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下载】诗词课题研究工作报告-推荐word版 (6页)
【推荐】七夕诗句“天阶夜色凉如水”赏析-推荐word版 (2页)

【推荐】七夕诗句“天阶夜色凉如水”赏析-推荐word版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七夕诗句“天阶夜色凉如水”赏析七夕诗句“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出自唐代诗人杜牧的《秋夕》。
秋夕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赏析:此诗一作王建诗。
此诗写失意宫女孤独的生活和凄凉的心境。
前两句已经描绘出一幅深宫生活的图景。
在一个秋天的晚上,白色的蜡烛发出微弱的光,给屏风上的图画添了几分暗淡而幽冷的色调。
这时,一个孤单的宫女正用小扇扑打着飞来飞去的萤火虫。
“轻罗小扇扑流萤”,这一句十分含蓄,其中含有三层意思:第一,古人说腐草化萤,虽然是不科学的,但萤总是生在草丛冢间那些荒凉的地方。
如今,在宫女居住的庭院里竟然有流萤飞动,宫女生活的凄凉也就可想而知了。
第二,从宫女扑萤的动作可以想见她的寂寞与无聊。
她无事可做,只好以扑萤来消遣她那孤独的岁月。
她用小扇扑打着流萤,一下一下地,似乎想驱赶包围着她的孤冷与索寞,但这又有什么用呢?第三,宫女手中拿的轻罗小扇具有象征意义,扇子本是夏天用来挥风取凉的,秋天就没用了,所以古诗里常以秋扇比喻弃妇。
相传汉成帝妃班婕妤为赵飞燕所谮,失宠后住在长信宫,写了一首《怨歌行》:“新裂齐纨素,皎洁如霜雪。
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
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
常恐秋节至,凉飙夺炎热。
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
”此说未必可信,但后来诗词中出现团扇、秋扇,便常常和失宠的女子联系在一起了。
如王昌龄的《长信秋词》:“奉帚平明金殿开,且将团扇共徘徊”,王建的《宫中调笑》:“团扇,团扇,美人病来遮面”,都是如此。
杜牧这首诗中的“轻罗小扇”,也象征着持扇宫女被遗弃的命运。
课题研究工作报告范文

课题研究工作报告范文一、研究背景。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课题研究工作在各个领域都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作为一项系统性的研究工作,课题研究旨在解决实际问题,推动学科发展,促进社会进步。
因此,本文将围绕课题研究工作的重要性、方法和步骤展开讨论,以期为相关人士提供参考。
二、课题研究工作的重要性。
课题研究工作在学术研究、科技创新、产业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课题研究有助于推动学科的发展。
通过对特定课题的深入研究,可以促进学科理论体系的完善和发展,为学科的创新和进步提供理论支撑。
其次,课题研究对于解决实际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在社会实践中,各种问题和挑战需要学术界提供理论指导和解决方案,而课题研究正是为了应对这些挑战而存在的。
此外,课题研究还可以为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和创新动力,推动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三、课题研究工作的方法和步骤。
1.确定课题。
课题研究的第一步是确定研究课题。
课题的确定应该紧密围绕学科发展和社会需求,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在确定课题时,研究者可以通过调研和分析,结合自身的研究方向和兴趣,选择一个既有挑战性又有可行性的课题。
2.文献综述。
确定课题后,研究者需要进行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是课题研究的重要环节,通过对相关领域的文献进行梳理和分析,可以帮助研究者了解当前研究的最新进展和热点问题,为后续研究工作提供理论支撑。
3.研究设计。
在完成文献综述后,研究者需要进行研究设计。
研究设计是课题研究的核心环节,包括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步骤等。
在设计研究方案时,研究者需要充分考虑课题的特点和研究目的,合理选择研究方法和研究手段,确保研究工作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4.数据采集和分析。
完成研究设计后,研究者需要进行数据采集和分析。
数据采集是课题研究的基础工作,研究者可以通过实地调研、问卷调查、实验研究等方式收集相关数据。
