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初一生物《生物学的探究方法》知识点济南版

合集下载

济南版生物七年级上册课件:1.3 生物学的探究方法 17张ppt

济南版生物七年级上册课件:1.3 生物学的探究方法 17张ppt
复习提问
1、生物圈的概念、范围?
2、地球是目前人类所知的最适 于生物生存的星球。但是,地 球上的任何一个地方是否都有 生物生存呢?试谈谈你的看法。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有没有遇到过吃剩的饭 菜变酸的情况?这是谁搞的恶作 剧?使饭菜变酸是本身产生的还 是空气中微生物引起的,今天我 们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
第三节 生物学的探究方法
经典实验回顾:
伟大的法国“微生物学之父”---巴斯德
使鲜美的肉汤变质的微生物,是来自于 空气,还是来自于肉汤自身?
观点之一:
观点之二:
来自于肉汤自身。 来自于空气。
空气+微生物
只进空气,不进微生物
A
B
两个瓶口都是敞开的,与外界相通
B A
煮沸:杀死其中可能存在的微生物
几天后
A
(对照组)
出现了微生物, 肉汤浑浊变质
B
(实验组)
没有微生物 不变质
对照很重要!
空气+微生物
B
把B曲颈瓶的长颈打断,使瓶口能竖直 接触空气,不久,肉汤也浑浊变质了。
分析讨论
使鲜美的肉汤变质的微 生物,是来自于空气, 还是来自于肉汤自身?
根据巴斯德的实验,分析并探讨下来问题:
1、巴斯德的研究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根据提 出的问题,他作出了怎样的科学假设?
表达交流:探Biblioteka 提出问题前提究
作出假设

制定计划
关键
基 本
实施计划

得出结论

表达交流
填词
( 关键 )
( 前提 )
1 能够提出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并作出符 合科学事实的假设,是探究成功的
___前___提___。

《生物学的探究方法》教学课件2 济南版

《生物学的探究方法》教学课件2 济南版

山东星火国际传媒集团
(3)设计实验方案: A、取一定数量的新鲜黄豆芽分成两等份,分别放在
甲、乙两个容器中。这一步是为了设置
实验。
B、把甲放在
下,乙放在
处培养。
C、本实验的变量是

(4)该实验的预期效果是:
甲中的黄豆芽
绿,
乙中的黄豆芽
绿。(填“变” 或“不变”)
1、快乐总和宽厚的人相伴,财富总与诚信的人相伴,聪明总与高尚的人相伴,魅力总与幽默的人相伴,健康总与阔达的人相伴。 2、人生就有许多这样的奇迹,看似比登天还难的事,有时轻而易举就可以做到,其中的差别就在于非凡的信念。
• 作出假设:使肉汤变质的微生物来自于
空气。
巴斯德实验的基本过程
山东星火国际传媒集团
与外界空气相通
A
B
微生物不 能进入
杀灭原有的微生物
(对照组)普通烧瓶
(实验组) 曲颈瓶
巴斯德实验的基本过程
山东星火国际传媒集团
• 肉汤在直颈瓶中加热、冷却后放置, 许多微生物繁殖。
A
浑浊变质
• 肉汤在曲颈瓶中加热、冷却后放 置,没有微生物繁殖。
有___个变量。
山东星火国际传媒集团
6.有一次小明上街买回来一袋黄豆芽放在阳光下,下 午去打开一看,发现许多黄豆芽变成了“绿豆芽”, 小明觉得奇怪,他把这一发现告诉了同学,他们决定 把这个问题搞清楚,于是他和同学们一起去探究。 (1)你能帮他提出问题吗?
能影响黄豆芽叶绿素的产生吗? (2)针对你的问题,再作出假设吧:
山东星火国际传媒集团
思考: 1、巴斯德探究成功的前提是什么?
2、巴斯德探究成功的关键是什么? 3、探究计划包括哪些内容? 4、巴斯德用了哪些探究方法?常用的探 究方法还有哪些?

