言或外国语言文字,不得使用或介绍根据网络语言仿照成语形式生造的词语。
北京市部分区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分类汇编: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含解析)

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北京市海淀区20202021学年度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二)阅读《记韦君宜》,完成17-19题。
(共9分)记韦君宜①韦君宜,人称“韦老太”,作家,原人民文学出版社总编辑、社长。
她那时还不算“老”,也没有什么“太”相,为什么会享有这样的称谓,我至今也没怎么弄明白。
我跟着人家叫她老太太【注】,习惯使然。
后来我愿意这么叫她,却是因为她的走相:不抬头,上身前倾,腋下夹个纸袋或不得法地挎个不讲究的包;臀部略略撅起,步幅大,脚下无声却落地有力,总是一副风风火火地去忙什么要紧事情的样子。
在楼梯上,在楼道里,在职工食堂夹着饭碗排队打饭,走到麦克风前去讲话……老太太都是这种走相。
②我笫一次见她时,并不清楚她是谁。
当时,人民文学出版社小说编辑室的组长李景峰来天津召开我和李定兴书稿《义和》的征求意见座谈会,与他同行的是一个身材很矮的女同志,他说她是“社领导”。
当李景峰对我说出她的姓名时,那神气似乎等待我的一番惊喜,但我却只是陌生又迟疑地朝她点头。
后来我才知道她在文坛上的名气,并恨自己的无知。
座谈会上我有些紧张,倒不是因为她是社领导,而是她几乎一言不发。
我不知该怎么跟她说话。
③会后,我请他们去一家小店吃饭。
店小人多凳子少,我便请韦君宜和李景峰守住小半张空桌子,我去排队买饭。
待我端着烧饼和牛肉回来,却见一位中年妇女正朝着韦君宜大喊大叫。
原来韦君宜没留意坐了她占的凳子。
中年妇女很凶地龇着长牙盛怒不息,韦君宜躲在一边也不解释,睁着圆圆一双小眼睛瞧着她,样子有点窝囊。
我们赶紧換个地方,就这样站着把东西吃完。
临回北京,韦君宜对我吞吞吐吐地说:“还叫你花了钱。
”这话虽短,却含着一种很恳切的谢意。
她分明是那种羞于表达、不善言谈的人!这就使我更加尴尬不安:让她远远跑来,站着吃一顿饭,无端受了那女人的训斥和恶气,还反过来对我诚恳地道谢。
④不久我被人民文学出版社借去修改这部书稿,住在北京朝内大街166号那幢灰色而陈旧的办公大楼的顶层。
忆儿时的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忆儿时的阅读理解题及答案文章里作者回忆儿时三件不能忘却的是。
回忆儿时的三件杀生取乐之事,让作者永远忏悔。
下面由店铺为你带来关于忆儿时的阅读答案,希望对你有帮助!忆儿时的阅读材料我回忆儿时,有三件不能忘却的事。
第一件是养蚕。
那是我五六岁时、我祖母在日的事。
我祖母是一个豪爽而善于享乐的人,良辰佳节不肯轻轻放过。
养蚕也每年大规模地举行。
其实,我长大后才晓得,祖母的养蚕并非专为图利,时贵的年头常要蚀本,然而她喜欢这暮春的点缀,故每年大规模地举行。
我所喜欢的,最初是蚕落地铺。
那时我们的三开间的厅上、地上统是蚕,架着经纬的跳板,以便通行及饲叶。
蒋五伯挑了担到地里去采叶,我与诸姐跟了去,去吃桑葚。
蚕落地铺的时候,桑葚已很紫而甜了,比杨梅好吃得多。
我们吃饱之后,又用一张大叶做一只碗,来了一碗桑葚,跟了蒋五伯回来。
蒋五伯饲蚕,我就以走跳板为戏乐,常常失足翻落地铺里,压死许多蚕宝宝,祖母忙喊蒋五伯抱我起来,不许我再走。
然而这满屋的跳板,像棋盘街一样,又很低,走起来一点也不怕,真是有趣。
这真是一年一度的难得的乐事!所以虽然祖母禁止,我总是每天要去走。
蚕上山之后,全家静静守护,那时不许小孩子们噪了,我暂时感到沉闷。
然而过了几天,采茧,做丝,热闹的空气又浓起来了。
我们每年照例请牛桥头七娘娘来做丝。
蒋五伯每天买枇杷和软糕来给采茧、做丝、烧火的人吃。
大家认为现在是辛苦而有希望的时候,应该享受这点心,都不客气地取食。
我也无功受禄地天天吃多量的枇杷与软糕,这又是乐事。
七娘娘做丝休息的时候,捧了水烟筒,伸出她左手上的短少半段的小指给我看,对我说:做丝的时候,丝车后面,是万万不可走近去的。
她的小指,便是小时候不留心被丝车轴棒轧脱的。
她又说:“小囝囝不可走近丝车后面去,只管坐在我身旁,吃枇杷,吃软糕。
还有做丝做出来的蚕蛹,叫妈妈油炒一炒,真好吃哩!”然而我始终不要吃蚕蛹,大概是我爸爸和诸姐都不要吃的原故。
我所乐的,只是那时候家里的非常的空气。
记叙文阅读—2018-2020年广州语文中考一模汇编 10