在数据采集完成后,研究者需要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得出科学的结论和研究成果。
【推荐】纳兰性德的经典诗词及其赏析-推荐word版 (6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纳兰性德的经典诗词及其赏析导语:纳兰性德是清朝最负盛名的词人之一,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
下面是小编为您整理的纳兰性德的诗词,欢迎阅读。
1、木兰花令: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零铃终不怨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纳兰容若《木兰花令》人生若只如初见,短短一句胜过千言万语,刹那之间,人生中那些不可言说的复杂滋味都涌上心头,让人感慨万千。
开篇一句起到统领全词的作用,其余七句都是为了迎合这一句而存在,同时这一句也代表了容若的梦想:人生如果总像刚刚相识时那样的甜蜜,那样的温馨,那样的深情和快乐,该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情。
梦想终归是梦想,如果真能实现,又怎会“何事秋风悲画扇”无论是汉成帝与班婕妤,还是明皇与杨妃,再凄美的爱情都抵不过爱情的魔咒——当日的爱情誓言情深意重,却也免不了最终的背情弃义。
纳兰伤的,是爱情的美好又转短暂;纳兰悲的,是情爱的璀璨又转凄凉!人生如果只有初见一场,那该是多美好,还是多遗憾?2、长相思: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纳兰容若《长相思》说起来,这首诗并不凄美,却字字含情。
提及长相思,自李太白一曲绝唱之后,再也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只是,我更爱纳兰这首。
说是对纳兰的偏爱也好,真正喜欢这首词也罢。
最初打动我的,便是《长相思》。
清康熙二十一年二月十五日,康熙因云南平定,出关东巡,祭告奉天祖陵。
纳兰性德随从康熙帝诣永陵、福陵、昭陵告祭,二十三日出山海关。
塞上风雪凄迷,苦寒的天气引发了纳兰对北京什刹海后海家的思念,这首词即在这个背景下写成。
风雪交加夜,最幸福的莫过于一家人的团聚。
可此时的纳兰远在塞外宿营,夜深人静,风雪弥漫,心情就大不相同。
【最新文档】古典诗词中常见的“双关”词分析-优秀word范文 (4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古典诗词中常见的“双关”词分析唐代诗人李商隐的诗歌《无题》“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中的“丝”为何可理解成“思”呢?其实,这是古汉语中比较常见的修辞手法——双关语。
在古汉语中,运用双关语的诗词歌赋很多,古汉语中双关语这种修辞手法有其的运用特点和一些规律。
一、古汉语中双关语的表现形式双关语是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利用词的多义和同音的条件,有意使语句具有双重意义,言在此而意在彼的一种修辞方式。
具体地说,就是利用词语同音或多义等条件,有意使一个语句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同时兼有两种意思,表面上说的是甲义,实际上说的是乙义,类似我们平时所说的一箭双雕、指桑骂槐。
双关语分为谐音双关和语义双关。
语义双关在歇后语中经常出现,如“骑驴看唱本——走着瞧”,这里不再详述。
在古汉语中的双关一般表现为谐音双关。
所谓谐音双关,是指利用一个词音同或音近而兼顾两种不同事物,言此指彼的修辞手法。
谐音双关是民歌极喜运用的方法,最早见于《诗经》,并大多与比、兴兼用。
如《有梅》:“有梅,其实七兮。
求我庶士,迨其吉兮。
有梅,其实三兮。
求我庶士,迨其今兮。
有梅,顷筐之。
求我庶士,迨其谓之。
”此诗反映了女子感叹韶光易逝、盼望有人早日托媒求婚之情。
“梅”谐“媒”,同时又以梅子不断减少喻青春将逝,实为谐音而兼比喻。
在古汉语中,谐音双关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一)音形皆同的谐音双关。
这种谐音双关的词,音形皆同,只是表达的意思不同而已。
例如,晋代乐府民歌《子夜四时歌》之《春歌》云:“自从别欢后,叹音不绝响。
黄檗向春生,苦心随日长。
”这里的“苦心”音形相同,而要表达的意思不同,表面上说的是树的苦心在天天生长,其实表达的是人的苦心在天天增长。
将女孩子幽怨、思念、痛苦的心情表露无遗。
(二)音同形不同的谐音双关。
语文教师课题研究报告

语文教师课题研究报告1. 引言语文教学是学生在学校中所接触到的最基本的学科之一,在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阅读理解能力以及文化素养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因此,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和课题研究尤为重要。