132生物学的探究方法课件济南版七年级上

132生物学的探究方法课件济南版七年级上

巴斯德实验
探究的基本过程
A
B
A
B
B
实验分析: 1.将甲、乙两个装置中的肉汤加热、煮沸,这是为什么?
思考与讨论
2.3天后甲、乙两个装置中的肉汤发生了什么变化?这是为什么?
把甲装置的长颈打断 3.3天后甲装置中的肉汤发生了什么变化?这是为什么?
根据巴斯德的实验 ,分析下列问题 : 1.巴斯德的研究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 ? 他根据问题和早期的研究 ,作出了什么 样的科学假设 ? 2.在巴斯德制订的计划中 ,曲颈瓶妙在 何处? 3.根据研究结果 ,巴斯德可以得出什么 样的结论 ?
B. 巴斯德
C. 施莱登
D. 施旺
2. 巴斯德认为,肉汤变酸是由微生物引起的,并证明这些
微生物来自空气,他成功的关键是( B )
A. 运气好
B. 动脑设计了曲颈瓶
C. 观察时认真
D. 实验用具好看
3.下列属于对照实验中的一组对照的是( D )
A.低温和干燥
B.低温和潮湿
C.高温和干燥
D.低温和室温
追求者的生活永远都是崭新的。
科学探究的环节: 提出问题 作出假设 制订计划 实施计划 得出结论 表达交流
若得出的结论与作出的假设 不相符,应重新假设,再次 进行科学探究。
资料卡片 :巴氏消毒法
低热消毒也称巴氏消毒,是利用低于100℃的温度 对物品进行消毒。能够杀死繁殖型微生物,包括常见 致病菌,而又最大限度保持食品结构及营养素,温度 范围为60℃~95℃。多用于鲜奶、啤酒、酱油、某些 饮料等的杀菌。包括63℃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30分钟的传统巴氏消毒法和 72℃~95℃ 10秒~30秒的高温瞬间巴氏消毒法,后者 生产效率高,杀菌效果相同。

生物济南版七年级上册1.1.3生物学的探究方法PR PPT课件

生物济南版七年级上册1.1.3生物学的探究方法PR PPT课件
进行前后对照, 增强实验的说服力
存放4年之久 新鲜如初
长颈打段后
B
不久?
科学探究的过程
前提
提出问题 作出假设
关键
制定计划 实施计划
得出结论
表达交流
若得出结论与作出的 假设不相符,应重新 假设,再次进行科学 探究
设计探究实验时应注意的问题: (原则)
①对照性原则 ②单一变量原则 ③重复性原则
探究方法
巴斯德是怎样进行科 学探究的?
这是法国生物 学家巴斯德, 他发现……
伟大的“微生物学之父”---巴斯德,经过 不懈探究, 终于给出了圆满解释。
1.提出问题
巴斯德实验
使肉汤变质的微生物是肉汤 本身产生的, 还是从空气中进入的呢?
2.作出假设
巴斯德认为: 使鲜美 的肉汤变质的微生物来 自于空气。
第一步: 烧瓶处理
在对照实验中, 只有一个变量。 除了变量不同外, 其他条件应完全 相同。
在对照实验中, 自然条件下的 一组为对照组, 人为控制条件的一 组为实验组。
3.制定计划
结论:肉汤变质是
4.实施计划
空气中的微生物引起的
第四步: 处理B烧瓶
长颈打断 以后不 久
B
四年后新鲜如初的肉汤 肉汤也浑浊变质了
为什么4年后把曲颈瓶打破?
❖ 1.生物圈的概念: 地球上有生物生存的圈层. ❖ 2.生物圈的范围: 地球大气圈的下层、整个水
圈和岩石圈的上层。
❖ 3.生物圈为生物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有: 阳光、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稳定的营 养供给等
❖ 4.生物圈内生物生存、居住的场所 称为栖息地。 ❖ 5.栖息地的破坏或丧失 是威胁生物生存的关键
观察法
实验法