记叙文阅读—2018-2020年广州语文中考一模汇编101.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异秉汪曾祺①这是一家门面不大的药店。
药店的“同仁”,一律称为“先生”。
先生里分为几等。
一等的是“管事”,即经理。
保全堂的管事姓卢。
二等的叫“刀上”,管切药和“跌”丸药。
“刀上”是个技术人员,薪金最高,在店中地位也最尊。
保全堂的“刀上”是全县头一把刀,他姓许。
②其余的都叫“同事”。
他们的职务就是抓药,写帐。
“同事”是没有什么了不起的,每年都有被辞退的可能。
辞退时“管事”并不说话,只是在腊月有一桌辞年酒,算是东家向“同仁”道一年的辛苦,只要是把哪位“同事”请到上席去,该“同事”就二话不说,客客气气地卷起铺盖另谋高就。
保全堂的陶先生,就已经有三次要被请到上席了。
他咳嗽痰喘,人也不精明。
终于没有坐上席,是同行店伙纷纷来说情:辞了他,他上谁家去呢?谁家会要这样一个痰蒌子呢?这岂非绝了他的生计?这样,陶先生就只有更加勤勉,更加谨慎了。
每逢他的喘病发作时,有人问:“陶先生,你这两天又不大好吧?”他就一面喘嗽着一面说:“啊,不,很好,很(呼噜呼噜)好!”③“先生”以下,是学生意的。
药店管学生意的却有一个奇怪称呼,叫做“相公”。
④保全堂现有的“相公”姓陈。
⑤陈相公脑袋大大的,眼晴圆圆的,嘴唇厚厚的,说话声气粗粗的——呜噜呜噜地说不清楚。
⑥他一天的生活如下:起得比谁都早。
起来就把“先生”们的尿壶都倒了涮干净控在厕所里。
扫地。
擦桌椅、擦柜台。
到处掸土。
开门。
这地方的店铺大都是“铺闯子门”,——一列宽可一尺的厚厚的门板嵌在门框和门槛的槽子里。
陈相公就一块一块卸出来,按“东一”、“东二”、“东三”、“东四”、“西一”、“西二”、“西三”、“西四”次序,靠墙竖好。
晒药,收药。
太阳出来时,把许先生切好的“饮片”、“跌”好的丸药,——都放在匾筛里,用头顶着,爬上梯子,到屋顶的晒台上放好;傍晚时再收下来。
这是他一天最快乐的时候。
他可以登高四望。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八校联谊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九年级语文2023.10一、积累运用(25分)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完成问题。
(8分)琅琊山的冬天,冷泉chán湲,寒云槁叶,远不似春日的鲜yán美好。
此时显然非观光的最佳时节,游客稀少,不见前呼后应,往来不绝的热闹景象。
但琅琊山不愧为江淮形胜之地□古今吟赏之处,漫步山道石径,依然可见泉石之奇,林壑.之美。
但我此次来琅琊山,最重要的不仅是看山观亭,而且是来拜访那位醉态可掬.的欧阳先生。
(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4分)冷泉chán湲()鲜yán美好()林壑.之美()醉态可掬.()(2)语段“□”处应填入的标点符号是。
(2分)(3)请找出“最重要的不仅是看山观亭,而且是来拜访那位醉态可掬的欧阳先生”这句话的关联词语,并指出其复句类型。
(2分)2.下列对文学作品内容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3分)()A.“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是写给民国才女林徽因的挽联。
她是新月派的代表人物,她在《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一句爱的赞颂》里描绘了春风轻灵、春光明媚、春色多变等季候特征,运用比喻等手法表达了细腻柔美的情感。
B.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详细描写滁州周围山间四时景致,通过对比四季景物,纵情山水,只是意在突出滁州城“佳木秀而繁阴”的繁盛之美,可供自己娱目怡情。
C.九叶派诗人穆旦在《我看》一诗中,表达的自我和大我、个人和社会的融为一体的意识“你”“我”密不可分,“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物我交融。
D.明末清初散文家张岱的《湖心亭看雪》描绘了所看到的幽静深远、洁白广阔的雪景图,体现了作者的故国之思,也反映了远离世俗,孤芳自赏的情怀,并寄托了人生渺茫的慨叹。
3.下面是关于已学古诗文的梳理,请将空缺处补充完整(9分,每空1分)文人骚客的作品充满着对人生的无限热爱。