本文将针对语文教师的课题研究进行探究和分析,主要包括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方法以及研究结果等方面的内容。
2. 研究背景在现代社会中,文化的发展和进步对语文课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传统的文言文教学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因此语文教师面临着新的挑战。
另外,在信息化时代的背景下,学生的学习方式和阅读习惯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因此教师需要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方法和理念,提高教学效果。
3. 研究目的本次研究的目的是探讨如何提高语文教师的教学质量,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语文知识。
具体目标如下:•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需求,确定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研究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探索新的教学资源和工具,提升教学效果和体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文化素养,将语文教育融入到实际生活中。
4. 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了多种研究方法,包括调查问卷、实地观察和教学实验等。
具体步骤如下:•首先,通过调查问卷了解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关注点和学习需求,确定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其次,进行实地观察,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师的教学方式,分析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空间;•接着,设计教学实验,尝试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比较不同教学方式的效果;•最后,总结实验结果,总结出一些有效的教学经验和方法。
5. 研究结果经过一系列研究和实验,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需求,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个性化特点进行教学,将知识和实际生活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方法和策略方面,教师应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包括讲授、讨论、小组合作等,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主动性;•在教学资源和工具方面,教师可以积极探索新的教学资源和工具,如教学软件、在线教育平台等,提供更多的学习渠道和资源;•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文化素养,可以通过举办语文比赛、组织读书活动等形式,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运用语文知识。
(完整word版)苏轼诗词大全,推荐文档

苏轼诗词大全1.《西江月·闻道双衔凤带》年代: 宋作者: 苏轼闻道双衔凤带,不妨单著鲛绡。
夜香知与阿谁烧。
怅望水沈烟袅。
云鬓风前绿卷,玉颜醉里红潮。
莫教空度可怜宵。
月与佳人共僚。
2.《菩萨蛮·娟娟缺月西南落》年代: 宋作者: 苏轼娟娟缺月西南落。
相思拨断琵琶索。
枕泪梦魂中。
觉来眉晕重。
华堂堆烛泪。
长笛吹新水。
醉客各西东。
应思陈孟公。
3.《西江月·照野弥弥浅浪》年代: 宋作者: 苏轼照野弥弥浅浪,横空暧暧微霄。
障泥未解玉骢骄。
我欲醉眠芳草。
可惜一溪明月,莫教踏破琼瑶。
解鞍敧枕绿杨桥。
杜宇一声春晓。
4.《菩萨蛮·城隅静女谁人见》年代: 宋作者: 苏轼城隅静女谁人见。
先生日夜歌彤管。
谁识蔡姬贤。
江南顾彦先。
先生那久困。
汤沐须名郡。
惟有谢夫人。
从来见拟伦。
5.《西江月·别梦已随流水》年代: 宋作者: 苏轼别梦已随流水,泪巾犹裛香泉。
相如依旧是臞仙。
人在瑶台阆苑。
花雾萦风缥缈,歌珠滴水清圆。
蛾眉新作十分妍。
走马归来便面。