初中生物济南版七年级上册教学课件 1.1.3 生物学的探究方法

初中生物济南版七年级上册教学课件    1.1.3 生物学的探究方法

表达交流
探究的常用方法
• 观察法
含义:研究者按照一定的
目的和计划,通过感官
和辅助工具,对客观事
物进行系统的感知、考
察和描述,以发现或验
证科学结论。
• 实验法
含义:利用特定的材料和
用具,通过有目的、有 步骤地操作和观察、记 录、分析,发现或验证 科学结论。
• 测量法
含义:利用尺子、秒表、
温度计等工具,对确
思考: 1、巴斯德探究成功的前提是什么?
2、巴斯德探究成功的关键是什么?
3、探究计划包括哪些内容?
4、巴斯德用了哪些探究方法?常用的探
究方法还有哪些?
探 究 的 基 本 步 骤
提出问题 作出假设 制定计划 实施计划 得出结论
• 能够提出有研究价值 的问题,并作出符合 科学事实的假设,是 探究成功前提。 • 制订出恰当的科学探 究计划,是探究成功 关键。 • 探究计划包括方法和 步骤,以及所需要的 材料、器具等。
• 调查法
含义:为达到设想的目 的,制订计划,收集研 究对象的相关信息,然
定对象的高度、速度、
温度等进行测量,用
后进行分析、综合,得
出结论。实地调查是生
数据对事物做出量化
描述。
物学研究常用调查方法。
在实际工作中,往往多种方法并用。
练习:
1.巴斯德试验中,实验变量是( A.烧瓶的直颈和曲颈 C.有无微生物进入
B

B.空气 D.温度
2.在设计探究实验时,下列不能作为一组
对照实验的是 (
A.有光、无光
C.干燥、湿润
C

B.有光、无水
D.有空气、无空气
3.小明饲养了一对兔子,他每天喂养时,把它

【济南版】七年级(上册)生物:全册必背知识清单

【济南版】七年级(上册)生物:全册必背知识清单

【济南版】七年级(上册)生物:全册必背知识清单第一单元奇妙的生命现象第一章认识生命现象第一节生物的基本特征1.自然界中的生物分为植物、动物和微生物。

尽管各种生物的生活习性不同,形态大小各异,但它们都有一些共同的生命现象。

2.生物的基本特征有哪些?①具有新陈代谢现象(生物最基本的特征);②生物能够生长发育;③成熟的生物个体能繁殖后代;④生物具有遗传变异现象;⑤生物具有应激性,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⑥生物能适应环境并影响环境;⑦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病毒属第三章内容)注意:(1)能运动、生长的不一定都是生物,生物是有生命的物体,具有以上基本的特征。

例如:不断长大的钟乳石、珊瑚属于非生物,珊瑚虫属于生物。

(2)病毒是唯一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病毒是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构成的。

举例:①朵朵葵花向太阳(应激性)②种瓜得瓜,种豆得豆(遗传)③大树底下好乘凉(生物能影响环境)④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变异)⑤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生物能影响环境)第二节生物的生活环境1.在地球大气圈的下层、整个水圈、岩石圈的上层才有生物生存。

有生物生存的这个圈层叫做生物圈。

生物圈是指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及其生活环境构成的整体。

2.生物圈之所以适于生物生存,是因为它具备了大多数生物生存的基本条件——阳光、水目前,全球人口数量剧增,人类对自然资源的掠夺式开发及不合理利用,是破坏各种生物栖息地的重要因素之一。

第三节生物学的探究方法科学探究方法是人们获取科学知识、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

1.巴斯德实验的变量是:微生物。

2.生物学的科学探究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流等。

3.科学探究成功的前提:提出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并作出符合科学事实的假设;科学探究成功的关键:制订出恰当的科学探究计划。

作出假设是对提出问题的正确性回答。

探究计划包括方法和步骤,以及所需要的材料、器具等。

4.生物学的科学探究方法:观察法、实验法、测量法、调查法等。

初中生物济南版知识点总结

初中生物济南版知识点总结

初中生物济南版知识点总结一、生物与生物圈1. 生物的定义:具有生命特征的实体,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等。

2. 生物的共同特征:需要营养、能进行呼吸、排出废物、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生长和繁殖、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3. 生物圈的范围:地球表层的生物及其生存环境共同构成的圈层,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4.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生物适应环境,同时也能影响环境。

二、细胞与组织1. 细胞的结构: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线粒体、高尔基体、内质网、溶酶体等。

2. 细胞的功能: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单位,负责生命活动的进行。

3. 组织的形成:由相似的细胞聚集形成,如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和神经组织。

三、生物的类群1. 植物类群:从低等到高等分为藻类、苔藓类、蕨类、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2. 动物类群:从低等到高等分为原生动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