这种热爱,是“(1),郁郁青青”的江山揽胜;是“江山如此多娇,(2)”的革命浪漫;是“(3),病树前头万木春”的豪气干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忆与二月河先生二三事》阅读练习及答案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7题。
(12分)
忆与二月河先生二三事
高贤信
①初识先生是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
②那时,我正奋战在省内外交通公路建设第一线。
当时的高速公路建设指挥长曾在方城县做下乡知青多年,对南阳有着深厚的感情。
我从项目一线回宛之际,他特意嘱托我去看望二月河先生,并讨要新作签名。
因此我与先生约定到家面叙。
那是一个傍晚时分,刚一走进大门,就看到一个表面锈迹斑斑的煤炉上,架着一个没有盖锅盖的铝锅,锅内几节羊骨头随着沸腾的汤水起起伏伏,蒸腾的热气在这凹凸不平的沧桑老锅中逸散开来。
先生迎我进屋后,我匆匆浏览了这位已是著名作家的斗室。
方寸之地,陈设甚是简单,一张不大的书桌上随意摆放着一些作品手稿。
我与先生就在书房内促膝而谈。
当我提起“南唐北凌”之说时,先生很是高兴,却谦虚地说自己是没法与唐浩明先生相比的。
还有一个印象较深的话题是先生参评“茅盾文学奖”未达一事,在他的脸上我看不到一丝芥蒂。
③与二月河先生结识后,我不时受朋友之托,找先生讨取签名。
但由于工作繁忙,深谈不多。
适逢2004年初夏,田永清将军回宛,卧龙区档案馆的吕琦女士热心地邀请我参加了田将军与二月河先生的餐叙。
当时我们谈到美丽的白河,先生朗声道:“我们的白河水面是好几个西湖!”他为母亲河的烟波浩渺、格局之大而感到自豪。
出于对西湖千百年来所形成的文化积淀的浅显认知,我就不恭地与先生争论了起来。
先生听后思忖良久,对我的说法未置可否。
而后,先生在散文《初记白河》中就提到要把白河的“学历”弄清楚,刘秀“粜米渡口”应该就在白河这片方寸之地,刘秀的妻子阴皇后也应随丈夫来了南阳,在白河边“浣衣梳洗”;张衡、张仲景等南阳名人,也应在白河边读过书,在白河边游玩过。
同时,先生多次在一些场合谈到白河,提出“没有文化的白河是苍白的”,主张把南阳的历史文化从“线装书”、博物馆走向群众。
④先生一生淡泊名利。
当500多万字的“落霞三部曲”问世后,炙手可热,好评如潮,凡是有华人的地方都知道二月河,而面对鲜花和掌声,他称这是人生的“佐料”。
随着作品被改编为电视剧,先生越发声名鹊起,但他依旧朴素如初。
先生热心公益事业,无私奉献社会,把书稿收入捐赠工会用来帮助下岗职工,捐给希望工程用来培养青少年,捐给农村用来助推美丽乡村建设,他是一位鲜为人知的慈善家。
作为中共党代表和全国人大代表,他积极参政议政,提出“以‘文’化天下,释放道德的‘治理能量’”,积极宣传推动反腐倡廉,他的拳拳报国之心,令人敬佩。
⑤先生晚年曾回到山西昔阳老家,重温故土,游览了“三晋”的河山,特地去了晋城的皇城相府。
关注到先生行踪,我忽然想到皇城相府内康熙写给老师陈廷敬的一副楹联,可以用来归结先生暮年的追求和情怀,那就是“春归乔木浓荫茂,秋到黄花晚节香”。
⑥在先生离开我们周年之际,聊记二三事,以慰先生。
(选自《经济》2020年第1期,有删改)
15.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从文章内容来看,二月河先生是一位专职作家。
B.第②段中的“南唐北凌”,“唐”指的是唐浩明,“凌”指的则是二月河。
C.二月河先生声名鹊起,主要是因为他是一个慈善家。
D.“我”是怀着崇敬的心情写这篇文章的,当时,正值二月河先生去世一周年。
16.文中写了有关二月河先生的哪几件事?请简要概括。
(6分)
17.本文表达了“我”对二月河先生怎样的思想感情?请从不同角度加以概括。
(3分)
答案:
(四)(12分)
15.(3分)C(由文中可知,二月河先生是一位鲜为人知的慈善家,他声名鹊起与他是慈善家没有关系)
16.(6分)①二月河先生在他的家里接待了初次见面的“我”,并与“我”愉快交谈。
②在田永清将军与二月河先生的餐叙上,“我们”谈到了白河,“我”与先生争论起来,之后二月河先生多次谈到白河。
③二月河先生成名后依然不忘初心,为国为民,贡献良多。
④二月河先生晚年曾回到山西老家,游览了“三晋”的河山。
评分标准:每点2分,答到三点、意思答对即可。
17.(3分)①“我”对二月河先生谦虚大度风范的敬仰之情;②“我”对二月河先生不忘初心、无私奉献的赞美之情;③“我”对已经去世一周年的二月河先生的怀念之情。
评分标准:每点1分,意思答对即可。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