6.《虞美人·持杯遥劝天边月》年代: 宋作者: 苏轼持杯遥劝天边月。
愿月圆无缺。
持杯复更劝花枝。
且愿花枝长在、莫离披。
持杯月下花前醉。
休问荣枯事。
此欢能有几人知。
对酒逢花不饮、待何时。
7.《菩萨蛮·雪花飞暖融香颊》年代: 宋作者: 苏轼雪花飞暖融香颊。
颊香融暖飞花雪。
欺雪任单衣。
衣单任雪欺。
别时梅子结。
结子梅时别。
归不恨开迟。
迟开恨不归。
8.《临江仙·昨夜渡江何处宿》年代: 宋作者: 苏轼昨夜渡江何处宿,望中疑是秦淮。
月明谁起笛中哀。
多情王谢女,相逐过江来。
云雨未成还又散,思量好事难谐。
凭陵急桨两相催。
想伊归去後,应似我情怀。
9.《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年代: 宋作者: 苏轼十年生死两茫茫。
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
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课题研究工作报告范文

课题研究工作报告范文1. 引言本报告旨在介绍课题研究工作的背景、目的、方法以及结果和结论。
该研究工作旨在揭示某某问题的本质和解决办法,为相关领域的进一步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
2. 背景课题研究背景的详细介绍将描述该问题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
在本节中,将对该课题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并指出目前尚未解决的问题和现有研究的不足之处。
3. 目的和研究问题本节将明确研究工作的目的并给出要解决的研究问题。
通过清晰地定义目标,有利于研究者和读者对研究的内容和方向有一个明确的了解。
4. 研究方法在本节中,将详细描述用于研究问题的方法学。
包括实验设计、数据采集和分析方法等。
方法的描述应该足够清晰和详细,以便读者能够重现该研究工作并验证其可行性。
5. 实验结果与分析本节将展示和讨论研究工作的实验结果。
结果的呈现方式可以采用图表、统计数据等形式。
同时,对结果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解释,揭示实验结果的意义和内在联系。
6. 结论与展望在本节中,将总结并讨论研究工作的结果,回答研究问题。
同时,对研究工作的局限性和不足进行分析,并提出进一步研究的展望,指出未来研究可以继续探索的方向。
7. 参考文献在本节中,列出所有在研究工作中引用的参考文献和资料。
按照特定的引文格式标注作者、题目、出版年份、出版社等信息。
结束语本报告以课题研究工作为背景,详细介绍了背景、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等方面的内容,并指出了研究工作的一些限制和未来发展方向。
希望本报告能够给相关领域的研究者提供一些参考和启示,为进一步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帮助。
课题研究工作报告模板

课题研究工作报告模板尊敬的领导、老师:
根据学校安排,我进行了一项关于XX课题的研究工作,现将研究报告如下:
一、引言
XX课题是当前社会中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本研究旨在探讨XX课题相关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为解决相关问题和提高研究水平提供参考。
二、文献综述
在文献综述部分,我对XX课题相关的国内外研究进行了详细的梳理和分析,总结了前人研究的主要观点和方法,明确了本研究的研究重点和创新点。
三、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了XX方法进行数据收集和分析,具体步骤包括XX、XX等。
通过对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我们获得了一些有价值的结果和发现。
四、研究成果
在研究成果部分,我详细介绍了本研究的主要发现和结果,并对这些结果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我发现了XX,证明了XX,对XX提出了XX建议。
五、结论与展望
在结论与展望部分,我总结了本研究的主要成果和意义,指出了研究的不足之处和改进方向,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和发展趋势。
六、参考文献
在参考文献部分,列出了本研究过程中参考的相关文献,包括期刊论文、会议论文、著作等,方便读者查阅。
七、致谢
最后,对本研究得以顺利进行和完成的各方支持表示由衷的感谢,包括老师、同学、朋友等。
以上为本研究报告的主要内容,如有不足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祝愿各位领导、老师在工作顺利,身体健康!
敬请审阅!