3. 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等。

四、生物的生长发育1. 生长发育的概念:生物体从受精卵发育成成熟个体的过程。

2. 生长的特点:细胞分裂和细胞生长。

3. 发育的特点:生物体形态、结构和功能的变化。

五、遗传与进化1. 遗传的基本原理:基因是遗传的基本单位,通过遗传规律传递给后代。

2. 进化的证据:化石记录、比较解剖学、生物地理学等。

3. 进化的原因:自然选择、遗传变异、基因重组等。

六、生态与环境1. 生态系统的概念:生物群落与其所处环境相互作用的系统。

2. 生态系统的组成: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环境。

3. 生态平衡: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种群数量和比例相对稳定的状态。

4. 环境保护:保护生物多样性、减少污染、可持续发展等。

七、人体健康与卫生1. 营养与健康:均衡饮食、合理搭配、适量摄入。

2. 疾病预防:个人卫生、环境卫生、免疫接种等。

3. 心理健康:情绪管理、压力调适、人际交往等。

济南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知识点

济南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知识点

济南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知识点济南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知识点(一)生物的基本特征一.身边的生物已经被人们认识的生物可分为:植物,动物,微生物三大类群,除病毒外生物都有细胞构成的二.生物的基本特征:①新陈代谢(能够不断从外界摄取营养物质,同时不断排出体内废物)②生长发育③繁殖④遗传变异⑤应激性⑥能适应环境并影响环境三.区别生物与非生物:有无生命现象(即生物基本特征)生物圈与栖息地1.生物圈:生物生存的这个圈叫做生物圈。

1.生物圈的范围是:生物圈包括大气圈下层、整个水圈和岩石圈上层,范围从海平面以下约10公里到海平面以上10公里。

2.生物圈为生物提供基本条件,如阳光、水分、适宜的温度和稳定的营养供应。

二.栖息地1. 栖息地指:在生物圈内,生物实际居住的场所,2.在不同的栖息地,有不同的动物和植物。

3. 威胁生物生存的关键因素栖息地的破坏或丧失4.生物栖息地遭到破坏的主要原因是全球人口的急剧增加和人类对自然资源的掠夺性开发和不合理利用。

济南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知识点(二)生物学的研究方法1.巴斯德实验的成功在于设计了一个烧瓶(防止细菌入侵)。

巴斯德的实验证明,肉汤的变酸是由微生物引起的,这些微生物来自空气。

二. 生物学的科学探究过程大致包括六个环节: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流,其中探究成功的前提是提出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并作出符合科学事实的假设;制定恰当的科学探究计划为探究成功的关键,生物学探究采用的方法一般为观察法,实验法,测量法,调查法。

实验中只选择一个变量既实验变量,用以设计对照实验,控制实验变量、设计控制实验、增加实验重复次数是提高实验结果可靠性的重要途径。

实验中使用的生物数量不能只有一个。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初一生物《生物学的探究方法》知识
点济南版
www.5y
kj.co
m 知识点
、巴斯德实验彻底否定自然发生说
、在巴斯德制定的研究计划中,设计的曲颈瓶妙在何处?空气能进入,而空气中的微生物不能进入
在巴斯德实验中,设置A瓶的作用是什
么?形成对照实验对照实验要求:只选择一个变量进行实验
2、设计实验遵循的原则
单一变量原则、设置对照实验、设置重复实验、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对照试验中:对照组原来状态
实验组改变后的状态
3、科学探究的过程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流前提是:提出问题和作出假设关键是:制定计划
4、探究的方法
观察法:在自然状态下
实验法:利用特定的材料和器具
测量法:利用尺子、秒表、温度计等工具调查法:收集信息进行汇总包括普查和抽样调查
探究问题时往往多种方法并用。

例题解析
【例1】巴斯德认为,肉汤变酸是由微生物引起的,并证明这些微生物来自空气,他成功的关键是。

A.运气好
B.动脑设计了曲颈瓶
c.观察时认真
D.实验用具好看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探究过程的认识和理解。

探究过程往往不是一次就能顺利完成的,而需要反复探索,不断改进探究方法,同时要知道改进实验用具也是非常重要的。

答案:B
【例2】探究过程中需要。

A.实验法
B.观察法
c.调查法和测量法
D.以上多种方法灵活运用
解析:此题的目的是要让学生知道在科学探究过程中,只靠一种方法往往不能满足探究的需要,而需要多种研究方
法灵活贯穿在整个探究过程中,这样才能获得有效的实验数据,满足探究的需要。

答案:D
www.5y
kj.co
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