此致
敬礼
XX
日期:XXX年XX月XX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诗词课题研究工作报告
诗词课题研究工作的开展是为了使教师们更好地开展好诗词的教育工作,
下面就随小编一起去阅读诗词课题研究工作报告,相信能带给大家启发。
诗词课题研究工作报告(一)
一、古诗文诵读活动研究的实施情况
1、课堂引诗文
在课题实施中,我们提出了“让古诗文走进课堂”与“新课改同行”的要求。
老师们课堂教学中教会学生学习古诗文的方法,让学生感悟诗文的内涵,并引导学生围绕课堂学习的内容,去搜集与之相关的古诗文。
如学习《示儿》
这首诗,引导学生读《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学生很快就领会作者对祖
国山河热爱之情;学习了《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古诗时,同学们很快会诵出“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劝君更尽一杯洒,西出阳关无故人”、“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等送别诗句。
当我们教学到感谢
母亲的恩情时,同学们会情不自禁地吟诵起《游子吟》和《三字经》中的“慈
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香九龄、能温席。
孝于亲,所当执”,感悟母亲
的伟大,反哺之情油然而生……这样的教学案例真是举不胜举。
学生百读不厌,回味无穷。
学校还根据我们的校园实际情况,编写了校本教材《中华古诗文经
典诵读读本》,其中的古诗文读起来琅琅上口,学生们爱不释手,他们主动到
唐诗、宋词、《论语》、《千字文》、《弟子规》等书籍中去搜集相关内容,
探究其中的含义,在教学对对子的时候,全校师生根据《笠翁对韵》的书籍,
将小学阶段有关对对子的内容一诵到底,用以“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
山花对海树,赤日对苍穹”等名句引领学生诵读《笠翁对韵》。
2、活动诵诗文
一是开展“每天一诵读”、“每周一诗”、“每月一主题”活动。
各班都
精选《好诗伴我成长》一书中的名句、名篇,在黑板开辟一块“古诗文天地”
专栏,每天抄一句名言,或一首古诗,利用晨会、大课间和上课的前两分钟
让学生读背。
每天保证10-20分钟的诵读时间。
在理念上,我们提倡“休闲诵读”,不强加“任务”,不影响学生其他课程的学习,让学生在宽松的环境中
快乐地阅读、背诵古诗文。
二是上学期举办了一次古诗文汇报活动。
学校为了展示古诗文诵读的成果,邀请学生家长共同参与开展系列活动,活动中评出了“古诗大王”、“班级赛
诗文化氛围创设奖”、“才艺展示奖”等,诗文竞赛异彩纷呈,高潮迭起,孩
子们在竞赛中兴趣盎然,如痴如醉。
通过汇报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收到了良
好的效果。
活动中,前来参观的家长们欣赏了孩子们诵读的《论语》、《声律
启蒙》、《对对歌》、《沁园春.雪》、《赤壁怀古》、《春江花月夜》等,这些名篇通过稚嫩的童音,流畅而活泼地诵读出来,字字珠玑,章章锦绣,让大
家畅想其中,久久回味。
与会的家长们互动在课堂上,他们随机抽背古诗词,
同学们都能对答如流,不仅能游刃有余地背出来,而且饱含感情地背出了古诗
的情趣与意韵,受到与会者的一致称赞!目前,我校低年级同学都能背诵出十几首古诗,高年级学生的古诗积累已达百余首。
厚积而薄发,我校用中国最传统、最朴素的教法把孩子们学古诗文热情充分激发起来,把他们引入诗情古韵之中,与圣贤相约,与诗人握手,让他们与高尚交流,与智慧碰撞。
让他们尽情地吮
吸经典文化营养。
三是开展古诗文赏析活动。
我们根据诗文的内容把它分为写景、励志、惜时、孝道、诚信、爱国等不同主题,让学生赏析。
在形式上有吟诗、唱诗、画诗,制作多媒体动画和配乐朗诵的录音磁带播放,增强古诗的趣味情,提高古
诗文的感染力。
演诗也是同学们喜闻乐见的形式,有的诗被学生改编成课本剧
表演,有的诗让儿童半念半唱,伴随动作手语,生动的语言形象就会在大脑中
形成,这样的诵读记得牢,悟得深。
很多古诗文被作成画,诗画对照,欣赏画面,感悟诗意,不光提高理解、想像能力,还提高了儿童的审美能力。
有些内
容简单的古诗文,我们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与想象,画一画诗文所表现的内容。
诗配画、画配诗、诗画交融,在诵读中绘画,在赏析、绘画中诵诗、背诗。
3、生活用诗文
俗话说,“课堂小天地,生活大舞台。
”引导学生诵读古诗文,不光是增
加语言积累、文化积淀,同时不定期为他们涂抹“精神底色”,让他们在积累
经典中学会做人,学会生活,为他们的终身发展奠定文化根基。
我们还针对学生中的某些不良习惯,开展了“读千古美文,做少年君子”
的主题活动。
例如针对学生浪费、攀比的现象,用诗句“一粥一饭,当思来之
不易;一丝一缕,恒念物力维艰。
”等警世名言来引起学生们对自己行为的反思;会说谎的同学从《弟子规》中的名言“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悟出做人要诚信的道理;学习不刻苦的同学从《三字经》的“头悬梁,锥刺股。
彼不教,自勤苦。
如囊萤,如映雪。
家虽贫,学不辍”中受到教育。
中华民族的传
统美德悄悄地烙印在无数的稚童的心灵之上。
二、古诗文诵读阶段成果
通过古诗文诵读,提高了学校的知名度。
在全国的中华经典诵读活动中,
自我校开展古诗文通读活动以来,全校学生日益变得知书达理,善良聪慧,乐
观坚定,胸怀博大。
通过课题研究与实验,学生在以下几方面有明显变化。
(1)、记忆力加强。
诵读两年来,有数据表明,有部分孩子可达到近乎“过目不忘”的能力,60%的孩子记忆力明显增强。
尤其是背诵课文中的作品,学生普遍觉得比较容易,背诵英语单词的能力也随之加强。
(2)、修养提高。
我校书香校园建设文化品位高,传统底蕴厚,学生素质在提高,知书达礼、端庄文雅的张士坎小学形象正逐渐形成。
(3)、语文能力提升。
诵读活动开展后,我们发现学生在阅读、背诵、写作、口头表达等方面较以前有大幅度进步,学生们变得能说、会写、善背了,爱看
课外书了,同时也带动并促进了其他学科的学习。
(4)、知识面扩大。
经典名篇涉猎到历史、地理、天文、数学、常识、文学、艺术等各方面知识,用“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来形容中国古诗
文并不为过。
能熟背这些经典,不仅受益于千古美文的文学滋养,还培养了学
生对各学科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审美能力,可谓有了中国文化的基本修养。
(5)自信心增强。
越是成绩不好的孩子,越有可能在诵读活动中走到前面,因为这使他第一次感到与其他同学站在同一起跑线。
我校四年级的一名同学成
绩不是很好,在一次诵读活动汇报中,一位客人现场点篇目,他对答如流,得
到大家高度赞扬,从此,他变得信心十足,学习劲头也大大增强,成绩明显进步。
(6)、母(父)子感情增进。
家长大多忙于工作,很少与孩子沟通。
我们就利用诵读活动搭建平台,创造机会,让孩子回家读给家长听,并邀请家长参加,
父母子女在家一起诵读经典,背诵经典,其乐融融,不亦悦乎!
此外,学生的注意力水平及识字能力也远远高于一般的孩子。
著名学者吴
宓总结出的诵读经典好处是:涵养心性、培植道德、通晓人性、谙悉世事,表
现国民性,增长爱国心,转移风俗,造成大同世界,促进真正文明。
我们把这
当作一种大境界来追求,“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三、下一阶段的课题研究设想
本课题还有一段研究时间,在这段时间里,我们打算从以下几方面来实践
我们的课题。
1、要求学生在背熟古诗文的基础上、逐步向掌握作者思想脉络,了解作品大概意思、感悟古诗文意境之美过渡,以达到促进记忆、简单应用的目的。
2、要从“一般朗诵”到“感情朗诵”。
要求学生要从流利朗诵逐步向感情朗诵过渡,使诵出来的作品有韵味,能引起读者和听者的共鸣,从而达到感染人、熏陶人、教育人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